国歌、国旗、国徽背后的故事及启示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又过了几年,大清帝国终于有了一首正 式国歌《巩金瓯》。歌词是这样的:巩金瓯, 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 真熙皞,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这 第一首大清帝国的官方国歌来得不是时候, 因 为 这 首 国 歌 正 式 颁 布 是 在 公 元 1911 年 。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存在了两 百多年的大清帝国被推翻。尽管严复、傅侗 等词曲作者做出了努力,随着大清帝国的灭 亡,这首国歌仅存在了相当短的时间。
袁世凯出任大总统后,不仅把孙中山先生主导下的 很多事情都推翻了,还把《五旗共和歌》废止了。他找 人又创作了另外一首中华民国国歌《中华雄立宇宙间》, 歌词是这样的:中华雄立宇宙间,廓八埏,华胄来从昆 仑巅,江湖浩荡山绵连,共和五族开尧天,亿万年。这 首歌于1915年正式颁布。袁世凯称帝后将“共和五族开 尧天”改成了“勋华揖让开尧天”,以期影响舆论。
南京政府的“国歌”是胡汉民、廖仲恺、戴季 陶和邵元冲合写的《三民主义歌》。这首歌在1937 年6月3日被正式颁布为“国歌”,歌词是这样的: 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咨尔 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矢勤矢勇, 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这首“国歌”的 四位词作者都没有活过1949年,胡汉民是1936年5 月死于蒋介石的谋杀,廖仲恺是1925年8月死于蒋 介石的谋杀,戴季陶是1949年有感于前途绝望自杀, 邵元冲是1936年死于西安。
国歌、国旗、国徽等,构成了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国家的建立和可持续发 展的软实力基础。其中,国歌就是属于国家文化软实力“辨识文化系统”中 听觉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近代“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背后的故事及启示两个方面回望历史、启示未来,进一步 深化我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认识。
大清帝国被推翻之后的1912年1月1日, 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这时,蔡元培出任中华民国政府的教育总长, 并面向全国征集“国歌”。结果,由沈彭年 作曲、沈恩孚作词的《五旗共和歌》被选中, 歌词是这样的:亚东开化中国早,揖美追欧, 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 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应当说,这首歌还是有一些新气象的。
后来,国民党和共产党按照孙中山先生的意愿联合主导了北伐。当时, 北伐军有一首军歌《国民革命歌》,契合了那个时代的时代气息,其词作 者是一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但是,所谓的北伐成功之后,以蒋介石 为代表的新军阀很快就对共产党人举起了屠刀。孙中山先生的遗愿没有在 当时所谓的中华民国政府那里得到实现。
ຫໍສະໝຸດ Baidu
当时的大清帝国算不上现代意义上的国 家,所以对于必要的软实力基础没有引起足 够重视。直到公元1906年,大清帝国成立的 陆军部创作了一首陆军军歌《颂龙旗》,成 为了大清帝国的代国歌。《颂龙旗》的歌词 是:于斯万年,亚东大帝国!山岳纵横独立 帜,江河漫延文明波;四百兆民神明胄,地 大物产博。扬我黄龙帝国徽,唱我帝国歌!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 很多大咖聚集北京,要从一千多首作品里 选出一首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当 时,从国歌歌词的征集启示发出到最后选 定的时间是71天。可以说,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歌是来之不易的。《义勇军进行曲》 的词作者是田汉,曲作者是聂耳,原来是 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必须涵盖的内容:
早在1896年之前的1880年,有一位名叫 曾纪泽的人就曾经尝试过创作“国歌”。曾 纪泽是大清帝国第二位出使欧洲的公使。他 出任驻英、驻法大使时,曾有感于外交场合 需要演奏国歌而当时的大清帝国没有国歌的 情况,写了一首作为临时国歌——一统旧江 山,亚细亚文明古国四千年!最可叹:犹太、 印度与波兰,亡国恨,谈之心寒!曾纪泽创 作的这首“国歌”含有一定的忧患意识,但 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得到李鸿章的注意。
从大清帝国到中华民国,这一历史时期出现的各种各样的 “国歌”,其歌词或歌曲都是脱离群众或局限于固化的思维 的,更有甚者是为了一己私利而出现。
需要强调的是,193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前 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成立。当时,中 华苏维埃共和国曾通过一个决议,选用《国际歌》 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歌。完整版《国际歌》一 共是六段。应当说,当年《国际歌》的译者翻译得 很好,听起来特别给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近代“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背后的故事及启示
公元1896年,沙皇俄国的皇帝尼古拉二 世举行了加冕典礼。大清帝国派出李鸿章, 率领一个庞大的代表团,到了莫斯科。到达 后,沙皇俄国官员提醒说,典礼上要演奏国 歌。这件事给李鸿章带来了一个大大的难题, 因为大清帝国当时没有国歌。好在李鸿章以 急中生智著称,他选择了一首在他认为比较 合适的诗词,然后命人用他家乡安徽的地方 戏曲曲调谱曲,作为临时国歌入场曲交给了 沙皇俄国官员。
中国特征
政权特征
要有新民主主义
要有新中国之远景
选定国歌的过程为我们带来三个启示: 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遴选过程彰显了居安思危的境界;
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遴选过程彰显了对于既往历史和民 意的充分尊重,以及对未来美好的期许;
第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反映了时代和历史,其歌词的修改历 程起到了更好地凝聚“想象共同体”的独特作用。
在1912年到1915年的过渡时期,第一届中华民国国会在开会典礼上是 以《卿云歌》为临时国歌的,歌词是这样的: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 光华,旦复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这首中华民国的临时国歌曾经经历了所谓的三起三落,第一起是民国成立 之初,第一落是1914年被袁世凯下令废止;第二起是1919年北洋政府仍然 决定使用,删掉结尾两句,第二落是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时被废止,第 三起是1940年汪精卫建立伪政权,曾使用过其作为汪伪政权的“国歌”, 第三落是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被废止。可以说,这首所谓的“国歌”折 射了那一段时期的时代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