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新生儿梅毒诊断标准

新生儿梅毒诊断标准新生儿梅毒是指婴儿在出生后感染梅毒病原体所引起的一种疾病。
梅毒是一种性传播疾病,如果孕妇感染了梅毒,就有可能把病原体传给胎儿,导致新生儿梅毒的发生。
新生儿梅毒的诊断对于孩子的治疗和预后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新生儿梅毒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新生儿梅毒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早期表现:新生儿出生后2周内出现皮疹、黏膜斑、骨软骨炎等症状。
2.中期表现:新生儿出生后2周至3个月内出现角膜炎、牙齿畸形、骨膜炎等症状。
3.晚期表现:新生儿出生后3个月至2年内出现智力障碍、耳聋、齿骨变形等症状。
二、实验室检查1. 血清学检查:通过检测新生儿血清中的梅毒抗体,可以确定是否感染了梅毒病原体。
2. 直接检查:通过采集新生儿皮肤黏膜、骨髓等样本,直接检测梅毒病原体。
三、诊断标准1. 临床表现:新生儿出生后2周内出现皮疹、黏膜斑、骨软骨炎等症状,结合母亲梅毒感染史和分娩时的检查结果,可以初步诊断为新生儿梅毒。
2. 血清学检查:对于新生儿血清学检查,如果T.pallidum抗体IgM阳性或T.pallidum抗体IgG滴度≥1:8,则诊断为新生儿梅毒。
3. 直接检查:对于直接检查,如果从新生儿皮肤黏膜、骨髓等样本中检测到T.pallidum,则诊断为新生儿梅毒。
四、治疗新生儿梅毒的治疗应该在确诊后尽早开始,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抗生素。
治疗期间应定期进行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以及密切关注孩子的营养和生长发育情况。
总之,新生儿梅毒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以确保准确性和及时性。
对于已经确诊的孩子,应该尽早开始治疗,并密切关注孩子的健康情况。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诊断与治疗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诊断与治疗
雷巧玲;陈贻骥
【期刊名称】《儿科药学杂志》
【年(卷),期】2010(16)3
【摘要】近年来,先天性梅毒(congenital syphilis,CS)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1]。
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是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由母体经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所致的感染性疾病。
可于新生儿期、婴儿期和儿童期发病。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neonatalcongenital syphilis,NCS)患儿中超过50%的患儿在出生时没有症状[2],导致NCS诊断困难,此种无症状NCS称为新生儿先天性潜伏梅毒(neonatal congenitallatent syphilis,NCLS)。
【总页数】3页(P58-60)
【关键词】先天性梅毒;新生儿期;诊断;治疗;梅毒螺旋体;感染性疾病;胎传梅毒;潜伏梅毒
【作者】雷巧玲;陈贻骥
【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9.15
【相关文献】
1.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诊断与治疗 [J], 曹碧霞
2.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J], 廖立红
3.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多系统损害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J], 郑巍;曾丽
4.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J], 李玉萍;刘晶;赵颖;李世娟
5.新生儿期先天性梅毒28例临床诊断和治疗 [J], 林宇;陈涵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先天性梅毒

治疗
儿童预防性治疗
1. 治疗对象:孕期未接受规范性治疗,包括孕期未接受 全程、足量的青霉素治疗,或接受非青霉素方案治疗, 或在分娩前1个月内才进行抗梅毒治疗的孕产妇所生 儿童;孕期接受过规范性治疗,出生时非梅毒螺旋体 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滴度不高于母亲分娩前滴度的 4倍的儿童。
传播途径
梅毒苍白螺旋体只感染人类,人是梅毒的唯一传染源。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途 径影响胎儿:
○ 一是经过胎盘及脐静脉血进入胎儿体内,发生胎儿梅毒,累计胎 儿的各器官系统。
○ 二是感染胎盘,发生小动脉内膜炎,形成多处梗死灶,导致胎盘 功能严重障碍。结果造成流产、死产、早产、新生儿死亡及先天 梅毒。
分期
早期:2岁以内出现症状:①梅毒儿出生后消瘦,皮肤松弛、多皱,哭闹不安,声 音嘶哑,呼吸、哺乳困难,发育迟缓。②皮肤斑疹、斑丘疹、丘疹、水泡、脓疱 在跖部者表现为片状红斑。③口腔周围可见放射状瘢痕。④肛门及外生殖器可见 湿疣。⑤有内脏损害、肝脾肿大、肺炎、肾炎等。⑥有骨骺炎、骨膜炎、甲周炎、 甲床炎及脱发等。
潜伏期:无活动症状,可见梅毒后残留痕迹,梅毒血清学检查阳性。未治者或治 疗不彻底,最后发展为晚期梅毒,一般在16岁之前死亡。
晚期:因梅毒对婴幼儿发育的影响,构成后天梅毒所没有的特征,2岁以后出现的 症状有:①胡顷森齿。②罗圈腿。③马鞍鼻。④眼睛损害。⑤耳损害。⑥神经损 害。⑦皮肤、黏膜和内脏损害与后天梅毒相同。
治疗规范
一.脑脊液正常者。 苄星青霉素G,5万单位/千克体重 ,1次肌内注射(分两侧臀肌)。
二.脑脊液异常者。可选择以下任意一种药物。
① 水剂青霉素G,每次5万单位/千克体重,每8小时1 次(7日内新生儿,每12小时1次),静脉注射, 连续10~14日。
先天性梅毒 病情说明指导书

先天性梅毒病情说明指导书一、先天性梅毒概述先天性梅毒(congenital syphilis)又称胎传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中所致的疾病。
本病可出现于新生儿期、婴儿期和儿童期。
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是本病的病因。
多数新生儿出生时症状和体征不明显,约2/3的病例在出生后3~8周至3个月出现消瘦、发热、贫血、黄疸、肝、脾肿大等全身症状和皮肤黏膜损害、骨损害等表现。
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可用于本病的确诊,本病在宫内或出生后早期经青霉素充分治疗者,预后良好。
英文名称:congenital syphilis。
其它名称:胎传梅毒。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感染性疾病。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与遗传无关。
发病部位:皮肤,全身,鼻,口腔,眼。
常见症状:消瘦、发热、贫血、黄疸、肝脾肿大、皮肤黏膜损害、骨损害、鼻炎、结节性梅毒疹和梅毒瘤。
主要病因:梅毒螺旋体感染。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X线、梅毒螺旋体检查、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脑脊液检查。
重要提醒:常规孕前筛查梅毒可有效预防先天性梅毒的发生,先天性梅毒在宫内或出生后早期经青霉素充分治疗者,预后良好。
临床分类:基于年龄分类:1、早期梅毒2岁以内者。
2、晚期梅毒2岁以上者。
包括皮肤黏膜骨梅毒、心血管梅毒(少见)、神经梅毒(少见)和先天潜伏。
二、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特点三、先天性梅毒的病因病因总述:先天性梅毒由梅毒螺旋体经胎盘传播感染引起。
母亲怀孕时梅毒螺旋体可轻易通过胎盘及脐静脉由母体传染给胎儿,分娩过程中新生儿亦可在通过产道时接触患早期梅毒母亲外生殖器的初疮发生接触性感染。
其中,胎盘传播多发生在妊娠4个月后,孕早期由于绒毛膜朗格汉斯细胞层的阻断,螺旋体不能进人胎儿,妊娠4个月后,朗格汉斯细胞层退化萎缩,胎儿则易被感染。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临床的研究进展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临床的研究进展先天梅毒是一种严重影响婴幼儿身心健康的疾病,近几十年来随着传播疾病的蔓延,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率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先天梅毒(congenitalsyphilis)又称胎传梅毒(prenatalsy philis),病原体在母体内通过胎盘途径感染胎儿,可引起死产、早产[1],妊娠梅毒对胎儿的有害风险较正常孕妇高2.5倍妊娠合并梅毒其围产儿病死率高达50%[2]。
先天性梅毒使梅毒螺旋体经过母体通过胎盘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如涉及神经系统可留有慢性脑膜炎、痉挛性瘫痪、惊厥、智力低下、耳聋及视神经萎缩等后遗症[3]。
早期先天病变较后天梅毒为重,脑膜血管神经梅毒多见,可引起抽搐、智力障碍。
梅毒发病率持续增高,胎传梅毒逐年攀升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早期诊断和预防是先天梅毒的关键,目前青霉素使治疗梅毒最有效的药物[4]。
1. 临床表现1.1 临床分类:先天性梅毒根据临床症状出现的时间可以分为早期先天性梅毒和晚期先天性梅毒,两年之内即出现临床症状的为早期先天性梅毒,两年之后出现临床症状的为晚期先天性梅毒;先天性梅毒根据临床表现可以分为胎死宫内型、早期胎传梅毒型、晚期胎传梅毒型和先天性梅毒潜伏型[5]。
胎死宫内型主要孕妇感染梅毒引起宫内感染从而导致流产,这类情况一般为胎儿全身有大量的梅毒螺旋体。
早期胎传梅毒型一般是胎儿出生时或出生后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如皮疹、贫血、黄疸等,这类患儿死亡率较高。
晚期胎传梅毒型和先天性梅毒潜伏型一般在胎儿刚刚出生时并没有表现出典型的症状,但在数月或数年后才会表现出,这类患儿死亡率较低。
1.2 临床表现先天性梅毒一般表现为胎儿的肝脏肿大、胎儿水肿、胎儿生长迟缓、早产甚至死胎等症状。
早期先天性梅毒临床一般表现为皮肤损害、粘膜损害、骨骼损害、肝脾损害、血液损害和代谢异常等。
资料显示[6],95%以上的先天性梅毒患儿会有皮肤损害,其中皮疹是最多发症状。
粘膜损害最常见的是梅毒性鼻炎,导致患儿有脓状分泌物,患儿呼吸出现困难甚至吸吮受到影响。
新生儿单阳,梅毒多久转阴,治疗方法

新生儿单阳,梅毒多久转阴,治疗方法梅毒是一种性传播疾病,妊娠期间患梅毒的孕妇可能会将病菌传递给胎儿,导致新生儿患上先天性梅毒。
其中,梅毒单阳是指新生儿经酸化处理后的毛细血管凝血试验(RPR)或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TPPA)结果为阳性。
本文将介绍新生儿单阳的梅毒转阴期、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梅毒单阳的转阴期梅毒单阳并不意味着新生儿一定患上了梅毒,因为母体抗体可以通过胎盘传递给新生儿,导致RPR和TPPA的结果为阳性。
因此,在对新生儿做梅毒抗体检测时,需要综合考虑母亲和父亲的梅毒感染情况,以及新生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等综合因素,进行临床判断。
如果新生儿确诊为先天性梅毒,其转阴期与治疗的早晚有关。
一般情况下,接受早期治疗的患儿转阴期会比较短,大约需要6-12个月的时间,而没有经过治疗或治疗晚的患儿转阴期则往往要更长。
二、梅毒单阳的治疗方法1. 静脉注射青霉素目前,青霉素仍然是先天性梅毒的首选药物,因为它可以有效清除梅毒螺旋体,防止继续感染。
具体剂量和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儿的体重、病程和临床表现等情况来定。
2. 数字化学治疗对于对青霉素过敏或青霉素治疗失败的新生儿,数字化学治疗可以作为替代方案。
数字化学药物可通过滋养细胞进入细胞内,杀死梅毒螺旋体。
3. 症状治疗在青霉素或数字化学治疗期间,医生还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症状,采取相应的症状治疗。
例如,对于口炎、皮疹、溃疡等症状,医生可使用口腔药膏、外用药膏和消炎药等进行治疗。
三、注意事项1. 定期随访患有先天性梅毒的婴儿需要定期随访,检测梅毒抗体是否变化。
建议在出生后第一年每1-3个月进行一次抗体检测,之后每半年或每年进行一次。
2. 保持清洁和营养为了促进患儿恢复健康,家长需要保持患儿的清洁和营养。
饮食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尽量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3. 防止感染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较差,容易感染各种细菌和病毒。
因此,保持室内清洁和通风,避免大人持续与患儿贴近,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临床分析

2结 果
经治疗 痊愈 出院 1 例, 出院 4 4 好转 例。 本组 1 例患儿 3 6 2 - 个月 后 随访 R R滴度转 阴, 例 R R滴度下降, P 3 P 失访 3 例。
1资料 与方 法
1 一般资料 . 1 先天性梅毒患儿 1 例 , 7 女 1 例 。 院年龄 1 8 男 例, 1 人 小时~ 7 l 天, 胎龄 3~ 1 。 5 4 周 早产儿 6 足月儿 1 例。自然分娩 6 剖宫产 l 例, 2 例, 2 例。 其中双胞胎 1 出生体重 2 1~ 8 0 。 例, 10 3 0 g 母亲年龄 2 - 8 平 均 2 3 岁, 3 . 岁。产前发现感染梅毒 1 例, 0 5 3 未治疗 6 例。既往 有不 良生产史 ( 自然流产 、死胎 ) 例, 例为新生儿先 于母 亲确诊为梅毒螺旋体感 7 5
染。
3讨 论
31 . 病原学特点
先天性 梅毒与母亲妊娠期 梅毒有密切关系。近几年通过电子显 微镜观察, 发现在妊娠各期梅毒螺旋体均可穿越胎盘进入脐带血感
染胎儿旧。梅毒螺旋体经过胎盘脐静脉进入胎儿体内, 累及胎儿各器
官系统, 也可以感染胎盘发生动脉 内膜炎, 形成多处梗死灶, 导致胎盘 功能严重障碍, 造成流产 、 早产 、 、 死胎 死产及先天性梅毒 。 3 临床特点 与诊断 . 2 梅毒宫 内感染时, 可引起胎儿在宫内发育迟缓 、流产 、死产, 约 3 %的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患儿 出现临床症状, 0 本组 8 占 4 ・% , 例( 4 4 ) 略
医学信息 2 1 年 O 月第 2 卷第 3 M d  ̄Ifm i .a.00 V 1 3 N . 00 3 3 期 ei n r  ̄o M r21. o 2 . o e o n . 3
先天性梅毒护理业务学习

先天性梅毒的护理要点
骨骼支持:先天性梅毒可能导致骨骼异 常,护理人员需要对患儿进行适当的骨 骼支持,防止骨折和畸形发生。
病情观察与记 录
病情观察与记录
体温观察:护理人员应定期测量患 儿的体温,及时发现和处理发热情 况。
黄疸观察:患有先天性梅毒的婴儿 容易出现黄疸,护理人员需要观察 黄疸的程度和变化情况,并及时报 告给医生。
营养与饮食
充足水分摄入:护理人员需要确保患儿 充足的水分摄入,维持正常的水电解质 平衡。
注意事项与并 发症预防
注意事项与并发症预防
预防感染:护理人员需要注意个人 卫生,采取正确的无菌操作,防止 交叉感染的发生。 预防并发症:尽早治疗和管理先天 性梅毒,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 生,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先天性梅毒护理业务学习
目录 梅毒的基本知识 先天性梅毒的护理要点 病情观察与记录 营养与饮食 注意事项与并发症预防
梅毒的基本知 识
梅毒的基本知识
什么是先天性梅毒:先天性梅毒是 婴儿在出生前感染了梅毒病毒,通 过母体传给了宝宝。 梅毒的病因:梅毒由梅毒螺旋体感 染引起,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
梅毒的基本知识
病情观察与记录
发育观察:先天性梅毒可能影响患儿的 生长和达成情况。
营养与饮食
营养与饮食
合理膳食安排:护理人员需要 根据患儿的年龄和病情,制定 适合的膳食安排,保证患儿获 得足够的营养。
补充维生素:先天性梅毒的患 儿可能存在维生素缺乏的情况 ,护理人员可以根据医生建议 ,适当补充维生素,提升免疫 力。
梅毒的症状:先天性梅毒可引起多个系 统的病理改变,包括皮肤黏膜损害、骨 骼异常和内脏器官受累等。
先天性梅毒的 护理要点
先天性梅毒的护理要点
新生儿梅毒完整版本

• 血清RPR在治疗完成6个月后的阴性率为90%。
【护理措施】
• 消毒隔离:床边隔离、无菌操作、自我防护及用物 的终末消毒
• 皮肤护理:保持全身的皮肤清洁干燥 • 梅毒假性麻痹护理:动作轻柔,减轻疼痛 • 健康教育:
–疫苗接种 –定时随访 • 心理护理:知识缺乏、不能接受、悲观、自责
和特异性均较高,有诊断价值
• FTA-ABS实验:荧光螺旋体抗体吸附试验
【辅助检查】
•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增高(16.5~45.0)×109/L; 血小板减少(20~99)×109/L
尿常规:尿蛋白(+),尿RBC(+)/HP; 血生化:ALT(47~250)U/L
• X线检查:肺部炎性改变,对称性长骨骨骺端横行 透亮带,长骨密度增加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32×109/L,淋巴0.41,中性0.59,红细胞 1.91×1012/L,血红蛋白68.0g/L,肝功能:ALT4931nmol.s-1/L, AST11972nmol.s-1/L,总蛋白47.39g/L,白蛋白25.91g/L,球蛋白 21.48g/L,总胆红素60.74μmol/L。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率0.76。乙肝两对半 (-),丙型肝炎抗体(-),HIV抗体(-)。血细菌培养无菌生长。骨髓穿刺 检查:(1)贫血样骨髓象;(2)感染性骨髓象。甲苯胺红 不加热梅毒血清学 试验(TRUST)呈阳性反应。
【 预 防】
• 儿科临床医师的重视。 • 加强宣教,常规开展孕期梅毒检测,早
期诊断,及早足量给梅毒孕妇以正规治 疗,是降低先天性梅毒发病率及病死率 的关键
【 预 防】
病例
新生儿梅毒护理常规

新生儿梅毒护理常规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中所致的梅毒。
发病可出现于新生儿期、婴儿期和儿童期。
2岁以上为早期梅毒,2岁以下为晚期梅毒。
【临床表现】多为早产儿,营养障碍、消瘦,皮肤粘膜松驰,貌似老人,特征性皮疹,梅毒性皮炎等,但大多数新生儿刚出生时症状和体征不明显,于2~3周后逐渐出现。
【处理原则】1、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2、抗梅毒治疗,首选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
【护理评估】1、评估患儿的分娩史,了解诱因。
2、了解梅毒的症状、体征,有无梅毒性皮疹、梅毒性鼻炎,有无骨损害。
3、了解实验室及特殊检查结果。
4、评估患儿家长的心理及社会支持。
【护理措施】同新生儿护理常规1、严格消毒隔离、无菌操作制度,预防交叉感染。
因患儿体质衰弱,易患呼吸系或消化系疾病,将患儿安置在隔离病房,与其他新生儿隔开,不接触各种传染源病。
又因患儿的血液、皮屑、粘液等分泌物均具有传染性,所有用物均应专人专用,护士接触患儿前后均应彻底洗净双手。
患儿所用衣物、被服需经消毒液浸泡后送洗衣房高温清洗。
2、注意保暖及喂养。
患儿多为早产儿,生活能力低下,各系统形态及功能均未发育成熟,体温调节功能差,对外界适应能力弱,我们特别注意做好保暖工作。
吸吮力差的病人,需插胃管滴注奶液。
注射器高度可随喂奶量及患儿情况而随意调节,以15~30分钟滴完奶液为宜。
不可过快,以防患儿胃部急剧扩张而发生呕吐,窒息。
3、皮肤粘膜护理。
部分患儿出生后可见典型皮疹表现,皮肤脱屑较多,应做好患儿的皮肤护理。
在护理过程中,加强口腔粘膜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每次喂奶后喂少量温开水,以清洗净口腔内残留奶液,并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口腔后涂上制霉菌素甘油,每日两次,防止鹅口疮。
同时,加强脐部护理,因患儿皮肤脱屑较多,全身皮疹,护理时注意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舒适,及时更换脏湿衣物、尿布;对全身水肿患儿在床铺上加用海绵垫,每2~3小时更换一次体位,并轻轻按摩皮肤受压处,以防发生褥疮。
梅毒的诊断及治疗2014

三、潜伏梅毒(隐性梅毒)
完全依赖实验室诊断。
鉴别诊断: 一期梅毒:
1、硬下疳:外阴部的红斑、糜烂、溃疡性疾病鉴别, 如药疹、疱疹、结核、癌肿、糜烂龟头炎、软下疳、 性病性淋巴结肉芽肿等。 2、梅毒性腹股淋巴结肿大:软下疳、性病性淋巴结 肉芽肿的淋巴结肿大,转移性癌肿。
二期梅毒:
1、梅毒性斑疹:药疹、玫瑰糠疹、银屑病、扁平苔藓、花斑癣、白癜风、多形 性红斑。 2、梅毒性丘疹及扁平湿疣:银屑病、扁平苔藓、体癣、毛发红糠疹、尖锐湿疣。 3、梅毒性黏膜斑:口腔念珠菌病、地图舌、扁平苔藓、化脓性扁桃体炎。 4、梅毒性脓疱疹:各种脓疱病、脓疱病、聚合性痤疮。 5、梅毒性脱发:斑秃、头癣。
实验室检查
1、病原体检查;取材部位:硬下疳、扁平湿疣、湿性丘疹、淋 巴结穿刺液、粘膜白斑等。 ⑴、暗视野显微镜检 暗视野便于检查苍白的螺旋体。这是一种病原体检查,对 早期梅毒的诊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⑵、梅毒螺旋体荧光染色镜检; ⑶ 、梅毒螺旋体镀银染色镜检;
暗视野下梅毒螺旋体
梅毒螺旋体荧光染色
(二)晚期梅毒(包括三期皮肤、粘膜、骨骼梅毒、晚期 潜伏梅毒及二期复发梅毒) 。 1、青霉素 (1)苄星青霉素G240万u,1次/周,肌注,共5次。 (2)普鲁卡因青霉素G80万u/日,肌注,连续20天。 2、对青霉素过敏者 (1)四环素500mg,4次/日,口服,连服30天。 (2)强力霉素100mg,2次/日,连服30天。
2.晚期先天性梅毒。症状发生在两岁以上者。 表现有实质性角膜炎、马鞍鼻、马刀胫、梅毒 齿(Hutchinson)、神经性耳聋等。其他一般与 三期后天梅毒相似。
三、潜伏梅毒(隐性梅毒)
未治疗或不规范治疗的二期梅毒,其症状体征 往往能自然消退而进入无症状期,称为潜伏梅毒。 如得不到治疗,患者可复发,一般多在二年内复 发。二年以内的患者称为早期潜伏梅毒。二年以 上患者称为晚期潜伏梅毒。晚期潜伏梅毒极少复 发,但孕妇仍可胎传。潜伏梅毒除血清反应阳性 外,无任何症状。
新生儿梅毒

隆昌县人民医院先天性梅毒知情同意书临床表现:(1)早期先天梅毒:多在生后1-2年内发病;(2)晚期先天梅毒:多为2岁以后发病。
新生儿先天梅毒临床表现按有无分为两类:1.有临床症状的患儿:病情多很严重,病死率高,多为早产儿或小于胎龄儿,临床表现主要包括:①各种皮疹、斑丘疹或水痘样发疹及皮肤发红、光亮、脱皮等;②肝脾肿大及全身淋、淋巴结大;③黄疸、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增多等;④持续婴儿鼻塞表现;⑤长骨损伤,表现为最初几周的干骺端骨软骨炎,继而骨干的骨膜炎,骨膜隆起,骨骺破坏,有X线透光区;⑥湿疣;⑦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在新生儿期较少见,可有脑膜炎表现,CSF淋巴细胞增加,蛋白增高,糖正常。
⑧其它少见合并梅毒肺炎、肾炎、脉络膜视网膜炎、青光眼与指甲炎等。
2.隐性先天性梅毒:指无症状,仅有血清反应阳性(需排除假阳性)的新生儿。
诊断:主要依据母亲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检查综合判定。
实验室检查:(1)梅毒螺旋体暗视野检查确诊;(2)非特异性抗体(NTA)试验筛查,①NTA ②RPR ③TRUST;(3)特异性抗体(STA)确诊,①FTA-ABS,IgG胎传,IgM感染②TPHA ,IgG胎传,IgM感染③TPPA灵敏度高。
(4)脑脊液检查若脑脊液有改变如单核细胞增加,蛋白增高,VDRL阳性可诊断神经梅毒。
(5)影像检查90%有先天性梅毒症状的婴儿及20%无症状婴儿存在影像学异常,可能出现干骺端1亮带,骨膜炎及暂时钙化带加宽。
如果伴有胫骨中央干骺端病理骨折的双侧对称骨髓炎(Wimberger征)基本可以确定诊断。
治疗:对于已确诊或疑诊为先天性梅毒的患儿应下面任何一项治疗:①青霉素G,每次5万单位/Kg肌肉注射或静脉给药,不足1周龄,q12h,1-4周龄,q8h,疗程10-14天;②普鲁卡因青霉素G,每次5万单位/Kg.d im ,疗程不少于10天。
4周龄后诊断的所有婴儿应给予青霉素每次5万单位/Kg肌注或静脉给药,q6h,疗程10-14天。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护理讲解PPT

避免共用针具:避免共用针具 和注射器,以防止通过血液传 播梅毒。
新生儿先天性 梅毒的护理注
意事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护理注意事项
保持干燥清洁:保持新生儿皮肤干燥清 洁,避免感染。 饮食调理:根据医生建议,合理安排新 生儿的饮食。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护理注意事项
长期随访:康复后应定期进行 随访,确保婴儿的健康状况。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新生儿先天性 梅毒的护理讲
解PPT
目录 梅毒的基本知识 梅毒的传播途径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护理措施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预防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护理注意 事项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康复与预 后
梅毒的基本知 识
梅毒的基本知识
梅毒是一种性传播疾病,由梅 毒螺旋体感染引起。 先天性梅毒是指婴儿在母亲怀 孕期间被感染。
梅毒的基本知识
先天性梅毒可能对婴儿的健康造成严重 影响。
梅毒的传播途 径
梅毒的传播途径
先天性梅毒可以通过感染的母 亲传给婴儿。
梅毒也可以通过性接触传播给 新生儿。
新生儿先天性 梅毒的护理措
施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护理措施
及早诊断:新生儿应进行梅毒筛查,以 确保早期发现和治疗。 医学治疗:对于被诊断出梅毒的新生儿 ,应及时进行抗生素治疗。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护理措施
定期复查:治疗后应定期复查 ,以确保疾病治愈。
家庭支持:家庭成员应提供情 感和心理支持,帮助新生儿康 复。
新生儿先天性 梅毒的预防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预防
孕期保健: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 遵循医生的建议。
安全性行为:避免性行为中的不安全行 为,减少感染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医药2006年7月第34卷第7期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李玉萍刘晶赵颖李世娟关键谓梅毒婴儿.瓶生诊断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中所致的梅毒感染.可导致新生儿全身多脏器的损害,并可遗留终身后遗症。
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的蔓延.该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对先天性梅毒早期诊断及时给予正确治疗,可大大减少后遣症。
提高远期生存质量。
我院2005年收治了2例先天性梅毒新生儿,现将诊治经过报告如下。
1病例报告例1女.主因胎龄36“周早产.生后40min,于2005年4月28日人住新生儿科病房。
体质量3100go查体可见呼吸急促,口唇青紫,全身皮肤轻度黄染,手、足、骶尾部皮肤散在大疱性表皮剥脱,疱内可见黏稠脓液.前囟1cmxlcm平坦,五官无畸形,颈软无抵抗,两肺可阉及细小水泡音,心音有力,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膨隆.肝于右肋下5cm,质中等硬,脾于左季肋下3crtl,质中等硬,四肢活动可。
急查外周血象:白细胞28.3xl&/L,中性粒细胞0.51,血红蛋白113辱/L,红细胞压积0.36,血小板105x109/L,C一反应蛋白(CRP)正常。
胸片提示两侧肺纹理增粗.伴散在点片状阴影。
人院后拟诊为:新生儿肺炎,早产儿,轻度贫血,可疑宫内感染。
给予优立欣75m晷/(ks・次),1次/12h,拉氧头孢钠20mg/(ks・次).1欢/12h.静脉浦注。
能量合剂、复方丹参液保护心肌细胞及脑活素改善脑细胞代谢等综合治疗。
同时做静脉血肝功能检查、乙肝病毒、TORCH感染及梅毒血清学试验等相关检查。
结果报告:乙肝病毒阴性.TORCH阴性,血清直接胆红素升高,谷氨酰转肽酶明显升高,梅毒快速反应索试验(RPR)阳性,效价1:16、梅毒快速血浆反应凝集试验(TFPA)阳性。
追问母病史,否认梅毒患病史。
化验母CRP75nlg/L,RPR阳性、鼓债1:16,TPPA阳性。
诊断为先天性梅毒感染(Ⅱ期)。
进一步做四肢长骨X一线检查提示干骺端先期钙化带下方密度减低。
头颅CT检查提示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未见钙化病灶。
腹部B超检查提示肝、脾增大,回声均匀。
脑脊液检查未见异常。
胎盘病理报告;胎膜轻度炎症,羊膜上皮大部剥脱,绒毛肥太、水肿,问质细胞增生。
可见小灶性炎症,未见血管周围炎。
经治疗l周后。
患儿肺部体征消失.呼吸转平稳.停用拉氧头孢钠。
继续应用优立欣驱梅治疗.并配合蓉生静丙免疫支持治疗。
2周后患儿黄疽消退,肝脾回缩,血红蛋白升至135异/L,体质量开始增长,RPR滴度降至1:8,停药出院。
于生后3个月、6个月追踪随访RPR滴度递减,未见复发。
例2男,主因胎龄31*周早产,生后30min.于2005491年5月16日入住新生儿科病房.体质量1900go查体见呼吸急促.皮色青紫.面部及四肢大面积表皮剥脱,基底部皮肤外观正常、无渗出,前肉1cmxlcm平坦,五官无畸形,两肺可闻及细小水泡音.心脏无异常.肝脾不大,四肢活动可。
查血常规自细胞18.9x109/L.中性粒细胞0.37。
血红蛋白1209L,红细胞压积0.35,血小板243x1(P/L,CRP13Ing几。
胸片提示双肺纹理增粗.伴点片状阴影。
脱落的表皮组织镜检未见病原。
临床拟诊为: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贫血。
宫内感染原因待查。
给予优立欣75mg,/(kg・次),1次/12h.拉氧头孢钠20nl∥(ks・次),1次/12h抗感染及能量台剂、复方丹参液保护心肌细胞,脑活素改善脑细胞代谢等综合治疗。
由于早期经口喂养不耐受给予部分静脉营养治疗。
并进一步做感染相关检查。
结果:血清TORCH检验阴性.乙肝病毒检验阴性.血培养阴性.血RPR阳性、效价1:64.TPPA阳性。
追问病史父母均否认梅毒患病史。
查母血清RPR阳性.效价1:64,TPPA阳性。
诊断为先天性梅毒。
查四肢长骨x一线提示干骺端炎:颅脑B超提示新生儿脑水肿。
右侧脉络丛囊性病变:脑脊液检查未见异常;脱落的表皮组织病理检查为退变的鳞状上皮组织;眼科检查未见异常:胎盘病理提示:胎膜炎症,羊膜上皮大量剥脱,绒毛水肿,可见散在灶性钙化及血管周围炎。
治疗1周肺炎吸收消散,停用拉氧头孢钠.继续优立欣静脉滴注驱梅治疗。
于入院2周患儿一般情况恢复良好,血红蛋白升至143虮,进食好,体质量稳定增长,脑B超检查脑水肿消失,黄疸消退,复查血清RPR滴度降至1:16,停药出院。
于生后2个月、4个月、6个月随访RPR滴度递减,未见临床复发。
2讨论母亲感染梅毒后.梅毒螺旋体主要通过2个途径影响胎儿:一是经过胎盘及脐静脉血进入胎儿体内发生胎传梅毒,累及胎几的各器官系统:二是感染胎盘发生小动脉内膜炎,形成多处梗死病灶.导致胎盘功能严重障碍造成流产、死胎、死产、早产、新生儿死亡及先天性梅毒”1。
本文2例患儿均为是产。
胎盘病理检查也证实了上述论点。
胎儿感染的风险与母亲梅毒的病程及妊娠期是否治疗有关。
通常母亲早期梅毒或有螺旋体血症时较晚期梅毒更易使胎儿受染[2】。
先天性梅毒症状多样。
常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如未在早期做出诊断进行正规治疗。
常发展为晚期先天性梅毒,而造成严重的脏器损害以至后遗症。
本文2例患者均有皮肤损害,但表现形作者单位:300052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式不同。
疱疹内容物及脱落组织病原学检查均为阴性。
骨骼X一线改变是先天性梅毒常有的临床表现.可表现为骨膜炎、骨髓炎和干骺端炎。
骨骼损害导致的肢体剧烈疼痛和假性瘫痪在新生儿生后早期表现不典型。
肺脏是先天性梅毒感染后常累及的器官。
但由于肺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对诊断先天性梅毒缺乏特异性。
中枢神经系统梅毒在新生儿期罕见[”。
结合本文2例患者的表现。
笔者认为对新生儿出生时出现难以用其他疾病解释的皮疹或脱皮(可为全身较大的千性脓疱及四肢大面积套样脱皮),肝脾肿大,贫血、早产等均要警惕先天性梅毒的可能。
及时行梅毒血清学检查,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目前屠内诊断梅毒常用的血清学试验是RPR和TPPA。
RPR是梅毒快速反应索试验,可作为梅毒筛查试验,对各期梅毒的诊断、治疗效果的判断有重要意义,但特异性较差,易出现假阳性结果。
TPPA为梅毒快速血浆反应凝集试验,可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梅毒抗体IgG,可避免假阳性,常用于确诊.但不能作为观察疗效、复发及再感染指标。
可通里型坐竺型!:型!!堕!型丝坠!过胎盘.新生儿唧A试验阳性时不能判断体内的I如是来自母体还是自身产生,需结合RPR滴度及临床做出综台判断。
青霉素是治疗梅毒螺旋体的酋选药物。
考虑到青毒素钠的半衰期短.有效药物浓度不易维持.本文2例患者均采用了优立欣静脉滴注。
在驱梅治疗的同时,早期应用拉氧头孢钠控制肺部炎症.并对多脏器损害做好综合治疗。
以提高存活率及远期生存质量。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感染原是未经治疗的梅毒孕妇。
要想降低发病率首先耍做到对育龄妇女的梅毒筛查.并根据感染情况早期做出处理,必要时应劝其终止妊娠.对有梅毒病史的育龄妇女应彻底根治后再计划妊娠。
参考文献l冯伟.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治疗与圃产结局的临床分析.山西医药杂志,2004,33(1):63—642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主编.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2003.359—362(2005.12—30收稿2006—03-09隹回)影响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相关因素的分析关蕾词婴儿.新生体重婴儿死亡率孙奎东云希荣出生体质量是反映新生儿出生质量和健康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
同时也是反映儿童基础身体素质的一个方面。
因此,做好围产保健工作显得更为重要。
使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控制在最佳范围.降低低体质量几的出生率及围产儿的病死辜,加强围产期孕产妇和新生儿的管理,始终是妇幼保健工作的重点。
现将我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体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总结如下。
1临床赉料1.1一般资料产妇均为2004年1月—2004年12月在我院产科门诊就诊并在我院住院的孕妇,共l814例。
平均年龄为(26.00±3.67)岁。
双胎15例,剖宫产分娩1012例。
阴道分娩802例。
活产新生儿共1820例。
死胎、死产共9例。
活产新生儿的孕周分别为;28~36“周69例;37—42周l680例;>42周,65例。
1.2诊断标准低出生体质量儿:凡出生体质量<2500g者;巨大儿:凡出生体质量≥4000g者。
1.3数据收集及处理采用前瞻性的调查方法。
产儿协作,使用围产保健册.统一检测标准.宴时进行监测记录。
采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u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
2结果l814例产妇共分娩存活新生儿1820例.占99.51%.死胎、死产9例.占0.49%。
双胎15例,占o.83%。
低出生体质量者共78例,占存活新生儿4.29%,巨大儿96例,占存活新生儿5.28%。
2.1孕周、双胎妊娠与低出生体质量孕周(37周和双胎的孕母生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发生率高于孕周≥37周和单胎者(P(0.01).见表l。
表l孕周、双胎妊娠与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关系。
?Pc0012.2性别差异与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1820例新生儿中,平均出生体质量男婴显著高于女婴(尸<0.叭),见表2。
2.3母亲分娩年龄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母亲分娩年龄为16-.46岁。
按孕母年龄分为也5岁组453例.25.-35岁组97咧.>35岁组382例,其分娩新生儿的平均出生体质量经F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孕母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与新生儿低出生体质量合并妊高征孕母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出生率为18.83%(42/223),显著高于未患妊高征孕母的2.26%(36/1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毫-i1079,P<0.01)。
2.5产次与出生体质量1820例新生儿中,单胎新生儿共作者单位:301700天津市武清区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