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评课心得参考
曹刿论战课后反思
曹刿论战课后反思引言《史记·司马迁列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刘邦和项羽两军相持不下,曹刿在齐国为大夫,被刘邦请来研究对策。
曹刿给刘邦提出了“破釜沉舟”的战略,通过切断军队后路并焚毁辎重,迫使将士发奋图强,最终取得了惊人的胜利。
这一故事被后人用来说明计策的巧妙和智慧。
在这篇文档中,我将对曹刿论战的内涵进行反思,并探讨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一、曹刿论战的内涵1.1 战略全局观曹刿论战的核心观点是从整体战略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他认为只有在全局范围内综合各种因素,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这种战略全局观在现实生活中同样适用。
我们在面对问题时,应该考虑到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不仅仅局限于眼前利益,而是要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
1.2 运筹帷幄之间曹刿在提出“破釜沉舟”策略时,考虑到了敌方军队的虚实,以及士兵们的士气状况。
他巧妙地利用了敌人的无从后退、被迫奋起等因素,成功地达到了战略目的。
这告诉我们在面对困境时,我们应该善于运筹帷幄,找出对手的短板并加以利用。
二、曹刿论战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1 战略决策曹刿论战告诉我们在决策时要全面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企业管理中,我们也需要运用战略思维来制定发展方向和目标。
只有抓住整个市场的动态与趋势,才能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使企业走在正确的轨道上。
2.2 团队协作曹刿在研究战略过程中与刘邦展开了积极的合作。
他们相互协作、互相倾听,最终取得了成功。
这提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有效的团队协作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只有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并能够合理分工和协调工作,才能达到战略目标。
2.3 危机管理曹刿的“破釜沉舟”战略实质上是一种危机管理的策略。
他通过切断后路和焚毁辎重,迫使士兵们面临毁灭性的危机,从而激发起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面临各种危机和困难,这时候我们需要善于灵活应对、寻找突破口,才能够顺利度过危机。
结论曹刿论战是一种充满智慧和战略眼光的决策方式,其深刻的内涵与现实生活中的决策、团队协作和危机管理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曹刿论战》的说课反思
曹刿论战的说课反思引言《曹刿论战》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谋略之战之一,其胜利的关键在于分析和对敌方矛盾的把握。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通过赏析文学作品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发展思维。
而在说课反思中,我们也应该积极总结和思考教学中的经验和不足,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教学理念。
一、教学分析1. 课程特点《曹刿论战》是一篇富有思维性和启示性的文章,适合用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智力的锻炼。
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我们通过多种阅读方式和阅读组织,让学生逐渐深入了解文章的思想,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和批判思维能力。
2. 教学目标通过《曹刿论战》的教学,我们旨在让学生成为一位思维灵活、语言表达能力强、有独特见解和判断力的精英,同时还能够认识到古代思维的智慧和魅力,培养学生对历史和国家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3. 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方面,我们采用了多种手段和方法:听课、阅读、小组讨论、写作呈现等多种途径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中学习《曹刿论战》,以增强对于文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二、教学效果1. 积极方面通过教学,学生们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他们的文学习惯和阅读能力得到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验。
同时也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好奇心,让他们对课程充满了热情,增加了课堂的活力。
2. 不足之处教学中还存在的问题是,学习方法过于单一,过分注重阅读的词汇、句型,却忽略了对文章情感、思想深度的理解和把握;教学中缺少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和激励机制,难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此外,教学策略的运用需要更符合学生需要、情感和认知发展的特点。
三、教学反思针对上述不足和问题,我们应该适时修正教学策略,精准定位学生教育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感性理解能力,加强对文章情感、主题深度的探索和理解。
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和激励机制的建立也是教育工作者需要加强的方向,只有在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才能够让我们的学生成为更优秀的人才。
《曹刿论战》读后感
《曹刿论战》读后感《曹刿论战》读后感(精选20篇)《曹刿论战》读后感篇1《曹刿论战》主要是讲鲁庄公想要和齐国打仗,被一个百姓——曹刿听见了。
他认为当权的人非常的无知,所以想要去请谏鲁庄公。
曹刿问许多问题而最后才同意鲁庄公去打仗。
在战场时,他也做了许多奇怪的事而一一解释给鲁庄公听。
读完了这一篇《曹刿论战》,我觉得曹刿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人。
他对每一件事都要有一个适当的理由才会去做。
当他进谏鲁庄公时,他就问鲁庄公凭借什么来跟齐国作战,而且还问到适当的理由才愿意出兵作战!曹刿也是一个细心而善于观察的和判断的人。
当他们在长勺打仗时,鲁庄公想要击鼓进军,可是曹刿说要等齐兵击三鼓后才能击鼓进军。
打败齐国后,齐兵落荒而逃,鲁庄公想追杀他们,可是曹刿在观察一番后才下令杀敌。
战胜后,曹刿才向鲁庄公解释他所做的用意。
从他的解释,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善于观察和判断的人。
我非常地庆幸我能读到这一篇古文,这一篇古文启发了我要像曹刿一样做一个有远见、善于观察和判断的人。
《曹刿论战》读后感篇2《曹刿论战》写的是历史上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它的作用可堪比巨鹿之战。
是齐鲁两国战略转折点。
在战火纷飞的春秋战国,诸侯国个个虎视眈眈,曹刿是长勺之战中光彩照人的角色,他的毛遂自荐精神,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把握战机的卓越才能,确实令人敬佩。
但是,人们却忽略了关键人物——鲁庄公。
曹刿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如果当他自我推荐时,鲁庄公拒绝了他的好意,不肯任用这个山野村夫。
那么曹刿还会在历史的舞台上绚烂耀眼吗?曹刿这个人,我们不得不说他胆子大到极点了,面对一代君王,依然措辞辛辣。
“肉食者鄙”的刺耳批评,“小惠未徧”、“小信未孚”的尖锐意见,这些都可以取他项上人头。
如果不是鲁庄公仍能虚怀若谷,唯才是用,曹刿早就长眠于地下了!曹刿善于运用战术,控制军心这是无可否认的,但是鲁庄公也善于总结经验。
不懂装懂是不少君王的坏毛病,他们才不想让别人认为他们笨,面对胜利只会享受和庆祝。
曹刿论战观评课报告
曹刿论战观评课报告一、简介本文主要针对观评课《曹刿论战》进行报告,首先介绍曹刿论战的背景和内容,然后分析其价值和影响,并且谈一谈我的感悟。
二、背景和内容《曹刿论战》是《战国策》中的一篇篇目,记录了战国时期齐国大夫曹刿和晋国太子重耳之间的对话。
在时代背景上,战国时期是一个群雄逐鹿,争夺霸权的时代,各国都在发展和强大自己的国力,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曹刿和重耳的对话尤为重要。
曹刿在对话中提到了“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的论断,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兵力不足,难以在战场上立足。
而晋国太子重耳则认为兵力固然很重要,但如果没有民心的支持,没有统一的国内政策,也很难战胜其他国家。
整个对话中,曹刿以战争前期的准备工作为主要内容,在经过多次的磋商和讨论之后,曹刿最终说服了重耳,晋国最终战胜了齐国。
这个对话是战争胜利的关键,同时也是晋国历史上重要的一笔。
三、价值和影响曹刿论战对于我们现在来说有着重要的价值和影响。
首先,它告诉我们兵力在战争中的重要性,因为一在军事指挥上犯错,就很可能导致国家的失败。
其次,它强调了民心对于国家建设的重要作用,强调政治稳定和民生改善同样重要。
如果我们把这个对话引申到现代,我们会发现许多其它方面的应用:政治稳定、金融体系发展、科技教育等等。
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也能利用到这个故事。
我们可以在日常的事情中,更加注意细节和技能的锻炼,在一些困难的时候适时的寻求帮助。
总之,人生如战场,曹刿论战教会了我们如何在舞台上获胜。
四、个人感悟在参加观评课之前,我对《曹刿论战》一无所知,但是听完后我深感:曹刿的思维和见解,实在让人惊叹。
在兵法指导的基础上,他还深刻地研究过其他各种各样的事物,不得不说,这就是真正的独孤求败。
同时,这也强调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重要的事实,我们应该要有追求卓越的想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研究,打造属于自己的武器,去拼好一个自己的未来。
五、结论通过对《曹刿论战》的学习,我们不仅加深了对历史的了解,也渐渐明白了成功的秘诀所在。
《曹刿论战》教学反思(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和改进措施)
《曹刿论战》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文本解读较深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曹刿论战》这篇文言文的字词、语句进行了细致梳理,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了文意,像对“肉食者鄙”“一鼓作气”等重点字词和关键语句的讲解,让学生能准确把握曹刿的远见卓识以及作战时把握时机的重要性,为后续深入分析文章主题打下了扎实基础。
互动形式多样:采用了提问、小组讨论等多种互动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例如在探讨曹刿的人物形象时,让学生分组交流,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言,课堂氛围比较活跃,学生们也能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人物,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文化拓展适度:适时引入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背景等相关文化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能更好地置身于那个时代去理解文中人物的行为和决策,提升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兴趣。
不足之处时间把控欠佳:在小组讨论环节花费时间较多,导致后面总结文章主题以及拓展延伸部分有些仓促,没能让学生充分地对文章所体现的军事思想以及对当下的启示等内容展开深入思考,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没有完整地把预设的教学目标全部高质量达成。
文言文基础巩固不足:虽然对重点字词进行了讲解,但在课堂练习环节,发现部分学生对一些实词、虚词的灵活运用还是存在问题,反映出在文言文基础知识巩固方面做得还不够,应该多增加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和及时的反馈环节,加深学生的记忆。
个体关注不够:课堂上更多地关注了积极发言、参与度高的学生,对于一些比较内向、不太主动的学生缺乏足够的引导和鼓励,没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班级整体语文素养的提升。
改进措施优化时间规划:下次教学前更合理地预估每个教学环节所需时间,并且在课堂上严格按照规划进行,若出现时间紧张情况,灵活调整讨论等环节的节奏,确保重点教学内容都能完整且深入地讲授完毕,保证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
强化基础训练:在讲解完字词后,增加多样化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巩固练习,比如可以设置一些趣味的文言文填词游戏、小的翻译竞赛等,及时批改反馈,针对学生的易错点再进行强化讲解,切实提高学生文言文知识掌握水平。
曹刿论战评课8
曹刿论战评课8第一篇:曹刿论战评课8上出点语文味来---《曹刿论战》观评课暑期远程研修,着实是一次难得的充电。
尤其是观课,更是让人获益匪浅,看完视频后,陈国珍老师的《曹刿论战》给我深刻印象,本节课的可取之处很多,我简单谈一下我自己的感受。
一、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准确到位。
按照新课标对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等要求,陈老师确定了本节课的三个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会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把握人物形象特点,了解鲁国取胜的主要原因。
并且,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借助多种有效方法,有力地突出了目标一、二这两个教学重点。
目标一“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生学习难度并不大,他引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上提出疑难处,然后当堂再练习,再指名当堂朗诵,然后通过同学们的相互评价来强调易错点——在琅琅的书声中,第一个目标得以顺利完成。
目标二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为了突出这一重点,教师在探究提示中明确指出“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完成,疑难问题留待小组合作时通过同伴互助的方式来解决,这就有力地帮助学生突破了学生难点,降低了学习难度。
总之,从学习目标的设置,以及对教学重点、难点的处理等方面来看,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是准确到位的。
二、教师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
从三个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看,教师用于对教学内容的讲述语言几乎没有。
整节课,他通过不断地激励、启发、引导,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
课堂上,同学们按照老师的探究提示和学习方法指导,或朗读或思考,或批注或合作,完全是通过自己的阅读感悟,再借助同伴互助的力量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
这节课上,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帮助者”等新课标理念真正落在了实处。
三、有组织有秩序有实效的合作学习。
《曹刿论战》读后心得体会10篇
《曹刿论战》读后心得体会《曹刿论战》读后心得体会10篇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
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曹刿论战》读后心得体会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曹刿论战》读后心得体会10篇1通过语文课本中《曹刿论战》一文的人都知道,它通过描述曹刿和鲁庄公在齐鲁长勺之战的战前准备、战时指挥、战后总结中的言行,展现了曹刿的爱国热情、政治才能和军事韬略,暴露了鲁庄公政治上的目光短浅和军事上的急躁冒进,提出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这个核心的观点不错,大敌当前,鲁庄公虽然列举了应战的三个条件,但他把“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放在首位,把“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放在第三位,以为主要靠得到他封赠的几个贵族首领率领士卒冲锋陷阵,就能打败齐军,没意识到“取信于民”,发动人民战争的重要意义,把贵族的力量至于人民的力量之上,本末倒置;他还把“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放在第二位,以为虔诚地对待神灵,就能得到神灵的保佑,打败齐军,盲目迷信。
另外,他不懂得以逸待劳、敌疲我打、兵不厌诈的战略战术,急于指挥军队出击和追击,轻举妄动,急躁冒进。
鲁庄公这个“肉食者”的确有“鄙”的一面。
然而,鲁庄公能弗专衣食、以情治狱,说明他是一个廉洁公正的君主。
其次,他能纾尊降贵,接见曹刿,跟曹刿共同探讨应战的条件;能从善如流,不刚愎自用,又能任人唯贤,不嫉贤妒才,愿意跟曹刿同车上阵,听从曹刿的意见,放手让曹刿代替自己指挥作战;还不耻下问,向曹刿询问取胜的原因,从中学习战略战术,吸取教训。
可见,鲁庄公还有“不鄙”的一面,这正是他跻身为“春秋五霸”之一的重要资本。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是否可以得出以下两个结论?第一,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人物。
正如我们既要否定鲁庄公的缺点,又要肯定鲁庄公的优点一样,不能求全责备。
听课反思 观赵谦翔《曹刿论战》后感-----熟读精思
听课反思观赵谦翔《曹刿论战》后感-----熟读精思在新教师培训期间观看了名师赵谦翔《曹刿论战》的公开课,赵老师以其深厚的语文底蕴,明晰的思路娓娓道来,以读贯穿整个过程,从言出发,既有章法的解说,也有道的明晰,这充分体现了文言文教学的文、言、道的结合。
整个课堂充满了朗朗的读书声,学生积极参与,最终以背诵结束。
观看后让我感触良多,最主要的是熟读精思。
一、熟读赵老师的导入很简练,以朱熹《熟读精思》文章中的一句话导入新课,“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开篇就以其深厚的语文底蕴吸引了同学。
接着以三遍读文章的形式检查学生的预习,第一遍让学生齐读课文,主要检查学生字词读音。
第二遍读,赵老师以较快的速度领读课文,让学生大声地朗读,这遍读主要是检测学生的节奏。
第三遍读,还是让学生自由朗读,这遍读是让学生整体感受课文。
三遍读,每遍读都有目标,而且这个目标呈阶梯型,让学生每次读都有所收获。
这堂课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整堂课充满了朗朗读书声,粗略算了一下,这堂课共有不少于十次的读书,课文的理解、人物的分析都是建立在读的基础上,在读方面,赵老师不仅设计的有学生齐读,也有提取关键词,让学生尝试去背诵课文。
新课标提倡文言文教学要多读,能够利用工具书去理解课文,能够背诵一些优美的文言文。
赵老师这个环节的处理为我提供了方法,自己在以后的文言文教学中可以借鉴。
二、精思赵老师深厚的语文底蕴不能不让我为之钦佩,在疏通文意方面,赵老师抓住关键字词,从字理角度进行解读,这样不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另外在理解字词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对中国汉字的兴趣,培养语文素养。
例如,赵老师在讲“间、伐、察”等字的含义时,讲解具体准确,这也是我所欠缺的,同样在处理字词,疏通文意,我更多采取的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方法,学生不理解很容易忘记,在今后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积累语文知识,丰富自己的语文课堂。
《曹刿论战》观课报告
曹刿论战观课报告引言曹操和刘备在三国时代是两位备受后人尊敬的名将,他们都有自己的战略和智慧,曹操在「曹刿论战」中的智谋更是被誉为典范。
此次观课,我将结合自己对该篇「曹刿论战」故事的理解,以期对曹操智慧的特点和实战操作能力有进一步的认识和反思。
曹刿论战故事情节曹操在此战中派文聘和荀攸前去与刘备交手,荀攸得知刘备的计策后,便提出了打桃园结义之前、临死前誓言与众人共富贵,共苦难的故事中的话来“示能言,以惑刘备”。
文聘在交际谈话中透露自己是刘备的部下,同时暗示刘备的粮草资料。
刘备得知后,非常生气,将文聘按兵不动,让荀彧前来代理指挥。
荀攸判断出刘备的意图,便建议曹操放虚消息,利用敌军踏浪而来的池沼,然后偷袭其后。
结果,刘备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大败而逃。
智慧特点曹操在这一次的交锋中,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实战操作能力,完全地掌控了这场战争。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看出曹操的智慧特点:1.聚焦敌情,准确分析曹操先是对敌情进行了精准的评估,知道就算是战场经验丰富的刘备也难免在战略上出现疏漏。
对于这一点,他利用了刘备司马法的故事和文聘的交流来了解刘备真正的计划。
同时,荀攸也分析了敌军的行动和目的,提出了诸如利用池沼等战术建议。
而曹操则善于权衡建议,严格选用恰当、可行的指令。
2.情报收集,有效反制曹操善于及时地搜集情报,了解最新的战局发展趋势,并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战略实施。
在此次交锋中,荀攸的情报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及时发现刘备的险恶用心,并且把这个信息反馈给了曹操。
曹操随即决定放虚消息,以对刘备进行反制,并在关键时刻偷袭敌方。
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敌人的进攻和压力。
3.有恒心,长远规划曹操的思考方式始终注重长远规划和未来验算,尤以发扬韬略、胸怀天下为重的特点为显著。
以此次行动为例,曹操能够掌握敌情、分析地形、集结兵力、发动攻势,主要依靠他对长期战略的全面考量和长远计划的细致执行。
而且,曹操也非常强调军政合一的观点,以便整合人事、统一战略,从而提高战斗效能,并确保胜利成功。
《曹刿论战》评课心得参考
――《曹刿论战》评课;孔立老师执教的《曹刿论战》是一节非常扎实有效的文;首先教学目标明确,切合学生实际,符合新课标文言文;以上三点就是我的观课感悟;――《社戏》评课;今天观课内容是庞玉静老师执教的《社戏》第二课时,;我真的是孤陋寡闻,没看视频前,我以为这是一节作文;综合活动课――应让学生动起来;――《综合性学习戏剧大舞台》观课思考;今天观
课的内容是章丘市绣水
――《曹刿论战》评课
孔立老师执教的《曹刿论战》是一节非常扎实有效的文言文示范课。
我认为本节课主要有一下特点。
首先教学目标明确,切合学生实际,符合新课标文言文教学的理念,即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在这节课中,孔老师把读课文放在了突出位置,初读,指导学习生字词,把握重点句子的节奏。
对于整个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文言长句的正确断句(也就是句读)是一项基本功。
教师范读,学生合作听读纠错就是在扎实的做这项工作。
翻译文句后再次组织学生朗读,归纳概括故事情节,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接下来,结合关键词品读课文,可以说朗读环节贯穿教学的'始终,课堂上朗朗读书声体现了语文课的本色。
其次,教师重视文言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方法的点拨,例如在指导翻译是提出“留、替、调、补、删”的五字法,很好的解决了翻译的问题,孔老师把本课的重点词分类整理让学生系统了解文言文语言现象,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上课伊始导入环节播放《十面埋伏》以及对《左传》的介绍,都让课堂充满的文化氛围。
第三,让学生展演课本剧。
这种活动可以活跃课堂氛围,锻炼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是对文章深层次的解读。
以上三点就是我的观课感悟。
《曹刿论战》评课记录
《曹刿论战》评课记录今天,我和几位老师听了陆斌老师教学的《曹刿论战》一课,深深地体会到陆老师丰厚的语文功底,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教学中既有创新,又求真务实,充分突出新课标中所规定的目标。
本节课教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运用多种朗读法和自主学习,探究质疑等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这堂课中有很多好的地方值得我学习,下面是几位老师对陆老师上的这节课的看法和建议:张永来老师:陆老师在这节课中教学目标准确、适宜。
目标的制定,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较为全面、具体适宜。
充分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现了语文科和教材的特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难易适度。
我个人认为陆老师的这节课体现了以下几点要求:1、教学思路的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实际,符合学生的实际。
2、教学思路的设计有一定的独创性,给学生一新鲜的感受。
3、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
4、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
陶朝阳老师:陆老师教学环节紧凑、科学。
教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有效组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老师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更多是参与者的作用。
并且教师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主动性和创作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陆老师师讲究一定的教学艺术,合理的安排课堂结构,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科学、恰当。
这几点很值得我学习。
朱鸿雁老师:陆老师教学方法、策略恰当得体。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适当,针对性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与学双边活动协调。
注重交给方法,培养能力,注重引导学生。
特别是以下几点非常出色和突出:1、导语:教师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2、朗读课文: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让学生注重朗读技巧,还注意朗读的方式方法,掌握朗读的技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3、疏通文意,欣赏课文: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大胆质疑,通过对课文的研读分析,老师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这些问题紧扣教学目标,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学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透彻了,另外教师还选择了典型的句子进行点拨,赏析,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感悟课文主旨,从而让学生会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突破本节课的情感目标,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鉴赏能力。
《曹刿论战》讨论总结
《曹刿论战》讨论总结第一篇:《曹刿论战》讨论总结《曹刿论战》讨论发言总结导入:1.引入周杰伦的事例,贴合时代,吸引眼球,会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巧妙。
2.但是齐读周杰伦的介绍是否恰当有待考虑课容量:课容量较大,下课时没有讲完。
教学内容:1.老师配乐朗读课文能够营造更好的气氛,使学生进入情境。
2.目标达成上,作为教学重点的字词解释方面有淡化3.分角色朗读,可能使学生对课文感受不深4.给学生介绍文学常识,课上的拓展比较多,毛泽东的十六字作战方针,泓水之战等,都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5.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穿插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分析的很到位6.在解释“体察民情”时联系实际生活。
讲解第三段时采用前后文联系7.老师在一个字的解释上出错了,说明老师的知识储备不足。
语言:清晰、铿锵有力、慷慨激昂、普通话标准、有节奏,有感染力、声情并茂教态:端庄、自然、肢体语言丰富板书:清晰条理,重点突出,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结语:简要、概括出文章的内容、主旨、文学家与军事家的不同评价。
作业布置:适量、合理。
第二篇:曹刿论战余映潮《曹刿论战》[教例简述] 字词教学已经进行,记叙的线索已经点明,课文已经读得很孰,课文教学进入第二课时,教师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
一、讨论本文的详略。
(详写“论”,略写“战”详写人物的“言”,略写人物的“行”;详写事物的因,略写事物的课;详写曹刿,略写庄公;详写鲁国,略写齐国。
)二、分析课文内容和曹刿的人物性格。
在讲析中如下板书:课文内容故事情节曹刿活动曹刿性格开头……乃人见发生请求入见爱国热情(有德)何以……请从发展论何以战政治远见(有识)公与……齐师高潮从战指挥军事才能(有才)既克……逐之结局论何以胜谋略过人(有学问)三、请同学们依照老师分析曹刿的方法和过程,分析一个鲁庄公这个人物形象。
通过激烈的讨论,同学们认识趋于统一,教师归纳学生的讨论要点,形成如下板书:故事内容课文内容人物性格庄公备战见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答问虚心听取意见庄公作战用刿公与之乘大胆任用人才战于长勺自己亲自参战不因胜而自喜庄公战后问刿一问一答为真知而求教[评析] 这个教例的最大优点是进行了课文分析,不仅仅是单向的分析,而且是双向的分析。
观摩课《曹刿论战》心得体会
观摩课《曹刿论战》心得体会对于我们做老师的来说,善于听课,尤其是善于听优秀的老师的课是极为有意义的,有的收获甚至难以用语言来表达。
听了我校任永梅老师《曹刿论战》的公开课,感到收获颇丰。
任老师教学的节奏控制得很好,本人认为,这节课的优点在以下几方面:
1、老师注意文言文的朗读和背诵,以及字词发音的及时纠正,集体朗读和自由朗读相结合,教学内容落实到位。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成诵而后会其意,符合文言文的教学规律。
2、问题引领,注意互动。
老师引导,学生表达,注意调动学生译、读、写、说,多读多练。
3、寓思想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体现了老师教学的用心。
4、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课件制作简洁、朴素,字体大小合适,对比清晰。
5、当堂训练,及时巩固,符合知识掌握的规律性。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地方,而是学生学习的地方”。
因此,我认为评判一节课的好坏关键要看学生是否学得更精彩,然后再看教师是否教得精彩。
成功的教师在教学中必然会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念,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指导并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个性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充分自主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去,使教学活动真正变成学生的学习活动。
课堂上,教师给学生更大的空间,给学生更为充裕的时间,提供
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
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曹刿论战》教学反思
《曹刿论战》教学反思在《曹刿论战》教学中,我作为教师认真准备了教案,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通过教学反思,我发现了以下几点问题及改进方向。
首先,教学重点和目标不够明确。
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清晰地告诉学生学习《曹刿论战》的目的和重点。
我只是简单地给他们了解了背景知识,并让他们看一遍材料。
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材料的深度理解和分析能力不足。
下一次教学时,我应该提前设定好学习目标,并明确告诉学生,让他们知道自己需要学到什么。
其次,教学方法不够多样化。
我在课堂上主要采用了讲解和讨论的方式,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但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会有些枯燥。
在下一次教学中,我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的元素,比如角色扮演、小组竞赛等,来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兴趣。
第三,学生参与度不高。
在本次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相对较低。
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因为我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来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下一次教学时,我可以设置一些小组讨论或者写作任务,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进来。
第四,教学内容没有与现实生活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我只是简单地向学生介绍了《曹刿论战》的背景和内容,但没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在下一次教学中,我可以结合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看到《曹刿论战》的智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启发他们思考自己的行为和决策。
综上所述,通过对《曹刿论战》教学的反思,我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制定了相应的改进方向。
我将在下一次教学中明确学习目标和重点,多样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度,并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我也将不断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为学生成长发挥积极作用。
上公开课《曹刿论战》的心得感悟
上公开课《曹刿论战》的心得感悟摘要:1.公开课背景及目的2.曹刿论战的主要观点3.心得感悟4.对自己教学的反思与改进5.总结正文: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幸上了一节公开课《曹刿论战》,这是一次让我深刻反思和感悟的经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心得感悟,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
公开课背景及目的公开课是一种展示教学技能和教育理念的重要方式。
此次公开课的目的在于让教师们相互学习、交流,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我选择了《曹刿论战》这一课题,旨在通过分析历史人物的观点,引导学生理解战争与和平的关系。
曹刿论战的主要观点《曹刿论战》是战国时期曹刿对战争策略的一种探讨。
曹刿认为,战争取胜的关键不在于兵力的多少,而在于是否能够抓住战机的把握。
文章中,曹刿通过分析鲁国与齐国的长平之战,阐述了战争中的战略战术,以及将领应具备的品质。
心得感悟在上公开课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历史教学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曹刿的观点,学生们不仅能了解到战争史实,还能从中汲取智慧。
我发现,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思考,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现实世界。
对自己教学的反思与改进尽管公开课顺利进行,但我认为仍有改进空间。
首先,在讲解曹刿论战时,我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忽略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今后,我会更加注重课程的实用性,让学生明白历史知识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
其次,课堂上我与学生的互动较少,导致课堂氛围较为沉闷。
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最后,在课堂小结环节,我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将鼓励学生主动分享学习心得,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总结通过这次公开课的讲授,我深刻认识到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成长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新一代。
《曹刿论战》教学反思(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和改进措施
《曹刿论战》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情境导入引发兴趣:通过讲述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大背景,设置一些简单有趣的小问题,如“在那个战乱频繁的时代,弱小的鲁国怎样才能战胜强大的齐国呢”,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快速进入到课文学习的情境中,激发了主动探究文本的热情。
文本解读较深入:引导学生逐字逐句去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对于重点字词,像“肉食者鄙”的“鄙”、“小大之狱”的“狱”等,采用了结合古汉语词典释义、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式讲解,让学生扎实掌握。
同时,和学生一起梳理曹刿论战的思路,从战前准备、战时指挥到战后总结,让他们清晰地理解了文章的行文脉络和曹刿的军事智慧。
互动环节有成效:设置了小组讨论环节,针对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些方面以及鲁庄公是否真的“鄙”等问题展开讨论。
学生们参与度较高,各抒己见,课堂气氛活跃,锻炼了他们的合作能力与思维能力,也让不同理解在交流碰撞中加深了对文本的认知。
不足之处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在讲解字词环节花费时间稍多,导致后面分析曹刿形象和文章主题升华部分有些仓促,学生没能充分展开探讨,感觉只是浅尝辄止,没有更深入地挖掘出这篇经典文章背后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历史意义与启示。
对学生个体关注不足:课堂上大部分时间聚焦在整体的互动与讲解上,对于部分基础稍弱、理解较慢的学生,没能及时发现他们的疑惑并给予单独的辅导,使得这部分学生可能跟不上课堂节奏,在知识的吸收上存在一定欠缺。
拓展延伸较局限:只是简单提及了《左传》中的其他篇章和相关历史故事,没有进一步引导学生去对比阅读,拓展文学视野,也没有让学生尝试运用文中的智慧去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使得课堂的知识外延性不足。
改进措施优化时间分配:提前更精细地规划好每个教学环节的用时,在字词讲解时注重提炼重点,避免过于琐碎的拓展,把更多时间留给后面的文本深度分析、思想内涵挖掘以及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表达环节,让课堂节奏更紧凑合理。
关注全体学生:增加课堂巡视,多留意学生的表情、反应等,及时发现那些有疑惑的学生,通过提问、单独指导等方式帮助他们跟上进度,同时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营造更包容、更利于全体学生成长的课堂氛围。
读《曹刿论战》心得体会(精选3篇)
读《曹刿论战》心得体会(精选3篇)读《曹刿论战》篇1春秋初期,齐桓公借口鲁国曾经帮助过同自己争做国君的公子纠,出兵进攻鲁国。
曹刿向鲁庄公献策,并在长勺之战中帮助鲁庄公采取正确的战略,终使鲁国战胜强大的齐国。
这一战役,成为以弱胜强的著名范例。
后世的评价文章多为赞颂曹刿自荐的精神,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把握战机的卓越才能,而鲁庄公则历来被当作“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典型。
我在这里却想为他“翻案”。
首先,鲁庄公能广开言路,并且对曹刿“肉食者鄙”的批评和“小惠”、“小信”的刺耳意见,仍能虚怀若谷,便一介野民曹刿得以论战。
其次,鲁庄公不是高高在上,而是亲临第一线深入实际,“战于长勺”、“与人乘”,甘当配角,让人能“掌旗”。
再次,鲁庄公善于总结经验,“既克”之后能“问其故”,向内行请教,学习如何掌握战争的规律。
从以上三点来看,这位鲁庄公粗中有细,虽不高明,却也谨慎虚心。
在人才层出不穷的今天,鲁庄公的形象难道不使人倍觉亲切和可爱吗?愿为今朝众多的“曹刿”呼唤更多的“鲁庄公”。
读《曹刿论战》心得体会篇2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为什么“肉食者” 就“ 鄙”?因为“肉食者”生活安逸,太过安逸的生活会使人身体懒散而精神懈怠。
而衣食无忧,更是纵情享乐,无危无患,然后不思进取。
自然,就会“鄙”,也就是目光短浅。
改革开放以来,追求物质生活成为所有的人生追求,而思想上的学习,都停留在形式上,只要是纸上有东西、单位有学习档案就行了,结果还是过度地追求物质生活。
有权者用权,有势者用势、有名者用名,有脸者用脸,有拳者用拳,有些人不择手段地敛财,什么也没有的还可以用不要脸,结果是如何,用尽招数的得逞者都成了“肉食者鄙”,想必也“未能远谋”。
2、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庄公说:“对于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我虽不能一一明察,一定诚心诚意来处理。
”曹刿回答说:“这是忠于职守的一种表现,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
曹刿论战 观课报告
曹刿论战观课报告本文旨在对于观看《曹刿论战》课程的学习体验进行分享并总结其主要内容,以供感兴趣的读者参考学习。
课程主要内容《曹刿论战》是中国古代名将曹操与谋士荀彧之间的一次智慧之争,故事以曹操为敌军,荀彧为我军的角色展开。
从古代兵法、人性哲学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在战争、谋略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
本次课程主要分为以下部分:一、情境还原通过背景介绍,讲解这一阶段战争的情境、环境及人物,带领学生进行时间和空间的还原,了解历史背景的基础。
二、曹刿论战的背景与前因后果通过解析曹操与荀彧的背景、地位、目标和立场等要素,阐发曹刿论战的哲学思想及其总体框架。
同时,也讲解了该事件的意义与影响,透彻认识曹刿论战应用的多层次意义。
三、分析曹操与荀彧策略与思想本部分主要以曹操和荀彧在曹刿论战中的言行举止为主,通篇阐述策略和思想,还会着重分析其中蕴含的智慧和人性观。
四、涉及经典兵法及理论本部分是将当时流传的兵法及理论与曹刿论战进行比较和对照,突出了兵书的思想内涵,更为深层次地呈现出曹操和荀彧策略的妙处。
个人收获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体验,我感受到曹刿论战不仅在战争时期有着重大的意义,更在当今时代依然具有高度价值。
其中,个人体会有以下几点:一、学习兵法应有的态度学习曹刿论战,对兵法学研究者的态度提出了具体要求。
应抛弃趋功利、走捷径的心态,而应坚持刻苦钻研,自我勉励的态度,反复斟酌,深挖兵法的思想内涵。
二、人性哲学的思考曹操和荀彧两个人物同样是战争中的一个典型,曹操专注于权力的追求,而荀彧则表现出了博大的人性。
同样针对人性思考,我们需要在实践中认真思考人生的价值背景,摒弃功利主义,发现兵法中的人本思想。
三、学习历史的意义笃学历史,领悟兵法,有助于培养学习历史的意识和历史感,坚定完善自我意识,对于实现当今社会对人才素质的日益要求而言尤其重要。
了解历史背景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曹刿论战的内核及其背后的思想精髓,还有助于我们唤醒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研究的兴趣。
曹刿论战教学反思
曹刿论战教学反思曹刿论战教学反思曹刿论战教学反思**月**日,本人在**初级中学执教《曹刿论战》,这些天来,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一直在脑海中萦绕。
经过反思沉淀,我最大的感受是:关注学情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前提。
教师关注学情是贯穿教学始终的,课前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较为准确的判断,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情况指导学生突破学习的“卡壳”,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的效果。
教学《曹刿论战》前,我认为学生在翻译、理解课文存在较大的难度确定教学目标:首先通过指导学生,读通课文;其次,通过小组合作,学生翻译课文;第三,通过探究弱鲁国战胜强齐国的原因,进而分析曹刿的形象特点;第四,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在教学中,我从学情出发,在以下三方面做得比较好:一、指导学生的朗读,范读课文虽然在前置作业布置学生按要求读三遍课文,但在学生初读课文时,我发现他们朗读存在没有读出感情、过段停顿不明显等问题,于是,我先让学生体会三个重点句子的感情:(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通过引导学生体会到朗读这三个句子的语气。
接着,我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朗读了课文。
当我读完,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
最后,我请学生再次朗读课文。
学生通过老师的指导和范读朗读得比前次好了不少。
教师在学生朗读中发现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学生就容易读顺课文。
二、组织学生合作解决翻译疑难句子有效的合作学习扩大学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提高教学效率。
前置作业中,我设置了让学生在预习时找出自己不会翻译的句子。
学生在交流前已经有所思考,有所准备,这为课堂交流奠定了基础。
很多两小组都较为积极地投入到合作学习中。
在后来老师检查“何以战?”“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等几个句子的翻译中都能准确说出其意思,可见学生合作学习是比较有效果的。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目标之一,我以为衡量一节语文课的品质,发展学生的思维是一个重要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评课心得参考
――《曹刿论战》评课
孔立老师执教的《曹刿论战》是一节非常扎实有效的文言文示范课。
我认为本节课主要有一下特点。
首先教学目标明确,切合学生实际,符合新课标文言文教学的理念,即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在这节课中,孔老师把读课文放在了突出位置,初读,指导学习生字词,把握重点句子的节奏。
对于整个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文言长句的正确断句(也就是句读)是一项基本功。
教师范读,学生合作听读纠错就是在扎实的做这项工作。
翻译文句后再次组织学生朗读,归纳概括故事情节,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接下来,结合关键词品读课文,可以说朗读环节贯穿教学的始终,课堂上朗朗读书声体现了语文课的本色。
其次,教师重视文言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方法的'点拨,例如在指导翻译是提出“留、替、调、补、删”的五字法,很好的解决了翻译的问题,孔老师把本课的重点词分类整理让学生系统了解文言文语言现象,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上课伊始导入环节播放《十面埋伏》以及对《左传》的介绍,都让课堂充满的文化氛围。
第三,让学生展演课本剧。
这种活动可以活跃课堂氛围,锻炼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是对文章深层次的解读。
以上三点就是我的观课感悟。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