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眼神经麻痹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动眼神经麻痹该怎样鉴别诊断

动眼神经麻痹该怎样鉴别诊断

动眼神经麻痹该怎样鉴别诊断
在临床上,对于不同疾病的确诊,其所采取的检查和鉴别诊断方法也是不同的,其中,动眼神经麻痹这一病症,其就常用以下方法进行鉴别诊断。

★1、动眼神经麻痹再生错向综合征
动眼神经麻痹后再生紊乱时,眼外肌被再生方向错误的神经纤维所支配,可以伴随各种眼球运动,有奇异的眼睑运动表现为患眼企图下转或内转时出现眼睑退缩或瞳孔缩小,一般无自动节律改变,个别病例周期性痉挛与再生错向合并存在多见于先天性或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的急性期或恢复期
★2、Marcus-Gunn综合征
又称下颌瞬目综合征,由MarcusGunn首先描述故而得名。

周期性动眼神经麻痹常见于先天性上睑下垂合并上直肌麻痹的患者,表现为先天性上睑下垂与翼状肌的特殊连带运动即同侧翼状肌
受刺激时患眼下垂和眼睑退缩,这种眼睑退缩常发生在张嘴、下颌前突咀嚼及伸舌等运动时,瞳孔无异常改变其病因可能与三叉
神经分支错向到第Ⅲ脑神经支配提上睑肌的位置有关。

★3、Marin-Amat综合征
又称反下颌瞬目综合征。

周期性动眼神经麻痹的特点是当张口及下颌运动时出现眼睑下垂,闭口或停止咀嚼时上睑下垂消失。

★4、眼肌型重症肌无力
周期性动眼神经麻痹是一种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导致神经-肌肉间兴奋传递障碍,具有反复复发与缓解倾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表现为早期出现上睑下垂单眼或双眼,晨轻午后重,瞳孔括约肌受累较晚。

麻痹肌的麻痹轻重程度及斜视度数变化较大常有复视,注射新斯的明或滕喜龙后上述症状减轻或消失。

不同类型瞳孔异常的鉴别与诊断

不同类型瞳孔异常的鉴别与诊断

不同类型瞳孔异常的鉴别与诊断瞳孔指虹膜中央的圆孔。

正常瞳孔的直径大小随光线强弱而变化,一般新生儿和老年人的瞳孔直径约2mm,成人为4~5mm。

在自然光下,当瞳孔直径<2mm 者为瞳孔缩小,>5mm者为瞳孔散大。

瞳孔异常指瞳孔大小、位置、形态和对光反射等异常。

虹膜有两种平滑肌,围绕瞳孔的环形肌是瞳孔括约肌,呈放射直行的是瞳孔散大肌,它们分别受副交感神经与交感神经支配。

瞳孔光反射:光刺激视网膜,神经冲动经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到达顶盖前核,再绕中脑导水管到双侧E-W核(动眼神经核的一部分),经副交感神经传出通路到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引起缩瞳。

调节反射:视网膜兴奋经视神经传导大脑枕叶皮质,再至额中回后部眼球协同运动中心枢,经皮质延髓束到E-W核,由此核发出纤维经动眼神经至双侧内直肌而出现眼球内聚;同时发出副交感纤维至瞳孔括约肌,引起缩瞳。

【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虹膜异常1、先天性虹膜异常(1)先天性无虹膜。

生后即无虹膜,瞳孔大至角膜缘,常合并青光眼、白内障、眼颤等。

(2)虹膜缺损。

多在虹膜下部出现大小不等、形为瓜子的尖端向外的缺损,常合并脉络膜缺损。

(3)小瞳孔。

直径1mm左右,用散瞳剂多无效。

(4)多瞳症。

除瞳孔外,虹膜上还有数个空洞,每个瞳孔又各有其括约肌。

2、后天性虹膜异常(1)虹膜萎缩。

虹膜局部色泽灰白色,正常纹理消失。

见于带状疱疹、结核病等。

(2)虹膜后粘连。

因炎症致虹膜粘于晶状体,造成瞳孔形状不规则和虹膜萎缩。

二、麻痹性瞳孔散大病变在瞳孔反射中枢(E-W核)与睫状神经节之间,瞳孔呈中度散大;若病变在睫状神经节以后的路径,则瞳孔极度散大。

它们主要病因有脑外伤、血管性病、炎症、肿瘤、先天性病等。

1、动眼神经麻痹。

可有下列全部或部分表现:患侧眼睑下垂、眼球向上、下、内运动障碍,瞳孔不同程度散大,光反应减弱或消失,调节反射障碍。

2、肌强直性瞳孔。

又称Adie瞳孔,合并腱反射消失时,称Adie瞳孔综合征。

《动眼神经麻痹》PPT课件

《动眼神经麻痹》PPT课件
动眼神经麻痹 〔Paralysis of oculomotor nerve〕
提纲
1 概述 2 解剖学基础 3 病因 4 定位诊断 5 鉴别诊断 6 引起动眼神经麻痹的常见 疾病 7 治疗
概述
1.动眼神经是人体 的第三对颅神经, 与滑车神经<IV>、 外展神经<VI>共 同支配眼球运动, 它同时还有分支 作用于提上睑肌 和瞳孔.
临床表现: 一般先有全身感染的症状, 如寒颤、发烧、血白细胞 增高等症状、此后逐渐或 同时出现第III、IV、VI、 V1脑神经麻痹的症状.
由于海绵窦被阻塞, 致使眼球突出、眼睑及结 膜水肿、视神经乳头水肿.
引起动眼神经麻痹的常见疾病
眶上裂综合征 第III、IV、VI、V1脑神经穿出海绵窦后, 经眶上裂进入眼眶内,因此眶上裂综合征与 海绵窦综合征在临床表现基本相同而不易 区别. 但外展神经早期受损为眶上裂综合征 的 特点.因为外展神经位于III、IV、 V1脑神经 的内侧,故海绵窦综合征外展神经受损相对 较晚.
局部解剖:
1.与动眼神经在脚间池内紧邻后交通动脉 的内侧,动脉瘤的急性扩张、压迫、牵拉 或出血损伤动眼神经而致眼肌麻痹及剧 烈的头痛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2.由于支配瞳孔括约肌的副交感神经位于 动眼神经上方周边部位,而支配眼外肌的 纤维位于中心部,因此当动脉瘤压迫动眼 神经时,瞳孔纤维易受侵犯,眼肌麻痹呈完 全性.
引起动眼神经麻痹的常见疾病
动脉瘤 动眼神经出脑 干后穿行于大脑上动脉与小 脑后动脉之间,此处的动脉 瘤压迫或破裂可致动眼神经 麻痹.颈内动脉与后交通动 脉交界处易患动脉瘤,亦可 导致动眼神经损伤.
引起动眼神经麻痹的常见疾病
海绵窦综合征
由于第III、IV、 VI、V1脑神经穿出 脑干后,通过海绵窦 的外侧壁,因此海绵 窦病变可引起以上 脑神经麻痹,其原病 因多为海绵窦血栓 形成,常为面部、鼻

动眼神经麻痹鉴别诊断分析(附典型病例报道)

动眼神经麻痹鉴别诊断分析(附典型病例报道)
张晓君 , 雪梅 , 韩 蒋 燕, 刘松岩
( 吉林大学中 日联谊 医院 神经 内科 , 吉林 长春 102 ) 30 1
动 眼神经麻 痹 是 神 经科 常见 的临床 症 状 , 多 许 不 明原 因 的病 例常 以此作 为症 状性诊 断 。其 主要 表 现为复视 , 眼睑下垂 , 眼球 外斜 , 瞳孔 散大 , 光反射 对
为完全 不能抬 起 , 轻度 头痛 、 伴 头晕 , 自述 咽部疼 痛 ,
例 3 5 岁老 年女 性 , ,l 因头 痛 、 热 1 发 5天加 重伴 右 眼周 围肿 胀 5天 人 院 。患 者 发 病 初 为 右 侧 牙 周 痛 , 快发 展 为头部 及 外 耳 道 、 部剧 烈 疼 痛 , 发 很 肩 伴 热 , 温最 高 3 .℃ 。入 院前 5天 头 痛加 重 并 出现 体 95 眼周 肿胀 , 物 成 双 。查体 : 压 10 8 m g 视 血 2 / 0m h 。项 强 一横指 。右眼 睑红肿 下垂 , 眼球 突 出 , 右眼结 膜可 见 充血水 肿 , 右侧 瞳孔散 大 , 径 51 l 对光 反应 消 直 l , Tq / 失, 右眼球 固定 。四肢肌力 5 , 躯体感觉 障碍 , 级 无 未 引 出病理 反射 。人院后 血 常规 : C 0 7 0/ , WB 1. ×19 L 脑 脊液细胞 29 30×16L 多核 >单 核 。头 部 MR 示 右 0/ , I
躯 体感觉 障碍 , 引 出病 理 反 射 。眼 底 检查 未 见 异 未
常 。血 常规 WB 1 . 0/ .中性 粒 细胞 比值 增 C 9 6X19 I ,
多 。脑脊 液压 力 20m H0, 胞 数 1 1 m 2 细 6×16L 蛋 0/ , 白 16gL . / 。头部 M I R 可见左 侧 中脑略 肿胀增粗 ( 见

动眼神经麻痹

动眼神经麻痹

动眼神经麻痹病因1、动脉瘤:颅内动脉瘤是动眼神经麻痹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以后交通支动脉瘤最多见,造成动眼神经麻痹的原因与其解剖部位有关,常因动脉瘤的急性扩张,压迫牵拉或出血损伤动眼神经而致眼肌瘫痪或因动脉瘤的破裂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2、脑肿瘤:颅内原发或转移性肿瘤均可导致动眼神经麻痹;3、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因神经肌肉接头间传递障碍所致,并非动眼神经本身的疾病,只侵犯眼外肌;4、感染:常由眶内,眶后的炎症所致;5、脑血管性疾病:包括脑梗塞等;6、眼肌麻痹性偏头痛:患者多有反复头痛发作史或家族史;7、糖尿病性眼肌瘫痪临床表现完全损害时表现为上睑下垂,眼球向外下斜(由于外直肌及上斜肌之作用),不能向上、向内、向下转动,瞳孔散大,光反射及调节反射均消失,并有复视、头向健侧歪斜。

常见于颅内动脉瘤、结核性脑膜炎、颅底肿瘤等。

鉴别诊断(一)核性及束性麻痹因动眼神经核在中脑占据的范围较大,故核性损害多引起不全麻痹,且多为两侧性,可见有神经梅毒,腊肠中毒及白喉等。

束性损害多引起一侧动眼神经麻痹,表现为同侧瞳孔扩大,调节机能丧失及睑下垂,眼球被外直肌及上斜肌拉向外侧并稍向下方。

(二)周围性麻痹1.颅底动脉瘤(aneurysmofthebaseoftheskull):动眼神经麻痹单独出现时,常见于颅底动脉瘤而罕见于其他肿瘤。

本病多见于青壮年,多有慢性头痛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亦可以单独的动眼神经麻痹出现。

脑血管造影多能明确诊断。

2.颅内占位性病变(intracranialspaceoccupyinglesion):在颅脑损伤颅内压增高及脑肿瘤晚期,一般皆表示已发生小脑幕切迹疝。

表现为病侧瞳孔扩大及光反应消失,对侧肢体可出现瘫痪,继之对侧瞳孔也出现扩大,同时伴有意识障碍。

根据病史及头颅CT检查多能明确诊断。

3.海绵窦血栓形成及窦内动脉瘤:可表现为海绵窦综合征,除了动眼神经瘫痪外,还有三叉神经第一支损害,眶内软组织,上下眼睑、球结膜、额部头皮及鼻根部充血水肿,眼球突出或视乳头水肿,炎症所致者常伴有全身感染症状,结合眶部X线片及腰椎穿刺及血常规检查可明确诊断。

《动眼神经麻痹》课件

《动眼神经麻痹》课件
《动眼神经麻痹》PPT课 件
欢迎来到《动眼神经麻痹》PPT课件。本课件旨在深入了解动眼神经麻痹的 各个方面,包括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等内容。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 引人入胜的疾病。
什么是动眼神经麻痹?
动眼神经麻痹是一种影响眼球运动的神经疾病。它可能导致一侧或双侧眼球 无法正常移动,造成视觉功能障碍。了解麻痹的原因和机制对于有效治疗至 关重要。
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
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是恢复动眼神经麻痹功能的重要方法。通过眼球运动锻 炼和眼部按摩等技术,患者可以增强眼肌的力量和灵活性。
手术治疗和手术风险
在某些情况下,手术治疗可能是改善动眼神经麻痹病情的选择。然而,手术风险需要仔细评估,以确保最佳的 治疗效果。
通过眼部检查、神经影像学和电生理检查等方法,医生可以对动眼神经麻痹 进行准确的诊断。确诊后,即可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常见的诱因和危险因素
了解动眼神经麻痹的常见诱因和危险因素,如感染、创伤和神经疾病,将有助于预防和及早干预。
治疗方法和药物治疗
动眼神经麻痹的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选择。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将有助于恢复眼球运动功 能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病因和发病机制
动眼神经麻痹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例如神经损伤、炎症和血管供应 问题。了解这些因素将有助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
症状表现及严重程度分类
动眼神经麻痹的症状包括眼球运动受限、斜视和复视等。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分类,以 便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检查和诊断方法

动眼神经麻痹鉴别诊断

动眼神经麻痹鉴别诊断

• 4、眶尖综合征 因为视神经位于眶上裂旳内
侧,两者相距较近,尤其是眶尖处,两者几乎 合并在一起,所以眶尖部旳肿瘤和炎症病变除 体现为眶上裂综合征旳症状外,还有视神经病
损旳症状。
• 5、糖尿病合并动眼神经麻痹 糖尿病眼
肌麻痹可见动眼、外展、滑车神经麻痹,动眼神 经麻痹占多数,可能是动眼神经受大脑后动脉、 眼动脉分支及硬脑膜下垂体动脉血液供给,其侧 支循环不丰富,当出现血管闭塞时,神经内膜微 血管继发性缺氧易致动眼神经受损。
一般内脏运动纤维 (动眼神经副核或 称正中核,
E-W核)
(二) 动眼神经旳行程 中脑自脚间窝出脑 经海绵窦外侧壁 经眶上裂入眶
滑车神经 展神经
动眼神经
三叉神经
睫状神经节
(三) 动眼神经旳分支与支配 1.上支:支配上直肌和上睑提肌
E-W核
动眼神 经核
上斜肌
外直肌
睫状神经节
下斜肌
2.下支:支配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
脚间窝
海绵窦外侧壁
眶上裂 上、下、内直肌,下斜肌,上睑提肌
(一般内脏运动纤维)睫状神经节
睫状肌,瞳孔括约肌
动眼神经
睫状神经节
(二)损伤: 上睑下垂;瞳孔斜向外下方,不能向上、内、下转动;瞳孔直接与
间接对光反射消失;瞳孔散大。
动眼神经 Oculomotor n.
(一)成份和起止核 一般躯体运动纤维 (动眼神经核或外 侧核)
• 1、双侧眼球运动障碍。 • 2、脑干内临近构造损害。 • 3、分离性眼肌麻痹。e-w核一般不受损伤。
• 假如一侧动眼神经所支配旳眼内、外肌完全麻 痹,而对侧眼肌完全正常,多为非核性损伤。
• 假如动眼神经支配旳一部分眼肌受损,眼内肌 保持正常,同步有对侧眼外肌不全受损,则可 能是核性损害。

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诊断标准(3篇)

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诊断标准(3篇)

第1篇一、引言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Diabetic Ophthalmoplegia,简称DOC)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动眼神经麻痹引起的眼外肌运动障碍。

DOC的诊断对于早期治疗和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二、诊断依据1. 病史采集(1)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糖尿病病程及血糖控制情况。

(2)询问患者是否有眼部不适、视力下降、复视等症状。

(3)了解患者是否有家族遗传病史、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等。

2. 体格检查(1)全面检查神经系统,重点检查动眼神经支配的眼外肌运动功能。

(2)观察瞳孔大小、形状、对光反应等。

(3)检查眼位、眼球运动、视野等。

3. 辅助检查(1)血糖检测:了解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动眼神经麻痹。

(2)眼电生理检查:包括眼电电图(EOG)、视网膜电图(ERG)、视野检查等,以排除其他眼病引起的神经麻痹。

(3)影像学检查:如MRI、CT等,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动眼神经麻痹。

三、诊断标准1. 病史及临床表现(1)患者有糖尿病病史,血糖控制不佳。

(2)出现动眼神经麻痹症状,如眼球运动障碍、复视、视力下降等。

2. 体格检查(1)动眼神经支配的眼外肌运动障碍,如上睑下垂、眼球运动受限等。

(2)瞳孔大小、形状、对光反应异常。

3. 辅助检查(1)血糖控制不佳。

(2)眼电生理检查结果异常。

(3)影像学检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动眼神经麻痹。

四、诊断分级1. 临床疑似DOC:具备病史及临床表现,但辅助检查结果不明确。

2. DOC确诊:具备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可确诊为DOC。

3. DOC排除:具备病史及临床表现,但辅助检查排除DOC。

五、诊断注意事项1. 注意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动眼神经麻痹,如感染、肿瘤、外伤等。

2. 重视血糖控制,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助于DOC的恢复。

3. 及时进行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

动眼神经麻痹该怎样鉴别诊断【医学养生常识】

动眼神经麻痹该怎样鉴别诊断【医学养生常识】

动眼神经麻痹该怎样鉴别诊断
文章导读
在临床上,对于不同疾病的确诊,其所采取的检查和鉴别诊断方法也是不同的,其中,动眼神经麻痹这一病症,其就常用以下方法进行鉴别诊断。

1、动眼神经麻痹再生错向综合征
动眼神经麻痹后再生紊乱时,眼外肌被再生方向错误的神经纤维所支配,可以伴随各种眼球运动,有奇异的眼睑运动表现为患眼企图下转或内转时出现眼睑退缩或瞳孔缩小,一般
无自动节律改变,个别病例周期性痉挛与再生错向合并存在多见于先天性或外伤性动眼神
经麻痹的急性期或恢复期
2、Marcus-Gunn综合征
又称下颌瞬目综合征,由MarcusGunn首先描述故而得名。

周期性动眼神经麻痹常见于先天性上睑下垂合并上直肌麻痹的患者,表现为先天性上睑下垂与翼状肌的特殊连带运动即
同侧翼状肌受刺激时患眼下垂和眼睑退缩,这种眼睑退缩常发生在张嘴、下颌前突咀嚼及
伸舌等运动时,瞳孔无异常改变其病因可能与三叉神经分支错向到第Ⅲ脑神经支配提上睑
肌的位置有关。

3、Marin-Amat综合征
又称反下颌瞬目综合征。

周期性动眼神经麻痹的特点是当张口及下颌运动时出现眼睑下垂,闭口或停止咀嚼时上睑下垂消失。

4、眼肌型重症肌无力
周期性动眼神经麻痹是一种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导致神经-肌
肉间兴奋传递障碍,具有反复复发与缓解倾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表现为早期出现上睑下
垂单眼或双眼,晨轻午后重,瞳孔括约肌受累较晚。

麻痹肌的麻痹轻重程度及斜视度数变
化较大常有复视,注射新斯的明或滕喜龙后上述症状减轻或消失。

动眼神经麻痹鉴别诊断

动眼神经麻痹鉴别诊断

动眼神经麻痹鉴别诊断引言动眼神经是头部神经中最重要的一条神经之一,负责控制眼球的运动,包括上下运动、内外运动和旋转运动。

动眼神经麻痹是指动眼神经的功能受损,导致眼球不能正常运动。

动眼神经麻痹的鉴别诊断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动眼神经麻痹的鉴别诊断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临床特点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特点包括眼球不能正常运动、视觉障碍、复视等。

患者通常会出现眼球转动的困难或不协调,导致眼球不能注视到特定位置或方向。

视觉障碍是因为眼球不能正常转动,导致光线不能聚焦到黄斑中央凹,影响视觉清晰度。

复视的出现是因为眼球不能正常运动,导致眼睛看到的图像出现重影。

鉴别诊断方法1. 医院眼科专家的检查动眼神经麻痹的鉴别诊断首先需要由医院眼科专家进行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包括麻痹发生的时间、病情进展情况等。

医生还会进行眼球转动的观察,检查患者的眼球运动范围和眼球的位置。

另外,医生还可以通过瞳孔对光的反应来评估动眼神经的功能。

2. 图像学检查图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

常用的图像学检查有眼眶CT和眼眶MRI。

眼眶CT能够显示眼眶内的骨头和软组织结构,帮助医生排除眼球肿瘤、眼眶骨折等可能引起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

眼眶MRI则能够显示眼眶内的血管和神经结构,帮助医生排除动眼神经的压迫或损伤。

3.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是鉴别诊断动眼神经麻痹的另一重要方法。

通过血液检查可以检测患者是否存在一些与动眼神经麻痹相关的疾病或病因。

常用的血液检查项目包括血糖、激素水平、免疫球蛋白水平等。

临床意义动眼神经麻痹的鉴别诊断对于确定病因、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非常重要。

根据鉴别诊断结果,医生可以判断动眼神经麻痹是由于外伤、感染、肿瘤或其他潜在疾病引起的。

根据不同的病因,医生可以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鉴别诊断还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动眼神经麻痹的预后,指导患者合理安排康复训练和生活。

动眼神经麻痹

动眼神经麻痹

动眼神经麻痹成人第三颅神经麻痹Thirdcranial nerve (oculomotor nerve) palsy in adults解剖第三颅神经支配睑提肌和四块眼外肌(内直肌、上直肌、下肢肌和下斜肌),这些肌肉能内收、下降(depress)和上提眼球。

此外第三颅神经还通过副交感纤维(供应睫状体的平滑肌纤维和虹膜的括约肌)来收缩瞳孔。

第三颅神经起源自中脑的一个核团(包括几个亚核),支配眼外肌、眼睑和瞳孔。

每个亚核,除了上直肌亚核外,均供应同侧的肌肉。

●上直肌亚核支配对侧的上直肌●提肌亚核是单个的中央尾侧核,支配双侧上睑提肌●副交感瞳孔核团(E-W核)控制瞳孔收缩第三颅神经离开核团向腹侧行走,毗邻重要结构(例如红核、皮质脊髓束)前行,进入蛛网膜下腔,经过海绵窦的外侧壁,最终进入眶上裂后分为上支和下支后供应眼外肌。

上支供应上睑提肌和上直肌,而下支则供应内直肌和下直肌、下斜肌和瞳孔括约肌。

临床表现急性第三颅神经麻痹的患者常主诉突然的双眼水平、垂直或斜位的复视和眼睑下垂。

罕见的,病人注意到扩大的瞳孔。

慢性第三颅神经麻痹(尤其是原发性aberrant regeneration)可能没有症状。

第三颅神经麻痹后的疼痛是常见的,除非病变位于中脑,疼痛不足以区分病因。

突然严重的疼痛(此生最厉害的头痛)常常提示病因是动脉瘤破裂导致(可引起第三颅神经麻痹)的蛛血。

严重头痛还可以出现于炎症病变或垂体卒中。

但是轻度或中等的疼痛同样也可以出现在缺血病变当中。

体检时,完全的第三颅神经麻痹会有上睑下垂(ptosis),扩大且没有光反应的瞳孔和内收、上视、下视的瘫痪。

眼球处于外展位,轻微下视和内旋的下外("down and out")位置。

部分损伤病人,瞳孔大小可能正常且光反应正常(没有内部功能障碍),瞳孔也可能是扩大的和反应不灵敏的(部分内部功能障碍)或扩大的、完全没有反应的(完全内部功能障碍)。

不对称大小的瞳孔在有光线的地方更加明显。

动眼神经麻痹该怎样鉴别诊断

动眼神经麻痹该怎样鉴别诊断

动眼神经麻痹该怎样鉴别诊断
关于《动眼神经麻痹该怎样鉴别诊断》,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临床医学上,针对不一样病症的诊断,其所采用的定期检查诊断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在其中,动眼神经麻木这一症状,其就常见下列方式开展诊断。

1、动眼神经麻木再造错向综合症
动眼神经麻木后再造混乱时,眼外肌被再造方位不正确的交感神经所操纵,能够随着各种各样眼球运动,有奇特的上眼睑健身运动主要表现为患眼妄图下转或内转时出現上眼睑胆怯或瞳孔缩小,一般无全自动规律改变,某些病案规律性筋挛与再造错向合拼存有常见于先天或外伤动眼神经麻木的急性症状或手术恢复期
2、Marcus-Gunn综合症
别称下颚瞬目综合症,由MarcusGunn最先叙述因此而出名。

规律性动眼神经麻木多见于先天上睑下垂合拼上直肌麻痹的病人,主要表现为先天上睑下垂与翼状肌的独特连同健身运动即同副翼状肌过度紧张时患眼底下垂和上眼睑胆怯,这类上眼睑胆怯常产生在张开嘴巴、下颌前突咬合及伸舌等健身运动时,眼瞳无异
常改变其发病原因可能与三叉神经支系错向到第Ⅲ中枢神经操纵提上眼睑肌的部位相关。

3、Marin-Amat综合症
别称反下颚瞬目综合症。

规律性动眼神经麻木的特性是当张嘴及下颌运动时出現上睑下垂,闭口粉刺或终止咬合时上睑下垂消退。

4、眼外肌型重症肌无力
规律性动眼神经麻木是一种侵及神经-肌肉接口处的突触后膜乙酰胆碱蛋白激酶,造成神经-肌肉间激动传送阻碍,具备反复发作与减轻趋向的本身免疫系统疾病。

主要表现为初期出現上睑下垂单眼或眼睛,晨轻下午重,眼瞳扩约累及比较晚。

麻木肌的麻木轻和重水平及斜视近视度数转变很大经常出现复视,注射新斯的明或滕喜龙后所述病症缓解或消退。

动眼神经麻痹

动眼神经麻痹

动眼神经麻痹动眼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主要表现为眼球运动受限或眼球偏斜。

该病程度轻重不一,严重时可能导致视力障碍和头晕等症状。

本文将从定义、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对动眼神经麻痹进行细致的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该疾病。

动眼神经麻痹,又称第三脑神经麻痹,是指影响控制眼球运动的动眼神经发生功能性障碍的一种情况。

动眼神经分布在眼部肌肉上,可以使眼球上下左右运动。

该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器质性病变、炎症感染、神经系统疾病等。

病因复杂多样,需要综合考虑。

动眼神经麻痹的症状主要包括眼球运动受限和偏斜。

患者可能无法正常地向上、向下、向内、向外等方向移动眼球,眼球活动范围受限。

此外,患者的眼球可能会出现斜视,即眼球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这些症状可能会导致视物不清、视野狭窄等问题,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

为了确诊动眼神经麻痹,医生通常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

其中包括眼球运动检查、视力检查、眼底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等。

通过这些检查,医生能够评估患者的病情,确定是否患有动眼神经麻痹,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

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方法因病情而异。

对于轻度的病例,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眼保健操、视觉康复训练等。

通过进行一系列的眼球运动和视觉功能训练,可以帮助恢复眼球的正常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视觉能力。

而对于较为严重的病例,则需要结合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的作用促进神经恢复,促进神经再生。

如果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手术治疗可能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手术可以通过切除病变组织、植入人工材料等方式,恢复动眼神经的正常功能。

动眼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少困扰。

合理的治疗方法和良好的自我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病情,改善生活质量。

同时,定期复诊和与医生的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随时了解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动眼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病情轻重不一,症状表现复杂多样。

对于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病因和病情等因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动眼神经麻痹鉴别诊断

动眼神经麻痹鉴别诊断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眼球或眶区疼痛, 尤其是在眼球活动或压迫眼球时。
检查方法
视力检查
评估患者的远视力和近视力, 确定是否存在复视。
眼球运动检查
通过观察眼球的水平和垂直运 动,判断动眼神经的功能状态 。
瞳孔检查
观察瞳孔的大小、形状和对光 反射,了解瞳孔括约肌的功能 。
其他神经系统检查
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如 肌力、肌张力、感觉等,以排 除其他可能的神经系统疾病。
死、颅内出血等。
炎症性疾病
如多发性硬化、脑膜炎等炎症 性疾病也可能导致动眼神经麻
痹。
肿瘤
脑干、海绵窦等部位的肿瘤也 可能压迫动眼神经,导致麻痹

病理机制Biblioteka 010203
神经传导障碍
动眼神经麻痹是由于动眼 神经传导障碍引起的,导 致眼球运动受限、复视等 症状。
神经根受压
动眼神经麻痹还可能是由 于神经根受到压迫引起的 ,如颈椎病变、颅底凹陷 等。
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与眼肌炎的鉴别诊断
眼肌炎通常伴随肌肉疼痛和肿胀,而动眼神经麻痹则无此症状。
与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鉴别诊断
糖尿病性眼肌麻痹通常伴随其他眼部症状,如视网膜病变等。
诊断标准与流程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结合相关检查,如颅脑影像学检查、脑脊液检查 等,进行综合判断。
诊断流程
动眼神经麻痹鉴别 诊断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病因与病理机制 • 临床表现与检查 • 鉴别诊断 • 治疗与康复 • 预防与预后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阐述动眼神经麻痹鉴 别诊断的重要性和现 实意义

动眼神经麻痹临床表现

动眼神经麻痹临床表现

动眼神经麻痹临床表现
一、概述
人的眼内肌以及眼外肌都是受到眼睛动眼神经支配的,如果眼动眼神经支配的这些肌肉出现了麻痹现象则可以说是得了动眼神经麻痹病。

另外,动眼神经麻痹除了可以导致肌肉麻痹之外,还可以使得肌肉金銮。

动眼神经麻痹是一种极其罕见的疾病。

此病一般容易在2岁左右的小孩子发病,发病多数为单侧,少见可以是双侧眼睛同时受累。

此病有50%左右的患者是因为遗传而发病。

二、步骤/方法:
1、动眼神经麻痹病犯病之后病人多动眼神经支配的肌肉会几乎完全麻痹,这种麻痹的具体部位可以是上眼睑以及下眼睑,发病后病人的眼球都不能顺利地转动,并且患者的眼球在此病发作的时候会呈现出外斜状态。

2、动眼神经麻痹病发作的时候病人的瞳孔会散大,这个时候瞳孔对于外界的光反应会消失,而且眼睛的辐辏运动会大量减弱甚至也消失。

一般来说动眼神经麻痹发作的时候时间可以持续0.3到3分钟左右。

3、有的时候动眼神经麻痹这种病会麻痹痉挛交替出现,一般首先是麻痹,然后才是痉挛。

当动眼神经麻痹导致痉挛之后病人到眼睑会不断的抽搐,而且眼睑会慢慢的向上提起,当出现痉挛的时候应当及时使用阿托品眼药水缓解。

三、注意事项:
患有动眼神经麻痹病的人平时要多吃一些米面或者是出粮的食物,另外还要注意多补充维生素。

生活中要少吃油腻的食物以及寒凉的食物。

另外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应当多补钙。

动眼神经麻痹定位诊断

动眼神经麻痹定位诊断

动眼神经麻痹定位诊断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损伤的鉴别诊断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损伤与各种原因引起的单独的动眼神经麻痹和外展神经,以及滑车神经麻痹鉴别一、动眼神经麻痹(一)核性及束性麻痹因动眼神经核在中脑占据的范围较大,故核性损害多引起不全麻痹,且多为两侧性,可见有神经梅毒,腊肠中毒及白喉等。

束性损害多引起一侧动眼神经麻痹,表现为同侧瞳孔扩大,调节机能丧失及睑下垂,眼球被外直肌及上斜肌拉向外侧并稍向下方。

1.脑干肿瘤(tumors of the brain stem):特征的临床表现为出现交叉性麻痹,即病变节段同侧的核及核下性颅神经损害及节段下对侧的锥体束征。

颅神经症状因病变节段水平和范围不同而异。

如中脑病变多表现为病变侧动眼神经麻痹,桥脑病变可表现为病变侧眼球外展及面神经麻痹,同侧面部感觉障碍以及听觉障碍。

延髓病变可出现病变侧舌肌麻痹、咽喉麻痹、舌后1/3味觉消失等。

脑干诱发电位、CT、MRI可明确诊断。

2.脑干损伤(injury of the brain stem):多有明确的外伤史,伤后长时间的昏迷,且有眼球运动障碍等,诊断不难。

3.颅底骨折(fracture of the base of the skull):颅脑外伤后可损伤颈内动脉,产生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出现眼球运动受限和视力减退,同时可有头部或眶部连续性杂音,搏动性眼球突出。

(二)周围性麻痹1.颅底动脉瘤(aneurysm of the base of the skull):动眼神经麻痹单独出现时,常见于颅底动脉瘤而罕见于其他肿瘤。

本病多见于青壮年,多有慢性头痛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亦可以单独的动眼神经麻痹出现。

脑血管造影多能明确诊断。

2.颅内占位性病变(intracranial space occupying lesion):在颅脑损伤颅内压增高及脑肿瘤晚期,一般皆表示已发生小脑幕切迹疝。

表现为病侧瞳孔扩大及光反应瘫痪,继之对侧瞳孔也出现扩大,同时伴有意识障碍。

动眼神经麻痹的诊断及处理原则(全文)

动眼神经麻痹的诊断及处理原则(全文)

动眼神经麻痹的诊断及处理原则(全文)动眼神经也称为第III对脑神经(third cranial nerve,3th CN),含躯体运动及内脏运动纤维,支配同侧的内直肌、上直肌、下直肌、下斜肌、提上睑肌及瞳孔括约肌。

损伤后可出现相应的功能障碍:上睑下垂,眼球内收、上转、下转障碍及患侧瞳孔散大。

患者主诉双眼水平及垂直复视、眼睑下垂及患侧眼视近物模糊(瞳孔散大)。

动眼神经麻痹是导致眼肌麻痹的常见病因。

临床除孤立性动眼神经麻痹外,还可见到合并其他多种脑神经损害的眼肌麻痹及复视。

下文首先对动眼神经的解剖通路做详细说明,然后针对不同部位损伤导致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特征及处理原则逐一分述。

1 动眼神经的解剖通路1)中脑核团。

动眼神经所含的躯体运动纤维和内脏运动纤维分别源于中脑的动眼神经运动核及动眼神经副交感核,由位于中脑背侧的一簇核团组成,分别包括支配内直肌、上直肌、下直肌、下斜肌、提上睑肌的核团及支配瞳孔的副交感核团(Edinger-Westphal核,EW核)(图1)。

注意上直肌核团为对侧支配;提上睑肌核团为双侧支配。

动眼神经核性损害常导致不全性或分离性动眼神经麻痹,其原因与亚核的空间定位有很大的关系。

2)蛛网膜下隙及颅内段。

由各亚核发出的神经分支汇聚成动眼神经,向腹侧走行,自脚间窝出脑干,紧贴小脑幕缘及后床突侧方前行,进入海绵窦侧壁上部,再经眶上裂进入眼眶。

在海绵窦中动眼神经位于外侧壁的上方,其下分别为滑车神经、三叉神经第1支及第2支(图2)。

3)眶内段。

进入眼眶后立即分为上、下两支。

上支较细小,支配上直肌和提上睑肌;下支粗大,支配下直肌、内直肌和下斜肌。

由下斜肌支分出一个小支叫睫状神经节短根,由动眼神经副交感纤维组成,进入睫状神经节换神经元后,分布于睫状肌和瞳孔括约肌,参与瞳孔对光反射和调节反射。

眶上裂及眶尖部位病变可使动眼神经受累。

2 动眼神经麻痹的常见病因及临床表现1)颅内动脉瘤。

由于动眼神经从脚间窝出颅后行走于大脑后动脉与小脑上动脉之间,故颅内Willis环周围的动脉瘤,特别是大脑后动脉附近的动脉瘤极易产生动眼神经压迫,导致累及瞳孔的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

动眼神经麻痹怎么治,中医治疗有妙招

动眼神经麻痹怎么治,中医治疗有妙招

动眼神经麻痹怎么治,中医治疗有妙招
动眼神经麻痹指的是由于疾病等原因引起动眼神经及其支配组
织功能丧失称为动眼神经麻痹,常见的症状为眼睑下垂复视远近模糊瞳孔放大斜视等。

动眼神经麻痹对于人们的眼睛健康有很大的影响,那么动眼神经麻痹怎么治呢?
★一: 动眼神经麻痹的并发症1: 斜视动眼神经支配数条眼外肌和眼内肌,动眼神经麻痹表现为病变同侧眼的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及下斜肌中一条或数条麻痹,不同的眼肌功能异常会引起眼位改变。

2: 上睑下垂。

由于提上睑肌是由动眼神经支配,动眼神经麻痹后常会出现完全性和不完全性上睑下垂。

3: 弱视。

先天性动眼神经麻痹或部分后天性动眼麻痹由于长期上睑下垂造成视觉发育异常形成弱视。

★二: 治疗方法1: 中药方剂:红参15g,白术5g,当归12g,枳实15g,黄芪50g,升麻10g,生姜15g,大枣7枚,柴胡12g,僵蚕12g,全虫10g,蜈蚣1条,炙甘草10g,茯苓20g。

用法:水煎服,每2日1剂,1月为1个疗程。

2: 针灸取穴:攒竹透睛明,鱼腰透丝竹穴,太阳透瞳子,配足三里,三阴交,内外关,合谷,百会,阳白,球后穴。

方法:每次选2~5穴,留针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5日为1个疗程。

3: 神经干电刺激:取眶上神经与面神经刺激点,眶上神经接负极,面神经接正极,每次20分钟左右,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间隔5日,再行第2疗程。

三: 动眼神经麻痹为临床较难治之症之一,中医归属于“上胞下垂”之列,目前西医治疗效果差,采用中医、中药,配合针灸疗法可获得良效。

动眼神经麻痹鉴别诊断

动眼神经麻痹鉴别诊断
或眼眶剧烈疼痛;(2)颅神经受损有III、IV、VI,三叉神 经第I、II支损害,瞳孔和视神经可有损害;(3)症状可持 续数天或数月;(4)间隔数日或数年后复发;(5)除外海绵 窦附近病变;(6)类固醇治疗有效。
• 本中老年人多见,男性稍多,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程 平均4个月。起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 患者可有额、 颞部头痛或眼眶痛,单侧为主;绝大多数患者在头痛一段 时间后才出现眼肌麻痹,间隔时间由数小时至3个月,这 就提示我们对于头痛的患者,要仔细检查眼肌麻痹的体 征,特别是头痛数月的患者。
• 入院症见:神清,精神疲倦,右侧眼睑下垂,复视,
头晕头痛,无发热恶寒,无恶心呕吐,无耳鸣耳聋、 咳嗽咯痰等,纳眠差,二便调。
•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病史;否
认有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
• 过敏史:否认有药食物过敏史。
• 体格检查未见异常。
• 专科情况:神清,查体合作,对答合理。右侧眼睑下垂,左
2020 1:24:15 AM01:24:152020/10/11
• 11、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10/11/
谢 谢 大 家 2020 1:24 AM10/11/2020 1:24 AM20.10.1120.10.11
• 12、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会有希望。11-Oct-2011 October 202020.10.11
• 13、无论才能知识多么卓著,如果缺乏热情,则无异 纸上画饼充饥,无补于事。Sunday, October 11, 202011-
Oct-2020.10.11
• 14、我只是自己不放过自己而已,现在我不会再逼自 己眷恋了。20.10.1101:24:1511 October 202001:2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眶上裂综合征
第III、IV、VI、V1脑神经穿 出海绵窦后,经眶上裂进入眼眶内,因此眶上裂综合 征与海绵窦综合征在临床表现基本相同而不易区别。 但外展神经早期受损为眶上裂综合征 的特点。因为外 展神经位于III、IV、 V1脑神经的内侧,故海绵窦综 合征外展神经受损相对较晚。该病的病因多为骨折、 肿瘤、出血等。
• 动眼神经核群在中脑内分布的区域较大,因此核性病 损时眼肌呈不完全性麻痹,瞳孔扩约肌往往不受影响, 由于两侧动眼神经核在中脑内相距很近,故核性损伤 常为双侧动眼神经麻痹,或呈不完全性麻痹。核下性 动眼神经麻痹常为单侧且都为完全性。
• 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神经纤维从脑干发出后, 到达海绵窦段位于动眼神经的上部,故天幕疝 时最先损伤的是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神经纤维 而表现为瞳孔的异常表现。体症可为动眼神经 麻痹的早期表现。
• 如果一侧动眼神经所支配的眼内、外肌完全麻 痹,而对侧眼肌完全正常,多为非核性损伤。 • 如果动眼神经支配的一部分眼肌受损,眼内肌 保持正常,同时有对侧眼外肌不全受损,则可 能是核性损害。
• 总之,动眼神经核性病损临床表现特点:动眼 神经麻痹多为双侧性、不完全性和其他中脑病 损的体症等。
• 动眼神经纤维自该核发出至脑干前的一段神经纤维病 损的特点:因为在此部动眼神经纤维较分散,故表现 为不完全性损伤,完全性的损伤少见;此处病变多合 并有其附近组织病损的症状与体症,如红核、黑质和 该部的锥体系常被损伤。最常见的有以下三个综合征:
动眼神经
睫状神经节
(二)损伤: 上睑下垂;瞳孔斜向外下方,不能向上、内、下转动;瞳孔直接与 间接对光反射消失;瞳孔散大。
动眼神经 Oculomotor n.
(一)成分和起止核 一般躯体运动纤维 (动眼神经核或外 侧核) 一般内脏运动纤维 (动眼神经副核或 称正中核, E-W核)
(二) 动眼神经的行程 中脑自脚间窝出脑 经海绵窦外侧壁 经眶上裂入眶
是什么呢?
动眼,滑车,外展神经
• 系统复习一下解剖
三 、 动眼神经 Oculomotor nerve
(一)起止、走行、分布 动眼神经核(一般躯体运动纤维)
动眼神经
脚间窝
动眼神经副核 (一般内脏运动纤维) 眶上裂 上动纤维)睫状神经节
睫状肌,瞳孔括约肌
病例二
• 既往史:否认糖尿病史。无特殊。 • 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病例二
系统体格检查:无特殊。 神经系统专科检查:(阳性体征):左侧眼睑 下垂遮盖瞳孔上2/3,左眼外下斜位,初 外展充分外,其余方向活动受限,除双 眼左侧视外,其余方向均可出现复试。
思考
• 1、这两个病号是一个病吗?是什么病? 需要做什么检查确诊? • 2、怎么定位?肌肉?神经肌肉接头病变? 或者核上性?核间性?核性?核下性眼 肌麻痹?怎么鉴别? • 3、怎么定性?炎症?肿瘤?动脉瘤?外 伤?糖尿病?甲亢?
综合征
• 中脑背盖综合征(Benedict综合征):动
眼神经髓内根丝一部分自红核中穿过,大部分由红核 的后侧向内侧迂曲而行,故动眼神经麻痹多为不完全 性。因此病变损伤中脑背盖导致动眼神经束和红核受 累,表现为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对侧肢体震颤(有节 律的粗大震颤、舞蹈和共济失调)
• 动眼神经与锥体交叉综合征(Weber syndrome):本征在中脑病损中为最常见的一
•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数年,间断服用降压药,用药
不详。 • 否认糖尿病、心脏病等病史;否认有肝炎、结核等传 染病史。
• 过敏史:否认有药食物过敏史。
• 体格检查未见异常。 • 专科情况:Ⅰ 粗测正常
• Ⅱ 粗测双眼视力、右眼视野大致正常。左眼睑遮盖瞳孔, 无法测视野。 • Ⅲ Ⅳ Ⅵ 左眼睑完全下垂,右眼睑正常。左侧瞳孔直径4.5mm, 直接间接对光反射迟钝。右瞳孔直径3mm,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 灵敏,右眼球居中,向各方向活动尚充分,左眼外展位,除外展 外,其余方向受限,未引出眼震。
• 动眼神经支配提上睑肌、上直肌、下直 肌、内直肌、下斜肌(眼外肌),瞳孔 扩约肌、睫状肌(眼内肌)。
动眼神经麻痹的分类
• • • • 1.动眼神经核上性麻痹 2.动眼神经核性麻痹 3.动眼神经周围性麻痹
1、动眼神经核上性麻痹
中枢性眼肌麻痹:大脑皮质眼球同向运 动中枢,脑桥侧视中枢及传导束。 水平注视麻痹: 皮质侧视中枢(额中回后部),破坏性--病灶侧。刺激性---病灶对侧。 脑桥侧视中枢:与上相反。 垂直注视麻痹:中脑四叠体。
特点
• 双眼同时受累; • 无复视; • 反射性运动保留;
1、动眼神经核上性麻痹
• 动眼神经为双侧大脑半球支配,故核上性病变 不发生单侧动眼神经麻痹。
2.动眼神经核性麻痹
• 动眼神经位于中脑导水管腹侧中央灰质中,是一个核 团,眼内肌与眼内肌神经核分开。眼内肌与眼外肌多 不同时受损,支配眼外肌的动眼神经核支配双侧眼肌, 故核性很少单独损害一眼,多为双侧完全或不完全性 麻痹。特点归结如下: • 1、双侧眼球运动障碍。 • 2、脑干内临近结构损害。 • 3、分离性眼肌麻痹。e-w核一般不受损伤。
• 此类动眼神经麻痹多为眼外肌受累,眼内肌一般不受累, 这因为交感纤维在神经干外部,故对压力敏感,其血供主 要来自软脑膜的丰富吻合支。而中央部血供来自眼动 脉的供养血管,所以糖尿病引起的神经营养血管缺血仅 影响神经干的中央部,外部不受累。
• 6、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又称TolosaHunt综合征)本病典型的临床特征为:(1)一侧球后
滑车神经
动眼神经
展神经
三叉神经
睫状神经节
(三) 动眼神经的分支与支配 1.上支:支配上直肌和上睑提肌
E-W核
上斜肌
动眼神 经核
下斜肌 外直肌 睫状神经节
2.下支:支配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
E-W核
上斜肌
动眼神 经核
下斜肌
外直肌
睫状神经节
3. 一般内脏运动纤维 E-W核睫状神经节换元睫状肌 瞳孔括约肌
3.动眼神经核下性(周围性)麻痹
• 动眼神经从脚间凹出颅,行于小脑上动脉和大脑后动 脉之间,后交通动脉外侧。沿蝶鞍后床突外侧穿出硬 脑膜入海绵窦,沿该窦外侧壁上缘前行,经眶上裂出
颅,入眼眶支配眼外肌。上述通路任何部位病变
均引起动眼神经麻痹,多为完全性麻痹。
常见疾病
• 1、动脉瘤
动眼神经出脑干后穿行于大 脑上动脉与小脑后动脉之间,此处的动脉瘤压 迫或破裂可致动眼神经麻痹。颈内动脉与后交 通动脉交界处易患动脉瘤,亦可导致动眼神经 损伤。
• 4、眶尖综合征 由于视神经位于眶上裂的内
侧,两者相距较近,特别是眶尖处,两者几乎 合并在一起,因此眶尖部的肿瘤和炎症病变除 表现为眶上裂综合征的症状外,还有视神经病 损的症状。
• 5、糖尿病合并动眼神经麻痹
糖尿病眼 肌麻痹可见动眼、外展、滑车神经麻痹,动眼神 经麻痹占多数,可能是动眼神经受大脑后动脉、 眼动脉分支及硬脑膜下垂体动脉血液供应,其侧 支循环不丰富,当出现血管闭塞时,神经内膜微 血管继发性缺氧易致动眼神经受损。
E-W核 上斜肌
动眼神 经核
下斜肌 外直肌
睫状神经节
(四) 动眼神经损伤的症状 眼外斜视、上睑下垂 瞳孔散大、瞳孔对光反射和调节反射消失
E-W核 动眼神 经核 上斜肌
下斜肌 外直肌 睫状神经节
• 动眼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临床症状:眼外肌 麻痹表现为上睑下垂,外斜视,眼球向上、内、 下方活动受限,出现复视;眼内肌麻痹表现为: 瞳孔散大,光反射、调节反射消失。病因十分 复杂,诊断有一定困难。
• 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 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律。
Oculamotor paralysis
病例二

患者,女性,72岁
• • 主诉:头痛11天,左侧眼睑下垂伴视物成双9天 现病史:患者于11天前出现突发头痛,前额部为主,部
位表浅,针刺样,持续性,无明显加重及缓解的因素。 无发热,无球后痛,与眼球运动无关,2天后头痛缓解 但出现左侧眼睑下垂并视物成双,初向左侧视外,其 余方向均有视物成双现象,无晨轻暮重,无饮水呛咳, 构音不清,无肢体麻木无力,又2天后眼睑下垂及视物 成双达最高峰,此后无进展,病程中无眼结膜充血水 肿,无眼球突出,无视力下降,无皮疹,无关节痛, 口眼干等症状,病后饮食睡眠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 显下降。
或眼眶剧烈疼痛;(2)颅神经受损有III、IV、VI,三叉神 经第I、II支损害,瞳孔和视神经可有损害;(3)症状可持 续数天或数月;(4)间隔数日或数年后复发;(5)除外海绵 窦附近病变;(6)类固醇治疗有效。
• 本中老年人多见,男性稍多,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程 平均4个月。起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 患者可有额、 颞部头痛或眼眶痛,单侧为主;绝大多数患者在头痛一段 时间后才出现眼肌麻痹,间隔时间由数小时至3个月,这 就提示我们对于头痛的患者,要仔细检查眼肌麻痹的体 征,特别是头痛数月的患者。
• 2、海绵窦综合征
由于第III、IV、VI、 V1脑神经穿出脑干后,通过海绵窦的外侧壁, 因此海绵窦病变可引起以上脑神经麻痹,其原 病因多为海绵窦血栓形成,常为面部、鼻窦、 眼眶等感染性疾病扩散而并发海绵窦感染综合 征。
• 临床表现:一般先有全身感染的症状,如寒颤、 发烧、血白细胞增高等症状、此后逐渐或同时 出现第III、IV、VI、V1脑神经麻痹的症状。 由于海绵窦被阻塞,致使眼球突出、眼睑及结 膜水肿、视神经乳头水肿。海绵窦血栓多为一 侧。
回顾下病例
回顾下病例
• 病例一:诊断颅内动脉瘤 • 病例二诊断: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
• 目前诊断动眼神经麻痹并不是十分困难,如遇眼肌麻痹时,不能 只考虑颅内病变的原因,同时还要考虑到糖尿病引起的眼肌麻痹 的可能。对于动眼神经麻痹的鉴别诊断,首先应考虑颅内动脉瘤 等疾病压迫动眼神经所引起的动眼神经麻痹;其次是考虑痛性眼 肌麻痹;在此应同海绵窦综合征区别,海绵窦综合征常因外伤、 肿瘤、炎症等所导致。此外还应与眼肌性重症肌无力、甲亢、核 间性眼肌麻痹等病症相鉴别。 • 3.3 临床特点 • ①突发复视现象,发病时患者常常因明显的视物重影而产生眼性 眩晕等不适症状,此时多数患者都会及时就诊;②糖尿病性动眼 神经麻痹发病年龄普遍较大,有数月或者数年对病症未引起重视, 如不典型的口渴、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③复视的 产生排除炎症、外伤、感染、中毒、颅内疾病、眼眶和副鼻窦疾 病、重症肌无力等原因;④瞳孔的间接或直接对光反射正常;⑤ 眼球运动未发生明显异常,复视像定性检查却出现异常,通过内 科治疗恢复良好;⑥糖尿病并发动眼神经麻痹与糖尿病病程长短 以及血糖水平无明显联系,在早期糖尿病患者既有出现此病症的 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