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基本信息

合集下载

妇幼保健知识健康教育内容

妇幼保健知识健康教育内容

妇幼保健知识健康教育内容妇幼保健知识,哎呀,这可不是小事。

很多人可能觉得,保健嘛,不就是吃点好的,睡得香的,偶尔跑个步嘛。

其实不然,尤其是对于我们的小宝贝和准妈妈们来说,这可是个大大的课题。

听我说说,你肯定觉得,哎呀,怎么会有那么多讲究呢?咱们得说说孕妈妈们。

哇,怀个宝宝就像开了个生命的奇迹,肚子里小家伙可是个“小吃货”,什么都要,尤其是营养。

别小看了这个时期,宝妈们可是要特别注意饮食的。

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补充维生素,像是叶酸,那可是“保护伞”呀,防止小宝宝出生缺陷的好东西。

鱼、肉、蛋,这些优质蛋白质也是必不可少的,喝水嘛,嘿,水水水,多喝水,保持水分才能让宝宝在肚子里快乐成长。

还有呢,怀孕的时候,心情也是特别重要的哦。

心情好,宝宝也跟着开心。

别让那些小烦恼上头,听听音乐、散散步,或者和朋友聊聊天,轻松愉快的环境最适合孕妇了。

切忌,别整天对着手机发愁,看那些负能量的新闻,听着都觉得心累,更别提对小宝宝的影响了。

说到分娩,这个过程真是像过山车,一路惊险刺激。

自然分娩当然是最受欢迎的选择,但有时候也是没办法的事,剖宫产也不是说不好。

重要的是,无论选择哪种方式,最关键的还是要听医生的,科学分娩,保护好自己和宝宝。

分娩后,注意身体恢复,保持好心情,这可真是“坐月子”里的大忌,别忙着干活,慢慢来,享受这个特别的时光。

再说到小宝宝,嘿,出生后就是“小皇帝”了,哄着、抱着,简直是宠着的节奏。

新生儿的护理可不能马虎,洗澡、喂奶、换尿布,样样都有讲究。

特别是喂奶,母乳是最好的,富含营养,能够增强宝宝的免疫力。

不过,有的妈妈工作忙,也可以选择配方奶,关键是保证宝宝能吃得饱、吃得好。

我们来聊聊打疫苗这事。

小宝宝刚出生不久就得打一堆疫苗,听着就觉得有点可怕。

可这可是保护宝宝的重要措施呀,打了疫苗就像给宝宝穿上了一层“防护服”,抵御那些潜在的疾病。

别担心,针针也许会哭,但那都是短暂的,过后就好啦,家长要多鼓励,多爱护,让宝宝感受到安全感。

妇幼健康教育内容

妇幼健康教育内容

妇幼健康教育内容第一章:女性生殖健康女性生殖健康是妇幼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女性生殖器官的健康对女性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介绍女性生殖器官结构、生理周期及常见疾病,帮助女性朋友了解自己的身体,做好生殖健康的保护工作。

1.1 女性生殖器官结构女性生殖器官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和卵巢,这些器官共同组成女性生殖系统。

阴道是连接外部生殖器官和子宫的通道,是生殖道的一部分;子宫是胚胎着床和胎儿生长发育的重要器官;输卵管负责将卵子从卵巢输送到子宫,是受精卵的通道;卵巢是生产卵子和激素的器官,也是女性生殖激素的主要生产地。

1.2 女性生理周期女性的生理周期通常为28天,是指月经周期从来月经的第一天开始,到下一次月经的第一天结束的时间段。

月经周期中,女性身体会经历排卵、黄体形成、月经等生理变化,同时也会伴随着体内激素水平的波动,引起情绪、体重等变化。

1.3 常见女性生殖疾病女性常见的生殖疾病包括月经不调、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盆腔炎等。

月经不调是女性常见的生殖疾病,表现为月经周期长短不定、经量过多或过少等症状。

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组织生长形成的肿瘤,在生育年龄的女性中较为常见。

卵巢囊肿是卵巢内囊性病变,多数为功能性囊肿,通常不需要治疗。

盆腔炎是女性生殖器官感染引起的炎症,严重者会导致不育等后果。

第二章:孕期保健怀孕是女性生命中的重要时刻,孕期保健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介绍孕期保健的重要性、孕期饮食、孕期运动、孕期心理等内容,帮助孕妇度过一个健康的孕期。

2.1 孕期保健的重要性孕期保健是指孕妇在怀孕期间的饮食、生活、运动等方面的保健工作。

孕期保健的目的是保障孕妇的身体和胎儿的健康,降低孕期合并症及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促进母婴健康。

2.2 孕期饮食孕妇在孕期需要增加营养摄入,合理饮食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孕妇应每天摄入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避免暴饮暴食和忌口,保证食物的新鲜与卫生。

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基本信息

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基本信息

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基本信息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基本信息妇幼保健健康教育是指针对妇女和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所进行的一系列宣传、教育、指导和服务活动。

其目的在于提高妇女和儿童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保障其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并预防和控制各种妇幼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发生和流行。

下面从健康教育的对象及内容、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这三个方面,进一步探讨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的基本信息。

一、健康教育的对象及内容(一)健康教育的对象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妇女和儿童,尤其是孕产妇和0-6岁的儿童。

而孕产妇和0-6岁的儿童不仅是生命的重要阶段,更是我国大力实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总量、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群体。

因此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对扶持人口计划和促进人口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健康教育的内容1、生育健康知识:包括孕前保健、安全分娩、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等。

2、儿童健康知识:包括喂养知识、疫苗接种、常见儿童疾病预防、意外伤害防护等。

3、心理健康知识:重点是孕产妇和0-6岁儿童的良好心理状态的保持与促进。

4、其他健康知识:包括家庭生活卫生、环境卫生、防癌、防病、营养与健康等。

二、健康教育的形式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的形式多样,在临床工作中常用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一)常规化健康讲座在医院或社区的多功能厅或阶梯教室,由医生或护士讲解,采取宣传介绍、示范演示、现场互动等形式,简要梳理健康教育知识,专家也可以定期进行健康诊断和问诊。

(二)家访健康教育通过上门讲解,逐个询问家庭成员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妇幼健康等情况,并向其提供详细的健康保健知识和生活指导,以达到指导和提高自我保健能力的目的。

同时,还要注意和家人之间的良好沟通和互动,提高家庭成员之间的健康意识。

(三)微信公众号健康宣教随着智能手机普及,微信公众号成为很多人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可以在微信服务号或公众号上发布健康咨询、健康宣传、健康教育等内容,让广大用户及时了解妇幼健康知识。

妇幼健康教育宣传内容

妇幼健康教育宣传内容

妇幼健康教育宣传内容
妇幼健康教育宣传内容
一、关于妇幼健康的宣传概念
1、倡导良好的饮食习惯:坚持营养餐,摄入合理的营养,适当的摄入膳食纤维,多吃蔬菜和水果,保持适当的饮食结构,重视营养素的摄入,减少油腻和甜食的摄入,增加低盐低糖的摄入,增加鱼肉的摄入,少吃熟食。

2、营造健康的环境:进行室内空气清洁消毒,保持室内温度适宜,改善家庭环境,增加生活娱乐活动,减少室内有害物的排放,禁止吸烟,禁止购买或使用假冒伪劣产品,减少家庭污染。

3、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给孩子安排适当的休息时间,增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增加自然光照的时间,保证良好的睡眠时间,不熬夜,养成读书、书法绘画等各种发展脑力活动的习惯,及时补充维生素,接种传染病疫苗,及时正确处理自身的心理状态,增强抗病能力。

二、有关妇幼健康的宣传
1、注意预防传染性疾病:积极保持环境卫生,定期体检检查,及时就医,及时接种疫苗,减少孩子接触传染源,密切留意社区传染病的发生情况,定期复查,及时接种乙肝病毒疫苗等。

2、注意预防慢性病:注意预防肥胖,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期体检,控制水果和零食摄入量,定期补充营养,增加钙、维生素的摄入,积极锻炼,注意预防传染性疾病。

3、注意预防心理问题:注意孩子的心理发育,关心孩子的心理
状态,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多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提供孩子心理支持,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社会,避免孩子过早接受社会压力。

妇幼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妇幼健康教育知识

妇幼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妇幼健康教育知识

妇幼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妇幼健康教育知识
妇幼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和知识对于提高妇女和儿童的健康水平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妇幼健康教育知识和宣传资料:
1. 妇女健康知识:
* 预防乳腺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乳腺癌。

* 预防宫颈癌:定期进行宫颈检查,接种HPV疫苗,避免吸烟和避免多个性伴侣。

* 计划生育: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避孕方式,避免意外怀孕。

* 孕产妇保健: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了解孕期注意事项,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2. 儿童健康知识:
* 母乳喂养:坚持母乳喂养,提供充足的营养和免疫物质,有助于提高婴儿的免疫力。

* 疫苗接种:按照计划免疫程序接种疫苗,预防各种传染病。

* 安全乘车: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确保儿童在行车过程中的安全。

* 预防意外伤害:教育儿童遵守安全规则,避免跌倒、烧伤等意外伤害。

3. 宣传资料:
* 宣传海报:设计简洁、醒目的宣传海报,宣传妇幼健康知识。

* 宣传册:设计图文并茂的宣传册,详细介绍各种妇幼健康知识。

* 视频资料:制作短视频、动画等视频资料,生动形象地宣传妇幼健康知识。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妇幼健康教育知识和宣传资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制作。

通过广泛宣传和普及,可以提高妇女和儿童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

妇幼健康教育宣传

妇幼健康教育宣传

妇幼健康教育宣传
妇幼健康教育宣传是为了提升广大妇女和儿童的健康水平,以下是一些关于妇幼健康的重要知识和建议:
1. 孕期保健:
- 进行孕前体检,确保身体健康;
- 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 定期妊娠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问题;
- 孕期不宜吸烟、喝酒或接触有害物质;
- 平衡锻炼和适量休息。

2. 婴幼儿护理:
- 母乳喂养是最好的选择,提供充分的营养和抗体;
- 注意婴儿睡眠的安全,避免窒息和勒压等风险;
- 给婴儿良好的抚触和亲密接触,促进情感交流;
- 定期接种疫苗,保护宝宝的免疫系统;
- 配方奶使用前要遵循正确的制作方法和贮存条件。

3. 妇女健康:
-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预防和早期发现妇科疾病;
- 保持私处清洁,避免使用过多洗涤剂和卫生巾;
- 注意避孕和计划生育,选择适合自己的避孕方法;
- 年龄适宜时定期进行乳腺检查,早发现乳腺问题;
- 进行合理的运动和均衡的饮食,保持健康的体重。

4. 儿童健康:
- 定期进行儿童体检,发现并解决生长和发育问题;
- 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提供足够的营养素;
- 注重口腔卫生,养成刷牙和漱口的好习惯;
- 增强儿童免疫力,按照疫苗接种规划进行及时接种;
- 定期进行眼睛和听力检查,预防和处理视听问题。

以上是妇幼健康教育宣传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升健康意识,做好妇幼健康保护。

妇幼健康教育知识宣传

妇幼健康教育知识宣传

妇幼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妇幼健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妇幼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对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妇幼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内容:1. 孕前保健:妇女在怀孕前需要进行体检,确保身体健康,避免一些潜在的母婴健康问题。

同时,重要的妊娠调整措施是不吸烟、不饮酒和避免进食生鱼、生肉及生鸡蛋等可能感染食品。

2. 孕期保健:妇女在怀孕期间需要注意饮食均衡,摄入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

她们也需要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并避免暴露于有害环境中。

3. 分娩和产后护理:宣传分娩的基本过程,包括选产医院、准备产前包、了解分娩过程及监测宝宝的健康状况。

此外,产后护理也是重要的,女性需要休息和恢复身体,同时要学会正确哺乳和完成常规的产后复查。

4. 新生儿护理:宣传婴儿的喂养方法和技巧,包括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

同时也要教育父母婴儿的日常护理,如洗澡、穿衣、安全睡眠和有效的亲子交流等。

5. 儿童成长与发育:宣传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育,包括饮食营养的均衡、适量的运动和良好的睡眠习惯。

同时也要宣传儿童安全的重要性,如交通安全、防止意外伤害和避免受到侵害等。

以上是一些关于妇幼健康教育知识宣传的内容,希望能够提高广大人民的健康意识,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6. 妇女乳腺健康:宣传乳腺健康知识,如乳腺自检的方法和频率,定期接受乳腺检查的重要性,以及早期发现和治疗乳腺问题的重要性。

7. 婴幼儿疫苗接种:宣传婴幼儿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和安全性,向父母普及各类疫苗的适时接种固定程序,提高免疫水平,减少传染病对儿童健康的威胁。

8. 妇女心理健康:关注妇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宣传心理压力管理的方法,教育和鼓励妇女积极寻求心理帮助,减轻心理困扰,维护心理健康。

9. 性教育:为青少年提供正确的性教育知识,包括避孕和性传播疾病的预防知识,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性观念和行为,保护自身健康和权益。

10. 家庭暴力和性别平等:宣传家庭暴力的危害性和法律保护,鼓励受暴力侵害的妇女寻求帮助和报警。

妇幼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妇幼健康教育知识

妇幼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妇幼健康教育知识

妇幼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妇幼健康教育知识健康是一种财富,特别是对于妇幼群体来说。

妇幼健康不仅关乎个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更关乎整个家庭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在当代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然而,妇幼群体依然存在一些健康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

首先,妇幼群体在生理健康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女性在生理上比男性更为脆弱,生理周期的变化可能会导致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

孕产期间,孕妇需要特别注意营养的摄入,避免发生孕期疾病。

同时,产后产妇需要适当的休息和调养,避免出现产后抑郁等问题。

婴幼儿则需要特别注意防范婴幼儿疾病,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其次,妇幼群体在心理健康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女性在生活中往往承担着更多的家庭和社会责任,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压力。

孕产期间,孕妇可能会感到焦虑和紧张,需要家人和社会的支持和关爱。

产后产妇可能会出现产后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心理干预。

婴幼儿则需要家长的关爱和陪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促进婴幼儿的健康成长。

此外,妇幼群体在营养健康方面也需要引起重视。

女性在生理期间消耗的营养比男性更多,需要特别注意均衡饮食,避免营养不良。

孕妇在孕期需要适量增加膳食营养,促进胎儿的健康发育。

产妇需要适当的调理,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预防产后疾病的发生。

婴幼儿则需要适当的喂养方式,促进宝宝的身体和智力发展。

为了提高妇幼群体的健康水平,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意识。

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宣传栏、健康手册等方式,向妇幼群体传播健康知识,提高健康意识,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

2. 建立健康档案,做好健康管理。

建立妇幼群体的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评估,及时发现并干预健康问题,促进健康的稳定和提高。

3. 加强医疗保健服务,提高健康服务水平。

建立健康服务网点,提供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为妇幼群体提供全方位的健康保障。

4. 完善政策法规,保障妇幼健康权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 1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基本信息第一部分儿童保健基本信息一、新生儿期保健基本信息1.新生儿出生时体重一般为 2500 克~4000 克,低于 2500 克为低体重儿,高于 4000 克为巨大儿。

身长一般约 50 厘米。

2.新生儿满月时,体重增加 600 克以上、身长增加 2.5 厘米以上为正常。

3.新生儿一般出生后 2~3 天会出现生理性黄疸,7~10 天消退。

4.母乳是 0~6 个月婴儿的最佳食物和饮料,在此期间不需要添加其他食物和水。

5.新生儿出生后应在 1 小时内尽早实施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

6.初乳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抗病物质,有助于预防新生儿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7.哺乳时抱新生儿的 4 个要点为:新生儿的头和身体保持一条直线,身体贴近母亲,鼻尖对着乳头,张大口含接大部分乳晕。

8.母乳喂养应按需哺乳,母乳不足时,更应增加喂哺次数。

(配方奶放在释义中)9.正常足月新生儿一般不需额外补充钙剂,从出生后开始每天应补充 400国际单位(早产儿 800 国际单位)的维生素 D。

10.要注意给新生儿保暖,体温保持在 36℃~37℃,居室定时通风。

11.充足的睡眠有助于促进新生儿生长和发育,新生儿一昼夜的睡眠时间一般为 16~20 个小时。

12.新生儿有视、听、触等感觉,可通过母婴间皮肤接触、表情和语言交流以及利用颜色鲜艳、可发声的玩具等对新生儿进行感知觉刺激。

13.新生儿皮肤娇嫩,擦洗时要轻柔,保持臀部皮肤清洁和干燥,选用柔软的棉质衣物。

14.新生儿如出现体温异常、反应差、哭声弱、拒奶、呼吸急促、腹泻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15.新生儿出生后应接受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等遗传代谢病筛查和听力筛查。

16.新生儿出院后 1 周内及满月时,可各享受 1 次免费健康检查和咨询指导。

二、婴儿期保健基本信息1.儿童 12 月龄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 3 倍,身长约 75 厘米,头围约 46 厘米,胸围约等于头围。

2.婴儿乳牙萌出的时间一般在 4~10 月龄。

3.婴儿 6 个月时应及时添加泥糊状食物,首先是强化铁的谷类食物。

遵循由一种到多种、由少量到多量、由细到粗、少糖无盐的原则。

同时继续母乳喂养至 24 个月及以上。

4.帮助婴儿从 7~8 个月开始锻炼咀嚼能力,练习用杯子喝水,12 个月时练习自己用勺进食。

5.应带婴儿每天户外活动 2 小时以上,通过抚触、做操等形式,促进婴儿身体活动。

6.婴儿出生后即可练习俯卧抬头,6 个月后开始练习爬行,家长应与婴儿多交流和玩耍,促进婴儿的发育。

7.应给腹泻患儿补充足量合适的液体,坚持母乳喂养,不减餐。

8.婴儿出现吃奶差、发热、咳嗽或腹泻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9.婴儿应按时接受预防接种,以有效预防相关传染病。

10.婴儿 3、6、8、12 月龄时可各享受一次免费健康检查和咨询指导,6~8 个月时接受血常规检查。

11.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水平应从感知觉、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社会适应行为等方面进行评估。

12.生长监测图是监测婴幼儿体格生长状况的有效方法,有助于及时发现体格生长偏移。

三、幼儿期保健基本信息1.幼儿 24 月龄时体重约 12 千克,身高约 85 厘米,牙齿约 16 颗。

30 月龄时乳牙出齐。

36 月龄时体重约 14 千克,身高约 95 厘米。

2.幼儿每天食物都应包括肉、蛋、奶,补充维生素 D;膳食逐渐趋于家庭饮食,但食物应体积较小,品种多样,口味清淡。

三次正餐两次加餐营养合理分配。

3.鼓励幼儿自己用勺吃饭,按时进餐,控制零食,少吃高糖、高脂和快餐食品。

并鼓励喝白开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和碳酸饮料。

4.儿童应养成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口腔卫生习惯。

5.幼儿练习手的抓握动作和手眼协调操作物体,可促进神经行为发育。

6.幼儿 15 月龄可独走,18 月龄可上台阶,24 月龄能跑跳,同伴间交往明显增多。

7.2~3 岁是幼儿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要多给幼儿看画报、讲故事、教儿歌,鼓励幼儿多说话、多回答问题。

8.幼儿出现咳嗽时,应数 1 分钟呼吸次数,若多于 40 次,应及时就医。

9.幼儿发热时体温超过 38.5℃,需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

10.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幼儿肠道感染的关键,要做到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洗手。

11.儿童活泼好动,自我保护意识差,要注意预防烧烫伤、溺水、跌落、窒息和交通事故等伤害。

12.幼儿 18、24、30、36 月龄时可各享受 1 次免费健康检查和咨询指导,18、30 月龄时分别至少查 1 次血常规。

继续完成预防接种。

四、学龄前期保健基本信息1.3~6 岁学龄前期儿童生长发育趋于稳定,每年体重约增加 2 千克,身高约增加 5~7 厘米。

2.学龄前期儿童食物要多样化,定时进餐,不挑食,少吃零食、甜食和冷饮。

3.保证学龄前儿童规律、充足的睡眠和户外活动。

4.儿童每天看电视时间不宜超过 1 小时,每次连续看电视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

5.儿童应从小注意用眼卫生,保护视力。

最晚从 4 岁开始定期测查视力,发现异常及时矫治。

6.要注意培养孩子独立性和自我控制能力,形成基本的学习习惯,为进入学校学习打下基础。

7.要训练学龄前期儿童生活自理能力,从易到难,从简到繁。

8.学龄前儿童每半年~1 年可各享受 1 次免费健康检查和咨询指导,以便发现问题及时矫治。

五、学龄期保健基本信息1.学龄期儿童在进入青春期前,体重每年约增加 2 千克,身高约增加 5~7 厘米。

2.加强营养,平衡膳食,保证早餐的质量,少吃零食,少喝含糖饮料和碳酸饮料。

3.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 10 小时,初中生 9 小时,高中生 8 小时。

4.学龄期儿童每天应保证 1 小时的体育锻炼。

5.儿童应做到饭后漱口、睡前刷牙、少吃甜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6.坚持正确做眼保健操。

发现视力异常,应到医院眼科进行视力检查和验光。

7.学龄儿童应按程序完成预防接种,预防相关传染性疾病。

8.经常对儿童讲解安全防护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预防交通事故、外伤、溺水、雷击和中毒等伤害。

第二部分青少年保健基本信息1.青少年的年龄范围是 10~24 岁,其中 10~19 岁为青春期。

青春期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逐渐过渡的时期。

2.青春期的少年逐渐出现第二性征,男性包括胡须、腋毛、阴毛,喉结和变声;女性包括乳房发育、阴毛、腋毛。

3.月经初潮是女性青春期生殖功能发育的重要标志,初潮年龄一般在12~14 岁。

月经期应注意个人卫生,每天清洗外阴,及时更换卫生用品。

4.遗精是男性青春期生殖功能发育的重要标志,是正常生理现象,首次遗精一般发生于 12~18 岁,每月 1~2 次遗精属正常。

5.青春期是青少年性意识萌发阶段,易出现性冲动、性幻想等性心理表现,应正确对待。

6.手淫是男、女青少年缓解性紧张、满足自己性需求的比较安全的性行为方式,适度手淫对健康无害,但无节制的手淫会影响青少年的学习和健康。

7.男女青少年应注意保持外阴清洁,每天用清洁的温水清洗外阴,勤换洗内裤。

8.青少年一旦有性行为,应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以预防意外妊娠、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

9.青春期是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膳食应均衡、多样、营养丰富,避免暴饮暴食或盲目节食。

10.青少年应注意经常吃富含铁和维生素 C 的食物,预防贫血的发生。

611.青少年应每天进行充足的户外运动,保证每天至少 1 小时的户外体育活动。

12.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面临多种压力,要学会自我调适,必要时主动寻求心理辅导与咨询。

第三部分妇女保健基本信息一、婚前保健基本信息1.准备结婚的男女在婚姻登记前,应接受婚前保健,包括婚前医学检查、婚前卫生指导以及婚前卫生咨询。

2.婚前保健可以发现影响婚育的疾病,并获得婚育指导。

二、孕前保健基本信息1.女性最佳的生育年龄是 24~29 岁。

2.准备怀孕的夫妇应到医院接受孕前咨询和医学检查,患有慢性病和传染性疾病的夫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怀孕。

3.准备怀孕的妇女从孕前 3 个月开始,应每天补充 0.4 毫克叶酸,一直坚持到孕后 3 个月,以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

4.夫妇双方从准备怀孕前 3~6 个月开始要戒烟、戒酒,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

5.准备怀孕的妇女必要时接种风疹、乙肝、流感等疫苗,以预防孕期病毒感染。

6.准备怀孕的妇女应接受口腔健康检查,及早发现和治疗口腔疾病,预防孕期可能出现或加重的口腔问题。

三、孕产期保健基本信息1.有正常性生活、月经规律的妇女,月经过期 7~10 天或以上,应及时去医疗保健机构检查,确认是否怀孕。

2.怀孕早期的妇女可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异常等消化系统症状,属于早孕反应。

3.孕妇应戒烟、禁酒,并远离吸烟环境;不养宠物;避免接触汞、苯、放射线、铅、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

4.孕早期出现腹痛、阴道出血时要立即就医,警惕异位妊娠及流产。

5.孕妇在整个孕期应至少接受 5 次产前检查,监测孕妇和胎儿健康状况。

6.孕期及早进行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以预防疾病母婴传播。

7.孕妇应定期监测血压,血压在 140/90mmHg 及以上时应及时就医。

8.孕中期应进行胎儿发育异常的筛查,重点包括神经管畸形、唐氏综合征等。

9.孕妇患病应主动就诊,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避免自行用药。

10.孕妇应保持体重适宜增长,整个孕期体重增长宜在 12.5 公斤左右。

11.孕妇要合理营养,适当增加牛奶、鱼、禽、蛋、瘦肉、海产品的摄入量。

孕晚期宜少食多餐。

12.孕妇容易出现钙缺乏和铁缺乏,应常吃富含钙、铁的食物。

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铁剂和维生素 C。

13.大部分孕妇从孕 16 周开始感觉胎动,一般每小时 3~5 次。

28 周起每天计数胎动,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缺氧情况。

14.孕妇在孕晚期易发生下肢水肿,一般经休息可缓解。

如水肿程度严重或休息后不能缓解,应及时就医。

15.孕妇如出现生殖道感染症状,如分泌物异常、外阴不适等,应及就医。

16.孕妇应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疾病,坚持正确刷牙、饭后漱口。

17.孕期应避免搬运重物或激烈活动,以避免流产或早产。

18.孕妇一旦出现头晕、头疼、视物不清、心慌、气短、腹痛、阴道出血和流水、胎动异常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19.怀孕满 37 周的孕妇,如出现阴道排出血性分泌物多提示即将临产,如出现规律性的腹痛或阴道流水,应尽快到医院分娩。

20.阴道分娩是自然的生理过程,对母婴损伤最小,应避免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

21.住院分娩是母婴安全最好的保证,所有孕产妇都应住院分娩。

22.产妇分娩后应尽早下床活动,适宜活动和锻炼,促进产后康复。

23.产妇应每天清洗外阴,保持个人卫生。

24.产妇饮食应少食多餐,多食用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

25.由于产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有的产妇会出现短暂的产后抑郁状况,家庭成员应关心、体贴产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