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勃朗自画像简介
浅析伦勃朗《三十四岁自画像》边缘线处理
艺术ART0 引言伦勃朗作为17世纪欧洲最伟大的艺术家,创作了一系列的自画像经典。
《三十四岁自画像》是其代表作之一,在边缘线处理上达到了前人所没有涉及的领域。
加强边缘线对情感、空间和色彩的表达以及边缘线的虚实处理方式是伦勃朗在此幅作品独特之处。
1 伦勃朗《三十四岁自画像》简介16世纪末,荷兰摆脱了西班牙统治,开放海上贸易给荷兰人民带来了财富。
艺术产业和市场蓬勃发展。
1632年伦勃朗以作品《蒂尔普教授的解剖课》的生动感与丰富性向阿姆斯特丹的市民证明了他的天才,这也是他的艺术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
伦勃朗进入上流社会,不断地接到贵族、富商的订件,为伦勃朗事业开创了新局面。
1640年,拥有财富地位的伦勃朗创作《三十四岁自画像》,三十四岁的伦勃朗面容年轻,卷发松软,发式讲究,胡须清淡,口唇的线条分明。
他身着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的服装,丝绒的小帽,英姿勃发。
三十四岁的伦勃朗生活富裕,心情愉悦,正享受着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人物形象成熟、严谨,褪去了青年时期的青涩稚嫩,步入了人生的成熟时期。
微微抬起的头像是在向世人宣誓我终将成为荷兰有名的画家。
2 伦勃朗《三十四岁自画像》边缘线表现方式边缘线是指形体边缘在转折时经过透视变形所形成的面,对表现形体之间的关系时具有重要作用。
米尔纳说“边缘线使物体各就其位,在绘画中边缘线不仅仅界定的是每个物体的形,还包括画面中的所有形状,都是在边缘线的作用下得以确立。
”伦勃朗非常擅长运用边缘线去把握形象,在伦勃朗《三十四岁自画像》画作中去梳理边缘线的表现方式。
2.1 伦勃朗《三十四岁自画像》边缘线强烈的虚实处理从平面构图角度解读此幅作品的边缘线。
发现主要这幅作品是以“涂绘”的方式进行的。
边缘线或清晰硬朗或虚化隐约,或者露出来或者藏进去,清晰硬朗的边缘线处理使画面的一部分坚实、清晰。
《三十四岁自画像》中脸部五官的边缘线是整个画面中最清晰的部分,而为了突出五官的形状伦勃朗又将脸部其它部分边缘线模糊虚化处理。
浅谈伦勃朗自画像的艺术特质
华美,目光凝重中透露着自信。
有磨灭他思想上的激情。随着年龄的增 与他前期的自画像有所不同。
1642年,萨斯琪亚的去世给了伦勃朗 长,他反而能够以越发纯净的心境面对世
1669 年伦勃朗的《自画像》,是他生
沉重的打击,生活的磨难让伦勃朗的绘画 俗,以越发成熟的情感面对艺术。他在 命中的最后一张自画像。
进入了成熟阶段。由于伦勃朗的艺术追求 1656 年创作的自画像中给我们展示出了
绘画美学 57
后人称之为“伦勃朗式”的明暗画法,即
主要利用光线来塑造形体、表现空间和突
出重点,画面气韵生动,层次丰富,而且富
有戏剧性。
伦勃朗的自画像通常有强烈的光感和
聚光的视觉,仿佛是来自舞台的灯光效
果。人物是“舞台”的主体,“舞台”即
是伦勃朗任意表现的画布。在他的画面上
所有颜色都从属于一个主要色调,艺术形 式围绕着一个主题。他自由地、戏剧性地
56
绘画美学
1629 伦勃朗 《自画像》 1634 伦勃朗 《自画像》 1640 伦勃朗 《自画像》 1657 伦勃朗 《自画像》
闻名于艺坛,这也是他的艺术开始走向成 的反对,此后由于种种原因,伦勃朗不再
对比伦勃朗早期和晚期自画像的服饰
熟的标志。
从伦勃朗这里,我们看到了艺术与生 命的交织。用生命追求艺术,用艺术延续 生命,这不仅是他用画布承载人生,记录 人生的一种方式,更是他对艺术坚持不 懈、永不放弃的一种追求方式。
叔本华说“当一个人面对镜子时,永 远都不会以陌生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他 的潜意识中总会不断的低声提醒自己,那 不再是另一个我,而是我的自我。”[2]伦勃
1660 伦勃朗 《自画像》 1661 伦勃朗 《自画像》 1661 伦勃朗 《自画像》
伦勃朗自画像的情感特征探析
一、伦勃朗的自画像诉求自画像是肖像画的一种,在西方美术史中,凡·高、丢勒等画家也都画过自画像。
但与他们不同的是,伦勃朗自画像系列题材的绘画作品数量是非常大的,且作品中饱含着画家对生活和生命的感悟。
伦勃朗生活的年代经济上比较发达,思想上比较前卫,人们也开始注重自我本体,不再像之前一样关注虚无缥缈的事物。
伦勃朗创作了关于自画像的一系列作品,把文艺复兴时期追求的人文主义发展到了极致。
自画像是艺术家的自我审视,也是其对自身精神世界的剖析。
伦勃朗早年在进行自画像创作时,更多的是对生活的一种纪实性写照,而后期的自画像中可以明显看出与之前有所不同,他把他的精神和情绪也表现在了绘画之中,更像是一种对精神世界的升华,他把所有的喜怒哀乐表现在绘画中,以自画像的形式来进行体现。
二、伦勃朗不同时期的自画像的表现方式有人说,伦勃朗的自画像就像是他一生艺术追求和一生生活经历的写照。
文学家用文字记录生活,音乐家用乐谱奏出人生的交响乐,而伦勃朗用一幅幅画作来记录他跌宕起伏的人生。
无论是贵族还是教皇,他全都不在意,也不屑于讨好他们,只任由情绪在画布上自由伸展。
在他所有的绘画题材中,自画像类的题材占据多数。
他渴望通过研究自己来领会人世间的情感和真实世界。
伦勃朗的自画像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
(一)第一阶段:自信飞扬的青年时期(1625-1632年)这个时期是伦勃朗开启绘画生涯的的初始阶段,他对自画像中的光影可以进行熟练的运用,擅长运用强烈的光线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他青年时期的第一幅自画像创作于1626年,画中的伦勃朗朝气蓬勃,充满着对未来的期望。
在此后还画了《张嘴的自画像》《张大眼睛的自画像》等,他通过各种服饰和发型扮演荷兰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物,想表现不同阶级人物的情感,也想借此展现他的内心追求和情感状态。
(二)第二阶段:绘画艺术逐渐成熟时期(1632-1648年)《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创作于1632年,这幅画带给了伦勃朗无尽的赞誉和荣耀,也让他成为阿姆斯特丹鼎鼎有名的画家,从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出伦勃朗娴熟的绘画技艺与构图技巧。
大师伦勃朗的油画自画像
大师伦勃朗的油画自画像自画像,1634年1606年,伦勃朗出生于荷兰莱顿一个磨坊主家庭。
他14岁进入莱顿大学法律系学,很快退学并转向了绘画事业:15岁学画,28岁结婚,33岁达到人生高峰。
紧接着36岁妻子去世,52岁破产,62岁儿子去世,63岁在悽惨中走到了生命尽头。
自画像,1628年至1629年阿姆斯特丹国立美术馆藏从14岁到63岁终老,伦勃朗留下了一百多幅自画像。
据不完全统计有90幅左右,其中60幅是油画,20幅是铜版画,10幅是素描自画像。
按其后来的遭遇以及他变卖家产等情况看,很可能还有散失在私人手里的自画像作品。
不同于梵高自画像的敏感神经、拉斐尔的谦谦儒雅、达芬奇的规矩工整,伦勃朗自画像在幽微的光影变幻外,多了浓重的自传色彩。
这些弥足珍贵的自画像,完整记录了画家的一生历程。
自画像,1628年从阿姆斯特丹学成回来的伦勃朗,正是意气风发的时期,一切对这个年轻人都充满希望。
这个时期他的表现手法注重光线,并且带有一些当时流行的巴洛克式表现风格,其整体营造的效果让我们看到一个年轻人蓬勃向上的朝气。
自画像,约1629插羽毛贝雷帽的自画像,1629年板上油画89.7×73.5厘米波士顿的伊莎贝拉·斯图尔特·加德纳博物馆自画像,约1629年板上油画38.2×31厘米日耳曼纽伦堡自画像,1629年老绘画陈列馆慕尼黑自画像,1630年15.5×12厘米斯德哥尔摩国家博物馆对伦勃朗来说,1631年前往阿姆斯特丹时遇到的经纪人优伦堡(Hendrick van Uylenburgh) 可以说是他的贵人,正是他给伦勃朗在阿姆斯特丹这个繁华德都市开拓了市场,也正是由于他,伦勃朗才认识了后来的夫人同时也是优伦堡表妹的莎丝吉雅,并与其在1634年结婚。
狮子狗与东方装束自画像,1631年至1633年板上油画66.5×52厘米巴黎小皇宫自画像,1632年板上油画64.4×47.6厘米格拉斯哥凯尔温格罗夫艺术画廊和博物馆穿着扭矩和金链的自画像,1633年板上油画70.4×54厘米巴黎卢浮宫自画像,1634年1634年,伦勃朗遇到了爱情——萨斯基娅,出身名门,家境殷实,叔父更是当时有实力的画商。
伦勃朗:直至今日,你仍在幽暗之处熠熠发光
《自画像》《解剖》艺术长廊Art appreciation 青春期健康72伦勃朗:直至今日,你仍在幽暗之处熠熠发光画家简介: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是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
伦勃朗早年师从彼得·拉斯特曼,1625年在家乡开设画室。
画作体裁广泛,擅长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宗教画、历史画等领域。
代表作品有《木匠家庭》《夜巡》《三棵树》《浪子回头》《尼古拉·特尔普教授的解剖课》等。
文/曼青伦勃朗,生于荷兰莱顿,父亲是磨坊主,母亲是面包师的女儿,他们共有9个孩子,他是最小同时也是兄弟们中最聪明的。
伦勃朗14岁进莱顿大学;17岁去阿姆斯特丹向历史画家拉斯特曼学画;1627年21岁时已经基本掌握油画、素描和蚀刻画的技巧并发展了自己的风格,回家乡自己开画室招徒作画,期间画了许多自画像;1631年离开莱顿去阿姆斯特丹,30年代就成为阿姆斯特丹的主要肖像画家。
他的肖像画风格人物安排具有戏剧性,深深打动人心,他以神话和宗教故事为题材的作品供不应求。
他对戏剧很感兴趣,经常利用如同舞台高光的亮色描绘在阴暗背景下的人物。
1650年后,他的画更为宽阔有力,利用迭色使画面更加有立体感。
从1640年开始,他经常到乡村漫步和作画,创作了许多反映大自然的素描和版画,风格质朴。
1661年是他作画最多的一年,1663年以后作画较少,结交了许多中下阶层的市民,眼界更为开阔,技巧更为成熟,创造力达到顶峰。
伦勃朗和他的妻子莎士基亚生有4个孩子,只有最小的一个孩子泰塔斯存活,但他妻子在生孩子后不久去世,他和女仆韩德瑞克住在一起,女仆为他生了一个女儿,为此受到教会谴责为“罪恶的生活”。
由于他喜爱收藏珍品,所以很快就到了破产的边缘。
1669年他在贫病中去世,身边只有女儿科尔内利亚陪伴,死后葬在西教堂一个无名墓地中。
伦勃朗在绘画史——不仅是荷兰的而且是全欧的绘画史上所占的地位,也与意大利文艺复兴诸巨匠不相上下的,他所代表的是北欧的民族性与民族天才。
“自拍狂”伦勃朗,前半生名利兼收,后半生穷困潦倒
“自拍狂”伦勃朗,前半生名利兼收,后半生穷困潦倒今天给大家讲述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伦勃朗(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就像画家自己说的,他的前半生是别人眼中的巅峰阶段,名利兼收,家庭美满,而后半生虽然活出了真实的自我,却变得穷困潦倒,最后在失意孤独和贫困中死去!伦勃朗一生都在研究面相学,所以他画作中的人物形象,都能够使观赏者捕捉到人物的个性特征以及其心理活动,这也是绘画技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他在26岁时创作的《外科医学会的集体照》,这是他的一张成名作,这是一位著名的医生在上解剖课,听讲座的人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画出了当时每个人的内心感受!伦勃朗的伟大之处,还在于他发明了一种特殊的绘画技法明暗法,法国十九世纪画家兼批评家弗罗芒坦曾经称他为“夜光虫”,就是借黑暗来歌颂光明!他的画中人物,多半是站在褐色或者黑色的舞台上,然后画家用一束光线打到了人物身上,这样给观赏者造成一种视觉效果,就像是舞台上表演节目一样,强调了画面的戏剧效果,这也是他重要的绘画技法之一!在伦勃朗一生中,他画了很多自己的肖像画,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一个自拍狂!这些自画像记录了他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也代表了他一生的荣辱兴衰!这些自画像大概有60幅是油画,越到后面,他的自画像就越精彩!前半生风光无限,他的自画像也是春风得意,后半生他妻子死后,绘画作品也变得不合时宜起来,后来变卖家产,生活越发艰难,这种种挫折与不幸,也使他的自画像也变得贫穷寒酸,与他前半生辉煌时,那个自信满满的年轻人判若两人!不过伦勃朗在绘画史上所占的地位,是与意大利文艺复兴许多大师是不相上下的!他不懂变通,固执己见,坚持按照自己的想法创作,所以导致他后半生的命运一落千丈,连画作也卖不出去,人家叫他创作,他又不按照雇主的要求来画!这是63岁的伦勃朗自画像,只剩下苍老的容颜,一位一无所有破产的画家了!如今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里,陈列着很多伦勃朗的作品,供艺术爱好者瞻仰!他发明的各种绘画技法,依然照亮着很多艺术家的绘画之路!。
伦勃朗简介
•
作品欣赏
谢谢观看
伦 勃 朗
伦勃朗简介
• 个人简介 • 艺术上的贡献 • 艺术风格 • 作品欣赏
个人简介
伦勃朗(也翻译成林布兰特)生于荷兰莱顿, 父亲是磨坊主,母亲是面包师的女儿,他们共有 九个孩子,而他是最小同时也是兄弟们中最聪明 的。伦勃朗(自画像)[1]伦勃朗14岁进莱顿大学; 17岁去阿姆斯特丹向历史画家拉斯特曼学画; 1627年21岁时已经基本掌握油画、素描和蚀刻画 的技巧并发展了自己的风格,回家乡自己开画室 招徒作画,期间画了许多自画像;1631年离开莱 顿去阿姆斯特丹,30年代就成为阿姆斯特丹的主 要肖像画家。
他的肖像画风 格人物安排具有 戏剧性,深深打 动人心,他以神 话和宗教故事为 题材的作品供不 应求。他对戏剧 很感兴趣,经常 利用如同舞台高 光的亮色描绘在 阴暗背景下的人 物。1650年代后, 他的画更为宽阔 有力,利用迭色 使画面更加有立 体感
• 从1640年代开始,他经常到乡村漫步和
作画,创作了许多反映大自然的素描和版 画,风格质朴。1661年是他作画最多的一 年,1663年以后就作画较少,结交了许多 中下阶层的市民,眼界更为开阔,技巧更 为成熟,创造力达到顶峰。 • 《杜尔博士的解剖学课》也是伦勃朗的 成名之作,这幅画突破荷兰传统的团体肖 像画的呆板程序,在构图和人物神态上均 处理的逼真而生动,因而受到好评。
• 杜尔博士的解剖学课
但是好景不 长,1642年是 伦勃朗的一个 转折点。在这 年他的妻子病 逝,而自己也 因为一幅画 《夜巡》而惹 上官司,导致 他不再受到顾 主的欢迎,从 而没有人来向 他订画,以致 生活越来越困 难。
艺术上的贡献
•
伦勃朗在艺术上大胆探索、实践,无论宗教、 神话、肖像、风景、动物等各种题材的绘画,都 有独到的成就。在伦勃朗的手里,光和影成为他 表达主题和情感的有力的艺术语言。他使用的色 彩,常带有一种金属和宝石般的高贵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使粗陋 的物象也变得华美悦目。他艺术成就还体现在自 画像上,伦勃朗最使人好奇的地方,就是他一生 高达百幅的自画像,既是是他本人真实写照,也 是日后研究他的最佳资料。他把艺术、名誉和自 由看得比金钱更重要,不愿迎合他人平庸的艺术 趣味而降低作品的艺术性,不愿放弃自己的美学 观点和表现手法,导致自己的晚年的窘迫生活。
“生活让人更深刻地认识自己”一一晚年的伦勃朗自画像
“生活让人更深刻地认识自己”一一晚年的伦勃朗自画像作者:暂无来源:《艺术品鉴》 2019年第2期1642年的人生转折伦勃朗在年轻的时候显现出了他在艺术上的所有天分,那个时候的他事业和爱情双丰收,并且接了大量的绘画订单,生活非常富裕。
表现在自画像上,当时他的自画像意气风发,头发梳得很整齐,常常换着不同的高档服装和帽子,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黏稠的色料将脸部的肌理呈现得很漂亮,衣服半透明的覆盖和亮部的不透明都塑造得很精彩,技法丰富多样。
1632年到1642年,伦勃朗享受了10年顺利富足的生活。
1642年则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
那一年,阿姆斯特丹射击手同业公会委托伦勃朗绘制团体肖像。
团体肖像是当时荷兰盛行的绘画题材,是由行会团体成员集资请画家绘制集体像,哈尔斯和凡·德·赫尔斯特都画过类似主题。
伦勃朗在油画《夜巡》中没有像当时通行的那样让民兵军官们一字排开或集中到宴会桌上,而是选择了描绘他们在中午走出军械库去执勤的场景。
伦勃朗以几个被照亮的身躯把众人分成了几组,一部分人被推到了暗调子的背景中,突出了焦虑不安的现场氛围,造成了具有戏剧性的深邃空间。
说到这里,不能不提伦勃朗的用光,他继承并发展了卡拉瓦乔式的明暗对比的戏剧性光的美学法则,表现构图上的主次关系和画面上丰富无比的节奏运动,他利用光亮突出画面的主题内容,也让阴影弱化和消融次要的因素,并且利用明暗的错综交替来表现深远的空间感觉。
伦勃朗先于同时代的很多画家认识到光是一切形体和色彩的依据,没有光也就无所谓形和色。
时隔近400年,我们仍然可以在杰作《夜巡》和很多其他的画作中看到伦勃朗笔下的色彩好像是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变化的,光线照射在物体上,使之焕发出光辉,并闪烁着灿烂的色彩。
然而,1642年的粗鲁的民兵们对此无法认同,他们对于自己出了同样的钱却没有露出一样的脸感到迷惑和愤怒。
难道出了一百银币就是为了让画家画一个后脑勺,或者被别人遮住一半脸吗?有人甚至幽默地说自己出钱不过“做了一片富有生机的阴影”。
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伦勃朗油画作品赏析
荷兰历史上最伟⼤的画家伦勃朗油画作品赏析荷兰历史上最伟⼤的画家伦勃朗油画作品赏析伦勃朗光线是⼈像摄影中独特的布光⽅法。
它的基本特征为:在⼈物正脸部分形成⼀个三⾓型的光斑,故也称作三⾓光;分别由:眉⾻和⿐梁的投影,及颧⾻暗区包围形成。
伦勃朗光线依靠强烈的侧光照明,使被摄者脸部的任意⼀侧呈现出三⾓形的阴影,它可以把被摄者的脸部⼀分为⼆,⽽⼜使脸部的两侧看上去各不相同。
伦勃朗式的⽤光,缘起于这张暗⽰着他⼈⽣转折点的《夜巡》。
画家采⽤强烈的明暗对⽐画法,⽤光线塑造形体,画⾯层次丰富,富有⼀定戏剧性。
1642年,射⼿队长班宁·柯克队长看到伦勃朗为牧师安思罗和他的妻⼦所画的肖像,他很喜欢这样的绘画,于是和他⼿下的队员每⼈出100荷兰盾,请伦勃朗画⼀幅集体像。
他们希望在这个群像中,官兵们全副武装地披挂起来,团坐在桌⼦周围,桌上摆着牡蛎和精美的盘⼦和酒器,每个⼈都显得很勇敢和骄傲。
伦勃朗接受了定件,因此创作了《夜巡》这⼀幅布⾯油画作品。
伦勃朗在这幅画中把众多的⼈物、不同的情绪动态,变化多样的光线、⾊彩的冷暖,丰富的空间层次等统统进⾏了恰当的处理,让他们组成了⼀个和谐的整体。
由于每个军官都拿出了100个荷兰盾,他们希望画家能把他们按照各⾃的⾝份和军阶都正⾯画在画上,集中放在⼀个层⾯上。
可是画家彻底打破了这种平衡,他选择了⼀个以两个队长为⾸领的紧急集合的场景,画上的⼈物被放在了不同的空间层⾯上,有先后主次之别,甚⾄有的被放在阴暗的⾓落中,有的只呈现局部。
画作完成后,射击⼿公会拒绝接受,要求画家按照他们的意思进⾏修改,伦勃朗拒绝修改,认为画家有权对⾃⼰的作品做作出完⼯与否的决定,双⽅争执不下,闹成僵局。
最后诉诸法律,画作遭到退定,伦勃朗只得退还了订⾦。
这件事给伦勃朗带来了极⼤的伤害,他名誉扫地,成了阿姆斯特丹最不受欢迎的画家,订单稀落,弟⼦也不再登门。
更为悲剧性的事件发⽣在当年6⽉,伦勃朗的妻⼦萨斯齐亚(Saskia)去世了。
伦勃朗
1669年,画家生命 的最后一年,终年 63岁。画家用一副 绝世的完美之作, 为自己的艺术划上 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伦勃朗与莎士基亚》
• 伦勃朗与豪门之女莎士基亚结婚之时, 他的绘画事业也正呈现出蒸蒸日上的良 好势头。他精湛的肖像画艺术,给他带 来了如日中天的声誉和无数订单,使他 年纪轻轻就已跻身 于卑微的磨 坊主的儿子, 伦勃朗对莎士基亚肯于下嫁一直充满感 激之情,而妻子的善解人意和温柔体贴, 更使年轻的画家沉浸在爱情的幸福中。 这时的伦勃朗可谓春风得意,万事遂心。 上帝似乎把万般宠爱集于他一身,金钱, 美女,豪宅,声誉,一个艺术家所能享 有的一切,似乎在短短几年间 就堆积在伦勃朗的面前,任他驱遣任他 享用任他挥霍。我们从上面那幅《画家 及其妻莎士基亚》上,可以看出他当时 的状态:他身佩宝剑,抱着美妻,高举 酒杯,一副踌 躇满志的样子。随着 画誉的高涨, 收入也增多,加上妻 子的陪嫁,他 买了漂亮的住宅,添 置了珍贵的古玩,成为一个世界上最幸 福的人。
伦勃朗的绘画特征 :
• 伦勃朗(Rembrandt 1606~1669)1606年7月15日生于莱顿,1669年10月 4日卒于阿姆斯特丹。其画作体裁广泛,擅长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宗教 画、历史画等。自画像莱顿时期(约1625~1631)作品采取强烈的明暗对比 画法,用光线塑造形体,画面层次丰富,富有戏剧性。 伦勃朗在绘画史——不独是荷兰的而是全欧的绘画史上所占的地位,是与 意大利文艺复兴诸巨匠不相上下的。他所代表的是北欧的民族性与民族天才。 造成伦勃朗的伟大的面目的,是表现他的特殊心魂的一种特殊技术:光暗。 这名辞,一经用来谈到这位画家时,便具有一种特别的意义。换言之,伦勃 朗的光暗和文艺复兴期意大利作家的光暗是含着绝然不同的作用的。法国十 九世纪画家兼批评家弗罗芒坦(Fromentin)目他为“夜光虫”。又有人说他 以黑暗来绘成光明。 卢浮宫中藏有两幅被认为代表作的画《木匠家庭》《以马忤斯的晚餐》, 我们正可以把它们用来了解伦式氏的“光暗”的真际。
伦勃朗自画像简介
尽管伦勃朗一生都没有留下自传,但是透过他的自画像,顿时给人一种亲切感,也让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他一生的情感变化。
受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哲学思想的启发,使伦勃朗形成了不迎合市民阶层审美习惯的艺术理念,追求艺术自由的独立人格逐渐上升为他坚守终身的人生价值观。
英国美术史学家肯尼斯•克拉克在他的著作《伦勃朗序说》中写道:“即使是对绘画没有任何兴趣的人,也会被他作品中那种其它画家作品中无法见到的形式所感动。
他似乎一直挖掘到人生的根源,并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1627一幅早年(1627年)作于木板上的自画像(图3)中,画家年轻的脸庞看上去架赘不驯"蓬松零乱的头发如同毛线球般附着着,茂盛而饱满,如同一个羽翼丰满的雏鹰正准备豪气壮志地到浩瀚的蓝天中一展他羽翼的锋芒"但是正是这意气蓬发的年龄,却在自画像上用如此之多的阴影,观者看不到他的眼睛,却能感受到画家的目光"有希望,坚定,沉着,也有迷茫,忧郁,或许此时的伦勃朗正思考着未来的方向"1629绅士般的看着前方"他将左侧头发画得很长,垂到了肩膀,这种不对称的发型对于我们今天来说或许不能说明什么,可在当时17世纪荷兰,只有贵族才一能蓄这种头发"伦勃朗只是一个磨坊主的儿子,却把自己设计成贵族的样子,可见,年仅23岁的伦勃朗己雄心勃勃,对自己的将来十分有信心"在绘制这幅自画像时的一段时间里,伦勃朗与挚友利文斯一起工作,他们的合作长达四年"可是在1632年二人便分开了"在绘画中,伦勃朗注重朴实,"/我就是我,艺术就是艺术,艺术家不应该是商人"。
没有继续合作。
三图这些个性特征从1630年的三幅铜版自画像(见图4!6!7)上也可以见到,奔放开朗的表情,豪放不羁的性格,都侄释着这位年轻的艺术大师如此的-性气勃勃0"他是一个将粗野的性格与最精巧的技艺完美结合的魔术师"但是,尽管画面上的表情如此生动,但是从画面上看,此时的伦勃朗更多的还是停留在人物自然形象的描绘"很多研究显示,这些栩栩如生的铜版画以及大量的素描速写自画像是为了练习人物表情,从而为其大型创作服务。
伦勃朗自画像研究
伦勃朗自画像研究作为荷兰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伦勃朗一生画了近百余幅自画像记录了自己坎坷曲折的一生,众所周知,画家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变革以及自身的性格变化对其画风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自画像记录画家的人生轨迹、或者是特殊时期其心路历程的一面镜子。
如果可以通过自画像加以研究画家风格形成则更加具说服力。
标签:自画像;面部视线;色调分析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是17世纪荷兰画派的骄傲,不同于这一时期的其他画家,在光影表现上他继承并发展了卡拉瓦乔的光影手法,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风。
除了众所周知的《杜普医生的解剖课》、《夜巡》等代表作品以外,最具代表的就是被称为“人类自传奇”的多达90多幅的自画像,以画面的形式记录了他从青葱少年——崭露头角——遗憾终老的过程,那么何种原因使得伦勃朗的自画像如此之多?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完成的?成为我本次研究的一个重点。
1荷兰画派下的伦勃朗艺术家的创作离不开他所处的时代,17世纪上半叶的荷兰早已通过尼德兰革命摆脱了西班牙的统治,成为贸易强国,有着“海上马车夫”之称,进入了黄金时代。
荷兰成为商业资产阶级国家,绘画创作不再为教会和君主服务,而是转向市民阶层,人们用绘画装饰家庭变成时尚,绘画作品开始有了市场,这就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宽广的空间,17世纪荷兰的美术是多中心的,而倫勃朗所在的阿姆斯特丹正是一个相当发达的港口城市,也是最有影响的美术中心,正是以上原因,,这就很好解释了伦勃朗自画像如此之多的原因。
2从自画像分析2.1早期自画像(1625至1631年)。
伦勃朗创作的第一个时期,即莱顿时期(1625-1632),这也是一个准备时期,早期的作品还是受到了卡拉瓦乔的影响,虽然光线、色彩和阴影处理上有自己的特色,但仍未成熟。
其1629年的作品,此时的他只有23岁。
与卡拉瓦乔《提着歌利亚头的大卫》相比较,图中温暖的光源照亮了多半张面孔,一如卡拉瓦乔似的风格,加入了环境色,并没有前者过于写实的特点,脸部没有细腻的笔触刻画,只衣饰与帽饰都用细腻的笔触绘出,贝雷帽上的羽毛高高翘起,没有过多华丽的装饰,眼神中透露着那个时期荷兰人特有的自信,从这幅自画像中我们清楚的看到,他淡定又深邃的神情显出稚气未脱的纯洁。
画家伦勃朗 介绍ppt课件
关于<<夜巡>>以及画家的转折
17世纪的荷兰,是一个绘画风潮泛滥的时代,但当时的绘画主要是为市井各种阶 层做肖像画,故雇主的满意与否是一个画家能否成功的关键。
伦勃朗早年得志,当时他的画在荷兰十分的受欢迎,故而生活十分优越。伦勃朗 的妻子是一个没落贵族的女儿,为了维持家庭的体面,伦勃朗购买了一幢很大的 房子,也供给着妻子几个兄弟无度的挥霍。
伦勃朗是一个为了绘画可以不顾一切的人,当他走进画室,也许就连着几个星期 对外界不闻不问完全投入到了绘画中去,为了照顾自己的儿子,伦请了一个没有 什么文化的年轻村妇来做保姆,后来又和她生了一个孩子。这下子整个阿姆斯特 丹都兴奋了,他们认为这是一个丑闻,这是一种通奸,整个小市民阶层陷入了一 个有机会对高贵的灵魂泼脏水而兴奋的境地,每个人都在看好戏,每个人都在对 画家进行嘲笑,而加尔文教派的牧师也开始谴责那个村妇,这下一场更猛烈的风 暴爆发了。
大概伦勃朗也没有想到,这幅《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不 仅使订画者非常满意,而且使他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了远近 闻名的大明星。从此,订画者源源不断,伦勃朗也因此由 一个普通的平民一跃成了显耀的“贵族”。
1636年所作《参孙被弄瞎眼睛》,因表情刻画细腻而复杂,被评论家形容为相当 于莎士比亚笔下的麦克白夫人。
17世纪的荷兰,除了盛行风景画、风俗画和静物画,还盛行肖像画。而且,经常有 某一个团体或行业公会集体出资向画家订制群体肖像画。
1632年,年近26岁的伦勃朗应著名医学家杜普教授和其他七位医生的要求,绘制一 幅群体肖像画。在画中,作者不仅把每个具体人物的形象、动态、表情,表现的真 实动人,而且,以前所未有的形式把具体人物和具体事件结合起来,使荷兰传统的 群体肖像画从简单人物排列的表现方式转换成了更具有典型特征和深刻内涵的全新 的人物表现形式。
浅析伦勃朗自画像
龙源期刊网 浅析伦勃朗自画像作者:李真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06期摘要:自画像作为肖像画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由隐到显的发展历程体现了画家自我意识的一步步觉醒。
本文分析了伦勃朗的生平以及艺术家自青年到中年到晚年的自画像作品,伦勃朗的自画像展现他炉火纯青的绘画技法,不止表达他复杂的内心情感,也揭示他所处的时代环境的变化和社会地位的变迁,同时也体现艺术家逐步觉醒的自我意识。
关键词:自我意识;伦勃朗;自画像一、肖像画发展概况肖像画的产生最初是为某种巫术和宗教服务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是达官权贵和僧侣们的特权。
受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念说”的长期影响,艺术家作为自然世界的模仿者,他们的社会地位是非常低的,还没能意识到自我。
中世纪时期,肖像画的发展受到抑制。
最初出现的自画像是画家在绘制宗教画的时候把自己的形象放置于其中,艺术家开始有了自我意识。
文艺复兴时期强调人性,要求改变中世纪时期的状况,艺术家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自我意识逐步觉醒。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画材的改进和表现技法的完善,自画像也逐渐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了自画像的创作,其中以伦勃朗自画像创作最多,且贯穿其一生。
二、伦勃朗生涯简介伦勃朗于1606年7月15日生在荷兰共和国时期的莱顿。
1621年,伦勃朗决定全身心投入于绘画。
1631年离开莱顿去阿姆斯特丹,30年代成为阿姆斯特丹的主要肖像画家。
他的肖像画人物安排具有戏剧性,以神话和宗教故事为题材的作品供不应求。
由于对戏剧很感兴趣,经常利用如同舞台高光的亮色描绘在阴暗背景下的人物。
1650年代后,他的画更为宽阔有力,从1640年代开始,他创作了许多反映大自然的素描和版画,风格质朴。
1661年是他作画最多的一年,1663年以后眼界更为开阔,技巧更为成熟,创造力达到顶峰。
伦勃朗的艺术生涯基本分为四个时期:莱顿时期(约1625~1631),是伦勃朗的绘画艺术走向成熟的一个准备时期。
在伦勃朗的第一幅自画像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他更符合一个学生形象,朝气蓬勃满怀希望。
欧洲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伦勃朗Rembrandt最经典作品
伦勃朗 Rembrandt - A Young Man Seated at a Table 1660
伦勃朗 Rembrandt - Hendrickje Stoffels by a door 1656
伦勃朗 Rembrandt - Man with a Feathered Beret 1635-40
伦勃朗对光的使用令人印象深刻,他独到地运用明暗,他灵活地 处理复杂画面中的明暗光线,用光线强化画中的主要部分,也让暗部 去弱化和消融次要因素。
他这种魔术般的明暗处理构成了他的画风中强烈的戏剧性色彩, 也形成了伦勃朗绘画的重要特色。
伦勃朗 Rembrandt 自画像 Self-portrait 1659
伦勃朗 Rembrandt 画家的妻子 The Wife of the Artist 1630s
伦勃朗 Rembrandt 自画像 Large Self-Portrait 1652
伦勃朗 Rembrandt 执扇的年轻女子 Portrait of a Young Woman with a Fan 1633
伦勃朗 Rembrandt - Portrait of Hendrickje Stoffels 1660
伦勃朗 Rembrandt - The Mennonite Preacher Anslo and his Wife 1641
伦勃朗 Rembrandt 阿尔泰弥斯-月亮与狩猎女神 Artemis 1634
伦勃朗 Rembrandt - An Old Man in Military Costume 163031
伦勃朗 Rembrandt - A Woman Holding a Pink 1656
伦勃朗 Rembrandt - Portrait of Nicolaes Ruts 1631
对画家来说,最糟糕的事是什么?
对画家来说,最糟糕的事是什么?伦勃朗《杜普医生的解剖课》如果你是一位画家,那么对你来说,最糟糕的事情会是什么呢?受到侮辱?被人嘲笑?其实这些都算不上什么,最糟糕的应该是不得不撕毁自己心爱的作品。
是什么导致一个画家走到了这一步呢?伦勃朗是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之一,曾经还是阿姆斯特丹有威望的领导人,但那都是过去了。
中年落寞以后,他生活在一座博物馆公园的对面。
那里每晚都躺满了醉汉,周末还时不时发生斗殴事件。
伦勃朗《自画像》但是,他为什么要撕毁自己的作品呢?它们理应挂在市政厅的墙面上,但是作品被取了下来,然后挂上了别的东西。
他要如何处理这件“劣质”的作品呢?也许可以把它们裁小一些,那么喜欢画面中心部分的人就会来欣赏了,然后他就真的这么做了。
伦勃朗《芭思希芭》对于画家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严厉的惩罚,甚至可以说是最严厉的惩罚。
伦勃朗为什么会受到这样的惩罚呢?他的画带着一股野性,脱离了大众的审美品位,那个时候的他已经厌倦了去精雕细琢那些所谓的美丽。
他在创造人类,如你我一般有血有肉的人类,艺术是用来揭露人类真实生存状态的,这是伦勃朗一直所骄傲与自豪的,但最终却成为了他的麻烦。
伦勃朗《伯沙撒王的盛宴》17世纪30年代的阿姆斯特丹,伦勃朗风头正盛。
他仿佛有点金之术,总是比人们先一步知道他们喜欢什么,而且没有什么事情是他做不来的。
伟大的历史事件、令人荡气回肠的故事、瞠目结舌的旁观者、仿佛能随着上帝的呼吸在悸动的著作,还有那些杰出的肖像作品。
伦勃朗《抢劫甘尼米德》伦勃朗《亚伯拉罕的牺牲》画家与城市,二者相辅相成,1600年的阿姆斯特丹不过是个死气沉沉的渔港。
30年后,伦勃朗到这里时,阿姆斯特丹已经一跃成为世界上最繁荣的城市,仿佛是17世纪的超级折扣市场。
财富迅速积累,而且这些暴发户们还喜爱显摆,这里居民的消费品也都很有品位。
当然少不了绘画,尤其是他们自己的肖像画。
伦勃朗《提多的肖像》尼古拉斯·鲁茨是一个皮毛商人,出售最昂贵的俄罗斯黑貂皮。
伦勃朗自画像分析
1
这是伦勃朗1929年的自画 像。1929年,伦勃朗23岁。 画面上的伦勃朗有着青春的清 癯,而从此画中就可以看出画 家未来创作的技巧特点。一种 伟大的表现方式在年轻的时候 就已经显得那么成熟。
2
1934年,伦勃朗28岁。 此时的画家生活优裕,这 可以从他身上的穿戴装饰 中看出来
1640年,伦勃朗34岁。此时他那有钱的 老婆还没有去世,这个阶段他的生活应 该是比较富足的。在此画中还没有显露 他后期生活和创作的苦难痕迹,但是他 的眼神却有含有一种忧郁。也许忧郁是 伦勃朗的性格,也只有用忧郁来解释弥 漫在他的画面的朦胧的黑暗色调。有些 人,无论生活的处境怎样,都无法使他 摆脱内心的悲哀色彩。
1669年,画家生命的最后一年,终年 63岁。画家用一副绝世的完美之作, 为自己的艺术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虽然他的景遇不是圆满的。此画最动人 的是他的眼神:一个饱经人间苦难的老 人在离去之前向这个世界投注苍凉的一 瞥……
1661年,伦勃朗当时55岁,可在这 幅自画像里他是多么的衰老,沧桑。 他认清了这个世界,认清了人,他再 也没有什么打算了,他变成了绝望的 化身。同时他又是微笑的,他俯瞰着 所有,他微笑着在心中构筑着幻想。 伦勃朗用他的微笑和深邃的眼睛,与 他手中的书一道告诉我们,他逃入了 人类最后的避难所——精神。
1660年,伦勃朗54岁。 画家生活的潦倒在此画 中一览无余。画中艺术 家身体虚弱、神情悲凉, 一副逆来顺受、准备接 受死神安排的老人形象。
1660年,伦勃朗54岁。 画家生活的潦倒在此画中 一览无余。画中艺术家身 体虚弱、神情悲凉,一副 逆来顺受、准备接受死神 安排的老人形象。
1661年,伦勃朗55岁。此 画后面有两条整饬的弧线 条,这样的明晰整齐的线 条在伦勃朗的画中是少见 的。有人分析伦勃朗是用 这样的几何线条来象征尊 严和高贵
伦勃朗(Rembrandt)人物油画作品选集
伦勃朗(Rembrandt)人物油画作品选集伦勃朗(Rembrandt 1606~1669)1606年7月15日生于莱顿,1669年10月4日卒于阿姆斯特丹。
其画作体裁广泛,擅长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宗教画、历史画等。
自画像莱顿时期(约1625~1631)作品采取强烈的明暗对比画法,用光线塑造形体,画面层次丰富,富有戏剧性。
伦勃朗于1632年定居阿姆斯特丹,28岁时与一位名门闺秀莎士基亚结婚,这时他的绘画声誉已初步确立。
莎士基亚原是画家认识的一位美术商威廉布尔克的表妹,伦勃朗是被邀给她画像时认识的,两人一见钟情。
伦勃朗坚决要娶她,可她的亲戚不同意。
自小失去双亲的莎士基亚是已故吕华顿市长的女儿,并拥有一笔相当大的遗产。
伦勃朗不顾一切反对,几经努力,这对恋人终于成了眷属。
伦勃朗与豪门之女莎士基亚结婚之时,他的绘画事业也正呈现出蒸蒸日上的良好势头。
他精湛的肖像画艺术,给他带来了如日中天的声誉和无数订单,使他年纪轻轻就已跻身于富豪之列。
莎士基亚的因素无疑是最重要的。
作为一个出身卑微的磨坊主的儿子,伦勃朗对莎士基亚肯于下嫁一直充满感激之情,而妻子的善解人意和温柔体贴,更使年轻的画家沉浸在爱情的幸福中。
这时的伦勃朗可谓春风得意,万事遂心。
上帝似乎把万般宠爱集于他一身,金钱,美女,豪宅,声誉,一个艺术家所能享有的一切,似乎在短短几年间就堆积在伦勃朗的面前,任他驱遣任他享用任他挥霍。
我们从那幅《画家及其妻莎士基亚》上,可以看出他当时的状态:他身佩宝剑,抱着美妻,高举酒杯,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
随着画誉的高涨,收入也增多,加上妻子的陪嫁,他买了漂亮的住宅,添置了珍贵的古玩,成为一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莎士基亚是个很有韵致的女人,但她只是他的模特,永远不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于是我们从《扮成花神的莎士基亚》中看到了带着淡淡哀伤的温婉女人的形象。
莎士基亚时常抱怨伦勃朗只知道无休止的工作,从不把她放在心上。
厄运似乎来得很快,35岁时莎士基亚带着“丈夫不爱我”的遗憾走了,给忘情于工作的伦勃朗留下了一个叫提塔斯的男孩。
伦勃朗:以画像勾勒人生的自传
伦勃朗:以画像勾勒人生的自传作者:来源:《学苑创造·B版》2021年第02期1669年10月的一个夜晚,一位沧桑的老人走到了人生的终点。
他就是少时成名而后却无人问津的欧洲17世纪最伟大画家之一——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1606—1669)。
伦勃朗生于荷兰莱顿,14岁进入莱顿大学学习,17岁去阿姆斯特丹学画,21岁时已经基本掌握油画、素描和蚀刻画的技巧,并探索出自己的绘画风格。
伦勃朗的肖像画中最具烘托效果的元素,就是光线。
伦勃朗用精确的三角立体光,勾勒出人物的轮廓线,让其余部分隐藏于暗影之中。
这种光线的运用方式能产生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稳定庄重的感觉,就好像画中人物站在黑色舞台上,然后一束强光打在人物的脸上一般。
名作《夜巡》的完成,是伦勃朗艺术和生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这幅画作随着时间的流逝,表面的光油呈现出黑褐色,让人误认为画家描绘的是晚上的场景,因此被取名为《夜巡》,后经专家鉴定,画家描绘的其实是白天的场景。
)1642年,伦勃朗接到了一个新订单——为阿姆斯特丹射手连队作画。
射手们每个人都出了100弗罗仑(荷兰货币),因此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应该位于画像中央。
但是伦勃朗并没有按照射手们的要求作画,而是一反陈规,将众多人物进行了舞台化的处理,让画中人物的站位错落有致,塑造出一个非常雄壮的战士出征的场面。
这幅画招致了射手们的不满,他们都在想——为什么我不是主角?!射手们追求的不是艺术性,而是自己在画面中的地位。
于是射击手公会将伦勃朗告上了法庭,并对他进行大肆攻击。
伦勃朗的声誉因此受到了巨大的损害,很多富商都不再找伦勃朗作画了。
从此之后,伦勃朗的生活水平便一落千丈,不仅妻子因病去世,房子也因他无力偿还贷款而被债主变卖。
伦勃朗因为《夜巡》而声名扫地,但当时的人谁能料到,这张被他们嗤之以鼻的画,会成为后世人眼中的经典呢?伦勃朗无论是富足还是潦倒,从未停止过画自画像,从14岁到63岁,他画了至少100张以上的自画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尽管伦勃朗一生都没有留下自传,但是透过他的自画像,顿时给人一种亲切感,也让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他一生的情感变化。
受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哲学思想的启发,使伦勃朗形成了不迎合市民阶层审美习惯的艺术理念,追求艺术自由的独立人格逐渐上升为他坚守终身的人生价值观。
英国美术史学家肯尼斯•克拉克在他的著作《伦勃朗序说》中写道:“即使是对绘画没有任何兴趣的人,也会被他作品中那种其它画家作品中无法见到的形式所感动。
他似乎一直挖掘到人生的根源,并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
1627
一幅早年(1627年)作于木板上的自画像(图3)中,画家年轻的脸庞看上去架赘不驯"蓬松零乱的头发如同毛线球般附着着,茂盛而饱满,如同一个羽翼丰满的雏鹰正准备豪气壮志地到浩瀚的蓝天中一展他羽翼的锋芒"但是正是这意气蓬发的年龄,却在自画像上用如此之多的阴影,观者看不到他的眼睛,却能感受到画家的目光"有希望,坚定,沉着,也有迷茫,忧
郁,或许此时的伦勃朗正思考着未来的方向"
1629
绅士般的看着前方"他将左侧头发画得很长,垂到了肩膀,这种不对称的发型对于我们今天来说或许不能说明什么,可在当时17世纪荷兰,只有贵族才一能蓄这种头发"伦勃朗只是一个磨坊主的儿子,却把自己设计成贵族的样子,可见,年仅23岁的伦勃朗己雄心勃勃,对自己的将来十分有信心"在绘制这幅自画像时的一段时间里,伦勃朗与挚友利文斯一起工作,他们的合作长达四年"可是在1632年二人便分开了"在绘画中,伦勃朗注重朴实,"/我就是我,艺术就是艺术,艺术家不应该是商人"。
没有继续合作。
三图
这些个性特征从1630年的三幅铜版自画像(见图4!6!7)上也可以见到,奔放开朗的表情,豪放不羁的性格,都侄释着这位年轻的艺术大师如此的-性气勃勃0"他是一个将粗野的性格与最精巧的技艺完美结合的魔术师"但是,尽管画面上的表情如此生动,但是从画面上看,此时的伦勃朗更多的还是停留在人物自然形象的描绘"很多研究显示,这些栩栩如生的铜版画以及大量的素描速写自画像是为了练习人物表情,从而为其大型创作服务。
1634(1)
此时年仅28岁的画家生活富庶优裕,从他1634年的一幅自画像(现藏于柏林)(图8)中也可以看出来"此时伦勃朗身上的穿戴装饰考究,穿着毛皮大衣,戴着天鹅绒的扁圆帽,俨然一幅贵族
气质"这幅作品中伦勃朗利用明暗在脸上的分布刻意隐藏修饰了他的五官,掩盖了一些缺点,给人一种高贵的椭圆形脸盘的形象"画家身子向左侧,头部朝着前方,这种大胆的姿势使构图充满生气"明暗色块的布置与轮廓线的完美结合深深吸引着观者的眼球,画面中人物眼睛和左脸在透明阴影里,但是却有一种冲出阴影的动态,很亮但却很朦胧,着实让人感觉到一些神秘"
1640
从伦勃朗的出生一直到去世,他所处的时代一直是巴洛克风格占主导的时代,和其他同时代的画家一样,这种时代的影响贯穿着伦勃朗的艺术生涯,文艺复兴的古典主义和伦勃朗的作品联系是不言而喻。
他在这幅作品上强调了水平线,这是荷兰绘画受到古典主义影响的一个表现。
繁褥复杂的袖口和领口,穿着深色的呢绒大衣外套,罩在白色衬衣上,头上戴着黑色圆帽,深邃眼神望着前方,俨然一派贵族气质"自信!坚定的性格在这幅作品中刻画得淋漓尽致"将自己的形象装扮成文艺复兴时期的朝臣,并在画上落款下自己的教名
/。
〕T0,这种巧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画家们才用的方式,却被下个世纪北欧的一位年仅34岁
的画家所采用,这足已说明伦勃朗对自己的作品有相当的信心
1658
伦勃朗身着金黄色的外套,依靠在椅子上,从着装和神态上看,俨然一副阿拉伯老君主的样子"他想象着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国王,希望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可是右手无力地搭在扶手上,左手虚掩着一把长剑,显然力不从心"这幅肖像画是众多作品中颜色较艳丽的作品之一,/暖色与冷色在橘红色与金色!白色与黑色,以及背景中暗暗起伏的深褐色构成色彩的交响,,与五彩斑斓的色彩相对应的是丰富的心理内容"0¹在强烈的色彩中表现出平静的状态,就像这浮华的外表隐藏的是脆弱的心灵"与其他在这个阶段的自画像作品相比,这幅作品的特殊之处在于伦勃朗独具匠心地运用了纯色彩的表现力,用这种耀眼的色彩来暗示着心理的深度"
1659
¹作于1659年的肖像画(图16)中,画中的人物只有头部是最亮的,手与头部相比是亮灰的,与整个背景中深色的暗部相比,两个颜色在明度上是有很大差别的,因而也很容易从背景中脱颖而出绝妙地运用明暗对比,透明的暗霭罩然画面的暗部,突出亮部,而亮部和暗部之间的交界却不知不觉地消失在观者的视线里。
这是绝妙地运用光暗来表达一个出彩的境界,怪道历史上评价说伦勃朗的绘画是用黑暗来绘成光明。
1660
在伦勃朗众多自画像里,他喜欢把自己放入各种身份
从1660年5自画像6(图17)到现存于荷兰国立美术馆的5自画像6(图18)中,依然是这位老人,但是展现的内心世界与上一幅作品是截然不同的这两幅作品中人物眼神平淡,但是面容都显憔悴,身子稍侧,脸部都朝前方"前者手持调色盘和画杖,头上戴着一个白色的小毡帽,俨然暗示着他的身份,一名画家,眼睛平视前方,或许这就是画家在绘画时的一个自然状态"后者画家手中一些带有希伯来文字的黄色书稿,身间藏有一把精致的短刀,头上依然有他喜爱的装饰,一条黄白相间的头巾裹在了头顶,两边斑白的头发被驯服在这条厚厚的头巾下,很多人猜测这幅作品中伦勃朗将自己装扮成圣保罗,眼神中充满了无谓的态度,也许这正是一位在冥思精神!道德!社会问题而思考的思想家"
1668
画中的他己经因为岁月的摧残而无法直立,但是身旁依然出现了一个画架,这位对艺术如此执着的老人将他的一身都献给了艺术"画中的伦勃朗眯着眼睛,展开嘴巴,好像在哀哭,又似乎在冷笑,此时的他已是孑然一身,只有痛苦到了极致的人,才会用这一类怪诞的冷笑。
人物左肩一块金色的披肩如瀑布般洒下,与头上的帽子和脸部的颜色形成了鲜明的冷暖对比" 1669
在1669年的一幅自画像(图20)中,伦勃朗去世的那年,看似平淡的外表下掩盖不住一生的艰辛,安详却又惆怅"衰老疲惫的容颜被刻画地像铅一般厚重,无奈苦楚的眼神却有着铁一般坚毅的眼神"一个饱经人间苦难的老人在离去之前向这个世界投注苍凉的一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