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勃朗自画像分析

合集下载

学赏画:(11)伦勃朗梵莱茵Rembrandt资料及高清油画作品赏析

学赏画:(11)伦勃朗梵莱茵Rembrandt资料及高清油画作品赏析

学赏画:(11)伦勃朗梵莱茵Rembrandt资料及高清油画作品赏析伦勃朗《戴帽的自画像》伦勃朗·梵·莱茵,英文名: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俗称伦勃朗,出生于1606年7月15日,死于1669年10月4日。

伦勃朗是17世纪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台湾把伦勃朗翻译为林布兰。

伦勃朗早年跟从荷兰历史画家皮尔特·拉斯特曼学习绘画,1625年在家乡开设画室。

伦勃朗作品题材广泛,擅长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宗教画、历史画等。

伦勃朗一生留下600多幅油画,300多幅蚀版画和2000多幅素描,以及100多幅自画像。

伦勃朗《鸡心螺》伦勃朗1606年生于荷兰莱顿的一个磨坊主家庭,母亲是面包师的女儿,除伦勃朗外,他们还有8个孩子。

伦勃朗《阿比塔公牛》伦勃朗青年时期就已经声明鹊起,可以说是少年得志。

14岁进入莱顿大学;17岁去阿姆斯特丹向历史画家拉斯特曼学画;1627年21岁时伦勃朗已经基本掌握油画、素描和蚀刻画的技巧并发展了自己的风格,回家乡自己开画室招徒作画,期间画了许多自画像;1631年伦勃朗离开莱顿去阿姆斯特丹,30年代就成为阿姆斯特丹的主要肖像画家。

伦勃朗的肖像画风格人物安排具有戏剧性,深深打动人心,伦勃朗以神话和宗教故事为题材的作品供不应求。

伦勃朗对戏剧很感兴趣,经常利用如同舞台高光的亮色描绘在阴暗背景下的人物。

伦勃朗《库克的画像》伦勃朗代表作之一:《杜尔博士的解剖学课》。

从1640年代开始,伦勃朗经常到乡村漫步和作画,创作了许多反映大自然的素描和版画,风格质朴。

1661年是伦勃朗作画最多的一年,创作了包括素描、油画、版画在内的大量作品。

1663年以后伦勃朗作画较少,此时他结交了许多中下阶层的市民,眼界更为开阔,技巧更为成熟,创造力达到顶峰。

伦勃朗《摩西十诫》伦勃朗生命中苦难的转折点是从他的名作《夜巡》开始的,在绘制《夜巡》的过程中,伦勃朗固执的想要打破当时的传统,他的这种做法在当时并不被世人所接受,从此以后,找他订画的人越来越少,画家的生活也逐渐变得潦倒。

浅析伦勃朗《三十四岁自画像》边缘线处理

浅析伦勃朗《三十四岁自画像》边缘线处理

艺术ART0 引言伦勃朗作为17世纪欧洲最伟大的艺术家,创作了一系列的自画像经典。

《三十四岁自画像》是其代表作之一,在边缘线处理上达到了前人所没有涉及的领域。

加强边缘线对情感、空间和色彩的表达以及边缘线的虚实处理方式是伦勃朗在此幅作品独特之处。

1 伦勃朗《三十四岁自画像》简介16世纪末,荷兰摆脱了西班牙统治,开放海上贸易给荷兰人民带来了财富。

艺术产业和市场蓬勃发展。

1632年伦勃朗以作品《蒂尔普教授的解剖课》的生动感与丰富性向阿姆斯特丹的市民证明了他的天才,这也是他的艺术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

伦勃朗进入上流社会,不断地接到贵族、富商的订件,为伦勃朗事业开创了新局面。

1640年,拥有财富地位的伦勃朗创作《三十四岁自画像》,三十四岁的伦勃朗面容年轻,卷发松软,发式讲究,胡须清淡,口唇的线条分明。

他身着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的服装,丝绒的小帽,英姿勃发。

三十四岁的伦勃朗生活富裕,心情愉悦,正享受着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人物形象成熟、严谨,褪去了青年时期的青涩稚嫩,步入了人生的成熟时期。

微微抬起的头像是在向世人宣誓我终将成为荷兰有名的画家。

2 伦勃朗《三十四岁自画像》边缘线表现方式边缘线是指形体边缘在转折时经过透视变形所形成的面,对表现形体之间的关系时具有重要作用。

米尔纳说“边缘线使物体各就其位,在绘画中边缘线不仅仅界定的是每个物体的形,还包括画面中的所有形状,都是在边缘线的作用下得以确立。

”伦勃朗非常擅长运用边缘线去把握形象,在伦勃朗《三十四岁自画像》画作中去梳理边缘线的表现方式。

2.1 伦勃朗《三十四岁自画像》边缘线强烈的虚实处理从平面构图角度解读此幅作品的边缘线。

发现主要这幅作品是以“涂绘”的方式进行的。

边缘线或清晰硬朗或虚化隐约,或者露出来或者藏进去,清晰硬朗的边缘线处理使画面的一部分坚实、清晰。

《三十四岁自画像》中脸部五官的边缘线是整个画面中最清晰的部分,而为了突出五官的形状伦勃朗又将脸部其它部分边缘线模糊虚化处理。

浅谈伦勃朗自画像的艺术特质

浅谈伦勃朗自画像的艺术特质

华美,目光凝重中透露着自信。
有磨灭他思想上的激情。随着年龄的增 与他前期的自画像有所不同。
1642年,萨斯琪亚的去世给了伦勃朗 长,他反而能够以越发纯净的心境面对世
1669 年伦勃朗的《自画像》,是他生
沉重的打击,生活的磨难让伦勃朗的绘画 俗,以越发成熟的情感面对艺术。他在 命中的最后一张自画像。
进入了成熟阶段。由于伦勃朗的艺术追求 1656 年创作的自画像中给我们展示出了
绘画美学 57
后人称之为“伦勃朗式”的明暗画法,即
主要利用光线来塑造形体、表现空间和突
出重点,画面气韵生动,层次丰富,而且富
有戏剧性。
伦勃朗的自画像通常有强烈的光感和
聚光的视觉,仿佛是来自舞台的灯光效
果。人物是“舞台”的主体,“舞台”即
是伦勃朗任意表现的画布。在他的画面上
所有颜色都从属于一个主要色调,艺术形 式围绕着一个主题。他自由地、戏剧性地
56
绘画美学
1629 伦勃朗 《自画像》 1634 伦勃朗 《自画像》 1640 伦勃朗 《自画像》 1657 伦勃朗 《自画像》
闻名于艺坛,这也是他的艺术开始走向成 的反对,此后由于种种原因,伦勃朗不再
对比伦勃朗早期和晚期自画像的服饰
熟的标志。
从伦勃朗这里,我们看到了艺术与生 命的交织。用生命追求艺术,用艺术延续 生命,这不仅是他用画布承载人生,记录 人生的一种方式,更是他对艺术坚持不 懈、永不放弃的一种追求方式。
叔本华说“当一个人面对镜子时,永 远都不会以陌生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他 的潜意识中总会不断的低声提醒自己,那 不再是另一个我,而是我的自我。”[2]伦勃
1660 伦勃朗 《自画像》 1661 伦勃朗 《自画像》 1661 伦勃朗 《自画像》

伦勃朗自画像的情感特征探析

伦勃朗自画像的情感特征探析

一、伦勃朗的自画像诉求自画像是肖像画的一种,在西方美术史中,凡·高、丢勒等画家也都画过自画像。

但与他们不同的是,伦勃朗自画像系列题材的绘画作品数量是非常大的,且作品中饱含着画家对生活和生命的感悟。

伦勃朗生活的年代经济上比较发达,思想上比较前卫,人们也开始注重自我本体,不再像之前一样关注虚无缥缈的事物。

伦勃朗创作了关于自画像的一系列作品,把文艺复兴时期追求的人文主义发展到了极致。

自画像是艺术家的自我审视,也是其对自身精神世界的剖析。

伦勃朗早年在进行自画像创作时,更多的是对生活的一种纪实性写照,而后期的自画像中可以明显看出与之前有所不同,他把他的精神和情绪也表现在了绘画之中,更像是一种对精神世界的升华,他把所有的喜怒哀乐表现在绘画中,以自画像的形式来进行体现。

二、伦勃朗不同时期的自画像的表现方式有人说,伦勃朗的自画像就像是他一生艺术追求和一生生活经历的写照。

文学家用文字记录生活,音乐家用乐谱奏出人生的交响乐,而伦勃朗用一幅幅画作来记录他跌宕起伏的人生。

无论是贵族还是教皇,他全都不在意,也不屑于讨好他们,只任由情绪在画布上自由伸展。

在他所有的绘画题材中,自画像类的题材占据多数。

他渴望通过研究自己来领会人世间的情感和真实世界。

伦勃朗的自画像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

(一)第一阶段:自信飞扬的青年时期(1625-1632年)这个时期是伦勃朗开启绘画生涯的的初始阶段,他对自画像中的光影可以进行熟练的运用,擅长运用强烈的光线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他青年时期的第一幅自画像创作于1626年,画中的伦勃朗朝气蓬勃,充满着对未来的期望。

在此后还画了《张嘴的自画像》《张大眼睛的自画像》等,他通过各种服饰和发型扮演荷兰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物,想表现不同阶级人物的情感,也想借此展现他的内心追求和情感状态。

(二)第二阶段:绘画艺术逐渐成熟时期(1632-1648年)《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创作于1632年,这幅画带给了伦勃朗无尽的赞誉和荣耀,也让他成为阿姆斯特丹鼎鼎有名的画家,从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出伦勃朗娴熟的绘画技艺与构图技巧。

“自拍狂”伦勃朗,前半生名利兼收,后半生穷困潦倒

“自拍狂”伦勃朗,前半生名利兼收,后半生穷困潦倒

“自拍狂”伦勃朗,前半生名利兼收,后半生穷困潦倒今天给大家讲述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伦勃朗(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就像画家自己说的,他的前半生是别人眼中的巅峰阶段,名利兼收,家庭美满,而后半生虽然活出了真实的自我,却变得穷困潦倒,最后在失意孤独和贫困中死去!伦勃朗一生都在研究面相学,所以他画作中的人物形象,都能够使观赏者捕捉到人物的个性特征以及其心理活动,这也是绘画技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他在26岁时创作的《外科医学会的集体照》,这是他的一张成名作,这是一位著名的医生在上解剖课,听讲座的人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画出了当时每个人的内心感受!伦勃朗的伟大之处,还在于他发明了一种特殊的绘画技法明暗法,法国十九世纪画家兼批评家弗罗芒坦曾经称他为“夜光虫”,就是借黑暗来歌颂光明!他的画中人物,多半是站在褐色或者黑色的舞台上,然后画家用一束光线打到了人物身上,这样给观赏者造成一种视觉效果,就像是舞台上表演节目一样,强调了画面的戏剧效果,这也是他重要的绘画技法之一!在伦勃朗一生中,他画了很多自己的肖像画,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一个自拍狂!这些自画像记录了他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也代表了他一生的荣辱兴衰!这些自画像大概有60幅是油画,越到后面,他的自画像就越精彩!前半生风光无限,他的自画像也是春风得意,后半生他妻子死后,绘画作品也变得不合时宜起来,后来变卖家产,生活越发艰难,这种种挫折与不幸,也使他的自画像也变得贫穷寒酸,与他前半生辉煌时,那个自信满满的年轻人判若两人!不过伦勃朗在绘画史上所占的地位,是与意大利文艺复兴许多大师是不相上下的!他不懂变通,固执己见,坚持按照自己的想法创作,所以导致他后半生的命运一落千丈,连画作也卖不出去,人家叫他创作,他又不按照雇主的要求来画!这是63岁的伦勃朗自画像,只剩下苍老的容颜,一位一无所有破产的画家了!如今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里,陈列着很多伦勃朗的作品,供艺术爱好者瞻仰!他发明的各种绘画技法,依然照亮着很多艺术家的绘画之路!。

论伦勃朗自画像中真实与非真实的表现

论伦勃朗自画像中真实与非真实的表现

论伦勃朗自画像中真实与非真实的表现作者:常艳来源:《办公室业务》2009年第05期摘要:该文通过对17世纪荷兰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伦勃朗三幅典型自画像的分析,论述了其中真实与非真实的具体表现,从而印证了艺术家在构思上的独特性。

关键词:伦勃朗;自画像;真实伦勃朗的一生中画过100多幅自画像,其中油画作品40多幅,每一幅都给人以新颖的感觉。

构思的独特性在他的自画像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对明暗效果的研究、服装与小道具的研究以及表情和构图的研究都可以揭示出一个问题:伦勃朗始终都在用这些手段掩饰着自己,同时也在表达着自己。

用这种手段掩藏起来的外表是非真实的,而掩饰之后所体现出的内涵却恰恰是真实的。

我要探讨的正是这种真实与非真实在伦勃朗油画自画像中的体现。

分析一——《手饰伦勃朗自画像》1650年,让—洛易斯在给房龙的信中是这样说的:“有一段时期,我常常把自己装扮成一个大贵族。

那时我刚刚结婚。

我喜欢打扮。

莎士基亚(伦勃朗的妻子)是一个可爱的姑娘。

我喜欢把她打扮起来。

我喜欢像我们是真正的上流人士。

她确实是的,可我是磨坊主的儿子,我哥哥是个鞋匠,即使用全世界的绫罗绸缎及别的装饰品来打扮,也改变不了这一点。

”不是所有的画家都喜欢把自己打扮成各式各样的人来作自画像。

这一方面与伦勃朗的出身有关,另一方面也揭示出了他的对艺术探索的精神。

或许他是由于不满意没有气质的“流浪汉”扮成形形色色的人,所以宁愿把自己装扮起来,对着镜子画画。

既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也完成了一幅作品。

作于1634年的《手饰伦勃朗自画像》(见图1)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这幅作品中画家的大部分的脸都是处于亮面的,并且他的眼睛都绘制地极为出众,尽管头稍稍偏向一边,但却是正视着观众。

当然我们着重讲的不是这些,而是他的着装:戴帽、用金属的项饰与链子来装饰自己。

他关心这种打扮的趣味性,其中隐密着无法预期的绘画效果,尤其是新的光线效果的极大可能性。

以金属般的色彩及上面重叠的链子来提高巧妙的光辉效果,这种光辉是神秘,因为照耀人像,留下一半阴影的光源是全然不明朗的,而用来衬托没有传统轮廓线的人像即为这种反自然主义的光线的。

伦勃朗自画像的艺术探究

伦勃朗自画像的艺术探究

文 章 编号 : 2 0 9 5— 4 6 5 4 【 2 0 1 4 ) 0 8- 0 1 5 5— 0 2
伦 勃 朗 自画 像 的 艺 术 探 究
李 建
( 莆 田学 院 , 福建

莆田 3 5 1 1 0 0 )
要: 伦 勃 朗作 为 1 7世 纪欧洲最 杰出的画家之一 , 在他 一生 中创作 了 1 0 0多幅 自画像 , 可 以说 伦勃 朗用 自画像
的明 暗对 比来让 画面的层 次更加 丰 富和饱满 。1 6 2 9年 , 伦
( 三) 坚毅 、 执着的巅峰创作时期 ( 1 48 6 ~ 1 6 6 9年) 1 7世纪 5 O年代 , 这 一 时期是 伦勃 朗的人 生从 高潮 走
向低谷 的时期 。1 6 5 6年 , 伦勃 朗 几乎破 产 , 房 子和 动产 相
索些 什么 , 人们 可以看到 他内 心的苦 闷、 抑郁, 通过 眼神表
1 6 3 4年 , 2 8岁的伦 勃 朗与 萨斯 琪 亚结 为夫 妻 , 从 青涩 走 向成熟 , 这一时期也是 他的绘画创作开始成熟 的时期 , 他
伦勃 朗是一位非 常善于进行 “ 自我审视” 的画家 , 同时 他也是一位极具艺 术情 感 的伟大 的艺术 家 , 他 很擅 长通 过 自画像来 审视 自己 的内心 、 展现 自身 的心路历 程 和情感 变
化 。伦勃 朗运用 自己独特 的光影技法 以及 敏锐的情感 通过
中吸收了拉斐 尔绘 画 中创 作严谨 的结构 样式 。2 8岁 的伦
求和情感状态 。 ( 二) 绘画艺术逐 渐成熟时期 ( 1 6 3 2~1 6 4 2年 )
继被抵 押拍卖 , 他过着 贫 困潦 倒 的生活 , 但 是生活 的贫 穷 、 内心 的苦闷也变相地推 动 了他在艺术 创作 上的能 量爆 发 ,

伦勃朗自画像研究综述_艺术鉴赏论文【精品论文】

伦勃朗自画像研究综述_艺术鉴赏论文【精品论文】

伦勃朗自画像研究综述_艺术鉴赏论文伦勃朗自画像研究综述,摘要:伦勃朗是17世纪荷兰历史上的绘画大师,同时也是整个欧洲历史上的绘画大师,对于他的研究可谓从没停止过。

伦勃朗作为西方历史上的肖像画大师,任何一位研究他的人都无法绕开其自画像艺术。

本文便是从这一角度切入,以四篇研究伦勃朗自画像的论文为思考对象,从研究中提出的问题、主要的观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来进行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伦勃朗;自画像自画像是画家以自己为描绘对象的肖像画,他是一种显示艺术家存在的独特方式,能够紧密地将艺术家与他的风格联系起来。

西方绘画中的自画像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从文艺复兴时期起,画家的形象就开始出现在历史性或宗教性的作品中。

艺术家在没有模特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直接研究自己的方式进行绘画创作,锤炼技法,同时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痛苦创伤置于自画像中,这样也具有了自传性质。

作为一个艺术史研究领域,伦勃朗自画像研究内容十分广泛,主要集中在画面的构图安排、绘画语言的分析、光线的运用、画面内容、背景处理以及在绘画史上的独特贡献等方面。

本文以四篇研究伦勃朗自画像的论文为研究对象,下面就这些论文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和现象,研究方法和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述。

一、分期问题对于伦勃朗自画像的分期问题,研究者们通常以某一具体的时间为界限将之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按这种方式划分的有郭正陆的《伦勃朗自画像简论》和潘妍宏的《浅谈伦勃朗自画像的艺术特质》,他们是以伦勃朗生活中的转折导致画面内容的变化作为依据进行划分。

这种划分方式将1632年之前的自画像划分为“早期”,这时期画家注重真实自然对人物形象和性格的刻画,画面呈现出的是一位年轻豪放、生机勃勃的青年男子形象;将1632年——1642年之间的自画像划分为“中期”,这时期画家注重穿戴装饰的讲究,希望自己看起来像个绅士,此时画面呈现出的是一位成熟稳重、自信老练的绅士形象;将1648年以后的自画像划分为“晚期”,这时期画家受到生活挫折的打击,注重的是对自我内心世界的表达,完全无意于将自己描绘成上流人士,衰老的容颜及贫困孤独的生活,使画面呈现出孤寂悲凉及对人生充满质疑和无奈的态度。

在绘画中永生·外国肖像画赏析(二)

在绘画中永生·外国肖像画赏析(二)

造型典雅、色 彩和谐、用笔 细腻。表现了 人物一丝淡淡 的忧伤感。
注重线条、色彩的表现, 着意于真实情感的再现。 表现出人物的痛苦、无 奈以及坚毅的矛盾情感。
造型夸张、色彩鲜 明、用笔粗旷,具 有装饰感。表现出 人物的宁静安详。
将所画人物的脸形和脖子都拉长 并简化为几何形,甚至连最能传 情的眼睛都不作细致的刻画,但 我们仍能从画中人物的脸上读出 忧郁的情绪。
②寻找画面细节。
• 整个身体无力的斜躺着,头垂靠在浴缸上。 • 身上的伤口清晰可见,鲜血染红了浴巾和浴缸里的药液。 • 握着鹅毛笔的手垂落在浴缸之外,另一只手紧紧地握着凶 手递给他的字条。 • 浴缸的旁边有一个木台,这是马拉办公用的案台,案台上 马拉倒在浴缸里,鲜血正在从伤口中流出;带血的匕首滑 落在地,而凶手已经逃离现场。画家将画中的主角设计在 一个情节和场景之中,丰富了肖像画的表现内容,增强了 它的感染力。、羽毛笔、纸币和马拉刚刚写完的一张便条。 (便条上的内容:请把这5法郎的纸币交给一个5个孩子的 母亲,他的丈夫为祖国献出了生命。) • 丢在地上的带血的凶器。凶手已经逃离现场。
1626年, 20岁
1629年, 23岁
1635年, 29岁, 新婚
• 夜巡 1642年 363X437cm
1660年, 54岁
1665年, 59岁
浓缩的人生
比金钱更重要的是名誉, 比名誉更重要的是自由! ——伦勃朗
④作者情感
• 整个画面表现手法简洁、严谨、明晰、理 智,细节刻画深入、具体、真实,反映了 作者对马拉的无比敬重之情。据说,大卫 在马拉被刺的两个小时后就赶到了现场, 被眼前的惨状所震惊,于是他决定用画笔 来记录这悲壮的历史场面。
首先我们把凡高的自画像和《蒙娜丽莎》作 比较,它们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一样?

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伦勃朗油画作品赏析

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伦勃朗油画作品赏析

荷兰历史上最伟⼤的画家伦勃朗油画作品赏析荷兰历史上最伟⼤的画家伦勃朗油画作品赏析伦勃朗光线是⼈像摄影中独特的布光⽅法。

它的基本特征为:在⼈物正脸部分形成⼀个三⾓型的光斑,故也称作三⾓光;分别由:眉⾻和⿐梁的投影,及颧⾻暗区包围形成。

伦勃朗光线依靠强烈的侧光照明,使被摄者脸部的任意⼀侧呈现出三⾓形的阴影,它可以把被摄者的脸部⼀分为⼆,⽽⼜使脸部的两侧看上去各不相同。

伦勃朗式的⽤光,缘起于这张暗⽰着他⼈⽣转折点的《夜巡》。

画家采⽤强烈的明暗对⽐画法,⽤光线塑造形体,画⾯层次丰富,富有⼀定戏剧性。

1642年,射⼿队长班宁·柯克队长看到伦勃朗为牧师安思罗和他的妻⼦所画的肖像,他很喜欢这样的绘画,于是和他⼿下的队员每⼈出100荷兰盾,请伦勃朗画⼀幅集体像。

他们希望在这个群像中,官兵们全副武装地披挂起来,团坐在桌⼦周围,桌上摆着牡蛎和精美的盘⼦和酒器,每个⼈都显得很勇敢和骄傲。

伦勃朗接受了定件,因此创作了《夜巡》这⼀幅布⾯油画作品。

伦勃朗在这幅画中把众多的⼈物、不同的情绪动态,变化多样的光线、⾊彩的冷暖,丰富的空间层次等统统进⾏了恰当的处理,让他们组成了⼀个和谐的整体。

由于每个军官都拿出了100个荷兰盾,他们希望画家能把他们按照各⾃的⾝份和军阶都正⾯画在画上,集中放在⼀个层⾯上。

可是画家彻底打破了这种平衡,他选择了⼀个以两个队长为⾸领的紧急集合的场景,画上的⼈物被放在了不同的空间层⾯上,有先后主次之别,甚⾄有的被放在阴暗的⾓落中,有的只呈现局部。

画作完成后,射击⼿公会拒绝接受,要求画家按照他们的意思进⾏修改,伦勃朗拒绝修改,认为画家有权对⾃⼰的作品做作出完⼯与否的决定,双⽅争执不下,闹成僵局。

最后诉诸法律,画作遭到退定,伦勃朗只得退还了订⾦。

这件事给伦勃朗带来了极⼤的伤害,他名誉扫地,成了阿姆斯特丹最不受欢迎的画家,订单稀落,弟⼦也不再登门。

更为悲剧性的事件发⽣在当年6⽉,伦勃朗的妻⼦萨斯齐亚(Saskia)去世了。

明暗光影艺术——浅析伦勃朗绘画作品的艺术特色

明暗光影艺术——浅析伦勃朗绘画作品的艺术特色

明暗光影艺术——浅析伦勃朗绘画作品的艺术特色伦勃朗(Rembrandt van Rijn)是17世纪荷兰的一位著名画家,他以其独特的明暗光影技法而闻名于世。

他的绘画作品以描绘人物为主,通过精妙的光影处理和细腻的表达方式,展示出深邃的艺术魅力。

本文将从明暗光影的运用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两个方面,浅析伦勃朗绘画作品的艺术特色。

伦勃朗在绘画中运用了独特的明暗光影技法,使其作品充满了戏剧性和神秘感。

他的绘画经常以强烈的对比效果为特点,将光线集中在主要物体或人物身上,形成明亮的部分和昏暗的背景。

通过这种光线的明暗变化,他能够创造出各种表达和情感效果,使画面具有鲜明的立体感和动态感。

他在《夜巡》中通过明亮的灯光照亮画面的中心,使观众的目光集中在主要人物身上,同时暗淡的背景和阴影的处理增加了画面的神秘感和吸引力。

伦勃朗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善于捕捉人物的内心情感和精神面貌,通过精确的线条和明暗的对比,表达人物的个性特征和情感状态。

他的人物形象生动逼真,充满了生命力和情感力量。

他特别擅长描绘老年人的形象,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和肖像的塑造,使老年人物更富有表情,更具有内涵和魅力。

《自画像》中他通过对自己的面容进行自我审视,刻画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思考和矛盾,使观众产生共鸣和共鸣。

伦勃朗的绘画作品还具有强烈的情感感染力和哲学思考。

他通过对细节和情感的捕捉,表达出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生活本质的追问。

他的作品常常带有一种深沉而浓郁的氛围,使观众产生沉思和思考的空间。

《艺术家的工作室》中他将自己置于一个富有神秘色彩的环境中,通过对面容和姿态的刻画,表达出对艺术创作和人生命运的思考和追问。

伦勃朗的绘画作品以其独特的明暗光影技法和精妙的人物形象塑造而闻名于世。

他的绘画作品不仅在技巧上具有卓越的表现力和艺术魅力,更在情感和哲学思考上散发出深邃的魅力。

他的作品引领了后世艺术家的探索和思考,对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伦勃朗自画像简介

伦勃朗自画像简介

尽管伦勃朗一生都没有留下自传,但是透过他的自画像,顿时给人一种亲切感,也让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他一生的情感变化。

受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哲学思想的启发,使伦勃朗形成了不迎合市民阶层审美习惯的艺术理念,追求艺术自由的独立人格逐渐上升为他坚守终身的人生价值观。

英国美术史学家肯尼斯•克拉克在他的著作《伦勃朗序说》中写道:“即使是对绘画没有任何兴趣的人,也会被他作品中那种其它画家作品中无法见到的形式所感动。

他似乎一直挖掘到人生的根源,并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1627一幅早年(1627年)作于木板上的自画像(图3)中,画家年轻的脸庞看上去架赘不驯"蓬松零乱的头发如同毛线球般附着着,茂盛而饱满,如同一个羽翼丰满的雏鹰正准备豪气壮志地到浩瀚的蓝天中一展他羽翼的锋芒"但是正是这意气蓬发的年龄,却在自画像上用如此之多的阴影,观者看不到他的眼睛,却能感受到画家的目光"有希望,坚定,沉着,也有迷茫,忧郁,或许此时的伦勃朗正思考着未来的方向"1629绅士般的看着前方"他将左侧头发画得很长,垂到了肩膀,这种不对称的发型对于我们今天来说或许不能说明什么,可在当时17世纪荷兰,只有贵族才一能蓄这种头发"伦勃朗只是一个磨坊主的儿子,却把自己设计成贵族的样子,可见,年仅23岁的伦勃朗己雄心勃勃,对自己的将来十分有信心"在绘制这幅自画像时的一段时间里,伦勃朗与挚友利文斯一起工作,他们的合作长达四年"可是在1632年二人便分开了"在绘画中,伦勃朗注重朴实,"/我就是我,艺术就是艺术,艺术家不应该是商人"。

没有继续合作。

三图这些个性特征从1630年的三幅铜版自画像(见图4!6!7)上也可以见到,奔放开朗的表情,豪放不羁的性格,都侄释着这位年轻的艺术大师如此的-性气勃勃0"他是一个将粗野的性格与最精巧的技艺完美结合的魔术师"但是,尽管画面上的表情如此生动,但是从画面上看,此时的伦勃朗更多的还是停留在人物自然形象的描绘"很多研究显示,这些栩栩如生的铜版画以及大量的素描速写自画像是为了练习人物表情,从而为其大型创作服务。

伦勃朗自画像研究

伦勃朗自画像研究

伦勃朗自画像研究作为荷兰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伦勃朗一生画了近百余幅自画像记录了自己坎坷曲折的一生,众所周知,画家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变革以及自身的性格变化对其画风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自画像记录画家的人生轨迹、或者是特殊时期其心路历程的一面镜子。

如果可以通过自画像加以研究画家风格形成则更加具说服力。

标签:自画像;面部视线;色调分析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是17世纪荷兰画派的骄傲,不同于这一时期的其他画家,在光影表现上他继承并发展了卡拉瓦乔的光影手法,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风。

除了众所周知的《杜普医生的解剖课》、《夜巡》等代表作品以外,最具代表的就是被称为“人类自传奇”的多达90多幅的自画像,以画面的形式记录了他从青葱少年——崭露头角——遗憾终老的过程,那么何种原因使得伦勃朗的自画像如此之多?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完成的?成为我本次研究的一个重点。

1荷兰画派下的伦勃朗艺术家的创作离不开他所处的时代,17世纪上半叶的荷兰早已通过尼德兰革命摆脱了西班牙的统治,成为贸易强国,有着“海上马车夫”之称,进入了黄金时代。

荷兰成为商业资产阶级国家,绘画创作不再为教会和君主服务,而是转向市民阶层,人们用绘画装饰家庭变成时尚,绘画作品开始有了市场,这就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宽广的空间,17世纪荷兰的美术是多中心的,而倫勃朗所在的阿姆斯特丹正是一个相当发达的港口城市,也是最有影响的美术中心,正是以上原因,,这就很好解释了伦勃朗自画像如此之多的原因。

2从自画像分析2.1早期自画像(1625至1631年)。

伦勃朗创作的第一个时期,即莱顿时期(1625-1632),这也是一个准备时期,早期的作品还是受到了卡拉瓦乔的影响,虽然光线、色彩和阴影处理上有自己的特色,但仍未成熟。

其1629年的作品,此时的他只有23岁。

与卡拉瓦乔《提着歌利亚头的大卫》相比较,图中温暖的光源照亮了多半张面孔,一如卡拉瓦乔似的风格,加入了环境色,并没有前者过于写实的特点,脸部没有细腻的笔触刻画,只衣饰与帽饰都用细腻的笔触绘出,贝雷帽上的羽毛高高翘起,没有过多华丽的装饰,眼神中透露着那个时期荷兰人特有的自信,从这幅自画像中我们清楚的看到,他淡定又深邃的神情显出稚气未脱的纯洁。

浅析伦勃朗自画像

浅析伦勃朗自画像

龙源期刊网 浅析伦勃朗自画像作者:李真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06期摘要:自画像作为肖像画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由隐到显的发展历程体现了画家自我意识的一步步觉醒。

本文分析了伦勃朗的生平以及艺术家自青年到中年到晚年的自画像作品,伦勃朗的自画像展现他炉火纯青的绘画技法,不止表达他复杂的内心情感,也揭示他所处的时代环境的变化和社会地位的变迁,同时也体现艺术家逐步觉醒的自我意识。

关键词:自我意识;伦勃朗;自画像一、肖像画发展概况肖像画的产生最初是为某种巫术和宗教服务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是达官权贵和僧侣们的特权。

受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念说”的长期影响,艺术家作为自然世界的模仿者,他们的社会地位是非常低的,还没能意识到自我。

中世纪时期,肖像画的发展受到抑制。

最初出现的自画像是画家在绘制宗教画的时候把自己的形象放置于其中,艺术家开始有了自我意识。

文艺复兴时期强调人性,要求改变中世纪时期的状况,艺术家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自我意识逐步觉醒。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画材的改进和表现技法的完善,自画像也逐渐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了自画像的创作,其中以伦勃朗自画像创作最多,且贯穿其一生。

二、伦勃朗生涯简介伦勃朗于1606年7月15日生在荷兰共和国时期的莱顿。

1621年,伦勃朗决定全身心投入于绘画。

1631年离开莱顿去阿姆斯特丹,30年代成为阿姆斯特丹的主要肖像画家。

他的肖像画人物安排具有戏剧性,以神话和宗教故事为题材的作品供不应求。

由于对戏剧很感兴趣,经常利用如同舞台高光的亮色描绘在阴暗背景下的人物。

1650年代后,他的画更为宽阔有力,从1640年代开始,他创作了许多反映大自然的素描和版画,风格质朴。

1661年是他作画最多的一年,1663年以后眼界更为开阔,技巧更为成熟,创造力达到顶峰。

伦勃朗的艺术生涯基本分为四个时期:莱顿时期(约1625~1631),是伦勃朗的绘画艺术走向成熟的一个准备时期。

在伦勃朗的第一幅自画像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他更符合一个学生形象,朝气蓬勃满怀希望。

由伦勃朗的自画像初探其艺术风格

由伦勃朗的自画像初探其艺术风格

由伦勃朗的自画像初探其艺术风格摘要:17世纪伟大的荷兰画家伦勃朗,以自画像的形式记录了自己的一生。

文章尝试以伦勃朗自画像作为切入点,从光线、色彩、构图三个方面去探讨伦勃朗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伦勃朗自画像光线色彩构图伦勃朗是17世纪荷兰画派中最伟大的画家,同时也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之一。

伦勃朗被称为“光与影的大师”,是个多才多艺的画家,他的作品题材包括历史、肖像、宗教、人物群像、风景等等。

伦勃朗作品的传神之处就在于他对光影明暗的巧妙处理以及人物内心活动的深刻揭示,从而使他的作品充满了独特的魅力。

在历史上,伦勃朗是留下自画像最多的画家。

因此本文尝试以伦勃朗的自画像作为切入点,研究伦勃朗绘画的艺术风格。

1、自画像记录人生伦勃朗生于1606年,是莱顿大学城里一位富有磨坊主的儿子。

他在14岁时曾被莱顿大学录取入学,但不久就放弃学业去当画家。

伦勃朗最初师从莱顿市的罗马派画家斯旺纳伯达,随后又去阿姆斯特丹,师从著名历史画家拉斯特曼。

拉斯特曼曾在意大利学习过,深受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的影响。

伦勃朗虽然从来没有去过意大利,但是师从拉斯特曼却使他受到了卡拉瓦乔风格的熏陶。

拉斯特曼绘画中戏剧化人物动态、表情以及生动的光线处理都对伦勃朗以后的创作产生了较大影响。

鲁本斯记录自己的人生是通过与当时的重要学者进行交流的外交信件,米开朗基罗是给后人留下自己的言论,达芬奇和丢勒是写下自己的观察,而伦勃朗则是通过自画像。

90多幅从青年到暮年的自画像,记载了这位艺术巨匠一生的坎坷经历和在这条艰辛的途程中所磨砺出来的顽强、坚忍的性格。

正如美术史学家所说:“尽管伦勃朗没有留下自传,他的一些自画像已经向世界诉说了他一生的遭遇。

”作自画像是西方绘画中具有双重意义的绘画方式,它不仅有助于画家练习造型与色彩,还可以通过自我观察,深入探索形象的精神气质与心理活动的外在显现。

伦勃朗终其一生都在研究自己的脸,他在各种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细致入微地观察自己脸上的各种表情。

伦勃朗自画像分析

伦勃朗自画像分析


1934年,伦勃朗28岁。 此时的画家生活优裕,这 可以从他身上的穿戴装饰 中看出来
1640年,伦勃朗34岁。此时他那有钱的 老婆还没有去世,这个阶段他的生活应 该是比较富足的。在此画中还没有显露 他后期生活和创作的苦难痕迹,但是他 的眼神却有含有一种忧郁。也许忧郁是 伦勃朗的性格,也只有用忧郁来解释弥 漫在他的画面的朦胧的黑暗色调。有些 人,无论生活的处境怎样,都无法使他 摆脱内心的悲哀色彩。
一个饱经人间苦难的老人在离去之前向这个世界投注苍凉的一1661年伦勃朗当时55岁可在这幅自画像里他是多么的衰老沧桑
伦勃朗自画像
1
这是伦勃朗1929年的自画 像。1929年,伦勃朗23岁。 画面上的伦勃朗有着青春的清 癯,而从此画中就可以看出画 家未来创作的技巧特点。一种 伟大的表现方式在年轻的时候 就已经显得那么成熟。
1669年,画家生命的最后一年,终年 63岁。画家用一副绝世的完美之作, 为自己的艺术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虽然他的景遇不是圆满的。此画最动人 的是他的眼神:一个饱经人间苦难的老 人在离去之前向这个世界投注苍凉的一 瞥……
1661年,伦勃朗当时55岁,可在这 幅自画像里他是多么的衰老,沧桑。 他认清了这个世界,认清了人,他再 也没有什么打算了,他变成了绝望的 化身。同时他又是微笑的,他俯瞰着 所有,他微笑着在心中构筑着幻想。 伦勃朗用他的微笑和深邃的眼睛,与 他手中的书一道告诉我们,他逃入了 人类最后的避难所——精神。
1660年,伦勃朗54岁。 画家生活的潦倒在此画 中一览无余。画中艺术 家身体虚弱、神情悲凉, 一副逆来顺受、准备接 受死神安排的老人形象。
1660年,伦勃朗54岁。 画家生活的潦倒在此画中 一览无余。画中艺术家身 体虚弱、神情悲凉,一副 逆来顺受、准备接受死神 安排的老人形象。

美术鉴赏-对话伦勃朗

美术鉴赏-对话伦勃朗

对话伦勃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伦勃朗,17世纪欧洲最伟大的画家之一,流传于世上百幅自画像,其创作很注重脸部的内在气质,观者可以从中发现一种潜在内心语言。

一幅幅自画像铺陈开来,轻易跨越时间的鸿沟,走到世人面前,娓娓道来一路成长,一生过往。

童年结束从没有在别人的脸上看到过如此之多的阴影。

最初的自画像,一个懵懂的男孩,侧身坐着,头微缩,青青的阴影笼罩着面容,头发乱糟糟地堆在额前,整个人如同毛线球一般,青涩但是带着丝丝笑意。

柔软但是轮廓初现的面颊上,童年痕迹几近消逝,眼珠漆黑眼神炯炯,仿佛踌躇满志,准备好释放自我,贮备好无所畏惧地前进,准备好全身心沉浸在那片艺术的天地里。

世界初触离开了家人,独自来到了阿姆斯特丹的伦勃朗,似乎是急于接触世界,摩拳擦掌,亟待发光发热,声名鹊起,名声大噪。

自画像里的伦勃朗脸颊红润,头发蓬松,嘴唇上方隐隐长出的胡子都描画着一个成熟男人的形象,生理和心理上都是。

眼神里却含着一种纯净的期待,这样一双眼睛曾默默观察过整个世界,刻画过母亲深深地印着皱纹的脸,父亲操劳过度的身体;与之后痛苦沉思带来的严肃沉默不同,有期待,嘴唇微张,尽管没有说出来。

画像中的伦勃朗,一半黑暗一半光亮,粗野的性格和精巧的技艺混合在一起,未来的他的整个人生都将是由这些对立的事物组成,激情和文雅,玩笑和忧郁,富奢和窘迫,附和和抗拒都会始终在滋养着他的生命。

控制戴着一顶宽大的帽子,身着深色低调确贵重的天鹅绒袍子,举手投足,尽显贵气。

侧身坐在奢华舒适的圈椅中,微微转头面向看众,庄重、高贵,奢侈的品味。

这幅画似乎正宣示着伦勃朗时代的来临。

他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优雅,富有魅力。

外在着装的华丽也契合着内在对美的追求,致力于身体和脸庞的美。

不加隐藏,所有事物的真实情况都在画布上一览无余;真正的美是不需要任何谎言的,即使有缺憾。

比如《丹娜埃》,画中的丹娜埃喜悦之情溢于眉眼之间,流动在挥手之处。

哪怕之后的结局并不美好,此时此刻,我们能感同身受,感受到那流光溢彩的爱情之美。

艺术史上的奥秘:伦勃朗为什么画那么多自画像?

艺术史上的奥秘:伦勃朗为什么画那么多自画像?

艺术史上的奥秘:伦勃朗为什么画那么多自画像?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1606-1669)是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

伦勃朗早年从师P.拉斯特曼,1625年在家乡开设画室。

画作体裁广泛,擅长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宗教画、历史画等领域。

自画像大约时间:1627年-1628年直到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研究伦勃朗的学者们在归整伦勃朗作品是,才发现艺术家曾多次描绘过他自己。

这个数字现在仍然是一个争论的问题,至今发现大约有近百幅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自画像。

它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产物。

很多数艺术家也会自画像,但也仅限于几张。

为什么伦勃朗这样做,至今也是艺术史上最伟大的奥秘之一。

自画像:1640年收藏于沃本修道院自画像 1641年收藏于帕萨迪纳诺顿西蒙艺术基金会自画像1665年收藏于伦敦国家美术馆在画架前的自画像 1669年收藏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自画像1669年收藏于海牙 Mauritshuis自画像时间:1628年伦勃朗与萨斯基亚的自画像,收藏于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靠在石墙上的伦勃朗自画像,伦敦大英博物馆自画像,1662年收藏于 Wallraf-Richartz博物馆自画像,1665年收藏于英国Kenwood House自画像时间:1628年自画像时间:1628年自画像时间:1631年自画像时间:1628年自画像时间:1630年自画像时间:1629年自画像时间:1629年自画像时间:1630年自画像时间:1630年自画像时间:1630年自画像时间:1631年蚀刻画自画像时间:1633年自画像时间:1634年自画像时间:1637年自画像时间:1642年自画像,墨水画1628-1629,收藏于国立博物馆自画像时间:1629年收藏于大英博物馆自画像1636年,墨水画,收藏于柏林 Kupferstichkabinett柏林这幅作品开放式衬衫的“高度非正式的着装模式”在他的自画像中是独一无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伦勃朗自画像
1
这是伦勃朗1929年的自画 像。1929年,伦勃朗23岁。 画面上的伦勃朗有着青春的清 癯,而从此画中就可以看出画 家未来创作的技巧特点。一种 伟大的表现方式在年轻的时候 就已经显得那么成熟。

1934年,伦勃朗28岁。 此时的画家生活优裕,这 可以从他身上的穿戴装饰 中看出来
1640年,伦勃朗34岁。此时他那有钱的 老婆还没有去世,这个阶段他的生活应 该是比较富足的。在此画中还没有显露 他后期生活和创作的苦难痕迹,但是他 的眼神却有含有一种忧郁。也许忧郁是 伦勃朗的性格,也只有用忧郁来解释弥 漫在他的画面的朦胧的黑暗色调。有些 人,无论生活的处境怎样,都无法使他 摆脱内心的悲哀色彩。
1660年,伦勃朗54岁。 画家生活的潦倒在此画 中一览无余。画中艺术 家身体虚弱、神情悲凉, 一副逆来顺受、准备接 受死神安排的老人形象。
1660年,伦勃朗54岁。 画家生活的潦倒在此画中 一览无余。画中艺术家身 体虚弱、神情悲凉,一副 逆来顺受、准备接受死神 安排的老人形象。
1661年,伦勃朗55岁。此 画后面有两条整饬的弧线 条,这样的明晰整齐的线 条在伦勃朗的画中是少见 的。有人分析伦勃朗是用 这样的几何线条来象征尊 严和高贵
1669年,画家生命的最后一年,终年 63岁。画家用一副绝世的完美之作, 为自己的艺术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虽然他的景遇不是圆满的。此画最动人 的是他的眼神:一个饱经人间苦难的老 人在离去之前向这个世界投注苍凉的一 瞥……
1661年,伦勃朗当时55岁,可在这 幅自画像里他是多么的衰老,沧桑。 他认清了这个世界,认清了人,他再 也没有什么打算了,他变成了绝望的 化身。同时他又是微笑的,他俯瞰着 所有,他微笑着在心中构筑着幻想。 伦勃朗用他的微笑和深邃的眼睛,与 他手中的书一道告诉我们,他逃入了 人类最后的避难所——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