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娘曲教案 语文版优质教案

合集下载

13.1+《迷娘(之一)》教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13.1+《迷娘(之一)》教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四单元 13.1 迷娘(之一)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意象品味诗歌意境,感受诗歌表达的丰富情感。

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了解本诗复沓叠唱的手法,感受其声韵美,并领会其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3.体会诗歌中表达的对故土、祖国深切的眷恋之情,并理解其作为人类美好情感的共通之处。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赏析诗歌采用复沓叠唱结构技巧的妙处。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诗歌的意象特点,分析意象在主旨表达方面的作用。

审美鉴赏与创造:分析诗中称呼转变的作用,体会诗歌在抒情方面的艺术技巧。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迷娘思乡和追求美好世界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赏析诗歌采用复沓蠡唱结构技巧的妙处。

难点:理解诗歌的意象特点。

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2、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诗歌是人类最古老的发明,也是最珍贵的瑰宝。

它是语言的精华,是智慧的结晶,是美的灵光,也是我们纯粹的精神家园。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外国诗歌,歌德的《迷娘(之一)》,让我们一起在诗歌的世界里翱翔。

二、写作背景歌德从一个反叛作家变成了一个封建小朝廷的官吏和宫廷文人,但是,他的内心充满矛盾,为了行政工作他不得不在许多方面对外妥协,对己克制,在他在也无法忍受这种令人窒息的环境时,《迷娘(之一)》就是在这种境况下写出的。

1786年他来到早已向往的意大利,在意大利,他游遍各个城市和西西里岛,宏伟的大自然、丰富的文化遗产、纯朴的民间生活,都使他心旷神怡。

三、作者介绍歌德(1749-1832),德国著名诗人,欧洲启蒙运动后期最伟大的作家。

他曾短时当过律师,但主要志趣在文学创作方面,是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中坚。

歌德不仅善绘画,对自然科学也有广泛研究。

其创作囊括抒情诗、无韵体自由诗、组诗、长篇叙事诗、牧童诗、历史诗,历史剧、悲剧、诗剧,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教育小说、书信体小说和自传体诗歌、散文等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

最著名的是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诗体哲理悲剧《浮士德》和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五4《迷娘曲》课件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五4《迷娘曲》课件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五4《迷娘曲》课件《迷娘曲》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高中语文必修五详细内容:本节课将学习《迷娘曲》,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诗,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表达内心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迷娘曲》的内容,体会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2. 分析《迷娘曲》的抒情手法和意象特点,提高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迷娘曲》的内容,分析诗中的抒情手法和意象特点。

难点:深入体会诗人情感,提高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山水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对诗歌的兴趣。

2. 诗歌鉴赏(15分钟)引导学生朗读《迷娘曲》,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抒情手法,讨论诗人情感。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迷娘曲》为例,讲解如何鉴赏诗歌,引导学生运用方法分析其他诗歌。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课后练习中的诗歌,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迷娘曲》意象:山水风光抒情手法:描绘、对比诗人情感:向往美好生活,不满现实生活七、作业设计1. 请结合《迷娘曲》,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抒情手法,阐述你对诗人情感的理解。

答案:诗中的意象有山水风光、月光、星光等,抒情手法有描绘、对比等。

诗人向往美好生活,对现实生活不满,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2. 请课后阅读一首诗歌,运用本节课学到的鉴赏方法,分析诗歌的意象、抒情手法和诗人情感。

答案:阅读的诗歌是《春晓》,诗中的意象有春风、花香、鸟鸣等,抒情手法有描绘、赞美等。

诗人表达了春天的喜悦和对生活的热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欣赏《迷娘曲》,让学生掌握了诗歌鉴赏的方法,提高了文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13.1《迷娘(之一)》(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13.1《迷娘(之一)》(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统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迷娘》优质课教学设计由乐到诗,激发情感共鸣由诗到诵,感知诗歌音乐美由诗到画,赏析意象意境意蕴美由诗到创作,赏析诗歌艺术美对比阅读,不同翻译作品拓展阅读,歌德的中国诗篇一、由乐到诗,激发情感共鸣欣赏一首曲调,闭上眼睛,仔细聆听,用心灵感知聆听的过程,你想到了什么?这首曲调的名字是《迷娘曲》,是贝多芬为歌德的诗歌《迷娘》配的曲调。

同名的曲调,多达百余首,流传甚广,并且都是世界上知名音乐家赖夏特、采尔特、舒伯特、舒曼、恰可夫斯基等为此诗歌作的曲。

这是一部教育小说的中的一首诗歌却被誉为“德国抒情诗中的明珠”,为众多音乐家如此偏爱。

这是一首曾被恩格斯誉为“在自己的领域中是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般的歌德诗歌,其艺术魅力究竟在哪里?我们一起探究。

二、由诗到诵,感知诗歌音乐美1.自由诵读,感受诵读诗歌的音乐美2.同桌对诵,感受诵读诗歌的差异性3.教师指导,感受配乐诵读的艺术美音乐调子有轻重、高低、快慢、长短的起伏,节奏的停连,同样,朗读也是如此,我们也可以通过对语调和节奏的处理,借助四声音调平上去入多重变化,实现节奏和韵律的变化,进而形成一种形似音乐的韵律美。

以第一小节作引领示范。

请学生根据五个方面的要求,朗读第一小节,然后请学生点评,最后教师范读。

你知道吗(轻慢),那柠檬花开/(长)的地方茂密的/绿叶中,橙子(重)/金黄(慢高),蓝天上/送来宜人的(轻慢)/和风,桃金娘/静立(轻慢),月桂/梢头/高展(慢高),你可知道/那地方? 前往,前往,(快重长)我愿/跟随你(重快),爱人啊(轻慢长),随你/前往(慢高)!情感:思乡、和爱人一同归乡的迫切愿望。

指导学生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提升朗读水平。

2.知人论世,体味诗歌的情感美2.1歌德:(1749—1832),德国戏剧家、诗人、自然科学家、文艺理论家和政治人物。

生于德国美因河畔法兰克福。

歌德受母亲的悉心指导,很早就已经对文学产生了兴趣,受父亲的影响,也学习骑术和击剑。

1《迷娘(之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1《迷娘(之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1《迷娘(之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故园的呼唤西方的诗经——《迷娘》(之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诵读和想象,感受诗歌意象和意境,体会诗歌的音韵之美,把握诗歌形式和情感节奏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通过诵读和想象,感受诗歌意象和意境,体会诗歌的音韵之美,把握诗歌形式和情感节奏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自古红颜多薄命。

在西方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迷人的女子,她出生于意大利,有着谜一样的身世,少年时被诱拐到德国的马戏团过着饥寒交迫、颠沛流离的生活,遇到恩人威廉·迈斯特后,她开始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还爱上了威廉,但她又被疾病困扰,不久便离开了人世。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歌德的《迷娘》。

学习任务一:初读,感受声韵之美学习活动:自由朗读,感受诗歌的音韵之美。

读完之后,可以三人一组,再次朗读,圈画出诗歌的韵脚。

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尽可能在感受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读出情感。

设计意图:诗歌是音乐性极强的文学作品,必须通过有声朗读,感受其韵律之美。

初读整体感受,三人分读,比较中强化对内容的理解和节奏的把握。

(桃金娘)学习任务二:意读,感受意境之美学习活动:再读诗歌,圈画诗歌各节出现的意象,发挥想象,思考这些意象构成了怎样的意境,带给你怎样的感觉,完成下表。

联系学过的地理知识,思考这些意象和迷娘有何关系。

设计意图:第一小节选取色彩明丽、宁静柔和的意象组成一幅静谧美好、充满生机的故园画卷;第二小节宏大雄壮,给人庄严之美;第三小节则选取朦胧、奇异的传说,给人险峻而神秘之美。

诗人选取的意象大多来自意大利,那柠檬花、橙子、桃金娘、月桂都是典型的地中海植物,而圆柱又是古罗马建筑的标志,正是迷娘故园的象征。

学习任务三:情读,鉴赏形式之美。

学习活动:比较《蒹葭》和《迷娘》,看看二者在形式上有何相同之处?我把三节诗合成一个小节,你赞同吗?说说你的理由。

设计意图:两首诗都用到了重章叠唱。

这样的复沓能够起到强化情感、增强节奏、回环往复、一咏三叹的作用。

《迷娘》名师课堂教案

《迷娘》名师课堂教案

普通高中教科书(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四单元《迷娘(之一)》微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中丰富意象的象征作用。

2.结合背景资料,理解诗歌表达的主要情感。

3.体会诗歌形式上的美感,领会反复(重章叠唱)对表达诗歌情感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迷娘》这首歌曲流传的广泛性,以及“迷娘”在法语中“Mignon”的意思说起,引入学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了解作者和创作背景
介绍歌德以及本诗歌的出处《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提供有关“迷娘”的故事情节以及诗歌的出现情景,为后文的分析提供线索。

(三)整体感知
1.齐读诗歌,发现诗歌三个小节之间的相似之处。

2.提出思考问题,开展小组讨论:
(1)“那地方”、“那所房子”、“那座山冈”有什么特点,可能迷娘是在指哪里?
(2)爱人、恩人、父亲,分别指的谁?称呼的顺序可以打乱吗?表达迷娘什么
样的情感?
(四)深入文本
1.根据诗歌意象,分析整体感知部分的两则思考题。

2.根据分析结论,完成诗歌分析表格,把握诗歌的主要情感。

(五)巩固拓展
再次齐读课文,结合作者生平解读作者写作意图,分析诗歌形式上的美感。

三、作业设计
从《诗经》里找出形式甚至情感相似的诗歌,写一篇300字的中西诗歌对比分析短评。

迷娘曲语文版

迷娘曲语文版

迷娘曲语文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语文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第17课《迷娘曲》。

本文是一首充满诗意的抒情诗,描绘了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对家乡的思念和向往。

教学时,我们将学习生字词,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认识生字词,能正确读写“痴迷、神往、山梁、梦境”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感受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课件、生字词卡片、课堂练习册。

2. 学具:学生课本、文具盒、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美丽的山水画面,引导学生欣赏,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学习生字词(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理解。

3. 学生组内交流,巩固生字词。

3. 理解课文(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 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教师点拨引导。

3.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作者的情感。

4. 朗读感悟(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

3. 教师选取优秀朗读进行展示,点评。

5. 课堂练习(5分钟)1.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册相关题目。

2. 教师批改,及时反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迷娘曲家乡——神往山梁——梦境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熟读课文,家长签字。

3. 结合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1. 开展“我心中的家乡”为主题的作文比赛。

2. 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风景名胜,感受家乡的美。

3. 邀请家长参与课后延伸活动,共同促进学长。

《迷娘曲》教学设计(福建省市级优课)

《迷娘曲》教学设计(福建省市级优课)
3、采用诵读中体会回想《雨巷》《蒹葭》等课文的方式,利用幻灯片动画来帮助学生理解重章叠句的表达技巧,运用分角色朗读帮助学生理解对话的抒情方式。
教学环境设计
1、网络教室,每位同学都能独立操作电脑,查看共用资源。
2、资源准备:
(1)教学博客(/)上提供一些可以浏览学习的预习材料。
依据标准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的理念是全面发挥语文课程人文性工具性的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注重培养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的能力,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诗歌的课程目标是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课标要求学生能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课标》明确指出诗歌教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阅读和鉴赏,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丰富对作品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作品阅读欣赏的实践活动,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努力提高审美能力。
1、采用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的支架式教学策略进行第一节到第三节的意象内容部分的教学。
2、通过先前的诊断性评价给予学生一些课外知识的补充。
3、通过多次不同形式的诵读,领会诗歌内涵,探索诗歌的丰富意蕴,加深对诗歌的情感体验。
4、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多向互动,让教学过程始终在“诵读──体会交流──再诵读──再体会──再交流”的循环中进行,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理解本诗的重章叠句的表达技巧和对话的抒情方式,并能体会其妙处。

13《迷娘》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13《迷娘》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诗歌,美的盛宴《迷娘(之一)》《致大海》多文本阅读一、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品味诗歌的节奏、韵律美。

2.赏析诗歌意象,体会诗人情感变化。

(重、难)3.通过意象分析,了解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

二、教学过程导入:每一首诗歌,都是璀璨星河中一颗闪亮的星,是晨曦中带着生命的一道亮光,更是一场美的盛宴。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场盛宴,享受诗歌带给我们的美的震撼吧!现在,让我们一起拉开帷幕,确定今天的“节目单”吧!(学生齐读“学习目标”)节目一:诵诗歌,品味韵律之美1.贝多芬、舒伯特等著名的作曲家曾为《迷娘(之一)》谱曲达上百次,我们首先用演唱的方式体会一下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2.思考:诵读诗歌,思考诗人是怎样体现诗歌的韵律美?明确:《迷娘(之一)》多数压ang韵,结构上分为主歌和副歌,主歌部分写景,副歌部分抒情,是抒情手法中的借景抒情。

《致大海》全诗基本上四行为一节,每行一长句或两短句,句式整齐;每一节中大体上第一句和第三句、第二句和第四句各压相同的韵,各节的韵脚不同,随抒情需要换韵,给人以视觉与听觉的双重节奏感。

小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不管是较单一的韵脚,还是随抒情需要而变换的韵脚,不管是重章叠唱,还是句式整齐,都可以让我感受到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节目二:觅意象,体会情感之美1.赏析诗歌的意象,自主完成下表。

2.有感情的诵读诗歌,体会诗人情感的起伏。

合作探究知人论世,时代藏情1.歌德是德国人,他为何要写一个外乡人对意大利的思念呢?2.普希金为什么向往自由呢?明确:歌德前期受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影响,在赫尔德的影响下成为了“狂飙运动”的中坚力量;之后放弃“狂飙突进”的反叛精神,转而追求宁静、和谐的人道主义精神;对于歌德而言,意大利代表着人、自然、艺术的和谐一体,是自己的“精神故乡”。

该诗寄予了诗人自己的人生思考和艺术理想,表达诗人歌德对宁静、美好、和谐的“精神故乡”的向往之情。

普希金在皇村求学时受十二月党人等的思想影响,抨击农奴制度,歌颂自由与进步;1820年,普希金因创作了大量的歌颂自由民主的政治抒情诗而引起沙皇的恐慌,被流放到奥德萨;1824年,被囚禁在米哈伊洛夫斯克村。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4《迷娘曲》教案1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4《迷娘曲》教案1

《迷娘曲》教案1.解说单元标题本单元是语文版必修五第二单元。

标题为“番石榴飘香”,它是借用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同另一个作家、新闻记者门萨多的谈话录。

这是一个极富有拉美特色的比喻。

香味浓郁,文学作品亦然,可以成为艺术品。

以“番石榴飘香”,意在昭示本单元课文内容的文学意蕴与色彩。

2.解说单元内容本单元“阅读与鉴赏”部分,选编的课文是《外国诗歌二首》(一)(二)(三),共选了六位诗人的六首诗歌,所选作品都是名家名篇,通过阅读可以领略到不同国度、不同流派、不同风格作品的神韵,提升审美境界。

德国诗人歌德的《迷娘曲》是本单元的第一篇。

3.解说单元教学目标阅读鉴赏外国诗歌,能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作品内涵,注重审美体验;了解外国诗歌的一些基本特点和主要表现手法如:象征、复沓、对比等,品位精彩的诗句。

加强诵读指导,加强比较阅读。

4.解说教学设计(一)我的导语导语:(课件展示)学生齐读(2分钟)①这是一首被贝多芬、舒伯特、舒曼、柴科夫斯基等世界著名作曲家谱曲达百次以上的诗歌。

②这是一部用了五十多年写成的“教育小说”中的一首诗歌。

③这是一首被海涅称为“一支写出了整个意大利的诗歌”。

④这是被恩格斯称为“最伟大的德国人”,也是世界上称得上最伟大的少数几个文学家的诗歌。

师:看来,这是一首相当特别的诗歌。

人们常说音乐是穿透人心灵,震撼人心灵最强烈的东西,而作为语言艺术的诗歌为什么竟然比音乐更能打动人的心灵?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德国诗人歌德的诗歌《迷娘曲》,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去欣赏、去体悟其艺术魅力吧。

培根说:“读诗使人聪慧”。

那我们就先来读读德国诗人歌德的诗歌《迷娘曲》。

★解说导语: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这导语中,我选用四组“这是一首……的诗歌”排比句,易于朗读,又易于调动学生的兴趣。

这几组句子中涵盖了《迷娘曲》的内容美和音韵美外,还包含了作者的神秘感。

13-1《迷娘曲 》(教学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13-1《迷娘曲 》(教学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4.《迷娘(之一)》第一节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迷 娘浓烈的乡愁?
① 借景抒情。诗中的景物都成了迷娘故国之思的寄 托,优美恬淡的意大利风物与迷娘炽热浓郁的情感相得 益彰。
② 设问与反复。“你可知道那地方?”既是询问又 是追溯,引起了读者的好奇心,也强化了迷娘对故乡深 沉、真挚的情感。“前往,前往”的重复,表达了迷娘 渴望回乡的急迫之情。
第二节:诗人又描绘出了迷娘那宛若仙境的家园。
第三节
你知道吗,那云径和山冈? 驴儿在雾中觅路前进, 岩洞里有古老龙种的行藏, 危崖欲坠,瀑布奔忙, 你可知道那座山冈?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父亲啊,随你前往。
第三节:描写了意大利山的分称谓上有什么变化?带来情感上的什么
写作背景
《迷娘》创作于1783年之前,后收入歌德长篇小说《威廉 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作为小说人物迷娘的唱词。《迷娘》(之 一)是歌德《迷娘曲》三首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贝多芬、舒 伯 特舒曼、柴科夫斯基等世界作曲家为这首诗歌谱曲达百次以上。 1776年,歌德作为枢密公使馆参赞开始为魏玛公国服务,并获 得了更多的政治任务。179年他被提升为枢密顾问,在魏玛进 行政治改革。歌德厌倦了魏玛公国小朝廷的庸俗公务,一心想 要逃避这种烦闷的生活。
娘对故乡深沉的热爱和对美好世界的
执着追求。
赏析诗歌的意象
1、《迷娘(之一)》第一节,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构 成了什么样的画面?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意象:柠檬花开、茂密的绿叶、金黄的橙子、蓝天 和风、桃金娘静立、月桂枝高。
画面:绿树、红花、黄橘、蓝天交相辉映, 构成 了一幅充满生机、色彩斑斓迷人的画卷。
迷娘曲
歌德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诗歌的创作背景及与作者相关的诗歌作品。 2. 理解诗歌的意象特点,分析意象在主旨表达方面的 作用。 3. 分析诗中称呼转变的作用,体会诗歌在抒情方面的 艺术技巧。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意象特点,领悟诗歌主旨并 分析诗中称呼转变的作用。

迷娘曲-语文版第五册教案

迷娘曲-语文版第五册教案

迷娘曲-语文版第五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感受文字所传达的情感;2.能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提高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3.能够运用学过的知识,对课文进行分析和评价,提高思维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对课文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2.教学难点:能够准确把握课文中的情感细节,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课文导读:让学生了解课文的背景和作者的意图,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2.词汇分析:对课文中的生字、熟词、词义和用法进行讲解和练习;3.句型分析: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剖析,让学生掌握语法规则和应用技巧;4.课文赏析: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发现其中的情感细节和生活哲理;5.语言表达:通过讨论和写作,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对课文进行分析和评价,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分析和演示,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2.互动问答法:通过提问、回答和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4.创新学习法:通过引导、激发和运用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流程第一节课时间内容5 min 上课铃响,教师进入教室,学生安静坐好5 min 课前导入:教师引入课文主题,让学生感受课文的情感色彩20 min 词汇分析:教师讲解生字和重点词语,让学生掌握词义和用法15 min 课文赏析:教师讲解课文背景和主要情节,让学生理解文本15 min 讨论互动: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认识和感受5 min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当堂课学习的内容,布置课后作业第二节课时间内容5 min 上课铃响,教师进入教室,学生安静坐好10 min 课前问答: 回顾课文要点,测试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20 min 句型分析: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让学生掌握语法规则和应用技巧20 min 创新学习:让学生进行小组写作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5 min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当堂课学习的内容,布置课后作业第三节课时间内容5 min 上课铃响,教师进入教室,学生安静坐好10min课前反馈:让学生分享自己写的作品,展示课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20min课文评价:让学生对课文进行评价,提高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20 min 合作学习: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深入的交流和学习5 min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当堂课学习的内容,提醒学生复习课文,准备下一课的学习六、教学评价1.课前调研: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文主题和内容的认识和了解程度,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2.课堂观察: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互动情况,判断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态度;3.作业检查:通过批改作业和讲解错题,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和语言表达能力;4.学生评价:通过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修正教学不足,提高教学效果和满意度。

《迷娘(之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迷娘(之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忆故乡,长向往——高中语文歌德《迷娘》(之一)教学设计教材解读《迷娘》(之一)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的一首外国诗歌,是歌德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的人物迷娘为小说主人公威廉·迈斯特唱的一首歌。

这首小说中的诗歌,甚至比小说本身更为出色。

德国诗人海涅曾评价这首诗为“写出了整个意大利的诗歌”,它在短小的篇幅中调动了众多充满浪漫气息的意象,构建起了一个迷离而又优美、令人神往的境界,抒发了迷娘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威廉的感激、信任和朦胧的爱恋。

学情分析学生在高一年级选择性必修上册学习过五首诗歌,积累了一些阅读诗歌的基本方法,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但也存在阅读难点:对诗人知之甚少,不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创作追求、诗歌风格;如何分析意象的组合与诗人情感的关系;如何从意象入手把握诗人的情感;如何着手去观察、分析诗歌的体式特点与诗歌独特意蕴的互动关系,学生在这方面还缺乏较为充分的学习经历。

课前准备了解作者歌德以及《迷娘》(之一)的创作背景;反复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分析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把握诗歌的情感。

2.赏析诗歌采用复沓迭宕结构技巧的妙处。

教学过程导入语:这是一首被贝多芬、舒伯特、舒曼、柴科夫斯基等世界著名作曲家谱曲达百次以上的诗歌;这是一部用了五十多年写成的“教育小说”中的一首诗歌;这是一首被海涅称为“一支写出了整个意大利的诗歌”;这是被恩格斯称为“最伟大的德国人”,也是世界上称得上最伟大的少数几个文学家的诗歌……总之,这是一首相当特别的诗歌。

人们常说音乐是穿透人心灵,震撼人心灵最强烈的东西,而作为语言艺术的诗歌为什么竟然比音乐更能打动人的心灵?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德国诗人歌德的诗歌《迷娘曲》,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去欣赏、去体悟其艺术魅力吧。

01任务一:读中悟情反复诵读,思考《迷娘》(之一)三个小节分别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学生活动:①多种朗读方式,主要采用自由地读、结合背景材料读、个性化地读;②找出每一小节中的主要意象,分析意境特点与诗歌的情感。

《迷娘(之一)》教案

《迷娘(之一)》教案

《迷娘(之一)》教案【学习目标】1.结合意象品味诗歌意境,感受诗歌表达的丰富情感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了解本诗复沓叠唱的结构,感受其声韵美,并领会其对表达情感的作用3.体会诗歌中表达的对故土、祖国深切的眷恋之情,并理解其作为人类美好情感的共通之处。

【重点难点】重点:结合意象分析和对复沓叠唱的结构的把握,感受诗歌表达的丰富情感难点:探究复沓结构中对倾诉对象称呼的变化,深入体会诗歌表达的复杂深沉的眷恋之情【教学过程】一、学习导入诗歌是人类最古老的发明,也是最珍贵的瑰宝。

它是语言的精华,是智慧的结晶,是美的灵光,也是我们纯粹的精神家园。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外国诗歌,歌德的《迷娘》(之一),让我们一起在诗歌的世界里翱翔。

二、学习任务分析(一)知识要点1.作家文化常识及作品相关背景2.诗歌运用意象表达情感的技法3.诗歌复沓叠唱的结构技法(二)承担的单元任务1.理解作品的内涵,领会多样的文化观念,尝试探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差异,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

2.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氛围,体会意象和隐喻,把握诗歌语言和情感的内在结构,体味诗歌意蕴。

三、学习活动(一)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

并思考:从这首诗中你看到了哪些画面?这些画面是由什么构成的?(二)反复诵读诗歌,并思考: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三个小节之间的情感是怎么起伏流动的?(三)三个小节的副歌部分,迷娘对其倾诉对象有三个不同的称呼,分别是“爱人”、“恩人”、“父亲”。

请大家反复诵读诗歌的副歌部分,并思考:怎么理解这三个不同的称呼的变化呢?四、课堂小结品鉴诗歌,感受情感,滋养心灵。

让我们的灵魂在这个世界上诗意的栖居。

五、课后作业 请大家阅读歌德创作的另外两首迷娘之歌,并任选一首,运用本课所学的诗歌鉴赏技巧,写一篇诗歌鉴赏评论。

迷娘曲(之二)只有懂得相思的人/才了解我的苦难! /形只影单;失去了/一切欢乐/我仰望苍穹/向远方送去思念。

/哎,那知我爱我者/他远在天边。

13-1《迷娘》教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13-1《迷娘》教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四单元 13.1 迷娘(之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结合意象品味诗歌意境,感受诗歌表达的丰富情感。

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了解本诗复沓叠唱的手法,感受其声韵美,并领会其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3.体会诗歌中表达的对故土、祖国深切的眷恋之情,并理解其作为人类美好情感的共通之处。

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赏析诗歌采用复沓叠唱结构技巧的妙处。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诗歌的意象特点,分析意象在主旨表达方面的作用。

审美鉴赏与创造:分析诗中称呼转变的作用,体会诗歌在抒情方面的艺术技巧。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迷娘思乡和追求美好世界的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赏析诗歌采用复沓蠡唱结构技巧的妙处。

难点:理解诗歌的意象特点。

四、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完成导学案2、制作课件五、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诗歌是人类最古老的发明,也是最珍贵的瑰宝。

它是语言的精华,是智慧的结晶,是美的灵光,也是我们纯粹的精神家园。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外国诗歌,歌德的《迷娘(之一)》,让我们一起在诗歌的世界里翱翔。

个人三备二、写作背景歌德从一个反叛作家变成了一个封建小朝廷的官吏和宫廷文人,但是,他的内心充满矛盾,为了行政工作他不得不在许多方面对外妥协,对己克制,在他在也无法忍受这种令人窒息的环境时,《迷娘(之一)》就是在这种境况下写出的。

1786年他来到早已向往的意大利,在意大利,他游遍各个城市和西西里岛,宏伟的大自然、丰富的文化遗产、纯朴的民间生活,都使他心旷神怡。

三、作者介绍歌德(17491832),德国著名诗人,欧洲启蒙运动后期最伟大的作家。

他曾短时当过律师,但主要志趣在文学创作方面,是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中坚。

歌德不仅善绘画,对自然科学也有广泛研究。

其创作囊括抒情诗、无韵体自由诗、组诗、长篇叙事诗、牧童诗、历史诗,历史剧、悲剧、诗剧,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教育小说、书信体小说和自传体诗歌、散文等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

最著名的是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诗体哲理悲剧《浮士德》和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

2024版语文版现代诗歌《迷娘曲》课件

2024版语文版现代诗歌《迷娘曲》课件

情感表达技巧
运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手法,将情感与景物融为一体,增 强诗歌的情感表现力。
读者审美体验引导策略
感官体验
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引导读者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感受诗歌的美。
情感共鸣
通过表现普遍存在的情感体验,如孤独、迷茫等,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和思考。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审美差异
意象差异
时代背景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正处于新 旧文化交替、东西方文化碰撞的 时期,戴望舒等一批青年诗人试 图通过诗歌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和对未来的追求。
个人经历
戴望舒在法国留学期间,深感异 国他乡的孤独和无助,这种情感 在《迷娘曲》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作者生平及主要成就
戴望舒(1905-1950), 中国现代著名诗人、翻译 家。
现代主义诗歌
20世纪初的诗歌流派,强调对现代生 活的体验和表达。在形式上更加自由, 语言更加直接、生动。
类似主题诗歌推荐阅读
《雨巷》
戴望舒的诗作,描写雨巷中的孤独行者和他的情感世界,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和追 求。
《再别康桥》
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康桥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 的向往。
情感真挚
现代诗歌强调情感的表达,诗人们通 过诗歌来抒发内心的激情和感伤,使 读者产生共鸣。
意象丰富
现代诗歌注重意象的营造,通过生动 的描写和独特的比喻,使读者产生强 烈的视觉和感官体验。
创新性写作方法介绍
跨界融合
现代诗歌可以借鉴其他艺术门类 的元素,如音乐、绘画、电影等,
创造出独特的诗歌Hale Waihona Puke 式和内涵。团队合作能力提升途径
明确分工
根据团队成员特长进行合理分工,提高工作 效率。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4《迷娘曲》名师教案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4《迷娘曲》名师教案

《迷娘曲》教案[预设目标]一、知识目标:能借助图书馆和多媒体网络资源,了解歌德在德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坛上的地位,了解他的创作成就,记住其代表作品。

二、能力目标:12(重章叠句)结构形式的妙处,掌握这种写法。

三、审美目标:能通过诵读,体会出诗歌所表达的炽烈的对父亲的爱、对家乡的思念和追求美好世界的感情,受到真挚、深沉、哀婉、含蓄的美感教育。

[学习重点]品读诗歌,领会诗歌的内涵,体会诗歌蕴涵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一、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诗歌所表达思想感情的体会。

二、体会诗歌采用复沓叠唱结构形式的妙处。

[学法使用及对学习目标的实现]学习这首诗可采用朗诵涵咏、点拨引路、品赏探究相结合的方法达成目标。

[学习总体思路]遵照“新课标”,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帮助者、促进者的精神,教学本诗的教学思想是指导学生学会鉴赏诗歌,总体教学思路是“扶——引——放”,即教师做出鉴赏示范,对学生“扶上马鞍走一程”,引导学生学会鉴赏——“牵着缰绳送一程”,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鉴赏,学会迁移延展——“放开手脚任驰骋”,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时安排]拟用1学时。

[学习程序]课前准备:请在网上搜寻阅读或图书馆借阅歌德自传体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

请在网上下载或图书馆查找摘录诗人歌德的相关资料,对歌德及其创作有所了解。

一、欣赏音乐,蓄积学习情绪师:同学们喜欢听音乐吗?那好,我给大家放一支曲子,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欣赏,听完后看谁能最先说出这支曲子的作者和它所表达的感情。

多媒体播放舒伯特谱写的《迷娘曲》。

师:哪位同学知道这支曲子的作者是谁?哪位同学说说,你从曲子里听出了什么感情?(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作出适时而激勉的评价)二、导入引题,激发学习热情师:在人类艺术发展史上,诗歌、音乐和舞蹈最早是合而为一的,即所谓的“歌之咏之舞之蹈之”。

这“歌”就是歌唱,这“咏”就是朗诵,这“舞”“蹈”就是欢跳或跳舞。

随着人们对艺术作用认识的越来越深刻,这种一体化的艺术就慢慢地分成了各自独立的文学(诗歌)艺术、音乐艺术、舞蹈艺术。

《迷娘》教案 -(定稿)

《迷娘》教案 -(定稿)

《迷娘(之一)》教案【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品味诗歌凝练优美的语言。

体会诗歌复沓叠唱的结构形式。

思维发展与提升:体会诗歌的意象的内涵。

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诗歌的语言美、结构美、意境美、情感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美好世界的追求。

【教学重点】品读诗歌,领会诗歌意象的内涵,体会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思辨理解诗歌中“故乡”的深层内涵。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师: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这是一首被贝多芬、舒伯特、舒曼、柴科夫斯基等世界著名作曲家谱曲达百次以上的诗歌;也是一部用了五十多年写成的“教育小说”中的一首诗歌;更是一首被海涅称为“一支写出了整个意大利的诗歌”。

它就是歌德的《迷娘》,同学们一定会想,歌德的这首诗歌究竟写什么内容,好在哪里,竟然使这么多大作曲家为之谱曲?那就让我们一起去走进诗歌。

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一、走近诗歌培根说:“读诗使人聪慧。

”那我们就先来一起齐读这首诗歌《迷娘》。

师:这首诗歌题目叫《迷娘》是什么意思?生:一个人的名字那这个人是男是女?女的我们说《琵琶行》里面就有妆成每被秋娘妒,所以指设的是一个女人,一般形容温柔美丽的女子。

诗里反复出现一个对象你,你们觉得他们是什么关系呢?生:爱人、恩人、父亲师:爱人恩人那这是一首爱情诗吗?但最后一节为什么又是父亲呢?生:……所以我们要结合诗歌的背景来看,原来《迷娘曲》是歌德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中的人物迷娘歌唱的一首插曲。

迷娘出生于意大利,是一个贵族与自己的妹妹私通生下的孩子。

她很小的时候就被人诱拐到德国,过着饥寒交迫、颠沛流离的生活,沦为马戏团里一个走钢丝的演员,后来被主人公威廉•麦斯特赎买,收留在身边。

迷娘自从遇到麦斯特,便过上了最美好最幸福的日子,并且强烈地爱上了麦斯特。

可是由于疾病,她不久就去世了。

《迷娘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一首委婉优美的诗歌。

迷娘教案免费

迷娘教案免费

迷娘教案免费教案标题:迷娘教案免费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份免费的迷娘教案,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和实施迷娘教学活动。

通过本教案,学生将能够了解和掌握迷娘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教案目标:1.了解迷娘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掌握迷娘的基本技能和表演要领。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能力。

4.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迷娘的历史和文化。

2.迷娘的基本技能和表演要领。

3.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能力的培养。

4.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发展。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迷娘的历史、文化和表演技巧,熟悉相关教材和资源。

2.学生准备:提前了解迷娘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引入:1.引入迷娘的概念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知识讲解:2.讲解迷娘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介绍迷娘的起源和发展。

3.讲解迷娘的基本技能和表演要领,包括舞蹈动作、表情和服饰等。

示范演练:4.教师进行迷娘的示范表演,展示迷娘的技能和表现力。

5.学生分组进行迷娘表演的小练习,互相观摩和提供反馈。

创作实践:6.学生自由发挥,创作自己的迷娘表演作品,包括编排舞蹈动作、设计服饰和表情等。

7.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一场迷娘表演,并进行排练和调整。

展示演出:8.学生进行迷娘表演的最终展示,邀请其他班级或学校师生观摩。

9.学生和观众进行交流和反馈,分享表演心得和经验。

教学延伸:10.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其他传统文化表演形式,如京剧、杂技等。

11.组织学生参观相关演出或艺术展览,拓宽视野和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评价:12.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演和参与情况,评价学生对迷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13.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了解他们在创造力、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方面的发展情况。

教学资源:1.迷娘的历史和文化资料。

2.相关教材和视频资源。

3.舞蹈室或教室供学生进行表演练习。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引入、知识讲解、示范演练、创作实践、展示演出等环节,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迷娘技能和表演能力,同时也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发展。

《迷娘》精品教案

《迷娘》精品教案
《迷娘》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梳理意象,理解意象的选取与组合及其造成情感的起伏流动。
2.知人论世,理解歌德借迷娘的还乡之情倾诉对意大利的神往。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通过不同译本的比较,理解意象的选择组合和称谓的变化。
2.分析诗歌结构的变化,思考诗节推进及其呈现的情感流动。
教学难点:
理解意象及意象背后的文化含义,理解诗人经历及追求与作品的关系。
五、小结
鉴赏外国诗歌,我们不仅要理解诗人选取的意象以及意象组合所营造的特殊意境,我们还需要补充更多不同民族文化的诗歌意象知识,进而分析意象的组合和诗人情感之间的关系。同时,我们还需要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创作追求,思考写作背景与作品内涵之间的关系,分析诗歌体式与诗歌独特意蕴的互动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完成学习任务一
局部细读,思考不同译本的妙处。
1.初评译本,理解意象及意象背后的文化含义。
2.再评译本,思考称谓及称谓背后的情感关系。
三、完成学习任务二
整体把握,思考情感流向与成因。
1.分析结构,思考诗节推进பைடு நூலகம்其呈现的情感流动。
歌德《迷娘》(之一)每一诗节的前四行运用了密集而精致的意象群,营造出富于画面感的整体意境,后三行则转为直接抒情,让激荡的情感磅礴而出;三个诗节之间在画面和情绪上不断转换和呼应,造成情感的跌宕起伏和流动变化,直至结尾达到情感的巅峰。全诗在和谐中有丰富的变化,所有的变化又归于和谐,展现出歌德在抒情诗上的高超技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迷娘曲》教案[预设目标]一、知识目标:能借助图书馆和多媒体网络资源,了解歌德在德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坛上的地位,了解他的创作成就,记住其代表作品。

二、能力目标:能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领会诗歌的内涵。

能体会出诗歌采用复沓叠唱(重章叠句)结构形式的妙处,掌握这种写法。

三、审美目标:能通过诵读,体会出诗歌所表达的炽烈的对父亲的爱、对家乡的思念和追求美好世界的感情,受到真挚、深沉、哀婉、含蓄的美感教育。

[学习重点]品读诗歌,领会诗歌的内涵,体会诗歌蕴涵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一、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诗歌所表达思想感情的体会。

二、体会诗歌采用复沓叠唱结构形式的妙处。

[学法使用及对学习目标的实现]学习这首诗可采用朗诵涵咏、点拨引路、品赏探究相结合的方法达成目标。

[学习总体思路]遵照“新课标”,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帮助者、促进者的精神,教学本诗的教学思想是指导学生学会鉴赏诗歌,总体教学思路是“扶——引——放”,即教师做出鉴赏示范,对学生“扶上马鞍走一程”,引导学生学会鉴赏——“牵着缰绳送一程”,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鉴赏,学会迁移延展——“放开手脚任驰骋”,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时安排]拟用学时。

[学习程序]课前准备:请在网上搜寻阅读或图书馆借阅歌德自传体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

请在网上下载或图书馆查找摘录诗人歌德的相关资料,对歌德及其创作有所了解。

一、欣赏音乐,蓄积学习情绪师:同学们喜欢听音乐吗?那好,我给大家放一支曲子,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欣赏,听完后看谁能最先说出这支曲子的作者和它所表达的感情。

多媒体播放舒伯特谱写的《迷娘曲》。

师:哪位同学知道这支曲子的作者是谁?哪位同学说说,你从曲子里听出了什么感情?(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作出适时而激勉的评价)二、导入引题,激发学习热情师:在人类艺术发展史上,诗歌、音乐和舞蹈最早是合而为一的,即所谓的“歌之咏之舞之蹈之”。

这“歌”就是歌唱,这“咏”就是朗诵,这“舞”“蹈”就是欢跳或跳舞。

随着人们对艺术作用认识的越来越深刻,这种一体化的艺术就慢慢地分成了各自独立的文学(诗歌)艺术、音乐艺术、舞蹈艺术。

我们刚才听到的这支音乐,是世界著名的作曲家舒伯特为德国大诗人歌德的著名诗歌《迷娘曲》而谱写的曲子。

《迷娘曲》创作于年月以前,后收入德国伟大诗人歌德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的第一部《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中,作为小说人物迷娘歌唱的插曲。

《迷娘曲》是歌德迷娘歌曲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贝多芬、舒伯特、舒曼、柴科夫斯基等世界著名作曲家为这首诗歌谱曲达百次以上,其中以我们刚刚所听的这首舒伯特的曲子最为有名。

同学们一定会想,歌德的这首诗歌究竟写什么内容,好在哪里,竟然使这么多大作曲家为之谱曲?是啊,音乐是穿透人心灵,震撼人心灵的听得见而摸不着的最强烈的东西,而作为语言艺术的诗歌为什么竟然比音乐更能打动人的心灵?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去欣赏、去体悟其艺术魅力吧。

三、走近诗歌,整体感知范诵诗歌,整体感受师:下面请同学们倾听我朗诵诗歌,感知诗歌所写的内容。

(配乐诗朗诵:播放舒伯特《迷娘曲》,教师范诵诗歌。

)感知内容,对话交流师:谁来说说自己感知出的诗歌内容?(不管感知出的是什么,教师都给予鼓励。

)师:这首诗歌究竟写什么,从同学们的初步感知看出,我们还得进一步地加深理解和研究。

要真正理解诗歌,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首要的方法是知人论诗,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

歌德是一位怎样的诗人,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四、走近诗人,了解创作背景和诗人的代表作走近诗人,了解诗人创作及其作品(多媒体屏幕打出歌德头像)师:屏幕上映出的是歌德的头像。

据你了解,歌德是一位怎样的诗人?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介绍)根据学生介绍,教师作适当补充:歌德全名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德国伟大诗人,伟大的剧作家、思想家和自然科学家。

恩格斯称为“最伟大的德国人”,也是世界称得上最伟大的少数几个文学家之一。

歌德生活的时代,正是西方思想史上巨人云集的时代,卢梭、康德、黑格尔等都是他的同时代人。

歌德前期是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性作家,他的作品充满了狂飙突进运动的反叛精神。

晚年之后,他把主要精力用于对整人人类发展的思索方面,使得他的创作超越了自己的时代,具有了永恒的价值。

代表性作品有中篇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长篇诗剧《浮士德》、自传体作品《诗与真》、长篇小说《亲和力》、抒情诗集《西方和东方的合集》等。

歌德一生创作了两千五百多首诗,其中有很多珠玉之作,不仅是德国诗歌的瑰宝,在世界文坛上也是一笔最宝贵的文学财富。

歌德是德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他的创作把德国民族主义文学提高到了欧洲乃至世界的先进水平,并对欧洲和世界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歌德不仅属于德国,也属于世界。

今天我们学习歌德的诗歌,不仅在学习和继承世界优秀文化遗产,而且可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

走进诗歌,了解背景内容《迷娘曲》是歌德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的第一部《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中的人物迷娘歌唱的一首插曲。

迷娘是马戏团里一个走钢丝的演员,后来被主人公威廉·麦斯特赎买,收留在身边,是小说中最动人的人物。

她是一位性格内向、身体瘦弱的少女,却有着迷一样的性格魅力。

她出生于意大利,是一个贵族与自己的妹妹私通生下的孩子。

她很小的时候就被人诱拐到德国,过着饥寒交迫、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的父亲后来流落街头,以弹琴卖艺为生,后来也被威廉·麦斯特收留。

迷娘自从遇到麦斯特,便过上了最美好最幸福的日子,并且强烈地爱上了麦斯特。

可是由于疾病,她不久就去世了。

《迷娘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一首委婉优美的诗歌。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诗歌,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去学习品赏这首伟大的诗作。

五、欣赏品味诗歌,深刻领会思想内容,准确把握思想感情,掌握艺术技巧诵读领会,把握内容和感情齐读诗歌,看诗歌究竟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在艺术上有什么特色。

注意朗读时的节奏和感情。

师:这一次,你从诗歌中又读出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师:哪位同学再来给大家朗诵一边?搀扶式鉴赏,教给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师:诗歌是最精粹的语言艺术。

诗歌的最大特点是抒情性、音乐性、想像性、简洁性、象征性。

诗歌都是通过具体感人的意象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的。

因此,我们鉴赏诗歌,首先要学会抓意象,通过意象来体会诗人寄予其上的思想感情。

我们以这首诗的第一节为例来学习诗歌鉴赏方法。

这首诗共三节,每一节都由正歌和副歌组成。

正歌表现“那地方”——故国意大利的优美景物,这些景物的优美主要是通过柠檬花儿、蓝天、和煦的风、悄然无语的桃金娘(桃金娘象征着爱情,为维纳斯的神树)、高耸的月桂(月桂为阿波罗的神树)来体现的。

这些意象的选择具有意大利景物的典型性特征,诗人在这里融进人物对故乡的浓郁的思念之情,使这些景物都成了人物故国之思的寄托物,再加上诗歌运用音乐的反复艺术——“你可知道那地方”的反复咏唱,就把那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加深沉绵长而又强烈难抑。

副歌“走呵!走啊!”又是催促又是呼唤,把这种无法自抑的感情推向极致。

叫谁走?“亲爱的人,我愿和你同去。

”这“亲爱的人”既可以是恋人,也可以是朋友,还可以是亲人。

“我愿和你同去”既表达她返回故国的热望和决心,又表达她对“亲爱的人”的鼓励和支持。

这种对祖国的强烈的思念之情催人泪下。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感情都不是干巴巴、直通通喊出来的,而是通过浸泡过情感的意象表达出来的,需要我们通过诗歌语言、节奏和象征物从心灵深处去深沉地体会,去真挚地感悟。

下面我们来诵读第一节诗,认真体会诗句里的内涵和思想感情。

引送式鉴赏,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师:让我们按照老师上边鉴赏的方法一起学习鉴赏第二节诗歌。

哪位同学先来诵读一下第二节诗歌?谁先鉴赏?或者可先讨论一下,再交流?(教师可根据学生学情具体决定)师:第二节正歌写哪里的场景?师:有哪些意象?……圆柱、辉煌的厅堂、宽敞明亮的房间以及大理石像。

师:诗人为什么写“可怜的姑娘,你有什么忧伤”?师:副歌结尾怎么又变成:“我的保护人,我愿随你前往”了?这种称呼的改变有什么深刻含义?表达什么感情?(学生发表意见,教师适当点拨补充;思念的感情在这里更深一层,思乡的情绪也更加强烈而又复杂了。

)放手式鉴赏,运用鉴赏诗歌的方法独立鉴赏朗读第三节诗歌,四人一组鉴赏交流,教师巡回倾听,最后对鉴赏情况做些总结。

品味诗歌,鉴赏和体会艺术技巧齐读全诗,仔细发现诗歌所使用的高妙的艺术技巧,体会其妙处。

师:你认为这首诗歌最大的艺术特点是什么?诗里边倾诉的人是迷娘还是谁?而被倾诉的对象是同一个人还是三个人?(可让学生放开讨论,各抒己见,广泛交流。

)(这是学习重点之一,也是本诗的学习难点,教师可视学生讨论交流情况做适当的点拨式总结。

)师:大家的认识很对。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运用了复沓叠唱的艺术结构技巧。

这种诗歌结构艺术在我国的《诗经》里早就熟练运用。

这首诗的三节正歌第一句开头和第五句都采用了诗句反复的手法,加强了询问力量,增大了想念的程度;副歌部分采用了基本相同的架构句式,只在个别关键的地方替换一两个字,不仅使诗歌的思想内涵增大,使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更加热切和复杂,而且使诗歌具有音乐复唱的旋律美感,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

对于诗中倾诉者是谁,被倾诉的对象究竟是一个人还是三个人,同学们的观点不统一,我们也不寻求统一,保留这种多解性,更能使这首诗具有含蓄、多义、神秘的特点,从而产生更恒久的艺术魅力。

当然我们完全可以支持或者倾向于一种观点,如倾诉者就是迷娘,三个被倾诉者是一个人,就是迈斯特。

迷娘在内心深深地爱着他,可是又知道这是无法实现的,于是就转而称呼他为“亲爱的人”、“我的保护人”、“我的父亲”。

这三种称呼的转换,表达了迷娘对麦斯特怀有那种复杂、真挚而又深沉的情感,既哀婉,又美好。

这种炽热的爱被升华为一种美好的对父亲的爱,又和思乡之情扭结在一起,让两种感情都得到了升华和强化,但又互相掩映,具有哀婉、含蓄而又深沉的美感效果。

六、迁移延展,开拓视野,提高鉴赏水平(多媒体屏幕打出或印发歌德的另外两首《迷娘曲》)师:请阅读下面两首《迷娘曲》,把你最喜欢的一首按照我们以上鉴赏的方法进行鉴赏,写出字以上的鉴赏文字,尤其欢迎个性化的创新鉴赏观点。

【附】迷娘曲(之二)只有懂得相思的人,才了解我的苦难!形只影单;失去了一切欢乐,我仰望苍穹,向远方送去思念。

哎,那知我爱我者,他远在天边。

我五内俱焚,头晕目眩。

只有懂得相思的人,才了解我的苦难!迷娘曲(之三)别让我讲,让我沉默,我有义务保守秘密,我本想向你倾诉衷肠,只是命运它不愿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