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大全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染色体的概念及其组成;掌握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特点;能够运用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解释遗传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染色体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学会使用遗传图解和基因型推断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认识基因与染色体研究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染色体的概念及组成染色体的定义:染色体是生物细胞中一种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的组成:主要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
2. 基因的概念及其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定义: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3.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特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不均匀;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与性别染色体上的基因存在差异。
4. 基因遗传的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连锁与交换: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及遗传现象。
5. 基因型推断与遗传图解基因型的概念:个体在某一基因座上的基因组成;遗传图解的方法及应用:通过遗传图解推断个体基因型及表现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染色体的概念及其组成;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特点;基因遗传的规律及基因型推断方法。
2. 教学难点: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遗传图解的绘制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染色体、基因的概念及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2. 实验法:观察染色体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3. 案例分析法:分析遗传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解释遗传现象;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基因遗传规律及基因型推断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染色体模型,引导学生思考染色体的组成及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2. 讲解染色体的概念及其组成,阐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特点;3. 讲解基因遗传规律,分析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4. 教授基因型推断方法,引导学生运用遗传图解分析遗传实例;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基因与染色体的重要性;6.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染色体、基因及遗传图解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范文
高中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范文标题:高中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范文目标:1. 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和遗传规律。
2. 掌握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呈现方式,包括两种模式:单基因显性遗传和单基因隐性遗传。
3. 理解基因突变和遗传病的形成原因。
4.能够解释潜伏期和遗传证据对基因遗传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引入:1. 引入基因的概念和遗传规律。
2. 回顾前面所学的有关遗传的知识。
知识介绍:1. 基因的定义和功能。
2. 染色体的组成和结构。
3.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4. 单基因显性遗传和单基因隐性遗传。
5. 基因突变和遗传病的形成。
6. 潜伏期和遗传证据对基因遗传的重要性。
案例分析:1. 使用某个遗传病例子,解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和遗传规律。
2. 对比分析单基因显性遗传和单基因隐性遗传。
活动设计:1. 以小组为单位,使用九宫格进行基因遗传的模拟实验。
2. 每个小组设定不同的基因型,观察和记录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3.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单基因显性遗传和单基因隐性遗传的规律。
扩展学习:1. 探究基因突变的种类和原因。
2. 研究染色体异常和遗传病之间的关系。
3. 研究基因突变和遗传病的治疗方法。
总结和评价:1. 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和遗传规律进行总结。
2. 评价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提出进一步学习的建议。
教学资源:1. 幻灯片展示课程内容。
2. 小组实验的材料和设备。
3. 遗传病的案例材料。
4. 学生手册和笔记本。
5. 互动讨论和问答环节的教学辅助工具。
高中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教学设计
中学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教学设计生物指具有动能的生命体,也是一个物体的集合,而个体生物指的是生物体,与非生物相对。
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学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教学设计,盼望大家宠爱!中学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说明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运用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说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课程标准分析】《基因在染色体上》是人教版《生物必修②〈遗传与进化〉》其次章其次节的内容,遵照遗传学的开展依次,在学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觉和其次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根底上,科学家通过类比推理法以假说的形式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而后才以试验的方式加以证明。
本节课的内容是基于萨顿的假说,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这一内容的学习更加留意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利用第一章学到的假说演绎法推理整个过程,得出实证,更能够激起学生对科学探究的酷爱和爱好。
与此同时,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现代说明,结合了细胞学和遗传学内容,较为深邃,选择用微课课下教学,课堂针对性解决难点问题应当会更加高效。
【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试验证据。
(2)概述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说明。
过程与方法(1)驾驭假说演绎法,并运用验证摩尔根的果蝇试验,证明限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上没有对应的等位基因。
(2)运用有关基因与染色体的学问说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认同科学探究须要大胆质疑,勇于实践,提高学生对科学的酷爱。
(2)参与假说演绎的推理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熬炼试验设计技能。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试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说明。
(二)教学难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试验证据。
(2)推动假说演绎法的运用,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果蝇的测交试验。
【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学习过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根底,驾驭了生物的生殖过程、孟德尔遗传规律等相关学问,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认知根底。
基因在染色体上公开课优秀教案
基因在染色体上公开课优秀教案教案标题:基因在染色体上公开课优秀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以及其在遗传中的作用。
2. 掌握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基因突变对遗传变异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对基因和染色体的兴趣,激发他们对遗传学的探索欲望。
教学重点:1.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排列方式。
2. 基因突变对遗传变异的影响。
3. 学生对基因和染色体的兴趣培养。
教学难点:基因突变对遗传变异的影响的深入理解。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染色体和基因模型。
3. 学生练习册和笔。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一幅插图或照片展示染色体的结构,并引导学生思考染色体的作用是什么。
2. 引发学生对基因的兴趣,提问他们对基因的了解程度。
知识讲解(15分钟):1.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介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排列方式。
2. 解释基因突变是如何导致遗传变异的,以及不同类型的基因突变。
实践操作(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发一份染色体和基因模型。
2. 指导学生根据模型,将基因放置在正确的染色体位置上,并观察不同基因排列的结果。
3. 鼓励学生尝试模拟基因突变,观察遗传变异的影响。
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实践操作中的观察结果,讨论基因突变对遗传变异的影响。
2.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基因突变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意义和影响。
3.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回家查找更多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信息,并写一篇小论文。
2. 鼓励学生使用图表和实例来说明基因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基因突变的实验,观察其对遗传变异的影响。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或科学博物馆,了解更多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研究成果。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基因和染色体的理解程度。
2. 检查学生的小论文,评估他们对基因和染色体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2-2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二
课题
第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课时
第一课时
教研组
生物组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传递和性别相关联
概述基因和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并了解科学家探索的过程。
学情分析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白基因和染色体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的行为,存在一致性。本节课通过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学习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本节课的内容涉及性染色体,与后续的伴性遗传有连贯性,需要学生掌握。
3.基因的数量染色体的数目;基因在染色体上呈
。
4.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上的,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
的过程中,会随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上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地;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彼此分离的同时,上的自由组合。
同学们,时间到,接下来大家根据ppt上的要求进行小组讨论。(ppt翻页至议的内容)
提问: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进入配子时有什么样的特征(同源、非同源)?
在形成配子时,基因进入配子有什么样的行为(等位、非等位)?
【旧知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染色体和基因的平行关系】
提问“思考(非)等位基因和(非)同源染色体有什么关系?”
那么这节课,我们来看看在孟德尔提出他的遗传理论之后,其他科学家都带来了什么新的思考?
三、议min
1.快速核对思的答案,并解决错误;
2.除了回交,还有什么样的杂交组合可以验证摩尔根的解释?【火箭班】
3.非等位基因间是否一定能够自由组合?为什么?
4.(在ppt上用图片表示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让学生思考配子的基因型有哪些?并回答非等位基因间是否一定能够自由组合?
完整版)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
完整版)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本文讲述了高中生物新课程理念中的生物教学任务和探究性研究的重要性。
作者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通过层层深入的推理和探究活动,立体推进三维教学目标,努力使学生亲历并感悟科学发现的整个过程。
本节课是生物必修②《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它沿着遗传学史的发展顺序,在XXX 提出遗传因子(即基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寻找并确定基因在细胞内的存在位置,完成整个有关“基因在哪里”的科学探究过程。
文章还分析了教材的处理与安排,并提出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学情分析。
总之,文章主要是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生物课程,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请大家回答以下问题:1.在果蝇眼色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和隐性性状分别是什么?2.控制果蝇眼色的这对基因的遗传是否符合分离定律?为什么?有何特殊之处?3.如果基因在染色体上,那么控制眼色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性染色体上?为什么?4.如果控制眼色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又有哪些可能呢?5.你的假设能够解释摩尔根的实验现象吗?请写出遗传图解(红眼基因用W表示,白眼基因用w表示)。
6.需要设计实验验证你的假设吗?设计什么实验?7.为什么果蝇的白眼性状总和性别相关联呢?在这个探究活动中,我们通过问题驱动,合作探究,归纳总结的方法,提出假说并进行实验验证,最终得到了正确的结论。
通过这个过程,我们深刻体验了科学发现的艰辛与严谨,也提升了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作业布置:以AaBb为例,画出细胞的减数分裂图,尝试用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解释XXX的遗传定律。
同时,设计心声,思考本次探究活动中的收获和不足,以及如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在我初接触新课程时,我曾轻率地认为它只是“换汤不换药”。
但是,当我认真阅读材并体会它的编排时,我被深深吸引了。
材试图引导教师不仅仅传授“鱼”,更要教授“渔”。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需要掌握发现新知识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而不仅仅是研究已有的知识。
高中生物必修二课程:染色体上的基因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课程:染色体上的基因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染色体的概念及组成。
2. 掌握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规律。
3. 了解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及类型。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染色体和基因的图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利用遗传图解和基因分离定律,培养学生解决遗传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健康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染色体的概念及组成- 染色体的定义- 染色体的组成(DNA、蛋白质)- 染色体的类型(常染色体、性染色体)2.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规律-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连锁与交换)- 基因的遗传规律(孟德尔定律)3.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的概念、类型及原因- 染色体变异的概念、类型及原因- 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的区别与联系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染色体和基因的图像,引导学生回顾染色体和基因的概念。
- 提问:“染色体上有哪些物质?”、“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规律是什么?”2. 讲解与演示- 讲解染色体的概念及组成,展示染色体的结构示意图。
- 讲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规律,利用遗传图解和基因分离定律进行解释。
- 讲解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概念、类型及原因,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3. 互动环节- 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和所学知识,探讨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 提问与解答:邀请学生回答关于染色体和基因的问题,其他学生可进行补充和讨论。
4. 案例分析- 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染色体和基因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5. 小结与作业-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染色体和基因的重要性。
-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绘制染色体和基因的关系图,并撰写一篇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短文。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互动表现。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染色体的概念,知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2. 让学生理解基因的概念,知道基因是DNA分子上的特定遗传信息片段。
3. 让学生掌握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事实,了解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4.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染色体的组成2. 基因的概念3. 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三、教学难点1. 染色体的组成2. 基因的概念3.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四、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染色体模型3. 基因模型4. 实验材料:显微镜、染色体样本、染色剂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复习染色体的概念:染色体是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1.2 引入基因的概念:基因是DNA分子上的特定遗传信息片段,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
2. 学习染色体的组成2.1 通过PPT课件展示染色体的结构,让学生了解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2.2 展示染色体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染色体的结构。
3. 学习基因的概念3.1 通过PPT课件介绍基因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基因是DNA分子上的特定遗传信息片段。
3.2 展示基因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基因的结构。
4. 学习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4.1 通过PPT课件展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让学生了解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4.2 进行实验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样本,让学生亲眼见证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5. 课堂小结5.1 让学生复述染色体的组成、基因的概念以及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5.2 解答学生疑问,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6.1 让学生绘制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图,加深对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解。
6.2 选择一道相关题目,进行课后练习。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知道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改变。
2. 让学生了解基因突变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环境因素。
高中生物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示范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推荐五篇]
高中生物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示范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推荐五篇]第一篇:高中生物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示范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从容说课本节内容包括了萨顿的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3个教学知识点。
在人类对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探索过程中,萨顿和摩尔根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活动、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领悟科学家独到的研究方法、缜密的思考、严谨的推理,进行探究并得出相关的结论。
由于本节从上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引过来,所以在教学安排上思路如下:(1)通过回忆孟德尔分离定律和观察哺乳动物精子(或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图解,引导学生联想等位基因与同源染色体的行为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学生的这种疑惑源于头脑中的认知冲突,由认知冲突产生的问题会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接着引导学生把孟德尔分离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重读分离定律,画含一对同源染色体(假设其上有一对等位基因)和含两对同源染色体(假设其上各有一对等位基因)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示意图,让学生强烈意识到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式有利于落实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动手、动脑的能力,并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生物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生物学观点的认同程度。
教师肯定学生的发现并介绍萨顿的假说,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在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中,教师采取问题串的形式、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设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逐步揭开遗传的奥秘,最终证实基因的确位于染色体上。
通过介绍多种生物的染色体和基因的数量关系,让学生理解到一条染色体上应该有许多个基因,且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另外,还简要介绍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基因定位上的应用,有利于拓展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时代感,体现教材内容的先进性。
(4)在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染色体和基因水平上阐明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以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2022高中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3篇
2022高中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3篇2022高中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一课程目标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说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3、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4、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根底知识1、萨顿的假说(1)内容: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2)原因: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3)研究方法:类比推理法。
由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的现象,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也相同的一种推理方法。
(4)推理:①独立性: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②存在方式:体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只有成对中的一个。
③来源: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④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
思考:萨顿认为基因和染色体存在什么关系? 提示:平行关系。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1)实验者:摩尔根。
(2)实验材料:果蝇。
(相对性状多且明显、培养周期短、本钱低易饲养、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繁殖率高)(3)实验过程及现象:P 红眼(雌) 某白眼(雄)↓F1 红眼(雌、雄)↓F2 红眼(雌、雄) 白眼(雄)3/4 1/4(4)提出问题:白眼性状与性别相联系。
(5)作出假设:控制白眼的基因在某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6)理论解释:SHAPE RMAT(7)设计测交实验:F1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测交。
SHAPE RMAT(8)结论:白眼基因在某染色体上。
摩尔根通过实验,将一个特定的基因(控制白眼的基因w)和一条特定的染色体(某染色体)联系起来,从而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思考:果蝇的红眼基因在哪里?假设雄果蝇是红眼,与白眼雌果蝇杂交子代果蝇中红眼的是什么性别?提示:红眼基因在某染色体上。
基因在染色体上 教案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教案标题: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目标:1. 理解基因是如何在染色体上定位和传递的。
2. 掌握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3. 能够解释基因突变对遗传的影响。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描述基因和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
2. 学生能够解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和传递过程。
3. 学生能够理解基因突变对遗传的影响。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黑板。
2. 学生课前阅读材料。
3. 模型或图表展示基因和染色体的结构。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使用幻灯片或黑板上展示一个染色体的图像,并提问学生是否知道染色体的作用和结构。
2. 引导学生思考,基因与染色体之间是否有关系,并请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
知识讲解(15分钟):1. 解释基因的定义和功能,以及基因对个体的遗传特征的影响。
2. 介绍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包括染色体的组成和形状。
3. 讲解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的过程,包括基因的位置和顺序。
示范与实践(20分钟):1. 使用模型或图表展示基因和染色体的结构,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2. 分发练习题,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以检验他们对基因和染色体的理解程度。
讨论与巩固(15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他们的练习题答案,并解释他们的观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突变对遗传的影响,并让他们举例说明。
3. 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巩固他们对基因和染色体的理解。
评估(5分钟):1. 分发评估题,要求学生回答与基因和染色体相关的问题。
2. 收集学生的答卷,评估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更多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
2. 提供相关的实验或案例研究,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案扩展:1. 可以邀请专家来讲解更深入的基因和染色体知识。
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基因突变实验,以加深他们对基因传递和变异的理解。
教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基因和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和传递过程。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教案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教案教案题目: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及作用一、教学目标:1.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2.了解基因的作用和遗传规律。
二、教学重点:1.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2.基因的作用和功能。
三、教学难点:1.掌握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位置。
2.理解基因的作用和表现。
四、教学准备:1.课件、教具和实验器材。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利用课件或实物引导学生回顾染色体的结构和构成。
2.提问:基因是什么?基因与染色体有什么关系?第二步:讲解(15分钟)1.解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基因位于染色体的特定位置上,称为基因位点。
2.介绍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基因是控制生物遗传特征的最基本单位,由DNA分子组成,编码了生物体的遗传信息。
3.解释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基因通过遗传介质染色体传递给后代,决定了个体的遗传特征和表现。
第三步:案例分析(15分钟)1.利用实例解释基因的作用和表现:通过讲解一些常见的遗传病例或性状表现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基因对个体形态和特征的控制作用。
2.提问:如何解释人类一些遗传病的发生?为什么同一基因有时会有不同表现?第四步:实验操作(25分钟)1.进行染色体实验:使用显微镜观察在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置。
2.实施染色体显微镜制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以加深对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位置的理解。
第五步:总结(10分钟)1.归纳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位置和作用。
2.提问:为什么要研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基因研究对人类有何重要意义?六、拓展延伸:1.给予学生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位置的理解。
2.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基因的作用和表现的原因,并汇报讨论结果。
七、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讲解、实验操作和练习题等综合教学方式,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及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同时结合实例进行案例分析,增强学生对基因的认识和理解。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染色体的概念及其组成。
2. 让学生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和作用。
3. 培养学生运用基因与染色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染色体的概念:染色体的定义、染色体的组成。
2. 基因的概念:基因的定义、基因的组成。
3.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基因与染色体的遗传规律。
4.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的类型、基因突变的特点。
5. 基因重组:基因重组的类型、基因重组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染色体的概念、基因的概念、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类型及特点。
2. 教学难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基因与染色体的遗传规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染色体结构及基因分布。
3.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类型及意义。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染色体模型,引导学生思考染色体的概念及其组成。
2. 讲解:介绍染色体的概念、基因的概念,讲解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举例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3. 案例分析:分析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实例,讲解其类型及特点。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例,探讨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讨论基因技术在现代生物科学中的应用,如基因编辑、基因治疗等。
2. 探讨基因伦理问题,如基因隐私、基因歧视等。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染色体、基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强调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以及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八、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搜集关于基因技术应用的资料,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高一生物教案 基因在染色体上
高一生物教案基因在染色体上一、教学目标:1. 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了解基因的结构与功能;2. 掌握探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方法;3.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2. 基因的结构与功能;三、教学重点:2. 理解基因的结构及其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2. 如何进行准确的染色体分析与基因定位。
五、教学方法:1. 组合授课:讲解+案例演示+实验;2.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加深学生的印象;3. 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共同探究问题并交流思想。
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 自主学习课前知识,并将选择题答案写在白板上。
2. 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基因在我们的身体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它们是如何在细胞中转录和翻译的?如何通过实验方法研究基因?二、讲解在细胞核中,染色体是DNA和蛋白质的复合物。
所有物种都有染色体,它们为细胞遗传信息的储存和传递提供了基础。
在染色体上,基因位于特定的位置上,并通过底物与蛋白质一起控制着细胞的生长发育和生命过程。
人类的每个细胞中都有46条染色体,其中23对来自父亲和母亲。
我们每个人的基因组都不同,这也使得我们每个人的生长、发育、免疫系统和遗传易感性都有所不同。
基因是由核苷酸序列组成的DNA片段,含有信息来编码蛋白质。
基因编码出的蛋白质可以控制着许多生物过程,包括免疫,繁殖和代谢。
有些基因的功能并不是编码蛋白质,而是调节其他基因或基因区域的转录或翻译。
这些区域中的RNA分子也可以调节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①使用染色体核型可视化出每个染色体及其上基因的位置。
这种方法类似于使用显微镜拍摄染色体。
通过使用特定的染色技术,科学家可以进一步标记或定义染色体或染色体区域,以便确定基因的准确位置。
②使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DNA序列来识别基因的位置。
这些技术可以分离和克隆单个基因,并确定其序列。
这些序列可以与基因组数据库进行比较,以引导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共5篇)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共5篇)第1篇: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课标点击】学习目标:1.说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3.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重难点: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自主探究】◆复习: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发生分离,分离后的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请你试一试,将孟德尔分离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再把分离定律念一遍,你觉得这样的替换有问题吗?由此你能联想到什么呢?一、萨顿的假说实验发现:蝗虫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极为相似;基因的行为染色体的行为杂交过程中保持:_____________也有:______________体细胞中存在形式_________存在___________存在在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_______只有成对染色体中的_________体细胞中的来源成对中的基因一个来自______一个来自______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______一条来自______形成配子时组合方式非等位基因:______________非同源染色体:______________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
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推理(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
)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1.摩尔根:他对孟德尔的遗传理论,萨顿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学说持怀疑态度,但他认真钻研,寻找证据解决疑点。
2.实验材料:果蝇选取果蝇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基因与染色体的概念介绍1.1 引入话题: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染色体的存在和分布。
1.2 讲解基因的概念: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
1.3 讲解染色体的概念: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一种结构,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1.4 引导学生理解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的数量和形态决定了基因的数量和种类。
第二章: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方式2.1 讲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方式: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2.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染色体图谱,了解基因的排列顺序。
2.3 讲解基因的距离与遗传的关系:基因越远,遗传信息的传递越不稳定。
第三章:染色体的变异与遗传病3.1 讲解染色体的变异:染色体数目的增加或减少,结构的改变等。
3.2 引导学生了解染色体变异对遗传的影响。
3.3 讲解染色体变异与遗传病的关系:染色体变异可能导致遗传病的发生。
第四章: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研究方法4.1 讲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研究方法:细胞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遗传学方法等。
4.2 引导学生了解各种研究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4.3 讲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研究进展: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研究的最新成果。
第五章: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的实践应用5.1 讲解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5.2 引导学生了解教学设计中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践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的具体操作。
5.3 进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教学设计实践: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份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教学方案。
第六章:基因与染色体的互动关系6.1 讲解基因与染色体的互动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排列方式决定了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
6.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例,了解基因与染色体的互动关系对生物特征的影响。
6.3 讲解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突变可能导致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发生变化。
第七章: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影响7.1 讲解染色体变异的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等。
高中生物新教材必修第二册教案讲义:基因在染色体上
基因在染色体上[学习目标]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依据。
2.阐述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3.说出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一、萨顿的假说1.假说内容:基因(遗传因子)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2.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项目基因染色体独立性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存在方式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一个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来源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体细胞中成对的染色体(即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分配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的后期自由组合判断正误(1)萨顿利用假说—演绎法,推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且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2)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配子中只含1个基因()(3)雌蝗虫体细胞中的24条染色体,12条来自父方,12条来自母方()答案(1)×(2)×(3)√解析(1)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推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细胞质中的基因不位于染色体上。
(2)配子中不只含有一个基因,而是含有每对基因中的一个。
任务一:基因和染色体的平行关系1.根据萨顿的假说,请在图中染色体上标注基因符号,解释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图中染色体上白色横线代表基因的位置)。
提示如图所示2.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
从理论上支持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但事实是否如此呢?为什么?提示不一定;这样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实验的验证。
1.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萨顿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B.萨顿发现了基因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C.萨顿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萨顿假说的提出并没有科学的实验依据作为支撑答案C解析萨顿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但并没有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该假说的提出在当时并没有科学的实验依据作为支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大全高中阶段学习难度、强度、容量加大,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不能再依赖初中时期老师“填鸭式”的授课,“看管式”的自习,“命令式”的作业,要逐步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欢!高中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大全一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第二章第二节,其根本是解释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减数分裂与孟德尔遗传规律紧密相连,减数分裂又是高中生物学的重点和难点。
所以学好本节课是(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知识目标: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依据和实验依据;会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说明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 能力目标: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 情感目标:认同基因是物质的实体;认同观察、提出假说、实验的方法在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学习科学家敢于怀疑的科学精神(三)重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依据;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教学难点: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依据二.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创设问题,不断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猜想、实验并得出结论。
比如问题探讨中“请你试一试,将孟德尔分离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把分离定律再念一遍,你觉得这个替换有问题吗?由此你联想到什么?”如果学生能在老师的启发下答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甚至说“遗传因子是不是就是染色体”,我们这堂课已经成功了一半。
探究式学习法:现代教学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仅仅通过教师的传授及学生个体的主动学习是不够的,教学任务需要更多地依赖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互作用以及群体协商与对话等教学情境来实现。
所以本节课除了传统的传授法之外,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达到教学目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主动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重要的潜在作用。
三.教学设计思路1、以“类比推理”的科学方法为一条主线2、以“假说——演绎”的科学方法为课堂的第二条线索萨顿假说的证据——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中体现了“假说——演绎”的方法。
五.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问题导入问题探讨:请你试一试,将孟德尔分离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把分离定律再念一遍,你觉得这个替换有问题吗?由此你联想到什么?(这是教材上设计的问题,非常地好,好在很容易使学生将遗传因子与染色体联系起来,如果学生能在老师的启发下回答出遗传因子在染色体上,哪怕说“遗传因子是不是就是染色体,”那我们这堂课已经成功了一半。
(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类比推理让学生从感性上接受基因在染色体上)通过上面的导入很容易过渡到萨顿的发现以及假说,但是要说明一点,假说的提出不是无根据的乱说,而是通过“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因为萨顿发现基因和染色体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这里面需要给学生介绍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之一--类比推理,并强调其重要性)。
基因的行为染色体的行为体细胞中的来源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左体细胞中的存在形式成对存在成对存在在配子中的存在方式在配子中,成对中的一个同左在配子形成和受精时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保持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形成配子时的行为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小组合作学习“思考与讨论”:你同意以上的分析(指基因在染色体上)吗?如果你也认为基因在染色体上,请你在图中染色体上标注基因符号,解释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
(P28图)这个“思考与讨论”必须让学生来完成,当学生将基因标注在染色体上之后,会发现不管是F1还是F2代,结果与前面孟德尔所做的实验(还没有发现减数分裂之前)完全是一致的,到这个时候学生会有这种感觉:将孟德尔所说的遗传因子标注在染色体上是一点都没有问题。
(三)摩尔根的实验由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
介绍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实验图解)1、摩尔根关于果蝇眼色的遗传实验:P 红眼(雌) × 白眼(雄)F1 红眼(雌、雄)F2 红眼(雌、雄) 白眼(雄)3/4 1/4F2红眼和白眼之间的数量比为3:1,遗传表现符合分离定律,表明果蝇的红眼和白眼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提出问题:1.根据哪一个杂交组合判断出果蝇的显性性状?为什么?2.果蝇的白眼性状遗传有什么特点?是否与性别有关?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展示果蝇的染色体图谱,介绍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
提出问题:3.若控制此对性状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那F2代表现性及比例如何?学生思考并画出遗传图解。
设想:控制白眼的基因w位于X性染色体上P XWXW红眼(雌) × XwY白眼(雄)高中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大全二教材内容分析:《基因在染色体上》是人教版《生物必修②〈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按照遗传学的发展顺序,在学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和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说明科学家是先通过类比推理,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后通过实验现象提出问题,作出解释,最好实验验证,来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对假说演绎法的理解和应用。
学情分析:在学完必修1有丝分裂和必修2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及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后,学生对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中基因的行为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位本章本节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类比推理法在课本中没有明确的概念,在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在生活中学生也会常常无形之中用到,所以要求学生运用类比推理法,说明基因和染色体之间有明显的平行关系,进而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具有可行性,但是具体收集依据和分析时,教师最好引导学生,以此降低难度。
在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中学生对于假说演绎法虽然说已经了解了,但还达不到灵活应用的程度,所以教师在讲述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中要及时灵活的引导学生回顾孟德尔是怎样思考的,这实际上在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中,再次巩固了假说演绎法,并且学生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尝试独立灵活运用此方法的,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新课程标准下,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加大主体的参与课堂教学的力度,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任务。
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应当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创设情境,重走科学家的探索思路,体验创造性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提高能力的方法,同时也是树立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简述科学家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平行关系的发现。
2、说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3、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能力目标】1、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通过摩尔根的实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造就学生务实的科学作风。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科学研究需要大胆质疑,勤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二、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2、教学难点?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三、教学方法采用导入式教学、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方法四、教学设计根据新课程理念,重点突出两点:一是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二是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展示萨顿和摩尔根在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中做出的贡献,以及他们缜密思考的研究方法。
精心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根据学案要求进行分组,给小组回答问题提供评价标准,由学生主动探究讲授本节课的知识。
由学生自主完成探究和发现的过程,在探究科学之旅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五、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在本次教学中,首先在课前给学生留下了预习作业,按照作业要求给学生分成指定小组。
小组分工合作学习,推举中心发言人。
老师设计导学案,学生会按照导学案的要求主动完成学习任务。
不足之处:学生反映时间不够,预习不充分。
2、课堂教学情况:学生首先按分好的小组做好,每10个人为一个小组。
桌子围在一起,学生面朝黑板。
教师做好导学要求,将各小组需要解决的问题列出:第一小组: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基因的行为变化。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总结:第一组发言人能准确地将孟德尔分离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替换为染色体完成此题。
学生能在黑板准确画出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图像。
第二组:对比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和基因的行为,两者共同的地方?(提出萨顿假设)小结(完成表格)染色体基因在体细胞中的存在方式 -------------存在 ------------存在来源一个来自-----、一个来自------- 一个来自-----、一个来自------- 配子中的数目是体细胞的--------- 是体细胞的---------- 传递中的性质 ? ? 在上图中,请用“基因在染色体上”来解释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总结:因为学生经过提前预习,所以本小组有两位同学将此题完整答对。
学生虽然答对了,对于两者的平行依据应当还没有清晰直观的认识,所以这时教师用ppt课件及时给出下图SHAPE MERGEFORMAT SHAPE MERGEFORMATSHAPE MERGEFORMAT第三组: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有没有共同的地方?总结:此问题是考察学生技能的问题,本小组多数同学能总结出假说演绎法以及选对了实验材料。
第四组:用孟德尔的方法去分析摩尔根的实验,还有那些现象是解释不了的?摩尔根当时提出了什么问题,做出了什么假设?(介绍果蝇染色体)总结:该小组能回答此问题有些缓慢,语言表达不太流畅。
果蝇杂交实验图解分析,学生独立探讨的难度较大,老师结合ppt,边讲解边和全班学生一起探讨。
【师】与孟德尔实验作类比,讲解摩尔根实验。
比较相对性状(显、隐性性状)、实验过程。
P?红眼(雌) × 白眼(雄)↓F1 ? 红眼↓(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 红眼(雌雄) 白眼(雄)3?: 1【生】推测摩尔根实验的结果与孟德尔实验比较。
【师】提出问题:为什么F2 白眼全部是雄性?高中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大全三一、概述本节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章第2节内容。
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孟德尔遗传定律”,已有了“遗传因子”(即基因)的概念,同时学习了“减数分裂”,了解染色体在遗传中的变化规律,本节则是将两者联系起来的必不可少的内容,学好基因和染色体的平等关系,为后面遗传的结构基础和功能的关系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