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备考,句子的衔接与排序专练(含答案共10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练06 句子的衔接与排序
【易失分点解读】
【易失分点“避雷”】
【注意事项】
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还要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
句子排序问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
②分析选段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
③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选项。
④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
(一)考虑因素
一般来说,语段的排序主要涉及到以下一些因素:
①空间关系: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里到外等。
②时间关系:从早到晚,从过去到现在等。
③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由此到彼等。
④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
⑤思维规律:由一般到个别,由个别到一般,由概括到具体,由具体到概括等。
先要准确的把握整体语段的基本内容,找到其中体现顺序的那道“线”,然后才能进行合理的排序。
(二)答题步骤
①把握基本内容。
首先应该初步判断需调整语段的基本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基本内容倾向,然后抓住其关键语句及表明层次的语句。
②初步分层归类。
在第一步的基础之上,初步确定开头、主体和结尾,并把有关语句分层次归类。
这样可把众多的语句先划分为几个小组,便于局部小范围排序。
③连缀排列顺序。
这是排序的关键一环。
一般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即先将其中连缀特征明显的句子连接成若干个小句群,然后再把这些小句群连成大句群。
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④检查调整确定。
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分析思路是否清晰并自然贯通,结构是否相对完整,句间层次关系是否恰当。
若检查出有不当之处,立即调整。
在整体审视之后,可最终确定。
【对点过关训练】
1.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阅读一本书应该像是你与作者之间的对话。
②有关这个主题,他知道的应该比你还多,否则你根本用不着去跟这本书打交道了。
③但是了解是一种双向沟通的过程,学生必须向自己提问题,也要向老师提问题。
④一旦他了解老师的说法后,还要能够跟老师争辩。
⑤在书上做笔记,其实就是在表达你跟作者之间相异或相同的观点。
⑥这是你对作者所能付出的最高的敬意。
A.①⑤②③④⑥B.①②③④⑤⑥
C.⑤⑥①②③④D.⑤②③④①⑥
【答案】B
【解析】
考查句子的排序。
通读文段可知,语段叙述的是“如何阅读一本书”这一主题,①直接提出了这个主题,因此①应排在第一位;②中的“这个主题”指代的是①中点出的主题,因此②应紧跟①;由③中的“但是”可知③表示转折,③说明了解是一种双向沟通的过程,与②表达的意思相反,故③应紧接②;根据④中的“老师”可知④紧接③中的“也要向老师提问题”的内容,④应在③后面。
⑥中的“这”是指示代词,代指⑤中的“在书上做笔记”的内容,由此可知⑤在⑥前面。
据此可知语段的正确排序为:①②③④⑤⑥。
故选B。
2.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
①但这对急性感染的病毒溯源来说是很难的,因为病毒传播过程中的很多关键证据随着时间丢失了,最终
形成的只是一种可能的推论。
②人类是命运共同体,新冠病毒是人类共同的敌人,我们理应积极开展全球合作,最终战胜这次疫情。
③病毒是一种寄生生物,不能脱离宿主生存。
④在全球化的今天,不管病毒从哪个国家暴发,都会威胁全球公共健康。
⑤因此,病毒溯源不能单纯分析病毒序列,还要同宿主物种和样本采集时间一起分析。
A.③⑤①④②B.③④②⑤①
C.④⑤①③②D.④③⑤②①
【答案】A
【解析】
(1)③句是总起,引出病毒跟宿主的关系。
(2)⑤句从上句“病毒不能脱离宿主生存”的原因,得出“病毒溯源要同宿主物种和样本采集时间一起分析”的论断,故③⑤。
(3)①句是对⑤句的转折,指出“急性感染的病毒溯源是很难的”,故③⑤①。
(4)④句承接前文,得出“在全球化的今天,不管病毒从哪个国家暴发,都会威胁全球公共健康”的结论,故③⑤①④。
(5)②句承接④句,进一步指出“新冠病毒是人类共同的敌人,人类要积极开展全球合作,最终战胜疫情”,故③⑤①④②。
故选A。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的句子最贴切的一句是()
在这个世界上,只要你有真实的付出,就会发现许多门都是虚掩着的:在商界,你付出智慧,你会发现财富的大门是虚掩着的;在感情中,你付出真诚,你会发现友谊的大门是虚掩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在写作中你付出努力你会发现文章的大门是虚掩着的。
B.在学习中你付出努力你会发现知识的大门是虚掩着的。
C.在自然中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景致的大门是虚掩着的。
D.在饭桌上你仔细品味你会发现美味的大门是虚掩着的。
【答案】B
【解析】
“智慧”与“财富的大门”,“真诚”与“友谊的大门”,这两个对象是逐渐深入的,由外物到情感,“文章的大门”“景致的大门”“美味的大门”都是外物,“知识的大门”是内在的智慧,更贴切,故选B。
【点睛】
4.结合语境,如果把下面这句话还原到语段中,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虽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原文语段: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A)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B)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C)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为什么呢?(D)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A.“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虽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照应上文的“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故这个句子应该在“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后面,排除A;
B.“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回答了语段开头问句,正面解释了人生最苦的事情的具体所指,与上文联系紧密,中间不能插入其他句子,“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虽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也是解释,解释了贫、失意、老、死不苦的原因,故这个句子应该放在“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后面,故排除B;
D.“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两个句子是因果关系,中间不能插入句子,故排除D;
故选C。
5.下面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幸福不是虚幻的概念,幸福有物质、生理的基础。
②其实,富裕的人和收入一般的人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③幸福到底是什么?
④但必须指出,幸福不是由金钱所决定的。
A.③②①④B.③①④②C.①④③②D.②④①③
【答案】B
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
要注意总写分写的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
本题按句子的逻辑关系排列。
第③句总起,提出问题,引出下文对“幸福”的解释;第①句重点在后半句“幸福有物质、生理的基础”,紧接着第④句指出这个物质基础“不是由金钱所决定的”,语意连贯;第②句用“其实”承接上文“幸福不是由金钱所决定的”,表示下文所说的是实际情况,进一步解释收入多少对“幸福”而言没有区别。
故排序为:
③①④②,选B。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有趣的人,即便__________,他们也能__________;即便__________,他们也能__________。
苏轼就是个十足有趣的人。
被贬官后,他没有愁肠百结,而是发现了生活的真和趣。
在黄州,苏轼把“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的猪肉,做成了色、香、味俱全的“东坡肉”并撰文《猪肉颂》,讲述烧制心得。
生活拮据,苏轼辟地耕种,以此为乐,写出《东坡八首》《雨后行菜圃》等诗,悠然自得的心境,跃然纸上。
A.眼前满是苟且找到诗和远方身处逆境过得兴致盎然
B.眼前满是苟且过得兴致盎然身处逆境找到诗和远方
C.身处逆境找到诗和远方眼前满是苟且过得兴致盎然
D.身处逆境过得兴致盎然眼前满是苟且找到诗和远方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内容衔接。
作答此题,注意内容上的照应及内容本身内在的逻辑关系。
句中“即便”和“也能”一组假设关系的关联词,故“即便”后填假设的情况,“也能”填实际的做法。
其中“身处逆境”“眼前满是苟且”是假设的情况,“身处逆境”是具体处境,“眼前满是苟且”是对这种逆境的抽象形容,因此应在第一空选择“身处逆境”,第三空选择“眼前满是苟且”;与之分别照应搭配的是“过得兴致盎然”和“找到诗和远方”,综合分析,故选D。
7.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样长而富有变化的墨线是中国画的特点。
②宋代梁楷《李白行吟图》中李白的一件斗篷,只用了不到十根线条,便勾勒出人物身体的结构,衣褶的变化。
③线条的起落及抑、扬、顿、挫都清楚可辨。
④造型以线条为主,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的重要特征,它是中国书法用笔方法的发展和延伸。
⑤中国画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闻名世界。
A.④⑤③②①B.⑤④②③①C.⑤④③②①D.④⑤①②③
【答案】B
【解析】
研读材料,首句先谈中国画的总体特点,确定第一句⑤;由总体到具体,再说中国画中的线条,确定第二句是④;然后举了一个具体的例子(宋代梁楷《李白行吟图》),确定第三句是②;接着谈画中线条的特点,确定第四句是③;最后一句是对上文的总结,第五句是①。
这道题的顺序是⑤④②③①。
故选B。
8.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可以说,想象力应用多少是评价一个人智力高低的标准之一。
②人的大脑具有四个功能部位:感受区、贮存区、判断区和想象区。
③想象力是人类独有的才能,是人类智慧的生命线。
④人们运用前三个部位功能的机会多,而应用想象区的机会少,一般人仅仅应用了自己想象力
的15%。
⑤优秀的想象力对于一个杰出人才来说是必需的。
A.②④③①⑤B.③⑤②④①C.⑤③②①④D.④⑤①②③
【答案】B
【解析】
这几句话围绕“想象力”来阐述,③指出想象力的意义;⑤紧承③说明“优秀的想象力”的重要性;②④承接③⑤解释原因,根据②中的“四个功能部位”和④中的“想象区功能”可知②在④前;从“可以说”一词可知①是总结句。
这五句话的排列顺序为③⑤②④①。
故选B。
9.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更重要的是,再造抗生素的合成方式为人们攻克多种变异耐药菌带来了希望。
②研究人员改变了万古霉素核心结构中关键位置的分子,然后对其他分子进行相关修饰,让耐药菌无法得到制造细胞壁的原料,从而杀死它们。
③美国科学家对一种重要的天然抗生素——万古霉素成功进行了改造,使其能杀死变异的致命性耐抗生素细菌。
④在临床上,只有病人感染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对青霉素、先锋霉素过敏时才用万古霉素来治疗。
⑤这种再造抗生素将来有望用于临床,治疗那些感染了耐药性细菌的人。
A.④③①⑤②B.②⑤③①④C.③⑤①④②D.①③②④⑤
【答案】C
【解析】
③句引出语段说明对象——经过改造的万古霉素,应为首句。
⑤句中的“这种再造抗生素”紧承第三句的说明对象,应为次句。
①句中的“更重要的是”紧承⑤句,应为第三句。
④句为过去的治疗方法,②句是经过研究人员改变后的治疗方法,应先④后②。
所以正确顺序应为:③⑤①④②。
故选C。
10.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时,;井底的蛙,当你自我欢唱时,;笼中的鸟,当你安于供养时,;水中的萍!当你随波逐流后,。
①天地便小了②根基就没了③视野便窄了④自由便没了
A.②④③①B.④③②①C.③①④②D.①③④②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前后句的衔接。
根据前后句语意连贯来看,“墙角的花”如果孤芳自赏,天地就会变小,选①;“井底的蛙”如果只关注自己,视野就会变狭窄,选③;“笼中的鸟”安于现状,就会在笼中失去自由,选④;“水中的萍”如果没有主见,就会失去根基,选②。
故选D。
11.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但在有些病人身上表现不典型,通常和普通感冒症状类似,只是在程度上稍重。
②但季节性和传染性较强,一定要引起注意。
③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特点是具有流行性。
④尽管这些流行性感冒的主要表现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
⑤流行性感冒多发于冬春季节,大面积群体出现。
⑥流感的症状在有些病人身上表现比较典型,一发病即可能出现高烧,常达38.5℃以上,并伴有寒战、肌肉酸痛、头痛、咽痛、全身乏力等症状;
A.③④②⑥①⑤B.③⑤⑥①④②C.⑤④①⑥②③D.⑤③⑥②④①
【答案】B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
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③句以“流感”为中心词,首先总写其特点,可为第一句;⑤句然后讲它的生发季节,也可视为第二个特点,可为第二句;⑥①两句讲了它的症状,通过读易辨析其顺序,为第三、第四句;④句从句意看是对以上分析的总结,通过连起来读这几个句子能确认,其在②句前。
故选B。
12.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活着就应该对生命保持一种敬畏和尊重。
只要我们还拥有生命,就得对生命负责,让生命焕发出光彩。
②“水清鱼读月,山静乌听风”,能领悟山月对话的静谧,活着就是一种幸福体验。
③我们为什么活着?
④观看潮涌大江的壮阔,品味人间真情的美好,活着就是一种快乐享受。
⑤同时,活着就是对生命过程的幸福体验和快乐享受。
A.③①⑤②④B.③①④②⑤C.④①⑤③②D.②⑤①④③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序的能力。
解答本题除了平时在阅读中注意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加强对于句意理解外,还要注意明显的语言标志,如关联词语,起总领、总结作用的词语等。
做题过程中,要根据句意及语言标志,判断哪些句子必须相连,哪个句子是首句,哪个是尾句。
本段围绕“我们为什么活着”这一话题展开描述,详细的阐释了“活着”的原因。
按照这一思路排序:第③句是全段阐述的中心,总领全段,应放首位;然后第①⑤句紧承第③句阐述活着的原因,而第⑤句前有一个连接词“同时”,故第⑤句应放在第①句后;第②④句又是围绕第⑤句进行阐述,按照“活着就是对生命过程的幸福体验和快乐享受”这句话的顺序,第②句谈的是“幸福体验”,第④句谈的是“快乐享受”,因此根据前后一一照应的关系可知应先排第②句再排第④句。
故选A。
13.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们要想建立中国的音乐学派,也应当扎根在中国音乐、戏曲、诗词歌赋等优秀文化根基上。
②一次采风,刚踏上大草原,一位同行的京剧名家就开心往地上一坐,脚一盘,唱起了京剧。
③西方音乐学派众多,多是建立在本土音乐文化基础上的。
④我也喜欢京剧,但在那一刻,我第一次领悟到原来京剧这么美、这么雅致。
⑤要让世界了解我们的音乐,首先要解决好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音乐创作的问题。
A.①③⑤②④B.⑤②④③①C.②④③⑤①D.⑤③①④②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的顺序排列。
通读五个句子,讲述的是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音乐创作的问题。
⑤是总起句放第一位,排除AC。
①为总结性的句子,点明了怎样才能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音乐创作,故应放在最后,排除D。
故选B。
14.结合语境,将下列语句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总是需要一点精神的,,实现中国梦,要求我们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也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
①没有人的精神的有力支撑,就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
②一个国家和民族更是这样。
③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
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不可能屹立世界民族之林。
A.③①②④B.②③①④C.①④②③D.②①④③
【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句子排序。
解答此类试题时可以按如下步骤:寻头断尾,确定首尾句;把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把握关联词的搭配;把握话题衔接尤其是重复出现的词语。
通读句子可以确定主要讲人的精神对于民族和国家强大的重要性。
“人总是需要一点精神的”这句,是为了从“人的精神”引出“国家”,所以首句应是②句“一个国家和民族更是这样”;然后①句“没有人的精神的有力支撑,就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承接上两句讲,是人的精神支撑着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④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不可能屹立世界民族之林”,是紧承①句“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讲后果,进一步强调精神的重要性;③句“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总结上面内容,又引起下句“实现中国梦,要求我们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也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所以排序为:②①④③。
故选D。
15.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顺序是( )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
①“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挑逗卖酒姑娘了。
②“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③“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④借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比我的文字直截了当,美丽得多?
⑤“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A.④②⑤①③B.④③①②⑤C.③①⑤②④D.③②①⑤④
【答案】C
【解析】
按时间排序,根据③句中的“日暮”可知其为首句。
根据①句中的“冬宵”可知其为第二句,夜已渐深。
根据⑤句中的“更深人静”可知其为第三句,夜已深沉。
根据②句中的“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可知其为第四句。
④句为末句,总结全段。
故排序应为:③①⑤②④。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