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为本,品读感悟”高效教学课题研究的几点思考
关于课题研究的几点思考
2019第2期下(总第292期)ZHONG GUO NONG CUN JIAO YU在和谐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课题研究是对学生在某些方面的期待,课题研究宜做的细一点,分步骤,分层次,有计划,有过程的实施。
不同学科。
根据班级情况、学生的学情制定实施过程,注重课堂教学。
最终使课题研究由实验研究的状态走向普遍应用的常态。
一、课题的目的从大的方面说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教育教学的目的,即为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基,为其成人做准备、成才做准备,为祖国需要做准备。
也即课题研究要服从于教育教学。
从小的方面来说,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该课题对于学生在某些方面的期待。
那就是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积极地做事情商,浓厚的学习兴趣。
每一个课题都有它的研究领域,也就是都有它所侧重的目的。
比如数学教学中的质疑能力的培养、小组合作的研究、教学中的错误资源的利用、空间想象能力培养、综合实践活动,等等。
这些课题都有自己独特的训练目的与方法过程。
课题研究的小目的服从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大目的,大目的的达成靠小目的的不断积累而实现,最终达到由量变到质变。
这也正是我们学校所提出的,小步子密台阶。
学生的成长与进步靠的正是点滴的积累,靠的是自信与成功所带来的动力。
由此可见,课题研究的目的宜做的细一点,分步骤,分层次,有计划,有过程的实施。
二、课题的提出课题的提出要注意以下几点:(一)不同学科的特点,各个学科都有各自不同的学习方法与侧重。
(二)班级学生的基础,课题研究要弄清楚学生的学情与班情,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某些方面的缺陷与不足,或者对某些特点与长处进行进一步的培养提升。
(三)教师自身的优势与特点,课题研究要发挥教师的优势,不妨带有浓厚的个性特点。
(四)课题的提出要论证课题自身是否有价值,是否具有可行性,在实际教学中是否能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三、课题研究的基础(一)教师方面教师是否具有爱心,没有爱的教育与没有触及灵魂的教育都是苍白的。
教师怎么做课题研究读书心得
教师怎么做课题研究读书心得作为一名教师,课题研究是提升教学水平和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深入研究某一特定课题,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改革。
在我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选择合适的课题非常重要。
一个好的课题应该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紧密相关,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创新点。
在选择课题时,可以考虑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或者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同时,要确保课题的可行性,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和资源范围内完成。
其次,制定合理的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是课题研究的路线图,能够帮助教师明确研究的目标、方法和时间安排。
在制定研究计划时,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资源条件,合理安排研究阶段和任务,确保研究的顺利进行。
同时,要注意研究方法的选择,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实验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根据课题的特点来确定合适的方法。
接下来,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
数据是课题研究的重要依据,可以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数据收集。
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
同时,要注重对数据的解读和分析,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含义和规律,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支持。
然后,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
研究报告是课题研究成果的呈现形式,要注意论文的结构和语言的表达。
一般来说,研究报告包括摘要、引言、研究方法、数据分析、结果与讨论、结论等部分。
在撰写研究报告时,要注意逻辑严密、层次清晰,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研究的目的、方法和结果。
同时,要注重参考文献的引用和格式,确保学术的严谨性。
最后,分享和交流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推动教育的发展和改进教学实践。
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与其他教师和专家进行交流和分享。
可以通过口头报告、海报展示等形式,向他人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接受他人的评议和建议。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还可以促进教育领域的交流和合作。
对课堂教学高效性的探究思考
对课堂教学高效性的探究思考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学理论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高效的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还可以有效地利用教学时间和资源,使教学过程更加顺利和有序。
本文将从教师角度和学生角度两个方面对课堂教学高效性进行探究思考。
一、教师角度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首先要求教师具备专业化的教学能力。
教师应当熟悉所教授的学科知识,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和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需求,具备一定的课堂管理能力。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调整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课堂教学。
教师要注重课堂内容的设计和布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科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合理设计课堂内容,做到因材施教。
还要合理布置和利用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还应该注重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和情况,随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通过多样的教学手段,如讲授、演示、讨论、互动、实践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还应该注重课堂教学的评价和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和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问题所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二、学生角度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也是课堂教学高效性的重要参与者。
学生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首先需要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关注学习内容,听从教师的安排和指导,做到专心听讲、认真笔记,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主动完成作业和任务。
学生还应该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学会独立思考和学习,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和延伸拓展,要学会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需要,适时使用各种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
教师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教学研究的必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问题困扰着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积极参加课题研究。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对课题研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明确研究目的在课题研究初期,首先要明确研究目的。
明确的研究目的有助于我们集中精力,有的放矢地进行研究。
我的课题研究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研究,我希望找到一种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二、深入研究理论课题研究需要理论支撑,因此在研究过程中,我深入学习了相关理论。
我阅读了大量的教育教学书籍、论文,了解了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通过学习,我对课题研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为研究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关注实践操作理论联系实际是课题研究的关键。
在研究过程中,我注重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不断探索和实践。
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翻转课堂等,通过实践检验理论的有效性。
同时,我还积极参与课堂观察、教学反思等活动,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教学策略。
四、加强团队协作课题研究不是孤立的,需要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
在研究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与团队成员分享心得、交流经验。
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这种团队协作精神使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
五、注重过程管理课题研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注重过程管理。
我制定了详细的研究计划,明确了研究步骤、时间节点和预期成果。
在研究过程中,我严格按照计划执行,确保研究工作有序进行。
同时,我还定期对研究进度进行总结和反思,及时调整研究策略。
六、总结研究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在总结研究成果时,我将研究成果整理成文,撰写了研究报告。
此外,我还积极参与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将研究成果分享给同行,为教育教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课题研究使我受益匪浅。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关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和实践,为提高教学质量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于教师如何做好课题研究的几点思考.doc
关于教师如何做好课题研究的几点思考龙海二中黄文贤一、一线教师为什么要做课题研究?1、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时代发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
在信息化的社会里,要立足就必须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要有勇于实践、创新的能力。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对我们老师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
实践表明: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能积极参与教科研的实践,自觉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教改,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大有裨益。
许多名师成了搞教育科研的最大受益者,完全可以说:“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
”2、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做课题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
这些问题包括自己教学实践的问题、有学生行为习惯、道德表现的问题、有学校教育的问题,还有学校管理模式的问题。
3、有助于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
课题研究的严密性,也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4、有助于形成科研教学意识。
我们都知道,做课题时少不了要查阅大量的资料。
当你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后,就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
教科研实践活动不但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重要的是使我们养成一种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习惯;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反思教学。
综上所述,教育科研是当代教师工作的基本方式之一,是当代教师进行学习的方式之一。
课题驱动,行动研究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基本方法,教师职业化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教育、必须由“教书匠”向科研型教师转变。
二、什么是课题研究?对于课题研究有许多定义。
这里我们讨论的是一线教师所做的课题研究。
其实,真正的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只有植根于我们的教学实践和实际,才能焕发其生命力与价值。
当前,倡导…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就是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
通过做课题一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比较科学、规范的形式来解决我们学校发展、课堂教学、教师成长、家庭教育等各方面的问题和困惑。
教学中课题研究的思考和认识
作业二:针对课题研究的认识与思考一、在课题研究中提高了科研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课题研究,可以填补科研活动零的空白。
课题研究,不能只是根据个人的喜好而制定出来的,它需要科学理论做依据,有实践经验做支撑,这就迫使自己认真地去学习,研究。
在课题研究前期,我们在课题主持人的组织下,通过听讲座,了解模式的框架;在教研组活动上,学习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案例。
自己也查阅了专家的学术著作,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知识量,提高了自身素质。
随着理论素养的提升,教学实践能力也不断增强。
尤其体现在文本解读的深度和教学设计的效度上。
二、主动学习,注重过程课题研究重在过程,而我们更是努力经历真正的研究过程,体味研究的酸甜苦辣。
为了了解到最新最切合实际的知识,大家会经常研读相关的理论书籍,学习其中的精华理论,追踪先进的理念思想,努力提高自我的研究修养。
积极吸收。
通过阅读,我认识到:教师要客观地把握学生层次,必须深入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心理倾向、知识基础、接受能力进行分层设组。
用动态、发展的观点对待学生,随时注意学生的发展变化,作必要的层次调整。
然后规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各类学生各有所获,使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都得到提高,在各自的区域内得到充分的发展,使每一次学习后都有一种成功感在激励着自己,在不断获取成功和递进中得到一种轻松、愉悦、满足的心理体验,激发再次成功的欲望。
三、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让教师享受到成功的乐趣,调动了教师科研的积极性。
我们每个人可以及时总结在教学实践中的不足,更认真备课,不断严格要求自己,试着用新的理念和方法上好随堂课。
通过开展课题研究,不仅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展示出了较高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
每学期通过开展送教下乡、教改试验专题研讨和教育科研论题答辩、以现代化教育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基本功展示以及教学经验、学术论文和试验报告的交流、发表和获奖情况汇报等各项活动,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过程中展技验能,锻炼提高。
以读为本品读感悟高效教学课题研究的几点思考
“以读为本,品读感悟”高效教学课题研究的几点思考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
”读书,使人受益匪浅!语文是读出来的。
在学生和文本之间架设阅读平台,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以读为媒,以读为本,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品读”注重了基础知识的教学,从词句入手,将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
我们意识到词语教学是否有效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
书是读懂的,不是讲懂的,更不是问懂的。
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是落实《课标》要求的一种方法,也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以读为本”是当今阅读教学的要求,教学中要让学生以读为本,读中感悟,通过“品读”的教学实验,充分发挥阅读的理解、体会、感悟功能和表现功能,让学生把书读懂、读活、读美。
因此,在语文课堂上,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读,构建以度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好教师的导演角色,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在读中思,读中想,读中领悟,读中升华,提高语文能力。
思考一:“以读为本,品读感悟”的课堂教学不应拘泥于一种固定的模式。
“初读感知——精读领悟——美读品悟——深读提升”的模式设计很科学,备课中,老师们每个环节都精心设计,把文章最美的段落和句子做了最美的分析:“初读感知”既兴趣导入又复习联系;“精读领悟”老师们指导学生对精读段落进行了反复读、分角色读,领悟过程中有学生谈体会、写感悟,还有现场表演;“美读品悟”抓住每一个句子、每一个词语细细咀嚼,嚼出其中真正的味道;“深读提升”老师从文中挖出新意,拓展延伸......多精彩的设计和教学过程!可是,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老师备课备得好,思路也想得那么清晰”,到最后出现几种情况:1、拖堂。
前面的內容讲得很精彩,学生配合得很好,思路打开了,师生交流得也就多了,所用的时间也就多了。
一节课才四十分钟,前面的两个环节就花去三十多分钟,后两个环节怎么办,只有拖堂了。
高效教学的教案反思与探讨
高效教学的教案反思与探讨教育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为了更好地培养未来的人才,教师们需要进行高效的教学。
而高效的教学需要有有效的教案作为支撑,教案的制作和使用显得尤为重要。
在本文中,我将对高效教学的教案进行反思和探讨。
一、教案反思1、教案编写不够详细教案是一份针对性强的教学活动计划,编写详细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和指导。
在实际的编写过程中,很多教师并没有将教案写得足够详细,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应该将教案编写的风格进行规范化,并且在教学之前进行充分的准备。
在编写教案时,我们要考虑到如何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还要注意教学方式和策略的合理搭配,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2、教案对于不同的学生需要有不同的教学策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我们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策略。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在编写教案时,我们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应该贯穿到教案的每个环节中,定期进行反思,适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二、教案探讨1、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高效的教学需要让学生能够在积极的情感状态下进行学习。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让学生在愉悦和放松的情况下进行学习。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调节学生的情感状态,比如采用一些优美的音乐、讲述一些幽默的故事,或者让学生参加一些活泼生动的互动游戏等等。
这些方法都可以使学生的情感状态得到积极调整,从而为高效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注重教学评估高效教学需要注重教学效果的评估。
只有通过教学评估,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掌握教学效果,及时对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调整和改进。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测评和考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对教学的反响。
略读课文如何教更有效
略读课文如何教更有效——“以读为本,品读感悟”高效教学课题研究的思考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教“略读课文”。
略读课文不同于精读课文:略读课文,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要求;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
略读课文要怎样教更有效呢?略读课文要怎样和学校的“以读为本,品读感悟”高效教学课题研究更好地联系起来呢?此次广东省骨干教师跟岗学习中,景泰小学的“略读课教学”为主题的展示课,给了我很大启发。
一、略读课文的教学要充分利用“阅读提示”崔峦先生在《对语文课程和阅读教学的思考》一文中提到:“略读课教学更要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
”因此教学时,务必要求学生先认真读读略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
这段文字不仅自然地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还有针对性地提出本课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冶性情的功能。
“阅读提示”还可以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阅读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实效;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显得大气、简约,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面面俱到,教学环节的繁琐复杂,使整个教学结构粗线条化。
二、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明确略读课文教学的目标一课书中可训练的内容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有很多很多。
如果教师什么都想抓,什么都想练,必将是“蜻蜓点水,水过鸭背”,到头来学生什么都没学到。
所以教师要抓住要点,忽视其枝节。
只有把教学目标弄清楚。
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能‘粗知文章大意’,有兴趣的地方可以再读一读,特别感兴趣的也可以背一背,在词句的学习上不必多做要求。
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所以教参中指出:“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提示独立阅读、思考,发表阅读感受,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的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还可以用指名朗读的方式,检查读书的效果。
教师课题研究的心得与感悟
教师课题研究的心得与感悟教师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课题研究,教师能够深入学科研究,提升教学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在参与教师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深感到课题研究对于教师的意义和价值,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与感悟。
首先,教师课题研究是一次深入学科的机会。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因为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往往只能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难以深入研究学科的深层次问题。
而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我有机会对学科中一些重要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拓宽了自己的学科视野,提高了自己的学科素养。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会了如何进行系统的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更重要的是,发现了自己在学科中的不足和问题,促使我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
其次,教师课题研究有助于提升教学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我深入分析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探索了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在教学中,我运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同时,通过课题研究,我还参与了各种教育实验和实践活动,与学生共同探索学科知识和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一系列的教学实践和探索,不仅提升了我的教学能力,也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提供了更好的机会和平台。
再次,教师课题研究对学科的创新和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课题研究,我能够关注学科的前沿问题和热点难点,与同行进行交流和研讨,推动学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
在课题研究中,我积极参与各种学术交流和研讨会,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与同行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探讨,提高了学科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质量,也促进了学科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最后,教师课题研究是一次专业成长的过程。
通过课题研究,我不仅学到了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自己的科研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要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学习,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学术素养。
同时,我还要与同行进行积极的合作和学术交流,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成果,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育能力。
教师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教师课题研究心得体会作为一名教师,课题研究是我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课题研究,我能够深入探讨教育领域的问题,提高教学水平,同时也能够为其他教师提供指导和帮助。
在近期的课题研究中,我主要研究了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这个课题研究,我得到了以下几点体会和心得。
首先,教师在课题研究中要保持学习的心态。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是一个持续学习的人。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理论和方法,与同行交流讨论,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
只有保持学习的心态,才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其次,课题研究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方法。
在开始研究之前,我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研究目标是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然后,我会寻找相关的文献,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方法,以及他们的优缺点。
在选择研究方法时,我需要根据自己的目标和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法。
在我的研究中,我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既通过问卷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和问题,又通过实地观察了解他们在阅读中的具体表现和困难。
另外,课题研究需要有科学的数据分析和合理的结论。
在收集到足够的数据后,我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归纳,找出其中的规律和问题。
对于定量数据,我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于定性数据,我使用内容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在进行数据分析时,我需要保持客观和科学的态度,不应受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
在得出结论时,我会结合数据分析结果和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最后,课题研究需要有有效的沟通和分享。
一个好的课题研究不仅要有实际的研究成果,还需要将这些成果与他人分享。
在我的研究中,我会将我的研究成果发布到学术期刊和教育网站上,与其他教师分享我的经验和方法。
同时,我也会参加相关的学术研讨会和教师培训班,与其他教师交流讨论,互相学习和进步。
综上所述,课题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教师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课题研究,我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了解教育领域的前沿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教师课题研究的感受与启示
教师课题研究的感受与启示概述教师课题研究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我深刻体会到了其中的感受与启示。
本文将从个人成长、教育实践和专业发展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个人成长参与教师课题研究让我在个人成长方面受益匪浅。
首先,通过深入研究课题,我提升了自己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需要理清问题的本质,并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这培养了我思维的逻辑性和创造性。
其次,参与课题研究使我更加注重自我研究与反思。
不断探索新的知识和方法,反思自身的教学实践,有助于我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最后,课题研究促使我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与合作,拓宽了自己的人际关系圈,增强了团队合作能力。
教育实践教师课题研究对教育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通过研究课题,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其次,课题研究促使我关注教育教学的前沿问题,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这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研究。
最后,教师课题研究还能够推动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创新发展,促进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
专业发展参与教师课题研究对于个人的专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课题研究让我更加了解和熟悉自己所教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这有助于我保持专业素养的更新,并能够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其次,通过课题研究,我能够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最后,参与课题研究还能够增加我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有助于未来的职业发展。
总结教师课题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我在个人成长、教育实践和专业发展方面都获得了很多的感受与启示。
我将继续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发展贡献力量。
教师课题研究的心得与感悟
教师课题研究的心得与感悟作为一名教师,课题研究是我职业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课题研究,我探索和研究了各种与教育相关的问题,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也为我今后的教育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此,我将分享一下我在教师课题研究中的心得与感悟。
首先,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通过课题研究,我深入研究了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兴趣等。
我发现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兴趣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我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创造出适合他们的教学环境。
通过课题研究,我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课题研究是一种自我成长的过程。
在研究过程中,我需要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和能力。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参加研讨会,我不断学习并更新自己的知识。
在实践中,我不断反思和总结教学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课题研究让我不断提升自己,逐渐成为一名更好的教师。
再次,课题研究是一种团队合作的过程。
在研究过程中,我需要与同事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与同事的交流和讨论,我们可以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团队合作可以使研究工作更加高效和有成效。
同时,通过与同行的交流也可以增加我们的视野,了解其他人的研究成果和思路,从而开拓自己的思维方式。
最后,课题研究需要坚持和耐心。
研究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需要耐心和毅力来面对各种问题和困难。
我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如何选择研究题目,如何收集和分析数据等等。
但是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可以克服这些困难,取得研究成果。
总之,教师课题研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通过课题研究,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质量,也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课题研究是一项需要耐心和坚持的工作,但是它给予我很多成长和满足感。
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深入研究,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学研究见解心得体会
一、引言教育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性,并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见解和心得体会。
以下是我对教育教学研究的一些思考和总结。
二、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性1.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教学研究有助于教师深入理解教育规律,掌握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研究,教师可以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2.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育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思考、实践,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3. 丰富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教学研究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教育教学理论。
通过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总结和分析,可以形成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三、教育教学研究的实践体会1. 研究选题要贴近实际教育教学研究选题要贴近实际,关注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例如,在课程改革、学生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都可以成为研究的课题。
2.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教学研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研究过程中,既要关注理论的发展,又要关注实践的应用。
通过实践检验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
3. 加强团队合作教育教学研究需要团队合作。
教师可以与同行、专家、学者等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分享研究成果。
在团队合作中,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研究水平。
4. 注重研究方法教育教学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如调查研究、案例研究、行动研究等。
教师应根据研究课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同时,要掌握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提高研究质量。
5. 注重研究成果的推广与应用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推广与应用是研究的重要环节。
教师要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同时,要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分享研究成果,为教育教学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四、教育教学研究心得体会1. 教育教学研究需要持之以恒教育教学研究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需要教师具备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师课题研究的心得与感悟
教师课题研究的心得与感悟教师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课题研究,教师能够深入探究教育领域的问题,提升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在过去的课题研究中,我深有体会,以下是我对教师课题研究的心得与感悟。
首先,教师课题研究需要认真选择合适的课题。
课题的选择对于教师的研究方向、兴趣和专业需求都非常重要。
选择合适的课题能够激发教师内在的学术热情,使其持续投入到研究中,并能够在研究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因此,在选择课题时,教师需要充分了解自己的教学需求和研究兴趣,结合学科发展的前沿和热点,选择能够真正帮助自己提高教学水平的课题。
其次,教师课题研究需要系统思考和细致分析。
研究课题是一个系统思考和细致分析的过程。
教师需要系统地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和数据,深入研究自己的课题,并将研究成果与其他研究进行对比和分析,以获得全面而准确的结果。
只有经过充分的系统思考和细致分析,才能得出具有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结论,并形成可操作性的建议和措施。
同时,教师课题研究需要注重实证研究。
实证研究是教师课题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实证研究中,教师需要通过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验证自己的研究假设,并得出客观、可靠的结论。
实证研究能够帮助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的依据。
因此,在教师课题研究中,要注重实证研究的设计和实施,充分利用各种科学研究方法和工具,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最后,教师课题研究需要跨学科合作和学习。
教育领域的问题多元且复杂,需要跨学科的知识和专业技能来解决。
因此,在课题研究中,教师需要积极主动地与其他学科的专家和研究者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教育问题。
通过与其他学科的专家和研究者合作,教师可以拓宽思路、开阔视野,增加对教育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提高课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综上所述,教师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教师深入探究教育领域的问题,提升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杨用军高效课堂教学课题研究学习心得体会
高效课堂教学课题研究学习心得体会河尾完小杨用军2014年6月22日高效课堂教学课题研究学习心得体会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主渠道,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是一个历久弥新的命题。
“创建高效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纵观我们目前的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辛苦。
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充分得到应有的发展,有的学生甚至对学习产生逆反、抵触心理,逐渐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课堂的低效将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
“高耗低效、缺乏策略”已成为教与学最突出的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系统地研究教学的高效性理论,努力形成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体系,用以指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最终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向课堂要质量,切实减轻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逐渐实现优质轻负的高效课堂,我校围绕漭水镇中心完小提出的打造”高效课堂教学”专题展开研究,一学年下来,收获颇丰。
学年初,我就认真制定了专题研究计划,2013年10月份,组织教师系统学习“高效课堂”教学理论,2013年11月起多次组织教师上高效课堂教学尝试课、研讨课、示范课、汇报课,不断总结得失,梳理小结,全面推进高效课堂教学在我校的实施。
现我谈几点个人研究学习心得体会。
一、教师课前做足功课是课堂教学高效的前提1、了解学生。
首先要对班级和学生个人的原有认知基础,最近发展区有所了解;其次清楚是否具备相关的学习方法;再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否始终具备积极的情感。
2、熟悉教材。
首先要站在单元、整册乃至整个学段教材的角度进行系统的备课,这样处理教材时才会重点突出、驾轻就熟。
其次对所要上的课时内容要熟悉,对作者各部分内容的编写意图、知识点的前后衔接、重难点的分布要了然于胸。
这样在精简时才会有的放矢、干净利落。
3、备好方法。
教学活动中要采用什么方法更有效,课前要进行比较考虑,要采取什么流程要进行优化。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小课题研究计划南昌市铁路第一小学卢汉妹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发现问题的过程、个人条件、学生现状调查)语文教学的“以读为本”的观念已深入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的心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让学生充分的读,让他们在读中感,在读中悟,同时培养他们的语言感受能力,使学生们的情感得到升华。
在语文日常教学中我发现:课堂上教师繁琐的提问和讲解,使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之中。
学生极少有自己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去探究、体验、感悟和理解课文,主体意识处处受到压抑,失去了自我。
本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受到审美乐趣。
”,在我们本册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不仅是小学语文的重要教学目标,而且也是学生感受文章感情,获得语感训练的重要手段。
针对二年级学段和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特提出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这一课题。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1、朗读方式的有效选择和运用。
朗读采用初读感知、边读边悟、精读领悟、美度品悟、诵读感悟等方式,包括朗读、默读,个别读、齐读,表演读、研究读等等,而感情朗读应该说是朗读的最高层次要求,但它绝对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需要其他朗读方式的奠基性训练,最终达到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目的。
2、本课题主要研究小学语文有感情朗读,并能抓住课文重点语句,通过朗读达到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继而达到理解课文的内容为目的。
3、通过多种朗读方法提高学生朗读水平,并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改变以往课堂教学的方法,改变了过去的教学观念,树立全新的科学的教学理念,视朗读教学尤其是情感朗读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命脉,最终实现了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目标。
通过课堂感情朗读的指导让学生对课文的朗读也都有计划、有过程、有步骤、有目标的。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感悟(3篇)
第1篇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一次课题研究,这是一次对我个人成长和教学实践都有很大帮助的经历。
在研究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和课题研究的方法论,以下是我对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和感悟。
一、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1.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课题研究有助于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课题研究有助于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拓展知识视野,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需要查阅大量文献,了解国内外教育发展趋势,这将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3. 丰富教育理论体系课题研究有助于发现新的教育规律,丰富教育理论体系。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教育经验,为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论1. 确定研究课题选择一个具有实际意义和可操作性的课题是课题研究成功的关键。
在确定课题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1)关注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2)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3)具备一定的研究基础和条件。
2. 制定研究方案研究方案是课题研究的行动指南,应包括以下内容:(1)研究目标:明确研究的具体任务和预期成果;(2)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如文献研究法、调查法、实验法等;(3)研究步骤:合理安排研究时间,确保研究进度;(4)研究团队:明确团队成员的分工与合作。
3. 实施研究计划在实施研究计划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执行研究方案,确保研究质量;(2)注重数据收集与分析,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3)加强与团队成员的沟通与协作,共同推进研究进程。
4. 总结研究成果研究结束后,应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反思,包括以下内容:(1)对研究过程进行回顾,总结经验教训;(2)对研究结果进行归纳和提炼,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教育教学经验;(3)撰写研究报告,提交研究成果。
我对课题研究的几点思考
在培训中,我系统学习课题申报、开题报告、完美收官等,受益匪浅,改变了我以前做课题思路,对今后课题有很大的帮助。
一、课题研究需要真实研究课题研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需要真实研究,摒弃功利的诱惑。
那么什么样的研究才是真实研究呢?第一,我认为研究的课题必须是我们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真实问题。
一线教师由于自己的理论高度和知识视野的局限,很难建构宏大的理论体系,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问题应从真实的教学实践中来,到教学实践中去,切切实实解决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切忌好高骛远。
第二,研究的过程必须是真实的。
课题研究应该是真实地“做研究”,而不是“做材料”。
我们现在的有些课题研究,轰轰烈烈开题,热热闹闹结题,唯独研究过程冷冷清清。
所谓的过程也只是一些制作出来的结题所必需的过程性材料,这样的研究意义何在?这些可能都是功利主义思想在作祟。
二、课题研究需要严谨扎实目前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课题研究中的形式主义倾向特别严重,这也是课题研究遭人诟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课题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性活动,需要有整体设计,需要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每一环节都要有条不紊地扎实推进落实。
问卷调查设计要科学合理,调查报告要分析细致,开题报告要论证周密,研究课、实验课要扎实开展,结题报告要科学规范,相关的研究资料要及时整理,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更要重点突破。
反观现在有些课题研究,形式主义严重,没有扎扎实实的研究,就是找几个专家来做两次讲座,再隆重地举办几次公开课、研究课活动,最后拼凑一份结题报告,然后就高调宣布结题了。
要杜绝课题研究中的这种形式主义,要求课题主管部门加强课题管理和指导,严把课题结题关。
课题研究人员更要端正研究态度,真正全身心投入,心无旁骛,潜心研究,优化研究方案,及时总结反思,真正促进专业成长。
三、课题研究需要探索创新课题研究是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创新的精神和勇气,如果一味地奉行保守主义,课题研究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一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就是对自己科研素养的一个挑战,必须以探索的精神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拒绝保守主义。
感悟课题研究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在我国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课题研究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被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课题研究,现将我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1.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课题研究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通过研究,教师可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使教育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2.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需要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课题研究还能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拓宽教师的眼界。
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题研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不仅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1. 确定课题确定课题是课题研究的第一步。
在选题过程中,要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关注学生发展需求,选择具有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的课题。
2. 制定研究方案在确定课题后,要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实施步骤、预期成果等。
研究方案要具有可操作性,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3. 实施研究在实施研究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研究方案进行操作。
同时,要关注研究过程中的变化,及时调整研究策略,确保研究目标的实现。
4. 总结经验在课题研究结束后,要对研究过程进行总结,提炼出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总结经验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三、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1. 严谨的态度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严谨的态度的重要性。
只有严谨对待每一个环节,才能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在查阅文献、设计实验、分析数据等环节,我都认真对待,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2. 团队合作课题研究是一个团队协作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读为本,品读感悟”高效教学课题研究的几点思考惠州市河南岸中心小学肖伟魁语文是读出来的。
在学生和文本之间架设阅读平台,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以读为媒,以读为本,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品读”注重了基础知识的教学,从词句入手,将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
我们意识到词语教学是否有效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
书是读懂的,不是讲懂的,更不是问懂的。
杜甫的“烂精文选理”,陆游的“万卷虽多当具眼”,说明读书使人受益无穷,但都必须在“烂精”、“具眼”(即独立思考能力)上下功夫。
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是落实《课标》要求的一种方法,也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以读为本”是当今阅读教学的要求,教学中要让学生以读为本,读中感悟,通过“品读”的教学实验,充分发挥阅读的理解、体会、感悟功能和表现功能,让学生把书读懂、读活、读美。
因此,在语文课堂上,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读,构建以度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好教师的导演角色,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在读中思,读中想,读中领悟,读中升华,提高语文能力。
我校“以读为本,品读感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题研究的活动开展,学校领导和老师积极性很高。
课题组准备的实验探究课,老师们都要充分备好每一节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写好每一个课堂实录,总结出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课题研究的内容按照“初读感知——精读领悟——美读品悟——深读提升”的模式,每个环节都进行了精心设计。
这种模式“由浅到深”“由感知到深读”,符合教学发展规律,也符合学生的思维接受规律,对“以读为本,品读感悟”课题研究的活动开展起到了一定的引导和规范教学环节的作用,提高了学生的朗读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品读中加强感情交流,实现共同升华。
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认真地听取了每位老师的“实验课”,对老师们的这些课进行了深入反思。
下面我就“以读为本,品读感悟”的课题研究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和同行们进行交流。
思考一:“以读为本,品读感悟”的课堂教学不应拘泥于一种固定的模式。
“初读感知——精读领悟——美读品悟——深读提升”的模式设计很科学,备课中,老师们每个环节都精心设计,把文章最美的段落和句子做了最美的分析:“初读感知”既兴趣导入又复习联系;“精读领悟”老师们指导学生对精读段落进行了反复读、分角色读,领悟过程中有学生谈体会、写感悟,还有现场表演;“美读品悟”抓住每一个句子、每一个词语细细咀嚼,嚼出其中真正的味道;“深读提升”老师从文中挖出新意,拓展延伸......多精彩的设计和教学过程!可是,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老师备课备得好,思路也想得那么清晰”,到最后出现几种情况:1、拖堂。
前面的內容讲得很精彩,学生配合得很好,思路打开了,师生交流得也就多了,所用的时间也就多了。
一节课才四十分钟,前面的两个环节就花去三十多分钟,后两个环节怎么办,只有拖堂了。
2、蜻蜓点水。
因为前一点的原因,有的老师意识到这一点,课堂上不敢放开,只能按模式进行“蜻蜓点水”,点到为止,教学内容显得很空洞,课堂气氛也就没那么活跃了。
3、由于学生的超水平发挥,没按原计划完成任务,从而认为自己的教学很失败;4、课上得越多,课题研究方向就越茫然......笔者认为,固定模式引导固然好,但不可太模式化。
教无定法,我认为,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根据文章本身的特点,有一条指引学生理解文章的思路,使学生更容易地与文本开展对话,备课的时候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不可各个环节都设计得那样具体、实在,老师教学过程中更应该灵活取舍,有时学生兴趣来了,某个环节放开点,多给些学生思考,这样一来,下面的环节,就要做出备课上的临时修改了。
为了避开这几种现象的出现,笔者认为,备课或实际教学中,老师们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要求对模式进行变化,比如:1、直接导入,节约时间;2、四个环节只选其二三个环节,着重突出某一环节;3、有些美文、美段、美句,四个环节选其一种就够了,细细地读,细细地品,学生思维打开了,师生配合好了,这堂课也就变得轻松自在,重点突出等等。
思考二:“品读教学”不要单一,与其他形式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效果更好。
长期以来,语文品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于忽视了语文能力的培养,学生“读”得太多,老师引导中“品”得太多,一节课下来,学生朗读单调反复,千篇一律,老师“品”品出了很多师生“悦耳的假话”,忽视了“学以致用”,忽视课堂的联系和巩固。
“精读领悟”“美读品悟”两个阶段的教学最能反映出教师的创造力,往往是课堂教学中最精彩之处。
我们教师在评课时,常是用“高潮迭起”“异彩纷呈”等词加以赞美。
但教师在追求这些效应时,却往往犯这样的毛病,语言训练不扎实,忽略了学生深入地“读”课文的过程,使分析架空,也就是忽视了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不是教师拼命地讲解与分析,就是学生游离了课文的语言,高谈阔论;学生“品”的背后,可以把一些好的写作手法及时通过练习等途径用到练习中去,达到提高和巩固的目的。
笔者认为,“品读教学”可以这样与其他教学形式联系起来:1、品读教学中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
课堂就是同学们交流的平台,读书要与讨论交流相结合,要强调师生、生生互动。
当前,《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少不了课堂的交流。
没有交流,与文本的对话就无法开展,交流会促使阅读活动更加深入,交流也会使学生在一些阅读误区中返回过来。
教师适时点拨、导读,正确处理“自主感悟”与“价值观导向”之间的关系,肯定正确,纠正错误,平等对话,又发挥好“平等中的首席”的作用。
品读教学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自主、合作、探究”,读议结合,以议促读,以读促悟,以悟导读,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自由地开展阅读活动。
2、品读教学不要离开语言文字的训练。
当然,各种训练都要以读为基础,练习并非都是要学生拿起笔来写,通过比较读、对比读、换词读、删词读等的精心设计,都是体悟语言,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有效的训练。
笔者在教学《少年闰土》一文时,就是这样引导学生细读的。
在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问题“闰土和‘我’经历了那些难忘的事?我们现实生活中也精力这些事吗?有没有比这些事更有趣的?”自由读文思考,在书上圈、点、画,并把自已读懂的东西,自己想到的事情和想法在草稿本上写写。
交流这些问题的答案后,我要求学生也写写“难忘的事”,看谁能写得像《少年闰土》中的事情这么有趣。
讲练结合,学以致用,学生在品读和练习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3、“品读教学”还可与“目标教学”相结合。
“品读教学”要有一定的目标性,“品”了“读”了,要有一定的效果,不能形式上“品读”花样多,实质上流于形式,学生学到的东西甚少等等。
思考三:“授之鱼不如授之渔”,品读教学要教给学生品读的方法。
有的老师课堂中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当时也很陶醉。
可是,时间长了,学生对这种品读教学的方法早已忘记了。
笔者认为,“授之鱼不如授之渔”,品读教学要教给学生品读的方法,品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总结品读的方法,并把这些方法用到以后的课文分析和阅读理解上,这样,在以后的学习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让学生终身受益。
如,我知道学生在阅读中“吟哦讽诵”,掌握品读写景散文的方法,要在课堂上真正落实读中悟,悟后读,读中思,把感悟、理解、欣赏统一起来,便需要给学生“授之以渔”,教他们掌握学习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举一反三,一生受益。
真正的读书要带着情感去读,带着问题去读,读有目的,读有评价,读有效果。
我先让学生揣摩诵读的方法,并加以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然后边读边指导,边感悟边评论。
充分的朗读就是把学生带入深夜听泉的意境,师出示画面,学生配读文句,使学生的想象、感悟形象化,具体化,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让学生和文本对话交流融为一体。
思考四:“品读教学”要正确处理好“读”和“品”的关系。
《课标》中“以读为本”即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然而,以读为本,并非是将阅读教学倒退到那种私塾式的教学形式。
如果让学生一味地读,整堂课都是学生捧着书,不知所云地摇头晃脑地背课文,这大概是没有人会同意的。
读书总是要有层次性和指向,性,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在课堂上,教师如何做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带动学生通过读,逐步深入地理解课文,展开与文本的对话。
反思当前的阅读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存在不少的问题:①指导学生自己阅读,感悟少,教师分析,讲解多。
②指导学生个人揣摩品味,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少,教师用统一的答案灌输给学生多。
③指导学生积累巩固少,采用题海多。
④阅读不拓展,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品读感悟”式的阅读教学模式,“读”就是走进文本,倾听文本,领会意思。
“品”是对文章进行精细阅读,唤醒主体意识,与文本对话,去经历文本情感与自己生活体验的碰撞。
“悟”是一种提高性阅读,回顾文章的布局谋篇,使学生站在一定高度审视文本的美点与亮点。
要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品读教学”就要正确处理好“读”和“品”的关系。
思考五:怎样的品读感悟课才是一堂成功高效的课?有一位优秀教师曾经这样阐述有关“成功课堂”的内容:“年轻教师较普遍的现象是认为一节课能顺利按照自己教案的思路进行,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不出任何差错,就是一节成功的课。
其实不然,一节课如果能成功地解决学生的问题,哪怕只有一个问题,但是没有能够完成预期的教学内容,那么这节课仍然是一节成功的课。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教学不能机械地按预设的思路教学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教师灵活调整,生成新的超出预设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于不断生成的动态发展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因此,无论是哪种教学方式的课(包括“品读感悟课”),笔者认为,能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固然是好,如果不能完成任务,只要大方向对(符合各层次的新课程标准要求),能成功地解决学生的问题,让学生有一定的收获,就是一堂好课。
因此,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
上完一节课后,我们每个人都要习惯问问自己“我教给了学生什么?”,问问学生“你们学会了什么?”其实,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新的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
什么是务实高效?课堂应该实在一些,要尽量做到在短短一堂课里,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加强。
可以说,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务实是课堂教学的手段。
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呢?构建语文高效课堂,首先应理清高效课堂的内涵。
高效课堂即为在相对固定的时间(课堂),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完成更多的学习任务,而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能够更快更好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