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品悟·对点训练 专题四
【优化探究】2019届高考语文(全国通用)一轮复习 对点练15-4 Word版含解析
(2019年临沂模拟)阅读下面的小说,回答后面的问题。
迷路刘国芳我小时候迷过一次路。
那天我一个人在外面玩。
我走了很远,来到了一条河堤上。
但再远,我也认识回家的路,因为这地方我来过,大人带我来过几次,我知道回家的路:沿堤往回走,过一座桥后往左拐,就能走到我住的新大街。
这样熟的地方我当然不担心迷路。
在河堤上我没再走,就在河堤上玩。
差不多是夏天了,美丽的蝴蝶从很远的地方飞来又飞往很远的地方,也有的蝴蝶不再飞往远处了,停下来。
蝴蝶停下来的地方更美——那是美丽的花丛。
与蝴蝶一起飞来的还有蜻蜓,它们飞在很高的天空,把天空装点得多彩多姿。
这是一个很美的夏天,花红草绿,蝴蝶起舞,蜻蜓翩跹。
一个老人,在我玩着时走了来。
近了,老人说:“你知道新大街怎么走吗?”我看着老人,点点头,说:“知道,往这边走,过了一座桥后往……”我应该告诉老人往左拐,但话要说出口时,我忽然想骗骗老人——我小时候是个很调皮的孩子,往人水缸里撒过尿,塞过人家的烟囱——这次,我骗起老人来,说:“过了一座桥后往右拐。
”老人丝毫没有怀疑,老人谢过我,蹒跚着走去。
我在老人走远后笑起来,老人按我指点的方向走,一定会迷路,我在堤上玩了一阵,也要回家了。
回家的路我认得:沿堤往回走,过一座桥后往左拐,就能回到家里。
我按上面的想法往回走。
很快我走到桥边了,又很快,我过了桥。
桥那边两条路,往左拐就是回家的路,很快,我走上了这条路。
但在这条路上走了一阵,我居然看见了老人,她慢慢吞吞地走在我的前面。
见到老人,我立刻明白我走错了,我告诉过老人让她过了桥往右拐,这是骗她的,现在,我看见了老人,说明我跟老人走在同一个方向。
我不能跟着老人走。
我转身往回走,走回到桥边时,我拐进了另一条路。
但在这条路上走了很久很久,我也没走到我住的新大街,而且越走越陌生,我不知道我走到哪里了,也不知道新大街在哪里。
我迷路了。
我后来嘤嘤地哭起来,我要回家,但不知道家在哪里。
一个大人过来问我哭什么,我告诉大人,说我迷路了。
高三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专题四 2 对点聚焦练 语段的压缩 含解析
对点聚焦练语段的压缩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少城市家庭已完成消费升级。
消费者对食用油需求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普通油品在一定程度上已难以满足特定消费者对营养、健康的需求,具有营养、保健、美味的特种食用油产品将呈现出巨大市场空间。
豆油、菜籽油等传统食用油的消费滞涨,调和油的市场份额在进一步下滑,越来越多消费者倾向于选购高性价比纯种油。
例如,家庭将重视油品的脂肪酸组成;重视油品中的生理活性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含量;重视脂肪酸的合理比配;重视特种油料的开发利用,利用其富含功能性成分的特点,生产营养健康的功能性油脂等等。
高端食用油将逐步发展为膳食营养补充剂,满足消费者特定的营养、保健需求。
(1)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
(2)针对上述材料反映的情况,写一段文字,谈谈应该如何正确面对“消费升级”,不超过70个字。
解析:(1)语段属于说明性文字,说明的对象是“食用油消费”,关键信息为首句的“消费升级”。
结合后文可知,食用油消费升级的具体表现为对营养化、健康化的需求,对高端化的需求。
据以上分析压缩概括即可。
(2)注意辩证来看,既要谈积极的方面,人们追求健康营养是社会发展的体现;也要谈注意避免的问题,冠以“高端”往往带来浪费、盲目攀比等,要避免。
答案:(1)消费升级下,食用油消费呈健康化和高端化趋势。
(2)(示例)消费升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必然,我们可以适度提高消费水平,但要量力而行,切不可盲目攀比,铺张浪费。
2.阅读材料,请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不超过15个字)2019年5月4日播出的CCTV1《开讲啦》节目嘉宾的人生经历,简直是开挂了!23岁就职华为27岁获环球洲际小姐大赛中国特区赛区十佳28岁赴西藏支教34岁成为中山大学博士同年接到入伍通知书,迈入军旅生涯……看到这份“简历”,网友惊叹:这是怎样开挂的人生?这就是中国第一位女实习舰长韦慧晓!视频中,她提及曾有人让她放弃读研,给她一份年薪百万的工作,她的回答是:“我当时对这就完全没有兴趣……有两种价值观:一种价值观呢,是戴着非常昂贵的手表,好显示出来自己身价百倍;另一种价值观就是我这种价值观,一块不贵的手表,因为我戴过了,所以身价百倍。
2022语文专项对点练4实用类文本选择题的解法含解析
专项对点练4 实用类文本选择题的解法(时间:25分钟分值:2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2分)材料一:“直播电商"是一个广义的概念,直播者通过网络直播平台或直播软件来推销相关产品,使受众了解产品各项性能,从而购买自己的商品的交易行为,可以统称为“直播电商"。
它既包括直播者为原有的电商企业利用直播推销产品,也包括娱乐型社交直播平台上直播者通过直播方式向其他平台的电商企业引流,还包括直播者在平台上有自建或者合作商户,直播者通过直播将受众吸引到其他非平台商户交易。
近年来,随着网购消费升级的日益加速,消费领域新场景、新业态、新应用不断涌现.2016年开始,“直播+电商”成为一种新兴的网购引流方式,消费者对网红流量的关注度、对商品的兴趣度、对体验互动的认知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观看网络直播下单购物。
预计未来直播电商行业总规模将继续扩大,主播们卖力的讲解、真切的体验分享,商品的直观呈现,刷屏的评论,让消费者乐于下单。
因此,不少直播平台和电商平台都在大力发展直播电商购物模式。
受疫情影响,消费者“云逛街、云购物"的热情高涨,更是助推了这种模式的演进。
(摘编自《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材料二:图12014-2019H1年中国网络零售额规模【注】H1指前半年;网络零售占比指网络零售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图22017-2020年中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预测【注】E指预测。
(摘编自《2020-2021年中国直播电商行业运行大数据分析及趋势研究报告》)材料三:直播带货为什么这么火?除了主播个人效应和品牌折扣诱惑的“催化”外,线上替代线下所带来的即时性、互动性以及社交化的消费场景,缩短了商品抵达用户的心理距离,带来了更便利、更新鲜、更快捷的消费体验,从而有效提高了商品转化率,本质上是一种“注意力经济”或“体验经济"的延伸.显然,直播的特有功能,正在颠覆人们对于零售的既有印象,尤其是直播模式带来的市场下沉,是一个几乎双赢的思路探索.随着5G时代的到来,叠加新一轮消费升级风口,“直播”无疑将会撬动更为巨大的市场,甚至会激发消费产业的重新洗牌和业态重构。
高考语文(新课标)一轮复习对点练 10-4-2 Word版含解析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杜僧明,字弘照,广陵临泽人也。
形貌眇小,而胆气过人,有勇力,善骑射。
梁大同中,卢安兴为广州南江督护,僧明与兄天合及周文育并为安兴所启,请与俱行。
频征俚獠①有功,为.新州助防。
天合亦有材干,预在征伐。
安兴死,僧明复副其子子雄。
及交州土豪李贲反,逐刺史萧谘,谘奔广州,台遣子雄与高州刺史孙冏讨贲。
时春草已生,瘴疠②方起,子雄请.待秋讨之,广州刺史新渝侯萧映不听,萧谘又促.之,子雄等不得已,遂行。
至合浦,死者十六七,众并惮役溃散,禁之.不可,乃.引其余兵退还。
萧谘启子雄及冏与贼交通,逗留不进,梁武帝敕于广州赐死。
子雄弟子略、子烈并雄豪任侠,家属在南江。
天合谋于众曰:“卢公累代待遇我等亦甚厚矣,今见枉而死,不能为报,非丈夫也。
我弟僧明万人之敌,若围州城,召百姓,谁敢不从。
城破,斩二侯祭孙、卢,然后待台使至,束手诣廷尉,死犹胜生。
纵其不捷,亦无恨矣。
”众咸慷慨曰:“是愿也.,唯足下命之。
”乃与周文育等率众结盟,奉子雄弟子略为主,以攻刺史萧映。
子略顿.城南,天合顿城北,僧明、文育分据东西,吏人并应之.,一日之中,众至数万。
高祖时在高要,闻事起,率众来讨,大破之,杀天合,生擒僧明及文育等,高祖并释之,引.为主帅。
武帝征交址及讨元景仲,僧明、文育并有功。
侯景之乱,俱随武帝入援建邺。
(选自《南史》,有删节) 【注】①俚獠:岭南各少数民族的泛称。
包含着居住岭南语言不同的各少数民族。
②亦作“瘴厉”,感受瘴气而生的疾病,亦泛指恶性疟疾等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雄请.待秋讨之请:请求B.萧谘又促.之促:仓促C.子略顿.城南顿:驻扎D.引.为主帅引:举荐解析:促:催促。
答案: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众并惮役溃散,禁之.不可僧明、文育分据东西,吏人并应之.B.频征俚獠有功,为.新州助防谁为.大王为此计者C.是愿也.,唯足下命之夫战,勇气也.D.禁之不可,乃.引其余兵退还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解析:A.都是代词,前者代指“士兵”,后者代指“僧明、文育”。
2024年中考中考阅读中感受、启示解析与对应训练(含解析)
2024届中考中考阅读中感受、启示解析与对应训练考点:1.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受2. 欧阳修《卖油翁》与《李生论善学者》——心得3. 邓荣河《秋虫唧唧》——写感悟4. 基础组合: 孔明——读后感受5. 刘荣《村旁的路口》——读后的感受6. 《出征太空,他们的逐梦故事太励志》——实践题:梦想7. 梁衡《烟火人间——城中草原畅想》——另写描述句8. 《朝花夕拾》——读后感受9. 《孟涂文集》——读后感受10. 乔洪涛《听秋》——读后感受【考点研究】一、感受的类型1.人物精神2.人与世界的和谐3.读书4. 梦想5.知己【考题示例】二、启示1.整体启示——故事的启示2.局部启示——细节启示3.辩证统一——多角度的启示4.结合点——材料与启示,方法论与有关方法论的原理依据【考题示例】(一)欧阳修《卖油翁》与《李生论善学者》——心得【考题对接】一、邓荣河《秋虫唧唧》——写感悟一、邓荣河《秋虫唧唧》【答案】1.示例一: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关爱动物,尊重动物,保护动物,与它们和谐相处。
示例二:我们要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只有仔细观察,积极思考,才能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丰富我们的头脑,开阔我们的眼界,才会使我们具有最权威的发言权。
(符合题意即可)【解析】本题考查阅读感悟。
结合本文内容去谈,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这篇文章通过对秋虫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秋虫虽然渺小,但它们也有自己的生活和情感,我们应该尊重它们的存在,用心去倾听它们的声音。
同时,文章也告诉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好,我们应该学会用心去感受,用爱去呵护。
二、基础组合: 孔明——读后感受二、基础组合: 孔明【答案】1.示例:诚者,天之道也。
有了真诚,朋友就会成为我们的贴心知己,成为我们快乐成长的伙伴。
有了真诚,对待每一件事时,成功不会离我们很远。
刘备对诸葛亮的真诚让我感动,他爱才、尊才的品格也令我久久难忘,甚至在临终托孤时,让诸葛亮担起复汉的重任。
(浙江专用)高三语文复习专题十对点聚焦练4对散文特定手法、用意的分析(含解析)
对点聚焦练4 对散文特定手法、用意的分析一、(2018·浙江“超级全能生”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0分)寒雀王太生世上本没有怕寒的雀,只是怕寒的人看鸟冷。
冬天看雀,雀在光秃秃的枝头,枝头寒意嗖嗖,北风四起,雀的羽毛在风中凌乱,树下看雀的人,不禁紧了紧身子,打了个哆嗦。
人觉得冷,看雀便是寒雀。
此时,冬天的食物比起春天和夏天要少得多。
其实雀快乐着呢,远处有老熟的红果球,沙棘火把果,还有圆黑的樟树果,尤其是沙棘果,津甜润喉,啄一口,果浆四溅。
寒雀比之春雀和夏雀,要悠闲得多。
春雀忙着衔泥筑新巢,还要付房贷首付,夏雀忙着哺新雏,还要带孩子学走路。
寒雀不慌不忙,它正像一个农人过冬闲,倒背着手在田埂上走走。
(1)冬天看雀,便想到春天和夏天的雀,是暖雀,就像一个囊中羞涩的人,看有钱人是暖雀,看自己是寒雀。
一个失意潦倒的人,觉得自己是寒雀,看那些得意的人,是暖雀。
寒雀和暖雀,至少在心灵体验和心理视觉上有区别。
冬日无事,坐在南窗下,闲翻古人画的寒雀图。
宋人崔白柔软的绢纸上,蹦跳着一群雀,在隆冬黄昏的古木上嬉栖投宿:左三雀,已然憩息安妥,处于静态;右二雀,乍来迟到,呼朋引伴,寒枝乱颤;中间四雀,呼应上下左右,串联气脉。
雀之灵动,在其向背、俯仰、正侧、伸缩、飞栖。
宿鸣中的寒雀在冬日傍晚栖落荒枝,恰似在外旅行的人,投宿一处价格便宜的小旅店。
崔白,字子西,生卒年月无从考量,出生于安徽濠梁,宫廷画家,活跃于熙宁、元丰时期,颇得皇帝优待,气质更接近不受拘束的文人。
画雀人也是一只雀?猜其人生处境,不知是寒雀,还是暖雀?其实,寒雀在文人眼里,饶有情趣。
遥想八百多年前,一个冬日早晨,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寂寞空庭,成百上千麻雀,翩翩飞下,唧唧喳喳地站在诗人的梅树枝上作客,像是在互相交谈。
一时间,群雀好像预先约好似的齐声喧哗,嘈杂的声音几乎要击穿人的耳膜,突然又被什么惊扰,它们“呼啦”一声,四散飞去,庭院内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2019年高考语文实用类阅读主观题对点训练
2019年高考语文实用类阅读主观题对点训练高考语文全国卷被称为课标卷,因为试题严格遵循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提出核心素养和研究任务群的活动中研究的理念,这与传统的语文研究方法有所不同,因此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应对课标卷的考试有一定的不适应。
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我们应对新课标下的语文高考的能力呢?这是一个紧迫的问题。
实用类阅读试题是近几年高考语文的新宠,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复备考。
在这里,我们将解析几个有关实用类阅读的经典题目,以明白高考考察的内容,然后进行对点训练。
一、解析实用类阅读经典题目我们将从两个角度解析实用类阅读经典题目:1、分析题干,看清玄机1)题干暗示答题区间。
2)题干的关键词提示答题踩分点。
3)题干的关键词确定了答题的角度。
2、解析经典题目,看清课标要求经典题目一2018年全国卷(一)实用类文本阅读,第3小题: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题干的关键词是“侧重点”“不同”“为什么”。
通过比较三则材料各自报道的内容,我们可以概括出它们的侧重点,并进行比较,其中不同于其它材料的内容就是不同侧重点。
因此,“不同”这个词是多余的。
如果要保留“不同”这个词,最多可以理解为命题人提醒考生,答题时应答三则材料各自的不同于别的材料的主要内容。
“为什么”省略了答题的角度,答题角度是指答案所陈述的对象。
在这个题目中,答案陈述的对象是三则材料侧重点的不同。
这个题目的第一问考察信息筛选能力,第二问则落实了新课标对高考提出的要求,即学生在阅读时应该能够弄清文章的写作意图。
这是一个较高层次的要求,第二问的核心是考察学生分析作品的写作意图。
经典题目二2018年全国卷(二)实用类文本阅读,第三小题: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哪些相关方协作?简述各方所起的作用。
题干明确了答案的角度是“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因此我们可以知道,答案所陈述的对象在第三、第四则材料中。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第4章 第3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对点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4章第3节实用类文本阅读对点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林清玄:心美一切皆美记者:您30岁之前得遍了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直到不再参赛,此外,您还是台湾最高产的作家,除了众人以为的文思泉涌,还有别的诀窍吗?林清玄:我很喜欢一句古诗:书到今生读已迟。
就是说,这辈子你要读书已经来不及,都是上辈子的积累。
我想这种积累重要的是怎么坚持,每天写一点,一个月以后回头看,会觉得性情上有变化,这种慢慢积累的过程是快乐的。
记者:从乡下奋斗到台北,您的经历也是比较坎坷的。
小时候,您随父兄在田间地头流汗受苦,这段经历对您后来的成长有何影响?林清玄: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什么情况都能适应。
从出生到现在,我没有一个晚上睡不着觉,没有一餐饭吃不香,随时都能笑得出来。
因为小时候在大山中长大,生活很苦,心思也单纯,天黑上床马上睡觉,你不会有欲望,有欲望也没用,根本不可能实现,所以慢慢久了,你对欲望就不会太敏感。
记者:在您的环境里面,显然没有成为作家的条件,但您成功了。
林清玄:的确,我家代代都是耕农,可是我对文字有非常深刻和敏锐的感受。
记得有位文人叫张潮,他讲,“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你把地上的东西看清楚了,那就是一篇文章。
我小时候的成长不可能像一般人所说的,学富五车,而是一门深入。
我记得小时候读每本书,拿过来都珍贵得不得了,抱着,枕着,经常拿到什么就很用心地看。
小学三年级以后,每天我要抱着一本书,才睡得着;每天一定要读到一篇好文章,才肯睡觉。
记者:在经历5 000年未有之变局之后,拜金拜物对传统价值观的疏离逐渐明显,在这样光怪陆离的时代,怎样才能活出真正的优雅?林清玄:其实这是一个向欲望倾斜的时代,全世界都是这个样子,有时候你看报纸会看到一个爱玛仕的包卖到100万人民币,荒唐!但大家已经习惯了,不以为怪,它是名牌,就值这个钱,那是因为你已经迷失了对事物的真实判断。
人的肩膀挑着一架天平,一边是欲望,一边是心灵的满足,你的心灵应该有足够的砝码来保持平衡。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提升对点练(四)语言表达连贯(含解析)
语言表达连贯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般来说,受功利之“用”驱使的读书可归为“要读书”一类,而怀有“体”之情怀的读书则可称之为“好读书”。
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五十而知天命。
”这是孔子对于知识与人生宿命的感叹,“知天命”后也就熄灭了“志于学”的功利之心,最终达到“从心所欲”、领悟人生的境界了。
①读书而不好好学习,兴之所至,随性自然,算是什么好学上进②“要读书”乃是“五经勤向窗前读”③后来渐有所悟,是因为明白了孔子的感叹④“好读书”却是“闲来无事好读书”⑤以前读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常常觉得不着边际⑥因为既然是读书,便应该正襟危坐,皓首穷经,衡量得失,怎么能“不求甚解”呢A.⑤④②①⑥③B.②④③⑥①⑤C.②④⑤⑥①③D.④②⑤①⑥③【解析】选C。
由前文语境可以推知,后两句应先说“要读书”,再说“好读书”,据此可以确定②④。
由后文“孔子说”可以确定③应放在最后。
⑤是陶渊明的观点,⑥“怎么能‘不求甚解’呢”紧承⑤,可确定⑤⑥的顺序,①是对⑤⑥的进一步阐述,所以答案应为C项。
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哲人有言:“人的天性像是野生的花草,读书像是修剪移栽。
”某种意义上,读书给人带来的,除了知识的增长,____。
成就大学问,实现“立德、立功、立言”这“三不朽”的人生追求,或许并不是所有读书人都能够达到的,但读书所带来的精神境界的提升,却是每一个人可以追求的。
A.更重要的恐怕是提炼和升华心境B.更重要的恐怕是心境的提炼和升华C.心境的提炼和升华恐怕是更重要的D.提炼和升华心境恐怕是更重要的【解析】选B。
A.“提炼和升华心境”与前句的“知识的增长”句式不对应。
C.与前句“读书给人带来的”不连贯。
D.句子结构不对应,前面句子意思是“读书给人带来的是知识的增长”,后面也应是“读书给人带来更重要的……”。
2021届高考语文(江苏专用) 第四章限时对点规范训练3 Word版含答案
限时对点规范训练3分析小说中物象和次要人物的作用(用时:45分钟满分:4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沼泽地[日]芥川龙之介一个雨天的午后,我在某画展的一个房间里发觉了一幅小油画。
说“发觉”未免有些夸大,然而,唯独这幅画就像被遗忘了似的挂在光线最幽暗的角落里,框子也简陋不堪,所以这么说也未尝不行。
记得标题是“沼泽地”,画家不是什么知名的人。
画面上也只画着浊水、湿土以及地上丛生的草木。
生怕对一般的参观者来说,是名副其实的不屑一顾吧。
而且惊异的是,这位画家尽管画的是郁郁葱葱的草木,却丝毫也没有使用绿色。
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处处涂着混浊的黄色,就像潮湿的墙上一般晦暗的黄色。
莫非这位画家真的把草木看成这种颜色吗?或许是出于其他偏好,有意加以夸张吧?——我站在这幅画前面,一边对它玩味,一边不由得心里冒出这样的疑问。
我越看越感到这幅画里蕴蓄着一股可怕的力气。
尤其是前景中的泥土,画得那么精细,甚至使人联想到踏上去时脚底下的感觉。
这是一片滑溜溜的淤泥,踩上去噗嗤一声,会没脚脖子。
我在这幅小油画上找到了试图敏锐地捕获大自然的那个凄惨的艺术家的形象。
正如从全部优秀的艺术品感受到的一样,那片黄色的沼泽地上的草木也使我产生了恍惚的悲壮的激情。
说实在的,挂在同一会场上的大大小小、各种风格的绘画当中,没有一幅给人的印象猛烈得足以和这幅相抗衡。
“很观赏它呢。
”有人边说边拍了一下我的肩膀。
我觉得恰似心里的什么东西给甩掉了,就猛地回过头来。
“怎么样,这幅画?”对方一边闲适得意地说着,一边朝着《沼泽地》这幅画努了努他那刚刮过的下巴。
他是一家报纸的美术记者,始终以消息灵通人士自居,身材魁梧,穿着时新的淡褐色西装。
这个记者以前曾经给过我一两次不开心的印象,所以我牵强回答了他一句:“是杰作。
”“杰作——吗?这可有意思啦。
”记者捧腹大笑。
或许是被他这声音惊动了吧,左边看画的两三个人不约而同地朝这边望了望。
我更加不痛快了。
“真有意思。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板块四 对点练案19 新诗、戏剧阅读与鉴赏
对点练案19新诗、戏剧阅读与鉴赏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写给当炮兵的儿子丁芒信里先不寄家乡一撮土,也不寄亲友故旧的叮咛,不寄屋前杏花三两瓣,不寄水井旁的笑语殷殷。
既然跨出了家乡的门槛,既然帽子缀上了红星,你还是收拾起纤细的锚链,把心儿碇泊在祖国边境。
我只寄你一缕硝烟,和电一样的刀光,霞一样的血影,寄给你,我的战友的雄姿,寄给你,战壕里泥土的温馨。
也寄给你春天的溪流,饮饱冰雪的柳芽已经发青,寄给你雷霆似的脚步,寄给你汗气熏蒸的白云。
让你去把握革命未来的节奏,让你去呼吸时代飞迸的火星。
让辽阔的国土贴紧你的胸膛,让千山万水都来向你叮咛。
你再去寻觅家乡的云树,像从百花园中采一朵芳馨,你才会有深沉壮阔的爱,激发你炮弹样饱孕着的热情!(选自《解放军文艺》1981年第5期,有删改)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1节中的四个“不寄”,意味着儿子参军后曾写信表达对家的思念,诗人让他放下这种思绪。
B.“你还是收拾起纤细的锚链,把心儿碇泊在祖国边境”,诗人委婉地告诫儿子要塌下心来守卫祖国边疆。
C.第3节和第4节都写到要“寄”什么,但内涵有所不同,第3节侧重激励儿子要有军人的血性。
D.“激发你炮弹样饱孕着的热情”中的“炮弹”体现了儿子的军种,暗示儿子要做一名技术过硬的炮兵。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始说“不寄”,接下来又说“寄”,在“寄”与“不寄”的鲜明对比中,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
B.与“寄”和“不寄”搭配的多为抽象的名词或形容词,这就增强了让读者求索回味诗意的情味。
C.诗人开始说不给儿子寄家乡的什么,最后却让儿子“寻觅家乡的云树”,形成矛盾纠结的呼应。
D.诗歌每四句构成一节,不少地方又反复使用某个词以连带一组句子,强化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3.如何理解“让辽阔的国土贴紧你的胸膛”?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诗歌采用家书的形式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浙江专用)高三语文复习专题四对点聚焦练2语段压缩类别和方法的把握(含解析)
对点聚焦练2 语段压缩类别和方法的把握1.(2018·湖州、衢州、丽水三地市教学质量检测)根据下面内容,给“微公益”下一个定义,不超过50字。
(3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于是一种草根公益应运而生,这就是微公益。
公益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人们将微不足道的爱,汇集起来,积少成多,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
微公益关注贫困,关注教育,关注社区发展,关注生物保护和低碳等,具有很强的利他性,它没有过去大慈善者那种“行侠仗义”“扶危济困”的远大抱负,取而代之的是寓善于乐的参与方式。
解析:找到微公益是一种形式,这种形式的特点包括:寓善于乐方式参与、利他性、微小的爱心汇集、普通人或草根,然后组合成句。
答案:(示例)微公益指普通人用寓善于乐方式参与的、将微小的爱心汇集并形成很强利他性的社会力量的活动形式。
2.(2018·3月份温州市普通高中高考适应性测试)根据下面的文字,给“女书”下一个定义。
(不超过35字)(3分)女书流传在我国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潇水流域,当地有“一语二文”现象,即当地人说同样的话,却写两种文字:男人写端庄的方块汉字,女人写秀美的斜体女书。
江永的女性通过创造、使用专属于自己的文字而拥有了话语权。
她们既可以“我写”。
也可以“写我”。
女书是表音文字,以汉字为基础变形而成,其基本字只有390个左右。
字符虽少,但基本可以完整地记录当地汉语方言。
女书是解析:对象是“女书”,其上属概念是“表音文字”,再把握特点,即其所用对象和地域的专属性。
答案:(示例一)女书是以汉字为基础变形而成的表达湖南江永方言的女性专用的表音文字。
(示例二)女书是湖南江永女性专用的以汉字为基础变形而成的表音文字。
3.(2018·浙江“七彩阳光”联盟期初联考)在横线处以反问句的形式概括文段主旨。
(不超过25字)(3分)吴国阖闾时代,长期争霸的晋、楚两强都已进入“战略疲劳期”,两国的国内矛盾都已积重难返、愈演愈烈,吴国在这时崛起,正是春秋时局的一个战略间隙。
高中语文2019级小说阅读对点训练参考答案优秀教案
20xx级小说阅读对点训练参考答案一、茶干汪曾祺5.①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②突出了连万顺酱园的历史悠久、财力雄厚;③典型化的场景衬托人物形象,从侧面展现出连老大精明能干、经营有方;④开头详写酱园与小说结尾酱园的消失形成照应,突出了呼吁抢救保护传统工艺的主旨。
〔每要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二、城人的压力克瑞斯•罗斯解析:锁定信息区域,根据人物的动作、语言去分析概括人物性格。
答案:①焦虑紧张,惶恐不安:总害怕迟到,在梦中匆匆赶路,却又早早醒来;潜意识里总觉得忘记了重要的事情,甚至混淆梦境和现实。
②工作勤勉努力:为被耽误了时间不能快走而焦急,筹划剧本劳累过度导致精神紧张焦虑,在梦中也不忘思考筹划剧本。
③工作压力大但牵挂关心亲人:“香蕉〞“艾丝尔姨妈〞反复出现在梦中,看出“我〞关心妻子,担忧艾丝尔姨妈。
三、平原上王安忆〔2〕此题考查小说次要人物在文中的作用。
其作用一般是侧面衬托主要人物、引出主要人物、推动情节开展,如次要人物是“我〞能增强故事真实感。
老魏贯穿全篇情节,他是全文的线索人物;老魏的回忆与所见所闻,串联起过去小战士的愿望和现在姑娘与小伙为了改变家的落后面貌努力学习机械专业的情节,他推动了情节开展;同时,他也是过去战争年代与现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共同见证者。
〔2〕①小说起于老魏“找阵地〞,终于老魏“找阵地〞,老魏起到了线索人物的作用。
②小说通过老魏对小战士的回忆和在负责考场时的见闻感受来展开情节,老魏起到了推动情节开展的作用。
③老魏既参加了革命战争,又参与了和平时代的建设,见证了两代进步青年的奋斗,起到了见证者的作用。
四、桥边的老人海明威8.①年迈体弱,疲惫不堪;②充满爱心,淳朴善良;③热爱家,厌恶战争。
9.①题目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主要人物,引发阅读兴趣;②明确典型的环境和场景,展现了人民因为战争而颠沛流离,美好家园被摧残的景象;③有利于刻画人物,揭示主题,老人最终选择留在桥边,是对命运的绝望,是对战争的控诉,使小说主题深刻,震撼心灵。
(浙江专用)2020届高三语文总复习复习专题四对点聚焦练2语段压缩类别和方法的把握(含解析)
对点聚焦练2 语段压缩类别和方法的把握1.(2018·湖州、衢州、丽水三地市教学质量检测)根据下面内容,给“微公益”下一个定义,不超过50字。
(3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于是一种草根公益应运而生,这就是微公益。
公益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人们将微不足道的爱,汇集起来,积少成多,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
微公益关注贫困,关注教育,关注社区发展,关注生物保护和低碳等,具有很强的利他性,它没有过去大慈善者那种“行侠仗义”“扶危济困”的远大抱负,取而代之的是寓善于乐的参与方式。
解析:找到微公益是一种形式,这种形式的特点包括:寓善于乐方式参与、利他性、微小的爱心汇集、普通人或草根,然后组合成句。
答案:(示例)微公益指普通人用寓善于乐方式参与的、将微小的爱心汇集并形成很强利他性的社会力量的活动形式。
2.(2018·3月份温州市普通高中高考适应性测试)根据下面的文字,给“女书”下一个定义。
(不超过35字)(3分)女书流传在我国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潇水流域,当地有“一语二文”现象,即当地人说同样的话,却写两种文字:男人写端庄的方块汉字,女人写秀美的斜体女书。
江永的女性通过创造、使用专属于自己的文字而拥有了话语权。
她们既可以“我写”。
也可以“写我”。
女书是表音文字,以汉字为基础变形而成,其基本字只有390个左右。
字符虽少,但基本可以完整地记录当地汉语方言。
女书是解析:对象是“女书”,其上属概念是“表音文字”,再把握特点,即其所用对象和地域的专属性。
答案:(示例一)女书是以汉字为基础变形而成的表达湖南江永方言的女性专用的表音文字。
(示例二)女书是湖南江永女性专用的以汉字为基础变形而成的表音文字。
3.(2018·浙江“七彩阳光”联盟期初联考)在横线处以反问句的形式概括文段主旨。
(不超过25字)(3分)吴国阖闾时代,长期争霸的晋、楚两强都已进入“战略疲劳期”,两国的国内矛盾都已积重难返、愈演愈烈,吴国在这时崛起,正是春秋时局的一个战略间隙。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对点练4-2 Word版含解析
[题组一实词]1.(2014年雅安中学入学考试)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当大多数人在用钱计算生活的时候,“乐价比”则________人们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身边的每一件事物,在心理上是否物超所值。
②作为一名军旅作家,他对军队有着一种本能的难以割舍的________,部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总让他魂牵梦萦,继而流淌于笔端。
③他本来就桀骜不驯,我行我素,受此冷遇,更不理会众人诧异的目光和主持人的劝阻,________扔下话筒,头也不回地走出会议室。
A.提议情节径自B.提倡情结径直C.提议情节径直D.提倡情结径自解析:①提议:商讨问题时提出建议供大家讨论。
提倡:指出事物的优点鼓励大家使用或实行。
根据语境,应选“提倡”。
②情节:事情的变化和经过。
情结:心中的感情纠葛;深藏心底的感情。
由语境可知,应选“情结”。
③径自:表示自己直接行动。
径直:表示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不在中途耽搁。
根据语境,选“径自”合适。
答案:D2.(2014年泰安市模拟)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大连市位于北半球的暖温带地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________。
在全国宜居城市排行榜中,位居第四。
②圆明园正值冬天,满目都是萧条景象;野草与树木,________着百年洪荒的味道;斜阳和废墟,是一个世纪的倾圮荒落。
③“3.15”晚会播出后,“苹果”的售后备受诟病。
记者对目前智能手机市场展开了一番调查,从调查结果看,该道歉的远________“苹果”。
A.宜人弥散不止B.宜人弥漫不止C.怡人弥散不只D.怡人弥漫不只解析:“宜人”,适合人的心意;“怡人”使人舒适愉快,由语境,应用“宜人”。
“弥漫”,充满,布满;“弥散”,向四外扩散;由语境,应用“弥漫”。
“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副词;“不只”,不但、不仅,连词;由语境,应用“不止”。
答案:B[题组二虚词]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目前国内行业竞争非常激烈,企业________ 通过良性竞争,带动其他企业一起发展,________能有更好的发展。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对点练14-4 Word版含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江河徐刚①大地有万类万物,其中最普通、最忙碌而又最神秘的,大约就是江河流水。
草木枯荣,四时更替。
飞鸟也,走兽也,熙熙攘攘的人群,无不需要驻足、稍息,唯独江河东去,不舍昼夜。
假如追随一处流水,沿江而下,你就会知道,人永远不可能走在江河水的前面,但又总有波涛在你身后汹涌。
所有的河流都会汇聚到一处边缘——海与陆的边缘,咸与淡的边缘,清与浊的边缘,又都毫无例外地扩散到四面八方。
边缘其实就是一个集散地。
②人在海边望海兴叹,江河源源涌入,海可以容纳多少水?江能够流出多少水?江河的奇异在于:我们知道它流向海洋,却很难目睹它的初始流出、源头何处。
③几千年来,人们孜孜不倦地想象着、寻觅着江之源、河之源、水之源,其实就是生命对源头的呼唤。
源头何处,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心结,因而那些探求源头的人,便是把一个民族的伟大猜想付诸行动的人。
在历史的荒原中,探求的脚步已经深入源区,可是仍然说不清源头在哪里。
直到一九七六年夏天,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的江源考察队,爬冰踏雪五十一天,到达了长江源头,根据“河源唯远”的原则,确定沱沱河为长江正源。
唐古拉山海拔6 621米的主峰格拉丹东雪山姜根迪如冰川为长江发源地。
④江源是冰川雪野,高耸于世界屋脊之上,圣洁庄严。
那姜根迪如冰川融水的点点滴滴,便是长江的初始流出;或者说当冰川夏日消融坠落成流,一条大江诞生了。
源区是如此宽阔,流出是如此细小!源区是如此荒凉,流动是如此安详!点点滴滴地流出,从小溪流到通天河……⑤金沙江还在青藏高原的通天河段时,水流澄明而清澈,宽阔而平缓,仿佛为伸手可及的蓝天白云所诱惑,不忍骤然急速离去,倒成了高原上饱经沧桑、深谋远虑的漫步者。
⑥当金沙江进入川藏之间的山原地带时,面对横断山脉的阻隔,震怒于群山的桎梏而在所不惜地下切,寻觅,坠落,流动,并隐身于深切峡谷,自由于束放之间。
⑦从曲麻莱到宜宾,是中国地形第一至第二阶梯的过渡地带。
地形的突变,使一江之水爆发出无法比拟的激情,激活了每一个水分子的想象力,飞跃,奔突,坠落,切割,面对重重叠叠的大山,如斧如锯如齿如刃,把山岩咬碎锯裂,然后嵌进深沉幽暗的峭崖峡谷,闪烁着流动的光。
板块四 对点练案15 理解赏析词句
对点练案15理解赏析词句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永不庸俗王安忆我们有幸生活在这个城市,鲁迅先生生活与终年的地方。
他和许广平先生在这里建设了他的大家庭之外的小家庭,生下了海婴。
他们一家几经迁移,最终定居在虹口区山阴路,一条规模甚大的新式里弄里的一幢房子,身前身后,簇拥着无数同样格式的房型,里面的中等人家,以及他们为柴米油盐所忙碌的生计。
鲁迅先生病中,夜里,要许广平先生开了灯,看来看去看看的,就是这里,被烟火气熏暖的四壁墙。
先生,一个思想者,在这温饱的市民群里,却将他思想的力度磨砺得更为尖锐、强大,在务实与短见的风气里,不免会走向孤愤。
可正是这孤愤,在这庸常人生的头顶上,开拓了一片高远广阔的精神天空。
先生在夜里,病中,开了灯,看来看去看看的,一定不只是这四壁墙。
他的目光,穿透出去,抵到这暗夜中水泥世界的何处?我们平凡的眼睛,真的是追不上的。
1936年6月23日,鲁迅先生逝世前大约四个月的时间,先生已是“连拿一张纸的力量也没有”,由他口授,许广平先生笔录的《〈苏联版画集〉序》中,有这样几句:“这一个月来,每天发热,发热中也有时记起了版画。
我觉得这些作者,没有一个是潇洒,飘逸,伶俐,玲珑的。
他们个个如广大的黑土的化身,有时简直显得笨重..……”在那个市民阶层兴起,报业发达,大小副刊充斥了轻佻的花边文字,“蔷薇蔷薇处处开”的摩登年代,先生颂扬的是“如广大的黑土的化身,有时简直显得笨重..……”这样沉重与深刻的品质。
这品质的由来其实是一个义务,担当人类的不平、苦痛,开凿未来。
这也是先生自承于肩、终其一生的文和行所实践的。
在这利己的享乐的都市空气中,这声音自然是孤愤的了。
可是,倘若没有先生,忙碌的衣食生计中没有先生的这一份思想的劳作,这城市会是如何的面貌?那挤挨着水泥块垒,因而阴影幢幢,然后又被风月蒙上一层微明的不夜天,先生的“笨重..”的思想,投下巨大的黑暗,将悉数琐碎笼罩住,于是,一些狗肚鸡肠的哭笑偃止了声色,收拢与集合起,增积体积与重量,化为蜕变的生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品悟·对点训练一、(2016·滨州中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寻芳习家池李春富①秦巴余脉绾结于襄阳城南五公里,仿佛孔雀的一根尾羽,名曰凤凰山。
而习家池,又像这根尾羽末梢的一面晶莹的圆镜,镶嵌在山之阳,江之滨。
②习郁,字文通,东汉初年人,因功被光武帝封为襄阳侯。
习郁富且贵,儒而雅,涉水跋山,法眼堪舆,遂择此宝地,凿池引流。
其后,植佳木,筑华屋,聚灵石。
习家池渐成宴游名园。
③三百年后,习氏世孙凿齿在此隐居。
凿齿少有奇志,博学能文,名播天下,曾任荥阳太守。
后因脚疾,解职返乡。
唯大才不废,敕命编修国史。
他在钓台上增建书亭,周匝雕花石栏,赏荷观鱼,听风品香。
斯时斯地,凿齿笔下生花,司马再世,著就《汉晋春秋》五十四卷。
书成,举家迁居江西,远离尘嚣。
④白驹过隙,倏尔三百春秋。
孟浩然生于习家池附近的涧南园村。
在池塘的映照下,孟氏悄然长成,渐悟经诗堂奥。
据统计,孟浩然留存作品中,直接赞美习家池的诗作竟达十首。
彼时,李白、杜甫、皮日休、贾岛等一干魁星迤逦①而至,临水赋诗,且觞且咏,纵心宇宙,快哉快哉。
⑤鸟飞兔走,又三百载。
欧阳修、米芾、曾巩等人频频造访。
尤其米氏嗜书如痴,以山为砚,临池而墨,心摹手追,探幽索微,成就绝代行草。
兰亭之后,天下独步。
⑥公元2014年夏天,我来到这里踏访寻芳。
⑦穿过凤凰山,走进凤林关,沿石板路觅行,渐次进入一个幽邃世界,俨然桃花源中。
路两侧是青青的草坪,森森的梧桐,间或有刻着李白、杜甫、孟浩然、皮日休、欧阳修等人诗词的碑刻。
一粒粒黑黝黝的饱满的汉字,好似圣哲先贤们的一颗颗瞳仁,静谧、肃穆而又慈祥。
⑧走出一片松林,眼前豁然一亮。
箕形山坡下,累累卧石和簇簇青葱之间,荷叶田田,萼红灼灼,一池晶莹,笑容可掬。
⑨习家池由一个大池、两个副池组成,大池约三四亩,澄澈宁静,碧玉温润,映照着青山绿树,蓝天白云,日月沉浮,好一个安详的世界!那是大地的脉络,那是历史的记忆。
池中有一座湖心亭,重檐六角,斗拱高耸,恰似魏晋高士的峨冠。
池水周围是一丛丛毛竹,滴青流翠,楚楚动人,又如美女明眸的睫羽。
⑩池塘西南侧,依偎着两个造型别致的副池,小如戏台。
一个满圆似日,芳名溅珠;一个半圆如月,雅号半规。
山风拂过,两池涟漪,表情各异,一面蛾眉忧戚,一面笑靥如花。
⑪千百年来,此间主人,以大池为心髓、小塘为耳目,坐卧台上,静观水面,枯荣更替,盛衰变化,参悟万物,叩问天机,真高士也。
⑫池畔四旁遍植杂树,扁扁圆圆的叶片们,像手掌,像旗幡,向人类表达着亲情与善意,树下是纷纷繁繁的花草,姹紫嫣红,葳葳蕤蕤。
池边的每一棵树,每一根草,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精灵,茎脉里的汁液都是汉江最微小的支流。
我细细谛听,仿佛有一阵阵惊雷般“隆隆”的声响。
那是大地的耳语,那是自然的节律,那是时间的脚步。
⑬是的,夏天是永远的快节奏,风雨雷电,云蒸霞蔚,潮涨潮落,花开花谢,大开大合,大舍大得。
一切都在成长,一切都在争鸣,一切都有可能!⑭独坐幽篁里,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的故园就在近旁。
尽管他一生漂泊,八方宦游,但他最眷恋的还是故乡。
五十二岁的时候,夜来风雨声,悄然花落了!他,永远春眠在这里。
⑮驻足北望,高岗之上,是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的习家祠堂,祠堂古色古香,深邃典雅。
襄阳习氏南迁江西之后,开枝散叶,人丁繁茂,四处流徙,遍布全国,早已与整个民族融为一体了。
⑯我正与池水凝视,一只鲁莽的黑鼋②猛然探出头来,恶作剧般“嘭”地一跃。
刹那间,天空破了,涟漪乱了,一片惊恐,满池碎影,整个池塘顿时成为一个震荡世界,分不清是幻境,还是现实。
但是,转眼间,便又恢复了原来模样,丽日蓝天,风清气朗,祥静安泰,江山稳固。
⑰是的,风清气朗,江山稳固,一如这千万年的秦巴,千万年的汉江!(选文有删改) 【注】①迤逦(yǐlǐ):曲折连绵。
②鼋(yuán):鼋鱼,爬行动物,外形像鳖,生活在水中。
1.阅读全文,概括作者寻到了习家池的哪些“芳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内容的概括。
可运用“段意合并法”进行概括。
前六段从历史文化层面来写,主要写习家池的历史传承、名家诗文碑刻与文化名人、家族繁衍变迁等;后十一段主要从自然景观方面来写,将每段的内容用简要的语言归纳进行分析概括即可。
答案:①自然景观层面的“芳迹”:习家池周边环境及地貌特点、习家池塘以及两个副池的独特优美。
②历史文化层面的“芳迹”:习家池的历史传承、名家诗文碑刻、众多的文化名人(孟浩然等)、习氏家族繁衍变迁(习家祠堂)等。
2.请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段落作用的把握。
一般来说,开头段落为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中间段落为过渡;结尾为点明中心,总结全文。
此段放在中间,前面的内容是写习家池的历史文化层面内容,是回顾,后面的内容是写习家池的自然景观,是现实描写,用此句进行过渡。
因而是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上文对习家池的历史文化的回顾转入描绘现实中的习家池。
答案:点明浏览时间,并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由上文回顾历史开始转入集中描绘现实中的习家池,介绍了习家池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具体描写两个副池的?“此间主人”又把“两个副池”比作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能力。
分析时,先锁定相关段落,再寻找关键词来分析。
“一个满圆似日,芳名溅珠;一个半圆如月,雅号半规”介绍两个副池的命名,“小如戏台”为大小,“满圆似日”“半圆如月”为形状,“一面蛾眉忧戚,一面笑靥如花”为山风拂过时池水的情态。
后一问可直接找到答案“以大池为心髓、小塘为耳目”。
答案:作者是从两个副池的大小、形状、命名以及山风拂过时池水的情态来具体描写两个副池的。
“此间主人”将“两个副池”比作“耳目”。
4.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⑫段画线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能力。
“鲜活的精灵”“微小的支流”为比喻,“鲜活的精灵”还是拟人手法。
作者将“树”“草”比喻为“鲜活的精灵”,很鲜明地表达出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答案:句子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将树和草比作“鲜活的精灵”,把茎脉里流淌的汁液比作“汉江最微小的支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习家池畔植物的茁壮茂盛和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它们的无比喜爱与赞美之情。
5.谈谈你对文章结尾“风清气朗,江山稳固,一如这千万年的秦巴,千万年的汉江”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句子含意的理解。
从开头的习郁、习氏家族,再到其他文化名人,说明作者写习家池不仅仅是写习家池,而是通过习家池来写当地的文化传承,以小见大,表达作者对历史的思考。
作者写“秦巴”“汉江”是为了表现希望整个江山如“秦巴”“汉江”一样,能“风清气朗,江山稳固”,这是对未来的美好祝福。
答案:作者写习家池,但思绪并不仅仅局限于习家池,而是以小见大,表达了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思考,写出了作者美好的祝愿,以及对未来的祝福,进一步明确和深化了主题。
二、(2016·潍坊中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枯萎的蒲公英叶子①冬日的午后,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
冬以它的冷漠,裹挟尽百花的艳影,留一地斑驳的枯黄。
我不由得竖起大衣的领子。
蓦地,一棵蒲公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②那是一株怎样的蒲公英!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一股铁一般的绿。
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
也是呢,霜一次又一次从天而降,树叶渐渐飞去,草茎慢慢垂下头来。
生命的“红灯”已经在不远处,正一点点逼近自己,那就用尽全部的力,贴向地面,贴向地面……这就是蒲公英最聪明、最刚强也最负责任的举动。
它们明白,要想延续久远,就不能把头昂得太高,这样才能把最沉实的爱,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儿女。
③我的心不由得疼.了一下,这像极了我的母亲。
④去年的这个时节,冬阳阻不住东奔西跑的北风,正如我阻不住我八十岁老母亲的脚。
她在楼下,为我寻挖着蒲公英。
“经霜的婆婆丁(蒲公英的俗称)能消炎败火,你这嗓子,应该吃点。
”⑤她半弓着腰,在衰草连片的枯黄里,神情专注地寻找那一小簇一小簇的绿。
她时不时地弓下腰,用那双曾经丰腴饱满而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检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它就会跑掉了似的。
母亲的脚步,已失去了早年的利落,有些蹒跚。
那是一双怎样的脚啊!为了让孩子们正常地进入学校,她携夫带子,脚板直探向千里外完全陌生的异乡;为了一家老小能吃上饭,她不分白天和夜晚,不惧严寒和冰霜,用那细小的绣花针,绣出蟒袍上那呼之欲出的龙的模样。
再用一双脚板,驱北风,走冰路,登火车,为一家换回不很丰裕的口粮。
⑥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
它是想探寻那丝丝缕缕里,藏着多少生活的艰辛?那就去问问太阳和月亮,几十年晨昏的默默相伴,它们如何把一个面如花、发如墨的纤纤女子,伴成了眼已花、头覆雪的颤颤老妪!探询那长长短短里,浸着多少爱意的疲累?那就去问问星辰,千千万万次的斗转星移,如何刻录下一个个儿女渐渐长大的足迹,还有母亲的血泪和汗滴。
⑦渐次地,她的儿女乘着她那用善良、勤苦织成的爱的伞,找到自己生根发芽的一片片土地。
她的脚,不怎么好用了——移动缓慢,脚步蹒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