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2009年君政学者

合集下载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计划”化学学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定位与目标为了贯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我国基础科学研究水平,培养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基础学科领域拔尖人才,经教育部批准,兰州大学从年开始实施“化学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

为保证该计划的顺利实施,特制定本培养方案。

“化学学科拔尖学生”培养的办学宗旨是因材施教,强化精英意识,营造良好的育人和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激励学生努力向上,为具有良好潜力的优秀学生提供特殊的学习和成长条件,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化学专业理论知识、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学生接触化学专业领域前沿研究成果和参与化学前沿研究搭建平台,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化学专业的领军人才。

二、基本要求入选本培养计划的学生,应对化学学科和科学研究具有浓厚的兴趣、基础知识扎实、创新愿望强烈、心理素质良好、培养潜能突出,有望成长为化学学科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并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行列。

通过个性化培养,积极开展教案理念、模式、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让学生有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参加科学研究项目训练,培养科研兴趣,从而培养出具有扎实的学科理论基础、开阔的视野、毕业后跻身国际一流科学领域科研队伍,并成长为化学专业领域的领军人才。

三、培养方式新生进校后,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通过笔试和面试进行选拔。

聘请学术造诣深厚、具有国际视野的相关学科知名专家学者担任选拔小组成员。

由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牵头,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博士生导师等组成专业指导小组和课程教案小组,负责学生的培养工作。

“化学学科拔尖学生”的学制、学分、学时和培养措施:.学制一般为四年,学生完成培养计划后可申请提前毕业,最短不少于年。

.总学分不少于学分,其中科研创新实践学分,总学时不少于学时。

.培养措施()配备导师进行个性化指导和培养从入学开始确定导师小组,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及人格培养等进行指导;从第二学年开始,根据导师和学生双向选择的结果,为学生确定专业导师。

兰州大学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兰州大学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兰州大学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兰州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设置于2003年(当时隶属于兰州医学院),同年开始本科专业的招生,后停止招生。

基于学生学习心理学的需求,教育学院在心理学课程教学基础上于2004年起面向全校本科学生设立了应用心理学双学位辅修专业。

经过多年的专业发展,学生招生人数逐年增加,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完善,专业师资队伍不断扩大,目前已形成一支年龄、职称与学历结构较为合理的教学、研究团队。

鉴于心理学对提高全民素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的重大意义,为满足社会对心理学人才的需求,我校将立足西部,以学校两个附属医院为依托,突出医学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将我校心理学学科建设成为西部一流、学科特色优势明显的心理学科研和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兼具宽广的国际视野与浓郁本土情怀的复合型心理学专门人才。

具体而言,要求具备系统的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熟练的心理学实践技能,以及科学的心理学研究素养。

能够从事基础研究、心理学教学、个体和团体心理咨询与辅导、人才选拔与测评,以及能在企事业单位、市场调查、社区服务、司法和体育运动等领域工作的专门人才。

同时能为心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的生源。

三、专业要求1.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心理学的研究设计和实施方法,掌握本专业常用的数据分析技术,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具备在教育、企事业部门从事社会服务性的心理学工作技能。

2.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具有撰写研究论文,以及参与学术交流等方面的能力,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3.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语和计算机等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达到规定的等级水平。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具有一定的审美知识和能力。

兰州大学“君政基金”科研见习进修项目实施细则

兰州大学“君政基金”科研见习进修项目实施细则

兰州大学“君政基金”科研见习进修项目实施细则(修订) 为纪念李政道教授夫人秦惠君女士,李政道教授及其家属和朋友私人捐赠设立“秦惠君与李政道中国大学生见习进修基金”(英文为Hui-Chun Chin and Tsung-Dao Lee Chinese Undergraduate Research Endowment(CURE),以下简称“君政基金”)。

此基金由亚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联合委员会代为管理,宗旨为支持我校(同时支持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苏州大学、新竹清华大学)优秀本科生,使他们获得基础研究领域研究工作的训练和经验。

为加强我校本科生“君政基金”科研见习进修项目管理,根据“秦惠君与李政道基金”章程,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条在“君政基金”管理委员会(下文简称“管委会”)下设立办公室,挂靠学生处,由学生处处长任主任,副处长任副主任,负责日常管理。

第二条学校设立由7或9名教授组成的“君政基金”评选委员会(下文简称“评委会”),由管委会任命,任期两年,可以连任。

第三条“君政基金”资助对象为大学二、三年级(五年制医学专业为三、四年级)优秀本科生,每年资助45人。

第四条申报者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对科学研究有浓厚的兴趣,有较强的科研实践能力;学习勤奋刻苦,成绩全部合格,当年综合测评在班级前30%(当年获校级及以上科研创新奖励者可放宽到50%);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

第五条申报者必须联系一名具有副教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为其提供科研指导。

第六条鼓励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见习进修,即鼓励学生跨学院联系指导教师(下文简称“导师”)。

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项目在每年立项资助项目中原则上不少于三分之一,申请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项目在导师所在学院申报。

同时鼓励女生申报,每年立项资助项目中女生为课题负责人的比例不低于50%。

第七条为了全体学生的公平,为了保证申报学生有充分的精力开展“君政基金”科研见习,反对一稿多投和一人同时参与多个项目,即同时申报了其它本科生科研计划如“创新创业”、“之德基金”、“本科质量工程”、“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项目和成员均不能申报“君政基金”。

兰州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农村订单定向人才培养方案

兰州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农村订单定向人才培养方案

兰州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农村订单定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临床医学专业自1933年开办至今已有80年的历史,2004年兰州医学院整体倂入兰州大学后,本专业依托兰州大学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平台优势,继续贯彻“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注重素质、激励创新”的教育理念,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综合型、满足时代发展需要的高水平医学基础人才。

根据国家《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的要求,我校从2010年开始招收临床医学专业(农村订单定向)的学生。

2012年我校《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获批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

承担本专业主要教学任务的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共设有60个研究所/教研室,762人具有高级职称。

其中,教授94人、副教授252人;博士生导师46人、硕士生导师246人;主任医师201人、副主任医师374人。

158人具有博士学位,781人具有硕士学位。

具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4个(骨科、神经外科、消化内科和重症医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个(中西医结合)、甘肃省临床医学中心10个(甘肃省泌尿系疾病临床医学中心、甘肃省眼科临床医学中心、甘肃省心血管医院、甘肃男科医院、甘肃省消化疾病临床医学中心、甘肃省辅助生殖医学中心、甘肃省眼科复明中心、甘肃省糖尿病咨询中心、甘肃省准分子激光治疗中心、甘肃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甘肃省卫生厅重点学科25个(骨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眼科、心电生理介入专业、辅助生殖医学中心、心血管外科、血液病专业、内分泌专业、传染病专业、呼吸专业、药剂专业、胃肠内科、普通外科专业、小儿外科、危重病学专业、妇科肿瘤专业、小儿内科、皮肤科、神经内科、耳鼻喉科、糖尿病专业、急救医学科、麻醉手术科、肾病科)、甘肃省重点实验室5个(甘肃省消化系肿瘤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泌尿系疾病重点实验室、甘肃省骨关节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胃肠病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新药临床前研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教育厅重点学科2个(外科学、内科学)、国家级培训基地16个(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全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培训基地、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基地、卫生部腹膜透析中心、中华医师学会外科分会腹腔内镜诊疗技术培训中心、中华医师学会外科分会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培训中心、卫生部普外内镜诊疗技术基地、卫生部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卫生部耳鼻咽喉科内镜诊疗技术基地、卫生部初级创伤培训基地、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卫生部专科医师外科学培训基地、卫生部专科医师急诊医学培训基地、“走进西部”万名县级医院医师培训项目基地)。

君政名单

君政名单

33 罗冠群 男 34 王宇钒 女 35 陈虹宇 女 36 王子夏 女 37 莫婉娟 女 38 魏晴晴 女 39 黄之玞 男 40 徐 41 王 璐 女 勃 女
42 袁蔚然 女 43 李雪瑶 女 44 徐家熠 女 45 乔 萌 女
州大学第十五届“君政基金”拟立项资助学生名单
课题名称 敦煌莫高窟空气微生物与壁画微生物关系的探究 青藏公路沿线丛枝菌根真菌与土壤团聚体的相互关系研究 钯(Pd)-催化的烯烃与富电子烯丙胺类化合物的氧化偶联反应研究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激素治疗低依从性原因分析和健康教育干预 脊髓背角AMPA受体特异性参与慢性炎性疼痛的诱发和早期维持 西北地区高效木质素降解菌的筛选以及最适培育环境探究 二甲双胍和维生素D3体外协同抗MCF7乳腺癌细胞的作用研究 对于构筑Gelsemine片段的合成研究 银系根充糊剂的抗菌性能的研究与制备 兼具固体发光与导电性能的有机半导体材料研究探索 一类新型的抗菌肽靶向前体药物的设计合成与抗肿瘤活性研究 纹党参多糖提取纯化工艺及其抗肿瘤作用研究 肾透析用药Paricalcitol的新合成工艺研究 利用C语言程式研究黑腹果蝇的向靶运动 成人离体前磨牙解剖形态测量观察 黑果枸杞种质资源及开发利用研究 仿生六足横行机器人的探讨与研制 静电法制备 Fe 2 O 3 / SnO 2 复合纳米纤维及其气体传感特性研究 聚变堆第一壁材料中D的沉积行为研究 面向视障者的化学信息无障碍关键问题研究 超导微波谐振器电磁结构的非线性耦合分析及应用 直流情况下基于有源设备的伪装和隐形的设计和实现 用表面改性膨润土吸附、分离钌和放射性元素锝的研究 中低能区重离子在微孔膜中的散射效应与导向效应竞争关系的研究 实现无标记生物传感检测的新型微环型谐振腔结构设计 润湿角对纳米冰颗粒熔点变化的影响 高寒草原区道路景观生态影响研究——以G213甘南藏族自治州段为例 新生代流动穆斯林城市适应研究 天然加筋材料与壁画地仗层收缩性质的研究 含固率对餐厨垃圾发酵产乳酸及光学纯度的影响研究 马衔山南缘断裂构造特征及新活动研究 备注

兰州大学本科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兰州大学本科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兰州大学本科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文教学)一、专业简介临床医学专业自1933年开办至今已有80年的历史,2004年兰州医学院整体并入兰州大学后,本专业依托兰州大学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平台优势,继续贯彻“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注重素质、激励创新”的教育理念,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综合型、满足时代发展需要的高水平医学基础人才。

2012年我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获批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

承担本专业主要教学任务的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共设有60个研究所、教研室,762人具有高级职称。

其中,教授94人、副教授252人;博士生导师46人、硕士生导师246人;主任医师201人、副主任医师374人。

158人具有博士学位,781人具有硕士学位。

具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4个(骨科、神经外科、消化内科和重症医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个(中西医结合)、甘肃省临床医学中心10个(甘肃省泌尿系疾病临床医学中心、甘肃省眼科临床医学中心、甘肃省心血管医院、甘肃男科医院、甘肃省消化疾病临床医学中心、甘肃省辅助生殖医学中心、甘肃省眼科复明中心、甘肃省糖尿病咨询中心、甘肃省准分子激光治疗中心、甘肃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甘肃省卫生厅重点学科25个(骨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眼科、心电生理介入专业、辅助生殖医学中心、心血管外科、血液病专业、内分泌专业、传染病专业、呼吸专业、药剂专业、胃肠内科、普通外科专业、小儿外科、危重病学专业、妇科肿瘤专业、小儿内科、皮肤科、神经内科、耳鼻喉科、糖尿病专业、急救医学科、麻醉手术科、肾病科)、甘肃省重点实验室5个(甘肃省消化系肿瘤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泌尿系疾病重点实验室、甘肃省骨关节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胃肠病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新药临床前研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教育厅重点学科2个(外科学、内科学)、国家级培训基地16个(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全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培训基地、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基地、卫生部腹膜透析中心、中华医师学会外科分会腹腔内镜诊疗技术培训中心、中华医师学会外科分会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培训中心、卫生部普外内镜诊疗技术基地、卫生部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卫生部耳鼻咽喉科内镜诊疗技术基地、卫生部初级创伤培训基地、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卫生部专科医师外科学培训基地、卫生部专科医师急诊医学培训基地、“走进西部”万名县级医院医师培训项目基地)。

兰州大学简介

兰州大学简介

著百年风雨见世纪辉煌兰州大学简介兰州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位于甘肃省省会兰州市。

兰州大学创建于1909年,始为“甘肃法政学堂”,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1946年定名为“国立兰州大学”。

1953年被确立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

1996年首批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成为国家在“九五”期间重点建设的高校。

2001年,进入“985工程”建设行列,教育部与甘肃省政府签订省部重点共建协议,成为国家“985工程”重点支持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高校之一。

2004年11月18日,兰州医学院并入兰州大学,学校的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

兰州大学校园面积3828亩,有盘旋路校区、榆中校区、医学校区、一分部、二分部、草业学院、第一医院、第二医院等8个校区,有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第二医院、口腔医院、校医院4所直属医院。

盘旋路校区面积684亩,地处市区繁华地带,功能以科研、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为主;榆中校区于2001年9月投入使用,面积2353亩,距市区42公里,处于规划中的甘肃大学城和兰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中心地带,陇海铁路和巉兰高速公路都从旁边经过,交通便利,环境清新,其功能以本科生教育为主、以部分专业科研和研究生培养为补充。

医学校区面积583亩(包括第一医院、第二医院),与盘旋路校区毗邻,目前主要功能是医学教育。

学校还建有分析测试中心、通信网络中心(同时也是甘肃省网络中心)、计算中心、医学实验中心等公共服务机构。

图书馆面积63495多平方米,藏书240万册,年订购中外文期刊4000多种,有音像资料和电子出版物2000余种。

榆中校区图书馆建筑面积36480平方米。

学校固定资产总值14.54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7亿元。

学校大学科技园于2002年启动建设,在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等方面初见成效,已于2004年9月顺利通过科技部和教育部的评估验收。

兰州大学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首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首批设置文、理科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之一,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生院。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7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二〇一七年十二月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7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一、学院本科教学基本情况(一)专业设置情况学院有历史学(含历史学基地班)、世界历史(世界史)、博物馆学(文物与博物馆学)、民族学四个本科专业。

2012年起历史学类专业新生入学后第一年统一学习历史学类基础课和公共课,二年级时学生依照自己的志愿选择专业,2017年7月完成了2016级学生专业分流。

1、历史学基地班(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少而精的史学高级专门人才,学生培养突出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强素质的特点,毕业生的绝大部分为研究生生源,也适宜从事教学、科研、文化交流、行政管理等工作。

基地班采取导师制,加强对学生学习和科研创新的指导。

毕业生基本为研究生后备军。

2.历史学类(含历史学、世界史、文物与博物馆学3个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历史学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史学人才和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中国通史、世界通史、考古学通论、历史文选、史学概论等。

3.民族学:作为一门理论实践的学科,以田野调查方法为基石,着眼于学科发展的新态势,顺应社会人才需求的新趋向,立足于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注重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

主要课程:民族学通论、民族社会学概论、中国历史与文化、世界文明史、中国民族志、世界民族志、民族学研究方法、宗教学概论。

(二)本科人才培养目标1.历史学基地班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重能力”的培养原则,学生为历史学研究生的后备军,主要学习历史学基本理论和系统知识,同时接受其他学科思维训练,努力造就一批适应新时期中国史学发展需要,具有深厚专业基础和较高理论素养,初步掌握科研方法、视野开阔、热爱专业,毕业后进一步深造,能够胜任教学科研工作的历史学专门人才。

2.历史学专业主要为与教学、科研、编辑出版、图书情报、行政、外事、媒体以及文化建设等相关社会各领域,培养所需的高水平历史文化专业人才。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基本情况一览表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基本情况一览表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基本情况一览表兰州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基本情况一览表兰州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基本情况一览表兰州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基本情况一览表兰州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基本情况一览表兰州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基本情况一览表2009年09月20日星期日17:04兰州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基本情况一览表专业:企业管理序号性别职称研究方向现在主要研究项目可带研究生数01包国宪教授、博导战略管理"985工程"项目《虚拟企业管理与V.ERP系统开发》20万元、企事业委托项目《靖远二电模式研究》12.6万元02安应民教授、博导人力资源管理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旅游产业生态系统模型构建及运行管理研究》5.4万元03杜漪教授市场营销企事业委托项目《加强城市废弃物管理,建设生态和谐的节约型兰州》1万元《甘肃劳动力市场管理人员能力培养研究合作项目》3.4万元、《管理人员能力培养合作研究项目》0.12万元04田中禾教授财务管理省部级项目《甘肃科技投入和绩效评估研究》0.42万元、企事业委托项目《黄河集团电视宣传策划》1万元、《华亭发电合作研究项目》0.12万元、《甘肃劳动力市场管理人员能力培养研究合作项目》3.1万元、《管理人员能力培养合作研究项目》0.5295万元、《管理人员能力培养合作研究项目合同》8.5万元05邵建平教授人力资源管理省部级项目《兰州市基于区域品牌培育的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1万元、企事业委托项目《甘肃大陆桥公司质量体系与管理方案设计》20万元、《华亭发电合作研究项目》0.12万元《仁恒物业公司团队建设与薪酬考核方案设计》2万元06董雅丽教授市场营销企事业委托项目《全兴品牌创新工程研究报告》1万元、《黄河集团电视宣传策划》1万元、《甘肃劳动力市场管理人员能力培养研究合作项目》2.9万元07贾明琪副教授财务管理教育部项目《兰州市城市商业布局研究》3万元08何丽红副教授管理决策与管理信息系统企事业委托项目《计算机售后服务系统分析》0.7万元《管理咨询服务项目》2万元09崔明副教授市场营销企事业委托项目《华羚集团系统咨询,策划,运行服务项目》3万元、《金川金格矿业车辆制造有限公司市场营销战略规划》5万元、《天水星火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市场营销战略研究》5万元、《兰州阳光碳素厂现代管理模式研究》5万元、《甘肃银河食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营销管理咨询》5万元10柴国荣副教授组织管理省部级项目《柔性项目进度的优化模型,求解算法及管理机制研究》2万元、企事业委托项目《华亭发电合作研究项目》0.72万元《基于风险检验技术在兰州石化公司的技术研究与开发》1.8万元《管理干部能力培养合作项目》0.27万元11王成军副教授组织行为12吴建祖副教授战略管理兰州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基本情况一览表专业:行政管理2007-8-27序号性别职称研究方向现在主要研究项目可带研究生数01包国宪教授、博导公共政策研究政府绩效管理国家级项目《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的组织模式及其管理研究》10.8万元、省部级项目《甘肃省地方政府及省属职能部门绩效评价活动》8万元、政府委托项目《定西财政规划》4万元02李少惠副教授行政发展企事业委托项目《酒泉市地方政府效能建设研究》2万元《渭源县政府效能研究》1.5万元《新时期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0.4万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社区行动》1.5万元03韩国明教授地方政府职能企事业委托项目《甘肃省省市两级政府权责划分研究》3万元、《中央与地方权责划分研究》1.4万元、《柳州市构建特大城市框架战略研究》2.1万元、《武威市城市居民居住状况》7.5万元04焦克源副教授公共政策企事业委托项目《甘肃省省市两级政府权责划分研究》3万元《构建甘肃省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理论与对策研究》6万元05王焕祥副教授公共政策06江正平副教授公共政策省部级项目《甘肃省地方政府及省属职能部门绩效评价活动》1万元、企事业委托项目《中央与地方权责划分研究》0.6万元07沙勇忠副教授公共政策研究政府绩效管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政府危机管理的信息问题研究:面向地方政府的实证分析》10.8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基于地理信息的公共危机管理》(与宾夕法尼亚大学合作)4万元、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30万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信息资源配置理论与模型研究》(子课题主持人)1万元、省部级项目《甘肃省地方政府及省属职能部门绩效评价活动》1万元、企事业委托项目《甘肃劳动力市场管理人员能力培养研究合作项目》1.8万元《西北地区广告市场调查及新进企业的市场策略研究》6万元08王海鸿副教授土地资源管理企事业委托项目《甘肃省土地利用规划前期研究》4万元、《嘉峪关市工业园区产业项目发展规划》5万元《西固循环经济规划》14万元09吴妤副教授公共政策企事业委托项目《未来十年我国大型铜镍钛加工企业海外原料基地经营模式选择及风险研究》2万元《甘肃劳动力市场管理人员能力培养研究合作项目》2.4万元、《管理干部能力培养合作项目》0.24万元兰州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基本情况一览表专业:会计学2007-8-27序号性别职称研究方向现在主要研究项目可带研究生数01田中禾教授管理会计企事业委托项目《甘肃科技投入和绩效评估研究》3万元、《黄河集团电视宣传策划》1万元《华亭发电合作研究项目》0.12万元《甘肃劳动力市场管理人员能力培养研究合作项目》3.1万元、《管理人员能力培养合作研究项目》0.5万元、《管理人员能力培养合作研究项目合同》8.5万元02李梅副教授会计理论与方法企事业委托项目《新会计准则对畜牧业财务成本核算的影响》2.2万元《我国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演革与创新》3万元03万红波副教授财务会计企事业委托项目《省邮政局财务人员人力资源开发研究》5.2万元《兰州石化多种经营事业部纳税筹划及管理结构优化咨询服务》3.5万元《电子商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2万元《新《企业会计准则》及新《公司法》调考》4.7万元04张涛副教授财务决策系统分析企事业委托项目《疏勒河移民监测》2万元《电子商务及咨询管理》1.5万元《管理咨询公司项目建议》0.4万元专业:旅游管理2007-8-27序号性别职称研究方向现在主要研究项目可带研究生数01李映洲教授旅游文化与景区管理省部级项目《读者知识管理实证分析研究》0.42万元、企事业委托项目《甘肃省小陇山森林生态旅游实务研究》1万元、《旅游文化学研究》4万元兰州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基本情况一览表专业:情报学2007-8-27序号性别职称研究方向现在主要研究项目可带研究生数01沙勇忠副教授信息资源管理与知识产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政府危机管理的信息问题研究:面向地方政府的实证分析》10.8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基于地理信息的公共危机管理》(与宾夕法尼亚大学合作)4万元、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30万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信息资源配置理论与模型研究》(子课题主持人)1万元、省部级项目《甘肃省地方政府及省属职能部门绩效评价活动》1万元、企事业委托项目《甘肃劳动力市场管理人员能力培养研究合作项目》1.8万元《西北地区广告市场调查及新进企业的市场策略研究》6万元02王怀诗副教授信息资源管理与知识产权企事业委托项目《情报学理论的泛话及其影响研究》0.5万元。

新形势下中欧关系的发展成效、挑战与前景

新形势下中欧关系的发展成效、挑战与前景

环球智库022新形势下中欧关系的发展成效、挑战与前景中欧建交四十五年以来,在平等相待、互利共赢的原则下,逐步发展为和平稳定、增长繁荣、改革进步、文明共荣的新型伙伴关系。

但受英国脱欧、中美关系和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在新形势下,既要对已往成果经验有所总结,也要明确在诸多变化下,把握未来双方发展的关键。

中欧关系的发展成效中欧合作领域长期以经贸为主,全球化时代下,经济利益也逐渐外溢到了政治和人文交流领域,在双方来往过程中,共同利益成为双方携手前进的基础。

经贸合作成果丰硕当前,中欧双方互为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欧盟作为中国在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在贸易投资等领域长期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

首先,中欧的贸易额持续增长,双边经贸关系不断深化。

中欧建交初期,双边贸易额占欧盟总贸易额的比例不到1%,而到2018年,双边贸易额占比已达到15%,双边贸易额达到了6822亿美元。

其次,中欧双方的贸易结构不断优化,服务贸易发展较快。

在货物贸易方面,中欧货物贸易由以往的中国主要提供原材料和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初级加工产品、欧方输出资本和提供技术密集型为主的中高级产品转变为双方互相进出口工业制成品和高科技产品,贸易结构得到了质的优化。

在服务贸易方面,欧方在服务贸易上的出口一直大于进口,在服务贸易领域长期处于顺差的地位,欧盟在同中国的服务贸易商取得了较高的利益。

最后,中欧在投资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有效实现了双方互利共赢。

一方面,欧盟对华投资的领域主要集中在技术领域,截至到2018年底,欧盟对华投资项目达47200多个,在华企业超过1.6万家,累计投资金额达1300多亿美元。

另一方面,中国对欧方的投资从高速增长逐渐转变为稳步增长,投资领域不断拓宽,投资方式不断多元,有效的中国经济和高科技领域的迅速发展。

高层互访增进政治互信2003年10月,外交部发表了建国以来的第一份国别和地区性政策文件《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同欧盟确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兰州大学2009年君政学者

兰州大学2009年君政学者
王刚
28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王娜
29
化学化工学院
王荣
30
历史文化学院
王慧婷
31
生命科学学院
王宇涛
32
药学院
薛颖娜
33
化学化工学院
杨登涛
34
资源环境学院
杨文涛
35
学院
俞凯峰
37
药学院
张潜
38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清
39
历史文化学院
张翔
40
资源环境学院
张清寰
41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郑云美
42
大气科学学院
周倩
43
法学院
朱佳林
44
化学化工学院
朱思颖
45
土木工程与科学学院
左鹏
兰州大学2009年君政学者名单序号学院姓名1新闻与传播学院白亭2法学院拜缇3管理学院陈俊喜4历史文化学院陈士银5第一临床医学院窦香君6资源环境学院耿莎莎7核科学与技术学院何亚星8草地农业科技学院侯小凯9数学与统计学院胡楠10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黄发朋11哲学社会学院姜晓宁12管理学院焦静茹13生命科学学院金雪尧14第二临床医学院李伦15第二临床医学院李宁荫16生命科学学院李文婧17政治与行政学院李晓莉18经济学院李馨璇19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刘骜20化学化工学院刘佳21哲学社会学院刘佳22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陆真国23外国语学院苗志娟24文学院宁瑶瑶25化学化工学院庞超然26第二临床医学院孙甜甜27生命科学学院王刚28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王娜29化学化工学院王荣30历史文化学院王慧婷31生命科学学院王宇涛32药学院薛颖娜33化学化工学院杨登涛34资源环境学院杨文涛35大气科学学院叶浩36资源环境学院俞凯峰37药学院张潜38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张清39历史文化学院张翔40资源环境学院张清寰41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郑云美42大气科学学院周倩43法学院朱佳林44化学化工学院朱思颖45土木工程与科学学院左鹏

[国内大学]兰州大学

[国内大学]兰州大学

作为全国首批招生“并轨”试点院校之一,兰州大学实行全国招生、全国就业,一般不受行业、地域限制,近几来,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就业的行业和性质分布十分广泛,国家安全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等国家机关,航天科技集团、航天机电集团、核工业总公司、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信息产业部等部门所属科研院所和企业单位,部参谋部、总政治部等部门所属部队单位,海尔集团、TCL集团、浪潮集团、蓝星集团、宝洁公司、天津凯莱英公司等企业单位,各地高新技术开发区代理的非国有企业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单位都乐于与我校建立长期联系,每年都到我校举办各种形式的供需见面活动,成为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2001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6.3%,社会需求广泛,2001年学校收集到的需求信息与毕业生人数之比为3:1,部分专业达到了12:1,毕业生考研率为24.81,毕业生流向地区按人数排名为考研(433人)、西北(389人)、华东(295人)、华南(235人)、华北(215人)、西南(123人)、东北(53人)。
兰州大学积极发展国际间交流与合作,与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波兰、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和香港地区的3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协作与交流关系,开展互派研究生和访问学者,进行科研合作等。近年来,中青年教师出国进修和攻读学位的有400多人,先后有1200多位外籍专家、学者应邀来校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世界著名学者、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杨振宁、穆斯堡尔,以及著名作家韩素音多次来我校考察和进行学术交流活动。李政道先生还在我校设立了“君政”基金。我校先后接受各国留学生300多名。
现代化的兰州大学榆中新校区正以崭新的面貌迎候您的到来。�
兰州大学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首批建立博士后流动站,首批设置文、理科国家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之一。现有61个本科专业,设有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历史学国家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89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40个博士学位授权专业;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国家级和1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有8个学科、专业接受国内外访问学者。有35个研究机构,84个实验室;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现有各类学生近23000人,其中研究生2231人,本科生9274人。

杨克虎简介

杨克虎简介

杨克虎简介杨克虎,男,1957年10月出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循证医学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兰州大学分中心主任,兰州大学循证医学中心主任,兰州大学循证医学研究所所长,兰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

主要从事循证医学及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循证中医药研究与评价;2、循证外科学;3、循证卫生决策与管理;4、医学信息研究与利用。

近3年承担国际合作及国家、省部级项目10项,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其中教学研究论文8篇。

主要主持和承担的项目列表:1. 检测肿瘤标志物纳米诊断试剂盒的临床试验研究(科技部863项目子课题2007AA021808)2. Continuing Education Project of the Best Clinical Evidence Based on the Short Messages System for Doctors of Township Health Centers in Gansu Province: A Cluster Randomization Trial(美国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CBM09-944)3. 甘肃省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分析与快速诊断研究(甘肃省科技攻关计划0708NKCA110)4. 国外医疗风险监测预警机制研究(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WKJ2005-3-005)5. 大骨节病儿童甲状腺激素与骨发育关系研究(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1104FKCA165)6. 2009年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费专项资金——循证医学证据生产、转化和传播利用研究团队建设项目7. 2009年兰州大学教材建设基金项目——循证医学8. 兰州大学2010年度教学研究项目——医学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循证医学为例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列表:1.Zhao G,Gao P,Ma B,Tian J,Yang K.Open Mesh Techniques for Inguinal Hernia Repair: A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Ann Surg,2009,250(1):35-422.Chen YL, Yang KH. Avoidable waste in the production and reporting ofncet,2009,374(9692):7863.Sun S,Yang K,H e X,Tian J,Ma B,Jiang L.Probiotic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a ngenbecks Arch Surg,2009,394(1):171-1774.Yang K,Sun S,Tian J.Probiotics and acute pancreatitis need a long way to ngenbecksArch Surg,2009,394(1):193-1945.Sun S,Yang K,Gao M,He X,Tian J,Ma B.Three-port versus four-port 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World J Surg,2009,33(9):1904-10986.Tian JH,Wang X,Yang KH,Liu AP,Luo XF,Zhang J.Induction With and WithoutAntithymocyte Globulin Combined With Cyclosporine/Tacrolimus-Based Immunosuppression in Renal Transplantation: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Transplantation Proceedings,2009,41:3671-36767.Bai ZG, Yang K, Tian J, Ma B, Liu Y, Jiang L, Tan J, Liu TX, Chi I. Bicarbonate versuslactate solutions for acute peritoneal dialysis.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0,(9):CD0070348.Gao M,Han J,Tian J,Yang K.Vypro II mesh for inguinal hernia repair: a meta analysis of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Ann Surg,2010,251(5):838-8429.Yang KH,Ma B,Zhao G.The Choice of Open Mesh Techniques for Inguinal Hernia Repair.Ann Surg,2010,251(4):779.10.Yang KH,Ma B,Zhao G.Lichtenstein's Operation, Mesh Plug, or Prolene Hernia SystemRepair for Groin Hernia: Which is Better?Ann Surg,2010,252(1):199-200.11.Zhao G,Gao P,Yang KH,Tian JH,Ma B.Capecitabine/oxaliplatin as first-line treatment for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a meta-analysis.Colorectal Disease,2010,12(7):615-62312.Zhang ZJ,Zhang P,Tian JH,Li J,Li L,Tian J,Yang KH.Ultrasonic Coagulator forThyroidectomy: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Surgical Innovation,2010,17(1):41-4713.Zhang P, Tian JH, Yang KH, Li J, Jia WQ, Sun SL, Ma B, Liu YL.Robot-assisted laparoscopefundoplication for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Digestion,2010,81(1):1-914.Jiang L,Yang KH,Tian JH,Guan QL,Yao N,Cao N,Mi DH,Wu J,Ma B,Yang SH.Efficacy ofAntioxidant Vitamins and Selenium Supplement in Prostate Cancer Prevention: A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Nutrition and Cancer-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10,62(6): 719-72715.Chen YL, Yang KH.CONSORT ncet,2010,376(9737):23016.Li L, Sun T, Yang K, Zhang P, Jia WQ.Monoclonal CCR5 antibody for treatment of peoplewith HIV infection.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0 Dec 8;12:CD00843917.Jin Y, Tian J, Sun M, Yang K.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of theeffects of warmed irrigation fluid on core body temperature during endoscopic surgeries. J Clin Nurs.2011,20(3-4):305-1618.Jia WQ,Tian JH,Yang KH,Ma B,Liu YL,Zhang P,Li RJ, Jia RH.Open versus LaparoscopicPyloromyotomy for Pyloric Stenosis: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Eur J Pediatr Surg,2011,21(2):77-8119.Ma B, Guo J, Qi G, Li H, Peng J, Zhang Y, Ding Y, Yang K.Epidemiology, quality andreporting characteristics of systematic review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erventions published in chinese journals.PLoS One. 2011;6(5):e20185.20.Tian JH, Yang KH, Liu AP.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evidence-based medicine courses atLanzhou University.Med Teach. 2011 Jun 28. [Epub ahead of print]21.Zhang LF, Wang YT, Tian JH, Yang KH, Wang JQ.Preemptive versus prophylactic protocolto prevent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after renal transplantation: a meta-analysis and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Transpl Infect Dis. 2011 May 22. [Epub ahead of print]22.杨克虎,田金徽,马彬,刘雅莉. 兰州大学“循证医学”课程教学模式尝试性的探索.中国大学教学,2009,4:57-60.23.马彬,张宇龙,吴佳,郭继武,潘慧,杨克虎. PBL教学对提高医学生毕业后临床实践技能效果的系统评价.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0,10(8):905-909.24.李江,马彬,杨克虎. 中国临床专业学生PBL教学临床实习效果分析.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9,9(4):417-422.25.田金徽,刘爱萍,申希平,杨克虎.PBL教学法在循证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1):39-4326.田金徽,罗小峰,李琳,马彬,刘雅莉,杨克虎. PBL在循证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9,9(4):392-395.27.张朋,杨克虎,田金徽.纤维蛋白粘合剂在胆囊切除术中疗效的Meta分析.循证医学,2009,9(3):172-5,18028.景天忠,田金徽,杨克虎.磁共振法对前交叉韧带损伤诊断价值的系统评价.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9,9(5):536-4129.移康,王云芳,田金徽,马彬,赵锋辉,杨克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文献质量评价.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9,9(1):99-10630.米登海,姜雷,杨克虎,郑彤.一例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循证治疗.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9,9(1):81-7.31.高明霞,高琦,贾娇,包丽娟,张佩珍,田金徽,杨克虎.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疗效比较的系统评价.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9,9(9):994-1000.32.姚南,姜雷,移康,杨克虎,闵光涛.一例低位直肠癌的循证治疗.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9,9(7):817-2033.马彬,田金徽,李培杰,祝秉东,刘雅莉,杨克虎,康熙雄.体外分枝杆菌培养系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受利福平的系统评价.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9,16(2):88-9334.张晓惠,田金徽,杨克虎.肾移植术后旧三联加抗胸腺细胞球蛋白与旧三联抗排斥反应效果的系统评价.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5(1):43-47.35.移康,王云芳,田金徽,马彬,刘雅莉,杨克虎,周伟.类风湿因子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文献质量评价.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5(1):49-51,54.36.马彬,张宇龙,吴佳,郭继武,潘慧,杨克虎. PBL教学对提高医学生毕业后临床实践技能效果的系统评价.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0,10(8):905-909.37.郑波波,马彬,杨克虎.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Meta分析.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6(7):516-51938.田宏亮,田金徽,袁浩,葛赛,唐震,杨克虎.垂直捆绑胃成形术与胃旁路手术治疗肥胖的Meta分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3):217-220.39.张李峰,田金徽,移康,贾文琴,杨克虎.更昔洛韦对防治肾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预防性治疗的系统评价.复旦学报(医学版),2010,37(2):131-139.40.李伦,杨克虎,田金徽,孙甜甜,张朋,移康,田宏亮.一种新的证据总结方法——证据图简介.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1,6(3):230-23241.刘雅莉,张鹏,贺万斌,张昊昱,杨克虎.提高动物实验报告质量,促进动物实验系统评价发展.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1,6(3):233-236.42.杨克虎,陈耀龙.写在循证医学诞生20周年.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1,6(3):161-164.43.田金徽,刘爱萍,申希平,杨克虎.PBL教学法在循证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1):39-43.44.杨克虎,刘雅莉,袁金秋,蒋怀礼.发展和完善中的系统评价再评价.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1,6 (1):54-57.45.刘雅莉,袁金秋,杨克虎,陈耀龙,杨曼.系统评价再评价的制作方法简介及相关资料分析.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1,6(1):58-64.。

兰州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兰州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的兰州大学无线电物理专业。

1980年,无线电物理专业从兰州大学物理系分离出来,与当时新成立的计算机科学专业一起,共同组成兰州大学无线电物理计算机科学系。

1986年,两个专业分离,分别组建了兰州大学电子与信息科学系和计算机科学系。

其中,电子与信息科学系设有无线电物理和无线电电子学(1987年改称电子学与信息系统)两个专业。

1998年,无线电物理和电子学与信息系统两专业合并,于1999年正式招生。

2000年,以电子与信息科学系、计算机科学系、计算中心为基础,成立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的规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所属学科门类为工学(08),一级学科为电子信息类(0807),本专业的专业代码为080714T,其中T代表特设专业,可授予工学或理学学位。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的专门人才,为今后在信息社会中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技能、能够从事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渗透发展进行研究、开发与服务打下基础。

本专业包括电子科学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两项内容,内容涉及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三大知识板块,涉及现代通信、计算机应用、信息处理及自动控制等四个专业特色方向。

除要求掌握数理基础、政治及外语等知识外,主要专业课程有:C 语言程序设计、软件技术基础、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线路、通信电子线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开发、可编程逻辑器件与VHDL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数学物理方法、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信号处理、微波技术、光电子技术与应用、数字图像处理、自动控制原理和相关基础与专业实验及其他选修课程等。

二、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良好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同时具备良好的工程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精英人才,为今后从事应用研究或实际工作,将客观规律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打下基础。

兰州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工作量认定办法

兰州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工作量认定办法

附件1:兰州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工作量认定办法本科教育教学工作量的认定与统计是学校教学管理的基础工作,是考核教师与学院教育教学工作基本情况的主要依据。

制定规范合理可行的工作量认定办法,是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进一步促进和提高我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全校的本科教学工作形式多样,性质各异,因此,在力求本科教育教学工作量计算的规范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教育教学工作量的组成教育教学工作量主要包括课堂讲授、实验、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辅导答疑、出版教材、教学研究项目、指导青年教师教学工作、指导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指导大学生参加各类专业大赛等。

二、教育教学工作量认定为了规范、合理的统计教师的工作量, 教育教学工作量统一折算成课堂讲授学时。

每学期教学工作量按照实际工作量的1.1倍计算,课程考试、阅卷环节不单独计算工作量。

(一)理论教学1.根据教学安排每1个计划学时的工作量按1个学时计算。

暑期学校按实际工作量的1.2倍计算。

2.公共英语和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量计算公式为:教学工作量=教学时数×(基本系数+调节系数)(1)公共英语课标准班设置为50人,基本系数为1。

修课人数每增减10人调节系数增减0.1。

开课班人数最少不低于30人,最多不超过70人。

(2)政治理论课标准班设置为120人,基本系数为1。

修课人数每增减20人调节系数增减0.1。

开课班人数最少不低于60人,最多不超过200人。

(二)实践教学1.实验课实验课原则上一个教师指导20到25个学生(个别实验因仪器设备等特殊原因,每组学生人数可适当调节),计算机上机实习指导人数不低于30个学生。

实验、上机、临床见习时数均以教学计划规定的时数为准。

每计划学时的化学类实验课每课时折算0.5学时,医学类见习课每课时折合0.5学时,其他学科每课时折算0.4学时。

2.教学实习教学实习包括本市实习、外市实习、野外实习以及临床实习等,实习时数按照如下公式计算:教学实习工作量 = 实习学分× 18学时×班级数×0.5 × C注:本市实习和临床实习C为1,外市实习C为1.5,野外实习C为2。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大气科学学院二〇一二年十二月大气科学学院大气科学专业(基础理论班)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大气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大气及其与地球系统其他圈层以及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

揭示发生在大气中的物理、化学现象和过程、大气运动和变化规律及其相伴随的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和变化规律是大气科学的重要任务。

数学、物理学、化学以及计算和信息技术等学科是大气科学的学科基础。

大气科学在环境科学、海洋科学、人类活动及日常生活等方面均有着广泛应用。

大气科学基地班(中国气象局与兰州大学联合共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以精英教育为宗旨,培养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计算机基础,掌握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基础理论和技能的优秀本科人才,为大气科学各专业及相关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输送优秀的研究生生源。

基地班实行学年考核淘汰制,学习较差者调入普通班级,普通班级品学兼优者可选入基地班学习。

大气科学学院现有中科院院士1人,教授13人,副教授18人,高级工程师2人。

设有大气科学博士后流动站,大气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本科专业,中国气象局与兰州大学联合共建的大气科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大气科学专业为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学院主要科学研究方向有气候动力学和气候预测、大气动力学和数值模拟、大气遥感和资料同化、干旱气候和灾害气象、环境评价和污染防治、大气边界层和大气扩散、大气气溶胶、环境气象预报、全球变化与陆面过程、军事气象学、航空气象学、医疗气象学等。

学院设有气象学研究所、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研究所、环境变化研究所、大气遥感与辐射研究所、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中心、气象环境与人体健康研究中心、教学实验中心、气象台。

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ACOL)、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大气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挂靠在本学院。

兰州大学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兰州大学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6.8.28)一、专业简介2000 年,以电子与信息科学系、计算机科学系、计算中心为基础,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

同年,兰州大学申办通信工程专业,并于9月正式招生。

根据当时颁布实施的国家第三次本科专业修订目录(1998年版),通信工程专业属于工学电气信息类(0806),专业代码为080604。

目前,根据2012年9月正式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通信工程专业所属学科门类为工学(08),一级学科为电子信息类(0807),专业代码为080703。

对于学习合格的学生,本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兰州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掌握现代通信领域中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的专门人才。

本专业包括电子信息技术、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四大知识板块,根据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科优势设置了现代通信、信息处理、信息控制和计算机通信四个特色方向。

除要求掌握数理基础、外语及政治以外,主要专业课程有: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通信电子线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现代交换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微波技术、光电子技术与光纤通信、无线通信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开发、物联网及无线传感器网络、计算机通信网络及其他相关理论基础、专业实验和选修课程。

兰州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的办学特色及优势:依托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无线电物理二级学科博士点和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及相关二级学科硕士点的学科背景,秉承坚实深厚的数理及场论基础,关注现代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坚持前沿视野,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立足西部、服务国家通信建设和发展,为各大科研院所输送大量有潜力的优质人才。

二、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本专业以电路与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现代通信原理、现代交换原理等理论为基础,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各种实践教学环节相结合,培养具有优良的思想品德、健全的人格、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良好的创新创业思维及能力、实践能力、兼具宽广的国际视野与浓郁本土情怀的应用型精英人才,受到专业课程设计、工程实践、科学研究与系统设计方法基本训练,掌握现代通信技术、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能够在信息通信领域及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教学、产品研发、管理、服务等工作。

兰州大学毕业的部分专家名人

兰州大学毕业的部分专家名人

兰州大学毕业的部分专家名人、秦大河。

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年获理学博士学位,年起在中科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工作,原中国气象局局长。

、李阳。

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工程力学系。

《疯狂英语》创始人。

、水均益。

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外语系,英国语言与文学专业。

年至今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年月,水均益正式加盟《东方时空》,兼任记者和主持人)、《焦点访谈》主持人、记者、制片人。

、吴文翰。

吴文翰先生是我国西北地区知名的法学专家、学者,是法学界、教育界德高望重的老教授。

、陆浩。

中共甘肃省委书记,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198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专业学习。

、封新城。

《新周刊》总编。

年中文系毕业。

、十年砍柴,本名李勇,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

、彭长城。

年兰州大学历史系毕业,《读者文摘》杂志社总编。

、王志纲。

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经济系,年在北京创办和主持“财智经济研究院”,作为研究院首席战略家将整合专家学者,进行区域经济和城市经营,以及媒体产业的专题研究和实践探索。

中国著名著名策划大师、刘人怀。

年毕业于兰州大学。

原暨南大学教授、校长,现任澳门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科技委管理科学部主任。

、秦晖。

年作为中国文革后首批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兰州大学,年起曾任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现为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另外还有:黄文魁,有机化学家。

兰州大学化学系教授,兰州大学第一批博士研究生导师。

效存德参加“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的兰大学子马巍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孟自芳中科院兰州地质研究所所长马海州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法人代表)周述实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李晓西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所所长孙祁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詹文龙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共十六大代表贠小苏甘肃省副省长葛墨林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南开数学研究所副所长刘人怀中国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学校长杨利民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张立新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崇琛中文系教授吴小美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林家英中文系教授方小敏教授、博士生导师,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苏桐龄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建新教授、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郑炳林教授、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王希隆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系主任陈发虎教授、博士生导师,资源环境学院院长王锐教授、博士生导师,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涂永强教授、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俞焕然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苗天德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钟承奎教授、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数学系主任范先令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州大学2009年“君政学者”名单
序号
学院
姓名
1
新闻与传播学院
Hale Waihona Puke 白亭2法学院拜缇
3
管理学院
陈俊喜
4
历史文化学院
陈士银
5
第一临床医学院
窦香君
6
资源环境学院
耿莎莎
7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何亚星
8
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侯小凯
9
数学与统计学院
胡楠
10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黄发朋
11
哲学社会学院
姜晓宁
12
管理学院
焦静茹
13
生命科学学院
王刚
28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王娜
29
化学化工学院
王荣
30
历史文化学院
王慧婷
31
生命科学学院
王宇涛
32
药学院
薛颖娜
33
化学化工学院
杨登涛
34
资源环境学院
杨文涛
35
大气科学学院
叶浩
36
资源环境学院
俞凯峰
37
药学院
张潜
38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清
39
历史文化学院
张翔
40
资源环境学院
张清寰
41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金雪尧
14
第二临床医学院
李伦
15
第二临床医学院
李宁荫
16
生命科学学院
李文婧
17
政治与行政学院
李晓莉
18
经济学院
李馨璇
19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刘骜
20
化学化工学院
刘佳
21
哲学社会学院
刘佳
22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陆真国
23
外国语学院
苗志娟
24
文学院
宁瑶瑶
25
化学化工学院
庞超然
26
第二临床医学院
孙甜甜
27
生命科学学院
郑云美
42
大气科学学院
周倩
43
法学院
朱佳林
44
化学化工学院
朱思颖
45
土木工程与科学学院
左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