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量的计算说明书
雨水管道的设计与计算
Hit——暴雨强度(mm/min)——某一段时间内的降雨总量(——降雨时间(min)。
在工程上常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降雨体积100%mnqF ——雨水设计流量(L/s );——径流系数,其数值小于1);))s ha 。
: 1167(1lg )()nA c P qt b/s ha ); ——地方参数,根据统计方法计算确定,本设计中暴雨强度0.7583027.3(10.655lg )(19)p qt (2-5)雨水流量主要参数及其确定依据a) 径流系数Ψ降落在地面上的雨水,一部分被植物和地面的洼地截流,一部分渗入土壤,余下的一部分沿地面流入雨水灌渠,这部分进入雨水灌渠的雨水量称作径流量。
径流量与降雨量的比值称径流系数Ψ,其值常小于1。
径流系数的值与汇水面积的地面覆盖情况、地面坡度、地貌、建筑密度的分布、路面铺砌等情况相关。
由于影响因素很多,精确求它的值是相当困难的,因此我们采用经验数值确定。
该区域大部分地区为沥青路面,有部分地区为公园及绿地,综合径流系数为0.6。
b) 重现期P暴雨强度随着重现期的不同而不同。
在雨水管渠设计中,若选用较高的设计重现期,计算所得设计暴雨强度大,相应的雨水设计流量大,管渠的断面相应大。
这对防止地面积水是有利的,安全性高,但经济上则因管渠设计断面的增大而增加了工程造价;若选用较低的设计重现期,管渠断面的相应减小,这样虽然可以降低工程造价,但可能会经常发生排水不畅、地面积水而影响交通,甚至给城市人民的生活及工业生产造成危害。
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的选用,应根据回水面积的地区建设性质(广场、干道、厂区、居住区)、地形特点、汇水面积和气象特点等因素确定,一般选用0.5~3a ,对于重要干道,立交道路的重要部分,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即能引起较严重的地区,宜采用较高的设计重现期,一般选用2~5a ,并应和道路设计协调[9]。
对于特别重要的地区可酌情增加,而且在同一排水系统中也可采用同一设计重现期或不同的设计重现期。
雨量记录仪使用说明
雨量记录仪使用说明
工作原理:
(1)传感器由承水器、上翻斗、计量翻斗、计数翻斗等构成,其工作过程是:雨水由承水口汇集,进入上翻斗,上翻斗的作用是使降水分流,然后进入计量翻斗,计量翻斗翻动一次为0.1mm降水量。
随之雨水由计量翻斗倒入计数翻斗。
计数翻斗转一次,计数翻斗中部的干簧开关在小磁钢的作用下闭合一
次,这样微控器就可以接收到一个信号。
(2)微控器对信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24小
时雨量和24小时内的小时雨量两个参数,传
递给采集仪,因此传感器上电后开始统计雨
量,有雨量时将自动累加采集,当达到值
6553.5时自动清零,当有设备访问时,自动
发送当前累加值。
使用方法
1、打开电脑,把随机附带的光盘放入光盘驱
动器安装记录仪应用软件(具体见软件使用
说明书)。
2、将传感器与记录仪连接好(具体传感器连
接方法见传感器说明书)。
3、用通讯线将记录仪连接到计算机的串行口。
(无串行口的电脑可通过USB转串口将记录仪与计算机连接起来)
4、在计算机上运行记录仪的应用软件,启动记录仪,设置好记录仪的记录启动时间、记录周期、停止时间、停止方式等参数(具体软件使用方法见软件使用说明书)。
注意:根据您设置的时间间隔来选取正常模式/省电模式。
建议使用省电模式工作。
5、设定完成后脱开记录仪与计算机的连接,将记录仪置于需要检测的场合,记录仪开始自动记录(也可不脱机工作,在计算机上实时显示所测参数的变化情况)。
6、检测完毕后,再将记录仪(如传感器移动不便可脱离传感器)与计算机连接,运行记录仪应用软件,将记录数据下载到计算机内进行数据处理。
上海地区六层住宅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说明书
地区六层住宅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说明书一、工程概况1.1设计题目六层住宅建筑给水排水设计1.2设计任务地区六层住宅建筑。
建筑各层平面及总平面图。
每户卫生间设低水箱坐式大便器、洗面盆、浴缸,厨房设有洗涤盆、煤气灶台台面标高离地面700毫米。
室外DN300给水管,北面进水,管芯离地面1.0米。
白天最低水压0.17Mpa,晚上10点-4点水压为0.3Mpa。
污水集中排入其北面的污水干管,接管点高程为-2.5m(相对室地面标高)。
1.3设计要求1. 室各层给水、排水管道平面布置图(底层、二--六层、屋顶);2.室给水、排水管道系统图;3.屋顶水箱容积及预留孔洞位置图;4. 设计说明书(5000-8000);1.4任务分析由于本次设计为地区六层住宅设计,故可不需要考虑中水处理,消防给水。
本次设计,需对室给水方式进行选择,污废水排放、雨水排放等进行设计。
二、室给水系统设计与计算2.1室给水系统的确定2.1.1建筑给水方式选择由小区室外市政管网供给,再根据压力进行分析计算以确定给水方式。
2.1.2给水系统的组成(1)引入管引入管是一个建筑的总进水管,或称进户管,是室外给水管网与室给水管网之间的联络管段,引入管段上一般设有水表阀门等附件。
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或档次比较高的建筑,引入管需要设两条,分别从建筑物的两侧引入以确保安全供水,当一条管道出现问题需要检修时,另一条管道仍可保证供水。
本设计采用两条引入管。
(2)水表节点水表节点是指装设在引入管上的水表及其前后设置的阀门和泄水装置总称。
在引入管段上应装设水表,计量建筑物的总用水量在其前后装设阀门旁通管和泄水阀门等管路附件,水表及其前后的附件一般设在水表井中。
为利于节约用水体现“谁消费,谁付费”的原则,住宅建筑每户的进水管上均应安装分户水表。
本设计采用采用两条引入管,故不需设置旁通管。
(3)给水管网给水管网包括干管、立管、支管和分支管,用于输送和分配用水至建筑部各个用水点。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计算说明书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计算说明书目录L设计任务及设计资料1.1任务 (1)1.2条件 (1)2.设计过程说明2.1给水工程 (1)3 .设计计算3.1 室内给水系统的计算3.1.1 相关参数的确定 3・1.2最高日用水量Qd ........3∙1∙3最大时用水量Qh 及平均时用水量Qp 3∙L4进行水力计算3-1.5水表选择及水表水头损失的计算 3∙1∙6给水引入管的设计流量确定 ......3.3消防系统的计算3.L7住宅给水最不利点水头损失计算 10 3.L8商场给水最不利点水头损失计算 11 3.1.9管材、附件及水表的选择总说明 11 附:给水系统原理图;给水系统计算表12 3.2室内污废排水系统的计算24 3.2.1排水系统方案选择及布置 24 322卫生器具排水当量263.2.3管道水力计算 ..... . (27)324排水管水力计算 27 325化粪池设计28 附:污废排水系统原理图;污废排水系统计算表30 40331相关参数的确定 3.3.2 消火栓保护半径的计算 ....................................... 41 3.3.3 水枪喷嘴所需水压Hq 计算3.3.4 水龙带水头损失hd .................................................................................... 42 3.3.5 消火栓口所处需水压Hxh .......................................................................... 43 3.3.6 水力计算 .................................................. 43 3.3.7 校核 ....3・3.8.灭火器的计算 ............................................... 45 3.3.9 水泵接合器 ................................................. 46 附:消防系统原理图;消防系统计算表 ........................... 47 3∙4雨水系统的计算 ............................... 49 3.4.1 雨水排水方式选择 ........................................... 49 3.4.2 雨水管道的布置 ............................................. 50 3.4.3 每根立管汇流面积 . (52),径 (53)3.4.5 溢流口的计算 ............................................... 55 附:雨水排水系统计算表 . (57)4•结论 ........................................... 56 5.心得体会4042♦♦♦♦♦♦♦♦4558L设计任务及设计资料1.1任务1.根据要求完成一栋商住两用建筑给排水工程初步设计。
净雨量公式
净雨量公式
净雨量公式是用来计算某一地区在一定时间内降雨量的公式。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降雨的情况,从而更好地进行水资源管理和灾害预防。
在实际应用中,净雨量公式是通过测量降雨量和蒸发量来计算得出的。
降雨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一地区降水的总量,它可以通过雨量计等设备来测量。
而蒸发量则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水体由液态转化为气态的量,它可以通过蒸发皿等设备来测量。
净雨量公式的计算方法如下:净雨量=降雨量-蒸发量。
其中,降雨量和蒸发量的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常见的单位有毫米和厘米。
净雨量公式的应用广泛。
在农业方面,它可以帮助农民合理安排灌溉时间,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在城市规划方面,它可以帮助城市管理者合理设计排水系统,防止城市内涝。
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它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
在灾害预防方面,它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洪涝、山体滑坡等灾害的发生。
净雨量公式的计算过程相对简单,但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理论和技术。
通过净雨量公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降雨的变化,保护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安全。
净雨量公式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降雨情况。
通过准确计算净雨量,我们可以更科学地进行水资源管理和灾害预防,从而保护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安全。
《给排水管道工程》设计指导书
给水排水管网课程设计指导书福建工程学院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给水排水教研室2015年12月给水管网课程设计指导书班级学生姓名学号一、设计步骤:1、用水量计算(1)、确定用水量标准,计算城市最高日用水量。
居民最高日生活用水量按城市分区用水量标准计算.工厂最高日生产用水量,按工厂性质、产品数量等分别计算,工厂用水量还包括工人在工作时生活用水量及班后淋浴用水量。
此外,还有浇洒道路、绿地用水量。
加上未预见水量和管网漏失水量,即得该城市最高日设计用水量。
(2)、计算城市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
(3)、计算消防时用水量。
2、供水系统方案选择(1)选定水源及位置和净水厂位置;(2)选定供水系统方案.3、管网定线根据选定的给水系统方案,进行配水管网定线。
管网布置采用环状管网和树状管网相结合的方式.4、清水池容积,水塔(或高地水池)容积计算。
5、管段设计流量计算(1)比流量计算采用长度比流量的方法进行计算。
分区用水量标准若不相同应分别计算比流量。
(2)节点流量计算先由比流量计算出沿线流量,再用沿线流量算出节点流量。
(3)进行流量分配①枝状网水流方向唯一,流量分配唯一,任一管段的流量等于以后所有节点流量总和。
②环状网流量分配有多种组合方案.基本原则:满足供水可靠性前提下,兼顾经济性。
注:此分配值是预分配,用来选择管径,真正值由平差结果定。
6、管网水力计算和平差计算:给水管网各管段直径应按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和经济流速来确定,按管段预分配流量和所选定的管径,查水力计算表,即可求得各管段的1000i,按h=iL计算各管段水头损失.管网平差采用哈代克罗斯法,通过平差计算确定管网的实际流量分配,并计算相应的水头损失。
平差计算采用列表形式,并以平差计算简图的形式标识平差计算过程中的流量分配变化和校正流量大小方向。
对供水方案的除了进行最大用水时管网平差之外,还需要进行消防校核平差及事故校核。
7、水泵扬程和水塔高度计算。
由管网的控制点开始,按相应的计算条件(最高时、消防时、事故时等),经管网推算到二级泵站,求出水泵的总扬程及供水总流量.8、节点水压标高计算。
给水排水管网课程设计说明书及计算书
前言水是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科学用水和排水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重要的社会活动和生产活动内容之一。
特别是在近代历史中,随着人类居住和生产的程式化进程,给水排水工程已经发展成为城市建设和工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成为人类生命健康安全和工农业科技与生产发展的基础保障。
给水排水系统是为人们的生活、生产、和消防提供用水和排除废水的设施的总称。
它是人类文明进步和城市化聚集居住的产物,是现代化城市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是城市社会文明、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尤其是在面临全球水资源极其缺乏的今天,给排水管网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城市给排水系统在新的时期赋予了新的内涵,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
看似平凡的规划设计却有着不平凡的现实意义,在满足规范和其它技术要求的条件下,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科学规划设计城市给排水管网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课程设计是学习计划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学习环节,是对前期所学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及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
通过课程设计调动了我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我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我们走向实际工作岗位,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设计为玉树囊谦县香达镇给排水管道工程设计。
整个设计包括三大部分:给水管网设计、排水管网设计。
给水管网的设计主要包括管网的定线、流量的设计计算、清水池容积的确定、管网的水力计算、管网平差和消防校核。
排水管网设计主要包括排水管网定线、设计流量计算和设计水力计算。
目录第一章设计任务书 (4)第二章给水管网设计说明与计算 (6)2.1给水管网的设计说明 (6)2.1.1 给水系统的类型 (6)2.1.2 给水管网布置的影响因素 (6)2.1.3 管网系统布置原则 (7)2.1.4 配水管网布置 (7)2.2给水管网设计计算 (8)2.2.1 设计用水量的组成 (8)2.2.2 设计用水量的计算 (8)2.2.3 管网水力计算 (12)2.3二级泵站的设计 (20)2.3.1 水泵选型的原则 (20)2.3.2 二级泵站流量计算 (21)2.3.3二级泵站扬程的确定 (21)2.3.4 水泵校核 (22)第三章排水管网设计说明与计算 (23)3.1排水系统的体制及其选择 (23)3.2排水系统的布置形式 (24)3.3污水管网的布置 (24)3.4污水管道系统的设计 (24)3.4.1 污水管道的定线 (24)3.4.2 控制点的确定 (25)3.4.3 污水管道系统设计参数 (25)3.4.4 污水管道上的主要构筑物 (26)3.5污水管道系统水力计算 (27)3.5.1 污水流量的计算 (27)3.5.2 集中流量计算 (27)3.5.3 污水干管设计流量计算 (27)3.5.4 污水管道水力计算 (29)3.6管道平面图及剖面图的绘制 (31)3.6.1 管道平面图的绘制 (34)3.6.2 管道剖面图的绘制 (35)结论 (35)总结与体会 (36)参考文献 (37)第一章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囊谦县香达镇给水排水管网工程设计。
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参考版本
市政工程规划规划依据《xxx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xxxx排水专项规划》(2010-2020)《xxxx城市防洪规划报告》(200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年版)《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年版)《防洪标准》(GB50201-94)《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xxx“十二五”电网规划》《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1999)《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xxx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13)其他相关规划规范资料给水工程规划2.1 给水现状及存在问题(1)给水现状1)现状水厂现状供水基本满足要求,现有水厂无扩建用地。
现状主要由片区内一座水厂(即第二水厂)。
占地近2公顷,设计日供水能力6万吨,实际日供水量为3.5万吨,供水水压0.42mpa。
取水水源为东江水,以规划区内的稿树下水库为备用水源,水库总库容3097万m3,正常库容2434万m3,年产水量约为2500万m3,另以罗阳自来水有限公司(罗阳水厂)作为备用水厂,设计最高供水能力为1.2万吨/日,原水取自稿树下水库。
2)现状管网规划区内现状DN1000供水主干管从第二水厂引出,沿商业中街至罗阳二路敷设;其余供水管道敷设如下:中园一路的DN600管;罗阳一路DN400-DN600管;东北路-葫芦岭的DN600管;东北路-北门路的DN300管;榕溪路-环城路-榕新路-解放东路-葫芦岭的DN400管;解放西路的DN200管。
此外,部分道路敷设有DN50-DN150的配水支管。
(2)现状存在问题1)现有水厂无扩建用地,供水规模难以满足未来用水量需求2)罗阳水厂规模小,水质无法保证;3)供水管网以枝状形式为主,供水安全性较差;部分给水管道管径偏小,不能满足使用要求,部分管道使用时间长达20年,漏失严重;4)老城区的管网改造有一定的难度;5)老城的相当区域内未设置室外消火栓,在城市消防供水系统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成都市道路排水方案设计说明书
5管网工程5.1 设计原则(1)管道系统布置要符合地形趋势,一般情况下顺坡排水,取短捷路线,同时能满足街道两旁地块排水需要。
(2)管道应尽量避免或减少管道穿越不容易通过的地带或构筑物。
(3)在设计中充分考虑该片区与上、下游地区的有机结合。
(4)设计排水管道沿设计道路敷设,便于地块支管的接入和维护管理方便。
(5)尽可能利用原有管道,避免重复建设,节约投资。
5.2 排水工程设计参数及标准5.2.1污水管道设计参数及标准(1)面积比流量:雨水量计算按成都市暴雨强度公式和流域汇水面积计算。
污水采用单位面积比流量(最高日最高时)法确定流量,根据成都市排水总体规划,本区域属于周边组团,污水比流量值为1.1 L/s·ha。
成都市污水排放面积定额(2)污水量计算公式:Q=A ×q(L/s)式中A:面积(ha)。
(3)水力计算公式(非满流):Q=v • Av=n1• R2/3 • i1/2当h<D/2时,过水断面:A=(θ-sinθcosθ)r2 (m2)R=(θ-sinθcosθ)/2θ• r (m)当h>D/2时,过水断面:A=(π-θ+sinθcosθ)r2 (m2)R=(π-θ+sinθcosθ)/2(π-θ)• r (m)n——粗糙系数,钢筋混凝土管(非满流)取n=0.014,塑料管或玻璃钢夹砂管取n=0.009。
5.2.2雨水管道设计参数及标准(1)成都市暴雨强度公式:768.0231.0)8.12()8031.01(2806qPtgP++=式中 q——暴雨强度(L/s • ha)p——设计降雨重现期,取P=3~5a,取5年t——设计降雨历时 t=t1+t2t1——地面汇流时间 t1=10mint2——管道内流行时间(min)(2)雨水量计算公式:Q=q • F •Ψ式中 Q——雨水量(L/s)Ψ——径流系数,市政道路取Ψ综合=0..7(绿地取0.15)F——汇水面积(ha)(3)水力计算公式(满流):Q=v • A式中 Q——雨水量(m3/s)A——水流断面(m2)v——流速(m/s)v=n1• R2/3 • i1/2R——水力半径(m)i——水力坡降n——粗糙系数,钢筋混凝土管(满流)取n=0.013,塑料管或玻璃钢夹砂管取n=0.01 5.2.3流速范围最小设计流速:污水管道在设计充满度下,最小设计流速为0.6m/s;雨水管道在满流时最小设计流速为0.75m/s。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书
沈阳市王家庄地区排水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一.工程概况1.王家庄地区位于沈阳市南部,二环路以南,浑河套堤以北,东起沈营公路,西、南至浑河套堤。
规划面积152.77公顷。
实际计算雨水汇水面积为168.60公顷,生活区用地142.43公顷。
该地区地形狭长,依据规划及甲方要求,污水自流排出,雨水经泵站提升后排入浑河。
二.设计依据1.沈阳市规划设计设计研究院提供的《沈阳市王家庄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竖向规划图,工程管线及基础设施规划平面图,以及用地编号及控详指标图。
2.甲方提供的《南三好街延长排水工程》平面、纵断图。
3.该地区采用污、雨水分流制排水体制。
(1)污水标准: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提供的生活用水量标准400升/人·天,规划人口9万人。
该地区住宅用地分为高层住宅区,多层与高层混合住宅区和别墅区三种,因而人口密度按三种地区分别乘1.2,1,0.8三个系数进行计算。
(2)雨水标准:a.暴雨强度公式:q=1825(1+0.774lgp)/(8+t)0.724式中:重现期P=1年,径流时间t=t1+mt2 t1=8分钟b.设计流量公式:Q= ΨⅹqⅹF式中:径流系数Ψ=0.6,汇水面积:F=168.60公顷c.浑河水位:42.33m(重现期50年)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五册。
5.管线位置:雨水管道位于道路中心线,东西路污水管线位于雨水管线北侧,南北街污水管线位于雨水管线以东。
三.污水系统设计1.污水管线布置:由于该地区变台地后地势由东西两端向三好街方向降低,因此根据规划污水自流排出的原则,污水沿地面坡向由两端汇合后排入南三好街现有D=1.0m的浑河截留管中。
2.污水量计算:根据规划设计研究院提供的数据,经计算王家庄地区设计总污水量为679.91升/秒。
污水管道均采用钢筋混凝土圆管,按非满流进行水力计算,(粗糙系数n=0.014),总变化系数按《给排水设计手册》第五册的取值表查得。
排水雨水管网设计计算说明书精编WORD版
排水雨水管网设计计算说明书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实践教学给水排水管网工程综合设计——排水管网计算书(2013—2014 学年第二学期)班级给排1x1姓名 xxx学号 201210524125设计时间 ~ 2014.7.3指导老师 xxxxxxxxxxxxxxx成绩城市建设学院目录1 设计原始资料 (1)1.1 城镇概况 (1)1.2 气候情况 (1)1.3 排水情况 (1)2 排水管段设计流量计算 (1)2.1 污水管道的布置 (1)2.2 居民生活污水计算 (2)2.3 街坊面积总面积计算 (2)2.4集中用户污水计算 (4)2.5面积比流量计算 (4)2.6 污水干管设计流量 (5)2.7污水管网主干管水力计算 (6)3 管道总平面图及纵剖面计算成果图绘制 (8)4 污水设计总结 (8)5 雨水管段设计流量计算 (9)5.1 主要设计参数 (9)5.2 各设计管段的设计流量 (9)5.3 计算步骤 (10)5.4 雨水管网主干管水力计算 (10)5.5 雨水设计总结 (11)1 设计原始资料1.1 城镇概况A 城市位于我国华南地区,该城市是广东省辖县级市,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市区地势平坦,主要建在平原上,城市中间以铁路为界,分为两个生活区:Ⅰ区和Ⅱ区。
均有给水排水设备,自来水普及率100%。
1.2 气候情况① 市内多年来的极端高温38.7℃,每年6~8月份的气温最高。
而到了冬季(12~2月)温度较低,多年来的极端低温为0℃。
②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5%,春季湿度大,约为65~90%;③ 雨季集中在4~9月份,这段时间的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4~9月份为受热带气旋影响的主要时段,降雨量大,多出现暴雨,年平均降雨量为1930mm ,多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0%。
室外雨水计算
室外雨水计算一、引言室外雨水计算是指对建筑物及其周围环境中的雨水进行定量计算,以便确保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建设符合实际需求。
本文将介绍室外雨水计算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包括计算前的准备、计算过程以及计算结果的应用。
通过了解和掌握室外雨水计算的方法,可以提高建筑物的雨水排水效率,确保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环境的安全。
二、室外雨水计算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室外雨水计算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以保证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收集数据:首先需要收集建筑物所在地的降雨资料,包括降雨强度、降雨频率等信息。
这些数据可从气象局或相关研究机构获取。
此外,还需要收集建筑物的设计参数,如屋面面积、排水面积等。
2. 划定计算范围:在进行室外雨水计算时,需要明确计算范围,即确定需要计算的具体区域。
一般来说,可以根据建筑物的排水系统划定计算范围,确保计算结果与实际需求相符。
三、室外雨水计算过程室外雨水计算的核心过程是计算建筑物和周围环境中的雨水产生量和排水量。
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1. 计算雨水产生量:雨水产生量是指在降雨期间建筑物和周围环境中所接收和下降的雨水量。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雨水产生量 = 屋面面积 ×雨水参数1 + 地面面积 ×雨水参数2其中,雨水参数1和雨水参数2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系数,可根据相关资料进行选择。
2. 计算雨水排水量:雨水排水量是指在降雨期间排出建筑物和周围环境中的雨水量。
计算雨水排水量需要考虑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建设情况,包括排水管道的数量、直径和流量等。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雨水排水量 = (雨水产生量 - 雨水再利用量) ×排水系数其中,雨水再利用量是指通过回收和再利用雨水的方式减少排水量,排水系数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系数,可根据相关规范进行选择。
四、室外雨水计算结果的应用通过室外雨水计算,可以得到建筑物和周围环境中的雨水产生量和排水量等数据。
雨水收集池用量计算公式
雨水收集池用量计算公式English:To calculate the amount of water collected in a rainwater harvesting tank, you can use the following formula: A = (P x C x E) / 1000.In this formula, A represents the amount of water collected in liters, P stands for the total rainfall in millimeters, C denotes the catchment area in square meters, and E represents the efficiency of the collection system as a percentage.First, you need to determine the total rainfall by measuring the rainfall in millimeters. This can be done using a rain gauge. Once you have the total rainfall, multiply it by the catchment area, which is the surface area that collects rainwater. This can be the roof of a building or any other suitable surface.Next, multiply the result by the efficiency of the collection system expressed as a percentage. The efficiency takes into account factors such as evaporation, leakage, and overflow. For example, if the efficiency is 80%, you would use in the formula.Finally, divide the result by 1000 to convert the volume from milliliters to liters. The obtained value represents the amount of water collected in the rainwater harvesting tank.It is important to regularly monitor the catchment area, rainfall, and efficiency to accurately calculate the amount of water collected. By doing so, you can optimize the use of rainwater and ensure the system functions effectively.中文翻译:要计算雨水收集池中收集的水量,可以使用以下公式:A = (P x C x E) / 1000。
雨水管道设计
雨水管道设计【篇一:雨水管道设计要点】雨水管道设计要点:221降雨强度:采用以上计量单位时,由于1mm/min=l(l/m)/min =10000(l/min)/hm,可得i和q之间的换算关系为:式中 q—降雨强度,(l/s)/hm;i —降雨强度,mm/min。
2(9-2)2暴雨强度的计算:式中—设计暴雨强度,(l/s)/hm;—设计重现期,a;2(9-9)—降雨历时,min。
—地方参数(待定参数),根据统计方法进行计算确定雨水设计流量计算公式雨水管渠的设计流量按下式计算:(9-12)式中—雨水设计流量,l/s;—径流系数,径流量和降雨量的比值,其值小于1;—汇水面积,hm;假定:(1)暴雨强度在汇水面积上的分布是均匀的;(2)单位时间径流面积的增长为常数;(3)汇水面积内地面坡度均匀;径流系数的确定设计规范》gb50101-2005中有关径流系数的取值见表9-3。
径流系数值表9-322实际设计计算中,在同一块汇水面积上,兼有多种地面覆盖的情况,需要计算整个汇水面积上的平均径流系数值。
(9-14)式中-汇水面积上的平均径流系数;-汇水面积上各类地面的面积,hm;-相应于各类地面的径流系数;-全部汇水面积,hm。
22在设计中可采用区域综合径流系数。
国内部分城市采用的综合径流系数值见表9-5。
一般城市市区的综合径流系数采用0.5~0.8,城市郊区的径流系数采用0.4~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101-2005推荐的城市综合径流系数取值见表9-6。
1. 设计重现期p的确定一般情况下,低洼地段采用的设计重现期应大于高地;干管采用的设计重现期应大于支管;工业区采用的设计重现期应大于居住区。
市区采用的设计重现期应大于郊区。
设计重现期p的最小值不宜低于0.33a,一般地区选用0.5~3a,对于重要干道或短期积水可能造成严重损失的地区,一般选用3~5a,并应与道路设计相协调。
特别重要的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较高的设计重现期。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某六层住宅楼建筑给排水设计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一、设计依据:(一)本工程设计任务书;(二)本工程涉及的相关市政条件(选择广州为参考地点);(三)建筑和有关工种提供的条件图及设计资料;(四)国家颁布的现行有关设计规范及标准图。
二、设计范围:本设计承担本栋6层住宅楼的室内给水、排水系统的初步设计,室外管道定线布置等。
三、工程概况:该住宅建筑共6层,住宅楼南侧有城镇给水管道和城镇排水管道,该住宅楼每层共四户,呈对称分布,每户内设两个厕所和一个厨房,其中主卧室内有一个厕所,餐厅侧为另外一个厕所;每户设前后阳台各一个。
四、设计条件:(一)给水水源:本栋6层住宅楼以该建筑物南侧的城市给水管网为水源,据调查了解当在夏天用水高峰时外网水压为190kpa,但深夜用水低峰时可达31OkPa。
(二)排水条件:本栋6层住宅楼的南侧有城镇排水管道(分流制),环卫部门要求生活污水需经化粪池处理后才能排入城镇排水管道。
(三)卫生设备:首层至六层每户都有相同的卫生设备。
每户厨房内设洗涤盆1个;厕所内设坐式大便器1个、洗脸盆1个、淋浴器1个;洗衣间里设水龙头(供洗衣机用)1个。
(四)水表设置:每户设水表1个,整幢住宅楼设总表1个。
(五)建筑图纸:建筑首层平面图、2~6层平面图、屋面平面图、厨厕大样图。
五、系统设计方案的比较及确定:(一)生活给水系统:已知市政水压在夏天用水高峰时为190kpa,但深夜用水低峰时可达3IOkpa o 根据本栋建筑为六层,估算自室外地面算起系统所需的水压H=4(n+1) =4(6+1) =28m0选择供水方式时尽量充分利用外网水压,节省能耗。
1.280kpa>190kpa,可见直接用外网供应整栋楼的用水,会在用水高峰期出现供水不足的情况,故不能采用直接供水方式,应选择相应的调蓄增压给水方式。
2.280kpa<3IOkpa,可见外网水压在深夜可以满足本住宅估算的所需水压,则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设置高位水箱,在夜间储备相应楼层用户一天所需的水量, 实现能耗节省,切供水安全可靠性较好;综上所述,该工程属于室外管网水压周期性不足的多层建筑,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估算,初步确定为下层直接给水,上层水箱给水方式。
雨水流量的计算
一、对独立面积计算的总结试求B-C管段的设计流量?这部分解题的关键就在先对比时间,三种情况tA+tAB=tB tA+tAB<tB tA+tAB>tB1:当tA+tAB=tB时:对这个结论的理解就是,FA,FB的最大流量同时到达BC断面,所以将其流量叠加就行了2,当tA+tAB<tB时:对公式A的理解就是,FB面积全部汇流,而由于tA+tAB<tB,FB面积全部汇流的时候,FA面积的洪峰已经通过了BC管段。
对公式B的理解就是,FA面积全部汇流, 而由于tA+tAB<tB,FA面积全部汇流的时候,FB面积的洪峰尚未到达BC断面,FB面积只是部分面积汇流。
3,当tA+tAB>tB时:对公式A的理解就是,FA面积全部汇流,而由于tA+tAB>tB,FA面积全部汇流的时候,FB面积的洪峰已经通过了BC管段。
对公式B的理解就是,FB面积全部汇流, 而由于tA+tAB>tB,FB面积全部汇流的时候,FA面积的洪峰尚未到达BC断面,FA面积只是部分面积汇流。
注意:我写的tA,tB分别对应公式中的,二:面积畸形增长的计算这类题目的特点就是前一地块或者后一个地块的面积与其他面积相差极大,一般认为相差到10倍以上,以22题为例,应该计算FA单独的雨水量。
然后进行对比。
一般情况下FA单独情况下的雨水量都会大于面积叠加的影响。
这类题目你先看两块面积是否相差比较大,然后在心中就有个判断了。
校核下就能得到结果。
三:有关面积叠加计算。
面积叠加法,这部分内容近年考试也比较常见,最明显的就是10年这道题目从上面这个题目我们可以看到:1,各面积相差不大2,雨水在管道中流行时间不长,这样就有一个推论,当2点全面积汇流的时候,1点的面积还在增加,根据我们极限强度理论,面积增加对流量影响比降雨强度增加对流量影响更大。
这样就可以认为1,2地块为一个整体,这样就有了面积叠加的计算,这类题目的关键点就是找到降雨历时最大的点(即汇水面积最远点的雨水流达集流点的的集流时间),然后根据这个降雨历时求到相应的暴雨强度,再计算流量。
雨水量的计算说明书
雨水量计算说明书一、雨水量的计算1.1 根据该城镇的暴雨强度公式为:497.0)724.3()y lg 625.01(078.992++=t T q 式中 q ——设计暴雨强度公式(ha s L ∙/)y T ——设计重现期(a)t ——设计降雨历时(min )重现期:y T =1年,降雨历时:t=t 1+mt 2。
式中 t 1——地面集水时间(min ), 取5~15min ;t 2 —— 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m —— 折减系数,暗管取2,明渠取1.2。
在该城镇中采用暗管排水,取m=2, t 1=10min 。
1.2 径流系数计算根据规划的地区类别,采用区域综合径流系数。
城市市区区域综合径流系数值0.5—0.8,在此城镇计算中C1-10取0.6,C11取0.4。
单位面积径流量:497.020)724.3210(078.992++⨯=t C q W =497.02)724.3210(078.9926.0++⨯t 497.021)724.3210(078.992++⨯=t C q W =497.02)724.3210(078.9924.0++⨯t设计流量Q 为:0q A Q ⨯=灌渠内雨水流行时间为:t 2=L/v式中 L ——管长(m )V ——雨水在管内的流速(m/s )坡降:L S h ⨯=设计管内底标高的最小值为地面标高减去管道的最小覆土厚度加上管径,埋深为设计地面标高减去设计管底标高。
管径、流速、流量等的确定采用满流水力计算表。
二、雨水管网定线2.1排水体制的选择规划区排水设施不完善,无完整排水系统,雨污合流排放,未经处理就近排入水体。
规划区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片区内规划用地竖向高程均在20年一遇的洪水位线之上。
暴雨强度公式根据附录:福建各地暴雨强度公式选用。
管材采用钢筋混凝土管。
2.2管线定线原则: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水体。
雨水管渠应尽量利用自然地形坡度布置,要以最短的距离靠重力流将雨水排入附近的池塘、河流、湖泊等水体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水量计算说明书
一、雨水量的计算
1.1 根据该城镇的暴雨强度公式为:
497.0)
724.3()y lg 625.01(078.992++=t T q 式中 q ——设计暴雨强度公式(ha s L ∙/)
y T ——设计重现期(a)
t ——设计降雨历时(min )
重现期:y T =1年,
降雨历时:t=t 1+mt 2。
式中 t 1——地面集水时间(min ), 取5~15min ;
t 2 —— 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
m —— 折减系数,暗管取2,明渠取1.2。
在该城镇中采用暗管排水,取m=2, t 1=10min 。
1.2 径流系数计算
根据规划的地区类别,采用区域综合径流系数。
城市市区区域综合径流系数值0.5—0.8,在此城镇计算中C1-10取0.6,C11取0.4。
单位面积径流量:
497.020)724.3210(078.992++⨯=t C q W =497.02)
724.3210(078.9926.0++⨯t 497.021)724.3210(078.992++⨯
=t C q W =497.02)724.3210(078.9924.0++⨯t
设计流量Q 为:0q A Q ⨯=
灌渠内雨水流行时间为:t 2=L/v
式中 L ——管长(m )
V ——雨水在管内的流速(m/s )
坡降:L S h ⨯=
设计管内底标高的最小值为地面标高减去管道的最小覆土厚度加上管径,埋深为设计地面标高减去设计管底标高。
管径、流速、流量等的确定采用满流水力计算表。
二、雨水管网定线
2.1排水体制的选择
规划区排水设施不完善,无完整排水系统,雨污合流排放,未经处理就近排入水体。
规划区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片区内规划用地竖向高程均在20年一遇的洪水位线之上。
暴雨强度公式根据附录:福建各地暴雨强度公式选用。
管材采用钢筋混凝土管。
2.2管线定线原则:
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水体。
雨水管渠应尽量利用自然地形坡度布置,要以最短的距离靠重力流将雨水排入附近的池塘、河流、湖泊等水体中。
在每一排水流域内,结合建筑物及雨水口分布,充分利用各排水流域内的自然地形,布置
管道,使雨水以最短距离靠重力流就近排入水体。
在总平面图上绘出各流域的主干管、干管和支管的具体位置。
2.3出水口布置:
当管道将雨水排入池塘或小河时,水位变化小,出水口构造简单,宜采用分散出水口。
当河流等水体的水位变化很大,管道的出水口离常水位较远时,出水口的构造就复杂,因而造价较高,此时宜采用集中出水口式布置形式。
一般按主干管、干管、支管的顺序进行布置。
该城镇河流水位变化部分区域较小,且河流流穿该城镇,采用分散的出水口。
2.4划分设计管段
把两个检查井之间流量不变且预计管径和坡度也不变的管段定为设计管段。
划分设计管段方法:只是估计可以采用同样管径和坡度的连续管段,就可以划作一个设计管段。
根据管道的平面布置图,凡有集中流量流入,有旁侧管接入的检查井均可作为设计管段的起止点。
雨水管渠的设计管段的划分应使设计管段范围内地形变化不大,管段上下端流量变化不多,无大流量交汇,一般以100—200左右为一段,如果管段划得较短,则计算工作量增大,设计管段划得太长,则设计方案不经济。
设计管段检查井从上游往下游依次编号。
2.5汇水面积划分:
各设计管段汇水面积的划分应结合地形坡度、汇水面积的大小以及雨水管道布置等具体情况而划定。
地形较平坦时,可按就近排入附近雨水管道的原则划分,汇水面积按周围管渠的布置用等分角线划分;地形坡度较大时,应按地面雨水径流的水流方向(雨水汇入底侧)划分按地面雨水径流的水流方向划分汇水面积。
并将每块面积进行编号,计算其面积并将数值标注在图上。
汇水面积除包括街坊外,还应包括街道、绿地等。
2.6管段设计流量及管道水力计算:
列表进行雨水干管的水力计算,求得各设计管段的设计流量。
并确定各设计管段的管径、坡度、流速等值。
2.6.1设计充满度的确定
雨水较污水清洁的多,对环境的污染较小,加上暴雨径流量大,而相应的较高设计重现期的暴雨强度的降雨历时一般不会很长,且从减少工程投资的角度来讲,雨水管渠允许溢流,故雨水管渠的充满度
h,明渠则应有等于或大于0.2m的超高,街道按满管流设计,即1
D
边沟应有等于或大于0.03m的超高。
2.6.2设计流速的确定
由于雨水中夹带的泥沙量比污水大得多,则相对污水管道而言,为了避免雨水所夹带的泥沙等无机物在管渠内沉淀下来而堵塞管渠所用的最小设计流速应大于雨水管渠,满流时管道内的最小设计流速为0.75m/s。
而明渠由于便于清除疏通,可采用较低的设计流速,一般明渠内最小设计流速为0.4m/s。
为了防止管壁和渠壁的冲刷损坏,影响及时排水,雨水管道的设计流速不得超过一定的限度。
由于这项最大流速只发生在暴雨期间,历时较短,所以雨水管道内的最高容许流速可以高一些,对雨水管渠的最大设计流速规定:金属管最大流速为10m/s,非金属最大流速为5m/s,明渠最大设计流速则根据其内壁建筑材料的耐冲性质,按设计规范规定选用。
2.6.3设计管道坡度的设定
为了保证管内不发生沉淀,雨水管内的最小坡度应按最小流速计算,在街道下,一般不宜小于0.0025,雨水口连接管的最小坡度不小于0.01。
在此次设计中设计管道坡度参照地面坡度进行设计。
2.6.4设计管段管径的选择
为保证管道在养护上的方便,便于管道的清除阻塞,雨水管径不能太小,规定在街道下的雨水管管径最小为300mm,相应的最小坡度为0.003。
2.6.5管渠的最小埋深
在保证管渠不被压坏、不冻坏和满足街坊内部沟道的衔接的要求下,确定沟道的最小埋深。
管顶最小的覆土厚度,在车行道下时不小于0.7m,管段基础设在冰冻线以下。
2.7各设计管段上、下端的管内底标高和埋设深度计算:
各条干管的起点一般都是这条管道的控制点。
控制点是指在排水区域内,对管道系统的埋深起控制作用的点。
确定控制点的管道埋深应根据城市的竖向规划,保证排水区域内各点
的污水都能自流排出,并考虑发展,留有适当余地;不能因照顾个别点而增加整个管道系统的埋深。
根据各管段管道标高降落量计算各管段管内底标高及管道埋深。
计算结果见附表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