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专题三 第8课 丰乐亭记(自读课) Word版含答案
苏教选修之《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黄州快哉亭记》教案
苏教选修之《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黄州快哉亭记》教案黄州快哉亭记》教案介绍题名:"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篇名作者旨趣与性质桃花源记陶渊明纯记叙文--纯寓言岳阳楼记范仲淹兼"览物"的叙述、对"古仁人之心"的议论及侧写自我心志的抒情黄州快哉亭记苏辙同上;兼具叙述、议论、抒情作者简介:苏辙,字子由,自号颖滨遗老,为苏洵之子,苏轼之弟。
年十九,与兄轼同登进士第。
着有《栾城集》苏辙风格鉴定:1.辙性沉静,资禀敦厚,加以父、兄之熏陶,发为文章,汪洋澹泊,似其为人。
2.苏轼评语:"子由之文,词理精确,有不及吾;而体气高妙,吾所不及。
"写作背景: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苏辙上疏营救苏轼,因而获罪被贬为监筠州(今江西高安)盐酒税。
元丰六年,与苏轼同谪居黄州的张梦得,为了览观江流,在住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苏轼替它取名为"快哉亭",还写了一首以快哉亭为题材的词《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辙则为它作记以志纪念。
这篇文章设计了三个人:建亭的张怀民,名亭的苏轼,以及作此圆亭记的自己。
三个人有个共同点:都是在被贬之中。
所以,这篇文章不仅是抒写襟怀,也是彼此共勉的文字。
文章表面上反映作者身处逆境的旷达胸怀,实际上也流露出他政治失意的脑赛和不平。
整体感知本文共分四个自然段,请概括各段大意。
一、记叙快哉亭的建造和命名。
二、记叙快哉亭上之所见。
(亭以"快哉"命名的原因。
)三、说明心中坦然,不以物伤性者,将无所不快。
四、赞颂张梦得"何适而非快"的旷达胸怀。
分析第一段出:流出。
始:开始。
肆大:水流阔大。
南、北:向南,向北。
益张:越发盛大。
浸灌:意思都是"注"。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苏教版)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进学解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与句子。
2.理解文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观点及其对我们修业进德的现实意义。
3.学习本文反话正说,巧于避忌,机智得体的表达技巧。
4.理解文义,并积累出自文中的成语。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与句子。
2.理解文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观点及其对我们修业进德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反话正说,巧于避忌,机智得体的表达技巧教学方法:自学与讨论一、文章简析本文写于元和八年(813)。
《旧唐书·韩愈传》:“(愈)复为国子博士,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嘲。
执政览其文……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进”,即长进、进步。
“学”,包括“业”与“行”。
“业”指学业、事业,“行”指德行、品第。
“解”,辩解,论析。
“进学解”,意谓对增进业、行问题的辨析。
作者指出增进业、行的方法在于“勤”与“思”,目的是“业精”“行成”。
作者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质问,他再进行解释,故名“进学解”。
作者反复强调学子要埋头进德修业,不必考虑有司的明不明、公不公以及自己今后的遇不遇,从而曲折地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坎坷不得意的牢骚,也暗寓着对当时执政者不以才德取人,用人不公不明的讽刺。
二、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一)第一部分(第1段):写先生训示。
1、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
行成于思毁于随治具毕张占小善率以录庸扬有司2、翻译句子行成于思毁于随盖有幸而获选,熟云多而不扬3、分析课文作者先提出一个观点:“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对学子提出“业精”“行成”的“进学”标准。
这是韩愈对于“学”的问题长期体察、思考所形成的真知灼见,以此勉励弟子进学,希望世人进学。
接着称颂政治清明,“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有司选拔任用公正,选取贤能而去不肖,“拔去凶邪,登崇俊良。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对英才的教化得法,“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课件:专题三 第8课 丰乐亭记(自读课)
2.《丰乐亭记》文约而意丰,辞微而旨大。作者不同于一 般的迁客之人,自己虽然遭遇不幸,但仍把国家安危放在首位。 《丰乐亭记》虽然也有“与民共乐”的思想,但意蕴较《醉翁 亭记》更高一筹——文章隐隐透出“乐而不能忘忧”之苦心, 不仅要与民同乐,更应该居安思危。
素材挖掘
沉醉于山水,感今怀古,固然歌颂赵宋王朝的功德,赞美丰 衣足食、民享安乐的太平景象,但其中也包含了欧阳修的政治理 想和追求。欧翁不同于一般的迁客之人,自己虽然遭遇不幸,但 仍把国家安危放在首位。“乐而不能忘忧”,不仅要与民同乐, 更应该居安思危。
1.丰乐亭周围的环境怎么样? 明确:这里有山,有谷,有清泉,环境幽美,望之令人心 旷神怡,让人流连忘返。
2.第二段中作者介绍了几个历史事件?他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1)介绍了两个时代的历史事件:先叙述了五代时期的 情况,据史书记载,后周显德三年(956)二月,殿前都虞侯赵匡胤 偷袭滁州清流关,败南唐兵马 15 万人,攻占滁州城,在滁州东门 之外擒获皇甫晖、姚凤。紧接着,行文又追溯唐朝末年,天下分 裂、豪杰纷争的混乱局面。史载唐广明元年(880),王仙芝、黄巢 的农民起义军曾攻克滁州。 (2)作者在这里插入两处叙述,其目的是为了与北宋初年天下 太平的局面作对比,衬托如今生活平静富足。结合下文来看,这 是一个伏笔,为下文的议论做好准备。
2.爱③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齐舍桓不晋得文,之吝事惜》, 爱惜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爱慕,欣赏
⑤爱.而不见,搔首踯躅《诗经》
①修既.治滁之明年夏 3.既②③既言.得未斯既.泉《于进山学谷解之》间
④既.而.得其尸于井《促织》
已经 既然 尽,完 不久
二、记书画器物 这类记文一般篇幅短小,其内容有两大类,一类是以书画的 内容及艺术特点为记述对象;一类是以某些物件的形状、特点和 制作工艺为记述对象。在写法上,这类文章有的偏重于记述、描 写,有的则是由记述而生发开去,借此怀人或抒发感慨,议论事 理。《木假山记》属于书画器物记。
丰乐亭记教案教学内容
《丰乐亭记》教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文章,并积累文中重要实词和虚词。
2、品味散文语言,联系作者创作的背景,说出作者写作的意图和所表现出的人生态度。
【学习时数】1课时【课文分析】《丰乐亭记》是欧阳修被贬滁州后的作品,此文除记述建丰乐亭的经过及与滁人共游之乐外,还描绘了滁州从战乱到和平的变迁,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的命意。
无论是记述还是描绘,全文都是围绕“乐”而写:建亭取名为“乐”,是思乐;与滁人共游为“乐”,是享乐。
乐在亭中,乐在山川,乐在和平安定的岁月。
一、导入新课“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名句,这位被贬官员纵情于清水秀水,“与民同乐”,其不凡的胸怀意所令人敬佩。
今天我们学习他写于同一时期的《醉翁亭记》的姊妹篇《丰乐亭记》,走过这位千年古人,感受他崇高而丰沛的精神世界。
二、通过提问,解决文中字词。
1、通假字向之凭恃险阻,刬削消磨(“刬”通“铲”,铲除)2、古今异义(1)修既治滁之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2)因为本其山川(古义:于是,就;今义:因果连词)3、一词多义(1)始①始饮滁水而甘(才)②燕赵之君,始有远虑,能守其土,义不赂秦(起初,开始)③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曾经)(2)爱①又爱其俗之安闲(喜欢)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疼爱)③齐国虽偏小,我何爱一牛(吝惜,爱惜)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欣赏,爱慕)(3)既①修既治滁之明年(已经)②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既然)③言未既(尽,完)④既而得尸于井(不就)4、词类活用①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意动用法,以之为乐)②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每天,天天名词作状语)③掇幽芳而荫乔木(名词作动词,荫庇,乘凉)④风霜冰雪(名词作动词,刮风,下霜,结冰,下雪)⑤遂书以名其亭焉。
(名词作动词,命名)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唐宋8大家散文选读教 精品学案:专题3 第8课 丰乐亭记(自读课) Word版含答案
第2课桐叶封弟辩(自读课)(对应学生用书P4)走近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唐德宗贞元九年(793)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顺宗时王叔文执政,他任礼部员外郎,锐意政治改革。
不久,王叔文失败,他亦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
卒于柳州。
他与韩愈皆倡导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并称“韩柳”。
其文章风格清峭,内容有反映人民生活疾苦的,有表现西南少数民族风情的,较多的是抒发内心的牢骚抑郁和去国离乡的悲哀。
现存有《柳河东集》。
相关背景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花费大量精力阅读古今史书,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辨其误,指其失,其中充满着对现实政治的关怀。
这篇史评,就是这样一篇短小精当而见解甚深的力作。
据《吕氏春秋·重言篇》和《说苑·君道篇》记载,周成王在一次与幼弟叔虞的嬉戏中,指着一片桐叶说要封他为诸侯。
后来成王的叔父周公便以此为据,说“天子无戏言”,要求成王兑现诺言,结果叔虞被封于唐。
对这样一件史事,前人不过读读而已,从未提出疑问,但柳宗元却从中发现一个事关重大的“王者之德”的问题。
古之传者有言, 成王以 桐 叶 与小弱 弟,古书上记载说,周成王拿着一片桐树叶子给年幼的弟弟,戏 曰:“以 封 汝。
”开玩笑说:“把这个作为封地给你。
”⎣⎡传(zhuàn )者:编写史书的人,或指吕不韦和刘向等,因为 ⎦⎤《吕氏春秋》和《说苑》都载有此故事。
小弱弟:幼弟,指武王幼子叔虞。
戏:开玩笑。
封:分封,古代帝王赐爵位和土地给臣子。
周公入 贺。
王 曰:“ 戏也。
”周公曰:“天子不可周公入宫庆贺。
成王解释说:“我是开玩笑呀。
”周公说:“天子不可戏。
”乃 封 小弱弟于唐。
以随便开玩笑。
”于是成王就把唐地封给了年幼的弟弟。
⎣⎡⎦⎤唐:西周国名,晋的前身,故地在今山西翼城县西。
吾意 不 然。
我认为这件事不可能是这样的。
⎣⎡⎦⎤意:认为。
王之 弟成王的弟弟如当封耶,周公宜 以时 言于王, 不 待其 戏果应当受封,周公就应及时地告诉成王,而不必等他开了玩笑而 贺以 成 之也; 不 当封耶,再去庆贺,趁机促成这件事;成王的弟弟如果不应当受封,周公 乃 成其不中之戏, 以周公这种做法就使一个不恰当的玩笑变成了事实,使成王把地以人 与小弱 者 为 之主, 其土地和百姓封给年幼的弟弟,让一个小孩成为一国之主,周公 得 为圣 乎?这样做能算是圣人吗?⎣⎡⎦⎤宜:应当。
丰乐亭记-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
丰乐亭记-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前言《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是一本经典的文学读物,是学习唐宋文学的重要资料之一。
本教案以《丰乐亭记》为例,介绍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以及教学流程等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丰乐亭记》的背景、文学特点和意义。
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使学生:1.了解《丰乐亭记》的背景、作者、内容和意义;2.理解文学作品的结构、语言和风格;3.掌握文学批判的方法和手段;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丰乐亭记》的结构和主题;2.研究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现手法;3.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1.研究《丰乐亭记》的文学特色和意义;2.探讨文学批评的方法和手段;3.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1.教师介绍《丰乐亭记》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给学生看一段视频,介绍一下唐宋文学的特点;3.学生阅读《丰乐亭记》的课文,理解文本的主体结构和语言特点。
第二步:分析文本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丰乐亭记》的主题和表现手法;2.学生在小组内合作研究文本的语言和结构,分析文本中的意象和象征;3.组织学生撰写读后感或小论文,分析文本中的文学特点和意义。
第三步:展示作品1.学生展示自己的读后感或小论文,交流个人观点和见解;2.教师针对不同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作品的优缺点和改进之处;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文学鉴赏能力。
第四步:总结评价1.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堂课的教学收获和体会;2.学生自评和互评,评估自己的阅读和写作水平;3.教师评价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表现,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丰乐亭记》的背景、作者、内容和意义,还提高了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同时,学生还了解了文学批判的方法和手段,探讨了唐宋文学的特点和意义,有助于促进学生对文学的理解和创作能力的全面提高。
丰乐亭记教案苏教版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古代散文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丰乐亭记》新课学习打下基础。源自(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丰乐亭记》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丰乐亭记》重点,强调《丰乐亭记》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8. 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古代散文在今天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答案:古代散文如《丰乐亭记》展现了古代文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这些作品在今天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在于,它们提供了对美好生活的思考和启示,同时也展现了古代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9. 请谈谈《丰乐亭记》中的美景描绘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和意义。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丰乐亭记》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丰乐亭记》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丰乐亭记》新课呈现结束后,对《丰乐亭记》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 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2)互动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交流,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表达能力。
(3)案例研究法:教师选取典型的古代散文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②课文中描绘了哪些丰乐亭的美景?这些景色有何特色?
③作者是如何通过描绘美景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④课文中的生字词有哪些?它们的意义和用法是什么?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8课杂记学案苏教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第8课丰乐亭记专题导航专题解说杂记类散文在中国古代散文中形成较晚,内容也颇为驳杂。
记人记物,记亭台名胜,记游山玩水等等,皆属于“记”的范围。
同学们在初中学习过的《醉翁亭记》就是这类文体。
明代吴讷在《文章辨体序说》中称“大致‘记’者,盖所以备不忘”,比力准确地指出了杂记的功能。
因为所记事物具体可感,此类文章中便多有记叙周详、描写细致的佳作。
总体来说,宋人杂记无论在结构还是立意上都更趋成熟完善,成就要高于唐人。
而且宋人善于从所记事物中抽绎出社会人生的大道理,言近旨远,多有寄托。
这一特点在本专题选录的文章中非常显著。
学法指导 1.了解古代论文文体——杂记,了解杂记的内容、特点及源流,分明该文体的特征。
2.掌握本专题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熟悉涉及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等文言现象,训练并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感触感染杂记中精彩的记叙描写,学习古人善于从记事中抽绎出人生哲理的写法。
4.学习本专题时,要尽量结合注释提高本身阅读理解的能力,注意加强诵读。
庆历五年(1045)春,欧阳修上书为杜衍、范仲淹等辩诬,触怒了保守派,降职滁州。
作者到任后的第二年就作了《丰乐亭记》。
丰乐亭建于庆历六年(1046),当年五谷丰登,万民欢乐、故而命名丰乐亭。
全文围绕一“乐”字而写,其主题却是歌颂北宋初期奉行的休养生息政策。
文章在记叙中插入议论,回顾战争年代,对照当前的和平景象,从而要求人们记住“幸生无事之时”,激发起感恩报德的思想,最后归结到亭子命名的原因。
以“乐”开篇,以“乐”结终,“乐”贯穿始终,景宜人,感情人,理启人,《醉翁亭记》让人跟着醉,《丰乐亭记》让人跟着“乐”,真不愧为传世的姊妹篇。
薛时雨与欧阳修1.醉翁亭坐一知己薛时雨(1818-1885),字慰农,又字澍生,号桑根白叟,安徽全椒人。
清咸丰进士,做过嘉兴、嘉善知县和杭州知府。
十分热爱家乡,年轻时经常到琅琊山赏景作诗,写下了许多楹联诗词,尤其是对琅琊山的醉翁亭情有独钟。
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件:《丰乐亭记》(共12张PPT)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
也。遂书以名其亭焉。庆历丙戌六月日,
右正言、知制诰、知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
4.阅读第四段,思考:该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全段共有三句话,第一句是对自己的鞭策,
点明了写作目的;第二句呼应了题目,与上文 写滁州风景、自己的心态相映成趣;第三句是 “记”的一个组成部分,交代了创作时间以及创 作者的姓名。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 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 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 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 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1.阅读第一段,思考: (1)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交代了亭名的出处,也是下文生发议论的基础。
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 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刬削消磨,百
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 老尽矣。
2.文章第二段从远处落笔写“滁于五 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有什么作用? 第二段着力叙写与之相反的“五代干戈”, 正是为了衬托“丰乐太平”,同时为结尾点 明“宣上恩德”的主旨埋下伏笔。
丰乐亭记
欧阳修
《丰乐亭 记》,欧阳修 撰,苏轼书, 无年月,刻石 在安徽全椒县。 苏书《丰乐亭 记》与《醉翁 亭记》的风格 相近。
此碑是苏轼晚年书法力作之一。前人 称“体度庄安,气象雍俗”,确为恰当, 字体楷中稍见行意,有“笔圆而韵胜”的 特点。明人王世贞评论他“自颜真卿、徐 浩,结体虽小散缓而遒伟俊迈”,在此碑 中可以得到印证。
介绍历史背景导入课文: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专题三第课黄州快哉亭记自读课含答案
第11课黄州快哉亭记(自读课)(对应学生用书P31)走近作者苏辙(1039-1112),北宋著名散文家。
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与父苏洵、兄苏轼,都是著名的文学家,并称“三苏”。
嘉祐进士,官尚书丞、门下侍郎。
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屡遭贬谪。
为文以策论见长,在北宋自成一家。
他在散文上的成就,如苏轼所说,达到了“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
著有《栾城集》。
相关背景这篇文章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十一月初一。
“乌台诗案”,苏轼被捕,辙上书朝廷,“欲乞纳在身官,以赎兄轼”(《为兄轼下狱上书》)。
苏轼释放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辙也被贬为监筠州盐酒税,这篇文字即是写于这次贬中。
在此前后,苏辙还写了《武昌九曲亭记》,这篇即是其姐妹篇,同为苏辙园亭记中的佳篇。
“快哉亭”的建造者张梦得即张怀民,于元丰六年(1083)贬官齐安(即黄州),他不以政治上的逆境萦怀,于住处的附近,选地建亭,用以观览江山形胜,抒发情怀。
与张同命运的好友苏轼为亭取名曰“快哉”,是深知张梦得建亭的用意的。
江 出 西陵, 始得 平 地, 其长江(从)西陵峡流出,开始流入平旷的原野,(于是)江流 奔放肆大;流才奔放浩大;⎣⎡⎦⎤奔放:疾驰。
肆大:浩大。
南 合 湘、 沅,(在)南面汇合了湘水和沅水,北 合 汉、 沔, 其势益 张; (在)北面汇合了汉水和沔水,水势更加盛大;⎣⎡湘、沅:湘江和沅江,都在湖南境内,⎦⎤北流入洞庭,合于长江。
汉、沔(miǎn ):即汉水,源出陕西,流经汉中,在汉口汇入长江。
至于赤壁之下,到了赤壁之下,波流浸 灌, 与海相若。
水流浸润灌注着大片土地,犹如大海无极。
⎣⎡至于:到。
赤壁:指黄州长江边的⎦⎤赤鼻矶。
相若:相似。
清河张君梦得,谪 居 齐安,即 其 庐清河张梦得君,被贬官后居住(在)齐安,就在他的住之西南 为 亭, 以 览观江 流 之胜。
宅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览观江水浩瀚的胜景。
高二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课件专题三丰乐亭记
刻画冬日的寒冷和清寂,如“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大雪压青松,青松挺 且直”等,展现冬日的静谧和坚韧。
空间转换中的视角变化
远观
通过远观来描绘景物的全貌和气 势,如“远望群山连绵”、“极 目远眺,天地一色”等,展现壮
阔的自然景象。
近看
通过近看来刻画景物的细节和特 点,如“近看湖水清澈见底”、 “细赏花木繁茂多姿”等,呈现
03 景物描写与意境 营造
四季变换中的景物描绘
春天
夏天
描写春天的生机勃勃,如“春风又绿江南 岸”、“草色遥看近却无”等,展现春天 的温暖和绿意。
表现夏日的热烈和繁茂,如“夏木阴阴正 可人”、“绿树阴浓夏日长”等,呈现夏 日的盛景和活力。
秋天
冬天
描绘秋天的萧瑟和寂寥,如“秋风扫落叶 纷纷”、“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抒 发秋天的悲凉和感慨。
亭子建于山腰之上,周围环境优美,山 水相依,景色宜人。
丰乐亭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自 然风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览和观赏 。同时,它也是欧阳修留给后人的文化 遗产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
02 文章结构与写作 特点
文章整体结构梳理
01
02
03
引言
简要介绍丰乐亭的地理位 置和建亭的缘起。
细节描写
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丰乐 亭及其周围的景色和人文 气息,使读者仿佛身临其 境。
语言风格及艺术特色
语言简练明快
文章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能 够准确地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
意境深远
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的描绘 ,营造出一种深远而优美的意境, 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审美体验。
情感真挚
文章情感真挚而动人,表达了作者 对丰乐亭的深厚感情和对自然的敬 畏之情。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内容
拓展阅读范围
推荐与唐宋八大家散文相关的其 他作品,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范围 ,加深对文学流派和风格的பைடு நூலகம்解
。
深化教学内容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深 化某些重点内容的教学,如对某 些散文作品的深入解读和比较分
析。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学生阅读指导与评估
阅读指导
在指导学生阅读唐宋八大家散文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教授阅 读方法,如泛读、精读、跳读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章。
评估方式
对学生的阅读评估应注重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成果,可以通过课堂讨 论、书面作业、阅读笔记等方式进行评估和反馈,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不足并改 进阅读方法。
《秋声赋》选读与分析
总结词
传统赋体的典范之作
详细描述
欧阳修的《秋声赋》是一篇以描写秋天景色 为主题的传统赋体散文。该文通过对秋声的 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 。其语言优美,韵律和谐,具有很高的艺术 价值。
05
课程评价与教学反思
学生学业评价方案
课堂参与度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 、讨论、演示等环节的参与程度。
选读建议与教学策略
选读建议
在选择唐宋八大家散文时,应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兴趣爱好和阅读需求进行 挑选,同时注重选取不同作者、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作品,以帮助学生全面 了解唐宋八大家散文的特点和风格。
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 表达特点,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化对 唐宋八大家散文的理解和认识。
04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分析
高中语文 专题三 杂记 第1课 丰乐亭记学案(含解析)苏教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苏教
高中语文专题三杂记第1课丰乐亭记学案(含解析)苏教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苏教丰乐亭记[专题概说]本专题共有四篇文章。
《丰乐亭记》歌颂了宋王朝统一中国,结束战乱,使人民休养生息的功德;《木假山记》表现苏氏父子凛然不屈、岌然不阿的风骨;《越州赵公救灾记》展示了赵抃的品德;《黄州快哉亭记》反映了苏辙的旷达胸怀及牢骚与不平。
《丰乐亭记》和《醉翁亭记》是写于同一时期的散文名篇,表达了欧阳修的杂记类文章借一景一物、一人一事,抒发人生感慨,寄托人生理想,把叙事、描写和议论、抒情融为一体,富于变化,涉笔成趣的特色。
《木假山记》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与议论高度结合,全文一唱三叹,迂回曲折,环环相扣,笔力雄健,感慨深沉,颇耐玩味,是作者“远能见之近〞“小能使之著〞风格的典型表达。
《越州赵公救灾记》以史家笔法,井然有序地记述赵抃救灾的全过程,表达事件有详有略,笔端含情,人因事见,在叙事中表现人物的品德,展现了曾巩散文“纡徐曲折〞的特点。
《黄州快哉亭记》紧紧围绕“快哉〞二字展开,写景局部以情驭景,将“快哉〞之情,渗入处处之景,议论局部作正、反推理,作者的赞赏慰勉之情,尽注于字里行间,表达了苏辙文章含蓄温厚、善于“一波三折〞的风格。
第1课*丰乐亭记1.夫祸害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伶官传〉序》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醉翁亭记》3.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秋声赋》4.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秋声赋》一、字词积累1.字音窈.(yǎo)然恃.(shì)商贾.(gǔ)滃.(wěng)然畎.(quǎn)亩刬.(chǎn)涵煦.(xù) 滁.(chú)2.通假字刬.削消磨刬,同“铲〞,铲除3.一词多义(1)治⎩⎪⎨⎪⎧①修既治.滁之明年夏 动词,治理,管理②于是法大用,秦人治.形容词,治理得好,太平(2)始⎩⎪⎨⎪⎧①始.饮滁水而甘 动词,才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动词,开始 (3)顾⎩⎪⎨⎪⎧①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动词,看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动词,探望,拜访③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 动词,关心,照顾(4)按⎩⎪⎨⎪⎧①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 动词,查索②缘法而治,按.功而赏 介词,按照③按.兵不动 动词,止住④按.榆溪旧塞 动词,巡视 (5)简⎩⎪⎨⎪⎧①乐其地僻而事简.形容词,简略,简单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动词,选拔 (6)幸⎩⎪⎨⎪⎧①幸.生无事之时也 形容词,幸运②幸.天下有变,而欲有大功 动词,希望③始皇帝幸.梁山宫 动词,特指皇帝到某处去④而君幸.于赵王 动词,宠爱⑤陛下幸.忧边境 动词,表示对方这样做是使自己感到幸运的(7)而⎩⎪⎨⎪⎧①始饮滁水而.甘 连词,表顺承②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 连词,表修饰③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 连词,表并列④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 连词,表转折⑤诸君而.有意,唯马首是瞻 连词,表假设 (8)于是⎩⎪⎨⎪⎧①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 由于这样②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从这③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 在这时 4.词类活用①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 名词作状语,每天②圣人出而四海一.数词活用作动词,统一③遂书以名.其亭焉名词作动词,命名④以乐生.送死.动词作名词,活的,死的⑤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⑥始饮滁水而甘.形容词作动词,感到甘甜5.古今异义①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古义:第二年。
苏教版语文选修《丰乐亭记》word教案
《丰乐亭记》教课设计教课目的 :1.训练杂记类散文的阅读.2.鉴赏欧阳修散文的风格 .教课要点 :杂记类散文的阅读训练教课难点 :景(事)物特点, 思想感情时间 :二教时教课过程 :一.导入:1.自读 <<“唐宋八大家”的由来 >>( P111) , 明确 : 唐宋八大家 .2.自读 <<唐宋八大家小传 >>之“欧阳修”( P113) , 认识作者。
二. 阅读、鉴赏:(一)指导方法:1、通读杂记,勾划专闻名词,掌握线索、景(事)物特点、思想感情。
(1)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明确:线索是“丰乐”。
(2)文章描绘的光景的特点是什么?还写到了什么事物的美?明确:刻露俊秀的山川美。
滁州的民俗美。
(3)文章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明确:安不忘危,乐不忘忧。
2、再读杂记,推测实虚词义,剖析题目,理解内容、语言艺术(特点)。
(1)文章在语言艺术上有什么特点?明确:叙事、描绘、谈论熔为一炉,涉笔成趣。
(3)你体悟到欧阳修散文的风格是什么?明确:婉曲平和,妙丽柔和。
3、认真答题,商酌文言翻译,正确畅达,书写工整、雅观大方。
(二)阅读训练:1、阅读《丰乐亭记》,达成(1)-(4) 题. (18 分)⑴以下各组名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同样的一组是( 3 分)()A.俯仰左右,顾而乐之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B.由于本其山川,道其民俗之美人穷则反本C.尝以周师破李璟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能以足音辨人D.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D(D 都是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
A 动词,意动用法,可译为“以? , ”为乐”;为动用法,可译为“为? , 而乐”。
B 动词“依据”,据语境及下句的“道”推测,可译为“推求”;名词,可译为“根本”。
C.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带领”“带领”;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依靠的方法,可译为“依靠”“依照”。
) 】⑵以下对原文相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滁州介于江淮之间,虽有商贾往还,但四方来宾其实不来此荒僻的丰乐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人将以“记”名篇的文章称为“杂记体”。
杂记的内容很复杂,大体上有以下几种情况:一、记亭台名胜这类记文以某些历史名胜或建筑物为描写对象,篇幅短小,表现方式也较为自由,在形象生动地记叙的同时或发表议论,或借题发挥,或抒写情怀,将写景、状物、议论、抒情有机地融为一体,体现了很强的思想性和文学性。
《丰乐亭记》属于台阁名胜记。
二、记书画器物这类记文一般篇幅短小,其内容有两大类,一类是以书画的内容及艺术特点为记述对象;一类是以某些物件的形状、特点和制作工艺为记述对象。
在写法上,这类文章有的偏重于记述、描写,有的则是由记述而生发开去,借此怀人或抒发感慨,议论事理。
《木假山记》属于书画器物记。
三、人事杂记人事杂记以记人叙事为主,其中部分记文以“志”名篇,这里的“志”与“记”同义。
人事杂记文与其他记文相比,在内容和写法上更显得丰富多彩。
南宋之前,这类记文往往重视记人叙事的周详和声色的描绘。
南宋之后,人事杂记的数量增多,而且多在记人叙事的同时寄寓感慨、抒发情怀、针砭时弊,其思想性和感情色彩大大增强。
《越州赵公救灾记》就属于这种体裁。
还有记游山玩水类文章,如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等。
明代吴讷在《文章辨体序说》中称“大抵‘记’者,盖所以备不忘”,即目的就是以备忘记。
“杂记”在表达方式上多种多样,有的重记叙,有的重议论,有的重抒情,有的重描写。
宋代“杂记”在结构和立意上都更趋成熟和完善,宋人善于在所记事物中概括抽象出关乎社会人生的大道理,言近旨远,多有寄托。
因此,宋代散文有强烈的主体精神、个性化的性情感受和深邃的哲思意蕴。
第8课丰乐亭记(自读课)(对应学生用书P22)走近作者欧阳修(见《朋党论》)相关背景本文作于庆历六年(1046),欧阳修40岁,在滁州任上。
庆历五年春,朝廷大臣杜衍、范仲淹、韩琦、富弼等,因行“新政”触犯保守势力的旧官僚,因此被斥为“朋党”而相继罢去。
这时,任河北都转运按察使的欧阳修上书极谏:“夫正士在朝,群邪所忘,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
(《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御史中丞王拱辰等素来忌恨欧阳修,企图加害而未找到把柄,恰巧这时欧阳修的外甥女张氏犯法,欧阳修因财产牵连而吃官司,虽经查验无涉,“群邪”仍以此加罪欧阳修,罢去河北都转运按察使,降为知制诰,谪为滁州知州。
滁,水名,因水为州,宋代属淮南东路,州治在今安徽省滁州。
丰山,在滁州西南五里,以幽谷中有泉,名幽谷泉,一名紫微泉,泉旁有丰乐亭。
欧阳修《与韩忠献王书》中有所描写:“山川穷绝,比乏水泉,昨夏秋之初,偶得一泉于(滁)州城之西南丰山之谷中,水味甘冷,因爱其山势回抱,构小亭于泉侧。
”《滁州志》中也有记载:“欧阳修谪守滁上,明年得醴泉于醉翁亭东南隅。
一日,会僚属于州廨,有以新茶献者,公敕吏汲泉,未至而汲者仆出水,且虑后期,遽酌他泉以进。
公已知其非醴泉也,穷问之,乃得他泉于幽谷山下。
文忠博学多识而又好奇,既得是泉,乃作亭以临泉上,名之曰‘丰乐’。
”欧阳修这篇《丰乐亭记》,经苏轼书写,刻石三块,立于泉上(见《金石萃编》)。
修既治滁 之明 年夏, 始饮 滁 水而甘。
我治理滁州的第二年夏天,才喝着滁县的泉水很甜美。
⎣⎢⎡⎦⎥⎤治:治理。
问诸滁人, 得于州南 百步之向滁人打听(泉水的出处),在州城南面不到百步的近。
其 上 丰山,耸然地方找到了。
它的上面就是丰山,高峻挺拔地而特立;下 则 幽谷,窈然而深 藏; 中 有矗立着;下面就是紫薇谷,幽暗深远地隐藏着;中间有(一股)清泉,滃然而 仰出。
清泉,大量的水向上涌出。
⎣⎢⎡特立:独立。
特,独。
则:副词表判断,就是。
然:形容词词尾,……的 ⎦⎥⎤样子。
俯 仰 左 右, 顾 而不论是俯察仰观,还是左顾右盼,四下里回望起来是很 乐之。
惬意的。
⎣⎢⎡⎦⎥⎤顾:环顾,四下里看。
于是 疏 泉 凿于是(我就主持着)疏通泉眼,凿去乱石, 辟 地 以为 亭, 而与 滁 人往石,开辟了一块地方建造了座亭子,从而就可以和滁州人士 游其间。
一块儿到这儿来游赏了。
⎣⎢⎡⎦⎥⎤以为:作为,引申为建造。
而:表因果,可译为“从而”。
滁 于五代干戈 之际, 用武之地也。
昔 太祖滁州在五代兵荒马乱之际,是战争的要地。
从前太祖皇帝尝 以 周 师 破李景兵十五万于皇帝曾经率领后周的部队,在清流山下打败南唐李璟的十清流山下, 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五万大军,在滁城东门外活捉他的大将皇甫晖、姚凤,于是平 滁。
平定了滁州。
⎣⎢⎡⎦⎥⎤以:率领。
遂:于是。
修 尝 考其山川,按我曾经考察滁州的山水,查看了有其 图 记, 升高以望 清流 之关, 欲 求关它的地图和记载,并且登高瞭望过清流山的关口,希望找晖、 凤就擒 之所,而 故老皆无在到皇甫晖、姚凤被俘获的地方,可是,当时的父老都不在世者。
盖 天下之平 久 矣。
了。
原来天下太平已经很久了啊。
⎣⎢⎡按:考查、查看。
所:名词,地方。
故老:以前的父老。
⎦⎥⎤盖:副词,原来,大概。
自 唐 失其政,海内分裂, 豪杰并自从唐朝丢失政权,天下分裂,英雄豪杰纷纷起而争, 所在 为敌国者,何 可胜数!起来争夺天下,彼此成为敌国的,哪里可数得完呢!⎣⎢⎡并:一齐。
胜:尽。
⎦⎥⎤何:疑问代词,哪里。
及 宋 受天命,圣人出 而四海一。
等到宋朝承受天命,太祖出来,才统一了天下。
过向之凭恃 险阻, 刬削消磨, 百 年之去所凭借的山险地堑,也都铲削消磨殆尽,经过百来年的时间, 漠然 徒 见 山间,(现在人们只是)静静地(以悠闲的心情)单单观赏这些山高 而水 清, 欲 问 其 事, 而峰的高耸与河流的清澈而已,要想打听当年创业的事迹,可遗老 尽矣。
是开国时的遗老如今全部都去世了。
⎣⎢⎡⎦⎥⎤向:先前。
遗老:经历世变的老人。
今 滁 介于 江、淮 之间, 舟 车 商贾、四现在滁州处于长江、淮水之间,是坐船乘车的商人、四面 方 宾客之所不至。
八方的宾客都不到的地方。
⎣⎢⎡⎦⎥⎤所不至:所字短语,至,动词,到。
民生百姓在一生中不见外 事, 而安于 畎亩 衣食,以乐看不到外面发生的事情,安心地种田地、谋衣食,快乐地过日生 送死, 而孰知子,生儿育女,为父母养老送终,一直到死,谁又知道由于皇上之功德, 休养生息,涵煦 百 年之深上的功德,才使他们休养民力,增殖人口,在百多年的长时间 也。
里滋润养育他们呢。
⎣⎢⎡⎦⎥⎤孰:谁。
知:知道。
修之来此, 乐 其地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而事简, 又爱 其 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僻静而且公事简少,又喜欢它的风俗安闲。
既然在山谷里之间, 乃日 与滁人仰 而望山,俯而 听泉。
找到这个泉,就天天跟滁人抬头观看山景,低头倾听泉水的掇 幽 芳 而荫乔木,潺潺声。
春天采摘清香的花草,夏天在大树的浓荫下休息,风 霜 水 雪, 刻 露当秋天里起风下霜,冬天里结冰落雪时,那山形陡直显露,清 秀, 四时之景, 无 不可爱。
更觉得清爽秀丽,四季的景色,没有不可爱的。
⎣⎢⎡⎦⎥⎤掇:撷,采取。
无:没有。
又幸 其 民乐其岁物之 丰成,而喜与予 又幸好这里的百姓因年岁丰收而欣喜快乐,高兴跟我一起游也。
因为本 其 山川,道 其 风俗之美,游乐。
我因而根据这里的山水,称说它的风俗的美好,使民 知所以 安 此丰年之乐者, 幸使百姓懂得他们能够安适地享受这丰年的快乐,是因为幸运 生 无事之时 也。
地生长在太平无事的时代啊!⎣⎢⎡⎦⎥⎤本:根据。
道:称道。
所以:表因果。
幸:幸运。
夫宣 上 恩德,以与民共 乐,宣扬皇上的恩德,跟百姓共同享受丰年之乐,本是当刺史之事也。
遂 书 以名其亭焉。
刺史的职责。
于是我写了(这篇文章),来为这个亭子命名。
⎣⎢⎡⎦⎥⎤宣:宣扬。
焉:语气助词。
庆历丙戌六月 日, 右正言、知制诰、知庆历丙戌六月的一天,右正言、知制诰、管理滁州军州事 欧阳修记。
滁州军州事务的欧阳修记。
⎣⎢⎡⎦⎥⎤第二个“知”:管理。
文意感知作者名为记“亭”,重点实在“丰乐”二字,并借滁州今昔人事的变迁,歌颂了宋王朝结束战乱、涵煦生民的功德。
文章虽竭力颂圣,但也深刻反映出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的命意。
思维导图(对应学生用书P23)一、通假字向之凭恃险阻,刬.削消磨 同“铲”,译为“铲除”二、古今异义1.修既治滁之明年..夏 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2.因为..本其山川 古义:于是,就 今义:因果连词三、一词多义 1.始⎩⎪⎨⎪⎧ ①始饮滁水而甘 才②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六国论》)起初,开始③未始不可 曾经2.爱⎩⎪⎪⎨⎪⎪⎧ ①又爱其俗之安闲 喜欢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爱护、疼爱③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 舍不得,吝惜,爱惜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爱慕,欣赏⑤爱而不见,搔首踯躅(《诗经》)同“艹爱”,隐藏,躲藏3.既⎩⎪⎨⎪⎧ ①修既治滁之明年夏 已经②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 既然③言未既(《进学解》)尽,完④既而得其尸于井(《促织》)不久4.顾⎩⎪⎨⎪⎧ ①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看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拜访,探望③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 (《报任安书》)关心,照顾四、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每天,天天 (2)名词作动词①掇幽芳而荫.乔木 荫庇,乘凉②风霜水雪....分别是刮风、下霜、结冰、下雪③遂书以名.其亭焉命名2.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作动词始饮滁水而甘.觉得甘甜(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以……乐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1)其上丰山。
(无标志的判断句)(2)下则幽谷。
(无标志的判断句)(3)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
(“……也”表判断)(4)今滁介于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
(无标志的判断句)2.状语后置句(1)得于州南百步之近。
(正常语序应为“于州南百步之近得”)(2)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
(正常语序应为“于滁东门之外生擒……”)(3)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
(正常语序应为“于山谷之间得斯泉”)(对应学生用书P24)1.丰乐亭周围的环境怎么样?明确:这里有山,有谷,有清泉,环境幽美,望之令人心旷神怡,让人流连忘返。
2.第二段中作者介绍了几个历史事件?他的目的是什么?明确:(1)介绍了两个时代的历史事件:先叙述了五代时期的情况,据史书记载,后周显德三年(956)二月,殿前都虞侯赵匡胤偷袭滁州清流关,败南唐兵马15万人,攻占滁州城,在滁州东门之外擒获皇甫晖、姚凤。
紧接着,行文又追溯唐朝末年,天下分裂、豪杰纷争的混乱局面。
史载唐广明元年(880),王仙芝、黄巢的农民起义军曾攻克滁州。
(2)作者在这里插入两处叙述,其目的是为了与北宋初年天下太平的局面作对比,衬托如今生活平静富足。
结合下文来看,这是一个伏笔,为下文的议论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