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导向型贸易政策讲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
出口增长带动了生产和就业的增加,这不仅提高了出口部 门的收入水平,还扩大了出口部门的投资规模,带动了其 他相关部门的发展。这双重作用将导致总需求增加,进而 促进了经济增长。
随着出口导向政策的实施,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巨大的成 就,对外贸易总量有较大的增长。改革开放以来,进出口 总额从1978年的206.4亿美元增长到1999年的3663亿 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4.6%。2001年我国实现进出口 总额5098亿美元,其中出口2661.55亿美元。2007年进 出口总额达到21738.3亿美元,其中出口12180.2亿美 元。2012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达到38667.6 亿美元,其中 出口20489.3亿美元。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然而进口替代战略实施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不良的后果, 特别是保护缺乏效率的工业带来的扭曲,如利息率定值过 低(导致本来稀缺的资本流向了一些低效率的企业和资本 密集型企业发展比重过大),本币定值过高从而以牺牲农 业和农民的利益为代价,强化了经济结构的二元特征,以 及在封闭自守的状况下缺乏国际交流带来的国际竞争能力 低下,国民经济低效率运转,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等。 鉴于进口替代政策的不良影响,我国此后进口替代型政策 逐步减少,出口导向型政策不断增加,从进口替代发展战 略逐渐向出口导向发展战略转变。
新中国成立后到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这段时期,我 国实行的是极端的进口替代型发展战略。在这一 时期,我国大力进行进口替代工业的建设,一些 基础原材料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当时,我国出 口及贸易收汇主要依赖农副产品及矿产品。出口 的目的是为了支付基本的进口所需的外汇,而进 口则主要是为了建立自主的工业基础。这为我国 工业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年份 年份
出口增长率
进出口增长率
1979-2012年中国贸易增长率
出口额
进出口总额
45000 40000 金 35000 额 30000 ( 25000 亿 20000 美 15000 元 10000 ) 5000
0Baidu Nhomakorabea
60
增 40 长 率 20 ( % )0
-20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新贸易理论。该理论认为,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 竞争条件下,本国政府凭借生产扶持、出口补贴等出口激 励政策和关税、配额等进口保护手段,使国内具有动态规 模经济的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或者使具有静态规模经济
的企业在市场上谋取更大份额,实现垄断利润由国外向本 国转移,增加本国的国民净福利。因此,由出口鼓励政策 带来的出口扩张,可以产生规模经济,并通过提供信息交 流渠道和引入竞争机制等途径,促进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 和制度创新,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二)日本、亚洲四小龙出口导向发展战略获得成功的示 范作用
二战后,日本抓住有利的国际和平环境,直接在原来进口 替代模式的基础上转向实施出口导向模式,以增加出口来 带动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取得了20世纪50年代至 80年代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在国际上获得巨大的成功。
随后,亚洲的“四小龙"即韩国、新加坡、我国的台湾和 香港,也于上世纪60年代效法日本,由进口替代转向实施 出口导向战略,实行鼓励和刺激出口的外向型经济政策和 措施,同样开始了经济的高速增长,至上世纪80年代时, 其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3)、凯恩斯的对外贸易乘数理论。该理论认为,出口 的增加会导致出口企业收入以及其他企业产品消费需求的 增加,从而刺激生产企业追加投资,扩大生产,增加收入, 引发新一轮消费需求的增加,最终使国民收入产生数倍于 最初出口收入增量的增加,即所谓乘数效应。
在这三种理论中,第一、二种理论更多注重出口带动经济 增长的长期趋势变化,第三种理论主要考察出口对经济增 长的短期影响。
在1960年至1979年的19年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 增长率香港为7%,新加坡为7.4%,韩国为7.1%,台 湾(1960年.1978年)为6.6%。而同期所有中等中收入 国家的此项指标仅为3.8%。接着泰国和马来西亚也于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实施出口导向模式,同样取得 了良好效果。1974年~1993年间,上述国家或地区的经 济平均增长率为7.5%,是西方发达国家的2倍。可以说 出口导向模式的实施推动了这些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 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发展中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的进程中有两种不同的 发展战略,一个是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另一个是 出口导向发展战略。两种不同的发展战略各有所 长也各有所短,分别在不同的国家或者同一个国 家不同时期进行了实践,有成功也有失败,所谓 是各有千秋。中国在发展战略的选择上也有其特 殊的历史背景。
(一)极端进口替代型战略使中国经济陷入困境
日本、亚洲四小龙及其他国家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成功对 中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三)国际贸易一些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从目前国外的研究成果来看,以下三种理论对出口导向型 发展战略带来的经济增长给予了解释,这些理论为我国出 口导向型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基础。
(1)、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该理论认为按照 劳动生产率或生产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从事生产,出口具 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本国可以 改善国内生产要素的配置,带动经济的增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