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技术-半导体制程
半导体制程简介
• 然后再进行烘烤,使没有被洗掉的光阻变得比较坚硬 而不至于在下一步蚀刻的时候被破坏掉。
2.4 酸蚀刻
• Acid Etch
– 将没有被光阻覆盖的薄膜腐蚀掉,是酸蚀刻的 主要任务。
– 蚀刻完毕之后,再将光阻洗去。
• 酸蚀刻要使用到多种酸剂,例如:腐蚀 SiO2需要用氢氟酸(剧毒无比的东东);去除 光阻需要用到硫酸。
半导体制程简介
——芯片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基本过程
• 晶园制作 – Wafer Creation
• 芯片制作 – Chip Creation
• 后封装 – Chip Packaging
第1部分 晶园制作
1.1 多晶生成
• Poly Silicon Creation 1
– 目前半导体制程所使用的主要原料就是晶园 (Wafer),它的主要成分为硅(Si)。
– 引线接在芯片设计时留出的接线管脚上。任何 引线之间的连接(Bridge)都将是致命的。
• 引线制作
3.4 封装
• Packaging
– 晶园切割、引线之后就 是封装。
– 封装之后,我们就见到 了真正产品——芯片。
The End Biblioteka hanks!– 富含硅的物质非常普遍,就是沙子(Sand),它 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SiO2)。
– 沙子经过初步的提炼,获得具有一定纯度的硅, 再经过一些步骤提高硅的纯度,半导体制程所 使用的硅需要非常高的纯度。
– 接着就是生成多晶硅(Poly Silicon)。
• Poly Silicon Creation 2
• Poly Silicon Creation 3
半导体 制程
半导体制程
半导体制程是指将芯片从设计到生产的完整流程,包括晶圆加工、芯片制造、封装测试等诸多环节。
目前,半导体制程已经成为现代科
技产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半导体制程一般分为前端工艺和后端工艺。
前端工艺指晶圆加工
和芯片制造的整个过程,是半导体制程中投入物料最多、工艺最复杂
的一个环节。
后端工艺一般指芯片封装和测试等环节,目的是将芯片
封装好之后,测试其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半导体制程是非常复杂的,需要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严格的质量控制。
在制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会导致整个产品的质量下降,甚至完全报废。
因此,半导体制程需要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进行
生产,以保证质量的一致性和产品的稳定性。
总的来说,半导体制程是一个高难度的制造过程,需要科技人员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始终保持着制程的高精度和高质量。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半导体制程也在不断地演化和升级,为未来科技
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半导体litho工艺
半导体litho工艺概述什么是半导体litho工艺半导体litho工艺(也称为半导体制程)是一种用于制造集成电路的关键工艺。
它使用光刻技术将芯片图案分解成大量微小的结构,以便后续步骤可以添加导线和器件。
半导体litho工艺是制造先进芯片的核心步骤之一,其质量和精确度直接影响芯片的性能和可靠性。
半导体litho工艺的重要性半导体litho工艺在现代电子设备中的重要性无法被低估。
随着集成电路的不断发展,芯片上元器件的尺寸越来越小,因此需要更高分辨率的litho工艺来满足这一需求。
半导体litho工艺能够提供亚微米级别的分辨率,使得芯片制造商能够实现更高的集成度和性能。
半导体litho工艺的基本步骤半导体litho工艺通常包括以下基本步骤:1.排版:根据设计规格和需求,排版芯片图案。
排版过程需要考虑到芯片尺寸、层间距、元器件位置等因素。
2.曝光:将芯片图案投射到光刻胶层上。
曝光使用光刻机进行,光学系统将芯片图案投影到光刻胶上。
3.显影:使用显影液去除未曝光的光刻胶,暴露出光学图案。
4.退光:使用退光工艺将曝光图案转移到芯片表面。
退光过程使用化学液体腐蚀芯片表面,以便形成所需的图案结构。
5.清洗:清洗芯片表面,去除残留的光刻胶和化学物质。
清洗是半导体制程中的一道关键步骤,能够确保芯片表面的纯净度。
半导体litho工艺的挑战分辨率挑战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芯片上的元器件尺寸变得越来越小,对半导体litho 工艺的分辨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仅靠常规的光刻技术已经无法满足亚微米级别的分辨率需求。
因此,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系列先进的litho工艺,如多重曝光、抗反射涂层等,以提高分辨率。
对准挑战在制造微小尺寸的芯片时,对准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对准错误可能导致元件之间的连接不良或电路功能受损。
高精度的对准要求使得半导体litho工艺变得更加复杂。
制造商采用了各种技术来实现对准,包括图像处理、机械校正等。
成本挑战半导体litho工艺需要高昂的设备和材料投入,且制造成本高。
半导体制程工艺流程及设备
半导体制程工艺流程及设备嘿,你有没有想过,那些小小的芯片是怎么被制造出来的呢?今天呀,我就来给你讲讲半导体制程工艺流程以及用到的设备,这可真是个超级有趣又超级复杂的事儿呢!咱先从最开始的晶圆制造说起。
晶圆就像是盖房子的地基一样,是整个半导体的基础。
晶圆是由硅这种材料制成的,你可别小看硅,它就像半导体世界里的超级明星。
这硅啊,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
首先是提纯,这过程就像是把一堆沙子里的金子给挑出来一样困难。
要把硅提纯到非常非常高的纯度,几乎没有杂质才行。
我有个朋友在硅提纯的工厂工作,他就经常跟我抱怨说:“哎呀,这提纯工作可真不是人干的呀,一点点的差错就可能毁了一整批硅呢!”提纯之后呢,就要把硅做成圆柱体的硅锭,然后再把这个硅锭切割成一片片薄薄的晶圆。
这个切割过程可得非常小心,就像切一块超级薄的豆腐一样,一不小心就碎了。
这时候就用到了专门的切割设备,那些设备就像是精密的手术刀,把硅锭精准地切成一片片的晶圆。
有了晶圆之后,就要开始在上面进行各种加工了。
这就像是在一张白纸上画画一样,只不过这个画画的过程超级复杂。
其中一个重要的步骤是光刻。
光刻呀,你可以想象成是用光照在晶圆上画画。
这时候就需要光刻设备了,光刻设备就像是一个超级厉害的投影仪。
它把设计好的电路图案通过光线投射到晶圆上,而且这个图案超级精细,就像头发丝的千分之一那么细呢!我记得我第一次看到光刻图案的时候,我都惊呆了,我就想:“我的天呐,这怎么可能做到这么精细呢?”我当时就问一个做光刻的工程师,他就很自豪地说:“这就是科技的力量呀,我们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才能把图案刻得这么精细呢。
”光刻完了之后,就是蚀刻。
蚀刻就像是把光刻出来的图案进行雕刻一样,把不需要的部分去掉,只留下我们想要的电路图案。
这就好比是雕刻一个石像,把多余的石头去掉,留下精美的雕像。
蚀刻用到的设备会喷出一些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就像小雕刻家一样,把晶圆上的材料按照光刻的图案进行去除。
不过这个过程可危险了,那些化学物质可都是腐蚀性很强的东西,就像一群小恶魔,要是不小心泄露了,可就会造成大麻烦。
半导体制造流程及生产工艺流程
半导体制造流程及生产工艺流程1.原料准备:半导体制造的原料主要是硅(Si),通过提取和纯化的方式获得高纯度的硅单晶。
2. 晶圆制备:将高纯度的硅原料通过Czochralski或者Float Zone方法,使其形成大型硅单晶圆(晶圆直径一般为200mm或300mm)。
3.表面处理:进行化学机械抛光(CMP)和去杂质处理,以去除晶圆表面的污染物和粗糙度。
4.晶圆清洗:使用化学溶液进行清洗,以去除晶圆表面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
5.硅片扩散:通过高温反应,将所需的杂质(如磷或硼)掺杂到硅片中,以改变其电子性质。
6.光刻:在硅片上涂覆光刻胶,并使用掩模板上的图案进行曝光。
然后将光刻胶显影,形成图案。
7.蚀刻:使用化学溶液进行蚀刻,以去除未被光刻胶所保护的区域,暴露出下面的硅片。
8.金属蒸镀:在硅片表面沉积金属层,用于连接电路的不同部分。
9.氧化和陶瓷:在硅片表面形成氧化层,用于隔离不同的电路元件。
10.电极制备:在硅片上形成金属电极,用于与其他电路元件连接。
11.测试和封装:将晶圆切割成单个芯片,然后对其进行测试和封装,以确保其性能符合要求。
以上是半导体制造的主要步骤,不同的半导体产品可能还涉及到其他特定的工艺流程。
此外,半导体制造过程还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环境控制,以确保产品的可靠性和性能。
不同的半导体生产流程会有所不同,但大致上都包含以下几个关键的工艺流程:1. 前端制程(Front-end Process):包括晶圆清洗、来料检测、扩散、光刻、蚀刻、沉积等步骤。
这些步骤主要用于在硅片上形成电子元件的结构。
2. 中端制程(Middle-end Process):包括溅射、化学机械抛光、化学物理蚀刻、金属蒸镀等步骤。
这些步骤主要用于在晶圆上形成连接电子元件的金属线路。
3. 后端制程(Back-end Process):包括划片、电极制备、测试、封装等步骤。
这些步骤主要用于将芯片进行切割、封装,以及测试芯片的性能。
半导体制程简介
半导体制程简介半导体制程是一种用于制造半导体器件的工艺过程,是现代电子工业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
半导体制程可以将硅等材料转化为半导体晶片,进而制造出各种集成电路、微处理器、存储芯片和其他电子器件。
在半导体制程中,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半导体材料,最常用的是硅。
硅具有优异的半导体特性和良好的物理特性,成为了制造半导体器件的首选材料。
其他半导体材料如化合物半导体和有机半导体也应用于特定的器件。
接下来是晶片的制备过程,主要包括晶体生长、切割和抛光。
晶体生长是通过高温熔炼和快速冷却,使单晶硅生长为大块晶体。
然后,晶体经过切割成薄片,再通过抛光和平整的过程使其表面光洁平整。
接着是半导体器件的制备过程。
这包括了沉积层、光刻、蚀刻、离子注入和金属化等步骤。
沉积层是通过物理气相沉积(PECVD)或热熔腐蚀(CVD)将薄膜材料沉积在晶片上。
光刻是将光敏胶覆盖在晶片上,然后用紫外线照射到其中的图案模板上,最后通过蚀刻去除未被曝光的区域。
离子注入是将离子通过加速器注入晶片中,改变材料的导电性和电阻率。
金属化是在晶片上涂覆金属,形成电线和电极,用于电子器件的连接。
最后是芯片封装和测试。
封装是将半导体器件连接到外部引脚和包装中,以保护器件并提供适当的电连接。
测试是对芯片进行电性能和可靠性的检查,以确保其正常工作并符合规格要求。
半导体制程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工艺过程,需要严格的控制和高度的精确度。
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使得半导体器件的制造变得越来越高效和可靠。
半导体制程的进步不仅推动了电子技术的发展,还广泛应用于通信、计算机、汽车、医疗和工业等各个领域,为现代社会的科技进步和生活便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半导体制程中,制造芯片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微影技术。
微影技术是一种将光刻或电子束曝光技术应用于半导体制程中的方法,用于将非常小的结构图案精确地转移到半导体表面,从而实现微小而密集的电子元件。
微影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半导体技术的发展,使得芯片的功能更加强大、体积更小。
半导体 nm制程
半导体 nm制程
在半导体制造领域,nm 制程是指集成电路中晶体管的最小线宽或特征尺寸,通常以纳米(nm)为单位来表示。
nm 制程是评估半导体工艺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的先进程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半导体行业不断追求更小的 nm 制程,以提高集成电路的性能、功耗和集成度。
更小的 nm 制程意味着可以在相同的芯片面积上集成更多的晶体管,从而实现更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更高的能效。
nm 制程的减小需要克服一系列技术挑战,包括光刻技术、蚀刻技术、材料科学等方面的突破。
随着制程的缩小,晶体管之间的间距越来越小,电子的行为和物理现象也变得更加复杂,需要更高精度的工艺和设备来实现。
目前,半导体行业已经实现了十几纳米甚至更小的制程,如 7nm、5nm 等。
不断推进 nm 制程的发展是为了满足人们对更强大、更高效的电子设备的需求,同时也是推动信息技术进步的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随着 nm 制程的不断缩小,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成本的增加、散热问题、良品率等。
因此,在追求更小的 nm 制程的同时,需要综合考虑技术可行性、经济效益和实际应用需求等因素。
半导体制程简介
阐述图形化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光刻、刻蚀、镀膜等步骤,以及这些步骤对半导体性能 的影响。
掺杂与退火
讲解掺杂剂的种类和作用,以及掺杂工艺的基本步骤和退火工艺对半导体性能的影响。
制程环境与设备
制程环境
介绍半导体制造所需的环境条件 ,如洁净度、温度、湿度等,以 及这些环境因素对半导体性能的 影响。
03
常见的半导体材料有硅、锗、砷化03
半导体材料具有高纯度、低缺陷等 特性。
硅是最常用的半导体材料,具有资 源丰富、制备工艺成熟等优势。
锗是一种具有高迁移率的半导体材 料,适用于高速电子器件。
半导体产业概述
01
半导体产业包括半导体制造、半导体设备、半 导体材料等领域。
案例三:纳米半导体器件制程
总结词
纳米半导体器件制程是一种制造纳米级尺寸 的半导体器件的制程,具有高频率、低功耗 、小尺寸等特点。
详细描述
纳米半导体器件制程采用先进的纳米制造技 术,如纳米压印、电子束光刻等,将半导体 材料加工成纳米级别的器件。该制程在微电 子、光电子、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 用前景。
5G和物联网的驱动
5G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将推动半导体产业持续增长,对低功耗、 高性能半导体的需求不断增加。
中国市场的崛起
中国半导体市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政府支持力度大,产 业发展迅速,国际合作与竞争日益激烈。
国际合作与竞争
国际合作
随着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国际合作成 为提高技术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各国纷纷建立合作机制,加强技术 交流和联合研发。
详细描述
半导体技术可以用于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发电设备中的半导体器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 也可以用于环保领域的半导体传感器、气体检测器等设备的开发,实现环境污染的监测与治理。
半导体制程技术
半导体制程技术哎呀,说起半导体制程技术,可能大家第一反应就是“高大上”、“黑科技”,感觉离咱们普通人的生活十万八千里远。
但其实呢,这事儿吧,你要是真琢磨琢磨,还挺有意思的,就像我那次无意间走进了一家半导体工厂,那经历,简直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让我对这玩意儿有了全新的认识。
那天,我本来是去找朋友玩的,结果他临时加班,把我扔在了他们公司附近的一个休息区。
闲着也是闲着,我就瞎溜达,结果一不留神,就走到了一个看起来挺神秘的地方——半导体制程车间。
门口那警示牌,写得跟谍战片似的:“未经许可,严禁入内。
”我心里那个好奇啊,就跟猫爪子挠似的,但咱也不能硬闯是吧?正当我准备打道回府的时候,碰巧遇到一个穿着白大褂,戴着口罩和护目镜的小哥出来透气。
我一看他那装扮,嘿,这不就是电影里科研人员的标准配置嘛!我一拍脑门,心想:机会来了!于是,我就厚着脸皮上去搭话,没想到这小哥还挺热情,一听我对半导体感兴趣,二话不说,就领我进去开了眼界。
一进车间,那股子科技感扑面而来,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股子“干净”。
你知道吗?那地方,比我家厨房还干净!小哥说,这是因为半导体制程对环境的洁净度要求极高,一点点灰尘都可能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我听着,心里默默感叹:这半导体,真是矫情得很呐!接着,小哥带我看了几个关键步骤,什么光刻啦、蚀刻啦、离子注入啦,听得我一愣一愣的。
不过,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一个叫“光刻”的环节。
小哥解释说,这一步就像是给硅片做“纹身”,通过精确的光源把图案投射到硅片上,然后再用化学方法把不需要的部分去掉,留下精细的电路图案。
我听着,脑补了一下画面,感觉就像是给一块饼干雕花,只不过这“花”得精细到纳米级别,真是绝了!最让我感动的是,这些工程师们对待工作的态度。
他们一个个都像是匠人,眼睛里闪烁着对技术的热爱和执着。
哪怕是最微小的失误,在他们眼里都是不可接受的。
小哥还告诉我,他们经常为了优化一个参数,夜以继日地做实验,有时候甚至几天几夜不合眼。
半导体制程及原理介绍
半导体制程及原理介绍半导体是一种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具有优良的电气特性。
在现代电子技术中,半导体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中。
半导体器件的制造过程被称为半导体制程,本文将介绍半导体制程的工艺流程,以及制作半导体器件时涉及到的原理和技术。
半导体工艺流程半导体制程包含多个工序,一般分为六个步骤:1.前工艺:前工艺包含晶圆清洗、分切、抛光和衬底烘烤。
在这一阶段,旨在确保晶圆表面光滑无瑕疵,为后续的工艺提供良好的基础。
2.沉积工艺:沉积工艺主要包括化学气相沉积和物理气相沉积。
这个步骤的主要目的是对晶圆表面进行原子层沉积,形成薄膜,如硅酸盐。
3.光刻工艺:光刻工艺是在晶圆上印刷图案的过程,主要利用紫外光照射。
这个步骤的目的是在晶圆表面添加一层遮光剂,以保护晶圆的某些区域,防止化学腐蚀。
4.蚀刻工艺:蚀刻工艺是“刻蚀”晶圆表面的化学过程,一般利用氢氟酸蚀刻掉不需要的部分。
这个步骤的目的是通过蚀刻去除遮光剂之外的区域,形成所需的结构。
5.离子注入:离子注入工艺是向晶圆表面注入离子,以改变其电学性质。
这个步骤的目的是在特定区域(如接线)注入特定的材料,从而改变半导体的导电性能。
6.后工艺:后工艺包括切割晶圆、清洗、烧结蓝宝石和金属连接。
这个步骤的目的是完成器件的制造过程,并确保器件能够正常工作。
半导体器件的制作原理半导体制程中的制作原理是在半导体材料内部控制杂质浓度,从而控制其导电性能,从而制造高性能的半导体器件。
半导体材料通常分为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
p型半导体中掺杂的杂质主要是硼、铝和镓,n型半导体中掺杂的杂质主要是砷、锑和磷。
在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中,杂质浓度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载流子浓度和导电性能。
当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结合时,形成了PN结构。
在PN结构中存在一个空间电荷区,该区域是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过渡区域,称为“耗尽层”。
PN结构中的电子可以从n型半导体流向p型半导体,形成电流。
半导体的工艺制程
半导体的工艺制程
半导体的工艺制程指的是将半导体材料转化为电子器件的过程。
一般而言,半导体的工艺制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衬底制备:选择合适的衬底材料,如硅(Si),并进行化学处理和晶体生长,以获得高纯度的单晶硅片。
2. 清洗和薄化:将硅片进行化学清洗,去除表面杂质和氧化物,然后使用机械方法将硅片变薄。
3. 晶圆上刻蚀掩膜:在硅片表面上涂覆一层光刻胶,然后使用光刻技术,将预先设计好的图案投射在光刻胶上。
经过显影和蚀刻,将图案转移到硅片上。
4. 氧化和扩散:使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技术,在硅片表面生成氧化硅层。
然后,通过高温扩散,将所需的杂质(如磷、硼等)引入硅片表面,形成所需的电性区域。
5. 金属沉积和刻蚀:使用物理气相沉积(PVD)或化学气相沉积(CVD)技术,在硅片表面上沉积金属层(如铝或铜)作为导线。
然后,通过蚀刻技术,去除无用的金属,形成导线。
6. 制备更多的层:重复以上步骤,制备更多的杂质和金属层。
7. 封装和测试:将芯片切割成单个的器件,并使用封装技术将它们封装到塑料或陶瓷封装中。
然后,进行测试,以确保器件的功能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这些是半导体的典型工艺制程步骤,不同类型的半导体器件可能会有一些特殊的制程步骤。
半导体制程简介
半导体制程简介半导体制程是指制造半导体器件所需的一系列工艺步骤和设备。
它是将材料转换为具有特定功能的半导体器件的过程,多数情况下是芯片制造的关键部分。
半导体制程通常分为六个主要步骤:前道工艺、IC 设计、曝光与衬底处理、薄膜沉积、刻蚀与清洗、以及后道工艺。
前道工艺是半导体制程的起始阶段。
在这个阶段,制造商会选择适合的衬底材料(通常是硅),并使用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方法准备它,以便于后续的加工。
IC 设计是将半导体器件的功能、结构和电路设计成电子文件的过程。
这些文件将被用于后续的曝光与衬底处理。
曝光与衬底处理是半导体制程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这个步骤中,使用光刻机将设计好的电子文件投射到光敏材料上,形成模式。
然后,通过化学方法去除暴露的材料,从而得到衬底上的所需结构。
这些步骤会多次重复,以逐渐形成多层结构。
在薄膜沉积阶段,使用化学蒸气沉积(CVD)或物理蒸镀(PVD)等方法将薄膜材料沉积到衬底上。
这些膜层将用于实现器件的不同功能,如导电层、绝缘层和隔离层等。
刻蚀与清洗是将多余的材料从衬底上去除的过程。
使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将不需要的材料刻蚀掉,并进行清洗和检查,确保器件的质量和一致性。
后道工艺是半导体制程的最后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制造商会进行结构和线路的连接,以及器件的测试和封装等。
这些步骤将半导体器件转换为实际可用的芯片。
半导体制程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
通过精确的控制和不断的优化,制造商可以获得高质量、高性能的半导体器件。
这些器件在现代技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包括计算机、通信设备、消费电子产品等。
因此,半导体制程在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半导体制程在现代科技领域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高性能电子设备的需求不断增长,半导体制程成为了现代社会的基石之一。
在这方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摩尔定律。
摩尔定律是一种经验规律,它指出在相同面积上可以容纳的晶体管数量每隔大约18-24个月将翻一番,同时造价也会下降50%。
半导体制程标准
半导体制程标准半导体制程标准如下:一、工艺流程半导体制程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制备阶段:该阶段主要任务是清洗、氧化、扩散等基础处理,目的是为后续加工提供稳定可靠的基板。
2.加工阶段:该阶段主要涉及光刻、刻蚀、薄膜淀积、热处理等工艺,以实现电路图形的转移和器件结构的构建。
3.测试阶段:测试阶段包括外观检查、电性能测试、可靠性试验等,以确保产品达到预期的性能和可靠性。
二、设备要求半导体制程需要使用以下设备:1.氧化炉:用于进行硅片的氧化处理。
2.光刻机:将电路图形转移到光刻胶上的关键设备。
3.刻蚀机:用于刻蚀硅片上的薄膜层。
4.薄膜淀积设备:用于淀积薄膜材料。
5.热处理炉:进行高温处理,以实现材料性质的改变。
6.检测设备:如电子显微镜、光谱分析仪等,用于产品质量的检测和控制。
三、材料要求半导体制程所需材料主要包括:1.晶圆:作为基板,晶圆的质量和规格对最终产品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2.光刻胶:用于转移电路图形。
3.掩模:用于遮挡部分电路图形,以保证加工的精度。
4.电子元器件:如电阻、电容、晶体管等,用于构建电路结构。
5.其他辅助材料:如气体、液体等,用于加工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和薄膜淀积。
四、环境要求半导体制程需要在以下环境中进行:1.无尘室:空气中的微粒会对产品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将制程环境控制在无尘状态。
2.温湿度控制:为了确保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需要对环境温度和湿度进行严格控制。
3.防静电措施:由于半导体材料对静电敏感,因此需要采取防静电措施,以避免静电对产品产生损害。
4.防震措施:为了避免外部震动对设备运行和产品加工产生影响,需要采取防震措施。
5.防腐蚀措施:由于加工过程中会使用到各种化学物质,因此需要采取防腐蚀措施,以避免化学物质对设备和产品产生损害。
6.防火措施:由于制程中使用的化学物质具有一定的火灾危险性,因此需要采取防火措施,以避免火灾对设备和人员产生危害。
7.环境噪声控制:为了提供一个安静的工作环境,需要对环境噪声进行控制。
半导体 制程
半导体制程半导体制程是指将半导体材料加工成电子器件的过程。
半导体材料是一种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子传导性能和电子隔离性能。
半导体制程是半导体工业的核心技术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半导体制程的主要步骤包括晶圆制备、光刻、蚀刻、沉积、清洗等。
晶圆制备是半导体制程的第一步,其目的是制备出高质量的半导体晶圆。
晶圆制备的过程包括晶圆生长、切割、抛光等步骤。
晶圆生长是指将半导体材料生长成晶体,常用的方法有Czochralski法、分子束外延法等。
晶圆切割是指将生长好的晶体切割成薄片,常用的方法有线锯切割、切割盘切割等。
晶圆抛光是指将切割好的晶圆进行抛光处理,以获得高质量的表面。
光刻是半导体制程中的重要步骤之一,其目的是将芯片上的电路图案转移到晶圆表面。
光刻的过程包括涂覆光刻胶、曝光、显影等步骤。
涂覆光刻胶是指将光刻胶涂覆在晶圆表面,以便进行曝光。
曝光是指将光刻胶暴露在紫外线下,以形成芯片上的电路图案。
显影是指将曝光后的光刻胶进行显影处理,以去除未曝光的部分,形成芯片上的电路图案。
蚀刻是半导体制程中的另一个重要步骤,其目的是将芯片上的电路图案转移到晶圆表面。
蚀刻的过程包括干法蚀刻、湿法蚀刻等步骤。
干法蚀刻是指将晶圆表面暴露在高能离子束下,以去除未被光刻胶保护的部分。
湿法蚀刻是指将晶圆表面暴露在化学溶液中,以去除未被光刻胶保护的部分。
沉积是半导体制程中的另一个重要步骤,其目的是在晶圆表面沉积一层薄膜,以形成芯片上的电路元件。
沉积的过程包括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物理溅射沉积等步骤。
物理气相沉积是指将材料蒸发在真空中,以形成薄膜。
化学气相沉积是指将材料在化学反应中沉积在晶圆表面,以形成薄膜。
物理溅射沉积是指将材料溅射在晶圆表面,以形成薄膜。
清洗是半导体制程中的最后一步,其目的是去除晶圆表面的杂质和残留物,以保证芯片的质量。
清洗的过程包括化学清洗、超声波清洗等步骤。
化学清洗是指将晶圆浸泡在化学溶液中,以去除表面的杂质和残留物。
半导体cpm制程
半导体cpm制程一、引言半导体制程是指将半导体材料转化为电子器件的过程,其中包括了从晶圆制备到最终器件封装的所有步骤。
CPM制程是一种新型的半导体制程,它采用了先进的光刻技术和化学机械抛光技术,具有高精度、高可控性和高产能等优点。
二、CPM制程的基本原理CPM制程是通过在硅片表面形成一层光致聚合物(photoresist)薄膜来实现图形转移的。
首先,在硅片表面涂覆一层光致聚合物,并利用光刻机将所需图形曝光在聚合物上;然后,通过化学反应将曝光区域和未曝光区域分别转化为亲水性和疏水性区域;最后,在疏水性区域进行蚀刻或沉积等工艺步骤,以实现对硅片表面的加工。
三、CPM制程的主要步骤1. 晶圆清洗:晶圆在进入CPM制程前需要经过多次清洗,以去除表面杂质和污染物。
2. 光刻胶涂覆:将光致聚合物涂覆在晶圆表面,形成一层薄膜。
3. 光刻胶曝光:使用光刻机将所需图形曝光在聚合物上,形成图案。
4. 光刻胶显影:使用化学药液将曝光区域和未曝光区域分别转化为亲水性和疏水性区域。
5. 蚀刻或沉积:在疏水性区域进行蚀刻或沉积等工艺步骤,以实现对硅片表面的加工。
6. 光刻胶去除:使用化学药液将剩余的光致聚合物去除,完成一次CPM制程。
四、CPM制程的优点1. 高精度:CPM制程采用了先进的光刻技术,可以实现微米级别的精度要求。
2. 高可控性:CPM制程中各个步骤都可以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监测,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高产能:由于CPM制程采用了自动化生产线和大批量生产技术,可以实现高效率、高产能的生产。
4. 环保节能:CPM制程采用了化学机械抛光技术,可以减少废料和废水的产生,达到环保节能的目的。
五、CPM制程的应用领域CPM制程广泛应用于半导体行业中,包括芯片制造、LED显示屏制造、太阳能电池板制造等领域。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CPM制程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六、结论CPM制程是一种新型的半导体制程,具有高精度、高可控性和高产能等优点。
半导体主流工艺nm
半导体主流工艺 - 纳米级制程半导体主流工艺是指用于制造集成电路的工艺流程,其中纳米级制程是当前主要的工艺标准。
纳米级制程是指器件尺寸在纳米级范围内(一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的工艺,以实现更多的晶体管集成在一个芯片上,从而提高芯片的性能和功耗。
半导体主流工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世代,其中包括40纳米、28纳米、16纳米、10纳米等,现今已经进入7纳米及以下的纳米级制程。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介绍半导体主流工艺的发展。
1.制程特点纳米级制程相比于传统工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尺寸更小:纳米级制程将晶体管的尺寸控制在纳米级范围,使得单个晶体管的尺寸大大减小,实现更高的集成度。
•电压和功耗更低:纳米级制程能够降低电路中晶体管的供电电压,从而降低功耗,提高电池续航能力。
•性能提升:纳米级制程可将更多的晶体管与电路元件集成在同一芯片上,提高处理速度和计算性能。
2.制程技术纳米级制程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来实现高度集成的芯片制造,其中包括:•光刻技术:纳米级制程利用光刻技术将电路图案转移到硅片上,以实现电路的制造。
•化学气相沉积(CVD):CVD是制造纳米级制程中常用的技术之一,通过在硅片表面沉积薄膜,形成晶体管的结构。
•离子注入:离子注入技术用于在硅片中引入杂质,调节硅片的导电性能。
•金属蒸镀:金属蒸镀技术用于在芯片上沉积金属层,连接晶体管和其他电路元件。
3.挑战与前景纳米级制程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工艺复杂度增加:随着制程尺寸的减小,制造芯片所需的步骤和工艺复杂度变得更高,对设备和工艺的要求也更高。
•新材料的研发:纳米级制程需要使用新型材料以满足更高的性能要求,因此对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也提出了挑战。
•成本与效益平衡:虽然纳米级制程可以提供更高的性能,但同时也需要更高的投资成本。
因此,如何在成本和效益之间取得平衡是一个挑战。
尽管面临一些挑战,纳米级制程仍然是半导体行业的主流工艺,并且将继续发展。
半导体nm制程对应的关键尺寸
半导体nm制程对应的关键尺寸半导体制程中的"nm"代表纳米(nanometer),是衡量制程技术尺寸的单位。
半导体制程的关键尺寸通常指的是不同工艺步骤中最小的特征尺寸。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半导体制程对应的关键尺寸:
1. 180 nm制程:该制程的最小特征尺寸约为180纳米。
2. 130 nm制程:该制程的最小特征尺寸约为130纳米。
3. 90 nm制程:该制程的最小特征尺寸约为90纳米。
4. 65 nm制程:该制程的最小特征尺寸约为65纳米。
5. 45 nm制程:该制程的最小特征尺寸约为45纳米。
6. 32 nm制程:该制程的最小特征尺寸约为32纳米。
7. 22 nm制程:该制程的最小特征尺寸约为22纳米。
8. 14 nm制程:该制程的最小特征尺寸约为14纳米。
9. 10 nm制程:该制程的最小特征尺寸约为10纳米。
请注意,以上仅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制程尺寸,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制程尺寸可能会更小。
此外,不同的半导体制造厂商和工艺节点可能存在微小的差异。
1。
半导体制程简介
半導體製程簡介半导体制程是指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的工艺流程。
半导体器件是现代电子技术的基础,几乎所有的电子产品都离不开半导体器件的应用。
半导体制程的发展对提升电子产品的性能和功能至关重要。
半导体制程包括前工艺和后工艺两个部分。
前工艺是指对硅片进行刻蚀、沉积、掺杂、光刻等工艺,用于形成各种晶体管、电容器和传感器等器件。
后工艺是指将切割得到的芯片进行封装、测试和贴片等工艺,以便进行成品制造和使用。
首先,前工艺的第一步是进行清洗和化学机械抛光,以去除表面的污染物和缺陷。
清洗后,需要进行氧化处理,形成一层薄的氧化硅层,用于保护硅片表面和形成绝缘层。
接下来是光刻工艺,利用光刻胶和掩膜模具进行曝光和显影,将所需器件的图案转移到硅片上。
通过光刻工艺,可以制造出微小的结构和线路。
光刻的精度与分辨率决定了芯片的性能和功能。
在光刻后,需要进行刻蚀和沉积工艺。
刻蚀是利用化学或物理手段去除不需要的材料或形成凹凸结构。
沉积是将一层薄的材料沉积在硅片表面,如金属、氧化物或多晶硅。
刻蚀和沉积工艺的选择和优化,可以控制器件的形状、性能和功能。
掺杂是半导体制程中的重要步骤。
通过掺入杂质原子,可以改变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质。
常用的掺杂元素有硼、磷和砷等。
掺杂后,需要进行退火处理,以激活和固定杂质原子。
完成了前工艺后,需要进行后工艺。
首先是切割芯片,将硅片切割成小的芯片单元,以便进行后续的封装。
然后是封装工艺,将芯片焊接到外部引脚和封装底座上,以便进行电路连接。
封装工艺的设计和调试,对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最后是芯片测试和贴片工艺。
芯片测试是对芯片进行性能和功能的验证和测量。
贴片工艺是将芯片封装到电子产品中,如手机、笔记本电脑和汽车等。
贴片工艺要求精细和高效,以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求。
半导体制程的发展经历了多个技术革新和突破。
从最初的二极管、晶体管到现在的集成电路和纳米器件,半导体制程不断创新和进步,推动了电子技术的发展。
半导体工艺制程
半导体工艺制程
半导体制程是指制造一片芯片的流程,从最简单的硅晶圆片开始,经过设计、制造、封装等步骤,再加上测试,才能制成一块完整的芯片。
半导体制程可分为三个主要步骤:第一是“硅晶圆片”,第
二是“晶圆”,第三是“芯片”。
硅晶圆片是指制造IC芯片所用
的硅片。
1.“硅晶圆片”:制造半导体芯片需要大量的硅片,这些硅
片通常由硅、石墨、氧化硅等材料制成。
制作硅晶圆片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光刻。
光刻技术是用光来控制物质和气体的流动方向,利用光照射在硅片上形成的薄膜来刻蚀图形。
2.晶圆:把晶圆(也称晶圆片)上一层一层地剥离开来就可以得到半导体芯片了。
晶圆表面上有很多微小的孔洞,这些孔洞就叫栅极。
这些栅极就像是一块磁铁,把电子吸引到这些孔洞中去,然后通过半导体材料的性质让电子穿过栅极从而实现电路功能。
3.芯片:将栅极上的电子通过晶体管等电路元件转化为电流,并以一定频率进行周期性的流动。
(因此产生了开关效应)从而
实现信号的产生和传输。
—— 1 —1 —。
半导体纳米制程
半导体纳米制程简介半导体纳米制程是一种用于制造纳米级半导体器件的制程技术。
纳米级的半导体器件具有更高的性能和更小的尺寸,能够实现更高的集成度和更低的功耗。
半导体纳米制程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半导体行业的进步,为电子产品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纳米技术的应用纳米技术是一种研究和控制物质在纳米尺度上的特性和制备方法的技术。
通过纳米技术,可以将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精确调控,实现更高级别的功能。
在半导体行业中,纳米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器件的制造过程中。
半导体纳米制程的原理半导体纳米制程的核心原理是通过纳米级的加工工艺,控制和调控半导体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在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材料选择:选择适合制造纳米级器件的半导体材料,如硅、镓化铟等。
2.光刻工艺:利用光刻技术,在半导体材料表面形成光刻胶层。
然后,通过控制光的照射和胶层的曝光,形成所需的器件图形。
3.蚀刻工艺:利用蚀刻技术,将光刻胶层以外的部分材料去除。
通过控制蚀刻液的成分和浓度,可以实现所需的器件结构。
4.掺杂工艺:通过掺杂技术,在半导体材料中引入杂质原子,改变其导电性能。
掺杂工艺的精确控制,对器件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5.金属化工艺:利用金属化技术,在器件表面形成金属导线。
金属化工艺的优化,可以提高器件的导电性能和可靠性。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制程步骤,可以实现半导体纳米器件的制造。
半导体纳米制程的挑战半导体纳米制程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
其中,最主要的挑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工艺精度:纳米级制程要求非常高的工艺精度,包括光刻、蚀刻等工艺步骤的精确控制。
工艺精度的提高,需要先进的设备和优化的工艺流程。
2.材料性能:纳米级制程对材料的性能要求更高。
例如,器件的导电性能、热稳定性等方面都需要进行优化。
因此,需要研究和开发新的材料,以满足纳米级制程的需求。
3.设备技术:纳米级制程需要先进的设备技术来实现。
例如,光刻机、蚀刻机等设备需要具备高分辨率和高精度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导体制程一、洁净室一般的机械加工是不需要洁净室(clean room)的,因为加工分辨率在数十微米以上,远比日常环境的微尘颗粒为大。
但进入半导体组件或微细加工的世界,空间单位都是以微米计算,因此微尘颗粒沾附在制作半导体组件的晶圆上,便有可能影响到其上精密导线布局的样式,造成电性短路或断路的严重后果。
为此,所有半导体制程设备,都必须安置在隔绝粉尘进入的密闭空间中,这就是洁净室的来由。
洁净室的洁净等级,有一公认的标准,以class 10为例,意谓在单位立方英呎的洁净室空间内,平均只有粒径0.5微米以上的粉尘10粒。
所以class后头数字越小,洁净度越佳,当然其造价也越昂贵。
为营造洁净室的环境,有专业的建造厂家,及其相关的技术与使用管理办法如下:1.内部要保持大于一大气压的环境,以确保粉尘只出不进。
所以需要大型鼓风机,将经滤网的空气源源不绝地打入洁净室中。
2.为保持温度与湿度的恒定,大型空调设备须搭配于前述之鼓风加压系统中。
换言之,鼓风机加压多久,冷气空调也开多久。
3.所有气流方向均由上往下为主,尽量减少突兀之室内空间设计或机台摆放调配,使粉尘在洁净室内回旋停滞的机会与时间减至最低程度。
4.所有建材均以不易产生静电吸附的材质为主。
5.所有人事物进出,都必须经过空气吹浴 (air shower) 的程序,将表面粉尘先行去除。
6.人体及衣物的毛屑是一项主要粉尘来源,为此务必严格要求进出使用人员穿戴无尘衣,除了眼睛部位外,均需与外界隔绝接触(在次微米制程技术的工厂内,工作人员几乎穿戴得像航天员一样。
) 当然,化妆是在禁绝之内,铅笔等也禁止使用。
7.除了空气外,水的使用也只能限用去离子水 (DI water, de-ionized water)。
一则防止水中粉粒污染晶圆,二则防止水中重金属离子,如钾、钠离子污染MOS晶体管的载子信道(channel),影响半导体组件的工作特性。
去离子水以电阻率 (resistivity) 来定义好坏,一般要求至17.5MΩ-cm以上才算合格;为此需动用多重离子交换树脂、RO逆渗透、与UV紫外线杀菌等重重关卡,才能放行使用。
由于去离子水是最佳的溶剂与清洁剂,其在半导体工业之使用量极为惊人!8.洁净室所有用得到的气源,包括吹干晶圆及机台空压所需要的,都得使用氮气 (98%),吹干晶圆的氮气甚至要求99.8%以上的高纯氮!以上八点说明是最基本的要求,另还有污水处理、废气排放的环保问题,再再需要大笔大笔的建造与维护费用!二、晶圆制作硅晶圆 (silicon wafer) 是一切集成电路芯片的制作母材。
既然说到晶体,显然是经过纯炼与结晶的程序。
目前晶体化的制程,大多是采用「柴可拉斯基」(Czycrasky) 拉晶法 (CZ法)。
拉晶时,将特定晶向 (orientation) 的晶种 (seed),浸入过饱和的纯硅熔汤 (Melt) 中,并同时旋转拉出,硅原子便依照晶种晶向,乖乖地一层层成长上去,而得出所谓的晶棒 (ingot)。
晶棒的阻值如果太低,代表其中导电杂质 (impurity dopant) 太多,还需经过FZ法 (floating-zone) 的再结晶 (re-crystallization),将杂质逐出,提高纯度与阻值。
辅拉出的晶棒,外缘像椰子树干般,外径不甚一致,需予以机械加工修边,然后以X光绕射法,定出主切面 (primary flat) 的所在,磨出该平面;再以内刃环锯,削下一片片的硅晶圆。
最后经过粗磨 (lapping)、化学蚀平 (chemical etching) 与拋光 (polishing) 等程序,得出表面粗糙度在0.3微米以下拋光面之晶圆。
(至于晶圆厚度,与其外径有关)三、半导体制程设备半导体制程概分为三类:(1)薄膜成长 (2)微影罩幕 (3)蚀刻成型。
设备也跟着分为四类:(a)高温炉管 (b)微影机台 (c)化学清洗蚀刻台 (d)电浆真空腔室。
其中(a)~(c)机台依序对应(1)~(3)制程,而新近发展的第(d)项机台,则分别应用于制程(1)与(3)。
氧化(Oxidation)对硅半导体而言,只要在高于或等于1050℃的炉管中,通入氧气或水汽,自然可以将硅晶的表面予以氧化,生长所谓干氧层(dry/gate oxide)或湿氧层(wet /field oxide),当作电子组件电性绝缘或制程掩膜之用。
氧化是半导体制程中,最干净、单纯的一种;这也是硅晶材料能够取得优势的特性之一(其它种半导体,如砷化镓 GaAs,便无法用此法成长绝缘层,因为在550℃左右,砷化镓已解离释放出砷!)硅氧化层耐得住850℃ ~ 1050℃的后续制程环境,系因为该氧化层是在前述更高的温度成长;不过每生长出1 微米厚的氧化层,硅晶表面也要消耗掉0.44微米的厚度。
以下是氧化制程的一些要点:1.氧化层的成长速率不是一直维持恒定的趋势,制程时间与成长厚度之重复性是较为重要之考量。
2.后长的氧化层会穿透先前长的氧化层而堆积于上;换言之,氧化所需之氧或水汽,势必也要穿透先前成长的氧化层到硅质层。
故要生长更厚的氧化层,遇到的阻碍也越大。
一般而言,很少成长2微米厚以上的氧化层。
3.干氧层主要用于制作MOS晶体管的载子信道(channel);而湿氧层则用于其它较不严格讲究的电性阻绝或制程罩幕(masking)。
前者厚度远小于后者,1000~ 1500埃已然足够。
4.对不同晶面走向的晶圆而言,氧化速率有异:通常在相同成长温度、条件、及时间下,{111}厚度≧{110}厚度>{100}厚度。
5.导电性佳的硅晶氧化速率较快。
6.适度加入氯化氢(HCl)氧化层质地较佳;但因容易腐蚀管路,已渐少用。
7.氧化层厚度的量测,可分破坏性与非破坏性两类。
前者是在光阻定义阻绝下,泡入缓冲过的氢氟酸(BOE,Buffered Oxide Etch,系 HF与NH4F以1:6的比例混合而成的腐蚀剂)将显露出来的氧化层去除,露出不沾水的硅晶表面,然后去掉光阻,利用表面深浅量测仪(surface profiler or alpha step),得到有无氧化层之高度差,即其厚度。
8.非破坏性的测厚法,以椭偏仪 (ellipsometer) 或是毫微仪(nano-spec)最为普遍及准确,前者能同时输出折射率(refractive index;用以评估薄膜品质之好坏)及起始厚度b与跳阶厚度a (总厚度 t = ma + b),实际厚度(需确定m之整数值),仍需与制程经验配合加以判读。
后者则还必须事先知道折射率来反推厚度值。
9.不同厚度的氧化层会显现不同的颜色,且有2000埃左右厚度即循环一次的特性。
有经验者也可单凭颜色而判断出大约的氧化层厚度。
不过若超过1.5微米以上的厚度时,氧化层颜色便渐不明显。
化学气相沉积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反应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并且生成物沉积在晶片表面。
物理气相沉积(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PVD)又称金属镀膜 (Metal Deposition),依原理分为蒸镀(evaporation) 与溅镀 (sputtering) 两种。
PVD 基本上都需要抽真空:前者在10-6~10-7Torr的环境中蒸着金属;后者则须在激发电浆前,将气室内残余空气抽除,也是要抽到10-6~ 10-7Torr的程度。
光刻工艺光刻是一种图形复印和化学腐蚀相结合的精密表面加工技术。
光刻的目的就是按照器件设计的要求,在二氧化硅薄膜或金属薄膜上面,刻蚀出与掩摸版完全对应的几何图形,以实现选择性扩散和金属薄膜布线的目的。
光刻工艺流程一般分为涂胶、前烘、曝光、显影、坚膜、腐蚀和去胶等步骤。
光刻质量要求:(1)刻蚀的图形完整、尺寸准确、边缘整齐、线条陡直。
(2)图形内无小凸起、无针孔、不染色、刻蚀干净。
(3)硅片表面清洁、没有残留的被腐蚀物质。
(4)图形套合十分准确。
扩散(diffusion)扩散掺杂,半导体材料可掺杂n型或p型导电杂质来调变阻值,却不影响其机械物理性质的特点,是进一步创造出p-n接合面(p-n junction)、二极管(diode)、晶体管(transistor)、以至于集成电路的基础。
而扩散是达成导电杂质掺杂的初期重要制程。
扩散之其它要点,简述如下:(1)扩散制程有批次制作、成本低廉的好处,但在扩散区域的边缘,有侧向扩散的误差,故限制其在次微米 (sub-micron) 制程上应用。
(2)扩散之后的阻值测量,通常以四探针法,(3)扩散所需图形定义(pattern)及遮掩(masking),通常以氧化层充之,以抵挡高温环境。
一微米厚的氧化层,已基本满足一般扩散制程所需。
离子植入 (Ion Implantation)在扩散制程的末尾描述中,曾题及扩散区域的边缘所在,有侧向扩散的误差,故限制其在次微米制程上的应用。
但干蚀法补足湿蚀法在次微米制程能力不足一样,另有离子植入法,来进行图案更精细,浓度更为稀少精准的杂质掺入。
离子植入法是将III族或IV族的元素,以离子的型式,经加速后冲击进入晶圆表面,经过一段距离后,大部份停于离晶圆表面0.1微米左右的深度(视加速能量而定),不过因为深度很浅,一般还是简单认定大部份离子是掺杂在表面上,然后进一步利用驱入(drive-in)来调整浓度分布,并对离子撞击过的区域,进行结构的修补。
基本上,其为一低温制程,故可直接用光阻来定义植入的区域。
下图显示集成电路从晶圆的(a)拉晶;(b)制造;(c)切割;(d)封装;完成的简易流程;图(e)为单一晶粒的集成电路放大图标 。
Ferrotec China 研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