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色及计算机配色(第二版)(第六、七章)
测色与计算机配色
测色与计算机配色
Color measurement and computer color matching
L/O/G/O
小组成员介绍
• 组长:王 想
•
组员:柴琼芳、陈缘晴、陆芳、沈欢、 王成波、朱文浩
2
仅仅拥有测色仪器不能定量解决配色问题;
3
计算机配色系统准确性好、效率高且经济节约。
第一节 计算机配色的特性与功能
Content 01 Content 02 Content 03
迅速提供合理 的配方,使染 料的成本会降 至最少,降低 配色次数,提 高打样效率。
•对变色现象进 行预测,预先得 知配方颜色的品 质。具有精确的 修色功能。提高 对色率。
主要学习内容:
1.计算机配色的特性与功能 2.计算机配色的三种方式
3.计算机的配色理论 4.计算机配色的基本原理
5.计算机配色的实施步骤 6.精明配色
Question
Click to edit title style
1
传统配色有很多的困惑。如首次配色时间长、次数多。 并且人眼具有局限性,会因为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差 异;
L/O/G色号归档检索:把以往生产的品种按色度
值分类编号、存档,需要时输出,可以避
免实样保存中的变褪色问题,但对许多新
的色泽往往只能提供近似的配方。
第二节
计算机配色的三种方式
2、反射光谱匹配:决定纺织品最终颜色的是反射
光谱。因此使产品的反射光谱匹配标样的反射光
谱是最完善的配色,又称为无条件匹配。
实施本科生“讲座”导师团队制 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研究
实施本科生“讲座”导师团队制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研究作者:吴赞敏,姚金波,刘建勇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38期摘要:文章论述了轻化工程专业(纺织染整方向)以学科建设为平台、以提高学生创新应用能力为宗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本科生“讲座”导师团队制,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实施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纺织染整;学科建设;“讲座”导师团队制;培养模式;创新应用能力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8-0028-02纺织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面临着产品结构的调整和高科技元素的植入。
而染整加工又是纺织品生产的重要环节,对提高纺织品质量和附加值起着重要的作用。
纺织染整行业的持续发展和技术提升,需要创新应用型人才的支撑。
高校面对“如何保持传统专业的特色,又适应新形势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同时具有新产品开发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问题,应该把教改作为学科建设的中心,对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新的设计和优化,建立具有现代纺织染整专业特色的教育培养体系,使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与时俱进。
近年来,我们在本科生中实施了“讲座”导师团队制,对促进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一、改革培养方案,实施本科生“讲座”导师团队制在2007年修订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中,本科生开始实施“3+1”导师团队制培养模式和专业前沿新技术“讲座”平台特色模块课程教学体系,培养理论和实践能力并重、富有创新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3+1”的培养模式,是前三年学习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从第四学年进入“讲座”平台某方向和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由导师团队负责深入的专业前沿技术方向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即“讲座”导师团队制培养。
“讲座”平台模块课程包括:“新型纺织材料科学与应用”、“清洁染整工艺与应用技术”、“新型染整设备与数字化染整技术应用”、“高能物理技术与功能纺织品研究与应用”、“生物和纳米技术与纤维制品生产”、“绿色染整助剂及其应用研究”等本学科不同前沿技术方向的系列讲座,紧密结合染整行业发展的趋势,调整课程体系,使学生了解本学科和专业技术发展前沿,培养创新意识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能力,以满足社会发展和纺织行业提升对人才的需求。
色度计的功能特性是怎样的 色度计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色度计的功能特性是怎样的色度计常见问题解决方法色度计用以测量物体色的三刺激值或色品坐标的仪器。
这种测量颜色的食品不是很精准,由于不能测出物体色的光谱反射率,因此也不能用于计算机配色。
但相对来说价色度计用以测量物体色的三刺激值或色品坐标的仪器。
这种测量颜色的食品不是很精准,由于不能测出物体色的光谱反射率,因此也不能用于计算机配色。
但相对来说价格较低。
色度计用于测量光的颜色的色度计。
色度计其包括:颜色感测装置、悬挂装置和减小颜色失真装置,悬挂装置相对于颜色产生装置以操作关系悬挂颜色感测装置。
减小颜色失真装置用于减小颜色产生装置上的颜色失真,同时颜色感测装置与颜色产生装置处于操作关系。
色度计测量方法:接受铂钴比色法。
水的色度标准:在每升溶液中含有2mg六水合氯化钴(相当于0.5mg钴)和1mg铂(以六价氯铂酸的形式)时产生的颜色为1度。
色度的常见单位有:度,Hazen,Pt—Co,PCU,毫克铂/升,它们之间转换都是相对应的。
常见色度标准度:在0to40度(不包括40度)的范围内,精准到5度。
40to70度范围内,精准到10度。
—专业分析仪器服务平台,试验室仪器设备交易网,仪器行业专业网络宣扬媒体。
相关热词:等离子清洗机,反应釜,旋转蒸发仪,高精度温湿度计,露点仪,高效液相色谱仪价格,霉菌试验箱,跌落试验台,离子色谱仪价格,噪声计,高压灭菌器,集菌仪,接地电阻测试仪型号,柱温箱,旋涡混合仪,电热套,场强仪万能材料试验机价格,洗瓶机,匀浆机,耐候试验箱,熔融指数仪,透射电子显微镜。
可变角度色度计是用于测量金属涂层,是比较适合用于测量具有不同的颜色和亮度的样品如金属涂料,而其颜色和亮度取决于察看的角度。
它可以同时测量反射率和透视率。
样品的角度可以进行三维调整,允许从多种角度进行测量。
参数几何入射:±45度挺立,±70度水平;接受体:除±10度入射角度外的全部角度(接受体角度自动调整)孔径直径Ф20mm颜色测量条件C光2度视角,或D65光10度视角(选其一)样品尺寸20x20毫米和150x150毫米之间公差⊿E*ab的标准偏差小于0.05(经过白色校准标准板测量10次,几何度设置在45—0度之间)大约尺寸和重量光学单位:宽65厘米,深40厘米,高39厘米计量单位:宽40厘米,深40厘米,高19厘米(Windows电脑进行数据处理是分开的)可变角度色度计在精准明确的色差管理领域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同时也是我们的高端机型、明星产品。
测色及计算机配色(第二版)(第六、七章)
V ——孟塞尔明度;
tanH º——色相常数;
dH5p ——从孟塞尔色相5P开始色相极差的最小值。
四、高尔(Gall)式 表达式:B = K + S · Φ)Y1/2 – 10Y1/2 α( 式中:B ——颜色表面色深度。但是其值不直 接表示深度大小,而是表示与1/1、 1/3等标准深度的接近水平。 K ——常数,其值随颜色深度而变化。如 K1/1=19, K1/3=29, K1/9=41, K1/25=56, K1/200=73。 S ——颜色点与消色点之间的距离,与颜色 的饱和度成比例。标准C光源2°视角 时: S=10[(x-0.3101)2+(y-0.3162)2]1/2 式中:Y ——亮度值; α(Φ)——与色相相关的实验数值。
同色同谱色。
第二种情况下,如何在ρ1 (λ)≠ρ2(λ)的条件下, 使等号两端的式子相等,从 而使它们等色呢?
2. 如果两个色样具有不同的光谱反射 率 曲 线ρ1 (λ)≠ρ2(λ),而却有相同的三刺激值,则称这 两个颜色叫做同色异谱色。
从下式可以看到,当观察者是同一个人的时候
d
d
只有式的两端SD(λ)是不同的数,上式才能成立。
第一节 条件等色
光源导致的色变
标准样 批次样
标准样 批次样
无条件等色
标准样
条件等色 批次样
日光下
同色异谱的一对物体
L* = 68.5 a* = 8.7 b* = 29.7
ΔE = 0.5
L* = 68.5 a* = 8.6 b* = 29.2
不同光源 不同光源 同色异谱的一对物体
L* = 71.2 a* = 12.8 b* = 32.8
染料力份的测定。
电脑配色data color
建立新资料夹色样测色(包括客户来样,基材(布类)单色色谱)进入后如下图所示 只需重复1,2,3步骤,此界面可以将您手头的所有色样测色存入电脑将客户提供的颜色反射率数据输入,进入制备染色组数据库进入第一步。
纤维名称复制下来后,以后就不用再输入名称,粘贴即可1.变绿2.贴上名称。
(前面复制下来的内容)3.鼠标点一下。
5.按插入6.下一步工作。
1.变绿2.粘贴。
3.点一下6.点击存档7.进入1.2.!3.4.浸染选此处,轧染选下面的。
8. 9.接上面工作继续10.11.12.选择制作单色色谱的基材15.16.关闭此窗口。
17.关闭回到总菜单处进入第二步,染色程序(第一步完成后请回到启动画面,即图标画面)4.第三步,染色组,新建立一个染色组。
(如果需要的染色组已存在,而是需要在此染色组中加入染料,则双击此染色组将进入,第六点为此工作起点)5.储存。
第十九步后有类似下面的界面!请将每种单一纤维的染色组建立好,然后才能建立混纺的品种/型态资料,这样才可用电脑配色系统计算混纺的材料建立Cotton65% 60C/Polyester35% 130C 的品种/型态资料。
先将Cotton 32s/1 60C 染色组建好,再将Polyester 130C的染色组建好,方法相同进入1.在空白处双击进入2.点绿3.输入名称4.5.从左边选到右边6.插入储存7.进入染色法1.点成绿2.输入混纺名称 比例3.点击4.浏览取出相应资料5.输入混纺比例7.点击6.1.2.3.8.10.11.12.找出混纺的底色色样13.15.至此,建立一个混纺的 品种/型态 资料已经完成。
配方计算上面工作结果将如下图所示全选或不选选好染料组合后,可将此组合储存,以后仅需将此名称取回,染料将自动选好(点成绿色,输入染料组合名称,存档)某个染料单色色谱最高浓度要高于配方中此支染料的浓度量,否则可能配方计算不成功!染料用量设限(可该动)选取光源.要改变光源时,请将原来已选的光源删除,再从左边光源表中选取可改变一般用此条件不能计算出配方则用此条件最后配方计算配方储存,为往后色样染出后修色提供资料结束退出修色1.选择待修色的配方资料2.进行化验室/现场修色混纺配色1.此处选混纺的资料请关注此处,每种成分有对应的染色组其它的与单一材料配色相同第一个图标代表配方计算第二个图标代表化验室配方修色,化验室配方已经存档在配方列表中第三个图标代表现场大货配方修色,配方已经存档在配方列表中第四个图标代表快速修色(利用已有确定配方的色样资料来调整出标准样配方),另有快速储存已有确定配方的色样成为一个找色修色的资料点第五个图标代表找色修色,寻找储存的配方资料来进行修色以给出标准样的配方快速修色整合了第一个和第二个图标(或第三个图标)的功能,以下为快速修色的操作解说:一.用已知配方修色1.选好染料(批次样配方的),点上方’Lab 图形’,再点回’染色组’,染料将排在一起,输入批次样配方3.选择光源等资料二.已知配方存入配方库中(此功能需在进行至第五步后,接着进入第六步退出;如果还有色样配方需要储存,请再次进入快速修色界面,从第一步开始)3.选择染料及输入配方.此标准样作为批次样再次测量,电脑将显示很小的色差5.按存档将提供配方名称及编码等,直接击Yes 存档.找色修色可能是如果没有符合条件的配方资料将提示此如果有符合条件的配方资料,则显示以下:套色(改色,在有底色的基材上加染料染成较深的颜色)先进入“配方”程式,按配方计算进入下图2.输入标准样名称测色或取回新增布底(染色基材)6.按插入以便保存。
《光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版)朱京平Chap7
r g b 1
图7-1 CIE-RGB色度图
其可见光光谱轨迹为一舌形曲线,其中(R) 的坐标为(1,0),(G)的坐标为(0,1),(B) 的坐标为(0,0),三角形RGB内各点所代表 的彩色可以用规定的三基色相加配出,三 角形的重心坐标为等能白光色坐标,而三 角形之外的彩色不能直接相加配出,而需 经过将一个或两个基色移到待配彩色一侧 才能配出。该计色系统存在缺陷:A)光谱 分布色系数和色坐标出现负值,不易理解 且计算不便;B)光谱轨迹不全在坐标第一 象限内,作图不便;C)色度图上没有直接 表示出亮度,需要经过计算才能求出。
第七章 光电显示
7.1光电显示技术基础 7.2阴极射线显示 7.3液晶显示 7.4等离子体显示 7.5场致发光显示
7.1光电显示技术基础
7.1.1显示技术与显示器件 • 1897年德国的布劳恩(Braun)发明了阴 极射线管(CRT)雏形 • 1968年美国的Heilmeier发现液晶双折射 的电光效应可以用于制作显示装置,即现 在的液晶显示器(LCD) • 20世纪90年代,液晶显示器首先在笔记本 电脑领域取得了绝对优势。
x y z 1
• 该计色系统中 三基色单位(X)、 (Y)、(Z)的选择 保证了色度坐 标系中三色系 数均为正,并 规定Y(Y)既含 色度又包含亮 度,而另两基 色为纯色分量 不含亮度,还 保证了X=Y=Z 时仍代表等能 白光。
CIE-XYZ色度图
x,y,z与r,g,b之间的转换公式: 0.49000 r 0.31000 g 0.20000 b x 0.66697 r 1.13240 g 1.20063 b
2 对比度和灰度 • 对比度指画面上最大亮度与最小亮度之比。 一般显示器对比度应达30:1。 • 灰度指图像画面上亮度的等级差别。灰度 越多,图像层次越分明,图像越柔和。电 视图像画面应有8级左右灰度,人眼可分辨 的最大灰度级别为100级左右。
测色及计算机配色(第二版)(第三章)
SC=[0.0638 C std /(1+0.0131C std )]+0.638
SH=SC(tf+1-f), 其中f=﹝C std4/(C std4+1900)½﹞
当 164º≤ H std<345º时:
std+168)|
t=0.56+|0.2cos(H
当 345º≤ H std<164º时:
t=0.36+|0.4cos(H std+35)|
CIE1976—LAB(或L*a*b*)系统,现在已被世界各国正 式采用并作为国际通用的测色标准。它适用于一切光源色或 物体色的表示与计算方法。
CIE1976—L*a*b* 色彩空间由CIEXYZ系统通过数学方法转 换得到,转换公式为:
式中X、Y、Z是物体的三刺激值;X0、Y0、Z0为 CIE标准照
在1989年美国AATCC(美国染色化学 家协会) 采用,形成AATCC试验方法173—1989,后修订为 173—1992,并于1995年成为小色差计算国际标准 (ISO 105 J03 Calculation of small colour
difference)。
三、CIE94色差公式
R.S.Berns于1991年发表的研究成果,于1995 年以CIE技术报告的形式发表。
KL: KC : KH=1: 1: 1
四、ISO色差式
ISO色差式,是ISO标准对染色纺织品染色牢度进 行仪器评价时选定的公式,ISO色差式也是我国国家 标准中用仪器评价染色纺织品染色牢度,选定的色差 计算公式。
它与CMC(l: c)等色差式一样,也是在CIELAB色差 式的基础上,对明度差、饱和度差、色相差进行加权 处理建立起来的色差式。
颜色视觉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颜色视觉实验,探讨人眼对不同颜色感知的特性,以及不同颜色空间在视觉感知中的应用效果。
实验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色觉感知、颜色空间转换、色彩饱和度与亮度对视觉感知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1. 实验软件:Adobe Photoshop、ImageJ等。
2. 实验设备:计算机、显示器、鼠标等。
3. 实验样本:不同颜色空间下的图像、标准色卡等。
三、实验方法1. 色觉感知实验: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颜色在相同背景下的视觉效果,分析人眼对不同颜色的感知差异。
2. 颜色空间转换实验:将图像在不同颜色空间(如RGB、CMYK、Lab等)之间进行转换,观察视觉感知的变化。
3. 色彩饱和度与亮度实验:调整图像的饱和度和亮度,分析色彩变化对视觉感知的影响。
四、实验步骤1. 色觉感知实验(1)准备实验样本:选取一组不同颜色的图像,确保图像在亮度和对比度上保持一致。
(2)设置实验环境:调整显示器亮度,确保图像在屏幕上显示清晰。
(3)观察并记录:观察不同颜色在相同背景下的视觉效果,记录观察结果。
(4)分析结果:分析人眼对不同颜色的感知差异,探讨颜色感知的主观因素。
2. 颜色空间转换实验(1)选择实验图像:选取一张具有代表性的图像,如风景、人物等。
(2)转换颜色空间:将图像从RGB颜色空间转换为CMYK、Lab等颜色空间。
(3)观察并记录:观察图像在不同颜色空间下的视觉效果,记录观察结果。
(4)分析结果:分析不同颜色空间对视觉感知的影响,探讨颜色空间转换的优缺点。
3. 色彩饱和度与亮度实验(1)调整图像饱和度:分别调整图像的饱和度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2)调整图像亮度:分别调整图像的亮度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3)观察并记录:观察图像在不同饱和度和亮度下的视觉效果,记录观察结果。
(4)分析结果:分析色彩饱和度和亮度对视觉感知的影响,探讨色彩调整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色觉感知实验结果显示,人眼对不同颜色的感知存在显著差异。
测色配色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计算机测配色
二、实验目的:通过不同布样的测定,掌握计算机测色的原理及操作过程,
核对测色的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三、实验原理:在标准照明体和标准观察者下测得不同布样的K/S曲线和
反射率曲线,在通过电脑程序化计算求得X、Y、Z值机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
四、实验步骤:
1.将四块布样分别放在不同的照明体下,观察并比较在不同光源下Lab
值的大小。
所用光源:D65、A、F11。
目测条件:光源与织物呈45°
角,目测视线与织物垂直
2.校正datacolor测色仪,选用最大孔径
3.对于每块布样进行多次检测,取其平均值。
4.整理相关数据。
五、实验数据:
1.目测各试样相对于标准样的颜色色差
2.实验测得各试样相对于标准样的颜色色差
由1和2可知,在标准照明体D65和F11下,目测试样3的亮度错误,在三种标准照明体下,目测试样3的偏黄蓝出现错误,这可能是试样3和标准样之间的差别很小导致的。
3.D65标准照明体下测得各织物的各项指标值
4.各织物的反射率曲线
5.各织物的K/S曲线。
测色及计算机配色第二节
彩色吸收和反射的特征。
反射率是指在可见光谱内光照射于物体
上后所反射出的光量与标准白板反射光量的比率。 实际测试的反射率值是根据分光光度仪测量色样 与积分球壁的反射光量后, 比较并计算出的一种 数据。 色样的反射率值就如同每个人的身份证号码, 无 法仿冒。
色样经分光测色仪器解析后, 可得到不同波长 下的反射率值 (以%表示)。
D:物体与眼睛之间的距离。
因此,视角的大小决定于:(1)物体面积的大小;
(2)物体与眼睛的距离。 距离一定,物体大,则视角大;
同一物体,距离眼睛越近,视角越大。
视角与颜色视觉有关系吗? 有! 因为感受颜色的视觉细胞在 视网膜上的分布是不均衡的。
2.明视觉、暗视觉 明亮条件下,人们可以分辨物体的细节 和颜色。 黑暗条件下,人们只能分辨物体的大致 轮廓,分辨不出物体的细节和颜色。 原因:人眼的视网膜中,有两种不同的 感光细胞分别在不同条件下执行不同的视觉 功能,这是视觉的二重性,或称明视觉、暗
①先后在两种不同的光源下观察颜色,必须考虑 前一光源对视觉颜色适应的影响。 ②在同一光源下观察颜色,周围还有其他颜色的 光时,要考虑周围光颜色适应的影响。
颜色匹配的恒定性
如果两种颜色用眼睛看来是一样的,
即两种颜色相匹配。
如果两种相匹配的颜色,即使在不同
的颜色适应下观察,两种颜色仍然始终一
样,这种现象叫做颜色匹配的恒定性。
紫 青 蓝 绿 黄 橙 红
可见光谱
光
源
牛頓─三棱镜色彩实验
三棱镜
物理学概念:
复色光:由不同波长的光组合在一起的光。
单色光:单一波长的光,如激光。
颜色测量中光的概念与物理学概念的区别:
计算机配色 cmc色差式
计算机配色cmc色差式
CMC色差式是一种用于计算两个颜色之间差异的标准。
它基于人眼对颜色的感知,将色差分为明度差、色度差和饱和度差三个部分。
在CMC色差式中,明度差的权值较高,色度差和饱和度差的权值较低。
这是因为人眼对明度的感知比色度和饱和度更加敏感。
具体来说,CMC色差式将明度差的权值设为2,色度差的权值设为1,饱和度差的权值设为1。
这样计算出来的色差值就是一个综合考虑了三个因素的值。
在计算CMC色差时,需要使用两个样本的颜色值、它们的平均亮度以及它们的饱和度。
然后使用以下公式计算色差:
dCMC = [(ΔL / (kl * SL))^2 + (ΔC / (kc * SC))^2 + (ΔH / (kh * SH))^2]^0.5
其中,ΔL是明度差、ΔC是色度差、ΔH是色调差;kl、kc和kh是常数,SL、SC和SH是样本的饱和度。
CMC色差式的优点在于它可以比较准确地确定两个颜色之间的差异,并且对于不同的颜色空间都适用。
它被广泛用于颜色管理、图像处理和印刷等领域。
配色及颜色分析
一、前言拼色,可感知色泽的状态。
仿色,可掌握成色的方法。
在纺织品的染色和印花过程中,通常需要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染料进行拼混染色,来获得一定的色泽,该过程称之为拼色或配色。
在进行大生产以前,工厂一般通过打小样来获得配方的生产处方。
打样的正确否对保证染色产品的色泽是否符合要求,提高生产效率有重要的意义。
拼色的原理是利用物体吸收入射光谱中的一部分而显示出与入射光不同颜色的方法,称之为减法混色。
染料的相互混拼属于减法混色。
染料的三原色是黄,蓝,红三种颜色的染料,用这三种颜色混拼可以得到范围很广的各种颜色。
染料拼色时,由两个原色拼色得来得是二次色,当二次色在次拼色时就得到三拼色。
拼色过程比较复杂,为使配色获得预期的效果,做到快速准确,经济,应该遵循下列四个原则:(1)“相近原则”,指拼色染料的染色性能(包括亲和力,上染速率,上染温度,匀染性,染色牢度等)应该尽量接近。
拼色时尽量选择同一类型的染料。
各种染料中的三原色往往是经过筛选的,应用性优良,配伍性能较好的染料,所以拼色时应该优先考虑选用。
(2)“少量”原则,指拼色时尤其是拼线颜色,染料支数应该尽量少,一般不宜超过三支,这样便于色光的调整和控制,同时对拼色染料的组分(指混合染料)应了解,尽量选用原组分中染料补充或者调整色光。
(3)“微调”原则,色光调整是以“余色”为理论依据的。
所以利用余色原理来调整色光只能是微量的,如果用量稍多,色泽变暗,影响鲜艳度,严重时还会影响色相。
(4)“就近选择”与“一补二全”原则,指拼色时无论是主色还试辅助颜色都应该选择和目标最接近的染料。
同时应尽量选用一支染料获得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效果。
实验前首先要了解不同的染料的染色方法,适合的染色工艺。
直接染料是以双偶氮和三偶氮结构为主,分子结构较大,分子中含有磺酸基、羧基等水溶性的基团,可溶于水。
主要应用于棉、黏胶纤维等纤维素纤维的染色。
活性染料分子中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反应性基团,在碱性条件下,能与纤维素纤维上的羟基反应形成共价键,从而上染纤维。
计算机配色理论及算法的研究
计算机配色理论及算法的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在众多领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色彩科学。
计算机配色理论及算法的研究,正是这一交叉领域的热点之一。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计算机配色的基本原理、方法以及相关的算法,以期在理论层面为色彩配色的自动化、智能化提供有力支持。
文章首先将对计算机配色的基本概念进行阐述,明确其定义、分类以及应用领域。
接着,将详细介绍配色理论中的核心要素,包括颜色空间、颜色感知、颜色匹配等,为后续的算法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重点分析现有的计算机配色算法,探讨其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方案。
这些算法包括但不限于基于规则的方法、基于优化的方法以及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等。
文章还将关注计算机配色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与问题,如颜色重现性、颜色一致性等,并探讨如何通过算法优化来解决这些问题。
文章将展望计算机配色理论及算法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新技术、新方法对配色领域可能带来的变革。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计算机配色领域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该领域的技术进步与创新。
二、配色理论基础在计算机配色理论中,基础的理论框架构建在颜色科学、视觉感知和数学模型的交叉点上。
理解这些基础概念对于开发有效的配色算法至关重要。
颜色空间与颜色模型:颜色是光的视觉表现,不同的颜色可以由光的波长和强度来决定。
在计算机科学中,颜色通常以数字的形式表示,这需要借助颜色空间或颜色模型。
常见的颜色模型包括RGB(红绿蓝)、CMYK(青洋红黄黑)、HSV(色相饱和度亮度)等。
每种颜色模型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模型可以大大简化配色过程。
颜色混色与叠加:在实际配色中,颜色混合和叠加是常见的操作。
混色理论描述了两种或多种颜色混合后产生的新颜色。
在计算机图形学中,这通常涉及到alpha混合、颜色插值等概念。
颜色感知与心理:人类对颜色的感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光的照度、观察者的视觉差异、以及文化背景等。
色彩知识及调色基础(加图)
引言五光十色、绚丽缤纷的大千世界里,色彩使宇宙万物充满情感显得生机勃勃。
色彩作为一种最普遍的审美形式,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衣、食、住、行、用,人们几乎无所不包,无时不在地与色彩发生着密切的关系。
色彩现象是一种变化万千的自然景象。
没有色彩就没有花红柳绿,没有色彩就没有碧海蓝天,没有色彩就没有诗,没有音乐,没有艺术。
没有色彩的世界无疑是个黑暗死寂的世界。
人的一生自始至终都处在绚丽的色彩包围之中,并在这包围之中感受到时光的美好,时间的温馨,人生的愉悦。
色彩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永恒。
人类长期生活在色彩环境中,逐步对色彩发生兴趣,并产生了对色彩的审美意识。
因此,有史以来人们就以美术、宗教、文学、哲学、音乐以及诗歌等形式,用直接或间接的方法来赞美色彩,称颂色彩的美感以及色彩的哲理作用。
在建筑、雕塑、绘画、工艺领域都能直观地表现出色彩的美感,是人们欣赏色彩美的直接手段,其中尤以美术及宗教的方法最为普遍,使色彩美学广泛流传到世界各地。
色彩通过文学、哲学、音乐、诗歌等形式的传播也是相当广泛的,是人们间接欣赏色彩美感的主要方法,音韵可以促进通感作用,深入体验色彩的意境,使人们陶醉在美丽的世界里;诗文能使人产生联想,享受色彩的各种感受,沉浸在统一的感情境界中。
例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日色冷青松,空翠湿人衣”;等等诗句所表现的意境,都是作者运用了色彩视觉的特殊作用,以及它们的审美特征,使诗句更能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更有助于人们对诗意的理解和分析。
第一章色彩原理第一节色彩的认识早在古代人们就对色彩有了初步的认识,但直到1676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通过三棱镜将日光分离出彩色光谱,人们才开始对色彩有了研究。
近年来,色彩学已发展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涉及环境、设计、商业、心理学、美学等多个学科。
色彩文化史包括色彩美术史、建筑史、工艺史、装饰史等。
这些历史可供现代用来作借鉴,对于色彩配合,色彩和谐、色彩美感等方面的理论与实施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计算机配色原理及其在牙色再现中的应用
计算机配色原理及其在牙色再现中的应用
李江;王忠义
【期刊名称】《中国美容医学》
【年(卷),期】2008(17)4
【摘要】用几种色料的混合实现一种新的颜色的过程称为配色。
按配色的方法可分为人工配色和计算机配色(computer colormatching,CCM)[1]。
人工配色对色料的要求不高,依赖于配色技术人员的经验,主观性强,当色料变化时,原先的经验即无法依据,配色速度慢,准确率低,色差大[2];而计算机配色则是通过光学仪器获取色样本的光学信息,利用计算机进行有关配色计算,
【总页数】4页(P604-607)
【作者】李江;王忠义
【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修复科,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修复科,陕西,西安,71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
【相关文献】
1.知识再现法在安全学原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J], 林晓飞;陈光;钱付平
2.CM-700d分光光度计在洁牙喷砂前后前牙色度分析中的应用 [J], 沈亚仙;唐卫忠
3.Delphi在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中的原理再现 [J], 邓志宏;汪永琳
4.烤瓷修复中的自然牙色再现 [J], 徐庆
5.阵列光纤在牙色测量系统中的应用 [J], 刘凌云;黄德修;刘小英;龚荣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 6.0
L* = 71.1 a* = 18.7 b* = 31.8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
按照颜色代替定律:凡是在视觉效果上相同
的 颜色都是等效的,便可互相代替,可以完全不涉 波谱曲线 及它们的光谱组成。
R/%
两种 颜 色的本质 (分光反射 率 分 布) 本来就不同,而将 这 两种颜色判断为等色 的现象就是条件等色
可见公式计算非常复杂,需要积分,但是计算结
果与视觉之间一致性比较好。
六、戈德拉夫(Godlove)公式 表达式:A=S + 0.025C(ΔH10PB)
S、C、ΔH10PB等都是以孟塞尔系统中的明
度、纯度、色相为基础得到的。
1951年提出,应用不普遍。
表面色深度的测定和计算在纺织中的应用
用于染料提升率的测定。
五、加莱兰特(Garland)式
表达式:Avis=X ´+Y ´+Z ´
X ´ =∑ F(λ)S(λ)x(λ)Δ(λ)
n
Y ´ =∑ F(λ)S(λ)y(λ)Δ(λ)
Z ´ =∑ F(λ)S(λ)z(λ)Δ(λ)
i=1 i=1 n
i=1 n
F(λ)= {[1-(ρλ–ρ0)]2/2(ρλ–ρ0)}{[1-(ρλ–ρ0)]2/2(ρs–ρ0)}
可设定为三档或五档。浓度间隔不要过大,染料用
量不要太高,因为浓度越高, K/S 函数与浓度之间
的线性关系越差,直线的斜率也越小,结果的准确
性越低。
(2)用分光测色仪测得试样的K/S值,并储存。
(3)用生产的批次样染料,以选定的浓
度染色。所得染色试样的深度,应该在标准染料 染得的试样的深度范围之中。否则,应重新设定 批次样染料的染色浓度。 (4)确定批次样染料染色试样的深度,处于步骤1 中的哪两档深度之间。 (5)此时,相邻两档深度之间,K/S函数与染料浓 度之间的关系,可以近似看成直线。再用线性内 差法,计算出假如用标准染料,染得与批次样染 料,所染试样深度相同时,标准染料的染色浓度。
对高尔式的讨论: 精确度较好,德国已确定为国家标准。 最大用途是确定颜色标准深度的档次。所以不像
K/S值那样直接表示颜色深度,而是确定颜色深度 y,然后按如下过程计算:
(1)求S值。 S=10[(x-x0)2+(y-y0)2]1/2
属于1/1、1/3、还是1/12。计算前先测色得到Y、x、
(2)求α(Φ)。先求色相角Φ,根据Φ角查表(教
材中附表Ⅳ)。 (3)将S、α(Φ)代入公式,计算B值。
若B1/1=0,表示样品深度刚好是1/1标准深度。
若B1/3=0,表示样品深度刚好是1/3标准深度。
若B≠0,则
B>0,表示样品深度比标准深度深。
B<0,表示样品深度比标准深度浅。 B﹤ 0或B﹥ 0,表示公式选择不合适。 ﹤ ﹥
―Hilftypen‖标准深度卡
18种颜色在同一档深度水平(由鉴色专家目光确
定),1951年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承认和采纳,称为 1/1标准深度。 另外,ISO又增加了2/1、1/3、1/6、1/12、1/25, 共有6个档次,其中前5个档次有18种颜色,只有1/25有 12种颜色。 另外,还有紫色和黑色色卡,无光3种颜色,有光2
第二节 物体表面色的条件等色分类
通常物体表面色的条件等色(同色异谱)
分为照明体条件等色和观察者条件等色。
照明体条件等色:一对色样在不同光源下, 会产
生不同的色彩变化。
观察者条件等色:一个物体的颜色,不同的观察
者有不同的颜色。
一、照明体条件等色 若两个颜色样品的光谱反射(或透射)率为ρ1 (λ)、ρ2(λ),在相同的照明条件SD(λ)下, 其三刺激值分别为:
原函数相当复杂,常用的是简化式: 通常,不需要K、S的 K——被测 具体数值,仅计算K/S 的比值,因此称作 物体的吸收 当颜料涂层无限厚,没有光透过时: “K/S”值 系数 K/S=(1-ρ)2/2ρ
S——被测物体的
散射系数
ρ ——被测 物体为无限 厚时的反射 率因数
Kubelka—Munk函数与固体试样中的有色物质
Pinto公式:K/S=(1-ρ)2/2(1-r)(ρ-r)
Fink-Jensen公式: K/S=(1-ρ)2/(1+kρ)
(ρ-r)修正。
式中:k——由纤维内部反射决定的常数;
r——由纤维表面反射决定的常数。
当r=0时:Pineo公式= Kubelka—Munk函数
6. 用K/S比较两样品表面色深度时,试样应该
具有相同的色相。
7. Kubelka—Munk函数是常用的表示织物表面色深 度的方法,也是计算机配色中处方预测的理论基 础。
8. Pineo公式和Fink-Jensen公式修正后,K/S值与
有色物质浓度c之间的线性关系得到改善,但是
计算太复杂,使用不方便。
计算实例 右图中染色样品A、B的分 光反射率图。最大吸收波 长630nmρA=5.5%
染色时如何控制染色深度?
染色深度能否用owf表达?
染色牢度与染色深度的关系
染色牢度随表面色深度的变化而变。一般表
面色深度高,日晒牢度也高。因此当评价染料的
牢度时,应该在相同深度下进行。否则没有可比
性。
为了方便牢度评价,20世纪20年代,德 国和瑞士的染料公司制定了一套标准深度, 叫做“Hilftypen”
ρB=7.0%代入公式:
K/S=(1-ρ)2/2ρ 得 结果 K/SA=8.118 > K/SB=6.178。所以样品A
的颜色比样品B深。
二、雷布—科奇(Rabe—Koch)公式 建立在德国DIN颜色系统上的表面色深度计算公 式曾被广泛应用。见教材中表6-1、表6-2。 表达式为:θ =[(10-1.2D)/9]S-1.06D 式中:θ—— 颜色的表面色深度指数;
高光泽表面入射=反射
凹凸表面入射=散射
背衬
针对投射、反射、吸收的数学模型
lg1/T
比耳定律(针对投射光 )
K/S
库贝尔卡—蒙克函数(针 对无限厚物体的漫射) CIBA 多通道理论 (光传播的精确理论)
tv
常见深度计算公式的特点
数量多;
各有优缺点;
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过程中。
本课程只涉及6个
V ——孟塞尔明度;
tanH º——色相常数;
dH5p ——从孟塞尔色相5P开始色相极差的最小值。
四、高尔(Gall)式 表达式:B = K + S · Φ)Y1/2 – 10Y1/2 α( 式中:B ——颜色表面色深度。但是其值不直 接表示深度大小,而是表示与1/1、 1/3等标准深度的接近水平。 K ——常数,其值随颜色深度而变化。如 K1/1=19, K1/3=29, K1/9=41, K1/25=56, K1/200=73。 S ——颜色点与消色点之间的距离,与颜色 的饱和度成比例。标准C光源2°视角 时: S=10[(x-0.3101)2+(y-0.3162)2]1/2 式中:Y ——亮度值; α(Φ)——与色相相关的实验数值。
同色同谱色。
第二种情况下,如何在ρ1 (λ)≠ρ2(λ)的条件下, 使等号两端的式子相等,从 而使它们等色呢?
2. 如果两个色样具有不同的光谱反射 率 曲 线ρ1 (λ)≠ρ2(λ),而却有相同的三刺激值,则称这 两个颜色叫做同色异谱色。
从下式可以看到,当观察者是同一个人的时候
d
d
只有式的两端SD(λ)是不同的数,上式才能成立。
λ/nm
(metamerism),也叫同色异谱。
条件等色的分类 光源条件等色: 两个光谱能量不同的光源(例如
标准C光源和荧光灯)在CIE1931标准观察者看来,两 者是等色的。 固体表面色条件等色: 如前举例,两个分光反射
分布不同的物体,其表面色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等色现
象。 这是我们本章要介绍的主要内容。
染料力份的测定。
评价染色牢度。
上述方法和公式中,有些结果在与视觉的一
致性方面料强度 = (K/S)样品
×100%
A B
A
(K/S)标准品
K/S函数在染料力份评价中的应用 K/S 函数应用于染料力份的评价中,是一个比较
简单易行的方法。其方法如下: (1)用标准染料,按设定的浓度染色。染色浓度
D——DIN颜色系统的暗度值; S——DIN颜色系统的饱和度。
据称:除1/1深度外,其余深度误差较大。
三、寺主一成公式 日本京都纤维工艺大学的寺主一成先生 于20世80年代提出,其表达式为:
C *=21.72× 10C
*tanH º /2V/2
tanH º =0.01+0.001ΔH5p
式中:C ——孟塞尔彩度;
也就是光源发生变化,或者说,同一个观察者在不同的光
源下,有可能将ρ1(λ)≠ρ2(λ)的两个颜色判断为 同色。
二、标准色度观察者条件等色
物体 A B
观察者 ΔE 观察者 10°标准 2°标准 0 10°标准 2°标准
ΔE
>0
实际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视觉差异也可能造成这
种条件等色现象。如A、B两物体,X说是
其中只有Kubelka—Munk函数是重点。
表面色深度测试和计算的意义
牢度比较;
研究染料的染色性能。
常用测试项目:
染料上染百分率(%) owf 表面深度 (%) 常用K/S值
一、库贝尔卡 — 蒙克(Kubelka—Munk)函数
颜料涂布于某基质后,通过研究其表面深度与颜
料浓度之间的关系,得到该函数。
而Y和Z都说是 色。那么到底谁对呢?
色,
可能都是对的——条件等色。
当10º标准观察者时:X1=X2,Y1=Y2,Z1=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