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讨(PPT77).pptx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005年北京商品住宅期房均价达到6725元/平方米, 而上海公布的商品住房销售均价为6698元/平方米。 3年来,北京房价首次超过上海。进入2006年,这 一势头依然不减。国家统计局的数字表明,1月份, 北京新建商品房价格仍然以8.4%的同比增幅成为当 月房价上涨最快的特大型城市;2月份虽势头稍弱, 仍然保持了7.3%的高速度。
复,为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急需重视研 究这一过程的规律
住房问题
• 4月3日,据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中 国房地产金融安全评估报告》称,中国70%的城市 居民在现有收入情况下没有新房的购买能力,
• 今年2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屋销售价格继 续上涨,同比上涨5.5%,环比上升0.7%。
反思改革
•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前夕,一些社会人士联名 向中央上了一份新“万言书”,要求中央撤销国务 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 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 以个案来轻率否定国企的全部改革,导致有些人在 媒体上掀起一股攻击、丑化为改革作贡献的我国经 济学家的浪波。与此同时,国内一些媒体又发起批 判西方新自由主义,并借此否定我国市场化的改革。 甚至有人进一步提出,我国高校有的校长、院长、 系、研究室、研究所的主任、校长助理等等,领导 权被篡夺了,不在马克思主义者手中。
• 在中国一片反对加快改革的声音中,邓小平在上海 表达了对保守势力的不满。时任上海《解放日报》 总编辑的周瑞金与该报另外两人,以“皇甫平”为笔 名撰写系列文章,鼓吹继续改革开放,为邓小平后 来的“南巡”制造舆论。
反思改革
• 中国“反思改革”的热潮其实是2004年国企改革 争论、2005年医疗教育改革争论的继续,一些 既得利益群体和政治保守人士借机把争论引向 对改革本身的质疑,指责中国过去20多年改革 是由“西方新自由主义主流经济学”主导的,执 行的是一条“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改革路线”。
法理学教授物权法发难
• 指责物权法草案贯彻合法财产平等原则,是 “私有化”、是“保护少数富人”、是“违反 宪法”。焦点是,要不要承认“非公有制经济” 平等的法律地位?要不要平等对待、平等保护 “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财产?要不要承认 “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 力量”?要不要坚持党和政府“大力发展和积 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
中国经济-热点 问题探讨
历史的回顾
从过去走向未来
1949年前的中国经济
• 中国钢产量:美国的1/87, 英国的1/14, 日本的1/8, 苏联的1/19, 印度的1/2;
• 中国的电力产量:美国的1/35, 英国的1/6, 日本的 1/6, 苏联的1/8, 印度的1.6倍;
• 中国的煤炭产量:美国的1/9, 英国的1/3, 与日本相 同,苏联的1/2, 印度的2.1倍.
• 7%的年增长率连续增长10年,经济总量翻一 番,40年意味着经济总量增长16倍。
• 中国从1978年至今,共26年的时间中,年均增 长率为9.2%。
国内经济社会矛盾
双元结构的加剧
中国经济发展与改革
• 改革始自中国农村- 经济崩溃边缘的反应; • 中央计划经济 •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 •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市场诚信 • 银行坏帐 • 国企脱困 • 财政赤字 • 开放冲击 • 失业加重 • 收入分化 • 环境恶化
·住房问题 ·医疗问题 ·上学问题 ·安全问题
加速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失衡
• 双元结构在开放中产生了变化: • 地区差异加大; • 城乡差异加大; • 工农差异加大; • 贫富差异加大; • 1920-1930年代中国产业工人诞生的过程在重
经济发展的四缺口
• 四缺口模型: • 技术缺口 • 储蓄缺口 • 外汇缺口 • 财政缺口
经济发展水平
1978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624.1亿元,1996年国 内生产总值为6.6万亿元人民币,1997年便达到7.3 万亿元人民币,1998年达到7.9万亿元人民币, 1999年突破8万亿元人民币,2000年达到8.9万亿元 人民币,即1万亿美元,人均为825美元,2001年为 9.5万亿元人民币,1.15万亿美元,人均900美元。 2002年突破了10万亿为12000多亿美元。2003年 15000亿美元。2004年为136515亿元,16500亿美元。 2005年为
关于改革的争论
1978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围绕改革话 题进行过三次大争论:1981年到1984年围绕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争论, 1989年到1992年围绕中共十四大关于建立市 场经济的争论,2004年至今围绕国企改革、医 疗和教育改革以及贫富分化等问题的争论。
反思改革
• 1991年底至1992年初,几个“万言书”,如《1992年 以来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动态和特点》、《影响我国 国家安全若干因素》、《关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的若干理论和政策问题》等。
经济发展概况
• 2004年中国经济的总量发 展世人瞩目(第六位)
• 出口列世界第3位 • 引进外资为世界第2-4位
606亿美元。 • 外汇储备列世界第二位,
6100亿美元。 • 经济改革已经从数量型转
入了质量型的改革
目标
• 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和谐社会; • 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和平崛起;
突破极限
• 世界经济尚未有经济体以7%的年增长速度, 连续增长40年,中国可能是例外;
反对改革的三种人
• 一部分就是所谓新左派。他们继承老左派的衣钵,不从世 界发展、不从中国实际出发,只从抽象的政治概念出发,纠缠 于姓“社”姓“资”,恋恋不忘阶级斗争。他们认为改革就是 走资本主义道路,就是实行私有制,从而否定改革。第二部分 人是改革进程中的落伍者和某些愤青。他们见一部分人富起来, 而自己却没有从改革中得到太多好处,心理失衡。他们不去从 自身找原因,而是把自己的境域都归罪于社会不公,归罪于改 革开放政策。第三部分人是下岗工人。国企改革初期的某些失 误,使他们没有得到很好的安排,失去了从前安定的工作和稳 定的收入,因此对改革心生不满,怀念过去和毛泽东时代。这 些人的共同特点是主张回到从前,回到计划经济时代,回到毛 泽东时代,主张中国还是搞所谓原教旨的社会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