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前沿发展专题作业 (1)en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学科前沿发展专题作业

学号:134416 姓名:陈凤连

三、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有哪些?(必做)

1、违背阅读教学的客观规律,削弱诵读教学

阅读教学就应以“读”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为主,叶圣陶先生对阅读教学中的诵读有独到的研究和精辟的见解。他指出:“国文和英文一样,是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和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外,加用口与耳才好。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唯有不忽略讨究,也不忽略吟诵,那才全而不偏。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的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往往违背了这些规律,削弱、歪曲了诵读教学。比如早读课上,不闻“声声入耳”的读书声,取而代之的是老师的讲析。

2、阅读教学的目标短期化

一个单元一个目标,一篇课文一个目标,甚至于一节课一个目标。前后缺少有机衔接,同一目标在不同年级不同课文出现也找不到相承接的关系。看似每节课的目标,每个单元的目标,不同年级的目标构成了一个目标网络,其实毫无系统。

3、阅读教学方案的确定不是着眼于课文整体,只是寻词摘段

于漪老师曾十分尖锐地批评道:“这些年来,工具性的砝码越来越重,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其思想意义在相当程度上形同虚设,只是寻词摘段,用解剖刀肢解,作为训练语言的例子,学生在知情意方面有多少收获要打个问号。”

在英美等国的阅读教学中,通过重视经典作品的片段和段落的分析研究,提高学生对作品的创作个性思想和精神的理解,是一种普遍认可的教学方法。

在阅读方法上,中西方最大的差异表现在对于主体的关怀程度上。

德国提出应当使学生把阅读作为一种乐趣。

英国提出让学生认识到阅读是个人生活的需要,学生应当努力成为一个自觉的读者。

美国则提出应当使学生认识到阅读既是获取知识的手段,又是生活中的一种娱乐活动。

相比较之下,我国的阅读教学则更多地集中在要求学生对于读物客体的精确理解和背诵

积累上。

本人在考试环境下感知的几点忧虑

一、强加性

何为强加?因为要高考,客观,现实。高考,所以学生必须在十来分钟读懂文言文,即使晦涩;高考,所以学生必须快速阅读,并做出判断,因为时间有限。高考,所以学生必须得从得分的角度来书写阅读感悟......

学生的心里是各自有一个哈姆雷特之形象的。但是,想着要多拿几分,这个形象放在题目便变味了。学生难道读不懂林妹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去”?我是相信我的学生的。用一节课,或者两节,三节,跟我的学生去欣赏林妹妹的言行举止,在一定的环境里。学生是懂得感悟祥林嫂“我真傻”之意味的,也是可以感受到窦娥“六月飞雪,血溅白练”之冤屈的。但是,高考的局限,做题的强制,学生更多的有味道的阅读被扼杀了。

二、局限性

一是课堂时间的有限;二是课外阅读的有限。

40分钟的课堂实在短暂。给你40分钟,你又能阅读多少,还要品出味道。40分钟,才刚读出主人公,还没读出自己,下课了。下一节,物理?政治?学生的阅读兴味,支离破碎。好好的味道,没了,连浅尝辄止都无法做到,让“我”如何阅读?

关于课外。在考试压力的环境下,就我们学校而言,学生一个星期七天,六天半在校被安排得井井有条,无关乎专门阅读。我是相信有爱读书的学生的,他们桌面的马尔克斯、路遥、张爱玲便是证明。我是坚持每次月考,段考或大考,给成绩突出以及进步的学生赠送书籍的,余华的《活着》便已深入他们之心,有一个学生课下曾饱含深情地跟我表达“太好看了”!用一种深情!多么难得。我们都想坐下来探讨此“太好看”于何处。然而,她要上课,我也要上课,我们可以一起阅读的时间,太少了!下次探讨?味道变了。

还有一点局限,不关乎教学。但是,学生的快餐阅读是否可以参与到课堂呢?是值得思考的。总说学生消遣的快餐阅读是不好的,就一个“不好”,便被定义了。可我们应该思考,此“不好”在哪里,你凭什么如此定义?依据!毕竟,有句话是这样讲的,“存在即合理”。

我们可以引导推荐学生阅读经典的,但是,我们也要有依据告诉他,他手里的阅读又有何不好。郭敬明《小时代》系列褒贬不一,学生是热捧的,为何不可以给予课堂时间与学生进入文本阅读去重新定义,重新评判呢?学生是在追逐的呀!

有人问你“最近在读什么书”?你总不会理解为如学生时代的早晚读开声读吧。你是知道的,“你最近在看什么书”。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牵强在阅读中强调“诵读”是不符合常人逻辑的。我是主张要看用心看,要读用心读,既看又读,看学生喜好。是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你觉得此“读书”是一样的吗?苏中山也说“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他的“读书”又该如何理解?考试的时候,学生是“阅读”?是“诵读”?

不管如何探讨语文阅读教学,个人觉得,还是应该放在这个我们熟知的教育环境中,或者说,放在“我”所任教的这所学校的具体环境中。毕竟,我们是在一线教学,不是深居教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