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前沿知识讲座作业模板+详细要求

合集下载

《化学工程学科前沿讲座》教学大纲

《化学工程学科前沿讲座》教学大纲

《化学工程学科前沿讲座》教学大纲抽出时间去学习,凡事从小做起,不怕单调和重复,长期的积累坚持,想不成功,也难。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课程代码: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设计时间:一学期学时:288一、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目的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毕业前的最后学习和综合训练阶段是对本科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教学过程1 .通过毕业论文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和先进性作出判断进而有目的地加以补充和完善同时可以了解和接触学科前沿性课题即在此前的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的基础上使知识体系在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得以补充2 .通过毕业论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科研文献检索能力以及外文文献检索能力3 .通过毕业论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独立和完整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通过毕业论文培养学生工程实践的能力二、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1.毕业论文的选题应尽量从生产、科研和教学的实际问题中选定毕业设计的内容应属于学生所学或相关专业范围达到全面训练学生的目的并力求使学生论文题目尽量接触学科前沿2 .题目的难易程度和份量要适当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工作量饱满经努力能完成任务着重于工程师基本训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3 .题目在技术上应比较成熟有相应的实验条件亦可适当引入开发性课题三、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安排毕业论文工作安排在第八学期进行时间为 15 周鼓励学生提前在第七学期进入实验室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工作和毕业论文工作四、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和工作量1 .在下达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时必须明确每个学生的工作任务对于同做一题的每个学生能从工作任务上区分出不同点其工作量要适度在有效的毕业论文工作期间经过努力是可以完成的2 .尽管不同题目的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各不相同但一般都应包括:文献综述、实验研究、实验结果与讨论、经济效益和环保分析、结束语等六、毕业设计(论文)的答辩毕业设计(论文)审查通过后由答辩小组主持答辩并以公开方式进行答辩中学生须报告自己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出示有关图纸、数据或实物讲解 15 分钟左右并回答答辩小组成员四个以上问题的提问每个学生回答问题时间约 15 分钟答辩过程中应做好记录供评定成绩时参考七、毕业设计(论文)的评分毕业设计(论文)的评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

学科前沿讲座

学科前沿讲座

机械工程专业学科前沿讲座作业封面题目:关于煤矿机电一体化和液压支架的认识姓名:裴文晓班级:机械13-7学号:03131110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2015 年 12月一.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在2014年夏天我有幸来到了鲁能菏泽煤电有限公司彭庄煤矿,并有幸进入了井下实际工作面,进行了一次特殊而又充满意义的体验。

在井下我看到了许多以前只在课本上见过的机电设备与井下构造。

初步了解了一点大型综采设备和开采及其以及监控防护设备。

通过随行叔叔们的讲解使我对这个地下宫殿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然而前几周肖兴明肖教授讲解的关于煤矿机电设备尤其是大型综采设备以及监控检测仪器的内容让我又获得了很多专业知识。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工程领域的技术改造与革命。

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以“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机电一体化技术就是机械、计算机、信息处理和自动控制技术综合运用的复合技术,是微电子技术向传统机械工程渗透而形成的融合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为一体的新兴综合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顺应了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由于煤炭生产是将数百、数千万吨煤炭从地层深处采掘、运送到地面,因此需采用大量的机电设备才能实现这一目标,而机电一体化煤矿产品则是实现高产高效的最好选择。

1 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机电一体化是在以机械、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为主的多门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技术学科,而机电一体化产品是在机械产品的基础上,采用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生产出来的新一代产品。

机电一体化技术同时也是工程领域不同种类技术的综合及集合,它是建立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伺服驱动技术以及系统总体技术基础之上的一种高新技术。

《土木工程专业学科前沿知识专题讲座》课程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专业学科前沿知识专题讲座》课程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专业学科前沿知识专题讲座》课程教学大纲尊敬的各位同学:欢迎大家参加本次《土木工程专业学科前沿知识专题讲座》课程教学。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大家提供一门全面系统的课程,通过深入探讨土木工程专业学科的前沿知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技术应用。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教学安排。

一、课程简介《土木工程专业学科前沿知识专题讲座》是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同学们量身定制的一门课程。

通过对土木工程的前沿知识的深入解读和研究,旨在拓宽同学们的学科视野,提升其专业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其对土木工程学科的深入热爱和探索欲望。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同学们实现以下目标:1.了解土木工程领域的发展历程和重要里程碑;2.熟悉土木工程专业的基本知识和专业领域;3.了解并掌握土木工程专业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技术;4.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能力;5.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课程内容安排1.第一讲:土木工程概述1.1 土木工程定义及发展历程1.2 土木工程专业领域及其重要性2.第二讲:结构力学与工程力学2.1 结构力学的基本原理及应用2.2 工程力学在土木工程中的作用3.第三讲:土木工程材料3.1 常见土木工程材料及其性能要求3.2 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4.第四讲:土木工程设计原理4.1 土木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2 土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案例讲解5.第五讲:结构分析与计算方法5.1 结构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5.2 结构计算方法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6.第六讲:土木工程施工及质量控制6.1 土木工程施工流程及关键环节6.2 质量控制在土木工程中的重要性及方法7.第七讲:土木工程的创新与未来发展趋势7.1 土木工程的创新思维和方法7.2 土木工程未来发展趋势及前沿技术的展望四、课程评估方式1.平时成绩:考勤和课堂参与2.学习报告:针对每次讲座内容撰写一份学习报告3.课程设计:根据课程要求完成设计项目4.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五、参考教材1.《土木工程导论》,作者:XXX,出版社:XXX2.《结构力学导论》,作者:XXX,出版社:XXX3.《土木工程材料与实验》,作者:XXX,出版社:XXX4.《土木工程设计与实践》,作者:XXX,出版社:XXX六、教学团队介绍本课程由一支资深的教学团队承担,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并在相关领域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前沿讲座数学教案模板范文

前沿讲座数学教案模板范文

课题:探索数学前沿——人工智能与数学的结合课时:1课时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探索人工智能在数学领域的应用,如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1. 人工智能在数学领域的应用。

2. 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2. 人工智能相关资料,如论文、报告等。

3. 学生分组讨论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人工智能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提问:同学们对人工智能了解多少?它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二、主体部分1. 人工智能在数学领域的应用a. 教师展示人工智能在数学领域的应用案例,如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

b.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人工智能在数学领域的具体应用和优势。

c.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2. 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a.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人工智能与数学知识相结合,提出实际应用场景。

b.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结合人工智能和数学知识的创新项目。

c. 各组汇报项目方案,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人工智能在数学领域的应用。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思考。

3. 教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人工智能概念和发展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在讨论和项目中表现出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3. 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学生对数学前沿领域的探索欲望。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优化教学方法,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创新讲座策划书模板3篇

科学创新讲座策划书模板3篇

科学创新讲座策划书模板3篇篇一科学创新讲座策划书模板一、活动主题[讲座主题]二、活动背景[阐述活动背景和目的]三、活动目标[描述活动的目标,包括预期的参与人数、影响范围等]四、活动时间和地点1. 时间:[具体日期和时间]2. 地点:[详细地址]五、活动流程1. 签到入场:[签到时间和方式]2. 活动开场:[主持人介绍活动背景、目的和流程]3. 主题演讲:[演讲人进行主题演讲,预计时长分钟]4. 中场休息:[休息时间和方式]5. 互动环节:[设置 Q&A 环节或小组讨论等,预计时长分钟]7. 活动结束:[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感谢嘉宾和观众的参与]六、活动宣传1. 线上宣传: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学校官网等发布活动通知和宣传海报。

2. 线下宣传:制作宣传展板,在学校教学楼、食堂等公共场所张贴。

3. 邀请嘉宾:向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教授等发送邀请函,邀请他们参加活动并进行主题演讲。

4. 媒体合作:与学校电视台、校报等媒体合作,进行活动报道和宣传。

七、活动预算1. 场地租赁费用:[X]元2. 设备和材料费用:[X]元3. 嘉宾邀请和交通费用:[X]元4. 宣传费用:[X]元5. 其他费用:[X]元八、活动组织和人员安排1. 活动筹备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协调和执行。

2. 宣传组:负责活动的宣传和推广。

3. 场地布置组:负责活动场地的布置和装饰。

4. 设备组:负责活动所需设备的租赁和安装。

5. 礼仪组:负责活动的礼仪接待和引导。

6. 后勤保障组:负责活动的餐饮、交通等后勤保障工作。

九、注意事项1. 活动现场要保持安静,不得随意喧哗或打闹。

2. 请遵守活动现场的秩序,不得随意离席或早退。

3. 请尊重演讲嘉宾的知识产权,不得录音、录像或传播演讲内容。

4. 如有任何问题或需求,请及时与现场工作人员联系。

[时间]篇二科学创新讲座策划书模板一、活动主题“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二、活动目的本次活动旨在激发同学们的科技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促进学校科技文化建设。

专业前沿课程内容及考核要求

专业前沿课程内容及考核要求

2014-2015第1学期专业前沿课程安排
2014级
2013级
2012级
注:
1.每位老师的授课主题可依据年级特点做适当调整,调整后请与其他老师交流下,避免出
现重复内容。

2.本学期专业前沿作业要求统一。

上交作业样式及要求见下页。

作业成绩评定由三位老师
共同完成,成绩的上报由负责老师完成。

班级:软工141学号:2014XXXXXX姓名:XXXXX
《专业前沿1》学习心得
要求:
1. 手写,字迹清晰、页面整洁,字数不少于1200字。

2. 对每次课程内容进行简要地描述,该部分不超过总篇幅的40%。

3. 着重阐述《专业前沿》课程中所讲授的内容对自己的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的影响以及自己在大学剩余时间里的学习规划。

4. 上交方式:在课程结束后两周内由班级学习委员收齐,交给课程负责老师。

2014级:唐聃老师2013级:李蕊老师2012级:刘胤田老师
5. 有上课未到的情况、未按时上交作业或上交有抄袭之处的作业,以零分计。

教师组织学科讲座方案

教师组织学科讲座方案

教师组织学科讲座方案一、方案背景二、目标设定1.提高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理解程度;2.拓宽学生的学科知识和视野;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讲座内容及安排1.讲座一:学科前沿知识介绍主题:学科前沿新技术与应用内容:介绍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应用,引导学生了解学科的发展动态,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

安排:-主讲人介绍学科前沿研究课题及其应用领域;-分析该课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展示相关实验、案例或实例,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2.讲座二:学科实践与项目探索主题:学科实践活动与项目应用探索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活动来探索学科知识,并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精神。

安排:-学科实践活动介绍:可以是实验、调查、观察等;-学生分享实践经验,并讲述项目探索过程中的困难和思考;-教师分享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并激发学生的学科创新意识。

3.讲座三:学科发展与职业规划主题:学科发展趋势及职业规划建议内容:介绍学科的发展趋势及发展方向,并为学生提供相关职业规划建议,帮助学生明确个人目标和职业规划。

安排:-主讲人介绍学科的发展动态,包括学科的应用领域、人才需求等;-分析学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个人职业规划建议;-分享学科相关的就业信息资源和培养机会。

四、讲座形式与时长讲座形式可以采用专家讲座、学生演讲、互动问答等多种形式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主动参与度。

每个讲座可安排1-1.5小时的时间,包括讲座内容介绍、案例分享、问题交流等环节。

五、讲座评估与反馈为了了解学生对讲座的效果和意见,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或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讲座评估与反馈。

从中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用于进一步改进讲座内容和形式,提升讲座的质量和效果。

六、总结与展望。

《学术前沿讲座》课程教学大纲

《学术前沿讲座》课程教学大纲

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学术前沿讲座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扩大专业学习过程中的学术视野,帮助学生们了解专业学术前沿动态,培养他们的学术兴趣和学术思考能力。

2.设计思路:
学术前沿讲座要求学生在四年学习过程中至少参加6次及以上专业学术讲座,同时,必须在讲座结束四周内提交听讲报告(写明讲座时间,讲座专家,字数不少于2500字)。

二、课程目标
学术前沿讲座目标是扩大学生的专业学术视野:
(1)听取专业学习过程中不同方向学术前沿动态。

(2)听取讲座后,对听讲内容及相关学术问题展开研究思考,培养学术兴趣。

(3)培养学生独立的学术思考能力。

三、学习要求
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
- 1 -
(1)准时完整地听取专家讲座。

(2)讲座后四周内提交听讲报告。

四、教学进度
根据具体学术讲座情形而定。

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无。

六、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 E :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
(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
附:作业和平时表现评分标准
作业的评分标准
七、学术诚信
学习成果不能造假,如盗取他人学习成果、一份报告用于不同的课程等,均属造
- 2 -
假行为。

他人的想法、说法和意见如不注明出处按盗用论处。

本课程如有发现上述不良行为,将按学校有关规定取消本课程的学习成绩。

八、大纲审核
教学院长:院学术委员会签章:
- 3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前沿知识讲座要求:(1)就目前国内外安全科学与技术前沿问题进行文献综述和总结讨论,字数不少于2000字(文字按模板要求4页以上);(2)阅读至少中英文文献10篇,其中外文文献2篇以上,引用严格标注;(3)格式按附件模板的要求,作业格式排版质量等作为成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4)最后提交方式:打印稿,最晚于2013年1月5日,由各班级统一将作业按学号排好顺序后提交,给付建民老师。

题学生姓名:张 静 学 号:0901XX专业班级:安全工程09-12012年 11月 30 日第1章制造容易、可靠性高、工作持久、适应工况条件好等优点,在采油工业发展的初期被大量的应用;但游梁式抽油机也存在不足之处,如效率低下、用电成本高等缺点。

无游梁式抽油机有长冲程无游梁抽油机等,它具有功率因数高、效率高等优点,所以抽油机的发展方向是无游梁式抽油机1.2 引起游梁式抽油机电机负载效率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游梁式抽油机的电机是带负载起动,因此起动时所需的起动电流很大,功率因数很低,对电动机的功率要求比较大。

(2(3)要准确地选取一台抽油机的驱动电动机容量,需要测量大量数据,往往很难做到,而且如何对抽油机电机容量的选择计算还没有一个统一、准确的计算公式,因此大多数情况下都采用估算的方法来选择配套电机的功率,一般留有较大余量。

2.1 游梁式抽油机抽油机是有杆深井泵采油的主要设备。

游梁式抽油机主要由游梁-连杆-曲柄机构、减速箱、动力设备和辅助装置等四大部分组成。

工作时,动力机将高速旋转运动通过皮带和减速箱传给曲柄轴,带动曲柄作低速旋转。

曲柄通过连杆经横梁带动游梁作上下摆动。

挂在驴头上的悬绳器便带动抽油杆柱作往复运动(见图2-1)。

图2-1 抽油机结构简图 1—刹车装置 2 3—减速箱皮带轮 4—减速箱 5—输入轴6—中间轴 7 8—曲柄 9—连杆轴 10—支架11—曲柄平衡块 12—连杆 13—横梁轴 14—横梁 15—游梁平衡块16—游梁 17—支架 18—驴头 19—悬绳器 20—底座2.2 抽油机悬点运动规律臂为三个活动杆所构成的四连杆机构(见图2-2)。

图2-2 游梁式抽油机示意图图名称位于图下方,按章节编号,宋体+Times New Roman 如有图说明宋体为小五+Times New Roman , 图中文字应规范,原则上图中字号不能大于正文字号,图片尽量绘制,少用不清晰的扫描图片。

2222+=L CP)式中β轴方向的夹角;θ 2.2.1.22.2.2 悬点运动位移由于对于某一给定型号的抽油机θθ[1] Okada A. Automotive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of structural ceramics in Japan[J].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eramic Society, 2008, 28(5): 1097-1104.[2] Guo X, Yang H, Zhang L, et al. Sintering behavior,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properties of silicon carbide ceramics containing different nano-TiN additive[J]. Ceramics International, 2010, 36(1): 161-165.[3] Bai J. Fabrication and properties of porous kaolin and Al 2O 3[4] 徐文骥, 方建成, 卢毅申等. 14(10): 868-871. [5] Xu W J, Fang J C, Lu Y S. Study on ceramic cutting by plasma arc[C]. Fujian, China:Elsevier Ltd.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2002: 152-156.[6] Xu W J, Fang J C, Wang T, et al. A 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temperature field of plasmaarc cutting ceramics[C]. Laubisrutistr.24, Stafa-Zuerich, CH-8712, Switzerland: Trans Tech Publications Ltd.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05: 1811-1814.[7] [J]. 中国机[8] [9] : 哈尔滨工业大学, 1995.[10] 李小朋. 非导电工程陶瓷高效电火花磨削技术及机理研究[D]. 东营: 中国石油大学, 2006.[11] Ekmekci B, Tekkaya A E, Erden A. A semi-empirical approach for residual stresses inelectric discharge machining (EDM)[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e, 2006, 46(7-8): 858-868.[12] Rebelo J C, Kornmeier M, Batista A C, et al. Residual stress after EDM - FEM study andmeasurement results[C]. Coimbra, Portugal: Trans Tech Publications Ltd. Materials Science Forum, 2002: 159-164.[13] 崔景芝. 微细电火花加工的基本规律及其仿真研究[D].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14] 杨世铭, 陶文铨. 传热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15] 李明辉. 电火花加工理论基础[M].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1989.[16] 李云雁,根据《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规定,以单字母标识: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研究报告S——标准P——专利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DB——数据库CP——计算机程序EB——电子公告非纸张型载体电子文献,在参考文献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DB/OL——联机网上的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M/CD——光盘图书CP/DK——磁盘软件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一、参考文献著录格式1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2、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3、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4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5 、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6、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7、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8 、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9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二、文献类型及其标识1、根据GB3469 规定,各类常用文献标识如下:①期刊〔J〕②专著〔M〕③论文集〔C〕④学位论文〔D〕⑤专利〔P〕⑥标准〔S〕⑦报纸〔N〕⑧技术报告〔R〕2、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具体如下:①磁带〔MT〕②磁盘〔DK〕③光盘〔CD〕④联机网络〔OL〕3、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例如:①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②磁带数据库〔DB/MT〕③光盘图书〔M/CD〕④磁盘软件〔CP/DK〕⑤网上期刊〔J/OL〕⑥网上电子公告〔EB/OL〕三、举例1、期刊论文〔1〕周庆荣,张泽廷,朱美文,等.固体溶质在含夹带剂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J〕.化工学报,1995(3):317—323〔2〕Dobbs J M, Wong J M. Modification of supercritical fluid phasebehavior using polor coselvent〔J〕. Ind Eng Chem Res, 1987,26:56〔3〕刘仲能,金文清.合成医药中间体4-甲基咪唑的研究〔J〕.精细化工,2002(2):103-105 〔4〕 Mesquita A C, Mori M N, Vieira J M, et al . Vinyl acetate polymerization by ionizing radiation〔J〕.Radiation Physics and Chemistry,2002, 63:4652、专著〔1〕蒋挺大.亮聚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27〔2〕Kortun G.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M〕. New York: Spring-Verlag,19693、论文集〔1〕郭宏,王熊,刘宗林.膜分离技术在大豆分离蛋白生产中综合利用的研究〔C〕.//余立新.第三届全国膜和膜过程学术报告会议论文集.北京:高教出版社,1999.421-425〔2〕Eiben A E, vander Hauw J K.Solving 3-SAT with adaptive genetic algorithms 〔C〕.//Proc 4th IEEE Conf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Piscataway: IEEE Press, 1997.81-864、学位论文〔1〕陈金梅.氟石膏生产早强快硬水泥的试验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学大学,2000〔 2 〕 Chrisstoffels L A J . Carrier-facilitated transport as a mechanistic tool in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D〕.The Netherland:Twente University.19885、专利文献〔1〕Hasegawa, Toshiyuki, Yoshida,et al.Paper Coating composition〔P〕.EP 0634524.1995-01-18 〔 2 〕仲前昌夫,佐藤寿昭.感光性树脂〔 P 〕.日本,特开平09-26667.1997-01-28 〔3〕Yamaguchi K, Hayashi A.Plant growth promotor and productionthereof 〔P〕.Jpn, Jp1290606.1999-11-22〔4〕厦门大学.二烷氨基乙醇羧酸酯的制备方法〔P〕.中国发明专利,CN1073429.1993-06-23 6、技术标准文献〔1〕ISO 1210-1982,塑料——小试样接触火焰法测定塑料燃烧性〔S〕〔2〕GB 2410-80,透明塑料透光率及雾度实验方法〔S〕7、报纸〔1〕陈志平.减灾设计研究新动态〔N〕.科技日报,1997-12-12(5)8、报告〔1〕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密相气力输送技术〔R〕.北京:19969、电子文献〔1〕万锦柔.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DB/CD〕.北京: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