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1组织架构解读

合集下载

1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1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发布时间:2010-05-10 浏览人数:202健全组织架构奠定内控基础《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指出,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其中,核心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

为什么要制定组织架构指引?该指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对组织架构的设计和运行等提出了哪些要求?本文就此进行解读。

一、关于组织架构指引的现实和长远意义一个现代企业,无论是处于新建、重组改制还是存续状态,要实现发展战略,就必须把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放在首位或重中之重。

否则,其他方面都无从谈起。

第一,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可以促进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一个企业怎样才能永远保持成功呢?这就要靠制度。

这个制度就是现代企业制度。

它是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以公司制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现代企业制度。

可见,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组织架构问题;或者,一个实施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应当具备科学完善的组织架构。

也可以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从组织架构开始。

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企业和我国现代企业的实践证明,公司治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永恒的主题。

第二,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可以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舞弊风险。

串谋舞弊是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一颗“毒瘤”,也是内部控制建设的难点之一。

2004年11月发生的震惊中外的中航油(新加坡)股份公司期权交易巨亏案就是一个典型。

第三,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可以为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组织架构是企业内部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开展风险评估、实施控制活动、促进信息沟通、强化内部监督的基础设施和平台载体。

一个科学高效、分工制衡的组织架构,可以使企业自上而下地对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进而采取控制措施予以应对,可以促进信息在企业内部各层级之间、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及时、准确、顺畅的传递,可以提升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的力度和效能。

内部控制制度组织架构

内部控制制度组织架构

内部控制制度组织架构内部控制制度是公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帮助公司确定和达成目标、保护公司的资产、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及确保公司遵守法规。

组织架构则是指公司内部的组织层级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对于一家公司来说,内部控制制度组织架构的设计和实施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公司确保所有部门有效地协作、减少失误和欺诈,提升内部运作效率。

本文将介绍内部控制制度组织架构的概念、特点和影响,并提出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组织架构的建议。

一、内部控制制度组织架构的概念内部控制制度组织架构是指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结构,包括公司的内部控制政策、内部控制机构、内部控制流程和内部控制人员等。

作为一种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组织架构涉及到公司内部员工的角色和职责分配、业务操作流程、信息流转方式、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等方面。

二、内部控制制度组织架构的特点1. 稳定性内部控制制度组织架构是一种稳定性很强的管理模式,能够提供长期有效的管理保障。

公司各级部门在执行工作过程中需要始终秉持着内部控制政策及其原则,并依照公司内部规定进行工作。

随着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内部控制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以适应新的业务需求和战略目标。

2. 全面性内部控制制度组织架构需要覆盖公司内部所有环节和流程,确保内部控制的全面性。

这不仅包括涉及资金、资产、销售等方面的业务流程,还包括对企业员工行为、管理方式、创新理念等方面的监督和控制。

3. 有效性内部控制制度组织架构需要具备较高的实效性,可以有效地提升公司的管理效率、降低管理风险。

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组织架构可以明确公司管理层次和职责分工,避免员工的职责混淆和责任逃脱,从而提高管理的合规性和效率。

三、内部控制制度组织架构的影响1. 提高内部管理效率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组织架构可以明确企业内部的管理层次和职责分工,标准化管理流程。

这种流程化的管理可以有效减少各类疏漏和错误,提高内部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2. 降低业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组织架构建立了一套标准、稳定的公司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降低业务风险。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为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和监督,公司应建立健全组织架构。

组织架构包括机构设置、职责分工、权责关系、内部报告与沟通
机制等方面,确立内部控制工作体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组织架构的要求如下:
一、公司应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高层管理人员应承
担公司内部控制工作的主体责任。

公司应设立内控组织或内控部门,
并制定内控机构的职责,依据各业务线的特点,明确部门与职能的设
置和职责分工。

各级管理人员应当按照内部控制制度、公司规章制度、程序规定等要求进行业务活动,并对所负责的内控工作负责。

二、公司应设立内部控制委员会,并制定相关规定,层层建立内
部控制工作体系。

内部控制委员会应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协调、指导
各部门内控工作的开展。

各部门内控组织应定期向内部控制委员会报
送内控自查结果及改进情况。

三、公司应建立内部报告与沟通机制。

各级管理人员应保持与下
属部门的密切沟通,及时了解业务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同时,
公司应设立匿名举报渠道,鼓励员工发现问题向内部举报,并对举报
者保密和保护。

四、公司应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对各部门内部控制工作履职情
况进行定期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五、公司内部控制工作应与公司经营战略、风险管理、财务管理
等工作相结合,实现内外环节的有效衔接,确保企业顺利运营。

六、公司应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内控意
识和能力,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及其解读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及其解读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及其解读第一篇: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及其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及其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优化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第三条企业至少应当关注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中的下列风险:(一)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二)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第二章组织架构的设计第四条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可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明确各专门委员会的职责权限、任职资格、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为董事会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应当明确。

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产生程序应当合法合规,其人员构成、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应当满足履行职责的要求。

第五条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等,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

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财务内部管控解读企业内控指引之组织架构

财务内部管控解读企业内控指引之组织架构

财务内部管控解读企业内控指引之组织架构企业内控是指企业为实现其经营目标,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对企业资源的使用和经营活动进行全面、连续、科学的监督、管理和控制,以降低风险、提高效率和增加价值。

组织架构是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相互关系和职责划分的框架,是内控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企业内控指引之组织架构进行解读。

一、企业内控指引的背景与意义企业内控指引是由中国财务会计学会与中国审计学会联合编制的一系列针对中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的管理规范和指导。

它是为了改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提高企业财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而编制的。

企业内控指引的实施对于规范企业内部管理,提高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增加投资者信心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企业内控指引之组织架构的内容组织架构是企业内控指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上级组织结构:包括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等。

企业董事会是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制定企业的战略方向、政策和目标,对内控体系的建立和运行起到重要的指导和监督作用。

2. 内部控制管理层:包括内部控制总监、内部控制主管和内控审计部门。

内部控制总监是内控体系的负责人,负责制定和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和政策,监督和检查内控工作的落实情况。

内部控制主管负责组织和协调各个部门的内控工作。

内控审计部门负责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和评估。

3. 部门内控责任人:各个部门内控责任人是内控的具体责任承担者,负责该部门内部控制的建立、运行和监督。

三、企业内控指引之组织架构的作用企业内控指引中的组织架构在企业内部控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优化决策体系:通过明确和规范企业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职权和责任,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和透明化,避免决策权过度集中或者权责不清的问题。

2. 强化内部控制监督:通过设立内部控制管理层和内控审计部门,实现对内部控制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高内控的有效性和有效性。

内控第1号:组织架构

内控第1号:组织架构

16
企业内部组织机构是否考虑经营业务的性质,按照 适当集中或分散的管理方式设置; 企业是否对内部组织机构设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 权限、组织的运行流程等有明确的书面说明和规定, 是否存在关键职能缺位或职能交叉的现象; 企业内部组织机构是否支持发展战略的实施,并根 据环境变化及时作出调整; 企业内部组织机构的设计与运行是否适应信息沟通 的要求,有利于信息的上传、下达和在各层级、各 业务活动间的传递,有利于为员工提供履行职权所 需的信息;
2019/1/14 20
• 治理结构
– 董事会
• 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经营决策权。可 按 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战略、审 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 专门委员会,明确各 专门委员会的职责权限、任职资格、议事规则和 工作程序,为董事会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 对经理层的建议权 • 对经理层的监督
18
• 组织架构设计的核心:合理确定治理 层及内部各部门间的权力和责任,并 建立恰当的报告关系 • 原则
– 依据法律法规 – 有助于实现发展战略 – 符合管理控制要求 – 能够适应内外环境变化
2019/1/14 19
• 治理结构:权力制衡和利益分配
– 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相互独立、 权责明确、相互制衡 – 应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 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 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 – 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产生程序应合法合 规,其人员构成、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应满 足履职要求
股东大会是否规范而有效地召开,股东是否可以通 过股东大会行使自己的权利; 企业与控股股东是否在资产、财务、人员方面实现 相互独立,企业与控股股东的关联交易是否贯彻平 等、公开、自愿的原则; 对与控股股东相关的信息是否根据规定及时完整地 披露; 企业是否对中小股东权益采取了必要的保护措施, 使中小股东能够和大股东同等条件参加股东大会, 获得与大股东一致的信息,并行使相应的权利; 董事会是否独立于经理层和大股东,董事会及其审 计委员会中是否有适当数量的独立董事存在且能有 效发挥作用; 15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之组织架构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之组织架构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之组织架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指出,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其中,核心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为什么要制定组织架构指引?该指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对组织架构的设计和运行等提出了哪些要求?本文就此进行解读。

一、关于组织架构指引的现实和长远意义一个现代企业,无论是处于新建、重组改制还是存续状态,要实现发展战略,就必须把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放在首位或重中之重。

否则,其他方面都无从谈起。

第一,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可以促进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一个企业怎样才能永远保持成功呢?这就要靠制度.这个制度就是现代企业制度。

它是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以公司制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现代企业制度。

可见,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组织架构问题;或者,一个实施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应当具备科学完善的组织架构。

也可以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从组织架构开始。

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企业和我国现代企业的实践证明,公司治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永恒的主题.第二,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可以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舞弊风险.串谋舞弊是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一颗“毒瘤”,也是内部控制建设的难点之一。

2004年11月发生的震惊中外的中航油(新加坡)股份公司期权交易巨亏案就是一个典型.第三,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可以为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组织架构是企业内部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开展风险评估、实施控制活动、促进信息沟通、强化内部监督的基础设施和平台载体.一个科学高效、分工制衡的组织架构,可以使企业自上而下地对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进而采取控制措施予以应对,可以促进信息在企业内部各层级之间、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及时、准确、顺畅的传递,可以提升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的力度和效能。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本指引旨在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组织架构方面的指导,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1.组织架构概述
企业内部控制的组织架构应该包括以下部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与反馈。

2.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指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包括企业文化、道德价值观、管理层的行为等。

企业应该确立明确的管理层职责和权利,并制定合理的职责分工和授权制度。

3.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指对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的过程。

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制定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测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4.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指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实施行动,包括制定政策和程序、分配职责和权限、制定审批程序以及建立内部审计等控制活动。

企业应该制定全面、系统、可操作的控制活动方案,并按照方案要求执行。

5.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是指建立和维护企业内部控制所需的信息和沟通渠道。

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和内部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的准确、
及时、安全传递。

6.监督与反馈
监督与反馈是指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估。

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机制,定期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和监督,并及时反馈和改进。

7.总结
企业内部控制的组织架构应该建立在明确的管理层职责和权利、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全面、系统、可操作的控制活动方案、完善的信息系统和内部沟通机制以及定期的内部审计和评估等基础之上,确保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转。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构架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构架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第一节总则一、组织架构应用指引的基本目的及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指出,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其中,核心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

依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应用指引。

二、组织架构应用指引的基本目标组织架构是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组织架构设计和运行面临着治理结构和内部机构两方面的风险,其主要风险包括:(1)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不明确,决策、执行和监督不能做到相互分离,形不成制衡而给企业和投资人带来的损失。

(2)董事对于自身的权利和责任没有明确的认知,不具备足够的职务知识、经验和和职业道德带来的损失。

(3)企业的组织架构的设计与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具有较大差距,组织架构不能确保本企业治理结构、内部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正常运转导致的损失。

(4)对子公司的投资缺乏科学的投资管控制度,导致企业投资损失的风险。

三、组织架构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企业在设计组织架构时,必须考虑内部控制的要求,合理确定治理层及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权力和责任并建立恰当的报告关系。

既要能够保证企业高效运营,又要能适应内部控制环境的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革。

(1)规范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

(2)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符合企业性质、发展战略、文化理念和管理要求的内部职能机构。

第1章企业内部控制——组织架构

第1章企业内部控制——组织架构

第1章企业内部控制——组织架构第1章企业内部控制——组织架构1.4 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管控1.4.5 组织架构运行规范下面是某公司的组织架构运行规范,供读者参考。

组织架构运行规范第1章总则第1条目的为了更高效地实现公司战略目标和各项经营目标,进一步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公司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范。

第2条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公司集团公司及各下属子公司。

第3条职责划分本规范由董事会制定,其他部门或人员要及时提供相关资料。

第2章运行机构设置及其职责第4条公司按照有关规定,设有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各职能部门。

××公司具体组织架构图如下所示。

股东大会董事会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职工大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战略发展委员会监事会行政人事部投资管理部市场营销部审计部物流事业部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财务部控股公司A控股公司B控股公司C××公司组织架构图第5条股东大会1.股东大会由全体股东组成,是公司的权力机构。

按照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履行其相关权限。

2.股东大会会议分为年度股东大会和临时股东大会两种。

(1)年度股东大会,每年召开一次,应当于上一会计年度结束后的6个月内举行。

(2)临时股东大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司在事实发生之日起2个月内召开临时股东大会。

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情形列表第6条董事会1.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按公司章程有关规定行使公司的经营决策权。

2.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设董事长1名。

3.公司董事长、董事的产生和任期按公司章程规定。

4.董事会会议由董事长召集和主持。

董事长不能履行职务或者不履行职务的,由半数以上董事共同推举一名董事履行职务。

5.董事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按《公司章程》和《董事会议事规则》规定进行。

第7条监事会1.监事会由5名监事组成,包括2名职工代表。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之组织架构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之组织架构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之组织架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指出,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其中,核心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

为什么要制定组织架构指引?该指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对组织架构的设计和运行等提出了哪些要求?本文就此进行解读。

一、关于组织架构指引的现实和长远意义一个现代企业,无论是处于新建、重组改制还是存续状态,要实现发展战略,就必须把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放在首位或重中之重。

否则,其他方面都无从谈起。

第一,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可以促进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一个企业怎样才能永远保持成功呢?这就要靠制度。

这个制度就是现代企业制度。

它是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以公司制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现代企业制度。

可见,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组织架构问题;或者,一个实施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应当具备科学完善的组织架构。

也可以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从组织架构开始。

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企业和我国现代企业的实践证明,公司治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永恒的主题。

第二,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可以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舞弊风险。

串谋舞弊是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一颗“毒瘤”,也是内部控制建设的难点之一。

2004年11月发生的震惊中外的中航油(新加坡)股份公司期权交易巨亏案就是一个典型。

第三,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可以为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组织架构是企业内部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开展风险评估、实施控制活动、促进信息沟通、强化内部监督的基础设施和平台载体。

一个科学高效、分工制衡的组织架构,可以使企业自上而下地对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进而采取控制措施予以应对,可以促进信息在企业内部各层级之间、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及时、准确、顺畅的传递,可以提升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的力度和效能。

内部控制组织架构

内部控制组织架构

内部控制组织架构内部控制组织架构是指一个企业或组织在管理控制方面的组织结构。

它是企业内控制度设计的核心要素,对于企业的运营管理、风险控制和规范合规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组织架构,企业能够明确内控体系中各项职责和行为准则,有效管理企业内部风险,保障企业健康发展。

内部控制组织架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领导组织结构。

领导层在企业内部控制结构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需要指导组织内所有人员遵循内部控制规定,并推动制度的制定和优化。

领导组织结构不仅需要具有清晰的权责关系,而且需要注重业务分工、工作协作、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合理规划和安排。

第二,内部控制编制结构。

该结构包括内部控制规定的接受范围、内部控制流程图、内部控制活动清单、内部控制自评表与内部审核程序等。

内部控制编制结构需要在企业内部控制框架中具有科学系统的特性,并考虑到企业运营流程的特点和复杂度。

第三,控制部门结构。

该结构是内控管理部门的核心,通过对各个业务部门的业务进行审核和管理,从而保障和提高内部控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控制部门需要有专业的控制人员和精湛的技能,同时还需要了解企业的风险特征和业务特点。

任职人员应该具备专业的知识和经验,以便更有效地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从而保护企业的利益。

第四,信息与科技部门结构。

内部控制依赖于企业信息管理的良好程度,因此,信息与科技部门需要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该部门主要负责制定信息技术和安全方面的规定,开展信息系统和数据资产的安全管理、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等。

同时,该部门还需要积极参与业务流程的优化与管理,以促进系统、流程等环节的自动化优化,并持续监控业务流程的运行状态和整体效益。

第五,外部审计与咨询结构。

企业的内部控制结构应该存在监督和审阅机构。

这些工作机构主要负责向内部控制部门提供咨询和培训,并审核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同时,外部审计与咨询机构还能帮助企业管理人员评估内控制度的有效性,从而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计划,并持续对公司内部控制情况进行监督、评估以及改进等。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解读之1:组织架构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解读之1:组织架构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解读之1:组织架构财政部会计司【摘要】@@ <食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指出,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食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其中,核心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期刊名称】《国际商务财会》【年(卷),期】2010(000)007【总页数】3页(P4-6)【作者】财政部会计司【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指出,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其中,核心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

一、关于组织架构指引的主要内容组织架构指引着力解决企业应如何进行组织架构设计和运行,核心是如何加强组织架构方面的风险管控。

组织架构指引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定指引的必要性和依据,组织架构的本质、设计和运行过程中应关注的主要风险以及如何设计和运行组织架构等。

(一)关于组织架构的本质,可从治理结构和内部机构两个层面理解1.治理结构是企业成为可以与外部主体发生各项经济关系的法人所必备的组织基础,具体是指企业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设置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法律实体及其相关的法人治理结构,从而使得企业能够在法律许可的框架下拥有特定权利、履行相应义务,以保障各利益相关方的基本权益。

2.内部机构则是企业内部机构层面的组织架构。

他是指企业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分别设置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及其由各专业人员组成的管理团队,针对各项业务功能行使决策、计划、执行、监督、评价的权力并承担相应的义务,从而为业务顺利开展进而实现企业发展战略提供组织机构的支撑平台。

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组织架构》

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组织架构》

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组织架构》组织架构是一个组织内部各部门、岗位之间分工、职权、协作关系的组织形式和规范。

它是一种建立在组织内部的控制体系,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有效的内部控制。

在内部控制的应用指引中,《组织架构》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首先,组织架构要合理清晰。

合理的组织架构能够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保障工作流程的畅通。

不同部门之间的分工要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职权关系要清晰。

每个部门的职责要与企业的目标相一致,各部门之间的协作要紧密配合。

合理的组织架构可以消除工作中的模糊地带,减少工作中的交叉和重复,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其次,组织架构要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

组织架构应该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适应,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和完善。

在企业发展初期,组织架构可以简单明了,部门少,职能分工较为简单。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可以逐渐增加部门,丰富职能,形成复杂的组织架构,以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管理需求。

企业应该根据市场变化和技术进步来调整和完善组织架构,确保组织架构能够与外部环境相适应。

第三,组织架构要注重信息流动和沟通。

良好的组织架构应该保证信息的流通和共享,提高内部沟通的效率。

在组织架构中,每个部门之间和上下级之间应该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和协作机制,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

可以通过组织例会、信息系统、工作报告等方式来实现信息的流通。

同时,组织架构还应该鼓励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为员工提供积极、开放的沟通环境。

最后,组织架构要具备适当的控制机制。

在组织架构中,应该设立相应的控制机制,确保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得以落实,各项工作得以有效推进。

可以通过制定工作流程、设立审批程序、建立考核评价体系等方式来实现内部控制。

同时,组织架构还应该注重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的分配,避免职责重叠或职权不清的情况出现,防止横向和纵向的监督漏洞。

在实际应用中,《组织架构》的指引可以起到以下作用:帮助企业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工作流程的畅通;帮助企业适应市场变化和技术进步,调整和完善组织架构;提高内部沟通的效率,促进信息的流通和共享;建立相应的控制机制,确保组织内部的工作有序进行。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对于保护企业财产、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财政部会计司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本文将对该指引作一解读。

首先,组织架构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地位不可忽视。

组织架构是一个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基础,它规定了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设置、职责与权限等。

正确合理的组织架构能够确保内部控制系统的顺利运行,有效防范各种风险。

指引首先强调了企业高层管理者在组织架构中的作用。

高层管理者负有制定与确保执行内部控制政策的职责,他们应该为内部控制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并向全体员工明确传达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此外,高层管理者还应当建立适当的监督机制,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和改进。

其次,指引明确了企业内部控制职责划分的原则。

在组织架构中,应当明确每个部门和员工的职责与权限,确保职责分工的明确性和过程的规范性。

各部门应当根据自身的职能和特点,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确保员工充分理解和执行这些制度。

另外,指引还对内部控制的沟通和报告机制作出了明确要求。

组织架构需要确保各级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畅通,必要的信息传递和报告机制应当建立起来,以便有关部门能够及时了解到各种风险和问题。

同时,企业高层管理者应当定期对内部控制的运行状况进行评估,并出具相关报告。

此外,指引还提到了内部控制审核与监督的重要性。

企业内部控制部门应当根据集中控制原则和合理控制成本的原则,建立内部控制审核与监督的程序和机制。

有效的内部控制审核与监督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纠正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提高内部控制的效能。

最后,指引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持续改进提出了具体要求。

企业应当建立内部控制改进的长效机制,定期开展内部控制自评和外部评估,并将改进的成果及时传达给相关部门和员工。

只有不断完善和创新企业内部控制,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风险挑战。

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主讲人:王生根目录【案例导入】 (3)由呼风唤雨变锒铛入狱——中国狱中十大富豪排行榜 (3)一、本指引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3)二、本指引的框架结构 (3)三、本指引主要内容解读 (4)第一章总则 (4)【解读】 (4)(一)法人治理结构的国际模式(第一条) (4)(二)组织架构与战略的关系 (5)(三)组织架构的主要影响因素 (5)(四)组织架构的类型 (6)(五)组织架构的本质 (9)(六)企业风险一览 (9)(七)风险管理在各个组织层面表现 (10)(八)企业内不同层面所承担的内控职责 (11)(九)组织架构设计和运行的主要风险 (11)第二章组织架构的设计 (13)【解读】 (13)(一)企业组织架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14)(二)企业治理结构(治理层面)的设计 (14)(三)内部机构(管理层面)的设计 (16)(四)对“三重一大”的特殊考虑 (16)第三章组织架构的运行 (18)【解读】 (18)四、本指引与评价指引的关系 (19)五、本指引的实施 (19)【案例导入】由呼风唤雨变锒铛入狱中国狱中十大富豪排行榜一、本指引的现实和长远意义二、本指引的框架结构三、本指引主要内容解读五、本指引的实施【案例导入】由呼风唤雨变锒铛入狱——中国狱中十大富豪排行榜一、本指引的现实和长远意义企业组织架构直接是企业组织的骨骼。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组织架构直接是企业组织的骨骼,是让企业立起来,有效运行的基础和保障。

所谓组织架构,也就是通过界定组织的资源和信息流动的程序,明确组织内部成员个人相互之间关系的性质,使每个成员在这个组织中,具有什么地位、拥有什么权力、承担什么责任、发挥什么作用,提供的一个共同约定的框架。

其作用和目的,是通过这种共同约定的框架,保证资源和信息流通的有序性,并通过这种有序性,稳定和提升这个组织所共同使用的资源在实现其共同价值目标上的效率和作用。

这里的资源不仅仅是物质资源,也包括加入这个组织的每个成员的体力和脑力——人力资源。

企业内部控制指引-组织架构

企业内部控制指引-组织架构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解读第1号组织架构第一章总则为了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优化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本指引所称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企业至少应当关注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中的下列风险:(一)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二)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案例:治理结构形同虚设某公司董事长由集团公司法人兼任——“控股股东当家”;11名董事中,有9名来自大股东和公司内部,经理层普遍兼任董事会成员——“内部人控制”;董事会和经理层片面追求规模与业绩的扩张,忽视“业务流程控制”;最终,因经营失败和会计造假被取消了上市公司资格。

案例:科龙电器的内部治理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名存实亡;公司的大股东及董事顾雏军,操纵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实现对具体经营环节的控制;董事会共由9名董事组成,6名执行董事中,有5名来自大股东;科龙电器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司内部治理问题。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存在较多的问题,一股独大、独立董事不独立、监事会形同虚设等问题普遍存在。

合理设计治理层组织架构:第四条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可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明确各专门委员会的职责权限、任职资格、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为董事会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控指引之组织架构《企业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指出,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其中,核心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

为什么要制定组织架构指引?该指引的主要容有哪些?对组织架构的设计和运行等提出了哪些要求?本文就此进行解读。

一、关于组织架构指引的现实和长远意义一个现代企业,无论是处于新建、重组改制还是存续状态,要实现发展战略,就必须把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放在首位或重中之重。

否则,其他方面都无从谈起。

第一,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可以促进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一个企业怎样才能永远保持成功呢?这就要靠制度。

这个制度就是现代企业制度。

它是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以公司制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现代企业制度。

可见,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组织架构问题;或者,一个实施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应当具备科学完善的组织架构。

也可以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从组织架构开始。

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企业和我国现代企业的实践证明,公司治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永恒的主题。

第二,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可以有效防和化解各种舞弊风险。

串谋舞弊是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一颗“毒瘤”,也是部控制建设的难点之一。

2004年11月发生的震惊中外的中航油(新加坡)股份公司期权交易巨亏案就是一个典型。

第三,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可以为强化企业部控制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组织架构是企业部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开展风险评估、实施控制活动、促进信息沟通、强化部监督的基础设施和平台载体。

一个科学高效、分工制衡的组织架构,可以使企业自上而下地对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进而采取控制措施予以应对,可以促进信息在企业部各层级之间、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及时、准确、顺畅的传递,可以提升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的力度和效能。

二、关于组织架构指引的主要容组织架构指引着力解决企业应如何进行组织架构设计和运行,核心是如何加强组织架构方面的风险管控。

组织架构指引的主要容包括:制定指引的必要性和依据,组织架构的本质、设计和运行过程中应关注的主要风险以及如何设计和运行组织架构等,分三章共十一条。

关于组织架构的本质,可从治理结构和部机构两个层面理解。

其中,治理结构即企业治理层面的组织架构。

它是企业成为可以与外部主体发生各项经济关系的法人所必备的组织基础,具体是指企业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设置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法律实体及其相关的法人治理结构,从而使得企业能够在法律许可的框架下拥有特定权利、履行相应义务,以保障各利益相关方的基本权益。

部机构则是企业部机构层面的组织架构。

它是指企业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分别设置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及其由各专业人员组成的管理团队,针对各项业务功能行使决策、计划、执行、监督、评价的权力并承担相应的义务,从而为业务顺利开展进而实现企业发展战略提供组织机构的支撑平台。

企业应当根据发展战略、业务需要和控制要求,选择适合本企业的部组织机构类型。

关于组织架构设计和运行的主要风险,组织架构指引从治理结构和部机构两个角度作了描述。

(一)从治理结构层面看,主要风险在于: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具体表现为:一是,股东大会是否规而有效地召开,股东是否可以通过股东大会行使自己的权利;二是,企业与控股股东是否在资产、财务、人员方面实现相互独立,企业与控股股东的关联交易是否贯彻平等、公开、自愿的原则;三是,对与控股股东相关的信息是否根据规定及时完整地披露;四是,企业是否对中小股东权益采取了必要的保护措施,使中小股东能够和大股东同等条件参加股东大会,获得与大股东一致的信息,并行使相应的权利;五是,董事会是否独立于经理层和大股东,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中是否有适当数量的独立董事存在且能有效发挥作用;六是,董事对于自身的权利和责任是否有明确的认知,并且有足够的知识、经验和时间来勤勉、诚信、尽责地履行职责;七是,董事会是否能够保证企业建立并实施有效的部控制,审批企业发展战略和重大决策并定期检查、评价其执行情况,明确设立企业可接受的风险承受度,并督促经理层对部控制有效性进行监督和评价;八是,监事会的构成是否能够保证其独立性,监事能力是否与相关领域相匹配;九是,监事会是否能够规而有效地运行,监督董事会、经理层正确履行职责并纠正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十是,对经理层的权力是否存在必要的监督和约束机制。

(二)从部机构层看,主要风险在于: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具体表现为:一是,企业部组织机构是否考虑经营业务的性质,按照适当集中或分散的管理方式设置;二是,企业是否对部组织机构设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组织的运行流程等有明确的书面说明和规定,是否存在关键职能缺位或职能交叉的现象;三是,企业部组织机构是否支持发展战略的实施,并根据环境变化及时作出调整;四是,企业部组织机构的设计与运行是否适应信息沟通的要求,有利于信息的上传、下达和在各层级、各业务活动间的传递,有利于为员工提供履行职权所需的信息;五是,关键岗位员工是否对自身权责有明确的认识,有足够的胜任能力去履行权责,是否建立了关键岗位员工轮换制度和强制休假制度;六是,企业是否对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全体员工的权限有明确的制度规定,对授权情况是否有正式的记录;七是,企业是否对岗位职责进行了恰当的描述和说明,是否存在不相容职务未分离的情况;八是,企业是否对权限的设置和履行情况进行了审核和监督,对于越权或权限缺位的行为是否及时予以纠正和处理。

三、关于组织架构的设计组织架构的设计主要是针对按《公司法》新设立企业,以及《公司法》颁布前存在的企事业单位转为公司制企业而言的。

已按《公司法》运作的企业,重点应放在如何健全机制确保组织架构有效运行。

企业在设计组织架构时,必须考虑部控制的要求,合理确定治理层及部各部门之间的权力和责任并建立恰当的报告关系。

既要能够保证企业高效运营,又要能适应部控制环境的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革。

具体而言,至少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要依据法律法规;二要有助于实现发展战略;三要符合管理控制要求;四要能够适应外环境变化。

(一)企业治理结构的设计1.企业治理结构设计一般要求治理结构涉及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

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相互独立、权责明确、相互制衡的原则,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等。

从部控制建设角度看,新设企业或转制企业如果一开始就在治理结构设计方面存在缺陷,必然会对以后企业的长远发展造成严重损害。

比如,在组织架构指引起草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上市公司在董事会下没有设立“真正意义上”的审计委员会,其成员只是“形式上”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难以胜任工作,甚至也“不愿”去履行职能。

比如,部分上市公司监事会成员,或多或少地与上市董事长存在某种关系,在后续工作中难以秉公办事,直接或间接损害了股东尤其是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再比如,有些上市公司因为在上市改制时组织架构设计不合理,出于照顾等方面因素让某人担任董事长,而实际上公司总经理才是幕后真正的“董事长”。

凡此种种,都值得引起企业关注,应当在组织架构设计时尽力避免。

也正因为如此,组织架构指引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产生程序应当合法合规,其人员构成、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应当满足履行职责的要求。

2.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特殊要求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设计,应当充分反映其“公众性”。

其特殊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建立独立董事制度。

上市公司董事会应当设立独立董事,独立董事应独立于所受聘的公司及其主要股东。

独立董事不得在上市公司担任除独立董事外的其他任何职务。

独立董事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认真履行职责,维护公司整体利益,尤其要关注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独立董事应独立履行职责,不受公司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以及其他与上市公司存在利害关系的单位或个人的影响。

二是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的特殊要求。

上市公司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中,独立董事应当占多数并担任负责人,审计委员会中至少还应有一名独立董事是会计专业人士。

在董事会各专业委员会中,审计委员会对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尤其发挥着重要作用。

审计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并代表董事会对经理层进行监督,侧重加强对经理层提供的财务报告和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监督,同时通过指导和监督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工作,提高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独立性,在信息披露、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之间建立起了一个独立的监督和控制机制。

三是设立董事会秘书。

上市公司应当设立董事会秘书,董事会秘书为上市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并由董事长提名,董事会负责任免。

在上市公司实务中,董事会秘书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其负责公司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会议的筹备,文件保管以及公司股东资料的管理,办理信息披露事务等事宜。

3.国有独资企业治理结构设计的特殊要求国有独资企业是我国比较独特的企业群体,其治理结构设计应充分反映其特色。

主要表现在:一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代行股东(大)会职权。

国有独资企业不设股东(大)会,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行使股东(大)会职权。

国有独资企业董事会可以根据授权部分行使股东(大)会的职权,决定公司的重大事项,但公司的合并、分立、解散、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和发行公司债券,必须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决定。

二是,国有独资企业董事会成员中应当包括公司职工代表。

董事会成员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委派;但是,董事会成员中的职工代表由公司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国有独资企业董事长、副董事长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从董事会成员中指定产生。

三是,国有独资企业监事会成员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委派;但是监事会成员中的职工代表由公司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监事会主席有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从监事会成员中指定产生。

四是,外部董事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提名推荐,由任职公司以外的人员担任。

外部董事在任期,不得在任职企业担任其他职务。

外部董事制度对于规国有独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决策科学性、防重大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二)部机构的设计部机构的设计是组织架构设计的关键环节。

只有切合企业经营业务特点和部控制要求的部机构,才能为实现企业发展目标发挥积极促进作用。

具体而言:一是,企业应当按照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的原则,综合考虑企业性质、发展战略、文化理念和管理要求等因素,合理设置部职能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权责过于集中,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