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与国有企业改革
国企改革与公司治理(ppt 36页)
❖ 突破了公有制的惟一性。
❖ 突破了所有制的抽象论,提出所有制效率问题,对公有制也要从效率和 成本的角度去认识。
14.08.2020
4
突破了公有制的惟一性
❖ 一是在对公有制先进性的判断上,公有制并不当然就是最高级、 最先进的所有制形式,所有制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促进生产力 发展上,如果能够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这样的所有制就是先 进的,否则就不一定是先进的。
❖ 二是公有制并不是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同样也存在一个结构调 整问题,这样才能实现公有制结构的优化。
• 九、推进就业和分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3)
• 十、深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国民整体素质(5) • 十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经济法律制度(4)
• 十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奋斗 (3)
14.08.2020
2
第一部分 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突破
提纲
❖第一部分 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突 破
❖第二部分 国有企业的改革 ❖第三部分 公司治理结构
14.08.2020
1
第一部分 十六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 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3) • 二、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3) • 三、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3) • 四、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4) • 五、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3) • 六、继续改善宏观调控,加快转变政府职能(3) • 七、完善财税体制,深化金融改革(5) • 八、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3)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公司治理能力提升研讨材料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公司治理能力提升研讨材料一、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其中公司治理能力的提升是关键。
为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公司治理能力的提升,特举办此次研讨会,针对国有企业改革及公司治理能力提升进行广泛交流和探讨。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和挑战1. 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就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已取得显著成就,国有企业在企业制度、股权结构、市场竞争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革和发展。
2. 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挑战尽管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中,公司治理能力不足、市场化程度低下、创新能力不足等是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三、推进公司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性1. 公司治理是国有企业发展的关键公司治理是企业组织和管理的重要制度,对国有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优秀的公司治理能够有效地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和风险防范能力。
2. 公司治理能力提升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在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国有企业改革需要更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来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三、推进公司治理能力提升的路径和举措1. 完善法律制度和监管环境加强国有企业的法治建设,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监管工作的效能和监督力度。
2. 强化公司治理机制完善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建立健全的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在公司治理方面引入更多市场化的机制和运作方式。
3. 提高公司治理能力加强国有企业领导层的公司治理意识,提升管理者的公司治理能力和水平,推动企业实现自我监督和提升内部运行效率。
4. 加强信息披露和社会责任加强企业信息披露,提高公司治理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国有企业应当承担起社会责任,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信誉。
四、国有企业改革与公司治理能力提升案例分析1. 我国石油集团我国石油集团通过引入国际化的董事会成员和管理团队,构建了国际化的公司治理结构,不断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我国石油集团还加大了信息披露力度,提高了公司的透明度。
公司治理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
公司治理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文/孙岚摘要:公司治理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
本文试图通过对公司治理的概念介绍及理论指引,对我国公司治理过程作了概括的描述,揭示了公司治理对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现今国企改革所面临的公司治理方面的课题。
关键词:公司治理;国有企业;改革随着中国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企业管理结构创新被引入中国,尤其是国有企业的管理结构创新成为近年来中国国企改革的突破点。
由此,更广泛的公司治理理念被中国领导层和企业管理层所接受,并身体力行,在进一步的改革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公司法》对于公司做出如下定义,公司是指全体股东依照《公司法》的规定,共同出资设立,可以是实物出资或其他出资类型,有限责公司有最低出资额的规定,而股份有限公司资本分成等额的股份,股东以其出资额或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所承担的债务负责的企业法人。
公司是基于独立的法人财产权及委托-代理关系等重要理念而成立法人实体组织。
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是目前流行的两种公司类型。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受到《公司法》的限制,不对外发行股票,股权转让依据章程的规定,是一种既具有人合又具有资合的经济组织。
而股份有限公司通常是指公司的资本以公开发行的股票为形式,并可以自由转让的一种企业形式,通常规模较大,是一种典型的资合公司。
股东作为公司实际法定的所有权人,与公司的董事会及管理层是分离的,公司的财务报表必须指定公开发布,并要同时公布一些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的自愿或非自愿的信息。
一、公司治理是指一系列存在于公司管理者、股东及其他相关利益之间的关系它通过治理结构决定公司目标的制定、达到目标的手段及完成公司目标。
良好的公司治理包括如下因素:(一)有对于风险的管理、意识、评价、减缓基于全面管理考量的定义。
这里包括充分而适当的控制系统。
(二)具有实践指导的监管加强了业绩的完成,并支持上一层大部分的定义。
(三)公司治理对于组织追求有效及道德的战略目标提供了一个框架,并使公司远离资源、人权、经济、实物、智力的浪费。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改革-案例讨论
2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改革
董事会的独立性不够
董事会与经理人员之间的关系不规范
监事会的监督作用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问题3:公司组织结构不合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改进途径3: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绩效评价机制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制定多元化、激励性的报酬结构和合理的激励计划,来实现经营者的利润和公司利润挂钩。 企业的文化激励和精神激励。
建立相应的责任机制
国资委每年必须向人大报告国有资产经营情况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各级人大必须设立专门的审计、监督机构,对国有资本经营绩效进行评估、检查与监督。同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由于决策失误造成国有资本经营损失的,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问题2:股权结构不合理 过高比例的国有股产生所谓的“超强控制”和“超弱控制”,即一方面政府在行政上对企业管理层干预较多,企业较难有效按照市场原则运作,另一方面,部分国有股东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股东对企业经理人的监督可能流于形式,出现了内部人控制情况。
凡完成销售额1亿元者,可享受集团公司副总待遇,自行购进小汽车一部。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仅仅一年间,郑百文的销售额便从20亿元一路飚升到70多亿元;与此同时,仅购置交通工具的费用就高达1000多万元。
郑百文事件部分反映了国企公司治理结构改革中的问题:
急速、盲目的扩张 政府部门的失察与隐瞒 受托责任的失败 会计政策的频繁调整 内部监管不利 外部监管不利 高报酬计划
郑百文简介
到了1998年,企业已举步维艰。年终出财务报表时,公司领导聚首深圳商讨对策,决策者的意见仍然是“要赢利”。但窟窿已经包不住了,一番争论之后,郑百文首次公布了重大亏损的实情。
1998年下半年起,郑百文设在全国各地的几十家分公司在弹尽粮绝之后相继关门歇业。
现代公司治理模式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作用
现代公司治理模式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
作用
现代公司治理模式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列举几点:
1. 提高企业治理效率:现代公司治理模式强调企业内部权力的分立和制约,使得企业决策更加科学、合理,减少了决策过程中的个人主观因素干扰,提高了企业治理效率。
2. 增强企业竞争力:现代公司治理模式强调企业的市场化运作,使得企业更加注重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提高了企业的市场敏锐度和反应速度,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3. 改善企业财务状况:现代公司治理模式强调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使得企业更加注重财务状况的健康和稳定,减少了企业财务风险,改善了企业的财务状况。
4. 推动企业创新:现代公司治理模式强调企业的创新和变革,使得企业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5. 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现代公司治理模式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使得企业更加注重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提高了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声誉。
现代公司治理模式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企业治理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改善企业财
务状况、推动企业创新和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有利于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试论国企改革中的公司治理问题
试论国企改革中的公司治理问题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深入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更为开放的企业运作环境,也让许多国有企业已经脱离了传统的制度和桎梏,实现了全面的跨越式的发展。
同时,在现代公司的相关治理要求下,也相应地设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
但在这一改革的进程中,仍然有许多问题,即一些企业只是改变了一些形式,但依旧是被传统制度所束缚。
在此背景下,本论文重点就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公司治理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国企;改革;公司治理引言:自从我国实行了经济体制的变革之后,国企的改革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历经数个时期的探索,主要表现为“放权”、“股份化”等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公司都摆脱了传统的制度,开始了证券市场的发行,并且建立了内部管理架构。
然而,在这个进程中,许多企业的发展变革也出现了停滞不前的情况,究其核心原因,主要是原有的制度依然对它们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在此背景下,笔者就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公司治理进行了研究。
一、国企改革中的公司治理现状分析(一)三会一层职权界限不清晰,没有明确权责清单指引公司尚未形成规范、明确的权责清单,公司党委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权责分工仍不够明晰,议事清单不齐全,分级授权体系不健全,影响日常事项决策审批和日常工作开展效率。
在现代公司体制中,公司的董事会起着重要作用,它主要负责公司战略规划、战略决策、总经理的选聘等,但是,在行使其职权时,通常要经过有关政府部门的审批或直接由政府部门任命,从而制约了董事行使职权的深度和广度。
同时,公司的经理层和董事会之间存在着权力交叉、重叠等问题,导致了我国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人缺失和利益主体的模糊,从而影响了公司的运营和管理工作的效率。
以笔者所在区属国有独资一级平台公司为例,在执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过程中,虽然党总支会议事清单已发布,但三重一大事项尚未明晰,议事清单中的“其他应由党总支委前置研究讨论的重要事项”指代不清,造成不需要上会的事项也习惯或偏向于上会讨论现象,导致决策和工作效率下降。
国有企业改制的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
国有企业改制的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改制成为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国有企业改制的核心目标之一是改善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以确保企业能够有效地运行和管理。
本文将探讨国有企业改制对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以及应对这些挑战的方法和策略。
一、国有企业改制带来的挑战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质,其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得公司治理面临着潜在的冲突和矛盾。
此外,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股权分散问题也给公司治理带来了困难,使得决策过程复杂化。
另外,国有企业改制涉及到资源优化配置和产权保护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对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国有企业改制的机遇国有企业改制也为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带来了一些机遇。
首先,改制过程中的股权分散可以引入更多的外部投资者,促进公司治理的多元化和市场化。
其次,改制过程中的法律法规改革可以为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提供更好的法律保障。
此外,改制过程也为企业提供了整合资源和提升竞争力的机会,从而改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
三、应对挑战的方法和策略为了有效应对国有企业改制带来的挑战,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和策略。
首先,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改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关键。
这需要国有企业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司治理结构,如设立独立董事、股东监事会等。
其次,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也是必要的。
国有企业应注重制度建设和人才培养,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提高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的能力。
另外,国有企业还需要积极引入外部专业机构和人才,提升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国际化水平。
结论国有企业改制对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其带来了发展的机遇。
为了应对挑战并抓住机遇,国有企业需要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并积极引入外部专业机构和人才。
只有这样,国有企业才能在改制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为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做出贡献。
【公司治理】公司治理与国有企业改革
02
公司治理的核心要素
股权结构与股东权利
股权结构多元化
实现公司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可以引入更多的投资者,减少国有股的过度集 中,改变国有企业的单一所有制结构。
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
通过引进职业经理人等措施,提高 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推动企 业持续发展。
优化激励机制
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包括薪酬制 度、员工持股计划等,激发员工的 积极性和创造力。
05
公司治理在国有企业改革中面临的挑 战与对策
公司治理在国有企业改革中面临的挑战
行政干预
国有企业改革后,公司 治理结构仍受到政府干 预,导致企业决策受到 限制,影响企业正常运 营和发展。
内部资源优化
国有企业拥有丰富的内部资源,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激励机制 等措施,可以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
公司治理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实施措施
完善董事会制度
建立规范的董事会制度,明确董事 会的职责、运作程序和决策机制, 提高决策效率和科学性。
强化监事会职能
加强监事会的监督职能,明确监事 会的职责和权力,建立健全的监督 机制。
公司治理结构趋向多元化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推进,公司治理结构将趋向多元化,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 等治理机构将更加健全,实现权力的相互制衡和协调。
国有资本管理体制改革深化
国有资本管理体制改革将进一步深化,通过加强国有资本的监管和运营,提高国有资本的 配置效率和效益,推动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THANKS
关于国有企业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论述
关于国有企业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论述国有企业的完善公司治理对于实现企业持续发展、提升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推进,国有企业完善公司治理已成为当前的重要议题。
国有企业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完善公司治理能够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
在市场经济中,优秀的企业治理体系可以提高投资者的信心,吸引更多的资本投入,从而增强企业的资金实力。
同时,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保证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确保资源的有效配置,避免内部腐败和浪费现象的发生。
国有企业通过完善公司治理,能够更好地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增加企业利润,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其次,完善公司治理可以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力。
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要具备良好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
通过完善公司治理,国有企业能够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还可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管理人才,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敏感度,快速适应市场变化,抓住机遇,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第三,完善公司治理有助于促进国有企业的转型升级。
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面临着转型升级的任务和挑战。
只有通过完善公司治理,实现企业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管理,才能提高国有企业的运营效益,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
通过引入民营资本和战略投资者,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国有企业可以借鉴市场化的管理经验和灵活的经营模式,推动企业从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业、科技创新等领域拓展,实现企业的更大发展。
第四,完善公司治理可以提高国有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声誉。
国有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责任。
通过完善公司治理,国有企业可以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加强对员工权益的保护,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社会发展,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和信誉。
国有企业改革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国有企业改革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摘要: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始于1978年,到现在已逾30年的历史。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一种缺乏制衡、效率低下的企业治理结构。
由于股东的特殊性,公司制在国有企业公司化改组进程中发生了异化,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
如何完善我国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对于提升我国国有企业的活力与绩效至关重要。
关键词:国有企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董事会制度一、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选择现代委托代理关系的形成是以代理关系的收益大于代理关系的成本为前提的,在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控制全相分离的条件下,如何对所有者、经营者的关系进行制度安排,关系到委托—代理关系的发展与绩效。
合理的公司法人治理制度可以综合地解决国有企业的一系列体制性矛盾,实现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有利于政企分开、转换机制,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有效防范经营风险,促进公司规范运作。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功能是在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合理配置权力、公平分配利益以及明确各自职责,建立有效的激励、监督和制衡机制,从而提高公司效率,实现公司的经济效益目标.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始于1978年,到现在已逾30年的历史。
国有企业改革到底是为什么,在理论界曾有争论.本文认为国有企业改革的终极目标并不是产权改革,产权制度改革仅仅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手段之一,而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应当是把国有企业改革成为具有竞争力、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市场主体.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完成国有企业的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最终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
公司制是实现国有企业战略性调整和改组的重要工具,公司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途径。
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历程是一个政企分离的过程,是一个企业法律人格不断健全独立的过程,是一个企业权利不断扩大的过程,也是一个企业治理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1]“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公司治理与国有企业改革
公司治理与国有企业改革引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成为我国经济改革的重点之一。
而公司治理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公司治理的定义、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公司治理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作用等方面展开阐述。
公司治理的定义公司治理是指确保公司利益相关者共同推动企业目标实现的制度和过程。
它关注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公司结构和决策机制,以便管理层能够更好地履行其职责,保护股东权益,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
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始于上世纪80年代,旨在推动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竞争力的提升,促进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包括:1.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国有企业面临了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2.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国际竞争的加剧给国有企业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和机遇,改革势在必行。
3.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需求:国有企业是国家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护和增值国有资本,必须进行改革。
公司治理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作用公司治理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公司治理可以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决策机制,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和灵活性,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通过引入职业经理人和独立董事,可以有效减少政府对企业的过度干预,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性。
2. 保护股东权益公司治理可以建立健全的股东权益保护制度,保护股东的合法权益。
通过增加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准确性,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机制,可以提高股东的参与度和信任度,增加股东的投资意愿。
3. 改善企业的经营绩效公司治理可以引入市场化的经营机制和激励机制,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
通过市场化的薪酬制度和绩效评价体系,可以激励管理层积极投入、创新经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效率水平。
4. 推动国有企业的合规发展公司治理可以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机制,推动国有企业的合规发展。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和公司治理——以中粮集团为例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和公司治理——以中粮集团为例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和公司治理——以中粮集团为例近年来,我国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和公司治理成为了经济改革的热点话题。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指的是在国有资本的基础上引入非国有资本,通过多种所有制形式,激发企业活力和竞争力。
而公司治理是指国有企业内部的权力结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通过完善的治理结构和制度,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作为一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国有企业,中粮集团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公司治理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中粮集团成立于1993年,其改革实践一方面为其他国有企业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和借鉴,另一方面也将国有企业改革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首先,中粮集团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有着独特的经验。
中粮集团于2009年率先引入了国际重点股东——以售卖全球最大白酒公司诺和诺德为主的国际顶级投资者。
这一举措不仅为中粮集团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提供了保障,还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推动了中粮集团的转型升级。
此外,中粮集团还积极推动股份制改革,引入民营企业和其他非国有资本,实现了混合所有制的经营模式,有效激发了内外部股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其次,中粮集团在公司治理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方面,中粮集团推行了独立董事制度,确保了公司决策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通过引入具有高度独立性和专业素养的董事,中粮集团有效避免了个别高管的权力过度集中和不当行为。
另一方面,中粮集团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内部监管机制和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定期进行审计、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确保了企业运行的稳健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此外,中粮集团还积极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和员工激励机制的改进。
中粮集团通过营造公平、开明的企业文化,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凝聚力。
同时,中粮集团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创新和创造力,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总体来说,中粮集团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和公司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公司治理与国有企业改革
公司治理与国有企业改革两权分离导致公司治理问题。
公司治理问题与国企改革密切相连。
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广义的公司治理,则既包括治理结构,也包括治理机制。
公司治理是一种合同关系,公司治理的功能是配置权、责、利。
股东与股东大会、董事与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和员工组成了公司治理结构。
董事会监督、大股东和机构投资者、敌意接管、经理市场、经理持股、经理报酬计划、负债杠杆和股利政策、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组成了公司治理机制。
资本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础和依据。
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不仅表现在谁拥有股权上,还表现在股权集中度上。
股权结构特点决定公司治理模式。
英美市场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的特点主要有:股权高度分散、股权的流动性强、较为严格的外部市场控制、以独立董事为主的董事会结构。
德日股份公司治理模式的特点主要有:商业银行是股份公司的主要股东、法人持股或法人相互持股、严密的股东监控机制。
公司治理模式的发展变革给我们的启示:公司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基础。
一国的国情、特别是法律制度对股东权利的保护程度,对该国的公司股权结构会产生决定性影响,并对可以选择采用的公司治理模式起着制约作用。
我国国有企业治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1)所有者虚置问题。
解决问题的思路是重塑国有股权主体、建立健全国有股权行使机制。
(2)内部人控制问题。
解决问题的思路是改革产权制度,实现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所有者治理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市场体系和法制建设,完善外部治理机制。
(3)“一股独大”问题。
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引进机构投资者;加强董事会尤其是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健全对股东权益保护的法律制度;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
(4)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问题。
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建立良好的经营者选择机制;建立“薪酬包”概念,注重对高管人员长期激励;积极探索实行股票期权激励制度。
在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中,1978年至1992年为第一阶段,主导思路是放权让利。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和公司治理——基于招商局集团的案例分析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和公司治理——基于招商局集团的案例分析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和公司治理——基于招商局集团的案例分析引言: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混合所有制企业不仅改变了企业的产权结构,也对公司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以招商局集团为案例,分析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和公司治理的实践经验和问题。
1. 招商局集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招商局集团是一家以港交所上市的国有企业,其混合所有制改革先行先试,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招商局通过多种方式引入非国有资本,如引入合作伙伴、引入战略投资者、引入员工持股计划等。
通过这种方式,招商局成功地将其业务领域扩大,并有效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益。
2. 混合所有制带来的公司治理问题混合所有制改革给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首先,混合所有制企业在决策机制方面需要平衡不同利益主体的权益,确保各方的权益得到充分尊重。
其次,混合所有制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股东权益保护机制,防止股东利益侵害。
此外,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监管也面临一些问题,如如何平衡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的监管权利,如何确保透明度和公正性等等。
3. 招商局集团的公司治理实践招商局集团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后,注重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建立了规范的决策程序和监督制度。
招商局通过引入独立董事、设立审计委员会等方式,加强了监督机制,提高了公司治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此外,招商局还积极落实股东权益保护措施,完善了对非国有股东的权益保护机制,确保各方的利益得到合理保障。
4. 招商局集团的启示招商局集团的实践经验为其他混合所有制企业提供了借鉴。
首先,国有企业在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时,应注重平衡不同利益主体的权益,建立健全的决策机制和监管机制。
其次,企业应加强对股东权益的保护,确保股东利益得到充分尊重。
此外,混合所有制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透明度和公正性。
国有企业改制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增强公司治理能力
国有企业改制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增强公司治理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改革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任务。
针对国有企业改制,完善内部治理机制是提升公司治理能力的关键措施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国有企业改制的背景和意义、完善内部治理机制的重要性、有效的内部治理机制设计原则以及如何增强公司治理能力。
一、国有企业改制的背景和意义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传统的国有企业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
国有企业改制是为了加强企业治理、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
改制能够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来引入外部资源和管理经验,有效提升国有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水平,从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内部治理机制的重要性国有企业改制后,完善内部治理机制是提高公司治理能力的必然选择。
良好的内部治理机制能够有效分配权力和责任,确保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降低各种经营风险。
1.明确权力和责任分配合理的内部治理机制要求对企业权力和责任进行明确的分配。
各级管理层要依法行使职权,确保决策过程透明公正,同时要建立健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激发各级管理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建立有效的监督制度完善内部监督机制是保证内部治理有效运行的重要环节。
公司董事会应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监督,确保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透明度。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系统,及时发现和应对各种风险隐患。
3.促进信息的畅通流动有效的内部治理机制要求企业内部信息的畅通流动。
各部门之间应加强协作与沟通,形成良好的信息共享机制,提升企业整体运营效率。
同时,要加强对外部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及时了解市场动态,作出准确的决策。
三、有效的内部治理机制设计原则设计有效的内部治理机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科学合理:内部治理机制设计应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考虑到企业规模、性质、行业特点等因素,确保其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2.权责对等:权力和责任的分配应当相互对等,避免权力过度集中或责任不明确的情况发生。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改革概述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改革概述汇报人:***2023-12-26•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背景和意义•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现状及问题目录•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目标和原则•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措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成效和影响目录•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未来展望和深化建议01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背景和意义随着中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国有企业需要适应市场化运作的需求,建立更加规范和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经济体制转型国有企业所有权结构由单一的国家所有向多元化转变,需要建立相应的公司治理机制来平衡不同股东的利益。
所有权结构调整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有企业需要提高自身竞争力,与国际企业接轨,建立现代化的公司治理结构。
国际竞争压力提高企业效率通过改革公司治理结构,国有企业可以优化内部管理流程,提高决策效率和执行力,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
保护投资者权益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更好地保护投资者权益,吸引更多资本进入市场,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促进经济发展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其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有助于推动整体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增强经济活力。
02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现状及问题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单一,国有股占比较大,其他股东占比相对较小。
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国有企业董事会成员主要由政府官员和内部高管组成,独立董事较少。
董事会结构国有企业监事会成员主要由企业内部人员组成,缺乏独立性和专业性。
监事会结构国有企业管理层主要由政府任命,职业经理人市场不发达。
管理层结构治理结构现状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经营决策干预过多,导致企业缺乏自主经营权。
行政干预过多内部人控制问题激励机制不足治理结构不透明由于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主要由企业内部人员组成,存在内部人控制问题,难以发挥监督作用。
国有企业激励机制不足,导致管理层和员工缺乏工作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不透明,信息披露不充分,导致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难以了解企业实际情况。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和公司治理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和公司治理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指在原有的国有企业基础上,引入非国有资本,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一种改革模式。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适应性,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
1.引入战略投资者引入战略投资者是指将非国有资本引入到国有企业中,由其成为重要股东,并参与公司决策和管理。
这种方式可以通过股权交易、增资扩股等方式实现。
引入战略投资者可以弥补国有企业在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不足,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竞争力。
2.员工持股员工持股是指通过发行员工持股计划,让员工成为公司的股东,并参与公司决策和管理。
这种方式可以激励员工积极性,增强他们对公司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提高公司运营效率。
3.引进社会资本引进社会资本是指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让社会资本成为公司的股东或债权人,并参与公司决策和管理。
这种方式可以扩大公司融资渠道,增强公司的资本实力和市场适应能力。
4.重组改制重组改制是指通过合并、分立、兼并等方式,将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
这种方式可以整合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产业升级。
二、公司治理公司治理是指企业内部的权利关系和利益关系的管理机制。
其目的是保障企业各方面的权益,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公司治理模式。
1.董事会治理模式董事会治理模式是指由董事会负责企业决策和监督管理。
董事会由股东选举产生,并由董事长领导。
这种模式适合于大型上市公司等规模较大的企业。
2.股东大会治理模式股东大会治理模式是指由股东大会负责企业决策和监督管理。
股东大会由所有股东参加,按照股权比例表决。
这种模式适合于小型公司等规模较小的企业。
3.监事会治理模式监事会治理模式是指由监事会负责对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进行监督。
监事会由股东选举产生,对企业财务和经营状况进行审计和监督。
这种模式适合于国有企业等政府控制的企业。
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中的公司治理
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企业决策和执行过程的监督,防止权 力滥用和违规操作。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完善企业制度,推动国有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确保企业长期 稳定发展。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加强资产监管
通过公司治理改革,加强对国有 企业的资产监管,建立健全的资 产管理制度和风险防范机制,确 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保值增值。
比较研究
将同行业或同地区的企业进行比较 ,找出最佳实践和改进空间。
04
评估结果分析
财务绩效分析
分析财务指标的变化趋势,识别影响 绩效的关键因素。
非财务绩效分析
探讨非财务指标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 系,揭示潜在的竞争优势。
治理结构优化建议
根据治理结构指标的评估结果,提出 优化董事会结构、完善厚、技术先进等优势,但也存在体制机制不灵活 、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现状分析
1 2 3
股权结构单一
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较为单一,国家股占比较大 ,其他股东持股比例较低,这导致公司治理结构 不够合理。
董事会制度不完善
国有企业董事会制度存在缺陷,如董事会成员任 免、薪酬激励等方面的问题,影响了董事会的决 策效率和独立性。
防止利益输送
防止国有企业在决策和执行过程 中出现利益输送问题,加强对权 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防止权力
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提高资产运营效率
通过公司治理改革,提高国有资 产的运营效率,推动国有企业实 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03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改革的方向
完善董事会制度
建立专业、多元化的董事会
董事会成员应具备丰富的行业知识和经验,能够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同时 ,董事会成员的来源应多元化,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董事会结构
2、董事的属性
正式董事、事实董事和影子董事
熟悉公司业务(作 业和政策); 具有比较完全信息; 对公司而言是可以 得到的人才; 有良好的工作动力; 能够被公司接受; 勇于承担责任。
有参与精神(不能仅仅是名义上的 橡皮图章); 谨慎(执行职责时细心、富于技巧, 即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在具备处 理相关事务的能力的前提下,尽可 能安全地完成工作); 有能力(与同行业同等规模公司的 董事会相比,具有竞争力); 忠诚(保守公司秘密); 能够承担责任(因为可能面临错误 的决策招致的赔偿责任); 诚实廉洁(遵守公司伦理手册和社 会规范)。
公司治理失灵的根本原因:
行政任命的董事长与总经理之间不可能形成真 正意义上的委托——代理关系。
经过公司制改造之后的国有企业,虽然没有了原来 的上级主管部门,但取而代之的各种形式的国有资 产控股公司仍然是一个行政机构,并直接听命于上 级政府部门,国有资产控股公司掌握着改制企业最 重要的人事任命权和资产 经营决策权,由它派出 的董事长、总经理带有浓厚的官员色彩。因此,董 事长与总经理之间不可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委托— —代理关系。
• 广义的公司治理: 则不局限于股东对经营者的制衡。 而是涉及到广泛的利害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 供应商、雇员、政府和社区等与公司有利害关系的集 团。公司治理是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 的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害相关者 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从而最 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
由于行政任命代替了市场化的企业家选拔机制, 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面临重重困难。
一方面,企业经营者虽然拥有较大的企业实际控制 权,但受制于上级机构的行政任免权和资产经营决 策权,他们仍然抱怨放权不够,干预过多; 另一方面,行政任命机制难以把真正具有企业家才 能的人选拔到企业经营者的岗位上,即使企业经营 者业绩突出,但其官员身份使其人力资本价值难以 得到实现。
•股东大会 •董事会 •监事会
•公司执行机构
(五)董事会结构
1、董事会类型 NACD(全美董事联合会的咨询委员会)将公司治理的目标定义如下: 公司治理要确保公司的长期战略目标和计划被确立,以及为实现这些目 标而建立适当的管理结构(组织、系统、人员),同时要确保这些管理 结构有效运作以保持公司的完整、声誉,并对它的各个组成部分负责任。
债 权 人
社政 区府
公司治理的客体
公司治理客体 ——公司治理的对象及其范围
公司治理实质:股东等治理主体对公司经营者的监督与制 衡,以解决因信息的不对称而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问题。 公司治理的对象有两重含义:第一、经营者,对其治理来 自董事会,目标在于公司经营管理是否恰当,判断标准是 公司的经营业绩;第二、董事会,对其治理来自股东及其 他利害相关者,目标在于公司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否恰当, 判断标准是股东及其它利害相关者投资的回报率。 公司治理对象的范围:是公司治理的边界,即公司权力、 责任以及治理活动的范围及程度。
监督董事会
II:日本模式的董事会结构
单层制
股东大会
执 行 职 能
董事会
监 督 职 能
III:英美模式的董事会结构
单层制董事会中次级委员会的划分
董 事
会
报 酬 委 员 会
审 计 委 员 会
执 行 委 员 会
提 名 委 员 会
公 共 政 策 委 员 会
I: 常见的单层制董事会结构图
二、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改革
●对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改革的基本评价 ●公司治理结构的失灵 ●股权多元化 ●改造公司的董事会 ●强化对经理人员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一)对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改革的基本评价 国有企业改革在激励机制方面相对来说 是比较成功的。 国有企业改革在代理人选择机制和约束 机制方面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 通过公司制改革之后的国有独资和国有 控股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不能有效运作。
公司治理模式趋同化的引发机制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推动治理模式的变革 两种治理模式趋同化的迹象 德日公司治理模式的变革
面对新的经济环境,旧治理模式的弊端日显
1.英美治理模式的弊端 (1) 股权高度分散化,弱化 了股东对公司经营的监控。 (2) 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造 成了经营者的短期行为。
2.德日治理模式的弊端 (1) 法人相互持股使得证 券市场疲软。 (2) “主银行制”导致“泡 沫经济”的产生。
董事会
内部董事 监督 选任 审计
审计委员会 会计审计员 监督 辅助管理
首席执行官 执行管理人员
德日债权主导型治理模式
德国模式
银行 股东大会 工会
监督董事会
执行董事会
监督职能 执行职能
日本模式
主银行 关联企业法人
股东大会
执 行 职 能
督
执行董事会
监督董事会
监 能 职
公司治理的发展趋势:模式趋同化
(二)公司治理结构的失灵
经过公司制改革,我国企业普遍建立了在形式 上比较完备的公司治理结构,但是,这种建立 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班子之间 的权责明晰且相互制衡的机制在现实中并未发 挥应有的作用。 大量的事实表明,在我国公司制企业中,作为 公司最高权力机构的股东大会往往变成了“大 股东会”,中小股东的利益不仅得不到保障, 而且常常遭受严重侵害;
公司治理与国有企业改革
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李维安 教授
国内外典型案例
安然、世通、帕玛拉克等事件引发的焦 点问题。 中国上市公司的个案分析(济南与青岛现 象) 国有独资企业的改革案例(中散集团) 中国企业改革步入公司治理新阶段
基本内容:
企业制度的演进与公司治理 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改革
(3) 英美公司的机构投资者 的消极行为。
(3) 利益相关者的冲突有增 无减。
全球市场的形成,知识经济的到来,推动了公司治理模 式的变革
1.产品市场的全球化 (1)全球经济一体化 的发展,市场边界的概 念日益淡化。 (2)跨国公司的快速 发展,对产品市场全球 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 用。
2.金融市场的全球化 (1)全球金融自由化。 (2)全球资本流动达到 了空前的规模。 (3)全球金融业相互渗 透。 (4)股权日益全球化。
(四)公司内部治理的基本原则与组织设计
1、公司内部治理的基本原则 •公司治理应保护股东权利,并保证公平 对待所有股东 •认可法律所规定的利益相关者的权利, 并鼓励公司和利益相关者进行积极合作, 以创造财富、就业和企业的持续发展 •及时和准确披露公司的财务状况、业绩、 所有权和治理结构等重要事项
2、公司内部治理的机构设置
(二)现代公司制企业的三个重要特征 •股权结构的分散化 •融资方式的多样化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三)公司治理的基本内容
•公司治理的概念
•为什么要实行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的主体与客体 •公司治理的基本模式
公司治理的概念
日本→企业统治 会社运营 中国→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台湾
为什么要实行公司治理?
国外原因: 经营者”独走”----缺乏控制的经理人 股东的”反扑”----机构投资者作用的加强 来自社会的关注----民主化与环境保护 竞争环境的变化----全球化、社会化、网络化 下的企业生存 新技术的冲击----信息革命的影响 国内原因: “内部人控制”----经营者腐败之源 陷入困境的股份制改造----安定股东的缺失 法人治理结构----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
经营监视
பைடு நூலகம்
·牵制
·香港→公司管治
公司监管
公司治理的内涵
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 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合 理地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目 标是保证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防止经营者对所有者利 益的背离。主要特点是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 会及管理层所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治理。
公司治理的主体与客体
公司治理主体 —— 公司是谁的?
从传统公司法律的角度来说,股东是理所当然的所有者。 我们认为,公司治理的主体不应局限于股东,而是包括股东、债 权人、雇员、顾客、供应商、政府、社区等在内的广大公司利害 相关者。 如下图所示:
公司治理的主体
竞供 争应 者商
雇 员
股 东 经营者
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核心机构,未能 有效地履行股东大会赋予的受托责任,在公司 的重大决策和对经理人员选拔、激励、约束等 方面表现不佳,甚至被沦为经营层操纵公司的 “橡皮图章”; 监事会则由于天生的缺陷几乎是形同虚设; 经理人员虽然被授予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权, 但由于选拔、激励和约束机制的不完善,其行 为被严重扭曲,创新精神受到遏制。
(三)股权多元化
国有股东的行为特征: 经过公司制改造之后的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公 司,包括绝大多数国有股居于控股地位的上市 公司,由于国有产权的政府代理依然存在,并 未真正实现政企分开。 政企不分的结果是政府或政府官员代表国家行 使股东职能和管理者职能。政府官员通过控制 企业的领导层而控制企业。
公司治理的形式: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
按照治理的途径,公司治理可分为内部治理和外部治 理两种形式。
资本市场
外部治理 公司治理的形式 内部治理
产品市场
经理人市场 股东大会 董事会 经理层
公司治理模式
•英美股东导向模式 •日德债权人导向模式
英美股东主导型治理模式
股东大会 选任 委任 外部董事 董事任免委员会 报酬分配委员会 公司治理委员会 执行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