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合集下载

如何在集中教学活动中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如何在集中教学活动中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如何在集中教学活动中体现幼儿的主体性摘要:2012年,教育部正式印发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其中在“教育建议”中渗透了“以幼儿为本”的儿童观、教育观、发展观,这一理念充分体现了对幼儿的主体性的尊重。

随着对《指南》不断深入地学习,人们对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关系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即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习活动中,改变讲解、示范、演示的灌输方式,让幼儿尽量在操作中动脑、动手、动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关键词:教学活动;体现;主体性1 备课体现幼儿的主体性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备幼儿。

从目前教师备课的现状来看,大部分教师都忽略了这一点,备幼儿的工作做得不够。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成长的个体,教师在备课前,要对幼儿做充分的了解,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心理特点,注意他们的个别差异,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教师在确定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设计教学问题、选择教学方式时,既要关注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也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已有经验与认知特点。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每一个幼儿能在自己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拯救冰冻小动物”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活动之一。

目标一是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与材料相互作用探索将冰融化成水的各种方法,在游戏中知道怎样才能让冰融化成水这个简单的科学小知识。

活动开始了,教师用故事作为开场白,然后让幼儿开动脑筋,怎样拯救被冰封住的小动物,幼儿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接下来,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教师拿来了各种形状的工具,让幼儿自己来实践。

结果多数孩子都选择锤子等坚硬的工具去敲打冰块。

只有一个孩子想到只要天热了,冰就化了。

这是一个小班活动,这节课对他们来说在认知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盲从性。

因此,从活动设计来看,教师备教材是很成功的,但在备幼儿方面,却考虑得不周全,没有充分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

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在备课前首先直该对幼儿有充分的了解,然后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选择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经验的内容,以真正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

小学教案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学教案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关键时期,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

作为小学教师,我们需要在教案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在制定教案时,首先要明确课程目标。

在目标的确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以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发展水平。

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出发,为他们设计与生活相关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并通过自主学习实现自身能力和知识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实际情况。

对于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做出差异化教学计划,让不同的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中,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实践经验,并考虑到如何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发现知识的本质和应用价值。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在小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问题导向、情境引导、探究式学习、案例教学等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进行知识的构建,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探究能力。

四、评价机制的建立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应建立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形式,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并通过评价制度的完善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评价应依据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等多方面因素,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进步和成就,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

五、形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应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放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合作、讨论交流,并建立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享受学习的乐趣,自主学习并提升自我能力。

在小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

教育活动过程中幼儿主体性的特征及其培养

教育活动过程中幼儿主体性的特征及其培养

教育活动过程中幼儿主体性的特征及其培养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充分认识和培养幼儿的主体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幼儿主体性的发展不仅影响着他们当前的学习与成长,更对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幼儿主体性的特征首先表现在主动性方面。

幼儿在教育活动中常常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探索欲望,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去了解、去尝试。

比如,在游戏活动中,幼儿会主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玩具和游戏伙伴,自主地设定游戏规则和情节。

他们会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合作,共同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

这种主动性使得幼儿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各种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

自主性也是幼儿主体性的重要特征之一。

幼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独立地做出决策和选择。

例如,在美术活动中,他们可以自主地选择喜欢的颜色和绘画工具,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而不是完全听从教师的安排。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也会逐渐表现出自主穿衣、自主进食等行为,展现出对自己生活的一定掌控能力。

幼儿主体性还体现在创造性上。

他们的思维不受常规的束缚,常常能够提出独特的想法和见解。

在建构游戏中,幼儿可能会用积木搭建出与众不同的建筑;在故事讲述中,他们可能会编出新奇有趣的情节。

这种创造性不仅丰富了幼儿的活动体验,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那么,如何在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主体性呢?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

教师不能将幼儿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应把他们看作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的个体。

在活动设计和组织过程中,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让幼儿有机会参与到活动的策划和决策中。

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材料和资源也是培养其主体性的重要途径。

材料的多样性能够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创造性。

比如,在科学区提供不同的实验器材,让幼儿自主进行实验探究;在图书角放置各种类型的图书,满足幼儿不同的阅读兴趣。

创设宽松自由的教育环境同样关键。

教师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如何在活动区活动中有效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

如何在活动区活动中有效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
可 以 自 己做 出 决 定 、 自 己做 主 支 配 行 为 ,
平和兴趣 需 要 ,还 要分 析各种 材料 的功 能、 特点 , 把握材料 的运用范畴 , 同时尽 料 的教育功效。材料 的投放水平 , 提供有

结 使教 师进一 步完善 活动 , 积 累经验 、 获 取 资料 , 明确 新 的活 动 目标 , 确 定行 之有
的 具 体 体 现 。如 : 新 开设 的活 动 区 , 幼 儿
中, 通过 坚持 、 妥协 、 形 成一 致意 见 、 分 头 行 动等过程 中 , 学会合 作与分享 。这种 活 动 区活动 对于 幼儿 健全人 格 的形成 有 着 十分重 要的意义 , 是其他形 式的活动所 不
能代 替的。
何 在 动 区 动 中 奋 效 发 挥 儿 酌 主 体 性 与 教 I J 币 主 导 性
吉林省 敦化 市大石 头镇 中心幼 儿 园 杨
活 动 区 是 幼 儿 自 主 进 行 的 一 种 带 有

理 摆放有 序 , 放置在 幼儿 看得 见 、 拿 的到 的位置 ,引起幼儿参与活动 的的欲望 , 也 便 于幼儿取 用和收拾 整理。 3 、 观察 、 指导 活动 区 的指 导 首 先 要做 的是 观 察 , 幼儿 活动 的 时 间 是 教 师 观 察 与 了 解 每
儿 只有 处在 自由安全 的 环境 中才能 充分 发展 个性 , 激发 出探 索的主动 性 、 积极 性。 教师投放材料 时 , 既要考虑 幼儿的能 力水
有 利于 幼儿主 动学 习等等 。通 过评价 总
任, 从而向能独立 、 能自我控制迈进 , 不 断
成长。 活动 区活动 中教师应通过提供 自主 活动机 会 和 白选活 动的环 境 条件使 幼儿

游戏中幼儿主体性的发挥

游戏中幼儿主体性的发挥

游戏中幼儿主体性的发挥游戏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发挥主体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幼儿在游戏中可以自主选择游戏对象和角色,掌握游戏规则,与他人进行合作和竞争,并通过游戏体验到成功和失败的感受。

因此,游戏在幼儿发挥主体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游戏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游戏对象和角色。

例如,棋类游戏可以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决策能力;角色扮演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这些游戏不仅满足了幼儿的自主选择需求,也为他们提供了发挥主体性的机会。

其次,游戏培养了幼儿的规则意识和合作竞争能力。

在游戏中,幼儿需要遵守游戏的规则,并与其他玩伴进行合作或竞争。

通过参与游戏,幼儿学会尊重规则、与他人合作,并逐渐培养了竞争意识和应对失败的能力。

这些能力对幼儿发挥主体性具有重要意义,他们在游戏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游戏技巧和策略,从而提高了自己的主体性。

另外,游戏体验带给幼儿成功和失败的感受。

在游戏中,幼儿可能经历胜利和失败的时刻。

成功的游戏体验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激发他们继续探索和尝试的动力。

而失败的经历则促使幼儿思考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寻求改进的方法。

通过游戏的反馈,幼儿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进一步发挥主体性。

最后,游戏提供了表达自己想法和情感的机会。

幼儿可以通过游戏行为展示自己的意愿和主张,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例如,幼儿可以在角色扮演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游戏还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虚拟的游戏世界中尝试各种可能性,发挥自己的主体性。

综上所述,游戏在幼儿发挥主体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自主选择、规则意识、合作竞争、成功与失败的体验,以及表达自己想法和情感的机会,幼儿可以在游戏中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培养自信心和积极性,提高自我认知和社交能力。

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重视幼儿的游戏体验,为他们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环境和机会,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

近年来,小学教育不再强调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在小学教育中具有着重要的地位。

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是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一、注重启发学生的兴趣在小学生的学习中,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参与的重要因素。

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来选择活动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热情。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组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们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优势,提升跟随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培养领导才能。

例如,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例如DIY手工制作课程、户外拓展课程、社区服务课程等等。

不仅可以带来生动的教学感受,同时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学生的好奇心非常强烈,有很大的自主探究欲望。

教师需要在综合实践教学中,通过引导探究实践,让学生们自由发现、观察和探索,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主动学习能力。

在实践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和判断,引导和帮助他们进行合理的提问,帮助他们发现新的问题,从而达到知识的拓展和全面的发展。

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要注意营造和谐的思想品质与心态,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批判性思维培养。

三、鼓励学生敢于尝试和创新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需要让他们敢于尝试和创新,将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表达出来。

教师可以使用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场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交流,让学生自己穿插其中,根据自己的答案和说法试着否定或肯定,尝试着做更多挑战和实现。

例如,在进行手工制作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先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实践能力进行小规模的教学指导,鼓励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来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

同时,鼓励学生随机综合活动并创造性地去尝试和创新。

四、建立和谐氛围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建立一个和谐的氛围,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

幼儿园教师如何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

幼儿园教师如何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

幼儿园教师如何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幼儿园阶段是孩子个性形成、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是非常重要的。

幼儿园教师作为引领者和指导者,在幼儿园教育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本文将从教学价值、教学目标、教学区域、教学准备、教学介绍、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学价值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通过培养幼儿的主动学习能力,可以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培养幼儿的主体性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性,促进其个性发展和全面成长。

二、教学目标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的目标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设定。

首先,要让幼儿养成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要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最后,要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三、教学区域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幼儿园教室的设置应该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点。

例如,可以设置阅读角、活动角、科学探索区等,使幼儿有更多的选择和参与机会。

此外,还可以在教室外设置一些户外学习区域,让幼儿有更多的接触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机会。

四、教学准备为了有效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和主体性,教师需要进行充分的教学准备。

首先,要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为他们提供适合的教学材料和学习资源。

其次,要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参与度。

最后,要准备相关的教具和教材,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指导和辅导幼儿。

五、教学介绍在教学介绍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引入、启发式提问等方式,为幼儿引入学习主题。

例如,通过展示一幅关于春天的图片,教师可以激发幼儿对春天的认知和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六、教学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教学重点,重点培养幼儿的学习动机和主动参与意识。

论体育活动中发挥幼儿主体性的策略

论体育活动中发挥幼儿主体性的策略

论体育活动中发挥幼儿主体性的策略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多种多样,教师在努力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运动器材、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器材和自由游戏的同时,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开展一些目标性的体育活动也是不可缺少的。

那么,在目标性较强的体育活动中,教师怎样做才能既保持对活动目标与内容的整体把握,又能使幼儿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呢? 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三大策略入手。

策略之一:使幼儿实现“参与权”在目标性的体育活动中,教师事先进行活动的计划与安排固然很重要,但也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积极参与性,设法为幼儿提供较多的参与机会。

参与活动器材的搬运、摆放与收拾。

即全体或部分幼儿适时地参与到中、小型体育活动器材的搬运、摆放和收拾的过程中。

我们应该建立起这样的意识:凡是在体育活动中需要使用的运动器材和辅助材料,教师都应该与幼儿一起来完成其搬运、摆放和收拾的工作。

如,请幼儿与教师一起将活动中需要用到的运动器材或辅助材料搬运到活动场地;根据活动的需要,请幼儿按照活动的具体要求亲自摆放;活动结束时,请幼儿与教师一起将它们收拾和集中起来,有时还可搬回到储藏物品的地方。

幼儿会十分乐意参与这类活动,这既是显示自己体能的一次机会,也是为集体出力的一次机会。

我们应该相信幼儿的这些能力——大肌肉的动作能力、执行任务的能力、相互配合与合作的能力。

当幼儿小心翼翼地抱着几块塑料板、摇摇晃晃地推着一个大轮胎,当两三个幼儿一起搬运着一个垫子、共同推着一辆运球车时,他们的体能正在经受着锻炼和考验,他们相互之间的配合与合作也得到了尝试与实践。

而教师也应该将这一过程视为逐步培养幼儿任务意识、合作能力、完成任务的能力以及增强体能的极好的锻炼机会。

对于较小年龄的幼儿,教师应逐渐指导他们学习搬运、摆放和收拾一些体积较小、重量较轻、安全性较强的活动器材,并协助他们完成。

对于较重、较大或搬运中带有一定危险性的活动器材,为了保证幼儿的安全,仍应以教师亲自搬运和摆放为主,也可视具体情况请年龄稍大或能力较强的部分幼儿来协助完成。

如何在课程活动中发展幼儿的主体性

如何在课程活动中发展幼儿的主体性

如何在课程活动中发展幼儿的主体性【摘要】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的教学方式不能千篇一律,必须打破条条框框,为幼儿提供引导式的教学,通过对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作出判断,不断调整教育方式,创设有利于幼儿自由探索的环境,启发幼儿的创新性思维,注重操作性和游戏性,师生互动,从而生成课程活动网络,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课程活动;发展;幼儿的主体性在幼儿教育中,幼儿的主体性包括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三方面。

新的教育理念主张以幼儿个人为主体,让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而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使他们全面和谐发展。

一个健康的幼儿,他们是一个身心俱全和各种能力在不断发展的完整的个体,有着独特的性格和爱好,能按自己的喜好对外界作出判断和反应,并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不同的事物。

因此,我们必须将发展幼儿的主体性作为核心内容,强调从知识技能出发去寻找教育目标,通过搜集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朋,从而作出有效的判断,不断调整我们的教育模式,唤醒幼儿内心创造的潜能,启发幼儿创新性思维,培养幼儿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和谐共处,有效地促进幼教改革的创新,从而促进幼儿的主体性发展。

在幼儿课程教育活动中,教师在要灵活地转换教育方法,调整教育理念,培养幼儿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激发幼儿的上进心和求知欲,激活幼儿对事物主动换位思考的源泉,让幼儿生长在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找到获取经验和学习的方法。

下面我就在生成性主题活动课程中,谈谈幼儿主体性发展的现状以及针对问题实施的策略。

一、在当前的课程活动中,幼儿主体性发展的现状(一)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教师对发展幼儿的主体性把握不到位教师在幼儿教育的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通常都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设计,重视能力、态度与情感的培养,而在实际上却忽视了幼儿发展的主体性,对生成教学的意识比较淡薄,照本宣科地按照教学计划去进行课程教学,没有意识到教学活动是师幼互动、幼幼互动的一个过程,从而成为“计划”的奴隶。

案例如何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案例如何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案例如何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其次,教师尊重幼儿的意愿,不等于游离幼儿的活动之外,而是和小孩们一起活动,一起探讨,一起成长的伙伴。

一次体育活动中,我的活动目标是进展幼儿投远的能力,并纠正投掷的动作,在练习过程中,由于我过分强调纠正投掷的动作,而忽略了游戏性,一些小孩练了一会,就径自玩起了沙包。

看到一些小孩没有用心练习,我有点动气,可我有发觉,他们尽管没有练习投沙包,却在踢包。

因此,我终止了投掷练习,把全体幼儿日叫在一起,说一说沙包除了扔着玩、踢着玩,还有什么好的玩法。

小孩们一边想着,一边玩着,一边试着。

他们有的用头顶;有的用脚夹;有的用背背;有的用肩扛;还有的手心手背扔着玩。

数一数,小小的沙包竟有十来种玩法。

这下,小孩们可兴奋啦。

他们一会扔、一会踢、一会顶、一会背。

这次,练习投掷的活动,竟变成了尝试沙包一物多玩的活动。

尽管,这次活动的目标没有完成,但我却看到了小孩们主动参与的热情,同时,小孩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制造性也得到了进展。

分析: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明白,幼儿园的教育过程应是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这其中表达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制造性。

因此,我们不管是在教育内容的确定、环境的创设,以及教育、生活的各个环节,都应表达幼儿的参与,幼儿只有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才能得到更好的进展。

措施:第一,要想幼儿主动参与,就应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了解并尊重他们的意愿和进展的需要,而不是教师把自己的方法、设想强加给小孩。

其次,教师尊重幼儿的意愿,不等于游离幼儿的活动之外,而是和小孩们一起活动,一起探讨,一起成长的伙伴。

如何在音乐音乐活动中提高幼儿的主体性

如何在音乐音乐活动中提高幼儿的主体性

如何在音乐活动中提高幼儿的主体性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的孩子,对于音乐的敏感度越来越高了,他们喜欢唱歌,喜欢跳舞,喜欢各种音乐游戏。

那么,如何在音乐活动中,更好地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他们在音乐的世界里自由翱翔呢?下面,我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几点心得。

我们要尊重幼儿的个性。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表达方式也各不相同。

有的孩子喜欢安静地聆听,有的孩子喜欢大声地唱歌,有的孩子则喜欢用动作来表达。

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尊重他们的个性,给他们提供多样化的音乐活动,满足他们的需求。

我们要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

如何让孩子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这里有几个小技巧:1.创设有趣的音乐环境。

我们可以利用各种道具、图片、视频等,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充满趣味的音乐世界。

2.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歌曲。

孩子们喜欢的歌曲,往往是旋律简单、朗朗上口、富有童趣的。

我们要挑选这样的歌曲,让孩子们更容易接受。

3.开展互动性强的音乐游戏。

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再次,我们要引导幼儿自主创作。

音乐创作是培养幼儿主体性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这样做:1.鼓励幼儿改编歌曲。

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对熟悉的歌曲进行改编,比如改变旋律、添加歌词等。

2.引导幼儿创作歌词。

我们可以提供一些主题,让孩子们尝试创作自己的歌词。

3.支持幼儿进行音乐表演。

让孩子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1.教授基本的音乐知识。

让孩子们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2.培养幼儿的音乐鉴赏能力。

引导他们学会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3.鼓励幼儿进行音乐创作。

通过创作,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音乐,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我们要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

音乐活动不仅仅是技能的培养,更是情感的交流。

我们要关注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音乐的世界里感受到快乐、悲伤、愤怒等不同情绪。

提高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主体性,需要我们尊重他们的个性,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引导他们自主创作,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

体育活动中如何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作用

体育活动中如何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作用

体育活动中如何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作用幼儿体育活动,旨在通过适宜的体育活动,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增强幼儿的体质,培养幼儿的体育兴趣和运动习惯。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作用,让幼儿在体育活动中主动参与、自主探究、自我挑战,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一、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求1.了解幼儿的兴趣。

幼儿的兴趣是多样化的,有的喜欢跑步,有的喜欢跳绳,有的喜欢玩球类游戏。

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观察和了解每个幼儿的兴趣,为他们提供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内容,让幼儿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发挥主体性。

2.关注幼儿的需求。

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如技能不佳、胆量不足等。

我们要关注幼儿的需求,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他们在体育活动中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二、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1.物理环境。

体育活动的场地、设施和器材要安全、舒适、易于操作,能够满足幼儿的体育活动需求。

同时,要根据幼儿的身体发展特点,设置合适的活动空间,保证幼儿在活动中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跑、跳、投等动作。

2.心理环境。

营造一个温馨、宽松、自由的体育活动氛围,让幼儿能够放松心情,大胆地参与活动。

教师要以鼓励、赞赏的态度对待幼儿,让幼儿感受到体育活动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参与积极性。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1.游戏化教学。

将体育活动与游戏相结合,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然地进行体育锻炼。

游戏化教学既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又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展身体素质。

2.情境教学。

创设富有情境的体育活动,让幼儿在情境中感受体育活动的意义。

如开展“小动物运粮食”等活动,让幼儿在模仿小动物的过程中,锻炼身体协调能力。

3.个性化教学。

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让每个幼儿都能在体育活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

四、引导幼儿自主参与1.激发幼儿的内在动机。

通过设置富有挑战性的体育任务,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激发他们内在的参与动力。

2.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

试述教师在活动中最尊重幼儿主体地位的含义及措施

试述教师在活动中最尊重幼儿主体地位的含义及措施

试述教师在活动中最尊重幼儿主体地位的含义及措施1.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幼儿学习的内在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我们反对单纯依靠严厉的纪律制度、奖惩制度来迫使幼儿学习,因为这样的学习并非真正主体性的学习,并且它还会有许多不良的后果,如使幼儿把学习当作负担,久而久之逐渐讨厌学习等。

2.教学要适应并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

为此,我们要给幼儿以一定的选择权利,我们的教学要个性化。

这方面,我们现在的教学做得还很不够,我们现在的教学基本上是只有“共性”的教学,而没有“个性”的教学。

我们的教学应多将一些主动权交给幼儿,使他们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爱好、特点和其它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现自己个性、主体性的发展,从而使教学要求由外在强制的力量转化为幼儿主体能动追求的东西。

3.要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心理环境。

在教育活动中,一是不要总是教师“一言堂”,要允许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并给之以机会;在这种环境中,幼儿的行为和想法不会招来成人或其他小朋友的种种非议,使幼儿感到轻松、愉快。

二是对幼儿的犯错误或失败应多一点宽容,因为幼儿年龄小,经验不足,能力有限,犯错误或失败是难免的,如果我们对犯错误或失败的幼儿缺乏宽容之心,当他们犯错误或失败时,对他们施以严厉的处罚,这将会扼杀幼儿的主体性(如主动性、创造性等);另外,我们还应该认识到,犯错误或失败也是幼儿成长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幼儿从犯错误或失败中可以学到许多“‘只有成功,没有失败’的成长历程”所学不到的东西,如“如何才能不再犯类似的错误”等。

4.要鼓励幼儿创造性地学习,不要使幼儿对教师产生“盲从”的心理。

要教育好幼儿,教师要注意树立威信,但是这方面也不能走极端,不要使幼儿觉得教师所讲的全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真理,使幼儿对教师产生“盲从”“依赖”的心理。

因为这样不利于幼儿主体性,特别是创造性的发展。

所以我们倡议,不管怎么“高明”的教师都应该想办法给幼儿留下一个具有诱发批判精神和创造性的形象,“老师说的不一定都对”,为此我们教师在一定条件下,不妨有意地“失误”,以便能给幼儿也有“纠正”教师“错误”的机会,以减少甚至消除幼儿对教师产生的盲从心理。

如何在科学活动中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如何在科学活动中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标:
提 供 自己发 现 问题 、解 决 问题 的机 会 ,鼓励 幼儿 用 自己 的方 式 去 寻 求 答 案 。 例 如 ,在 分 享 各 自寻 找 到 的 “ 怕 水 的 灯 ” 不
的图片 、照片的活动 中,幼儿产生疑问 “ 这些灯 为什么不怕 水? ”我们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进行猜想 ,兆维小朋友 说 : “ 发现 刚才我们看到 的不 怕水 的灯都是有个 罩子的 .有罩 我
2 6 0 责任 编 辑 :张 海 新 ) 260
指导容易引导难 。指导讲正确 、讲清楚就行 了。干脆利
74
2 教学 目标应体现幼儿个体差异 。 .
由于认 知 、思维等多方 面发展 的水平不 同,每一个幼儿 在活动中的表现 会有许多 的差异 。教师在制定活动 目标的时 候 ,必须充 分照顾 到幼儿 的个别差异 ,制定多层次 、不同水 平的 目标 。例如在 《 不怕水 的灯》 ( 中班)的活动 中 ,我们 为低 、中 、高三种不 同水平 的幼儿分别制定 了不 同层次的 目
行 为 习 惯 。实 践 证 明 ,教师 在 幼 儿 中 的榜 样示 范作 用 是 巨 大 的 ,又是 全 方 位 的 。教 师 的 言行 举 止 、提 问题 的方 法 ,乃 至
导都 可以转化 为引导 ,只是教师要 多花一些功夫 。 比如对
《 儿童医院》的医生 ,教师可 以这样 引导 : “ 这个 医生真认 真 ,还在给病人检查牙齿 呢 !发现 了什 么问题 了吗? ”把陈 述式 、指令性的语言改成疑 问句 。当他 回答后 ,教师再 问:
“ 遇到这样的情况 ,医生该怎么办 呢? ”在这样的启发下 ,幼
儿 自己一定能找到解决 的方法 。一旦解决 了,他就会有一种
自我实 现 的 成 功 感 。对 案 例 三 ,同样 可 以变 指 导为 引导 ,不

幼儿主体性的教研活动(3篇)

幼儿主体性的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幼儿主体性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强调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幼儿的兴趣、需求和发展。

为了更好地推动幼儿主体性教育的发展,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我们特此开展本次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幼儿主体性教育的认识,明确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2. 探讨幼儿主体性教育的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三、活动内容1. 幼儿主体性教育理论探讨(1)介绍幼儿主体性教育的内涵、意义和发展历程。

(2)分析幼儿主体性教育的特点、原则和实施策略。

2. 幼儿主体性教育实践案例分析(1)分享幼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幼儿主体性教育问题及解决方法。

(2)分析幼儿主体性教育案例,探讨如何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幼儿主体性教育课程设计(1)介绍幼儿主体性教育课程设计的原则和步骤。

(2)分组讨论,设计具有幼儿主体性的课程方案。

4. 幼儿主体性教育评价(1)探讨幼儿主体性教育评价的方法和指标。

(2)分享幼儿教师在实际评价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四、活动过程1. 开场致辞主持人简要介绍活动背景、目标及流程,并邀请专家进行开场讲座。

2. 幼儿主体性教育理论探讨专家围绕幼儿主体性教育的内涵、意义、特点、原则和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讲解,教师认真聆听、记录。

3. 幼儿主体性教育实践案例分析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幼儿教师分享实际案例,分析问题、探讨解决方法,其他教师积极参与讨论。

4. 幼儿主体性教育课程设计分组讨论,教师根据幼儿主体性教育原则,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程方案,并分享设计思路。

5. 幼儿主体性教育评价探讨幼儿主体性教育评价的方法和指标,分享评价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6. 总结与反思主持人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教师分享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措施。

五、活动总结本次幼儿主体性教研活动,旨在提高教师对幼儿主体性教育的认识,探讨幼儿主体性教育的方法和策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区域活动中如何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区域活动中如何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区域活动中如何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要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

近年来,我园积极探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进行了活动区教学的新尝试。

活动区教学是教师根据幼儿兴趣和发展的需要,人为的设定一定的教育环境,让幼儿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与材料、同伴、教师相互作用的活动而得到全面的发展。

这种教学形式,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格局,让幼儿在自由的、宽松的、充满着丰富内容和情趣的活动区中主动的发展。

实施过程中,在师生平等、尊重和合作的条件下,师生间建立交互主体的关系,使教师的教育机智和幼儿的主动建构相辅相成,协同发展,共同建构成长的经验。

一、活动区目标的制定任何教育的实施,都应该是目标在前,活动在后。

因此,教师首先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学计划,分月、分周拟订区域活动目标。

在制定活动区目标时,要注意做到:1、制定的目标要适度。

既不能因目标过高而使幼儿失去信心,也不能因目标过低而压抑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如在制定“建构区”目标时,针对我们中、大班的幼儿对活动结果比较感兴趣,追求的是:我搭的像座小房子、你搭的像架小飞机等等,而大班对所建构的物体的色彩有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制定目标时,要根据中大班幼儿的特点制定适合他们发展水平的目标,目标一定要适度明确。

2、制定的目标要具体。

目标的确定不一定要太精确,活动效果也并非要求立竿见影的实现,但制定的目标一定要具体。

例如“语言区”的活动目标,制定为培养幼儿的美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就要引导幼儿正确理解什么才是美的,并能完美的设计、准确的表达。

要注意关注幼儿活动的过程,即注重幼儿主体的活动体验及在活动中做出的努力,不必过分关注幼儿学到了什么知识,重在对幼儿身心整体发展起促进作用。

二、活动区自主环境的创设《纲要》指出:良好的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自主的区域活动环境,能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温馨和谐的氛围,更为幼儿提供了大量学习的机会,能萌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满足幼儿需要,因此为幼儿创设自主的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

注重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主体性的发挥

注重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主体性的发挥

注重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主体性的发挥幼儿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而角色游戏作为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角色游戏中,注重幼儿的主体性发挥,是提高幼儿综合能力,培养个性特长,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角色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1.促进幼儿语言发展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会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根据不同的情景进行语言的表达交流,这有利于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能够帮助幼儿提高沟通表达能力,拓展语言范围,培养语言交际技能。

2.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需要和其他小伙伴进行互动,共同构建游戏场景,这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帮助幼儿学会团队合作,培养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

3.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需要根据情景做出相应的反应,这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幼儿的思维发展,促进幼儿智力的提高。

4.增强幼儿自我认识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扮演各种角色,体验不同职业与身份,有助于幼儿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

角色游戏对幼儿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而注重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性发挥,更是提高角色游戏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

1.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注重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性发挥,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选择角色扮演的内容和方式,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发挥,这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自我决策能力。

1.提供丰富的角色情景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角色情景,丰富多样的游戏道具和场景布置,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力扮演不同的角色,展现自己独特的个性。

2.尊重幼儿的选择在游戏中,尊重幼儿的选择,不要强制性地规定幼儿扮演某种角色或者采取某种表现方式,而是鼓励幼儿自由发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

3.引导幼儿自主发挥在游戏中,引导幼儿自主发挥,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游戏表演,提供积极的指导和鼓励,让幼儿有信心展示自己的特长和个性。

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发挥幼儿得主体性幼儿园教育就是基础教育得奠基阶段,它往往能为幼儿一生得发展奠定良好得基础,学前教育前辈陈鹤琴曾经说过“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这不仅强调了幼儿教育得重要性,也包含了幼儿主体性得思想。

在幼儿教育中,能否正确认识幼儿得主体性,树立幼儿主体性观念,并在具体教学工作中充分贯彻实施,关系到幼儿得发展权利能否得到实现,关系到幼儿得特点、地位能否得到体现,关系到幼儿得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能否得到发挥等一系列有关问题。

一、正确认识幼儿主体性什么叫幼儿得主体性?幼儿得主体性就是指幼儿在其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得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

它包括幼儿在教育活动中得特点、权益、需要、发展等各方面得体现。

从客观上来说,幼儿就是教育得主体。

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幼儿不仅仅就是教育得对象,更就是教育得主体,这就是一种不以人们得意志为转移得客观存在。

我们得教育如果无视幼儿得主体地位,不考虑幼儿得内在需要及其内部结构特点与发展水平,就是不成功得。

在教育活动中,每个幼儿都以她自己得方式去理解与接受教师对她们得影响并作出反应。

例如: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有得幼儿在认真参与,有得就是不认真参与,尽管反应与表现方式各异,但这并不能就说她们不就是教育得主体。

相反,这就是她们能动性得表现。

幼儿能否成为教师所期望得“好孩子”那都就是幼儿主体性得一种表现形式。

幼儿得主体性就是幼儿教育得必然要求,也只能在幼儿教育得实践活动中实现。

现代教育思潮不断兴起,主体教育得观念也已逐步形成共识,幼儿主体性教育已就是幼儿教育得必然要求。

同时,幼儿主体性也必须而且只能在教育实践中体现出来,它必须从教育计划、教育教学准备到具体实践得全部过程中体现出来,具体来说就就是在对幼儿认识、理解得基础上,研究幼儿得需要、兴趣、能力与个性特点等,并以此作为依据来制定教学计划,在研究幼儿如何学习、获取信息得基础上,再研究教师如何教,使教学活动获得更大成效,在教学活动具体实施得过程中,充分发挥出幼儿得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它往往能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前教育前辈陈鹤琴曾经说过“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这不仅强调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也包含了幼儿主体性的思想。

在幼儿教育中,能否正确认识幼儿的主体性,树立幼儿主体性观念,并在具体教学工作中充分贯彻实施,关系到幼儿的发展权利能否得到实现,关系到幼儿的特点、地位能否得到体现,关系到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否得到发挥等一系列有关问题。

一、正确认识幼儿主体性什么叫幼儿的主体性?幼儿的主体性是指幼儿在其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它包括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特点、权益、需要、发展等各方面的体现。

从客观上来说,幼儿是教育的主体。

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幼儿不仅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主体,这是一种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我们的教育如果无视幼儿的主体地位,不考虑幼儿的内在需要及其内部结构特点和发展水平,是不成功的。

在教育活动中,每个幼儿都以他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接受教师对他们的影响并作出反应。

例如: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有的幼儿在认真参与,有的是不认真参与,尽管反应和表现方式各异,但这并不能就说他们不是教育的主体。

相反,这是他们能动性的表现。

幼儿能否成为教师所期望的“好孩子”那都是幼儿主体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幼儿的主体性是幼儿教育的必然要求,也只能在幼儿教育的实践活动中实现。

现代教育思潮不断兴起,主体教育的观念也已逐步形成共识,幼儿主体性教育已是幼儿教育的必然要求。

同时,幼儿主体性也必须而且只能在教育实践中体现出来,它必须从教育计划、教育教学准备到具体实践的全部过程中体现出来,具体来说就是在对幼儿认识、理解的基础上,研究幼儿的需要、兴趣、能力和个性特点等,并以此作为依据来制定教学计划,在研究幼儿如何学习、获取信息的基础上,再研究教师如何教,使教学活动获得更大成效,在教学活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出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幼儿主体性的培养既是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的目标。

对于幼儿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许多幼儿教师师总是想如何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幼儿学习的效率,让幼儿在主动参与中学会……等等,她们只是把幼儿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简单当作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手段。

这是片面的认识,主体性是人全面发展的核心,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基础、依据和目的。

重视对幼儿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不仅是教育幼儿的手段,更是教育幼儿的一个目标。

只有真正把对幼儿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当做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才能真正地、正确地认识幼儿的主体性并在实际教育中切实体现、贯彻幼儿主体性。

二、在教育活动中发挥幼儿主体性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教师依据教育目标、教育大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活动,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活动的],是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组织活动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积极发挥幼儿感官作用,灵活地运用集体或个别活动的形式,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注重活动的过程,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

”现代教育观、课程观使我们认识到,如何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实施主体性教育,发挥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性,已成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

我们认为,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一)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师生共建课程发挥幼儿的主体性,首先教师要在头脑中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是一个发展的能动的主体。

任何外在教育环境都必须通过幼儿主体的努力,才能实施教育环境功能的转化,最终落实到促进幼儿发展上,因此教师必须实力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把幼儿放到主动发展的位置上,变思考教师如何教为思考幼儿如何学。

从研究幼儿入手,引导幼儿发展。

过去幼儿园几乎都使用统一的指定教材,而且在具体的教学中又是先选好指定的内容再确定教学目标,教师为完成“教材”而组织教学活动,幼儿的发展水平如何,所教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发展需要,并不考虑,忽视了幼儿的主体地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上海二期课改提出的新的课程理念是:“学前教育课程要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突出幼儿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致力于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教师在选择教材内容时,可适当地让幼儿参与,组织幼儿讨论,了解幼儿的喜好,有的放矢地选择教材的内容,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更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更好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例如:在认识春天这个季节特征之后,教师有意地组织幼儿谈谈心得,并希望老师再教哪些内容?这时,幼儿七嘴八舌地说这道那,各抒已见,大多幼儿表现出对春蚕特别感兴趣,热切地要求教师多讲讲春蚕,于是老师就特意地根据幼儿的意愿组织了一个关于《春蚕》的主题活动,让幼儿从春蚕的成长过程、生活习性、对人类的贡献等方面去了解、认识。

我认为,要想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改变已经习惯的课程设计的模式(包括观念和做法),变刚性计划为弹性计划,变教师设计课程为师生共同建构课程。

在我们幼儿园已开始实施改变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课程方法,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幼儿本身的需要、兴趣、经验和能力是极为多样化的。

教师和他们在一起,“就是在同三分之一的确定性和三分之二的不确定性与新异性打交道”。

过去领先确定好学习的终点和程序,只能是对幼儿潜力的束缚和阻碍,或有教而无学的状况。

既然课程最终关注的是学而不是教,既然课程与教学都是为幼儿的学服务的,那么,关注幼儿的实际需要远比关注课程本身的系统性和有序性重要得多。

因此,我们改变了教师预先确定课程的做法,把课程设计视为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

在实践中得出以下三点体验:(1)不预先确定课程并不意味着在活动开展之前教师毫无计划,只是这种计划不是对活动的具体目标与程序的规划,而是包括多种可能性的“假设”。

这样的“计划”为儿童的参与,为不期而至的教育契机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2)活动的进行不仅依靠开始的计划,而且依靠孩子们的反应和教师灵活的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追随计划,而是追随儿童:依据自己幼儿细致的观察,从他们的反应中敏感地捕捉蕴涵其中的巨大的学习价值,给予及时而适当的引导。

(3)“追随儿童”,老师不能照搬他人的课程照搬,要根据自班孩子的特点,分析孩子的已有经验来创设教学计划。

以儿童为本的课程并非放弃或忽略教育目标。

目标当然重要,教师心中始终应有目标,但更应理解为什么要有这些目标,以及怎样实现它们。

教学过程才能变得自然、流畅、有效,充满智慧和创造,把幼儿的未知视为他们继续学习的动力,可把它们作为一个课题。

教师要平等地与孩子一起去研究,去求索课题。

《寻找春天》的活动就是在我班幼儿敏感地发现小燕子飞来了的基础上设计而成的。

进行这一活动时,我带领孩子到室外,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各种植物,让幼儿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它们的变化,发现小草冒出了嫩芽,发现迎春花开了、发现树枝上也长出了嫩嫩的新绿叶……他们不仅发现了植物的变化,也发现了人身上的变化——人们的衣服穿少了,春天所带来的变化让他们惊奇不已,在自由的观察发现中他们了解了春天、感受了春天、对春天的季节特征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只有师生共同建构的活动,才能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对幼儿的发展有真正德推动价值。

(二)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注重操作性和游戏性幼儿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主体性是否得到发挥,不仅要看幼儿是否获得了一定知识,更重要的是看幼儿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活动,是不是动脑筋思考了,是否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了发展,为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组织的形式上多设计一些操作性的活动,为幼儿准备充足、丰富的操作性材料;在活动的组织方式上具有游戏性和兴趣性。

1、为幼儿提供充足的、丰富的具有教育价值的活动材料。

注重幼儿的操作活动,是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

皮亚杰认为: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究需求一旦得到满足,幼儿的活动就体现出主动性。

而操作——架设主体和客体之联系的桥梁——对幼儿学习经验地获得具有极大的意义。

陶行知先生也说:“动手即动脑,动脑即动手”,幼儿通过亲手操作,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促进思维由具体向抽象转变。

例如在数学活动“认识三角形”的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演示,归纳学习了三角形的特征后,可给幼儿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三角形实物、图片,供孩子们摆弄、操作,比较、巩固对“三角形有首尾相连的三条边、有三个角”特征的理解;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准备各种不同颜色、大小、质地的纸,以及炭笔、油画棒、水彩笔、水分笔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选择,这不仅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表现需要,而且有利于幼儿在探索中独立地获得学习经验;在科学教育活动“沉浮实验”中,教师为幼儿准备了木制品、纸制品、塑料制品、橡胶制品、竹制品、玻璃制品、泡沫制品、石子等材料,供幼儿在水中自由投放,发现它们在水中产生的现象。

投放的材料不仅数量充足,而且种类多,幼儿动手操作的机会就多,选择性强,涉及面广,活动的兴致就高。

在活动中,幼儿就像进入了一个超市,他们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去充分接触材料,操作材料,从而得出结论。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也强调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和探索事物的根源,让幼儿在操作中主动学习、积极思考。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幼儿探索的广度和深度往往受探究材料的制约,材料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

因此,教师为孩子的探究活动准备材料时需要精心考虑;材料要体现哪些教育意图,要能引起幼儿什么样的探索,能否为幼儿的合作提供机会,也就是说,考虑的不仅是安全卫生,还应更多关注材料本身能为幼儿提供多少研究的可能与机会。

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我们认为: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材料时有两个问题需要特别注意:(1)尽量少提供过于现成的材料,因为它可能会降低学习的价值。

(2)尽量多提供有助于“检验”幼儿的各种想法的材料。

当研究某些事物或现象的原因或关系时,儿童的假设最好能够马上被可见的实验结果所验证,不管是被证实还是被证伪。

这需要老师根据孩子可能会提出的假设来准备各种可能需要的材料。

2、活动形式的游戏性和趣味性。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每个阶段的儿童都有他自己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特定方式,对任何发展阶段的儿童进行某一主体的教学,必须反应儿童看事物的方法”。

幼儿的高级神经系统兴奋过程强与抑制过程,容易疲劳,认知过程带有具体形象性、不随意性和情绪性等特点。

他们喜欢参加游戏,乐于在游戏中接受学习的内容。

为了激发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学习积极性,顺应幼儿心里发展的需要,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学形式上要增强教育活动的游戏性,激发幼儿对教育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学的愉快,学的轻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