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尝试科学探究》教案

合集下载

中班科学教案14篇

中班科学教案14篇

中班科学教案14篇中班科学教案活动目标▼1、发现并比较不同叶子的差别,有重点地说出叶子的特征。

2、能按不同条件给叶子分类,了解几种特殊的叶子,感受叶子的多样性和奇特性。

3、培养细致的观察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1、幼儿事先采集的叶子。

2、不同的叶子实物和图片。

3、分类盒、纸、笔。

4、实物投影仪。

(幼儿的桌上陈列有采集来的各种叶子)师:大家来相互说一说,你采集到了什么叶子,它是什么样的?2、比较不同叶子的差别,有重点地说出叶子的特征。

(1)师:这些叶子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说出叶子的不同之处,并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比较有关叶子。

教师小结:叶子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形状、大小、叶脉、边缘都不一样。

(2)师:叶子有共同的特征吗?教师小结:每片叶子都有叶肉、叶脉和叶柄。

3、给叶子分类(1)教师:你会给叶子分类吗,看看谁和谁一家?为什么要这样分,给他们做个标记。

幼儿在分类盒中将叶子分类,并制作分类标记。

(2)请幼儿讲述分类情况。

4、了解几种特殊的叶子。

(1)了解可以吃的叶子。

师:叶子可以吃吗?你吃过什么样的叶子?教师(出示一些蔬菜):你吃过这些菜的叶子吗?你还吃过哪些菜的.叶子?教师(出示盆栽含羞草、猪笼草和毛毡苔、合欢的图片):你认识这是什么植物吗?他们的叶子可有着特殊的本领。

教师演示、介绍这四种植物叶子的特殊本领。

总结性谈话▼师:你看了那么多有趣的叶子,觉得大自然奇妙吗?大自然中是个神奇的大宝库,有许许多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发现。

活动延伸:孩子收集不同的树叶,使孩子积累有关叶子的经验。

(幼儿教育)中班科学教案篇2游戏准备配套材料:条形磁铁2块、环形磁铁2块、分类盒1个、铁屑2盒、魔法盒1个、骰子1个、迷宫图卡1套、太阳系图卡1套、操作记录表32张、探索图册《磁铁找朋友》。

园所自备:其他形状的`磁铁(如U形磁铁)、铁球、回形针、布条、白纸等。

游戏方法玩法一:淘宝取一些自然界的沙粒,用磁铁在其中来回移动。

小学科学14《化学家的研究》(教案及反思)

小学科学14《化学家的研究》(教案及反思)

小学科学14《化学家的研究》(教案及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家的职业特点和工作内容;2.了解化学家为人类社会做出的重要贡献;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如何让学生了解化学家的研究工作;2.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一堂课学习的内容,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我们已经了解过许多科学家,他们都是通过观察、实验和研究来揭示事物的规律。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化学家的研究』,请大家想一想,化学家研究的是什么呢?你们能想到哪些知名的化学家吗?”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思考的过程,教师做适度引导。

2.学习内容展示(1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方式,向学生展示化学家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的场景。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化学家都在研究些什么呢?他们通过什么方式进行实验?这些实验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和意义?3.知识点解释和讲解(15分钟)教师简要解释化学家的定义和职责,如:“化学家是专门从事化学研究和实验的科学家,他们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的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

化学家通过实验和观察,揭示了很多物质的奥秘,为人类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4.探究活动(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活动,如:制作某种溶液、观察酸碱中和等等。

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验活动,体验化学研究的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5.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体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收获。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六、课后作业1.整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写一篇小结性文章,并包括你对化学研究的理解和看法;2.进一步了解一位著名的化学家,并写一份简单的研究报告。

反思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是通过观察和实践,引发学生对化学家研究工作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

整体而言,课堂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积极参与,兴趣浓厚。

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4.《观察蜗牛》 青岛版

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4.《观察蜗牛》  青岛版

14.《观察蜗牛》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观察蜗牛》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二年级下册《动物感知环境》单元的第四课时。

本课以动物与生存环境的关系为线索,通过探究蜗牛的外形特征,进而将动物与环境之间建立起联系,让学生明白动物是怎样接触和感知环境的。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通过让学生寻找蜗牛的活动,观察蜗牛的生长环境。

通过图示的形式呈现了白醋、蜂蜜、树枝等研究材料,为探究活动做好准备。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分两个大活动,活动一是“蜗牛生活在哪里?”通过对比观察蜗牛生活环境的图片,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大都是阴暗潮湿的;活动二是“观察蜗牛的反应,有什么发现?”通过实验分别从蜗牛遇到食物、不同的气味、味道、光线等做出的反应进行研究实验,通过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和行为方式,知道蜗牛通过嗅觉、味觉、视觉等感知周围的环境。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饲养蜗牛,继续观察,看看有哪些新的发现。

”引导学生继续观察蜗牛,并通过画图、写日记、拍照等方式记录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和行为方式。

本课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旨在培养学生乐于研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分析】通过一年的科学学习,二年级的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周围事物进行观察,并用语言初步描述。

蜗牛是学生非常喜爱的小动物。

学生乐于在老师指导下观察探究,从而建立蜗牛的身体特点与感知环境的联系。

虽然经常接触,但是科学的观察和描述蜗牛的身体特征,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

这个阶段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敏感期,通过思维导航或问题引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蜗牛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探究知道蜗牛可以通过嗅觉、味觉、视觉等感知周围的环境。

2.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蜗牛的生活习性表现出探究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耐心观察和记录的习惯。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小学科学冀人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风的形成》教案(2023春)

小学科学冀人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风的形成》教案(2023春)

14.风的形成【教学目标】1、能说出空气受热后会上升。

能归纳出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能归纳出风是有力量的。

2、能从生活体验中提出风是怎样形成的问题。

能根据实验方法进行热空气上升和风的成因的实验。

能按照制作方法制作风车模型。

能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结果,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得出结论。

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做出自我评价与调整。

3、能对探究风的成因产生兴趣。

能实事求是地记录自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能尝试工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的方法来制作风车模型。

4、能说出风的利与弊。

【教师准备】线香、蜡烛、简易天平、纸杯、蛇形纸带、风的成因实验箱、湿抹布、制作风车模型材料、纪录表、课件等。

【学生准备】剪刀、尺子、胶水、《科学学生生活手册》、笔等。

【教学用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引导:出示风吹物动的情境图,为什么柳树枝条在飘荡,湖面能掀起波浪?2、提问:你知道风是怎样形成的吗?二、探究发现,形成知识1、感受风。

(1)引导:风是看不见的,我们如何能感受到风的存在?怎样制造出风?学生交流想到的方法。

谈话:让我们用刚才想到的这些方法来试一试吧!学生在小组内制造风,并进行集体交流。

(2)猜想:想一想,风的形成可能与什么有关?2、观察热空气的流动。

(1)引导:空气受热后会发生什么现象呢?让我们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2)方法:老师出示三个实验模型图片,讲解实验方法。

(3)提示:纸带和火焰要保持一定距离。

注意安全,避免烫伤。

(4)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将结果填写在手册中。

(5)汇报:指定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6)思考:三个实验说明了什么?(7)结论:空气受热后会上升。

3、观察风的形成。

(1)提问:自然界中的风是如何形成的?(2)方法:教师进行讲解。

(3)出示注意事项。

(4)实验:学生小组实验,观察实验中线香烟的流动方向,推测实验箱内外的温度,将结果填写在手册中,教师巡回指导。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4《冰融化了》教科版(2019)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4《冰融化了》教科版(2019)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4《冰融化了》教科版(2019)4.冰融化了【教材简析】学生在观察了水结冰的变化过程,了解到结冰使液态的水变成了固态的冰,同时也产生了继续探索的兴趣,由此自然地继续开展观察水变化的探究活动。

在本课,学生将经历观察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从固态到液态),我们希望学生在关注冰状态发生变化的同时,还能注意到状态变化过程中的其他现象。

本课安排了三项探究活动。

第1项活动是学生用吸管或用吹风机的热风向冰块的某一个部分吹热气,观察冰块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冰块融化的原因。

第2项活动是将结冰的试管放入热水中,观察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

通过在试管上做标记,了解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减小。

第3项活动是比较水、水蒸气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建立起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

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着想实验方法,提高他们实验的积极性。

在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出一些办法后,教师出示本课的实验材料,给学生一些提示与启发,在学生的不断补充、完善后,梳理、整理出本课的实验方法。

比较水、水蒸气和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是对本单元前4课的梳理与小结,让学生认识到水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它们有相同之处,也都有各自的不同之处。

学生通过用箭头表示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了解加热,遇冷都能使水的三态之间相互转化。

【学情分析】本课是基于学生在实践水结冰的课堂后展开的,而学生对冰既熟悉又陌生,他们从小就经常玩弄冰块,冰融化了这个过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经验。

但是学生可能缺少细致地观察冰融化的过程,也没有比较过冰融化成水后的体积的变化。

因此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就成为本课重点,通过探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记录,交流表达等良好的科研究惯。

冰融化成水是因为温度升高了,但要让学生说出热量这个词还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引导与启发。

本课还可以通过观察水的各种图片,播放视频,让学生充分感知水在自然界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沪科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尝试科学探究》教案及教学反思

沪科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尝试科学探究》教案及教学反思

沪科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尝试科学探究》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主要针对沪科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尝试科学探究》这一章节,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二、教学目标1.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3.增强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4.提高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次教学主要内容包括:1.科学探究的基本概念和步骤;2.实验设计和操作技能;3.科学探究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导入环节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本次导入环节采用以下方式:1.老师播放有关科学发现或者发明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实际应用;2.老师出示图片或实物,让学生来猜测它们的用途和特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本次教学的主要知识点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老师可以通过PPT、互动白板和教材等方式进行讲解。

在讲解过程中,老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讲解内容要简明扼要,不要让学生感到困难和枯燥;2.适当调整语音语调,让学生感受到思路的连贯和主题的重要性;3.讲解内容要与实际问题结合,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实际应用。

3. 实验操作本次实验操作主要是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操作的具体步骤如下:1.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并记录实验步骤;2.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3.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分析和结论。

4. 实际应用为了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实际应用,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在实际应用环节中,老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取实际案例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实际性;2.分析案例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和方法;3.讨论案例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辨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并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14电路暗箱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14电路暗箱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14电路暗箱教案14.电路暗箱【课标分析】(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设计、探究、制作、阅读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测量、描述物体的特征和材料的性能;了解不同形式的能量。

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科学态度: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

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2)本单元研究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和“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中年段要求。

1.2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描绘某些材料的导电性、透明水平等性能,说出它们的主要用途。

6.4电可以在特定物质中流动,电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源。

电路是包括电源在内的闭合回路,电路的通断可以被控制。

有的材料容易导电,而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电是重要的能源,但有时也具有危险性。

18.2工程的关键是设计。

针对一个具体的任务,依照设想的基本步骤来设想一个产品或完成指定的任务。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简单电路-1《电路暗箱》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简单电路》的第3课。

经由过程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简单电路》前两课的进修,学生认识了简单电路,并能自己制作一个检测器来检测物体的导电性能。

本课围绕着检测暗箱里的电路这一主题层层展开,经由过程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电路连接方式可以产生不同的现象,接着在实际的动手操作中掌握解密电路暗箱的方法,使学生可以根据在检测中观察到的现象对电路暗箱作假设性的解释,能对检测过程和成效举行评判与反思。

幼儿科学教案大班10篇探究

幼儿科学教案大班10篇探究

幼儿科学教案大班10篇探究《幼儿科学教案大班10篇探究》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幼儿科学教案大班10篇探究!(1)大班科学教案《会跳舞的乌龟》含反思活动目标:1、尝试在探究中寻找答案,知道乌龟会跳舞的原因。

2、能通过动手探索发现光源位置与影子位置的关系,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体验探究、发现的乐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1、环境--一个适合探索影子的活动室。

2、教具:大手电筒、彩色的大乌龟、磁带《森林狂想曲》。

3、学具:每人一个小手电筒、一张白纸、一个彩色的纸乌龟、一张记录表;水母、章鱼、海马等图片若干;胶水、抹布等。

活动过程:一、激趣导入,激发探索兴趣。

播放音乐,教师在手电筒、胶水和白纸的帮助下示范乌龟跳舞。

教师:"小乌龟跳得怎么样?""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呢?"二、探究质疑--自主探究质疑,体验发现乐趣。

(一)第一次尝试。

1、教师引导、鼓励幼儿在白纸、胶水、手电筒的帮助下进行大胆尝试。

2、帮助幼儿发现小乌龟"跳舞"的秘密。

讨论:"小朋友,你们的小乌龟'跳舞'了吗?""小乌龟为什么会'跳舞'的呢?为什么有的不会跳舞3、展示"跳舞"与"不跳舞"的乌龟,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寻找发现其中的秘密。

•4、师幼共同小结:"原来,手电筒的光照在小乌龟上就出现了乌龟的影子,当小乌龟的头、尾巴和腿都没有涂胶水,并且都向上翘时手电筒动了,小乌龟的影子也跟着动了,看起来就好象乌龟在'跳舞'了。

"(二)第二次尝试。

1、再次探索前的设疑:"小乌龟会跳哪些动作呢?"师出示记录表引导幼儿观察演示记录。

幼儿园不倒翁教案14篇

幼儿园不倒翁教案14篇

幼儿园不倒翁教案14篇幼儿园不倒翁教案1(一)活动目标:1、通过幼儿的观察与动手探索,发现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一是上重下轻,二是底面大圆滑。

2、简单了解物体重心,物体底面面积的大小与稳定性之间的简单科学道理。

3、萌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索欲望。

(二)活动准备:不倒翁数个;木板、锥体等物体若干。

(三)活动过程:1、谜语导入:一个老爷爷,别看年纪大,走路左右摆,就是不倒下。

2、出示不倒翁,引起幼儿参与的兴趣。

(1)、教师让不倒翁动起来,并提出问题,不倒翁为什么怎么推它也不倒下?(2)、幼儿分组,带着问题去操作、探索和发现不倒翁的不倒的原因。

(3)、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参与者,引导者。

3、进入集体活动环节,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1)、不倒翁的外型特征:它的底部是什么样子?它的顶部是什么样子?它的.上端和下端在操作过程你发现了什么?(2)、不倒翁为什么不倒?(3)、教师小结:不倒翁不倒的原因一是它的身体上重下轻,底部有一块较重的铁块;二是底面面积较大并且圆滑,向一边倾斜时,重力的作用使它摇摆起来。

4、探索重心、物体底面面积的大小与稳定性之间的简单道理。

(1)、幼儿分组操作木板,锥体,让操作物体站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引领。

(2)、过程中,教师和幼儿共同用不同的方法让物体站立,寻找发现物体稳定性与物体的什么特征有关系。

锥体为什么锥部在下的时,它站立不起来?(3)、操作不倒翁,让它左右大摇大摆,发现重心与重力作用之间的简单的关系。

5、教师小结。

(1)、通过木板的站立的不同方式,发现底面面积越大,物体越稳定。

(2)、通过操作不倒翁,当不倒翁倒向左边时,重心和重力作用线在接触点的右边,反之相同;不倒翁倾斜的程度越大,重力产生的作用就越大,摆动就越大。

6、幼儿边玩不倒翁边念儿歌边动作结束。

7、附儿歌:不倒翁,真好玩,样子长的也很独特;头儿小来,脚儿大,头儿轻来,脚儿重;左推它不倒,右摇它不倒;倾斜的越大,摆动的越大;往左倒,重心和重力作用线(接触点)在右边;往右倒,重心和重力作用线(接触点)在左边;摇摇摇,摆摆摆,不倒翁是我的好玩伴。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什么是科学探究》教案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什么是科学探究》教案

《什么是科学探究》教案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2.理解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理解猜想和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3.理解科学探究需要收集、处理信息和相关的技术。

技能目标1.让学生形成的探究意识,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2.培养合作技能,对集体合作的意义有所体验;3.初步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生活生产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目标1.乐于探究、积极思考;2.学会协作与交流;3.感受探究活动的乐趣和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老师引导、学生探索。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观看视频:“海王星发现的过程”,出示讨论题:A.科学家们为什么会进行这项探究?B.科学家们提出了什么问题?C.科学家们提出了哪几种猜测?D.最后排除了哪几种猜测,做出了什么假设,由谁提出的?E.为了证实自己猜测,他们如何收集证据?F、最后谁验证了他们的猜测是真实的?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二、新课教学(一)科学家是怎样进行探究的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观察并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收集证据—验证假设。

(二)如何用探究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过渡:科学探究的方法不仅对科学家是十分有用的,而且对我们每一个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是很有用的,我们要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1.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肚子突然疼起来”的问题。

(这个案例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可以安排学生回答平时大家碰见这种事情是如何处理的?一般是去医院。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医生会怎么做?请学生按科学探究方法的一般过程来归纳说明医生是怎样完成探究过程的。

)提出问题:小明为什么会肚子疼?做出假设:可能乱吃了什么东西;可能是饭后剧烈运动了;可能是受凉了;可能是……等。

收集证据:(询问)最近是否淋雨了受冻了、最近吃了哪些食物,食物是否过期,肚子疼前做了哪些事,以前有没有这病史……。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小班教案《影子的颜色》含反思活动目标培养幼儿对影子的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科学意图: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求知欲是人的本能,孩子们个个好奇、好问、好探索。

通过设计此次活动。

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感知彩色影子的变化。

以幼儿发展为本,实现幼儿在快乐中学习科学的目的。

材料准备:相同大小的矿泉水瓶3~5个、水彩笔颜料、手电筒、纸盒、白布、水。

制作方法:(1)在矿泉水瓶内分别加入不同颜色的水彩笔颜料和水,搅拌均匀,制成彩色水。

(2)剪去大纸盒的上面部分,底面铺上白布,制成投影屏幕。

实验操作:把彩色水瓶放入盒内,置于白布前,且与白布有一定的距离间隔。

用手电筒照射彩色水瓶,彩色水瓶就会在纸盒内的白布上出现半透明的彩色影子。

指导建议:影子,发现影子的彩色,影子圈色深浅不一。

科学小知识:光可透过透明物体,由于水彩笔颜料具有半透明的特性,所以光就会穿过彩色瓶子,形成了彩色的影子。

如果物体遮光性能好的话,影子应该都是黑色的。

活动反思:求知欲是人的本能,人生活在大自然中,总是力图了解和认识本身所处的外部世界,世间万物都有着数不清的奥秘,只要你细心观察与发现,总会发现一些令人惊讶的事情。

这个活动内容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求知欲望,是孩子日常生活熟中比较熟悉,发生的现象,孩子在生活中发现过影子,活动中能运用各种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

激发幼儿对探索科学活动的兴趣。

(2)小班教案《认识肥皂》活动目标:知道肥皂的名称,了解其主要的特征和用途。

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培养幼儿对肥皂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1、收集不同种类的肥皂:透明皂、药皂、旅游皂、液体皂等。

2、用肥皂水制作的吹泡泡玩具若干瓶。

3、歌曲洗手帕吹泡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知道肥皂的名称。

三年级科学教案 第14课《怎样测量液体的体积》

三年级科学教案 第14课《怎样测量液体的体积》

《科学》三年级上册第14课《怎样测量液体的体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固体、液体和气体》单元第三课,本课是学生在学习了“认识液体”之后,通过本课安排的两个探究活动“利用什么来测量”,“测量水的体积”和一个实践活动“测量水杯的容量”组成。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观察、认识液体的测量仪器。

并通过学习学会使用测量仪器测量液体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水杯、水瓶装水是再熟悉不过的动作了,但怎样知道杯里或瓶里有多少水,学生却会忽略。

这一课就是让学生能通过安排的两个探究活动和一个实践活动来系统的学习用什么工具测量水的体积,使用工具怎样测量水的体积。

并把学到的知识应用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上。

三、教学策略1. 引导学生认识测量体积的工具。

通过要想知道水有多少,可以使用量筒或量杯作为测量仪器测量水的体积。

然后逐步认识量筒和量杯的不同点和相同点都有刻度,并认识体积的单位是毫升。

2.使用量筒测量水杯中水的体积。

引导学生从倒水进量筒,观察刻度、观察视线要求倾斜量筒,将杯中的水沿量筒壁慢慢倒入。

把量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观察刻度。

观察时视线应与液体的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出刻度读数。

四、教学目标1.认识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知道体积单位——毫升。

2.知道正确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比较液体的多少。

3.在进行测量液体体积的过程中,体会科学的严谨。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测量仪器并学习用它们来测量液体的体积。

教学难点:学习使用仪器测量液体的体积。

六、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学生用实验材料一套。

学具准备:水、水杯、量杯、量筒、抹布,学生活动手册。

七、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媒体:出示课件和两杯水。

问题:哪个杯子里的水更多?(二)活动探究1.活动1:利用什么来测量问题:想要知道水的多少可以用什么来测量?讨论:小组探讨能够测量水多少的方法。

交流:方法有很多,哪种方法最简单方便?用仪器——量杯和量筒来测量水的多少。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14. 降落伞》 青岛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14. 降落伞》  青岛版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降落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经历“问题——研究——问题”的历程,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

2.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具有合作与参与的意识、主动交流与分享的品质;产生对科学问题进行反复尝试与探索的精神;提升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知道降落伞利用空气阻力实现物体缓慢降落,了解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降落伞运行的原理,体验空气阻力的作用;猜想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并能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难点知道降落伞利用空气阻力实现物体缓慢降落,了解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教具学具学生自制降落伞以及塑料、薄膜、螺母、细绳、剪刀等自制降落伞的工具,实验记录表等。

教学背景《降落伞》是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地球的面纱”中的重要一课。

《降落伞》一课是学生较熟悉的事物,学生通过电视、网络、书刊等各种媒体对降落伞已有初步的了解,有的学生甚至玩过降落伞,但对于降落伞原理、种类及影响降落伞降落快慢的因素等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

本课就以降落伞为切入点,通过对降落伞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降落伞的相关知识及降落伞与大气层的关系,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情趣与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个谜语,你能猜一猜会是什么吗?(生自由回答,猜测气球或降落伞)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降落伞的秘密。

(师板书课题——降落伞)【通过猜谜语的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对学生正确的、合理的答案给予肯定】二、认识降落伞1、了解降落伞的结构你在哪里见过降落伞?(生自由回答)在观察一些降落伞的图片课前同学们都做了降落伞,你能说说你的降落伞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生拿着自己制作的降落伞介绍)师总结:(课件播放)降落伞是一种利用空气阻力实现从高空缓慢下降的专用工具。

幼儿园小班《科学探究》教案范本

幼儿园小班《科学探究》教案范本

众所周知,科学的学习不仅可以满足孩子对自然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而且还能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而在幼儿园小班,开展《科学探究》教育既能让孩子享受到科学的乐趣,还能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此,本文将从科学探究的意义和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评估等方面探讨幼儿园小班《科学探究》教案范本。

一、科学探究的意义和目标科学探究旨在帮助幼儿了解自然世界的规律、发展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激发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动手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幼儿在科学探究中,通过操作材料和器具,观察和分析现象,体验科学知识的探究过程,达到了知识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深化,进而可以促进幼儿探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能力,从而培养出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一)教学内容1.季节变化及季节特点的探究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可以指导幼儿通过观察和实践等探究季节变化和季节特点的规律,包括收集和饲养昆虫、研究天空变化等。

2.食物来源和制作方法的探究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可以指导幼儿通过收集、观察和实践等方式了解不同食物的来源和制作方法,包括果蔬的生长、动物的繁殖、农村的生产、城市的销售等。

3.自然灾害及其预防的探究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可以指导幼儿通过观察、模拟和实验等方式了解自然灾害及其预防的方法,如水灾、火灾、地震等。

(二)教学方法科学探究的教育应着重注重实践操作、示范引导和独立探究。

老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总结法由于小班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不足,老师可以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及时总结、复盘,通过落实“总结-提问-解答-再总结”等方法,让幼儿更快的获取知识和形成能力。

2.问答法问答法是老师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在探究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问题的提问方式,帮助幼儿了解问题的本质和规律,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探究,进一步培养孩子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3.操作法操作法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教育教学方法,可以使幼儿获得实践操作能力,迅速了解实验结果,并从中得到教训和体验。

2023秋六三制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4.《固体、液体和气体》(表格教案)

2023秋六三制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4.《固体、液体和气体》(表格教案)
4.科学兴趣小组:参与科学俱乐部或科学兴趣小组,与他人讨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相关问题。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如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合作精神。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贡献和表现,如提出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了解学生对固体、液体和气体特性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随堂测试:通过设计一些简单的题目,如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测试学生对固体、液体和气体特性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程度。
4.作业完成情况:查看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如阅读科普书籍、在家实验、科学项目制作等。了解学生对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5.教师评价与反馈:根据以上评价指标,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给出具体的反馈和建议。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尝试、不断进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课后作业
1.课程名称:小学科学《固体、液体和气体》
2.教学年级和班级: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3.授课时间:2023秋季学期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学习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性,提高科学观察和思维能力,增强实践操作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固体、液体和气体是什么吗?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它们的特点。
简短介绍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中班科学探究教案20篇

中班科学探究教案20篇

中班科学探究教案20篇《中班科学探究教案20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科学探究教案20篇!(1)中班科学教案《不喝水的蜡》含反思活动目标:1、萌发孩子积极参与探索活动的兴趣。

2、引导幼儿了解蜡不吸水的特性比较发现经特殊加工后纸杯功用。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1、三个大水盆装满水,纸、笔若干。

每组一个一次性纸杯装上水。

2、幼儿每人事先折好一个小船。

活动过程:(1)玩纸船。

“请小朋友看看教室里有什么?”(水盆,水盆里有水)“你们想玩吗?想想你要怎么玩。

”幼儿讨论后自由选择地方玩。

!来自快思老师教案.!提问:A 你是怎么玩纸船的?B你的纸船怎么了?C你发现了什么?小结:蜡不喝水,蜡涂在纸上就好像给纸穿上了一件雨衣,可以保护纸的(2)折纸杯。

教师出示一个纸折的杯子,让幼儿观察。

提问:A你觉得这个纸杯能装水吗?B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纸杯不漏水。

幼儿自由讨论后进行操作。

小结:蜡涂的厚薄均匀与否会影响效果,涂的厚均匀的不会漏水反之就要漏水。

(3)发现纸杯的秘密。

教师出示另一种一次性纸杯,让幼儿比较发现他们的不同,然后揭晓纸杯的秘密。

(4)延伸。

生活中这样的现象还有很多,请小朋友回去再找找,我们下次再来做实验。

教学反思:活动结束后我发现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的不足或者说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教师请小朋友观察与亲手触摸发现了纸船不湿的秘密,这时教师如果能够抓住契机,请拿着蜡船的小朋友把船举起来,让周围的小朋友也看一看,摸一摸让他们能够发现不同,这样后面孩子关注实验的热情更高,活动的气氛更好。

另外,我也在想活动的第一部分是否可以用两种不同的纸张,如,一种是普通的纸,一种是蜡光纸,这样视觉上的刺激小朋友就能分别它们的不同,在开船的过程中小朋友就会主动的关注周围小朋友的船,把教师的巡回引导的目的,转换为孩子们自己的需要。

科学探索教案

科学探索教案

科学探索教案引言:科学探索是培养学生科学能力和探究精神的重要环节。

通过科学探索,学生能够培养观察、提问、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本教案将介绍一种有效的科学探索教学方法,旨在帮助教师设计出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科学探索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对自然现象的敏感性。

2. 建立学生的提问意识,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训练他们进行科学实验的技能。

4.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1. 确定适合年龄和学习能力的科学主题,如动物、植物或环境等。

2. 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和材料。

3. 整理相关的科学教材和参考书籍。

4. 确定适合的教学时间和地点。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观察或提问引发学生对科学主题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段有趣的视频或展示生物标本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接着,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 探索活动:分组或个人活动,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索。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验的方向和问题,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和观察,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制定假设,并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

3. 数据收集与分析: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观察结果。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图表、表格等形式整理数据,并帮助学生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

学生可以根据实验结果来回答之前提出的问题,展示他们的发现和结论。

4. 知识巩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实验和观察中总结出科学规律和原理,帮助他们深化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教师还可以提供相关的科学教材和参考书籍,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5. 总结与评价:学生可以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实验成果和发现,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实验和报告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继续保持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四、教学评估:1. 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执行能力。

2023年小班科学会动的毛毛虫教案(精选14篇)

2023年小班科学会动的毛毛虫教案(精选14篇)

2023年小班科学会动的毛毛虫教案(精选14篇)小班科学会动的毛毛虫教案 1【活动目标】1、观察、感知不同材质的纸毛毛虫在水中“长大”,并尝试记录观察结果。

2、在探索过程中,体验观察实验的乐趣。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1、铅画纸、手工纸、报纸制成的毛毛虫若干份;三种纸的纸片若干份。

2、记录用具若干份;教学PPT。

【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

今天老师请来了三个好朋友,它们是三条毛毛虫。

二、认识、感知。

1、毛毛虫自我介绍。

关键提问:它们都用什么纸做的?2、小结:它们是用铅画纸、手工纸、报纸三种不一样的纸做的。

3、尝试、探索,观察、记录。

(1)猜测。

关键提问:猜猜它们三兄弟在水中谁会长得最快、最大?(2)操作记录。

关键提问:我们将三条毛毛虫一起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谁长得最快、最大。

幼儿操作并在题板上做好记录。

幼儿介绍,教师将结果放大展示。

小结:报纸毛毛虫长得最快,手工纸毛毛虫第二个快,铅画纸毛毛虫长得最慢。

四、推理思考。

关键提问:很奇怪为什么这些纸毛毛虫在水里就长得不一样呢?小结:纸可以吸水,纸张的性质不一样,吸水的快慢也就不一样,因此不同纸做得毛毛虫在水中就长得不一样。

【活动延伸】师:把毛毛虫的.纸朋友请到我们的区角里,等区角游戏的时候就去给它们做裁判好吗?活动生成及建议在区角活动中增加除报纸、手工纸、铅画纸之外的其他纸,用“毛毛虫在长大”的实验方式,观察各种不同材质的纸张的吸水性。

【活动反思】在科学领域揭示出了毛毛虫变蝴蝶的神奇过程;在健康领域向小朋友提出了不能暴饮暴食;在数学领域包含着1—5数量的点数以及一星期的概念;在语言领域故事内容夸张幽默,在艺术领域绘本的绘画方式别具一格,值得欣赏。

小班科学会动的毛毛虫教案 2活动目标:1.在玩玩、看看、说说、动动中,知道身体的很多部位是会动的,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

2.愿意和大家说说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2024年新教材)粤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14课《发现常见工具的作用》教案

(2024年新教材)粤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14课《发现常见工具的作用》教案

(2024年新教材)粤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
第14课《发现常见工具的作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
认识一些常见工具,了解其作用。

2. 科学探究
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常见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作用。

3. 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养成细心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4. 社会责任
让学生了解工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工具的意识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认识常见工具,了解其作用。

2. 难点
通过探究活动,掌握常见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三、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
常见工具实物(如剪刀、锤子、螺丝刀等)、纸蜻蜓、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展示纸蜻蜓,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怎样让纸蜻蜓旋转起来吗?除了用手,还可以用什么工具呢?”引出课题。

2. 认识常见工具
(1)教师展示各种常见工具实物,如剪刀、锤子、螺丝刀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工具的名称。

(2)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工具的用途。

3. 探究工具的作用
(1)分组实验:让学生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让纸蜻蜓旋转起来,观察哪种工具最有效。

(2)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不同工具的作用。

4. 拓展延伸
(1)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工具,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2)强调使用工具的安全注意事项。

5. 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工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尝试科学探究》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科学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一般步骤。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科学探究,获得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一般性认识,领悟科学探究的几个重要环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挖掘学生的探究能力。

特别是抽象和假设检验的能力,了解科学探究的一个基本方法——控制变量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的亲身参与,养成对科学的热爱,增强探究科学的欲望,乐于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去,能实事求是的记录实验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有与他人合作和进行交流的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难点: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和设计方案。

三、教学过程:
(一)、探究钟摆的奥秘
师:科学的核心是探究,学习物理就要学会科学探究。

展示摆钟实物,让学生观察+观察摆钟的外部构造。

师:最近,小慧家的摆钟走快了,请邻居张师傅帮忙,只见张师傅将摆钟下面的螺母拧几下,摆钟走时就准了。

1、提出问题
师:对这个现象,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张师傅拧摆钟下面的螺母究竟调节了摆钟的什么?改变了摆钟走时的准确性?
生:钟摆来回摆动的时间是由什么决定的?
生:……
师: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的第一步,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同学们要仔细观察平日周围的事物,善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师:对于以上问题,你们的猜想是什么?(想想看,问题的真正答案可能是什么?)生:摆动的快慢(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可能与摆锤的轻重有关。

生:摆动的快慢可能与偏离的角度大小有关。

生:摆锤下面的螺母位置估计会影响摆的长度,看来,摆动的快慢跟摆的长短有关。

师:好,前面几位同学分别提出了他们的猜想,是否还有同学有不同的猜想和假设?如果没有,那么你赞同哪位同学的观点?(设疑)其中是只有一位同学说对了,还是有若干同学正确?切忌从老师的表情上揣度答案,这不是一种正确的科学探究态度。

a、如果你认为,摆锤的轻重会影响摆动的快慢,那么是轻的快,还是重的快。

b、如果你认为,摆动的角度会影响摆动的快慢,那么是摆角大的快,还是摆角小的快。

c、如果你认为,百的长度会影响摆动的快慢,那么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生:……(思考、交流、回答)
师: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

在科学探究中,猜想不是胡猜乱想,它是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作出的一种试探性的解释。

3、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师:对于以上的猜想,你们准备怎样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来验证呢?生:用细线系住小球代替钟摆,用秒表测量摆动的时间。

师:设计实验应针对探究目的,选择探究的器材,在此,对具体的实物进行了简化,用细线悬挂小球代替,是一个很好的设计。

下面请分组讨论制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数据表格。

(若学生初次探究设计表格有一定困难,可由教师示范表格设计方法:控制变量→待研究变量(纵向列表)→实验次数/顺序(横向列表)→待测数据)
生:探究步骤如下: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师:实验时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操作,操作中要注意观察,把观察到的重要现象和数据记录下来,数据的记录要尊重事实,不可拼凑、不可杜撰。

学生实验。

5、分析与论证:
师:实验数据只是一堆原始材料,必须通过分析、论证,才能形成结论。

好比建造房子,一堆砖块、黄沙、水泥等材料要经过设计、施工、装饰,才能变成宏伟的建筑。

下面请根据实验数据对比分析,得出你的实验结论生:摆球摆动的快慢(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与摆重无关。

生:摆球摆动的快慢与摆动的角度无关。

生:摆球摆动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大,摆球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球摆动越快。

『板书』:摆动的快慢只与摆长有关,与摆重、摆角无关。

摆长越大,摆球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球摆动越快。

6、评估:
师:探究过程是否恰当?探究得到的结论是否合理?探究过程中是否出现新的问题等,都需要再进行充分的考虑。

生:如果我们再多做几次,总结出的结论可能会更可靠。

生:我们测的摆动时间还真准确呢。

生:我认为结论是可靠的,刚才看见张师傅把螺母往下拧,估计起了增加摆长的作用,使摆动变慢,原来走快的钟就准了,张师傅的做法和我们实验的结论一致。

生:我认为可以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钟的快慢可能跟它所处的地点有关。

7、交流:
生:……
(二)、科学探究的过程
师祝贺学生成功完成了探究实验。

总结探究的环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