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苏教版科学
苏教版科学三上《塑料》ppt课件
塑料的加工
塑料的加工方法
塑料的加工方法包括注塑、挤出、吹塑、压延等。这些加工方法可以 使塑料具有所需的形状和性能。
塑料的加工设备
塑料的加工设备包括注塑机、挤出机、吹塑机、压延机等。这些设备 是实现塑料加工的关键。
塑料的加工工艺参数
在塑料加工过程中,需要控制各种工艺参数,如温度、压力、时间等 。这些参数对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有重要影响。
建筑材料
塑料可用于制造管道、门窗、 板材等建筑用料。
家电产品
塑料在家电产品中应用广泛, 如洗衣机、电冰箱等的外壳和
内部零件。
汽车工业
汽车零部件,如轮胎、保险杠 、仪表盘等,大量使用塑料制
造。
03
CATALOGUE
塑料的生产与加工
塑料的生产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塑料的生产
塑料是由石油、天然气 等化石燃料经过提炼和 加工得到的有机高分子 材料。其生产过程通常 包括原料选择、配方设 计、成型加工、后处理 等步骤。
塑料的加工流程
塑料的加工流程包括原料选择、配方设计、成型加工、后处理等步骤 。在加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工艺参数,以保证产品质量。
塑料的回收与再利用
• 塑料回收的意义:随着塑料的大量使用,废弃塑料的数量也日益增多。废弃塑 料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因此,回收和再 利用废弃塑料对于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塑料污染的全球治理
面对全球性的塑料污染问题,需要各国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推广环保理念和措施,以实现塑料 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苏教版科学三上《 塑料》ppt课件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1.像粉笔、水一样,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1.压缩空气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答:充气城堡,射钉枪,足球,喷水壶,轮胎,充气床垫。
2.空气是有质量的;在接近地面处,1升空气的质量约为1.29克,相当于3枚回形针的质量。
3.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空气流动形成风。
4.可以用哪些方法制造风?答:扇扇子,吹头发,吹风车,挤袋子。
第二单元1.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2.仔细观察挖来的土壤,你在里面发现了哪些东西?答:枯树枝,沙子,小虫,泥土,石块,黏土等。
3.土壤中有大颗粒的沙粒,中等颗粒的粉粒和细小颗粒的黏粒。
人们根据三种颗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含沙粒较多的叫沙质土,黏粒含量较多的叫黏质土,沙粒、粉粒、黏粒含量差不多的叫壤土。
4.沙质土,渗水性、透气性最好,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差,适宜生长芝麻、花生等;黏质土,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好,渗水性、透气性最差,适宜生长荷花、芦苇等;壤土保水性、保肥能力、渗水性、透气性都较好,适宜种植蚕豆,苹果树等。
5.仙人球,耐高温、干旱、贫瘠,不喜欢潮湿;水稻喜高温、潮湿,对土壤的保肥和供肥能力要求较高。
6.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腐殖质。
腐殖质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
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深,越肥沃。
7.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小动物,他们为腐殖质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在土壤中打洞,帮助土壤通气;通过吞食和排泄,增加土壤的肥力;通过身体的活动,促进各种营养物质与土壤颗粒的混合。
它们是植物生长的好帮手。
8.不是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如山体的表层土就因经常受到雨水的冲刷而流失,所以山上的土壤往往比较贫瘠。
我国常用种植绿肥,施农家肥和收集落叶沤肥等方法改良贫瘠的土壤。
9.土壤对动植物和人类有哪些贡献?答:植物生长,动物安家,生产粮食,种植蔬菜,许多动植物有了土壤才能生存。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各课实验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各课实验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下面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各课实验的介绍。
第一课实验一:利用太阳光照射实验实验目的:观察太阳光的作用和影响实验材料:放大镜、纸片、太阳光实验步骤:将放大镜对准太阳光,在纸片上观察太阳光的效果,记录观察结果实验结果:太阳光可以使纸片变热,当太阳光穿过放大镜时可以放大视野第二课实验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实验目的:观察水的沸腾现象和原因实验材料:锅、水、火实验步骤:将锅装满水,放在火上加热,观察水的变化实验结果:当水温达到一定程度时,水开始沸腾,热量使水分子活动加快,形成水蒸气第三课实验三:探究力的作用实验实验目的:观察不同力对物体的影响实验材料:弹簧测力计、小球、手实验步骤:用手托住小球,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手对小球施加的力量实验结果:当用力越大,弹簧测力计上显示的数值越大第四课实验四:探究摩擦力实验实验目的:观察不同材料的摩擦力实验材料:小车、不同材质的地板或桌面实验步骤:将小车放在地板或桌面上,分别用手控制小车运动的速度实验结果:不同材料的地板或桌面对小车有不同程度的摩擦力,摩擦力较大时,小车运动速度较慢第五课实验五:观察阳光的方向实验实验目的:观察阳光的方向变化实验材料:指南针、太阳实验步骤:将指南针放在平坦的地面上,观察指南针指向的方向,然后通过观察太阳的位置进行对比实验结果:阳光的方向是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指南针指向的方向始终指向北方通过以上实验,学生可以通过亲自动手的方式观察和实践,更加深入地理解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这些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的过程,学生也能够加深对科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希望学生能够在实验中探索和发现,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全册课件(附目录)
炎炎夏日,两小无猜的美丽日子
还记得我们以前在榕树下晒太阳的时候吗? 你说,你多么希望可以一直这样。 如今你的笑容和眼神,又在哪里?
空气被密封在一个空间里,不能跑出瓶子, 才能将水挤出。
来做一个实验
把一团纸放在杯子的底部,然 后将杯子倒扣在水中.预测一下, 纸团会湿吗?为什么?
结论:
空气占据空间。
现的力指样用 象力向堵多两 。向下住的只
上压管水注 拉活口和射 活塞,空器 塞;用气, 。用同,分 分同样然别 别样大后抽 观大小用进 察小的手同
实验四
说说冷热空气是怎么样对流的?
热空气向上流动, 冷空气向下流动。
每天带着爱生活就不会害怕
Every day with love life will not be afraid
“孔明灯”:相传在1700年前三 国时,诸葛亮用竹篾扎了一盏
纸灯,在灯的下面燃着一团松
脂,灯便浮生起来,悬在空中,
用来传递作战信息。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全册课件
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 认识空气
用石头占据空间
用空气占据空间把水挤出来
瓶子里有一些水,不倾斜瓶子, 你们能不能利用空气把水从瓶子里挤 出来?
实验材料:橡皮泥、吸管、瓶子 先讨论一下。
用空气占据空Biblioteka 把水挤出来用空气占据空间把水挤出来
想一想:
①橡皮泥有什么用? 密封空气 ②你怎样让空气进入瓶中? 向瓶中吹气 ③你又用什么办法利用空气去挤水?
x
)
1、科学家伽利略用气泵向一个瓶子里打足气,然后称它的重量,称
好后瓶口打开,然后再称重量,结果瓶子变轻了,这个实验说明了
空气( A) A 有重量 B 没有重量 C 说明不了什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一、引言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三年级上册科学学习中,学生将通过实践、观察和思考,逐渐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为今后的科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本文将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包括观察和感知、物体与材料、生活中的力、生物和生物元素等几个方面。
二、观察和感知1. 观察和感知的意义科学研究的第一步是观察和感知。
通过观察和感知,我们能够发现事物的特点和规律,提出问题,并进一步进行实验和研究。
2. 观察和感知的方法在三年级上册科学学习中,学生将学会使用各种科学仪器,如放大镜、显微镜等,进行观察和感知实验,了解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
三、物体与材料1. 物体的性质学生将学习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材质等性质,了解不同物体的特点,并通过实验和观察,学会归纳总结物体的一般性质。
2. 材料与用途学生将学习不同材料的特点和用途,了解金属、塑料、纸、布等常见材料的特性和应用领域,培养对材料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四、生活中的力1. 力的概念学生将学习力的概念和常见的力的种类,如推力、拉力、重力等,了解力对物体运动和变形的影响。
2. 力的测量学生将学习力的测量方法,如使用弹簧测力计等工具进行力的测量实验,并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增强对力的认识和理解。
五、生物和生物元素1. 生物的特点和分类学生将学习生物的基本特点,包括生长、发育、自我繁殖等,并了解动物和植物的分类方式,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互动关系。
2. 种子的成长学生将学习种子的生长过程和影响因素,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种子的生长需要的条件,培养对植物生长的兴趣和理解。
六、结语在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学习中,学生通过观察和感知,了解物体与材料、生活中的力,以及生物和生物元素等内容。
通过实践与思考,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为今后的科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希望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和观察,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成为探索自然的小科学家。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第1单元认识空气1.空气占据空间吗1.还能往盒里放粉笔吗?还能往杯里倒水吗?为什么?【解答】一盒装满粉笔的粉笔盒里无法继续放入粉笔,这是因为粉笔盒的空间被粉笔占满,想要放入新粉笔,只能将原有的粉笔拿出来一部分,腾出空间。
同理,一杯装满水的杯子,再往里面倒水,杯子里面的水就会被挤得溢出来。
结论:占据空间,就是新物质排挤原来的物质。
2.水会漏下去吗?【解答】实验现象:漏斗里的水留在漏斗里,并没有漏入玻璃瓶中。
实验分析:空的玻璃瓶装满了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瓶口被橡皮泥封住后,只有漏斗口可以进出空气,当快速向漏斗里倒入水后,由于空气占据一定空间,漏斗里的水无法进入玻璃瓶中,因此水被空气“托”在了漏斗里。
实验结论:漏斗里的水没有漏下去,说明空气占据空间。
3.纸团会不会湿?【解答】实验现象:(1)水不能全部进入杯中。
(2)取出杯底的纸巾,纸巾没有被水浸湿。
实验分析:在杯底放上纸巾后,杯子里其余部分被空气占据着。
当杯子竖直地向下扣入水中时,纸巾和水之间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杯底的纸巾没有接触到水,因此没有被水浸湿。
实验结论:杯底的纸团没有湿,说明空气占据空间。
4.气球吹得大吗?实验现象:无论怎么努力,也无法将气球吹得圆鼓鼓的。
实验结论:气球无法吹得很大,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5.挤压注射器里的空气,说说你的发现。
【解答】实验现象:(1)推动活塞时,活塞会向下移动,注射器中的海绵(或泡沫)会被压扁一些;松手后,活塞会慢慢向上方移动(被空气顶回)。
(2)用大一点儿的力推动活塞,活塞会进一步向下移动,同时注射器中的海绵(或泡沫)会被压得更扁一些;松手后,活塞会迅速向上方移动。
实验分析:注射器中充满了空气,当推动活塞时,由于注射器口被橡皮堵住,空气无法逃出,因此空气被压缩了,体积变小,由于空气的压力,注射器里的海绵(或泡沫)被压扁了一些。
当松手后,由于压缩空气有弹性,因此空气恢复了原来的体积,活塞也被空气顶了起来,注射器里的海绵(或泡沫)也恢复了原样。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与总结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与总结
一、物质与能量
1. 物质的性质
- 物质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质量和体积。
- 物质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状态的改变与温度有关系。
- 物质的颜色、形状、硬度、透明度等是物质的性质。
2. 物质的分类
- 物质可以分为自然界的物质和人工合成的物质。
- 自然界的物质又可分为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
3. 物质与能量的关系
- 物质和能量是宇宙的两大基本组成部分。
- 物质可以储存和释放能量。
二、生物
1. 生物的特征
- 生物呼吸、运动、繁殖和生长发育。
- 生物要依靠食物来生存。
2. 动物
- 动物是具有感觉能力和运动能力的生物。
- 动物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3. 植物
- 植物是具有光合作用能力的生物。
- 植物可以分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两类。
三、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
1. 水的性质
- 水是常见的液体,具有透明、无色、可溶性等性质。
- 水有三态变化:固态、液态和气态。
2. 空气的性质
- 空气是气体的一种,无色、无味、无形。
- 空气中含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成分,对生物生存非常重要。
3. 光的传播和反射
- 光是一种电磁波,在真空中可以传播。
- 光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和反射。
以上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知识点梳理与总结。
希望对您有帮助!。
苏教版科学三上2.6 肥沃的土壤 课件(20张PPT)
制作过程: 1、往肥料袋中装些土、水果皮、菜叶、蚯蚓等。 2、均匀地往塑料袋中洒一点水,把塑料袋口扎紧。 3、把肥料袋放在阴暗的地方,经常翻动。大约一周才能成肥。
03 新 知 讲 解
肥沃的土壤
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小动物,它们对腐殖质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03 新 知 讲 解
肥沃的土壤
小动物通过在土壤中打洞,帮助土壤通气;通过 吞食和排泄,增加土壤的肥力;通过身体的活动, 促进各种营养物质与土壤颗粒的混合它们是植 物生长的好帮手。
2. 所有的土壤都是肥沃的,可以支持植物的生长。( ×)
3. 土壤中的黏土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没有黏土植物就无法生长。( ×) 4. 土壤中的小动物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 ×)
05 课 堂 练 习
肥沃的土壤
选择题
1、腐殖质是由( B )变成的。 A、泥土 B、动植物遗体 C、塑料袋
3. 科学思维:形成对土壤及其生态系统的整体认识,理解土 壤与生物、环境的相互关系。
4. 科学态度:培养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珍惜土地资源,树 立环保意识。
02 新 知 导 入
肥沃的土壤
如果我们是一颗小小的种子,那么土壤就是 我们的摇篮,是我们的家。在这个家里,我 们得到了生长所需的一切养分,是土壤滋养 着我们,让我们茁壮成长。那么,同学们, 你们知道为什么土壤能够如此神奇吗?
03 新 知 讲 解
蚯蚓的作用
肥沃的土壤
1、蚯蚓在土中钻洞,有利于土壤通气排水起到了松土的作用。 2、蚯蚓吃土及枯草,分解生物残体,排出粪便增加了土壤的 肥力。
03 新 知 讲 解
肥沃的土壤
迄今为止,已经发现的土壤动物有1000多种。亿万年 来,它们默默无闻地分解着生物遗体,改变着土壤的 肥力。如果土壤缺少了它们,粮食、蔬菜就不能生长, 花草树木就会枯萎死亡,人们也将失去生存和发展的 物质基础。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记录和分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我们的身体第1课:认识我们的身体第2课:眼睛和耳朵第3课:手和脚2.第二单元:植物第4课:认识植物第5课:种子的秘密第6课:植物的生长3.第三单元:动物第7课:动物的家第8课:动物的食物第9课:动物的行为4.第四单元:天气和季节第10课:天气的变化第11课:季节的变化第12课:气候的影响5.第五单元:水和水的故事第13课:水的三态第14课:水的循环第15课:水的作用6.第六单元:有用的材料第16课:认识材料第17课:材料的用途第18课:材料的性质三、教学过程1.第一单元:我们的身体(1)第1课:认识我们的身体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身体,了解身体的基本构造。
通过游戏让学生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
讲解身体各个部位的作用。
(2)第2课:眼睛和耳朵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眼睛和耳朵的构造。
讲解眼睛和耳朵的作用。
进行视力、听力测试,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视力、听力状况。
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手和脚的构造。
讲解手和脚的作用。
进行手和脚的协调性测试。
2.第二单元:植物(4)第4课:认识植物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形态。
讲解植物的基本构造。
介绍植物的生长环境。
(5)第5课:种子的秘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种子。
讲解种子的构造和作用。
进行种子发芽实验。
(6)第6课:植物的生长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讲解植物生长的条件。
进行植物生长实验。
3.第三单元:动物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家。
讲解动物的家对动物生活的作用。
进行动物家的模型制作。
(8)第8课:动物的食物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食物。
讲解动物的食物来源和食物链。
进行动物食物的实验。
(9)第9课:动物的行为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行为。
最新最全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件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常见绿色开花植物,
种子植物
被子植物
约25万种)
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动物的种类更多, 约有150多万种。
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
环节动物、软体动 物、节肢动物
动 物 的 分 类
无脊椎动物 95% 环节动物、软体 动物、节肢动物 脊椎动物 5%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鸟类、哺乳类动物
4、科学探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得出结论并不容易。 (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全单元精品课件
珙桐(鸽子树)
金
丝
猴
鳄
鱼
朱
鹮
银杏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自 然 界
有生命的 物体
生物
无生命的 物体
藻类植物
植 物 的 四 个 类 群
苔藓植物
地球上的植 物大约有30 多万种
金鱼和它很相似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练习
1、(琴纳)发现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办法. 2、科学探究的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猜 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3、我知道的科学家的名字有: (琴纳)、(爱迪 生)、(居里夫人)、(李时珍)、(袁隆平)、 (牛顿)…… 4、英国人(罗杰特)发现了人眼具有(暂时记忆 能力)。(电影)就是根据他解释的原理制作的。
一岗双责,安全教育
不携带管制刀具
不打架斗殴
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
1、( )让我们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并驱使我们不断地寻 找问题的答案。
2、英国医生罗杰特发现了人眼具有(
3、( )发现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办法。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2019新教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要用相同型号的气球?
.师:所以我们要挑选型号相同的气球。但是型号相同的气球质量也可能有差别,我们可以先将2个没有装空气 的气球,挂在平衡尺的两端,进行调整,使平衡尺保持水平。然后再给其中一个气球充气。这个气球充了气后,我们 又做什么?
科学态度: 1.培养尊重证据和按照科学认知程序进行科学探究的科学态度和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压缩空气有关的技术应用。 【教学重点】 认识空气占据空间。 【教学难点】 了解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气球、矿泉水瓶、大头针、大烧杯、小烧杯、锥形瓶、漏斗、注射器学生材料:纸、橡皮泥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故事导入新课
5、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记 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便不断的改进。
6、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7、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树立开放式的教学观念; 8、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9、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将锥形瓶里的水倒掉)提问:“仔细观察,此时瓶子里还有东西吗?”
.学生汇报:有,空气
.揭示课题:那空气会不会像水一样占据空间呢?
[设计意图:利用一个童年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用“水占满了树洞的空间”引出本科要研究的问题“空气占据 空间吗?”]
二、操作与探究
(一)烧杯底部的纸团会湿吗?
.演示讲解实验过程,提问:把小烧杯口向下竖直的扣到水里,并完全浸入水中,纸会不会湿?猜一猜并说出理 由。
2023年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3年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课程简介该科学课程是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共分为5个模块,包括“动物世界”、“植物世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天空之上”和“环境中的科学”。
本课程旨在通过对自然现象、物质世界、人类活动和现象等的观察、探究和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世界的观察和描述的能力;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能;3.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4. 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课程安排模块一:动物世界- 第一课动物的多样性- 第二课动物的生长发育- 第三课动物的生活性- 第四课动物的结构特征- 第五课动物对人类的作用模块二:植物世界- 第一课植物的种类- 第二课植物的生长发育- 第三课植物的繁殖- 第四课植物的采集和应用- 第五课植物的适应环境模块三:日常生活中的科学- 第一课熨衣服- 第二课摇号发电- 第三课过滤水- 第四课凝固和融化- 第五课化学变化模块四:天空之上- 第一课月相- 第二课星座- 第三课日食和月食- 第四课风吹云动- 第五课太阳能模块五:环境中的科学- 第一课空气和环境- 第二课噪声和环境- 第三课水污染和环境- 第四课垃圾分类与环境保护- 第五课绿色环保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探究”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师注重激发学生思考和主动探究的兴趣,营造积极的研究氛围。
通过一定的实验活动,让学生感性地认识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本课程采取综合评价的方式,通过平时表现、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等方式进行评价。
同时,引导学生自主评价和互相评价,形成全面的评价体系,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潜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部分第一单元植物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科学活动,知道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过程中,初步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进行科学观察、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亲历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能够学会记录和学会讨论。
【教学准备】科学记录本【教学过程】一、看看课文插图。
1、引领学生看科学课本第2页中大树的图片。
问:从图片上看大树,你看到了什么?2、学生交流,师板书。
二、想想曾经所见。
1、组织讨论: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你曾经看到过一些什么?2、学生交流,师板书。
3、比较:与刚才看图片得到的信息相比,内容丰富了,为什么?引导学生明白图片所提供的信息是很有限的,如果要获得更丰富的信息,必须选择真实的事物作为观察的对象。
三、再看真的大树。
1、如果现在再去看一看真的大树,是不是能够看到更多的内容呢?2、比较:现在再去看一看大树,与刚才我们回忆曾经看过的大树,又有什么区别呢?3、小结:带着目的去看一棵真正的大树,会比随意地看看的内容要多。
带着目的去看真实的事物,才是科学课中进行的观察。
四、实地观察大树。
1、讨论: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们想观察什么?2、讨论:怎样做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你打算用哪些方法来观察?3、小组为单位,实地进行观察,并记录(科学记录本)。
4、小结:交流实验记录。
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二课校园的树木【教学目标】1、知道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2、能够用自己可以表达清楚的方式描述所观察的大树,学会与同伴交流;会拓印树皮;会写树的观察记录。
3、进一步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树木的兴趣,培养小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描述一棵大树。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有条理、有系统的描述。
【教学准备】用于拓印树皮图案的白纸若干。
【教学过程】一、描述观察所见。
1、上节课,我们观察了一棵真正的大树。
你们能不能告诉我,你们观察到的那棵大树是什么样子的?2、描述建议:要用你们认为最能够说清楚的方法来描述。
通过你们的描述,要尽可能地使大家想象出你们的那棵大树的模样来。
描述要先从树的整体方面进行(树的高矮、树冠的模样、树干的粗细),再介绍局部(树叶、树皮、果实种子等)。
3、学生自由描述后,集体交流。
二、再观察描述大树的活动。
1、阅读课本第7页的树的观察记录。
2、大树的观察记录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记录课本第6页?3、介绍拓印书皮图案的方法,课本第6页。
三、实地观察大树。
1、收集素材、完成观察记录。
2、交流观察记录。
对典型观察记录进行展示。
四、小结思考。
1、我们观察了很多棵大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2、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三课大树和小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2、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3、大树和小草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小草的意识;关注像小草这样的小生命。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亲历观察小草活动;比较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难点】能够学会观察、学会记录和学会讨论。
【教学准备】为每小组准备:几种常见的小草,最好有黄花酢浆草(三叶草)和狗尾草;一条树枝(樟树枝)和这种树的果实、叶片。
【教学过程】一、认识一些周围常见的小草。
1、师:小朋友,你们认识哪些小草?说说你们认识的小草。
2、学生交流,师板书。
3、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二、比较大树与小草的相同和不同。
1、组织讨论:使学生认识木质茎、草质茎。
2、学生交流,师板书。
3、比较:茎的比较、果实的比较、叶的比较。
三、利用韦恩图整理比较的结果,揭示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特点,指向生命体的特征。
1、师:讲述维恩图的作用。
维恩图是一种选择、分类和比较信息的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你们记录观察的结果,两个图可以呈现不同的信息。
比如:只属于大树的特点和只属于小草的特点,应分别记在一个圆里,而它们的共同特点则应记入两个圆的交叉部分。
2、比较:大树和小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大树的特点:长在土壤里,需要阳光、水分,植株高大,茎粗,很硬,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多年生寿命长,是木本植物。
小草的特点:长在土壤里,需要阳光、水分,植株矮小,茎细,较软,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寿命短,是草本植物。
相同的特点:长在土壤里,需要阳光、水分,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
3、师:指导学生填P9页的维恩图。
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四课观察水生植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2、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1、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2、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亲历观察水上水生植物活动;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教学难点】能够学会观察、学会记录和学会讨论。
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教学准备】为每个小组准备: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
【教学过程】1、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1)、师:你认识哪些水生植物?(了解学生认识水生植物情况)(2)、师:指导学生认识水生植物:认识水葫芦和金鱼藻。
2、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1)、师:把装有水葫芦和金鱼藻的塑料袋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轻轻拿出这两种植物,放入水槽中,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样子,(2)、生:画图。
(3)、交流:水葫芦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3、探究水葫芦能浮在水面上的秘密;(1)、生:(猜测)水葫芦里面的结构(2)、生:(观察)用小刀剖开水葫芦叶柄观察里面的结构。
(学生用小刀时,教师要提示学生:一定要注意安全)(3)、生:(交流)水葫芦里面有什么?(里面有气囊,充满空气)所以,水葫芦会浮在水面上4、总结水生植物的共同特点、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1)、师:水葫芦和金鱼藻有什么相同之处?它们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水葫芦和金鱼藻的相同点有:生长在水中,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有根、茎、叶;会繁殖后代,会死亡;生长条件需要水、阳光、空气等。
(2)、生:(讨论)讨论水葫芦和狗尾草的不同和相同。
水葫芦的特点:生长在水中,叶柄膨大有气囊,能浮在水面上;有根、茎、叶;会繁殖后代,会死亡;生长条件需要水、阳光、空气等。
狗尾草的特点:长在土壤里,需要阳光、水分,植株矮小,茎细,较软;有根、茎、叶,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寿命短,是草本植物。
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条件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都短,都是草本植物。
(3)、生:填写维恩图。
作业:预习第5课:植物的叶;准备各种各样的植物的叶。
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五课植物的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学生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重点】在观察比较许多叶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大部分的叶有叶柄和叶片两部分。
【教学难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教学准备】:学生自己准备:捡一些落叶。
为每小组准备: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
教师准备: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教学过程】1、观看课文树叶插图,感受秋天的美丽。
(1)、师:大家观看课文P12上的插图。
(2)、生:观看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2、观察比较和统计树叶的活动。
(1)、师:上节课,老师要你们捡树叶,你们捡到了几片树叶?这里面有几种树叶?你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引导学生进行个人的和小组的统计与分类。
(2)、生:进行统计和分类。
(3)、交流:各个小组汇报自己小组的统计和分类情况。
(4)、师:统计有几片树叶的活动会比较顺利。
要知道:有几种树叶就有难度了。
你们是根据什么理由对它进行分类的?(5)、师:这么多树叶,从结构上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观察叶的生命特征(1)、师:请大家比较一下:新鲜的树叶和你捡到的落下的树叶,有什么不同?(2)、生:比较后交流自己的看法。
(3)、师:长在树上的新鲜的树叶与落叶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哪里?(新鲜的树叶是活的,落下的树叶是死的。
让学生体会的叶的生命特征。
)(4)、师:观察一条树枝上的叶,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观察去发现:有几种不同生长阶段的树叶,用词语来描述树叶的生长阶段。
如叶芽、小叶片、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等。
从几张叶的不同生长阶段去推测一片叶的生长过程,使学生明白叶的生命特征。
)4、课堂总结:叶也是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
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的一生。
有些树木虽然秋天不落叶,但它们的叶同样也有生长和衰老的完整过程。
作业:预习第6课: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六课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明显。
2、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3、植物的变化是生命体的特征之一。
过程与方法:1、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关注周围植物的变化,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
【教学重点】观察记录描述植物的变化。
【教学难点】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一把尺子,4张不同大小的叶片,记录表。
教师准备:一些树木四季变化的图片,带花苞的菊花,狗尾草。
【教学过程】一、怎样观察植物的变化1、师:我们知道,春暖花开的季节,许多植物很快地进入生长期,发芽、长大、开花结果。
秋天里,从开学到现在,好几个星期过去了,校园里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2、生:讨论:我们可以观察植物的哪些变化?3、师:我们怎样观察?(1)量量:树干是否变粗了。
(2)看看:菊花的花苞长得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