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溶解度(1)
课题2 溶解度
1.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举例说明。
较多的食盐 较少的熟石灰
10ml水
答:不同。例如食盐在水中溶解能力较大, 而熟石灰在水溶解能力很差。
提问: 2.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
等量的植物油
10ml水
10ml汽油
答:不同。例如油易溶于汽油而难溶于水。
溶解性
定义: 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的能力
想一想?
一定温度下,某溶质的饱和 溶液加入其他溶质能溶解吗?
设计实验:往装有少量硝酸钾饱和 溶液的试管中加入1-2小粒KMnO4
再加硝酸钾 说明: 加入少量 高锰酸钾 硝酸钾饱和溶液
1.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能 继续溶解高锰酸钾
2.此液为硝酸钾饱和溶液 高锰酸钾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能溶解其他溶质
探究2 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
探究1:可溶物在一定量的水中 能否无限溶解? 可溶物:氯化钠、硝酸钾
溶剂:水
【定量:20ml】
最多能溶解多少氯化钠,是无限制的溶解吗
设计实验1
操作
加入5g氯化钠
再加入5g氯化钠 再加入5mL水
搅拌
现象
全部溶解
部分溶解剩 余少量固体
剩余少量的固 体继续溶解 溶液不饱和
结论 溶液不饱和 溶液饱和
溶解性
溶解度/g (20℃)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 ( 不 )溶 <0.01g 易溶
>10g
微溶
1g~10g 0.01~1g 可溶
难 (不 )溶
练习: 0.01g
1g 10g 1、不溶物就是绝对不溶于水的物质。此话是否正确? 2、20℃时碳酸钙的溶解度是0.0013g,所以碳酸钙是 ___溶物质。 难 3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则氯化钠属于 ( )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难溶物质
【核心素养】课题2第1课时《溶解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溶解度》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的内容。
在课题1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溶液的概念,溶质和溶剂的概念,溶解的过程,溶液的用途有了一定的了解。
基于溶液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是在是定性的研究上进一步从定量的角度介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限度。
通过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的理解,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结晶等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物质溶解性和溶液的认识。
【学情分析】学生已了解了溶液的概念,溶质和溶剂的概念,溶液的用途,会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的过程,定性地了解溶液的组成和基本特征。
学法上学生已经基本会通过实验现象推理出实验结论,但对问题缺乏科学全面的分析能力,容易将一般规律绝对化。
【教学目标】1.通过数据或实验现象判断某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
说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方法。
2.知道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的关系。
3.通过理解饱和状态,举例说明结晶现象并根据实验过程辨别结晶的两种方法。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知道两者之间如何转化。
【教学难点】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问题衍生教学法、引导探究法、分组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实验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氯化钠、硝酸钾、高锰酸钾、烧杯等。
学生准备:预习课本了解化学的内容。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温故而知新】1.溶液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乳浊液_______,_______能够增强乳浊液的稳定性。
提出问题:一种物质在水里能不能无限制的溶解呢?引入新课【新知探究】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实验探究】:在室温下,向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5g氯化钠,搅拌,等溶解后,再加5g氯化钠,搅拌,观察现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2《溶解度》-课件
4、“在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 硝酸钾固体,发现硝酸钾固体消失,则说 明原氯化钠溶液不饱和。”这句话是否正 确? 错误
问:“相同溶质、相同温度:饱 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所含溶
质多”这句话对不对? 错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稀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C、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
间可相互转化
D、在提到某种物质的溶解度时,一定要指明 温度
二、溶解度
1、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的能力 思考:如何判断糖和食盐的溶解性?
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较大吗? 不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较小吗?
5、浓溶液与稀溶液
在同量的溶液中,含溶质较多的溶液——浓溶液;
含溶质较少的溶液——稀溶液 不同的溶质: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 溶液。
相同溶质、相同温度: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 溶液浓。
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3)影响因素
(2)
四
一定温度 100g溶剂(一般指水)
温度
要 素
达到饱和
溶质、溶剂 本身的性质
单位: 克
讨论:
20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这句话 的含义
温度 溶质的 质量
溶剂的 饱和溶液
质量
的质量
200c 31.6g
100g
131.6g
初中九年级化学课题2 溶解度(第一课时)作业
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1)作业设计1.要想从食盐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宜采取的方法是()A.蒸发溶剂的方法B.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C.倒掉部分溶液的方法D.升高温度的方法【答案】A【质量水平】2.现有一接近饱和的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使之成为饱和溶液的是()①蒸发溶剂,②增加溶质,③降低温度,④加热升温A.只有①②B.只有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④【答案】A【质量水平】3.能证明某KCl溶液在20 ℃时已经达到饱和状态的方法是()A.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结果溶液变稀B.取少量该溶液,降温至10 ℃时,有KCl晶体析出C.取少量该溶液升温,无KCl晶体析出D.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KCl晶体,晶体质量不再改变【答案】D【质量水平】4.根据图所示实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不能溶解其他溶质B .20 mL 水中溶解氯化钠的最大质量是定值C .加热后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增加D .加热后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答案】C 【质量水平】5.下列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的是( ) A .饱和石灰水降温B .饱和石灰水表面结了一层膜C .室温下的饱和硝酸钾溶液放进冰箱D .向饱和蔗糖水里加水 【答案】C 【质量水平】考点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solo 质量水平考查要求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溶液的特征 理解掌握B2 M L2 综合性 温度对物质溶解能力影响认识记忆B1 U L1 基础性 硝酸钾的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认识记忆B1UL1基础性饱和溶液的判断理解掌握B2 M L2 综合性6.在研究物质溶解性的实验中,小明将5 g硝酸钾加入10 g水中,充分振荡后静置,现象如图甲所示。
(1)小明认为图甲试管中的溶液为该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判断的依据是。
(2)对该试管进行加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溶液,小明认为该溶液为不饱和溶液,请对小明的判断作出评价:。
(3)晓龙通过实验对该溶液是否饱和作出了正确判断,他的做法是。
课题2-溶解度
❖ 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 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注意:
❖一定温度:只有温度一定,各物质的溶解度才是定 值
❖ 达到饱和状态:此时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此时溶质 的溶解达到最大量
❖ 溶剂是100g:只有溶剂量一定(人为规定),讨论 溶解多少才有意义
❖ 溶解度的单位:克(g)
想一想:如何判断一杯NaCl溶液 是否饱和?
❖ 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加入该溶质,若溶质不能继续溶解,则说明此 溶液饱和。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饱和溶液
①升温 ②加溶剂 ①加溶质 ②蒸发溶剂 ③降温
不饱和溶液
想一想:如何从溶液中得到固体?
结晶 方法:冷却热的饱和溶液,蒸发溶剂
二、溶解度
结论
动手试一试——2
❖ 用硝酸钾固体代替氯化钠在试管中进行前一实验,每次加入一药匙固 体,加几次后才使试管中的硝酸钾不再溶解?加热试管,观察固体的 变化,再加入一药匙固体,搅拌。待溶液冷却后又有什么现象?
操作 加入一药匙硝酸钾,搅拌 再加入一药匙硝酸钾,搅拌
…… 加热 再加入一药匙硝酸钾,搅拌 冷却
课题2 溶解度
动手试一试——1
❖ 常温下,向装有10ml水的烧杯中加入一药匙氯化钠固体, 搅拌;氯化钠溶解后,再加一药匙,搅拌;如此反复到 氯化钠不再溶解。
❖ 向烧杯中再加入约5ml水,搅拌,观察现象。
操作 现象
加入一药匙 NaCl,搅拌
全部溶解
加入一药匙 NaCl,搅拌
……
加入5ml水, 搅拌
全部溶解 部分溶解 全部溶解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一、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数值 二、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数值 三、比较某一温度下各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四、交点的表示:在该温度下,不同物质的
《溶解度》第一课时教案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溶解度(第1课时)【核心素养】通过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涵义及转化方法的探究,熟悉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升在实验中的归纳总结能力。
【教材分析】本课题包括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转化关系,以及结晶的概念和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在中考中属于常考内容。
本课题的学习是在学生学习了溶液形成的基础上,以两个物质的实验探究为主线,引领学生对物质溶解的认识开始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下一章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溶液的形成,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状态却很少思考。
另外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虽熟悉却不一定会解释,如家里冲糖水时加到一定量时就不再溶解,所以本节课将通过一些生活中实验来引导学生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限度问题,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程目标】1、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的方法。
2、了解结晶的现象和方法。
【教学重点】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3、结晶的方法。
【教学难点】1、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并充分理解概念中的“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和“这种溶质”。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方法。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实验探究、设疑讨论。
【学习方法】科学探究、合作学习、归纳总结。
【教学手段】科学实验探究、现象分析、问题讨论、归纳总结、反馈练习。
【教具准备】多媒体、实验仪器和药品。
【课前准备】学生完成教师发布的课前预习任务,教师通过预习反馈,了解学生的薄弱点。
【教学过程】设疑:同学们通常在一杯水中放几袋咖啡?如果多放几袋,咖啡都能溶解吗?溶质能无限制的溶解在水中吗?象。
解几袋咖啡,课,吸引提出疑问“咖啡能学生的注无限制的溶解吗?”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第1课时)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 溶解度(第1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 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
2.初步培养活动与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方案(画出实验简图)→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课前预习】:1. 叫饱和溶液。
4.饱和溶液如何转化为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如何转化为饱和溶液?5.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吗?【课堂探究】一.【问题1】、 NaCl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活动与探究】:1、阅读P33《活动与探究》确定实验方案(方案交流互补共享)2、动手实验,观察记录。
结论: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
3、交流讨论:(1)、“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水中”这句话是否正确?(2)、直观区分“溶”与“不溶”的依据是什么?二、【问题2】、硝酸钾作为实验室里的化学药品,它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活动与探究】:1、阅读P34《活动与探究》确定实验方案(方案交流互补共享)2、动手实验,观察记录。
三.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根据上述实验探究,归纳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讨论】:1.饱和溶液二要素:“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
2.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吗?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吗?3、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溶解其他溶质吗?四.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怎样相互转化?(讨论写出)五、结晶:。
观察杯中KNO3晶体和课本上图9-11,阅读课本p34-p35,观察教材上从海水中提取食盐过程图。
【联想】:炒菜时,菜汤在锅里蒸发,锅底上有白色斑迹;运动出汗衣服上会出现白色斑迹……【课堂反思】:(本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请写下来)【课堂练习】二.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B.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C.稀溶液比浓溶液含溶质少D.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2.20℃时,在一只试管里盛10g水,放入0.1g熟石灰,搅拌,有白色固体沉降到试管底部,对于试管内上层澄清的液体,说法错误的是( )A.无色的溶液B.属于稀溶液C.是饱和溶液D.属于浓溶液3.下列关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C.在一定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D.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4.在相同条件下,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是( )A.一定相同B.一定不同C.可能相同D.无法判断5.下列方法一定能使20℃时,200克很稀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是( )A.降低温度接近0℃B.恒温蒸发足量水分C.加入足量硝酸钾固体D.加热使溶液温度升高,但不蒸发水分【反馈检测】1.下面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含有溶质很多的溶液B.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C.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D.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2.从1L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取出100mL液体,则原溶液发生的变化是( )A.溶液由饱和变成了不饱和B.溶液中会析出晶体C.溶液中只有溶剂减少了D.溶液中溶剂和溶质都减少了3.饱和溶液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 )A.溶质的质量B.溶剂的质量C.溶液的质量D.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极稀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B.饱和溶液是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C.不饱和溶液降温后可能变成饱和溶液D.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5.能证实20℃时原KNO3的溶液是饱和溶液的事实是( )A.降温到10℃时有KNO3晶体析出B.蒸发掉10克水,有KNO3晶体析出C.加热到30℃后,再加入KNO3晶体仍能继续溶解D.在20℃时,向上述KNO3溶液中加入少量KNO3晶体,溶液的质量不变.6、在一定温度下,使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A.加入溶质或蒸发溶剂B.加入溶剂C.都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D.都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7.20℃时,往50g硝酸钾溶液中加入5g硝酸钾晶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晶体未溶解.稍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饱和溶液B.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加热后一定是饱和溶液D.加热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第九单元 课题2溶解度第一课时
2、A、B、C、D四个烧杯里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同 种溶剂,向四个烧杯加入某溶质,且固体溶质质 量依次减少(温度相同),充分溶解,(如下图 所示)回答下列各问(填序号)
A B (1)_____________ 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 C (2)_____________ 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 D (3)_____________ 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不同种溶质: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 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练习
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D) A.非常浓的溶液; B.非常稀的溶液; C.增加该溶质,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D.增加该溶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5、结晶
硝 酸 钾 热 溶 液
饱和溶液通过一定的方法其溶质可以 以晶体的形式析出,此过程叫结晶
课题2
溶解度
第一课时
物质能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在水中呢? 我们通过一组实验来解答这个问题。
5ml水 待溶解后
再加5克氯化钠
5克氯化钠
20ml水
全部溶解
氯化钠溶液
未全部溶解 全部溶解
1.物质溶解受溶剂的量的影响
5克硝酸钾 5克硝酸钾 20ml水
硝酸钾溶液 有固体剩余
5克硝酸钾 冷却
有固体出现
全部溶解
2.物质溶解受温度的影响
不同物 质在同 一溶剂 中溶解 能力也 不同 同种物 质在不 同种溶 剂中溶 解能力 不同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溶剂 水 汽油 水 汽油 结论
溶质 碘 碘 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
现象
碘不溶水 碘溶解,溶液显棕色 高锰酸钾溶解,溶液呈紫红色 高锰酸钾不溶于汽油
溶质的 性质、
溶剂的 性质
相同的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不同的溶质在相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课题2-溶解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文案
课题2-溶解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题2 溶解度(第一课时)《生成性教学资源的有效性构建及其应用研究》探讨课例韶关市第九中学朱丽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事物过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对氯化钠溶解的实验探究形成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涵义的认识。
难点: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
三、学情分析本次教学的学生为韶关市第一实验中学的学生。
学生经过大半学期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化学的能力与经验,学生已学了溶液的形成,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并且学生的自觉性、知识、技能水平较高,具备实验探究的能力。
所以进行分组实验探究,让学生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但由于不是自己所任教的班级,学生的能力水平程度把握还是不是很准确,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有一定的弹性,表现在将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的关系放在课后能力提升习题中。
四、教材分析本课题分为饱和溶液和溶解度两部分,以学生亲身参与的两个“活动与探究”和两个“讨论”为线索组织教学过程。
第一个活动后通过讨论引入饱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再以一个活动巩固和应用让学生归纳出饱和不饱和之间的转化规律,最后通过讨论引出结晶概念。
学生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
本课题将从定量的角度来研究物质在一定量的水中的溶解的状态问题。
五、教学方法分组实验探究讨论法六、实验准备将全班学生分成28小组,每小组2人。
课题2 溶解度 第1课时
指出下列各题的错误之处,并加以改正:
1.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 2.装饱和溶液的瓶的瓶底,一定有这种溶质的固体; 3.使一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将其中 不一定,有可能刚好达到饱和. 的溶液倒出一些; 4.在同一温度下,同体积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 依然是不饱和溶液. 一定会比另一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含有的溶质多;
四、结晶(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热溶液 结晶后所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1.定义: 溶液中的溶质以晶体的形式从溶液中析出 的过程叫做结晶。 2.结晶的方法: (1)蒸发溶剂结晶法 (2)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降温结晶)
KNO3晶体
海水晒盐(蒸发溶剂结晶)
海水中含有较多量的NaCl等物质,可利用结晶原 理,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等。 食盐 氯化钠
现象
NaCl全 部溶解
NaCl未 全部溶解
NaCl全 部溶解
结论
可溶物在一定量的水中不能无限 溶解; 溶解现象与溶质和溶剂的量有关。
二、硝酸钾在一定量的水中能否无限溶解? 取一只50ml烧杯加入20ml水:
操 加入5g固 再加入5g 将该溶液加热 作 体硝酸钾 固体硝酸钾 后有何现象?
现 象 结 论
课题 2 溶解度
第1课时
能力源于运用 一杯水中是否能够无限 制的溶解蔗糖或食盐呢?
活动探究: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里, NaCl是否能无限制的溶解? KNO3呢?
一、NaCl在一定量的水中能否无限溶解? 取一只50ml烧杯加入20ml水:
加入5gNaCl 再加入5gNaCl 再加5ml水 操作 固体,搅拌 固体,搅拌 有何现象?
海水 贮水 池 蒸发池 结晶池 多种化 工产品
化学: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_溶解度(课件)(1)
/
170
160 150 140
. .
硝 酸 钾
110 100 90
.
.A
(2)溶解度曲线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
0
. .
10 20
.
30
.
.
40
50
60
70
80
温度/℃
90
100
溶 200 解 度 19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90
100
温度/℃
溶 200 解 度 19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硝 酸 铵
/ g
练习: 68 3、在___℃时硝酸钾和硝酸钠的溶解
硝 酸 钠
硝 酸 钾
134g 度相同,都约为______。 小于 4、在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____ (填大于、小于)硝酸钠的溶解度。 5、在80℃时氯化钠、氯化钾、氯化 铵、硼酸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氯化铵、氯化钾、氯化钠、硼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蒸发结晶
烧杯嘴靠玻璃棒 玻璃棒靠 三层滤纸
滤纸边缘比 漏斗口稍低 滤液液面低于 滤纸的边缘
滤纸紧贴漏斗
漏斗末端靠 烧杯内壁
主板书
蒸 发
主板书
对比
溶 解 度
8克
0.01克
A B C 温度
2.右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课题2-溶解度(第一课时)17张PPT资料
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蒸发溶剂 冷却
结晶
增加溶剂 、升高温度
【讨论】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有 哪些方法?
加入溶剂
饱和溶液溶液 变成不饱和溶 液的方法
升高温度
【讨论】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有 哪些方法?
增加溶质
不饱和溶液溶 液变成饱和溶 液的方法
降低温度 蒸发溶剂
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
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 、升高温度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 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 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 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 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讨论】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中,为什么要限定“一定温度下”、“一 定量的溶剂里”这样的条件?
在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的情况下,原 来的饱和溶液可以变成不饱和溶液,在降 低温度的情况下,不饱和溶液可以变成饱 和溶液,因此,只有指明“一定温度下” 和“一定量的溶剂”,溶液的“饱和”和 “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溶质以晶体的方式从溶液 中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
结晶后剩余的 溶液叫母液,母液 是饱和溶液。
结晶的方法
冷却热饱和溶液 蒸发溶剂
视频:蒸发食盐溶液
革命战争时期,敌人经常封锁 了我红色根据地,根据地严重缺 盐。为了给根据地送食盐,群众 将衣服浸满盐水后带入根据地, 再经过清水浸泡、蒸干得到食盐。
电影片段:潘冬子给游击队智送食盐
操作
现象
结论
加入5g硝酸钾,搅拌 硝酸钾全部溶解
硝酸钾能溶解在一定量水中
再加5g硝酸钾,搅拌 硝酸钾不能全部溶解 硝酸钾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水中
课题2溶解度(第1课时))说课稿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
(五)作业布置
我的课后作业布置计划如下:
1.要求学生完成一些有关溶解度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布置一个研究性作业,要求学生调查和分析生活中与溶解度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作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并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衔接。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以清晰、简洁和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为目标。板书将包括以下内容:
1.溶解度的定义和四要素(温度、压力、溶剂、溶质)。
2.溶解度曲线的表示方法和作用。
3.实验操作步骤和观察结果。
4.实际问题解答示例。
板书布局将采用逻辑顺序,突出重点知识,并通过图示、表格等形式,使知识更加直观易懂。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辅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引导他们构建知识框架,并提供直观的学习参考。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我将注重字迹工整、符号规范,并适时更新板书内容,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通过实验演示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溶解度的变化,如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同一种溶质。
2.讲解溶解度的四要素,即温度、压力、溶剂、溶质,并通过实验和实例进行解释和阐述。
3.引入溶解度曲线的概念,解释其表示方法和作用,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和应用。
4.通过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溶解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
课题2 溶解度教学设计1(第1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课题2 溶解度第1课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3.了解结晶现象及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判断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2.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难点: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趣味导入】趣味视频《时间可以冲淡一切吗?》。
【旧知回顾】什么是溶液?在外界条件不改变的情况下,食盐水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淡吗?【总结】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问题】氯化钠易溶于水而形成溶液,那么氯化钠能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吗?(学生发言:1.能2.不能)【过渡】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这个问题。
【探究实验1】在室温下,分别向盛有20mL水的两个烧杯中加入5g氯化钠和硝酸钾,搅拌,等溶解后,再分别加入5g氯化钠和硝酸钾,搅拌,观察现象。
操作实验1实验2加入5g氯化钠,搅拌加入5g硝酸钾,搅拌再加入5g氯化钠,搅拌再加入5g硝酸钾,搅拌现象结论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个别加以辅导。
【总结与交流】学生分别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出实验现象。
操作实验1实验2加入5g氯化钠,搅拌加入5g硝酸钾,搅拌再加入5g氯化钠,搅拌再加入5g硝酸钾,搅拌现象烧杯中形成无色溶液烧杯中形成无色溶液烧杯溶液底部有未溶解的固体烧杯溶液底部有未溶解的固体结论20mL水能完全溶解5g氯化钠20mL水能完全溶解5g硝酸钾20mL水不能完全溶解10g氯化钠20mL水不能完全溶解10g硝酸钾【实验结论】一定温度下,物质在一定量的水中,不能无限制地溶解。
【概念总结】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交流讨论】在定温定量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增加溶质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那么还有其他方法吗?又如何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呢?【探究实验2】向探究实验1中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再添加15mL水,搅拌,观察现象;再加入少量氯化钠,搅拌,观察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泉二中 赵红艳
再加15ml水 搅拌 搅拌 搅拌
有两个公交车司机在一起夸自己一次拉的乘客多, 其中一个说:“我每次载乘客的时候,人多得连车门 也关不上。”另一个马上说: “这能算多?每次我载 的乘客都是从前门挤上来一个人马上又从后门挤下一 个,这才是真正的多呢。”
想一想:蔗糖或食盐很容易溶解在水里形成溶液,但 是,它们能不能无限制的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会 不会也能达到饱和呢?
探究
1.在室温下,向盛有20ml水的烧杯 中加入5g氯化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搅拌;等溶解后, 再加5g氯化钠,搅拌,观察现象。
进一步探究
再向烧杯中加入15ml水, 搅拌,观察现象。
操作
加入5g氯化钠, 搅拌
再加5g氯化钠, 搅拌
再加入15ml水,搅 拌
现象
结论
探究
2.在室温下,向盛有20ml水的烧 杯中加入5g硝酸钾,搅拌;等溶 解后,再加5g硝酸钾,搅拌,观 察现象。
搅拌
搅拌
搅拌
5g硝酸钾
搅拌
再加5g 硝酸钾 搅拌 搅拌
进一步探究
当烧杯中硝酸钾固体有剩余而不再继续 溶解时,加热烧杯一段时间,观察剩余 固体有什么变化。然后再加入5g硝酸钾, 搅拌,观察现象。待溶液冷却后,又有 什么现象发生?
操作
加入5g硝酸钾, 搅拌
再加5g硝酸钾, 搅拌
加热烧杯一 再加入5g硝酸 段时间 钾,搅拌
冷却溶液
现象
结论
探究1 5g氯化钠 再加5g 氯化钠 再加15ml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