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23届天下无高三卷政治答案
![23届天下无高三卷政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0458a0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a8.png)
23届天下无高三卷政治答案1、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
[单选题]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正确答案)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C.劳动资料与劳动者的统一D.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2、88.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3、3. 下列物品中,属于商品的是()。
* [单选题] *A、自然状态下的空气、阳光、河水B、商场里过期的饮料C、农贸市场中的待售蔬菜(正确答案)D、朋友送的钢笔4、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 ?)[单选题]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正确答案)5、27. 按照新发展理念,在发展经济中要坚持()与环境友好的基本原则。
* [单选题]*A、资源节约(正确答案)B、生态文明C、保护自然D、开发资源6、69. 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最大限度地满足劳动者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暂时目标。
*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7、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正确答案)B.开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的伟大转折C.基本形成了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崭新格局。
D.以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的进入新的阶段8、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是(? ?)[单选题] *A.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正确答案)B.我国进入世界十大贸易国行列C.引入外资规模居发展中国家首位D.形成沿海沿江的新格局9、2 单项选择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 ?)[单选题] *A.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和文化(正确答案)B.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C.成功实行了“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和科学构想D.确定了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促进公民政治参与10、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于(? ?)[单选题] *A.1949B.1954(正确答案)C.1950D.198211、97. 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第二章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
![第二章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312d1192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2c.png)
第二章 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 [学习目的和要求学习目的和要求学习目的和要求] ]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以物质资料生产作为研究的出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以物质资料生产作为研究的出 发点。
学习本章应了解物质资料生产的作用,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 产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形成和 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掌握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第一节 物质资料生产一、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 律,而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是在人类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 形成和存在的。
离开了人类的物质资料生产,也就不存在人们在生 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更不会产生反映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客观经 济规律。
因此,要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需要了解什么是物质资料生产及其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
二、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就是人们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按照自己物质资料的生产,就是人们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按照自己 设想的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去加工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 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被加工成的产品能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 需要。
它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以获取必需的物质资料的社 会经济活动。
12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是因为:一方 面,人们要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维持自己的生存,就需要有食物、 衣服、住房等最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这些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的生 产才能获得。
任何社会都不能停止生产,否则,这个社会就不可能 继续存在下去。
另一方面,只有人们的物质生活随着物质资料生产 的发展而丰富起来之后,政治、文化、科学和教育等活动才能发展 起来。
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从事其他各种社会活动的先决 条件。
只有当劳动生产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人们所生产的物质 资料除了满足生产者自身的需要外,还有一定的剩余时,才有可能 使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而专门从事政治、文化、科学、教育等 活动。
第二章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
![第二章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ae8d76e74b35eefdc9d3331a.png)
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相互关系
• 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 生产居于首要地位,其主导的决
定作用; • 分配、交换、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第二章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
第四节 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
• 社会生产方式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的相互关系;
•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 规律;
第二章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
三、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和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的概念: • 是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须具备的各种条
件和因素 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
第二章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
第二节 社会生产力
社会生产力的构成; 先进生产力和科学技术; 生产力状况和劳动生产率; 分工与协作;
第二章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
A.劳动资料
B.生产力
C.劳动对象
D.生产关系
• 1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构成社
会的( )
A.经济基础 C.生产方式
B.上层建筑 D.意识形态
第二章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
• 11.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指( ) A.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 B.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 C.商业和农业的分工 D.商业和手工业的分工
第二章物质资料生产和 社会生产方式
2020/12/10
第二章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
第一节 物质资料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和生产要素;
第二章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
一、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政治经济 学
• 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
第二章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 优质课件
![第二章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 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0b4ad1a0066f5335a8121a4.png)
二、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正确认识现代资本主义 △正确认识实践中的社会主义 △寻求指导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经济理论
填空
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 律的学科。
及其发展规
2.政治经济学具有 和
的性质。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是
。
4.劳动的三个要素
是
、
、
。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是
。
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
社会生产总过程
生产 交换 分配
起点
狭义生 产关系
中环节
交换和分 配关系
消费
终点
消费 关系
广义生 产关系
3、生产关系的内容
生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产
决定
关
产品的分配关系
决 定
系
人们在直接生产和交换中的地位和关系
4、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
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 △因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所以研究生
促进生产的发展阻碍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总过程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起点起点中介环节中介环节终点终点广义生产关系狭义生产关系交换和分配关系消费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直接生产和交换中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决定3生产关系的内容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因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所以研究生产关系不能离开生产力
△科学抽象法是马克思研究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是 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运用。
△科学的抽象法就是运用人们思维的抽象力,从大 量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中,抽去偶然的、非本 质的外部联系,揭示其内在的、必然的、本质 的联系,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的方法。
△科学的抽象法是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和从抽 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的统一。
社会存在包括哪三方面
![社会存在包括哪三方面](https://img.taocdn.com/s3/m/815d13b90b4e767f5acfceba.png)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三大方面。
社会存在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综合。
主要包括三大内容: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资料的生产和生产方式。
一、地理环境1、含义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
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它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作用,主要是作为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不断进入人们的物质生产领域,从而通过影响生产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制约社会的发展,通过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表现出来。
2、作用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当生态系统保持适当平衡时,才能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当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时,就会造成各种危害,人类就要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二、人口因素1、含义人口因素是指从事生产实践活动的各种有生命个人的总和。
它包括人口数量、质量、增长率和密度等。
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2、作用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但不能脱离社会生产发生作用,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1、含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是社会存在中最主要的内容,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作用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对社会历史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第一,物质资料的生产和生产方式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与前提,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第二,生产方式的性质决定了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是形成一切社会关系的(生产关系、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的基础,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第三,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到底不过是生产方式的演化更替的历史。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三大内容,考研政治以其中的一项内容或者三大内容相结合进行命题,都是能够出现的,只要考生详细记忆这三部分的内容,在考场上肯定会选出正确答案的,因而老师建议广大考生认真复习社会存在的三大内容,做到知识点了然于心。
《经济与社会》知识点总结
![《经济与社会》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e12a90f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18.png)
《经济与社会》知识点总结第一课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要点梳理】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生产的构成要素:人的劳动和生产资料。
劳动是物质财富的源泉,也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生产资料是创造物质财富和价值的条件。
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占支配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二.公有制经济(1)地位:主体地位。
(2)范围: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为什么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①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
公有制经济为国家建设、国防安全、人民生活改善作出了突出贡献,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作出贡献)②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
( 发展生产)③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
(实现共富)(4)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体现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和质的优势)(5)如何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①必须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依法治企,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造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②必须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要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
(6)国有经济①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②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运用生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运用生](https://img.taocdn.com/s3/m/a87bf2ab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7f.png)
的直接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推动社会发展的直 接动力是社会主义改革。
• (2009安徽卷11)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不断总结 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 “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 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 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带来经济和 社会发展所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 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社会存在的 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第二位 的。历史唯物主义既反对抹杀社会意识的反作用的 形而上学机械论,又反对把这种反作用加以夸大的 历史唯心主义。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
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
②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
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③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
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④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
财富
A.①② C.②③
B.①②③ D.②③④
D
• (2009福建卷34)1978年12月,小岗村18户农民签 定了“分田到户 ” 的“秘密协议”,从此拉开了我 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这场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 极性,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这说明
考点三、社会历史的主体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概念
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①人民群众是个历史范畴,…劳动群众是人 民群众的主体部分(主要的稳定的) ②我国现阶段的人民群众包括:…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为什么) ➢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为什么)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为什么)
物质生产资料
![物质生产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bfebdc189eb172ded63b7de.png)
一、物质资料生产方式(Mode of production):是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
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是生产力,其社会形式是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是两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统一。
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特定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第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既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和存在的基础。
第二,生产方式是社会其他一切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基础。
第三,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首先,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会有什么样性质的社会制度。
这是因为生产方式实际上是社会的经济基础,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思想上层建筑归根到底是由这个基础决定的,而且要由这个基础得到说明。
其次,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生产方式的变化是由生产力发展引起的,当一种生产方式被另一种生产方式所代替,就意味着旧的社会制度被新的社会制度所代替。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和他们所使用的生产资料结合起来, 从而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力量, 也就是人类在生产过程中征服和改造自然界, 并获得适合自己需要的物质资料的能力.它是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包括三个要素: 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产力中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劳动资料中的生产工具部分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性质的主要标志, 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科学技术被应用於生产过程, 渗入劳动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之中, 可引起他们素质的变化, 产生出巨大的物质力量, 从而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因此, 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生产关系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它的具体内容包括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方面的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决定人们在生产中一定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一定的交换关系、一定的产品分配和消费关系.(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内容,比较活跃,生产关系是形式,则相对稳定,按照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的原理,内容要求形式与之相适应,因此,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必然发生矛盾。
雨课堂思政答案
![雨课堂思政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24cc2f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44.png)
雨课堂思政答案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 ?)[单选题] *A.坚持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共创繁荣美好世界B.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C.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确答案)D.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2、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
[单选题]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正确答案)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C.劳动资料与劳动者的统一D.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3、99. 商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强制实施,为遭遇风险的投保群众提供必要物质帮助的制度。
*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4、邓小平同志指出,如果现在再不行先改的,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这是因为当时(? )[单选题] *A.我国必须要完成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历史重任B.“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导致我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正确答案)C.全国人民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不懈努力D.我国必须要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5、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和我们党的根本立场是()[单选题] *A.人民的立场(正确答案)B.公民的立场C.政府的立场D.国家的立场6、83. 某企业老板煽动员工围攻、殴打征税人员,这是抗税行为。
*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7、在生产方式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单选题] *A.生产关系B.生产力(正确答案)C.科学技术D.人口因素8、61. 纳税人应该自觉履行纳税人义务行使纳税人的权力。
*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9、24.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显著特点是,在征税范围内()。
* [单选题] *A、只对外国公民征收B、只对我国公民征收C、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人者少纳税D、对境内一切公民征税(正确答案)10、生产力的基本要素除包含了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这些独立的实体性因素外,还包括()。
[单选题] *A.科学技术、教育、法律B.科学技术、经济管理、生产制造C.科学技术、经济管理、教育(正确答案)D.科学技术、经济贸易、生产制造1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思想是()[单选题] *A.促进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的转化B.有效维护中国特色传统农耕文化的稳定性C.坚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毫不动摇(正确答案)D.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社会主义道路自信12、14.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要提高风险意识,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增强自我保护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马原马克思主义原理辨析题(最全、最全版考试专用)
![马原马克思主义原理辨析题(最全、最全版考试专用)](https://img.taocdn.com/s3/m/422aeccea300a6c30d229f10.png)
辨析题1.社会规律具有主观性。
P29错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所转移的。
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实践性是社会生活的本质,人类社会统一于物质。
人类社会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人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并不意味着脱离了物质世界。
人的生命形态和生命活动仍然是物质的,人赖以生存的全部生活资料也只能取之于物质世界,离开了一定的物质自然环境,人类社会就不可能存在和发展。
第二,人类获取生活资料的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
人类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如果仅仅停留在意识或思想的围,人类是无法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
第三,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构成了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意识统一于物质。
P28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首先体现在,意识统一于物质。
从意识的起源上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特殊存在;从意识的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这种特殊的物质器官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从意识的作用上看,意识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为前提。
因此,意识统一于物质,在统一的物质世界之外,没有任何非物质的存在或非物质的活动。
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P26对观念即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一方面,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另一方面,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从意识本质来看,意识是人脑这样一种特殊物质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依赖物质4.凡是前后相继的现象都是因果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础概念知识总结(31)
![马克思主义基础概念知识总结(31)](https://img.taocdn.com/s3/m/9374e0d4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81.png)
生产方式:亦称“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社会生产方式”。
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获得方式,即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共同活动的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体。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生产方式”在不同场合有过不同用法。
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二者的统一。
马克思说,生产方式既表现为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又表现为他们对无机自然的一定的能动的关系,表现为一定的劳动方式。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生产关系直接规定了生产方式的性质,生产力最终决定着生产方式的存在、发展和变革。
生产方式与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一起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其中最重要的条件,是社会存在的主要内容。
人们为了生存,必须有物质生活资料,为了获得物质生活资料,必须进行生产劳动,必须有一定的生产力和一定的生产关系。
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就构成一定的生产方式。
在生产方式统一体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能动、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的因素。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水平和发展要求,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要求改变与之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于是生产关系就要改变,社会革命就要到来。
马克思指出,生产方式,生产力在其中发展的那些关系,并不是永恒的规律,而是同人们及其生产力的一定发展相适应的东西,人们生产力的一切变化必然引起他们的生产关系的变化。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能促进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当生产关系适合于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于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
在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中始终贯穿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人们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从事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
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都是建立在生产活动的基础之上的。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理解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d50241d0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7c.png)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理解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一种包括物质生产、商品流通和信息传播在内的综合性社会活动,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的方式。
它的基础是物质文明的建立,受社会经济制度的约束,并由技术进步和文化水平的驱动而发展。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实际上是一种社会规范,它由社会生活形式、社会关系、社会组织形式和生产方式统一起来构成,其中,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涉及物质资料的各个方面,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再利用。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对社会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它是社会文明的基础,可以满足人们的经济需求,让人们有条件过上更好的生活。
另一方面,它体现了社会活动的规范性,孕育了文明礼仪、道德观念和美德修养,有助于社会文明的发展。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发展也与社会的历史阶段有关。
随着人们的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也在不断发展。
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人们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社会的生产力得到很大的改善,更大地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
今天,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经历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再到信息社会的转变。
在这一新阶段中,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受到了新型技术的不断转型,使它变得更加先进,更加高效、现代化,使社会的发展更加快速、全面。
总而言之,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物质文明的基础,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它受社会经济制度的约束,并由技术进步和文化水平的驱动而发展。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不断发展完善,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社会的发展也变得更加快速、全面。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理解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d38a69f8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80.png)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理解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指人们在基于有限的自然元素和资源、以及社会关系的基础上,用科学技术手段制造出的资源供给大众以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的生产系统与模式。
它的概念源自新史学家Leonard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物质资料生产和技术活动”理论,强调了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在发展历史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个体经济活动所构成的社会格局和非经济性结构之间的协调关系。
从西方社会经济学的视角而言,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一种资源分配系统,它将资源以最有效的方式分配到不同的社会群体、不同的经济成份、以及不同的社会秩序当中。
它通过建立分析资源配置的过程来实现,从而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和健全性,并使社会格局中的经济活动得到充分的发挥。
另一方面,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也重视社会关系的平衡。
这一平衡是通过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维护实现的,以最终确保社会各个群体的利益得到充分保障。
通过研究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资源分配过程中社会劳动力的重要性,以及人口结构对资源分配的影响。
它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们如何基于自然物质条件、可用资源和社会关系等要素,对社会经济发展进行调节。
此外,物质资料生产方式还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不同社会群体参与的情况,以及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不同形式的资源配置。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本质上是一种资源分配系统,能够按照社会群体、经济成份以及社会秩序的要求对资源进行有效的分配,并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
它不仅仅是一种资源的静态分配,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能够有效地把资源用于不同阶段、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充分发挥物质资料的作用。
此外,物质资料生产方式还能帮助我们理解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经济性社会关系的变化,以及不同社会群体的资源管理机制之间的联系。
总而言之,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能够确保资源在各个社会群体之间进行有效的分配,以及促进物质资料的充分发挥。
在发展历史中,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结构、资源配置和资源分配,是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须具备
![在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须具备](https://img.taocdn.com/s3/m/bbbc0a03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48.png)
在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须具备
物质资料生产是指人们借助于劳动资料,使劳动对象发生预定的变化,以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的活动。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就是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方式。
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它反映着人和自然的关系。
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第一,生产方式就是人类社会有赖存有和发展的基础。
第二,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生产方式是划分社会类型的基本标志。
同时,《资本论》界定了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总体性。
包含的规定就是:(1)生产方式做为历史对象和基础范畴;(2)生产关系做为社会对象和中心范畴;(3)互换关系做为生产关系的必然的社会同时实现形式和运转方式。
这就是研究对象上的“基础论”与“中心论”的统一分析,即为奠定以一定生产力为基础的社会生产关系。
从而可以讲,生产方式的统一概念对应了总体政治经济学范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体。
人们在为生存所进行的生产活动中,必然要发生两种关系,一是人同自然的关系,即社会生产力;一是人与人的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构成生产方式。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的重要的条件,是社会存在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产、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2页)这就是说,以社会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存在是一切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第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和存在的基础。
第二、生产方式是社会其他一切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基础。
第三、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首先,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会有什么样性质的社会制度。
这是因为生产方式实际上是社会的经济基础,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思想上层建筑归根到底是由这个基础决定的,而且要由这个基础得到说明。
其次,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生产方式的变化是由生产力发展引起的,当一种生产方式被另一种生产方式所代替,就意味着旧的社会制度被新的社会制度所代替。
第四、生产方式对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能起制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