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生产关系的含义 、 生产关系,也称经济关系,就是人们在社 生产关系,也称经济关系,就是人们在社 会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 会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 交换、分配、消费关系。 交换、分配、消费关系。
2、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环节的关 、生产、交换、分配、 系 从社会再生产总过程来考察, 从社会再生产总过程来考察,生产关系 包括:生产、分配、 交换、消费。 包括:生产、分配、 交换、消费。 生产指狭义的生产,是直接的生产过程。 △生产指狭义的生产,是直接的生产过程。 分配是指社会对劳动产品的分配。 △分配是指社会对劳动产品的分配。 交换是指人们互换劳动产品的过程。 △交换是指人们互换劳动产品的过程。 △消费是指人们消费物质资料以满足各种 需要。 需要。
4.经济规律的类型 4.经济规律的类型
第一类是所有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第一类是所有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第二类是若干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第二类是若干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若干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第三类是某一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第三类是某一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三大经济形式 自然经济 原始 社会 奴隶 社会 封建 社会 商品经济 资本 主义 社会 产品经济 社会 主义 社会 共产 主义 社会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是人类社会发展共有的客观规律。 是人类社会发展共有的客观规律。
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 △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 生产的社会形式, 生产的社会形式,有什么样的生产力便 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生产力是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而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性的, 而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性的,生产力的 发展和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 发展和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有反作用,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有反作用,能促进 或延缓生产力的发展。 或延缓生产力的发展。
背景资料
关于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2 关于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
当今中国经济学界关于经济理论的阶级性问题有两种截 然不同的观点: 然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 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本身具有普遍的 一般的科学意义,是无国界的、无阶级的。因此, 、一般的科学意义,是无国界的、无阶级的。因此,不应 该有中国特色的基础理论。 见樊纲: 该有中国特色的基础理论。”见樊纲:《经济科学现代化 与中国化的再思考》 中国书评》 与中国化的再思考》《中国书评》1995年5月。 年 月 另一种观点认为: 追求理论的普遍性, 另一种观点认为:“追求理论的普遍性,并不等于该 理论已经有了普遍性。在数学基础理论中, 理论已经有了普遍性。在数学基础理论中,尚且有法国的 布尔巴基学派、波兰学派等等, 布尔巴基学派、波兰学派等等,难道经济学家们比数学家 还更容易团结在一个旗帜下吗? 见崔之元《 还更容易团结在一个旗帜下吗?”见崔之元《西方经济理 论的范式危机——与樊刚先生商榷》《中国书评》1995年 与樊刚先生商榷》 中国书评》 论的范式危机 与樊刚先生商榷 年 9月。 月
劳 动 过 程 三 要 素
劳 动
劳动者
人的因素
劳动 生产工具 厂房、 资料 厂房、道路等 劳动 未经加工的自然物 对象 经过加工的原材料
生产 资料
物的 因素
第二节
社会生产力
一、生产力的构成 1、社会生产力的含义 社会生产力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 社会生产力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是潜在的生产力, 科技是潜在的生产力, 科技要转变为现 实生产力必须通过三个方面表现出来: 必须通过 实生产力必须通过三个方面表现出来: A.劳动者劳动技能的提高; 劳动者劳动技能的提高; 劳动者劳动技能的提高 B.劳动对象范围的拓展; 劳动对象范围的拓展 劳动对象范围的拓展; C.生产资料质量的改进。 生产资料质量的改进。 生产资料质量的改进 当科技渗透到劳动 劳动三要素中发挥作用的 当科技渗透到劳动三要素中发挥作用的 时候,科技便转化成了生产力。 时候,科技便转化成了生产力。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 矛 盾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矛 盾 上层建筑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
决 定 反 作 用
生 产 方 式
经济基础
决 定 反 作 用
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
社 会 形 态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辩 证 统 一
生产力
决 定 反 作 用
经济基础
决 定 反 作 用
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
辩 证 统 一
(2)分配、交换和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分配、 这种反作用的表现为两个方面: 这种反作用的表现为两个方面: △促进生产的发展 △阻碍生产的发展
社会生产总过程 生产 起点 狭义生 产关系 交换 分配 消费 终点 消费 关系
中介环节 交换和分 配关系
广义生 产关系
生 产 关 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决定
决 定
2.经济规律的特点 2.经济规律的特点
(1)经济规律的存在具有历史性; 经济规律的存在具有历史性; (2)经济规律发挥作用离不开人的活动; 经济规律发挥作用离不开人的活动; (3)在阶级社会,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和利用 在阶级社会, 具观能动性 3.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并不否定人的 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 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发现、 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发现、认识 和利用经济规律。 和利用经济规律。
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也是矛盾的统一 体。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 经济建筑也有反作用。 经济建筑也有反作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 上层建筑的矛盾, 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 盾,人类社会正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运 动中前进的。 动中前进的。
二、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揭示经济规律。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揭示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
1.经济规律的含义 经济规律的含义 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 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 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2.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1)经济规律赖以存在的经济条件是客观 ) 的; (2)经济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客观的; )经济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客观的; (3)经济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人们不能 )经济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 违背、制造和改造它。 违背、制造和改造它。
△科学的抽象法是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和从抽
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的统一。 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的统一。
3.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3.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逻辑方法,是指在研究经济现象时, 逻辑方法,是指在研究经济现象时,依 据经济范畴的逻辑关系,从简单到复杂、 据经济范畴的逻辑关系,从简单到复杂、 从个别到一般,使研究逐步深入, 从个别到一般,使研究逐步深入,阐明 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逻辑发展过程。 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逻辑发展过程。 历史的方法是指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过 程时, 程时,必须遵循历史发展的线索来把握 其规律,既不能割断历史, 其规律,既不能割断历史,也不能歪曲 历史。 历史。
背景资料
关于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1 关于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
马克思指出 : 我绝不用玫瑰色描述《 资本论》 马克思 指出: 我绝不用玫瑰色描述 《 资本论 》 指出 中出现的资本家和地主的面貌。 中出现的资本家和地主的面貌 。 ……在政治经济 在政治经济 学领域中, 自由的科学研究遇到的敌人, 学领域中 , 自由的科学研究遇到的敌人 , 不是它 在一切其他领域内遇到的敌人。 在一切其他领域内遇到的敌人 。 政治经济学所研 究的对象和范围的特殊性, 究的对象和范围的特殊性 , 必然会把人们心中最 激烈、 最卑鄙、 最恶劣的感情, 激烈 、 最卑鄙 、 最恶劣的感情 , 把代表私人利益 的复仇女神, 的复仇女神 , 召唤到战场上来反对自由的科学研 例如, 英国高教会宁愿饶恕对它的39个信条 究 。 例如 , 英国高教会宁愿饶恕对它的 个信条 中的38个信条展开的攻击 个信条展开的攻击, 中的 个信条展开的攻击 , 而不饶恕对它的现金 收入的1/39进行攻击。 进行攻击。 收入的 进行攻击
产品的分配关系
人们在直接生产和交换中的地位和关系
4、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
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 因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因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所以研究生 产关系不能离开生产力。 产关系不能离开生产力。 由于上层建筑不仅决定于经济基础, △由于上层建筑不仅决定于经济基础,而 且有反作用, 且有反作用,所以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 上层建设。 上层建设。
第二章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和社会 生产方式
第一节
物质资料生产
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 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 出发点
二、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 和发展的基础
△人类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资料都来源于生
产; 资料生产是人类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 △资料生产是人类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
(1)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 生产决定分配、 第一,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分配、 第一,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分配、交换和 消费的社会性质; 消费的社会性质; 第二,生产决定着分配、 第二,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对 象; 第三,生产的数量、水平和结构, 第三,生产的数量、水平和结构,决定着 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数量、水平和结构。 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数量、水平和结构。
五种社会形态
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1.阶级性 阶级性 △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就是指这门科学的理论体 系,反映着一定阶级或利益集团的意志和实际 利益,为一定的阶级或利益集团服务。 利益,为一定的阶级或利益集团服务。 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是由它的研究对象决定的。 △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是由它的研究对象决定的。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而生产关 归根到底是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系,归根到底是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在 阶级社会中,经济利益关系表现为阶级关系。 阶级社会中,经济利益关系表现为阶级关系。
劳动对象
△含义
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 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 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 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
△劳动对象的类型
一类是天然存在物; 一类是天然存在物;另一类是劳动的产 物。
劳动资料
△用来影响和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
料 △包括 生产工具, 生产工具,这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 志。 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外的一切物资条件, 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外的一切物资条件, 如建筑、交通、通讯等。 如建筑、交通、通讯等。
2.科学的抽象法 2.科学的抽象法
科学抽象法是马克思研究经济学的基本方法, △科学抽象法是马克思研究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是 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运用。 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运用。 科学的抽象法就是运用人们思维的抽象力, △科学的抽象法就是运用人们思维的抽象力,从大 量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中,抽去偶然的、非本 量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中,抽去偶然的、 质的外部联系,揭示其内在的、必然的、 质的外部联系,揭示其内在的、必然的、本质 的联系,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的方法。 的联系,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的方法。
2.政治经济学具有科学性 政治经济学具有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揭示了资本 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趋势, 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趋势,并科学分析了社 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发展规律。 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发展规律。
第 三 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意义
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1.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三、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
(1)劳动者的劳动 ) (2)劳动资料 ) (3)劳动对象 )
劳动者的劳动
△含义
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在生产过程有目 的的活动 △特点 第一,劳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第一,劳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第二,劳动是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 第二,劳动是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 第三,劳动是社会生产活动。 第三,劳动是社会生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