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脂代谢
动物生化---脂类代谢
1.在脂肪动员过程中催化脂肪水解的酶是A.硫酯酶B.磷脂酶C.脂酰基转移酶D.脂蛋白脂肪酶E.激素敏感脂肪酶[答案]E[考点]脂肪的分解代谢。
[解题分析]脂肪的动员:在激素敏感脂肪酶作用下,贮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和甘油并释放入血液,被其他组织氧化利用,这一过程称为脂肪动员。
禁食、饥饿或交感神经兴奋时,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分泌增加,激活脂肪酶,促进脂肪动员。
因此,在脂肪动员过程中催化脂肪水解的酶是激素敏感脂肪酶。
故选答案E。
2.被称为机体胆固醇“清扫机”的血浆脂蛋白是A.乳糜微粒(CM)B.低密度脂蛋白(LDL)C.中等密度脂蛋白(MDL)D.高密度脂蛋白(HDL)E.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答案]D[考点]血浆脂蛋白。
[解题分析]高密度脂蛋白(HDL)主要在肝脏和小肠内合成,其作用与LDL基本相反。
它是机体胆固醇的“清扫机”,通过胆固醇的逆向转运,把外周组织中衰老细胞膜上的以及血浆中的胆固醇运回肝脏代谢。
故选答案D。
3.血液中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的脂蛋白是A.乳糜微粒B.极低密度脂蛋白C.低密度脂蛋白D.高密度脂蛋白E.游离脂肪酸结合蛋白[答案]B[考点]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及功能。
[解题分析]运输甘油三酯的是乳糜颗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但乳糜微粒运输外源(来自肠道吸收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酯到肌肉、心和脂肪等组织,而极低密度脂蛋白把内源的,即肝内合成的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运到肝外组织去贮存或利用。
故选答案B。
4.动物血浆低密度脂蛋白中富含A.蛋白质B.胆固醇酯C.不饱和脂肪酸D.卵磷脂E.甘油三酯F.高密度脂蛋白G.游离脂肪酸结合蛋白[答案]B[考点]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及功能。
[解题分析]低密度脂蛋白:向组织转运肝脏合成的内源胆固醇。
释放的胆固醇在细胞中进行生物转化,同时反馈调节胆固醇的合成。
故选答案B。
5.胞嘧啶核苷三磷酸(CTP)除了用于核酸合成外,还参与A.磷脂合成B.糖原合成C.蛋白质合成D.脂肪合成E.胆固醇合成[答案]A[考点]磷脂的合成。
《生物化学》-脂质代谢
5.脂肪酸碳链在线粒体内加长 ——线粒体合成途径
软脂酰辅酶A+
缩合酶
OO RCH2C-CH2-C~CoA
HS~CoA
还原
NADH+H+ NAD+
HO RCH2C C-C~CoA
H 还原
NADPH+H+
NADP+
脱水 H2O
OH O RCH2CH-CH2-C~CoA
O RCH2CH2-CH2-C~CoA
小结:
(1)进行部位:线粒体基质。 (2)在软脂酰辅酶A(16C)的基础上延长碳链,2C 单位供体是乙酰辅酶A,而不是丙二酸单酰辅酶A。 (3)基本上是β-氧化的逆过程,只是烯脂酰辅酶A 还原酶的辅酶是NADPH,而不是FADH2 (4)脂酰基的载体是HSCoA,而不是ACP
内质网内碳链延长:
在内质网内软脂酸的碳链延长,与胞液中脂肪酸合 成过程基本相同( 2C单位供体是丙二酸单酰辅酶A, NADPH+H+提供还原力,也经缩合、加氢还原、水合, 再加氢还原等过程 )
1. β-氧化作用的概念及实验证据
(1)概念 脂肪酸在体内氧化时在羧基端的β-碳原子上进行 氧化,碳链逐次断裂,每次断下一个二碳单位,即 乙酰CoA,该过程称作β-氧化。
(2)实验证据
1904年,德国科学家F.Knoop用不被动物降解的苯 环标记脂肪酸的ω-碳原子后饲喂狗,发现喂饲标记 偶数碳的脂肪酸时,尿中排出的均为苯乙尿酸,而喂 饲标记奇数碳的脂肪酸时,尿中排出的均为马尿酸。
HS~CoA
丙酮
随尿(肾)排出 随呼吸(肺)排出
2乙酰辅酶A
TCA
饥饿,糖供给不足,或糖尿病的情况下, 产生“酮酸症”。
生化要点脂代谢
第九单元脂类代谢一、脂类的消化、吸收和转运(一)脂类的消化(主要在十二指肠中)胃的食物糜(酸性)进入十二指肠,刺激肠促胰液肽的分泌,引起胰脏分泌HCO-3 至小肠(碱性)。
脂肪间接刺激胆汁及胰液的分泌。
胆汁酸盐使脂类乳化,分散成小微团,在胰腺分泌的脂类水解酶作用下水解。
(二)脂类的吸收脂类的消化产物,甘油单脂、脂肪酸、胆固醇、溶血磷脂可与胆汁酸乳化成更小的混合微团(20nm),这种微团极性增大,易于穿过肠粘膜细胞表面的水屏障,被肠粘膜的拄状表面细胞吸收。
被吸收的脂类,在柱状细胞中重新合成甘油三酯,结合上蛋白质、磷酯、胆固醇,形成乳糜微粒(CM),经胞吐排至细胞外,再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液。
小分子脂肪酸水溶性较高,可不经过淋巴系统,直接进入门静脉血液中。
(三)脂类转运和脂蛋白的作用甘油三脂和胆固醇脂在体内由脂蛋白转运。
脂蛋白是由疏水脂类为核心、围绕着极性脂类及载脂蛋白组成的复合体,是脂类物质的转运形式。
载脂蛋白(已发现18种,主要的有7种):在肝脏及小肠中合成分泌至胞外,可使疏水脂类增溶,并且具有信号识别、调控及转移功能,能将脂类运至特定的靶细胞中。
(四)贮脂的动用皮下脂肪在脂肪酶作用下分解,产生脂肪酸,经血浆白蛋白运输至各组织细胞中。
血浆白蛋白占血浆蛋白总量的50%,是脂肪酸运输蛋白,血浆白蛋白既可运输脂肪酸,又可解除脂肪酸对红细胞膜的破坏。
贮脂的降解受激素调节。
促进: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抑制:胰岛素;植物种子发芽时,脂肪酶活性升高,能利用脂肪的微生物也能产生脂肪酶。
二、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一)甘油三酯的水解甘油三酯的水解由脂肪酶催化。
组织中有三种脂肪酶,逐步将甘油三酯水解成甘油二酯、甘油单酯、甘油和脂肪酸。
这三种酶是:脂肪酶(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是限速酶);甘油二酯脂肪酶;甘油单酯脂肪酶。
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都可以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浓度升高,促使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活化,后者使无活性的脂肪酶磷酸化,转变成有活性的脂肪酶,加速脂解作用。
脂质代谢生化指标
脂质代谢生化指标
脂质代谢生化指标是指血液中脂质代谢的生化参数,包括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
这些指标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对于预防、诊断和治疗这些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首先,TG是体内储存能量的主要途径,其水平升高与多种代谢综合征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正常的TG水平应该在0.56-2.25 mmol/L之间,对于高TG症患者,应该通过合理的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来控制其水平。
其次,TC是指血液中所有脂质的总量,包括LDL-C、HDL-C和其他
物质。
TC水平的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疾病有关。
正常的
TC水平应该在3.10-5.17 mmol/L之间,对于高TC症患者,应该注
意合理饮食和运动,减少高胆固醇的食物摄入,同时可以采用降低胆
固醇药物治疗。
HDL-C是血液中的一种保护性脂质,其水平升高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相关。
正常的HDL-C水平应该在0.90-1.70 mmol/L之间,对于低HDL-C症患者,可以通过增加运动、减少烟酒、合理饮食以及使用降低HDL-C药物来提高其水平。
LDL-C是一种不良的胆固醇,其水平升高与多种疾病相关,尤其是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
正常的LDL-C水平应该在1.55-3.40 mmol/L 之间,对于高LDL-C症患者,应该采用减少高胆固醇的食物、适当运动以及使用降低LDL-C药物等综合治疗方法来控制其水平。
总之,控制好脂质代谢生化指标对于预防和管理多种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其水平,降低患病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生化12脂类代谢
第四章脂类代谢第一节概述一、生理功能(一)储存能量,是水化糖原的6倍(二)结构成分,磷脂、胆固醇等(三)生物活性物质,如激素、第二信使、维生素等二、消化吸收(一)消化:主要在十二指肠,胰脂肪酶有三种:甘油三酯脂肪酶,水解生成2-单脂酰甘油需胆汁和共脂肪酶激活,否则被胆汁酸盐抑制;胆固醇酯酶,生成胆固醇和脂肪酸;磷脂酶A2,生成溶血磷脂和脂肪酸。
食物中的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与胆汁结合生成胆汁酸盐微团,其中的甘油三酯70%被胰脂肪酶水解,20%被肠脂肪酶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微团逐渐变小,95%的胆汁酸盐被回肠重吸收。
(二)吸收:水解产物经胆汁乳化,被动扩散进入肠粘膜细胞,在光滑内质网重新酯化,形成前乳糜微粒,进入高尔基体糖化,加磷脂和胆固醇外壳,形成乳糜微粒,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液。
甘油和小分子脂肪酸(12个碳以下)可直接进入门静脉血液。
(三)转运:甘油三酯和胆固醇酯由脂蛋白转运。
在脂蛋白中,疏水脂类构成核心,外面围绕着极性脂和载脂蛋白,以增加溶解度。
载脂蛋白主要有7种,由肝脏和小肠合成,可使疏水脂类溶解,定向转运到特异组织。
1.乳糜微粒转运外源脂肪,被脂肪酶水解后成为乳糜残留物。
2.极低密度脂蛋白转运内源脂肪,水解生成中间密度脂蛋白,(IDL或LDL1),失去载脂蛋白后转变为低密度脂蛋白,3.低密度脂蛋白又称β脂蛋白,转运胆固醇到肝脏。
β脂蛋白高易患动脉粥样硬化。
4.高密度脂蛋白由肝脏和小肠合成,可激活脂肪酶,有清除血中胆固醇的作用。
LDL/HDL称冠心病指数,正常值为2.0+_0.75.自由脂肪酸与清蛋白结合,构成极高密度脂蛋白而转运。
第二节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一、甘油三酯的水解(一)组织脂肪酶有三种,脂肪酶、甘油二酯脂肪酶和甘油单酯脂肪酶,逐步水解R3、R1、R2,生成甘油和游离脂肪酸。
(二)第一步是限速步骤,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高血糖素通过cAMP和蛋白激酶激活,胰岛素和前列腺素E1相反,有抗脂解作用。
生化第五章-脂类代谢
甘油一酯途径
脂酰CoA合成酶 CoA + RCOOH ATP AMP PPi RCOCoA
CH2OH O CHO-C-R1 CH2OH
酯酰CoA 转移酶
O CH2O-C-R2 O CHO-C-R1
= = =
酯酰CoA 转移酶 R3COCoA CoA
R2COCoA CoA
CH2OH
O CH2O-C-R2 O CHO-C-R1 O CH2O-C-R3
族 ω-7(n-7) ω-9(n-9) ω-6(n-6) 母体脂酸 软油酸(16:1,ω-7) 油酸(18:1,ω-9) 亚油酸(18:2,ω-6,9)
ω-3(n-3)
α-亚麻酸(18:3,ω-3,6,9)
动物只能合成ω-9及ω-7系的多不饱和脂酸, 不能合成ω-6及ω-3系多不饱和脂酸。
目录
必需脂肪酸—— 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多不饱和脂 酸是人体不可缺乏的营养素,不能自身合成, 需从食物摄取,故称必需脂酸。
脂酰CoA合成酶
ATP AMP PPi
O RCH2CH2C~SCoA 脂 酰~SCoA
= =
2.脂酰CoA经肉碱转运进 入线粒体,是脂酸β-氧 化的主要限速步骤
肉碱脂酰转移酶Ⅰ(carnitine
acyl transferase Ⅰ)是脂酸β氧化的限速酶。
目录
3. 脂酸的β-氧化的最终产物主要是乙酰CoA
目录
脂酸组成的种类决定甘油三酯的熔点,随饱 和脂酸的链长和数目的增加而升高。
目录
(一)甘油三酯是脂酸的主要储存形式
消化吸收和内源性合成的脂酸,以游离的形 式存在较少,大多数以酯化的形式存在于甘油三 酯之中而存在于体内。
(二)甘油三酯的主要作用是为机体提供能量
生化2017-脂类代谢
高密度脂蛋白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
70
71
血浆脂蛋白的组成
CM VLDL
密度
<0.95
0.95~1.006
脂类 含TG最多, 含TG
组
80~90%
成 蛋白 最少, 1%
质
50~70% 5~10%
L-甘油3-P
甘油
甘油激酶
55
从 甘油-3-磷酸和3个脂酰-CoAs形成三酰甘油
56
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
甘油三酯 (肝脏、脂肪组织)
磷酸甘油
脂肪酸
磷酸二羟丙酮
甘油的磷酸化
糖代谢
乙酰CoA
脂肪酸氧化
57
第四节
胆固醇代谢
58
59
一、胆固醇的合成
• 合成部位:肝细胞质基质及光面内质网 • 合成原料:
血液 新生CM
FFA
外周组织
成熟CM
CM残粒
LPL
脂蛋白脂肪酶 肝细胞摄取
74
2.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运输内源性TG
• 由肝细胞合成,将肝细胞合成的TG、磷脂、胆固 醇及其酯转运至其他组织,不断脱脂,转变为 LDL。
VLDL
VLDL
残粒
FFA
FFA
外周组织
LDL
75
3. 低密度脂蛋白(LDL) ——转运内源性胆固醇至肝外 组织
第十一章 脂类代谢及其调节
宋崴
1
第一节 脂肪酸代谢
2
一、脂肪酸的分解代谢
脂肪动员
甘油(glycerol)
脂肪酸(fatty acid)
生化第5章脂类代谢(2)
PPi+AMP
O O CH3CCH2CSCoA (乙酰乙酰CoA)
=
=
琥珀酰CoA
=
=
琥珀酸
CoASH
乙酰乙酰CoA 硫激酶 (肾、心和脑 的线粒体)
O 2 CH3CSCoA
乙酰乙酰CoA硫解 酶(心、肾、脑及 骨骼肌线粒体)
=
3.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
酮体是肝脏输出能源的一种形式。并且酮
10 +(
C原子数 2
-1) 4 - 2
脂酰CoAβ-氧化:
8乙酰CoA 10 ATP
7 NADH 2.5 ATP
90 ATP 17.5ATP 10.5 ATP 122 ATP
7 FADH2 1.5 ATP
活化:消耗2个高能磷酸键(Pi),相当于2ATP
净生成:108 – 2 = 106 ATP
主要以葡萄糖为原料,也可利用乳 糜微粒或VLDL中的脂肪酸 利用甘油三酯消化产物重新合成 甘油三酯
脂肪 组织
小肠 粘膜
(二)甘油和脂肪酸是合成甘油三酯的基本原料
甘油和脂肪酸主要来自于葡萄糖代谢 CM中的FFA(来自食物脂肪)
(三)两条合成途径
1. 甘油一酯途径(小肠粘膜细胞)
2. 甘油二酯途径(肝、脂肪细胞)
体可通过血脑屏障,是肌肉尤其是脑组织的 重要能源。
在长期饥饿或者糖供应不足时,酮体可以
代替葡萄糖为心、脑等重要器官提供能量。
4. 酮体代谢与临床
血浆水平:0.03~0.5mmol/L(0.3~5mg/dl)
代谢异常——酮症酸中毒
在饥饿或糖尿病时,脂肪动员加强,酮体生 成增加,严重糖尿病患者,血浆酮体明显升高, 引起酮血症、酮尿症,并导致酮症酸中毒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脂类代谢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脂类代谢脂类代谢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类脂A. 三酰甘油B. 卵磷脂C. 糖脂D. 胆固醇E. 脑磷脂2.下列生化反应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的是A. 脂肪酸合成B. 脂肪酸 -氧化C. 三酰甘油合成D. 甘油磷脂合成E. 胆固醇合成3. 三酰甘油的主要功能是A. 是构成生物膜的成分B. 是体液的主要成分C. 储能供能D. 是构成神经组织的成分E. 是遗传物质4.下列哪种化合物不是血脂的主要成分A. 三酰甘油B. 磷脂C. 游离脂肪酸D. 糖脂E. 胆固醇5. 下列哪种物质与脂类的消化吸收无关A. 胆汁酸盐B. 胰脂酶C. 胆固醇酯酶D. 脂蛋白脂酶E. 磷脂酶6.下列有关类脂生理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是体内理想的供能和储能物质B. 保持体温C. 保护和固定重要脏器D. 是构成机体各种生物膜的重要成分E. 协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运输和储存7. 血浆中脂类物质的运输形式是A. 球蛋白B. 脂蛋白C. 糖蛋白D. 核蛋白E. 血红蛋白8.催化体内储存的三酰甘油水解的脂肪酶是A. 激素敏感性脂肪酶B. 脂蛋白脂肪酶C. 肝脂肪酶D. 胰脂酶E. 磷脂酶9. 能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有A. 肾上腺素B. 胰高血糖素C. 生长素D. 去甲肾上腺素E. 以上都是10.下列具有抗脂解作用的激素是A. 肾上腺素B. 胰高血糖素C. 生长素D. 胰岛素E. 去甲肾上腺素11.下列属于必需脂肪酸的是A. 软脂酸B. 油酸C. 亚油酸D. 二十碳脂肪酸E. 硬脂酸12.同量的下列物质在体内经彻底氧化后,释放能量最多的是A. 葡萄糖B. 糖原C. 蛋白质D. 脂肪E. 胆固醇13. 乳糜微粒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A. 磷脂B. 胆固醇C. 蛋白质D. 三酰甘油E. 游离脂肪酸14.脂肪酸在血中运输的方式是A. 直接由血液运输B. 与清蛋白结合运输C. 与α-球蛋白结合运输D. 与β-球蛋白结合运输E. 与载脂蛋白结合运输15. 血脂的去路不包括A. 氧化分解供能B. 转化为胆色素C. 进入脂库储存D. 构成生物膜E. 转变成其它物质16. 下列哪一种酶是脂肪酸β-氧化的限速酶A. 脂酰辅酶A合成酶B. 肉碱脂酰转移酶IC. 肉碱脂酰转移酶ⅡD. 脂酰辅酶A脱氢酶E. 水化酶17.下列哪一种组织中缺乏高活性的甘油激酶,不能很好地利用甘油A. 肝B. 心C. 肾D. 肠E. 脂肪组织18.脂肪动员的限速酶是A. 单酰甘油脂肪酶B. 二酰甘油脂肪酶C. 脂蛋白脂肪酶D. 组织脂肪酶E. 三酰甘油脂肪酶19. 脂肪酸β-氧化包括连续四步反应,其反应顺序是A. 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B. 加水、脱氢、再脱氢、硫解C. 硫解、脱氢、加水、再脱氢D. 加水、脱氢、硫解、再脱氢E. 硫解、加水、脱氢、再脱氢20. 下列与脂肪酸β氧化无关的酶是A. 脂酰CoA脱氢酶B. β-羟脂酰CoA脱氢酶C. β-酮脂酰CoA硫解酶D. 烯脂酰CoA水化酶E. β-酮脂酰CoA转移酶21.下列脱氢酶不以FAD为辅助因子的是A. 脂酰CoA脱氢酶B. β-羟脂酰CoA脱氢酶C. 线粒体内膜甘油-3-磷酸脱氢酶D. 琥珀酸脱氢酶E. 二氢硫辛酸脱氢酶22.乙酰CoA不能由下列哪种物质生成A. 葡萄糖B. 脂肪酸C. 酮体D.糖原E.胆固醇23.下列与脂肪酸氧化无关的物质是A. 肉碱B. CoASHC. NAD+D. FADE. NADP+24.三酰甘油的合成与下列哪种物质无关A. 脂酰CoAB. 甘油-3-磷酸C. 二酰甘油D. CDP-二酰甘油E. 磷脂酸25.在肝脏中生成乙酸乙酸的直接前体是A. 乙酰乙酰CoAB. β-羟丁酸C. HMG-CoAD. β-羟丁酰CoAE. 甲羟戊酸26.下列关于酮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B. 酮体是脂肪酸在肝中氧化分解的正常中间产物C. 饥饿时可引起血酮体升高D. 低糖高脂饮食时酮体生成减少E. 酮体可以随尿液排出体外27.合成脂肪酸时乙酰CoA的来源是由A. 在细胞质中合成后直接提供B. 在细胞质中合成后以乙酰肉碱的形式提供C. 在线粒体中合成后以乙酰CoA的形式转运到细胞质D. 在线粒体中合成后由肉碱携带转运到细胞质E. 在线粒体中合成后转化为柠檬酸形式而转运到细胞质28.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辅酶是A. TPPB. NAD+C. NADP+D. 生物素E. 磷酸吡哆醛29.1分子硬脂酰辅酶A经1次β氧化后,其产物(除16碳脂酰辅酶A外的其他产物)彻底氧化可净生成多少分子ATP ?A. 5分子B. 9分子C. 12分子D. 15分子E. 17分子30.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是A. HMG-CoA还原酶B. HMG-CoA合成酶C. 乙酰乙酸硫激酶D. 乙酰乙酰CoA硫解酶E. HMG-CoA裂解酶31.下列化合物中,以胆固醇为前体的是A. 维生素AB. 维生素EC. 维生素D3D. 维生素KE. 维生素C32.下列化合物中,不以胆固醇为合成原料的是A. 皮质醇B. 雌二醇C. 胆汁酸D. 胆红素E. 维生素D333. 下列化合物中,可转化成胆汁酸的是A. 胆红素B. 胆固醇C. 类固醇激素D. 维生素DE. 磷脂34. 1分子软脂酸彻底氧化分解,净产生多少分子ATP?A. 127B. 128C. 129D. 130E. 131二、多项选择题1. 下列化合物中,参与脂肪酸活化是A. 脂酰辅酶A合成酶B. 乙酰辅酶A 羧化酶C. ATPD. NAD+E. 生物素2. 下列哪些血浆脂蛋白,其主要功能是运输胆固醇?A. CMB. VLDLC. LDLD. HDLE. IDL3. 脂肪酸β-氧化所需的受氢体包括A. FMNB. FADC. NAD+D. NADP+E. CoASH4. 酮体和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相同物质及酶是A. 乙酰CoAB. HMG-CoAC. HMG-CoA合成酶D. 乙酰CoA羧化酶E. HMG-CoA还原酶5. 与胆固醇酯化有关的酶是A. 脂酰辅酶A合成酶B. 磷脂酰胆碱胆固醇酰基转移酶C. 肉碱酰基转移酶D. 脂酰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E. 脂酰辅酶A脱氢酶6. 参与三酰甘油合成的物质是A. 脂酰辅酶AB. 磷酸C. 甘油-3-磷酸D. 胆碱E. 肌醇7. 下列有对应关系的脂蛋白是A. HDLB. VLDLC. CMD. α-脂蛋白E. β-脂蛋白8. 与胆固醇合成有关的亚细胞部位是A. 细胞质B. 线粒体C. 内质网D. 高尔基体E. 溶酶体9. 肝外组织能够利用酮体,是由于具有下列酶A. 乙酰乙酸硫激酶B. 脂肪酸硫激酶C. 琥珀酰CoA转硫酶D. HMG-CoA合成酶E. HMG-CoA裂解酶10. 下列因素与脂类物质消化吸收有关A. 脂蛋白脂酶B. 激素敏感性脂酶C. 胰脂酶D. 胆红素E. 胆汁酸11.甘油激酶在下列哪些组织细胞中活性较低A. 肝B. 肾C. 骨骼肌D. 肠E. 脂肪组织12. 以乙酰CoA为原料的合成途径有A. 脂肪酸合成B. 糖原合成C. 酮体合成D. 胆固醇合成E. 核酸合成13. 胆固醇可转化为A. 胆汁酸B. 雌二醇C. 糖皮质激素D. 维生素D3E. 睾酮14. 与脂肪酸氧化有关的维生素是A. 维生素PPB. 泛酸C. 维生素B2D. 生物素E. 维生素B615. 下列哪些因素易导致血中酮体水平增高A. 糖尿病B. 饮酒过多C. 高脂低糖饮食D. 高糖低脂饮食E. 长期饥饿16. 参与脂肪酸合成的物质有A. 乙酰CoAB. NADPH+H+C. NADH+H+D. ATPE. 生物素17. 能产生乙酰CoA的物质是A. 脂肪酸B. 葡萄糖C. 胆固醇D. 甘油E. 酮体18. 脂肪酸的氧化分解过程包括下列步骤A. 脂肪酸的活化B. 脂酰CoA进入线粒体C. -氧化D. 乙酰CoA羧化E. 乙酰CoA的彻底氧化19. 下列哪些血浆脂蛋白增高可引起高脂蛋白血症A. CMB. VLDLC. LDLD. HDLE. FFA20.导致肥胖发生的因素包括A. 营养过剩B. 活动过少C. 瘦素抵抗D. 内分泌失调E. 中枢神经系统异常21. 能激活三酰甘油脂肪酶的激素有A. 去甲肾上腺素B. 肾上腺素C. 胰岛素D. 胰高血糖素E. 生长素22. 1分子乙酰乙酸彻底氧化分解,可以产生多少分子ATP?A. 20B. 22C. 24D.26E.2823. 1分子乙酰乙酸彻底氧化分解,可以产生多少分子ATP?A. 21B. 23C. 25D.27E.29二、填空题1.血脂的运输形式是____,电泳法可将其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等四种类型。
脂类的生化代谢
脂类的生化代谢3.3.1脂类的消化和吸收唾液中无消化脂肪的酶,胃液中虽含有少量的脂肪酶,但成人胃液酸度很强,不适于脂肪酶的作用,故脂肪在成人口腔和胃中不能消化。
婴儿胃液的PH在5左右,奶中脂肪已经乳化,故脂肪在婴儿胃中可消化一部分。
脂肪的消化主要在小肠内进行。
食糜通过胃肠粘膜产生的胃肠激素刺激胰液和胆汁的分泌,并进入小肠。
胆汁中的胆盐是强有力的乳化剂,脂肪受到胆盐的乳化,分散为细小的脂肪微粒,有利于和胰液中的脂肪酶充分接触。
胰液中的胰脂肪酶能将部分脂肪完全水解为甘油和游离脂肪酸,但有一半的脂肪仅能局部水解为甘油二酯或甘油一酯。
因为胰脂肪酶能特异地和连续地作用于甘油三酯的1和3位置,开始解脱一个脂肪酸,形成甘油二酯。
然后,再解脱一个脂肪酸,形成甘油一酯。
胰脂肪酶对甘油三酯的水解率和其脂肪酸链的长短有关,不饱和脂肪酸比饱和脂肪酸易于水解。
还有小部分的脂肪完全不水解。
脂肪的水解产物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一酯、甘油二酯进入肠粘膜细胞内,在滑面内质网上重新合成与体内脂肪组成成分相近的甘油三酯。
新合成的甘油三酯的组成和构型适宜于以后的代谢。
新合成的甘油三酯在粗内质网上与磷脂、胆固醇、蛋白质形成乳糜微粒,经肠绒毛的中央乳糜管汇合入淋巴管,通过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
水解产物甘油因水溶性大,不需胆盐即可通过小肠粘膜经门静脉而吸收入血液。
完全未被水解的脂肪亦能以乳胶微粒的形式直接进入肠粘膜细胞,在内质网上合成的乳糜微粒再由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
因此,动物和植物脂肪几乎完全吸收。
食后2h,可吸收24~41%,4h后吸收53~71%,6h后吸收68~86%,12h后吸收97~99%。
影响脂肪吸收的因素:(1)脂肪的熔点脂肪的熔点会影响其吸收。
例如,羊脂的熔点为44~55℃,其吸收率为85%;而椰子油的熔点为28~33℃,其吸收率为98%。
一般说来,植物油的熔点较低,所以较易吸收。
这是因为进入十二指肠中的脂肪应该是液态,这样才能乳化。
生物化学(脂类代谢)讲课文档
第二十页,共55页。
第二十一页,共55页。
总结:
脂肪酸β氧化最终的产物为乙酰CoA、 NADH和FADH2。假如碳原子数为Cn的脂肪 酸进行β氧化,则需要作(n/2-1)次循环 才能完全分解为n/2个乙酰CoA,产生n/2个 NADH和n/2个FADH2;生成的乙酰CoA通 过TCA循环彻底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 能量,而NADH和FADH2则通过呼吸链传递 电子生成ATP。至此可以生成的ATP数量为:
第十八页,共55页。
①脱氢 脂酰CoA经脂酰CoA脱氢酶催化,在 其α和β碳原子上脱氢,生成△2反烯脂酰 CoA,该脱氢反应的辅基为FAD。
②加水(水合反应) △2反烯脂酰CoA在△2反 烯脂酰CoA水合酶催化下,在双键上加水生 成L-β-羟脂酰CoA。
第十九页,共55页。
③脱氢 L-β-羟脂酰CoA在L-β-羟脂酰CoA脱 氢酶催化下,脱去β碳原子与羟基上的氢原 子生成β-酮脂酰CoA,该反应的辅酶为 NAD+。
◆ 琥珀酸可异生成糖并以蔗糖的形式运至种苗的其 它组织供给它们生长所需要的能源和碳源;而当种 子萌发终止,贮脂耗尽,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时, 植物的能源和碳源可以由光和CO2获得,乙醛酸体的
数量迅速下降以至完全消失。 ◆ 在脂肪转变为糖的过程中,乙醛酸循环起着关键的作用, 它是连结糖代谢和脂代谢的枢纽。
第十页,共55页。
⑴ 脂肪酸活化为脂酰CoA(胞液)
长链脂肪酸氧化前必须进行活化,活化形式是脂酰CoA。
在脂酰CoA合成酶(acyl CoA synthetase)催化和CoA-SH及 ATP的参与下,脂肪酸转变为脂酰CoA。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10脂代谢
ADP+Pi HOOCCH2COSCoA+ 丙二酰CoA
真核 生物:
乙酰CoA羧化酶:
单体 (无活性)
柠檬酸、异柠檬酸 长链脂酰CoA
多聚体 (有活性)
Pi 胰岛素 (+) 蛋白磷酸酶 H2O
乙酰CoA羧化酶 (有活性) 乙酰CoA羧化酶 (无活性) P
ATP 蛋白激酶 ADP
(+)
胰高血糖素
46
CH3CH2(CH2CH2)6CH2COOH
起始物(引物)
2C单位 已合成的FA (C12~C16FA)
碳链的延长(线粒体、微粒体)
40
(1)脂肪合成的原料乙酰CoA的转运
41
三羧酸转运系统
42
(2)乙酰CoA羧化产生丙二酸单酰CoA
乙酰CoA羧化酶 CH3COSCoA + HCO3- + ATP Mn 生物素、
⑥ 还原:烯脂酰-ACP还原酶
49
51
52
(5)软脂酸合成结算
53
(6)脂肪酸合成途径与β-氧化比较
54
脂肪酸合成途径与β-氧化比较(软脂酸为例)
区别点
亚细胞部位 酰基载体 二碳片段 电子供体或受体
合成
胞液 ACP 丙二酰CoA NADPH
分解(β-OX)
线粒体 CoA 乙酰CoA FAD、NAD+
胆 固 醇 (C 2 7)?
CH2
异戊烯焦磷酸 (IPP , C5) 二甲丙烯焦磷酸 (DPP , C5) 焦磷酸法尼酯 (FPP, C15)
P
P
OCH 2CH
C CH3
CH3
HO P 头
羊毛固醇 (C30)
( 3× )
生化题_第十一章 脂代谢
姓名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第十一章脂质代谢一、是非判断题1. 脂肪酸的β-氧化和α-氧化都是从羧基端开始的。
2. 只有偶数碳原子的脂肪才能经β-氧化降解成乙酰CoA.。
3. 脂肪酸β-氧化酶系存在于胞浆中。
4. 肉毒碱可抑制脂肪酸的氧化分解。
5. 萌发的油料种子和某些微生物拥有乙醛酸循环途径,可利用脂肪酸α-氧化生成的乙酰CoA 合成苹果酸,为糖异生和其它生物合成提供碳源。
6. 烯脂酰CoA异构酶的作用是将△2反十二烯脂酰CoA转化为△3顺十二烯脂酰CoA。
7. 脂酰CoA 脱氢酶是一种黄素蛋白。
8. β-羟脂酰CoA 脱氢酶催化L、D 型β-羟脂酰CoA 脱氢。
9. 肉碱脂酰转移酶是一种限速酶,受丙二酸单酰ACP 抑制。
10.脂肪酸的氧化是从分子的羧基端开始的。
11.脂肪酸从头合成中,将糖代谢生成的乙酰CoA从线粒体内转移到胞液中的化合物是苹果酸。
12.脂肪酸的从头合成需要柠檬酸裂解提供乙酰CoA.。
13.在真核细胞内,饱和脂肪酸在O2的参与下和专一的去饱和酶系统催化下进一步生成各种长链脂肪酸。
14.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包括二个方面:饱和脂肪酸的从头合成及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
15.甘油在甘油激酶的催化下,生成α-磷酸甘油,反应消耗ATP,为可逆反应。
16.真核生物脂肪酸合成酶系各成员共价串联成一条多肽链发挥作用。
17.硫脂酶是脂肪酸合成酶系中的重要成员。
18.β-羟脂酰ACP脱水酶催化下产生△2反丁烯酰ACP。
19.脂肪酸合成的直接前体是丙二酸单酰CoA。
20.在脂肪酸合成过程中,中间产物以非共价键与载体ACP 相联。
21.从乙酰CoA 合成1 分子棕榈酸,必须消耗8 分子ATP。
22.酰基载体蛋白(ACP)是饱和脂肪酸碳链延长途径中二碳单位的活化供体。
23.如果动物长期饥饿就要动用体内的脂肪,这时分解酮体的速度大于生成酮体的速度。
生化-脂类和脂代谢考点整理
生化-脂类和脂的代谢考点整理●脂类与生物膜●生物体内的脂类●单纯脂:●脂肪酸和醇类以脂键相连●主要功能:细胞代谢燃料储存形式●举例:脂酰甘油●含有脂肪酸、甘油。
●脂肪酸的羧基与甘油的羟基缩合脱水形成酯,即为脂酰甘油。
●三酰甘油,又叫中性脂,是体内脂肪酸的储存形式。
三酰甘油不能形成脂双层,因为他们没有极性头部●蜡是由长链脂肪酸(16个碳以上)与长链一元醇以酯键相连形成的脂,常温下以固体形式存在。
●复合脂:●分子含脂肪酸,醇类,磷酸(或含氮物质,糖等)●主要功能:构成生物膜,参与信号传递等●举例:磷脂●含有脂酰链、甘油、磷酸基团等,如磷乙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不仅构成生物膜,还可以产生信号分子,参与细胞钙信号途径),甘油磷脂的分子结构特点为双亲分子,有一个极性亲水性头部,两条碳氢链疏水性尾巴(甘油磷脂的极性头部可能带有正电荷,负电荷,也可能不带电荷)。
磷脂是组成生物膜的主要脂类分子。
●衍生脂:●萜类,类固醇及衍生物●萜类分子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异戊二烯,如β-胡萝卜素属于四萜,含有8个异戊二烯;1分子胡萝卜素可形成2分子维生素A。
●类固醇以环戊烷多氢菲为基本结构,连有一个羟基和一个碳氢链,和萜一样整个分子也不含脂肪酸。
环戊烷多氢菲由3个六元环和1个五元环稠和而成;在甾核C-3位点有一个羟基;在甾核C-17位点有一个分支烃链●萜和类固醇在细胞中含量少,但生物功能多样,如参与维生素和激素的合成等。
人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可以形成维生素D。
●主要功能:参与激素、维生素合成,参与代谢调节等●天然脂肪酸●结构特点●(1)脂肪酸碳原子数多为偶数;●(2)不饱和脂肪酸所含双键多为顺式结构;●(3)单不饱和脂肪酸双键位置一般在C9~C10之间,多不饱和脂肪酸双键之间大多相隔一个亚甲基;●(4)不饱和脂肪酸在高等植物和低温生活的动物中含量较高。
●脂肪酸很少自由存在于细胞内,因为它们很容易破坏细胞膜●反式脂肪酸的物理特征更像饱和脂肪酸●常见脂肪酸●油酸含有一个双键,亚麻酸含有3个双键,花生四烯酸含有四个双键,软脂酸是十六碳饱和脂肪酸●人体必须脂肪酸●亚油酸,a-亚油酸●油脂测定指标●油脂的皂化值越大,所含小分子脂肪酸越多●油脂的确值越高,质量越高●油脂的酸值越高,质量越差●油脂中反式脂肪酸越多,品质越差●油脂的碘值越大,表示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越高●脂肪酸简写符号●脂肪酸结构的简写法:先写出碳原子数目,然后写出双键数目,之间用冒号隔开,最后用“△+数字”表示出双键位置。
生物化学第九章脂代谢
SH
H2O
HOOCCH2CO-S CH3CO-S CH3COCH2CO-S
SH
③
CO2
④
NADP+ NADPH
2.线粒体中的合成
碳链的延长发生在线粒体和内质网中。与脂肪酸β-氧化的逆 向过程相似,使得一些脂肪酸碳链(C16)加长。 延长是独立于脂肪酸合成之外的过程,是乙酰单元的加长和 还原,恰恰是脂肪酸降解过程的逆反应。光面内质网中的延 长更为活跃。
酮体的生成
HMGCoA裂 解酶 CH3COCH2COOH
乙酰乙酸 脱氢酶
HMGCoA 合成酶
NADH+H+ NAD+
脱羧酶 CO2
OH | HOOCCH2-C-CH2COSCoA | CH3 羟甲基戊二酸单酰CoA (HMGCoA)
CH3CHOHCH2COOH
--羟丁酸
CH3COCOOH
丙酮
酮血症?
5.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
与脂肪酸的β-氧化相同,但需增加异构酶 和 还原酶:
(三)脂肪酸氧化的其它途径
1.奇数碳原子脂肪酸的氧化 如17个碳直链脂肪酸: 先经β-氧化至3碳的丙酰-CoA ,产生7个乙酰CoA和一个丙酰-CoA 。 丙酰-CoA经3步反应转化为琥珀酰-CoA然后进入 三羧酸循环进一步进行代谢。
脂肪代谢生化过程
脂肪代谢的生化过程主要包括脂肪的消化、吸收、合成和分解。
脂肪的消化主要在小肠段,在相关酶的作用下,脂肪被水解为甘油、脂肪酸,这个过程需要胆汁酸盐的参与。
脂肪在小肠吸收后,形成身体所需要的成分,主要成分为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血浆脂蛋白等。
脂肪在体内吸收后的代谢生化过程,除了作为身体的能源供应和能量吸收,脂类也是能量储存及能量供应的重要物质,同时也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脂肪代谢出现异常会引起很多疾病,影响正常的身体健康。
例如,长期摄入过多的脂肪,没有消耗,就会造成血脂异常症,久而久之,会出现肥胖等临床疾病。
脂类代谢生化考试
(主要是植物油)获取,称为人体必需脂肪酸。
CH2—OH CH—OH
CH2—OH
甘油
CH2OOR1 CHOOR2 CH2OOR3
脂肪
类脂:占5%,包括胆固醇、胆固醇酯、磷脂、糖 脂等。是细胞的膜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2.脂类的分布与生理功能 分布:脂肪主要分布于脂肪组织如皮下、大网膜;类 脂主要分布于生物膜、神经组织等。 功能:1)储能与供能:饥饿或禁食的主要能量来源;
小肠粘膜:利用脂肪消化产物再合成脂肪。
②合成原料
• 甘油和脂酸主要来自于葡萄糖代谢 • CM中的FFA(来自食物脂肪)
③合成基本过程
1. 甘油一酯途径(小肠粘膜细胞) 2. 甘油二酯途径(肝、脂肪细胞)
甘油一酯途径
CoA + RCOOH
脂酰CoA合成酶
RCOCoA
ATP
AMP PPi
= == ==
7 脂类代谢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刘先俊
P144
一、概述
1.概念
脂类(Lipid)包括脂肪和类脂,是一类不溶于 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生物分子。
脂肪(甘油三酯):占95%。是3分子脂 肪酸与甘油结合起来所形成的。脂肪酸包括饱 和与不饱和脂肪酸。其中,许多不饱和脂肪酸 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极少,需要从食物
2)保暖; 3)有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4)类脂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5)其它:胆固醇是维生素D3、类固醇激素、胆 汁酸等的合成原料。
3.脂类的消化吸收
食物中的脂类主要有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胆 固醇酯等。因其不溶于水,在肠道,首先经胆汁酸盐 乳化为细小微团,通过胰腺分泌的水解脂类的酶(如 胰脂酶、辅脂酶、磷脂酶A2、胆固醇酯酶等)的作 用下,水解产物包括脂肪酸、甘油一酯、胆固醇、溶 血磷脂等,再在胆汁酸盐的帮助下,被小肠粘膜细胞 吸收,其中,长链脂肪酸再与吸收的甘油一酯结合合 成甘油三酯。这些脂类物质会与蛋白质结合而入血被 运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脂代谢
1、脂肪氧化和脂肪合成反应的步骤及其异同。
氧化步骤:1)、脂肪酸的活化、转运:进入细胞的脂肪酸首先在脂酰CoA合成酶催化下,由ATP供能,活化成脂酰CoA;活化的脂酰CoA与肉毒碱结合成为脂酰肉碱,然后在移位酶作用下进入线粒体(此为限速步骤),在线粒体内,脂酰肉碱在转移酶Π的作用下再次形成脂酰CoA;
2)、饱和脂肪酸的氧化:a.脂酰CoA的氧化脱氢作用脂酰CoA在脂酰CoA脱氢
酶的作用下,在C-2和C-3之间脱氢生成▲2
—反乙烯脂酰CoA。
b.▲2
—反乙烯脂酰CoA的水化▲
2
—反乙烯脂酰CoA在烯脂酰CoA水化酶
的作用下水化,生成L-β-羟脂酰CoA
c.L-β-羟脂酰CoA氧化脱氢L-β-羟脂酰CoA在L-β-羟脂酰CoA脱氢酶的作用下,C--3位脱氢生成L-β-酮脂酰CoA
d、L-β-酮脂酰CoA的硫解β-酮脂酰CoA在硫解酶的作用下,裂解为已酰CoA 和比原来少了2个碳原子的脂酰CoA
可以总结为:脂肪酸活化、生成脂酰CoA 进入线粒体、由肉毒碱载体转运至线粒体基质开始反应β-氧化途径经过脱氢、水化、再脱氢和硫解4步反应完成该氧化过程。
合成步骤:1)、已酰CoA与草酰乙酸在柠檬酸酸合酶的作用下缩合形成柠檬酸,柠檬酸可穿过线粒体内膜进入胞液,然后在柠檬酸裂解酶的作用下释放出已酰CoA进入脂肪酸合成途径。
2):a、丙二酸单酰CoA合成(此步为限速步骤)
b、乙酰ACP和丙二酸单酰-ACP的合成
d、经过缩合、还原、脱水、还原四步反应,逐个延长2个碳原子从而生成脂肪酸
区别要点脂肪酸从头合成脂肪酸B氧化
细胞内定位胞液线粒体
酰基载体ACP-SH CoA-SH
二碳单位参与或断裂形式丙二酸单酰CoA 乙酰CoA
电子供体或受体NADH+ H+FAD、NAD+
反应底物的转运柠檬酸穿梭肉毒碱穿梭
参与酶类6种4种
能量消耗或产生消耗7ATP,14 NADH+ H+净产生106ATP
2、比较饱和脂肪酸的β氧化与从头合成的异同:反应的亚细胞定位,酰基载体,C2单位,氧化还原反应的受氢体和供氢体,中间产物的构型,合成或降解的方向,酶系统情况。
区别要点脂肪酸从头合成脂肪酸B氧化
亚细胞定位胞液线粒体
酰基载体:ACP-SH CoA-SH
C2单位丙二酸单酰CoA 乙酰CoA
电子供体或受体:NADH+、H+ FAD、NAD+
羟酯基中间体构型:D-构型L-构型
方向:脂肪酸-已酰CoA 已酰CoA-脂肪酸
参与酶类多酶复合体(6种)4种(酶散在不同的地方)
3、乙醛酸循环及油料作物种子萌发脂肪转变成糖的机制。
多酶复合体定义:在异柠檬酸裂解酶的催化下,异柠檬酸被直接分解为乙醛酸,乙醛酸又在乙酰辅酶A参与下,由苹果酸合成酶催化生成苹果酸,苹果酸再氧化脱氢生成草酰乙酸的过程。
机制:油料种子在发芽过程中,在其具备光合作用能力之前,细胞中出现许多乙醛酸体,贮藏脂肪首先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然后脂肪酸在乙醛酸体内氧化分解为乙酰CoA,并通过乙醛酸循环转化为四碳化合物和葡萄糖。
运送到根和茎中供生长需要,直到种子中贮藏的脂肪耗尽为止。
4、酮体的定义、产生及其利用。
定义:酮体是丙酮、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三种物质的总称;
产生:长期饥饿或病理状态下,由于糖供应不足或利用效率低,机体需要动员大量的脂肪酸供能,同时生成大量的已酰COA,此时草酰乙酸又不能及时回补与已酰COA缩合成柠檬酸,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积累的已酰COA衍生为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
利用:a、缺糖时肝脏输出优质能源b、保障脑能量供应c、也作为其他组织细胞的能源
5、1mol软脂酸彻底氧化产生的A TP数。
1mol软脂酸彻底氧化需经过7次循环,产生8个已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产生10molATP,这样共产80molATP7molFADH2进入电子传递链产生10.5ATP(7个1.5);7molNADH进入电子传递链;共产生17.5molATP(7个2.5)。
脂肪活化的时候需消耗2个高能磷酸键,这样彻底氧化1mol软磷脂净106molATP。
6、从反应场所、被氧化的碳原子数、脂肪酸活化、是否需氧、是否产生A TP、功能几个方面对脂肪酸α-氧化、β-氧化、w-氧化进行比较。
名词解释
α-氧化:α-氧化是指每一次只失去一个碳原子即羧基碳原子,生成缩短了一个碳原子的脂肪酸和CO2。
β-氧化:脂肪酸体内氧化时在羧基端的β-碳原子上进行氧化,碳链逐次断裂,每次断下一个二碳单位,即乙酰COA,该过程成为β-氧化。
w-氧化:脂肪酸的w-碳源首先被氧化,形成二羧酸,然后两侧可以同时进行β-氧化,提高氧化效率。
维生素与酶
1、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的组成。
答: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也称视黄醇、维生素D(抗佝偻病维生素,本质为固醇类微生物,包括维生素B2和B3)、维生素K(即凝血维生素)、维生素E(又称生育酚;a、与动物生殖机能有关b、抗氧化作用)
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B1和焦磷酸硫胺素(TPP){构成α-酮酸氧化脱氢酶系的辅酶,功能是参与α-酮酸的氧化脱羧作用}
2、B族维生素所构成的辅酶类型和功能。
答:微生物B1所构成a-酮酸氧化脱氢酶系的辅酶焦磷酸硫胺素(TPP),主要功能是参与α-酮酸的氧化脱羧作用。
维生素B2和磷酸结合形成磷酸核酸核黄素,又称黄素核苷酸(FMN),FMN和一分子AMP缩合形成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简称FAD,FMN和FAD为黄酶(黄素蛋白)的辅酶,参加氧化还原反应,与糖、脂和氨基酸的代谢密切相关。
维生素B3又名泛酸,在体内,泛酸和疏基乙胺、3’-磷酸-AMP缩合成辅酶A。
辅酶A 是酰基转移酶的辅酶,在糖类和脂类代谢中起转移酰基的作用。
维生素B6常以磷酸酯的形式存在,构成磷酸吡哆醛、磷酸吡哆胺、磷酸吡哆醇;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是多种酶,如氨基酸酶和氨基酸脱缩酶的辅酶,参与氨基酸的代谢。
维生素B7,也称生物素,在体内生物素构成缩化酶的辅酶,参与二氧化碳的固体反应。
叶酸在体内变为四氢叶酸,充当一碳单位转移酶系统中的辅酶。
功能是作为“一碳单位”的载体,参与“一碳单位”的转移反应。
缺乏叶酸将影响多种物质如何苷酸的代谢,进而影响血细胞的合成,会导致贫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