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外渗的护理方法,你会用得到!
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
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一、非药物处理1.一般护理在药物外渗的48小时内,应抬高受累部位,以促进局部外渗药物的吸收。
在静脉给药过程,如发现或疑似外渗情况时,首先立即停止给药,抽吸针头及血管内的药液,用适量的生理盐水注射于局部以稀释药液,降低局部药液浓度。
2.冷敷冷敷可减轻蒽环类抗癌药,如氮芥、阿霉素等所致的皮肤损伤程度,可用冰袋间断冷敷渗出皮肤处24~48小时(时间长短以患者耐受程度为限)。
3.热敷适用于一般的药物如生理盐水、维生素、抗生素等,亦适合于植物碱类抗癌药物的外渗,如长春新碱、长春花碱等。
局部热敷可加速外渗药液的吸收和分散,减轻外渗药液对局部的损伤。
二、药物处理1.生理盐水、50%硫酸镁、75%酒精湿敷可减轻水肿对局部组织的损伤,促进局部组织修复。
据报道海普林软膏和利百素凝胶可有效治疗阿霉素外渗所致的局部组织损伤。
2.局部封闭常用利多卡因加地塞米松局部环形封闭。
利多卡因可能作为激肽重要的稳定剂起到阻断疼痛的作用,有镇痛、轻微血管扩张作用。
地塞米松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具有抗炎特性作用,可以减少炎症扩散,抑制炎性细胞肽的合成和阻滞磷酸脂酶A2的活性作用,中断产生疼痛的持续性神经冲动起到镇痛作用。
3.解毒剂的应用硫代硫酸钠可用做氮芥类、丝裂霉素、更生霉素等的解毒剂,可使药物迅速碱化,减少损伤。
长春新碱药物外渗后局部可注射透明质酸酶,以促进药物吸收和弥散。
长春新碱和阿霉素等偏酸性的药物外渗后也可用碳酸氢纳局部注射。
4.中药软膏制剂按照中医活血化淤消中止痛原理制成的中药涂抹膏对各种药物外渗后引起的肿胀、淤血、疼痛疗效确切。
如清热消肿膏外敷可治疗高渗药物输注渗漏所致的肿胀。
三、外科处理一旦患者发生药物外渗,必须连续观察和评估局部症状和体征。
如保守疗法失败,溃烂形成,需请外科会诊,彻底清创或联合植皮整形手术,保住肢体的功能和外观。
药物外渗为常见的多发的并发症,往往不会引起广泛重视。
但是在临床工作中因该类问题往往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影响疗效,同时也使医患之间增加了很多矛盾。
液体外渗护理措施
液体外渗护理措施
- 小范围外渗:
- 外渗的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如普通的溶液、辅助治疗的药液,可以用湿热敷,或用95%的酒精、50%的硫酸镁湿敷,肿胀很快就会消退。
- 输入的药液为血管活性药,局部肿胀虽不明显,但发红、苍白、疼痛明显的,必须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局部可用95%酒精持续湿敷,红肿也会很快消失。
- 大范围外渗:
- 输入的药液为刺激性大的药液,如果在四肢,局部制动,抬高患肢,用50%的硫酸镁或95%的酒精持续湿敷,配合理疗,局部封闭,亦可用相对应的药物相对抗,如缩血管药物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可以用酚妥拉明、地塞米松等。
- 化疗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止滴入,用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加以稀释,并局部冷敷,以防止局部疼痛、肿胀、坏死。
- 局部小水泡未破溃的尽量不要刺破,可用碘伏涂抹;水泡大的,碘伏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水泡里的渗出液,再用碘伏外涂、外敷。
此外,在输液过程中,发生输液外渗之后,应当及时开展局部封闭处理,在发现渗液之后,建议进行如下处理: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对创面清洗,并使用优格泡沫完成外敷,相隔1d更换皮肤情况,考虑到渗液,伤口以及坏死物质,应继续使用藻酸盐敷料完成填塞。
外层敷料使用无边泡沫吸收渗液,泡沫敷料周围继续使用加宽胶布完成固定。
静脉外渗的护理措施
静脉外渗的护理措施引言静脉外渗是指静脉内的药液或溶液外渗至周围组织,造成局部浮肿、疼痛和损伤的现象。
这是静脉输液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威胁生命。
因此,了解并掌握静脉外渗的护理措施对于提高护理质量至关重要。
静脉外渗的常见原因静脉外渗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1. 静脉穿刺技术不熟练,导致针头移位或针管脱落,药液或溶液通过静脉内壁进入组织间隙。
2. 静脉针头和针管的连接处未固定好或未牢固,造成药液溢出。
3. 静脉穿刺部位的敷料松脱或不合理,药液或溶液通过穿刺点渗出。
4. 静脉穿刺部位周围组织受到压迫或摩擦,导致药液或溶液渗出。
静脉外渗的护理措施为了防止静脉外渗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需要采取以下护理措施:1. 静脉穿刺前的准备在进行静脉穿刺前,护理人员应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 - 检查药物或溶液的标签,确认该药物或溶液是否适合静脉注射。
- 准备好静脉穿刺所需的器材,包括注射器、静脉针头、输液管等。
- 洗手并戴上无菌手套,以防止感染。
2. 静脉穿刺技术操作在进行静脉穿刺时,护理人员应注意以下事项: - 选择适当的穿刺部位,避免静脉穿刺过深或过浅。
- 确保静脉针头和针管连接牢固,避免漏液。
- 技术娴熟,准确穿刺,并确保针头稳定不动。
- 在穿刺后,注意抽回少量血液来确认针尖是否进入静脉内。
3. 静脉固定静脉穿刺完成后,需要进行静脉固定,以确保静脉针头不会轻易脱落或移位。
静脉固定可以采用透明敷料或绷带等方式,固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敷料应牢固,但不要过紧,以免压迫静脉造成血液回流受阻。
- 敷料应平整,避免皱褶或松弛。
4. 监测观察在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及时监测患者的静脉输液情况,以发现和处理静脉外渗问题。
监测观察的内容包括: - 定期观察输液部位有无肿胀、疼痛等异常情况。
- 注意观察静脉针头和针管连接处是否牢固,有无药液渗出现象。
- 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和温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静脉输液外渗处理流程
静脉输液外渗处理流程
静脉输液外渗处理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 发现外渗: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患者的输液情况,一旦发现输液管外有药液渗出或者发现局部浮肿、疼痛等不适症状,就要立即停止输液并确认是否发生了外渗。
2. 保持原位:保持外渗处的输液管原位,不要移动或破坏现场。
3. 停止输液:立即停止输液泵或者手动滴注器的输液,避免继续渗出。
4. 通知医生:及时通知主治医生和护理主管,报告外渗情况,并请医生进一步处理。
5. 清洗外渗处:用生理盐水或洗必泰清洗外渗处,以防止药物或静脉输液引起刺激或感染。
6. 调整位置:如果外渗处是插管部位,护理人员需要检查和调整插管的位置,确保其正确。
7. 冷敷:可以给外渗处进行冷敷,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8. 小心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包括局部疼痛、红肿、发热等,及时反馈给医生。
9. 记录和报告:将外渗情况详细记录在护理记录中,并及时报
告给医生和上级护理人员。
需要注意的是,在处理静脉输液外渗时,切忌自行处理或擅自拔除输液管,应及时向医生寻求帮助和指导,以避免引起更严重的并发症。
输液外渗护理方法
观察患者有无过敏反应,如皮 疹、呼吸困难等
输液外渗的护理
心理护理
保持良好的沟 通:与患者保
1 持良好的沟通, 了解他们的心 理状况和需求
鼓励患者参与: 鼓励患者积极
3 参与治疗和护 理,增强他们 的信心和勇气
提供心理支持: 为患者提供心
2 理支持,帮助 他们克服心理 障碍和恐惧
提醒患者注意输液部 位的皮肤状况,如有 异常及时报告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输 液器,避免操作不当 导致外渗
教育患者保持良好的 生活习惯,避免过度 劳累和紧张情绪
输液外渗的处理
停止输液
01
立即停止输液,防止进一步外渗
02
观察外渗情况,记录外渗范围和程度
03
评估患者病情,如有必要,及时通知医生
04
采取相应措施,如局部冷敷、抬高患肢等,减轻外渗症状
局部处理
停止输液:立即停止输液, 防止进一步损伤
冷敷:使用冰袋或冷毛巾冷 敷,减轻局部肿胀和疼痛
抬高患肢:将患肢抬高,促 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病 情,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包括体温、 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
观察输液部位皮肤颜色、温度、 肿胀程度等变化
输液过程中未及时观察:输液过程中未及时观察 输液情况,可能导致外渗未被及时发现和处理
药物刺激
01
药物刺激性:部分药物 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可 能导致输液外渗
02
药物浓度:高浓度药 物可能导致输液外渗
03
药物渗透压:渗透压较 高的药物可能导致输液 外渗
04
药物过敏反应:药物过 敏反应可能导致输液外 渗
临床常用药液外渗的护理
引言:药液外渗是指在给药过程中,药物液体从血管内逸出至周围组织间隙的现象。
这种情况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包括药物浪费、药物相关性毒性和组织损伤等。
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对于药液外渗的护理措施和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药液外渗的护理措施和预防措施。
概述:药液外渗是一种常见的护理问题,在给药过程中可能出现。
它可能导致药物不被充分吸收或浪费,还可能引发药物相关性毒性和组织损伤等不良反应。
因此,护士应该密切关注药液外渗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下面将详细介绍药液外渗的护理措施和预防措施。
正文:一、确保正确的插管位置1.静脉穿刺要准确:在给药前,护士需要正确地选择静脉通道,并确保穿刺操作正确无误。
插管时应遵守无菌原则,避免污染和感染。
2.确认插管位置:在插管后,护士应通过观察血液回流,使用血液抽取试验和X线检查等方法,确保插管位置的准确性。
3.静脉通道固定:使用透明固定贴或绷带固定静脉通道,防止插管移位,进一步减少药液外渗的风险。
二、药液输注监测1.观察输注速度:护士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患者的情况,合理控制药液输注速度。
过快的输注速度可能增加注射压力,导致药物外渗。
2.观察输注部位:护士应定期观察输注部位的情况,检查是否有药物外渗的迹象,如局部红肿、疼痛、肿胀等。
3.定期更换输液管路:护士应定期更换输液管路,避免长时间使用老化或受损的输液管路,减少外渗的风险。
三、合理调整药物浓度和剂量1.药物充分溶解:护士在给药前应确保药物充分溶解,避免药物沉淀或结块,以减少外渗的风险。
2.合理调整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和肾功能等因素,合理调整药物的剂量,避免过量给药导致药物外渗。
3.定期监测药物血浆浓度:护士应定期监测药物的血浆浓度,确保药物在有效范围内,避免因过高或过低的药物浓度而引发外渗。
四、药物注射技术注意事项1.快速注射避免:药物快速注射可能增加输注压力,导致药物外渗。
护士应在给药前将药物缓慢注入,避免快速注射。
病人静脉药物外渗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病人静脉药物外渗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背景在医疗护理过程中,病人静脉输液是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
然而,时而会发生静脉药物外渗的情况,即药物在注射过程中泄漏到周围组织中。
这种情况需要迅速、有效地处理,以避免对病人造成伤害。
应急预案1. 立即停止输液:一旦发现静脉药物外渗,护士或医生应立即停止输液,以防止进一步药物渗漏。
2. 维持通畅血流:为了保持足够的血流量,可以将受影响的静脉位置局部使用冷敷器冷敷,有助于减少组织肿胀。
3. 评估药物性质:了解药物的性质和可能引起的损害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药物的特性,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4. 检查并观察:对于已经外渗的药物,需要对受影响区域进行仔细检查,观察是否有任何不适或并发症的迹象。
处理流程1. 给予紧急处理:根据外渗药物的性质和病人的症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洗涤、冷敷、局部抗炎药物应用等。
2. 监测病人症状:密切监测病人的症状,包括局部红肿、疼痛、肿胀等。
如有必要,咨询医生以获取进一步的治疗建议。
3. 记录和报告:将处理的详细过程记录在病人的医疗记录中,并及时报告相关责任人和上级领导。
4. 进行后续处理:根据病人的症状和医生的指导,进行后续处理,如局部换药、伤口护理等。
根据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治疗或医疗咨询。
结论病人静脉药物外渗是一种常见的情况,需要迅速、有效地处理。
建立应急预案并按照处理流程进行操作,可以帮助保护病人的安全,并减少潜在的并发症。
同时,记录和报告处理过程,有助于医疗机构进行质量控制和改进。
医护人员应定期培训和更新应急处理知识,以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
精选课件
21
理疗
其他还可采用远红外线局部照射、超短波 理疗等方法处理。当药物外渗经处理无效、 外渗致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时,应及时行切开 减压术。一旦发生局部组织坏死,则应将其 广泛切除,并换药或植皮。
精选课件
22
药物方法:
硫酸镁湿敷:常用于静脉外渗局部湿敷的药物 是25 %硫酸镁,分别用于多巴胺、化疗药物、高渗 液、脑垂体后叶素、氯化钙、氯化钾等药物外渗。 硫酸镁遇冷后容易结晶,对高渗性液体渗漏者可加 重组织脱水,因此只能用于血管通透性高引起的外 渗。
精选课件
12
静脉输液外渗局部临床表现
(1) 渗透压高的药物 开始肿胀、疼痛 、 红润约812h呈灰白色或皮下出血, 2-3天呈暗紫色 、黑色
(2)血管活性药 数分钟至2-3h局部红肿或苍白或红 白相间呈条纹状 , 刺痛、 烧灼痛, 约8-10h变性坏 死
(3) 化疗药 当即或数分钟内刺痛感 ,根据毒性不同 数分钟至数小时变性坏死 , 局部红润 苍白灰白继之 黑红 、紫黑、 黑痂形成或继发感染
包括所有四级的表现和范围较大的伤口;包括大部分肢体
或者伤口非常深
精选课件
14
静脉输液渗漏对机体的危害
1、静脉损伤液体药物外渗,引起血管四周大量结缔组织 增生,致使血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缩小或堵塞。
2、局部组织损伤局部组织肿胀,轻者引起酸、麻、胀、 痛等刺激症状,重者由于药物毒性作用,如:化疗药、 钙剂等会造成局部组织坏死,如处置不当,还可造成疤 痕挛缩关节僵直,功能障碍等。
精选课件
16
输液渗漏的处理方法
一旦发生渗漏,应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并积极采 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消除组织水肿和药物对细胞组 织的毒性作用。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和护理措施(3).总结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和护理措施总结静脉输液外渗是常见的护理问题。
导致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静脉穿刺不当。
遇到静脉输液外渗的时候,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静脉输液外渗是指输液液体从静脉血管内渗到组织间隙中,而不是流经静脉血管到达目的组织或器官。
静脉输液外渗多是由静脉穿刺不当导致的。
1.静脉穿刺不当静脉穿刺不当是导致静脉输液外渗的最常见原因。
静脉穿刺穿进了静脉外,或者没有穿进静脉内,而是插在了静脉周围的组织中。
这样一来,输液液体就会从静脉血管内渗到组织间隙中,导致外渗。
2.静脉注射部位的关节弯曲、活动过度等当患者的手臂等静脉输液部位曲率过大时,就会导致静脉输液外渗。
此外,如果患者进行活动过度,也会导致输液管路的摆动,造成静脉输液外渗。
3.输液管路连接的不紧当输液管路连接不紧时,输液液体会从漏洞处渗出。
4.患者本身的炎症反应患者本身的炎症反应或血管病变也会导致静脉输液外渗。
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措施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措施包括特别注意静脉穿刺方法、及时更换输液管路以及定时观察输液情况等。
1.特别注意静脉穿刺方法保证操作者具有足够的穿刺经验,不要多次插针或频繁更换穿刺部位。
2.及时更换输液管路当发现输液外渗后,及时更换输液管路,更换时应注意消毒操作。
并且要保证管路连接的牢固,不要存在虫口或者漏洞等安装问题。
3.观察输液情况定时观察输液情况,及时发现外渗情况。
4.根据外渗情况开展合适的护理措施如果输液外渗情况不严重,可以根据外渗的部位和液体性质进行药物包扎和冰敷处理。
如果输液量比较大或浓度较高,并且不能输注到局部浸润范围以外的其他部位,需要采用撤销输液、局部吸出以及给予一定部位的足够维修治疗等措施。
结论静脉输液外渗是一种常见的护理问题,主要原因是静脉穿刺不当。
在护理中需要特别注意静脉穿刺方法,及时更换输液管路以及定时观察输液情况等。
对于输液外渗情况的处理要根据外渗情况开展合适的护理措施,以尽可能地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静脉输液外渗处理方法
静脉输液外渗处理方法
静脉输液外渗是指静脉插管位置出现渗漏,输液液体外泄到组织间隙。
一旦发生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采取以下处理方法:
1. 立即停止输液:当发现静脉输液外渗时,应立即停止输液,避免继续液体外泄。
2. 拔除导管:将导管从患者的静脉插管处缓慢拔出。
注意不要迅速拔出,以避免在拔出过程中进一步破坏组织。
3. 防止感染:外渗液可能使周边组织感染,应及时清洗皮肤,消毒并涂抹消毒药物。
4. 给予处理:根据液体外渗的特点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处理方法。
一般常用的处理方法包括局部冷敷、升高患肢、局部按摩等。
5. 监测观察: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观察局部渗漏情况,防止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6. 重新插管:必要时可以选择重新插管,确保输液途径通畅。
若静脉输液外渗较为严重或无法处理,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和帮
助。
输液外渗的护理
业务学习时间:2014-05-25地点:六病区医生办公室主持人:曹静主讲人:胡旦学习内容:输液外渗的护理1.立即停止给药,重新选择穿刺部位,用笔标记外渗面积,以后做对比。
2.尽可能抽出3~5ml血液或者药物,以便减少外渗药物对局部的刺激。
适当按压局部止血,预防血肿的形成,通知医生。
3.抬高外渗肢体,以利于静脉回流,促进局部肿胀的吸收。
4.输入的药液为血管活性药,局部肿胀虽不明显,但发红、苍白、疼痛明显的,必须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局部可用95%酒精持续湿敷,红肿也会很快消失。
5.化疗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止滴入,用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加以稀释,并局部冷敷,以防止局部肿痛、肿胀、坏死。
6.外渗药物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处理:①局部使用95%酒精持续湿敷或者50%的硫酸镁湿敷,以利于肿胀消退。
②24小时后热敷,以促进扩散吸收。
7.药液对组织有刺激性的处理:冷敷或保温,为了抑制药物在细胞内代谢,可用冷敷,须在6h内进行,24h后热敷。
8.对于高渗液(如20%甘露醇)渗漏的处理:①我们首先是采取用0.5%利多卡因,沿外渗局部的边缘封闭。
②用山莨菪碱针剂外敷,山莨菪碱是抗胆碱药物,能扩张皮肤浅层血管,改善局部组织缺氧缺血症状,但是654-2外敷一次的时间最好不超过半小时,因为血管长时间的过度的扩张会反射性的收缩,所以一般一次不超过半小时。
每天3~4次敷。
注意:高渗液的外渗是不能够用硫酸镁和95%酒精,它们本身就是高渗液体,可加重组织脱水。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高渗液如20%甘露醇、10%葡萄糖酸钙外渗如超过24h不可热敷,若局部进行热敷使温度增高、代谢加快、耗氧增加,会加速组织坏死。
9.酚妥拉明是肾上腺素阻滞剂,为血管加压素外渗的解毒剂。
酚妥拉明的作用立竿见影,外渗局部皮肤颜色及温度的改变立刻可见。
外渗后必须立即或6~12小时以内使用。
10.其他:新鲜土豆片局部外敷等。
11.最严重的外渗处理:手术当预防外渗溃疡治疗失败时,建议外科手术。
液体外渗的护理措施
液体外渗的护理措施
液体外渗是指体内的液体通过伤口、切口、造口等方式流出体外,会导致伤口感染、疼痛和延迟愈合。
为了预防和处理液体外渗,以下是一些护理措施:
1. 清洁伤口:使用无菌的盐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伤口,以去除污垢和细菌。
然后用无菌纱布轻轻擦拭干净。
2. 更换敷料:根据医嘱定期更换敷料,以保证伤口干燥和清洁。
建议使用透气性好的敷料,避免粘连和过紧。
3. 应用压力:对于大面积的液体外渗,可以使用压缩绷带或弹力绷带施加压力,促进伤口愈合和液体吸收。
4. 给予适当的饮食:患者需要摄取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
5. 管理疼痛:液体外渗可能会导致疼痛和不适,可以使用非处方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等缓解疼痛。
如有需要,也可以使用处方药物,但需医生开具。
6. 定期检查伤口:定期检查伤口是否出现感染、渗液等情况,及时处理。
7. 预防感染:使用无菌器械、消毒液等预防感染的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以上是液体外渗的护理措施,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护理,如有需要应及时咨询医生。
输液外渗的护理方法
输液外渗的护理方法,你会用得到!输液外渗是指在输液管理过程中,非故意地造成腐蚀性药物或溶液进入血管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在外科病房:1000个静脉输液外渗中,有38个引起了皮肤坏死。
在输注强刺激性药物如静脉高营养液、如50%葡萄糖、20%甘露醇、多巴胺、葡萄糖酸钙、碳酸氢钠、青霉素、血制品等渗漏时,未被及时发现或处理不当,可致皮下组织坏死,甚至留下永久性瘢痕。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1、穿刺部位选择不当:选择关节部位穿刺,由于患儿活动频繁,针头容易移位。
2、固定不牢:胶布或敷料松动未及时更换或穿刺部位固定方法不正确。
3、血管使用不合理:血管细,输入高渗液体,刺激性大的液体或输注速度过快、过长。
4、药物因素:主要药物酸碱度,渗透压浓度以及药物毒性大的影响。
5、感染:病人自身免疫系统不健全,抵抗力低下或穿刺部位消毒不严格,易发生感染。
输液外渗的表现1、一般表现局部皮肤颜色苍白或红晕,继之肿胀。
头皮外渗局部肿胀,容易及早发现。
四肢静脉外渗呈弥散性肿胀,以针尖为中心向四肢均匀扩散不易察觉,所以要对比两侧左右肢粗细,弹性和色泽。
2、化学物质外渗表现主要指高渗糖、氨茶碱、20%甘露醇、硫酸镁、5%碳酸氢钠、钾钙类。
这类药液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它能使毛细血管致密度增加,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破坏毛囊,使局部皮肤有钙化点,形成硬结。
3、血管收缩剂外渗表现以多巴胺,肾上腺素类,通常这类药液输入30分钟后可出现注射静脉颜色发白,呈条索状延伸或树枝状延伸,时间长会使血管色素沉着,条索状硬化失去弹性。
4、高分子性质外渗表现主要是抗生素类,青霉素,头孢,去甲万古霉素等。
这类药液浓度高会造成针尖周围呈缺血性苍白色,局部皮肤缺血时间长,皮肤呈青色紫色甚至发黑坏死。
5、营养性物质外渗表现蛋白制剂,血制品及脂肪乳,氨基酸,水乐维他,微量元素制剂等。
这类一旦外渗,局部肿胀血管红肿变黑,弹性差,不容易短时间恢复。
如在关节部位影响肢体活动。
输液渗漏的应对措施
输液渗漏的应对措施1、立即停止输液:一旦发生输液外渗漏,不要做其他无谓的操作,请第一时间立即停止输液,并抬高患肢。
2、正确加压按压:针拔出后,要用消毒棉签/敷贴沿穿刺处静脉走向,加压按压针眼。
注意穿刺操作时,针头是先刺入皮肤再进入血管,有两个针眼分别在穿刺血管不同的两个点,需将两个针眼都压住。
3、根据渗漏药物的性质选择正确的处理措施:中成药制剂:可采用如意金黄散加蜂蜜、云南白药乙醇糊、红花醇、黄连、黄柏、3%硼酸等方法。
药物湿敷:硫酸镁湿敷只能用于血管通透性增高而引起的外渗;对高渗液渗漏者可加重组织脱水,可用654-2溶液湿敷。
乙醇湿敷:也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将浸有酒精的无菌纱布直接敷在局部,有利于药物渗透到血管内,具有消毒、止痛等作用。
冷敷:如果是抗肿瘤药物(乐莎定、植物碱类除外)、红霉素等输液外渗时,可选用冰帽和冷湿毛巾(两条毛巾置入冰箱,保持4℃左右)冷敷。
能有效促使血管收缩,从而减轻局部水肿和药物扩散,减少局部组织对输液药物的吸收,以减少局部组织受损;此外,冷敷还能减轻局部疼痛、肿胀等症状。
热敷:如果是氯化钾、阿拉明、多巴胺等血管收缩剂渗漏时,可用湿热毛巾(一条毛巾浸入温开水中,拧干,温度保持在45℃为宜)热敷。
能有效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局部血管扩张,从而促进外渗药物的快速吸收,减轻局部水肿,保护局部组织。
4、合理利用食材:可以选用黄瓜、马铃薯、萝卜等新鲜的食材,切成约2~5mm厚的薄片,将其敷在渗漏部位,用保鲜膜固定,待切片变色后再更换,直至局部肿胀消失。
马铃薯、黄瓜等新鲜食材含有异柠檬酸,可有效促进血液循环、扩张毛细血管,加快血肿吸收,从而有效的消除水肿,修复局部组织,防止组织坏死,并且还具备保湿效果。
5、正确处理水泡:若输液外渗发生水泡时,要正确的处理,先局部消毒,再用5 ml 注射器在水泡最底处刺入,并缓慢的抽吸。
抽吸完成后,局部可用水胶体敷料或藻酸盐+水胶体固定,注意保持水泡局部的干燥清洁,千万不要擦落水泡表皮。
外周静脉输液外渗处理标准化
外周静脉输液外渗处理标准化
外周静脉输液外渗的处理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化步骤。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处理流程:
1. 立即停止输液:一旦发现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液,以防止更多的药物外渗。
2. 评估外渗程度:评估外渗的范围和严重程度,以确定最佳的处理方法。
3. 拔出针头:如果情况严重,应立即拔出针头,并尽可能地减少出血。
4. 局部处理:用适当的药物或解决方案进行局部处理。
例如,对于普通的溶液或辅助治疗的药液外渗,可以使用湿热敷或95%的酒精、50%的硫酸镁
湿敷,以促进肿胀消退。
对于血管活性药物外渗,应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并局部使用95%酒精持续湿敷。
5. 抬高外渗部位:在出现外渗的48小时之内,尽量抬高外渗部位,以减少肿胀和疼痛。
6. 冷敷或热敷:根据药物的性质和外渗的严重程度,可以选择冷敷或热敷的方法来缓解疼痛和肿胀。
7. 观察和记录:观察外渗部位的情况,并记录任何不寻常的症状或变化。
8. 后续护理: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后续护理,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以促进外渗部位的恢复。
总之,在处理外周静脉输液外渗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遵循上述标准化流程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快速、有效地处理外渗情况,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并促进康复。
静脉输液中如何处理输液外渗
静脉输液中如何处理输液外渗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通过将药物或营养溶液直接注入人体静脉,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输液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输液外渗的情况。
输液外渗指的是输液液体突然从静脉通道中泄漏到周围组织中,这可能对患者的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本文将介绍静脉输液中如何处理输液外渗的相关措施和方法。
1. 察觉外渗在处理输液外渗之前,医务人员首先需要察觉外渗的存在。
常见的外渗迹象包括:渗出部位出现肿胀、淤血、渗出液体、患者出现局部疼痛等。
医务人员在输液过程中需要时刻留意患者的反应,以及注意检查输液通路是否有外渗迹象的存在。
2. 停止输液一旦发现输液外渗的迹象,医务人员应立即停止输液。
停止输液可以有效避免进一步的液体外渗,以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3. 维持静脉通畅在停止输液后,医务人员需要采取措施维持患者的静脉通畅。
他们可以使用药物或生理盐水来冲洗静脉通道,确保其中没有残余的液体,并及时清除输液外渗的部位。
4. 清洗外渗部位输液外渗的部位有可能会存在感染风险,因此医务人员需要及时、适当地清洗外渗部位。
他们可以使用适当浓度的抗菌药物或生理盐水来清洗,以减少细菌滋生和感染的可能性。
5. 观察患者反应处理输液外渗后,医务人员需要继续观察患者的身体反应。
他们需要注意患者是否有局部或全身的不适症状,如外渗部位的疼痛、红肿、发热等。
如有需要,医务人员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6. 纠正输液技术输液外渗可能是由于输液技术不当引起的,因此医务人员还需要纠正输液技术,以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他们可以检查输液装置的连接是否牢固、输液速度是否适当、针头是否插得正确等方面,确保输液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7. 报告上级主管在处理输液外渗后,医务人员需要及时向上级主管报告该情况,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记录。
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外渗的情况、处理过程和患者的反应等。
综上所述,静脉输液中的输液外渗是一种需要及时处理的情况。
输液渗漏的护理范文
输液渗漏的护理范文输液渗漏是指静脉输液时,输液液体从静脉血管外渗漏出来的情况。
输液渗漏不仅会导致药物浪费,还可能给患者带来不良的影响,如局部组织损伤、感染等。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发现输液渗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护理处理。
本文将从预防、发现和处理等方面介绍输液渗漏的护理。
预防输液渗漏的措施主要包括:1.静脉通路选择: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是预防输液渗漏的重要措施。
对于静脉脆弱、血管炎症等病情的患者,应尽量避免选择相关的静脉通路。
2.静脉通路固定:输液前,应仔细检查静脉通路的固定情况。
通常采用透明敷带或皮肤胶带进行固定,注意不要过紧或过松,且固定的部位不应在弯曲处,以免造成压迫使皮肤溃烂,影响皮肤完整性。
3.输液管道检查:输液前,护理人员应仔细检查输液管道的完整性,如有老化、裂纹或松动等情况,应及时更换。
4.选择合适的输液速度:快速输液可能会增加渗漏的风险,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输液速度。
5.定期观察患者:定期观察患者的输液情况,包括皮肤渗漏、肿胀等。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发现输液渗漏的主要表现包括:1.输液部位肿胀:输液液体从静脉血管外渗漏,可能导致输液部位的肿胀。
护理人员应仔细观察输液部位,如发现肿胀或水肿,应立即停止输液,并及时通知医生。
2.红肿疼痛:输液渗漏导致局部组织损伤,可能出现红肿疼痛的症状。
如果患者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检查输液部位,停止输液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3.渗出液:输液渗漏时,可以观察到局部有液体渗出。
护理人员应及时观察输液部位,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处理输液渗漏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1.停止输液:一旦发现输液渗漏,应立即停止输液,以免进一步加重渗漏情况。
2.改变输液部位:如果输液渗漏,可以考虑更换输液部位,选择其他静脉通路进行输液。
3.处理渗漏液:对于已经渗漏出来的输液液体,应及时处理,避免对患者和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可以使用吸水纸巾或医用纱布等进行擦拭。
针头外渗护理措施
针头外渗护理措施一、引言针头外渗是指由于输液管道损坏或静脉通路不佳,导致输液中的液体渗出到注射部位周围的组织中。
针头外渗是一种在护理实践中经常遇到的并发症。
如果针头外渗不得到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感染、组织坏死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针头外渗的护理措施是防止和处理针头外渗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针头外渗护理的基本原则、护理步骤以及护理注意事项。
通过正确和及时的针头外渗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并降低针头外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二、护理原则针头外渗护理应遵循如下原则:1.及时观察: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病人输液部位,注意是否有针头外渗的征象,如红肿、水肿、渗液等。
2.及时处理:一旦发现针头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液,检查输液管道是否完整,并采取适当措施处理。
3.预防感染:护理人员在进行针头外渗护理时,应做好手部消毒,穿戴好手套,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4.定期更换输液器:定期更换输液器可以降低针头外渗的发生率,同时确保输液器的完整性。
三、护理步骤1.前期准备:护理人员应选择一个干净、安静的操作台,准备好所需的消毒液、棉球、手套等。
2.严格消毒:护理人员应先进行手部消毒,戴好手套后,再对病人的输液点进行消毒。
3.检查输液管道:护理人员应仔细检查输液管道是否完整,是否有漏气的现象,以及输液器内液位是否正常。
4.观察病人状况:护理人员应观察病人输液部位是否有红肿、水肿、渗液等现象,以及病人的一般情况如体温、心率等。
5.处理针头外渗:一旦发现针头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液,取下注射管头,用干净的棉球轻轻按压注射部位,以促进液体吸收。
6.更换输液管道:如果针头外渗无法及时处理,或者反复出现针头外渗情况,应考虑更换输液管道。
7.记录护理过程:护理人员应及时记录针头外渗的发生时间、处理措施以及病人的反应情况,并上报相关医护人员。
四、护理注意事项1.注意个人防护:护理人员在进行针头外渗护理时,应佩戴好手套,避免直接接触液体渗出物。
2.注意消毒:在进行针头外渗护理前,应确保输液点周围的皮肤干燥,使用消毒液进行消毒。
输液外渗的护理方法
输液外渗的护理方法输液外渗是静脉输液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之一,输液外渗不仅会导致药物外渗部位出现局部红肿、烧灼、刺痛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导致局部皮肤发黑变硬,形成溃疡,从而会增加患者躯体痛苦,因此,就需要查明输液外渗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输液外渗的发生或发生输液外渗后,及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干预,才能降低输液外渗对其产生的伤害。
一、输液外渗的原因引发输液外渗的原因主要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护理人员技术因素,包含护理人员穿刺技术不熟练,多次穿刺导致针尖顺静脉外膜划破血管壁,从而致使药液外渗于皮下;对穿刺局部解剖位置了解不足,选择血管失当,到穿刺过程中易导致血管出现机械性损伤,从而增加药液外渗于血管的风险;对针头固定不牢,使得针头易移位而导致药液外渗;给患者输注刺激性大的液体或高渗液体时,输注速度过快、过长等。
另一种是患者因素,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对输液侧肢体活动过大或活动频繁,易导致药液外渗。
二、输液外渗的预防护理方法为预防或减少输液外渗的发生,护理人员需加强自身静脉输液穿刺的基本功训练,提高自身静脉穿刺技术,尽可能做到一次穿刺成功;根据患者输液药物的性质合理选择恰当的血管,如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选择较粗的血管,输注有发泡作用的药物,避免选择靠近关节的手背、韧带、神经、腕和肘窝部静脉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妥善做好输液针头和导管的固定;给患者输注刺激性大的液体或高渗液体时,合理调节输液速度。
另外,护理人员还需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宣教护理,告知患者在输液过程中避免随意牵拉输液管道,避免大幅度活动,不可随意调整输液滴速等。
三、发生输液外渗后的护理方法3.1普通药液外渗后护理普通药液外渗后,会导致局部肿胀、皮肤颜色红晕或苍白等,对此,护理人员可将75%酒精或50%硫酸镁倒入无菌小药杯中,用无菌小纱布浸湿,然后,将无菌小纱布湿敷于药液外渗处,持续湿敷30分钟,每隔2小时更换一次纱布。
也可在患处涂抹肝素钠软膏,然后,用手指对患处进行按摩,使药物渗入皮下,每10分钟涂抹一次,待药液外渗处皮肤由发白发紫转红后,改为30分钟涂抹一次,直至患处皮肤颜色恢复正常。
输液外渗的护理方法,你会用得到
输液外渗的护理方法,你会用得到输液是医疗护理中最常见的治疗方式,但是最普遍的事情也是最容易发生问题的地方,输液外渗就是其中之一。
这是指在输液的过程中,因多种原因导致药物或是溶液渗透到静脉以外的软组织内,而非进入正常血管通路,这种情况不仅会给患者带来损伤,还会降低患者的满意度,产生医疗纠纷。
既然如此,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改善这个状况呢?当然有,本文为此总结了多条输液外渗的护理方案,希望能为临床输液工作提供帮助。
下面请看有关于输液外渗的介绍。
一、引起输液外渗的原因在临床的治疗过程中,我们发现常见的诱发输液外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固定不牢包括在医用胶布或敷料松动的情况下未及时更换,或者是穿刺部位的固定方法不当。
2.穿刺部位选择不当人体可供临床实施穿刺的部位有很多,比如额头、手背、手腕、关节等,如果护士没能为患者选择最恰当的穿刺部位,则极易发生针头移位的情况。
比如儿童好动,如果在关节部位实施穿刺,那么针头移位发生的几率就会很大。
3.药物因素主要是由于药物酸碱度、渗透压浓度、药物毒副作用强等因素的影响。
4.感染由于患者自身免疫能力或抵抗力低下,再加上穿刺部位未按严格标准消毒,则极易发生感染的情况,从而诱发药物外渗。
5.血管使用不合理与穿刺部位选择不当的原理基本相同,如果患者的血管过细,在此基础上输入刺激性高、高渗液体则可增加药物外渗的发生几率。
此外,输液时间过长、速度过快也可引发药物外渗。
二、药物外渗的护理方法当发生药物外渗的情况以后,首先应立即暂停输液,并结合实际情况使用注射器连接穿刺针尽量将渗出的药液回抽。
同时应抬高患肢并保持局部位置静止不动,由医护人员对症处理,包括更换穿刺点、加强巡视等。
此外,应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方式。
1.小范围外渗当发生这种情况后,首要任务确定外渗药液的性质。
如果外渗的药液不会给组织带来极大的刺激,且容易吸收,比如普通溶液或是辅助治疗的药液,则可以采用湿热敷的方式,或是采用50%的硫酸镁或95%的酒精湿敷患处,短时间内即可消除肿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液外渗的护理方法,你会用得到!
输液外渗是指在输液管理过程中,非故意地造成腐蚀性药
物或溶液进入血管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在外科病房:1000个静脉输液外渗中,有38个引起了皮肤坏死。
在输注强刺激性药物如静脉高营养液、如50%葡萄糖、20%甘露醇、多巴胺、葡萄糖酸钙、碳酸氢钠、青霉素、血制品等渗漏时,未被及时发现或处理不当,可致皮下组织坏死,甚至留下永久性瘢痕。
(药物外渗后局部皮肤)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
1、穿刺部位选择不当:选择关节部位穿刺,由于患儿活动频繁,针
头容易移位。
2、固定不牢:胶布或敷料松动未及时更换或穿刺部位固定方法不正确。
3、血管使用不合理:血管细,输入高渗液体,刺激性大的液体或输注速度过快、过长。
4、药物因素:主要药物酸碱度,渗透压浓度以及药物毒性大的影响。
5、感染:病人自身免疫系统不健全,抵抗力低下或穿刺部位消毒不严格,易发生感染。
输液外渗的表现
1、一般表现局部皮肤颜色苍白或红晕,继之肿胀。
头皮外渗局部肿胀,容易及早发现。
四肢静脉外渗呈弥散性肿胀,以针尖为中心向四肢均匀扩散不易察觉,所以要对比两侧左右肢粗细,弹性和色泽。
2、化学物质外渗表现主要指高渗糖、氨茶碱、20%甘露醇、硫酸镁、5%碳酸氢钠、钾钙类。
这类药液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它能使毛细血管致密度增加,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破坏毛囊,使局部皮肤有钙化点,形成硬结。
3、血管收缩剂外渗表现以多巴胺,肾上腺素类,通常这类药液输入30分钟后可出现注射静脉颜色发白,呈条索状延伸或树枝状延伸,时间长会使血管色素沉着,条索状硬化失去弹性。
4、高分子性质外渗表现主要是抗生素类,青霉素,头孢,去甲万古霉素等。
这类药液浓度高会造成针尖周围呈缺血性苍白色,局部皮肤缺血时间长,皮肤呈青色紫色甚至发黑坏死。
5、营养性物质外渗表现蛋白制剂,血制品及脂肪乳,氨基酸,水乐维他,微量元素制剂等。
这类一旦外渗,局部肿胀血管红肿变黑,弹性差,不容易短时间恢复。
如在关节部位影响肢体活动。
发生外渗处理方法
首先应立即停止输液,尽量回抽外渗液体,及时对症处理,局部制动并抬高患肢,更换部位穿刺,加强巡视并注意保暖。
针对渗出药液性质分别进行处理:
1、普通药液外渗50%硫酸镁或75%酒精湿敷:将原液倒入无菌小药杯,用无菌小纱布浸湿,早期冷敷,每2小时一次,每次30分钟。
24小时后热敷Q8h一次,温度约40℃,每次30分钟。
肝素钠软膏:规格20g:7000单位。
静脉外渗后立即用涂于患处,用手指按摩至药物渗入皮下,10分钟涂一次,直至外渗处发白发紫的皮肤转红后,间隔半小时涂一次,直至好转。
2、高张性液体外渗处理立即停止输液;在拔除针头前,先从静脉导管抽吸外渗药液;遵医嘱以25G针头抽取0.1ml透明质酸酶用灭菌注射用水稀释至1ml;在外渗边缘处行多点穿刺,皮内注射0.2ml,注射后15-30分钟,症状即有所缓解;24小时内冷敷患处,24小时后
热敷;以平放的方式抬高患肢,观察并记录。
3、缩血管药物静脉外渗使用酚妥拉明规格:5mg:1ml/支、10mg:1ml /支
使用时间:静脉外渗后一小时内
浓度:配制成1mg/1ml,原液0.2ml加NS 0.8ml
方法:立即停止输液;在拔除针头前,先从静脉导管抽吸外渗药液;沿皮下注射静脉外渗的4个方向及穿刺点5个地方,每次注射1mg/1ml 的溶液0.2毫升;再用1mg/1ml冷敷外渗处,24小时后热敷;抬高患肢观察记录。
4、高营养药液外渗如脂肪乳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液;在拔除针头前,先从静脉导管抽吸外渗药液,放入暖箱;使用40%左右浓度的酒精,温湿敷局部皮肤,每3小时一次,每次20分钟,直至外渗乳剂硬结软化吸收。
小知识点:什么情况下冷敷?什么情况下热敷?
冷敷的机理主要使血管收缩,减少药物吸收,使某些药物局部灭活,使损伤部位局限,适用于20%甘露醇、5%碳酸氢钠、化疗药物早期。
热敷的机理:热敷使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致痛物质的排出和炎性渗出物的吸收,改善早期缺血的情况。
但对高渗性药物引起的外渗,严重缺血者有害,会加重组织脱水。
近年来护理论文中的方案总结
传统方案:50%硫酸镁湿敷:通过镁离子渗入作用促进组织水肿消退,从而减轻水肿对局部组织的损伤。
75%酒精湿敷:扩张局部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内皮细胞功能,还有消毒消炎作用。
肝素钠软膏:肝素钠是抗凝血药,通过抗凝血过程中某些凝血因子而发挥抗凝作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血管通透性,增加局部血流量和速度。
简单经济:马铃薯:含有大量淀粉各种盐类,B族维生素及龙葵素,有散瘀,解痉止痛消炎促进组织细胞修复功能。
芦荟:为百合科植物,含有大量蒽醌类化合物,多种氨基酸可以增加白介素,有清热杀菌促进白细胞再生和伤口愈合。
皮维碘:分解出游离碘、直接使病原体的蛋白质变性沉淀,促进创面干燥和肉芽组织生长,减轻水肿。
中药方案:复方丹参注射液: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滋血化淤之功效。
伤科灵喷雾剂:收敛抑菌,消肿止痛,减轻酸碱代谢产物集聚及缺氧,从而有效减轻疼痛和消肿。
湿润烧伤膏:主要成分是黄芪,黄柏,黄连及植物油,具有熔点低、表面活性高、吸附性强的特点,有增溶、消炎预防感染之功效。
新型材料和新技术康惠尔透明贴:主要成分是羟甲基纤维钠闭合性水胶体敷料,在皮肤表面形成低氧张力,促进血管生成,加快组织吸收渗出,同时不受沐浴和局部清洁的影响。
喜辽妥:主要活性物质是多磺黏多糖,有较强的抗凝血抗血栓作用,
加快组织水肿吸收,改善组织再生和促进伤口愈合。
欧莱凝胶:主要由七叶皂苷钠和水杨酸二乙胺组成,抑制前列腺炎性介质的合成,加快缓解深部疼痛。
皮下冲洗法:通过皮下冲洗稀释去除漏液,减轻对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减少皮肤坏死和瘢痕发生率。
联合应用654-2原液加50%硫酸镁;酚妥拉明和50%硫酸镁;湿润烧伤膏和山崀菪碱。
小结:轻度外渗采用下列方式效果较好:33%硫酸镁、75%酒精、肝素钠软膏。
中重度外渗采用下列方式较好:马铃薯、皮维碘、湿润烧伤膏、康惠尔透明贴、皮下冲洗法。
总结
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措施,目前静脉输液的护理方案多种多样,新方案也层出不穷,对临床干预有一定指导意义。
但不论哪种方法更为有效,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合理选择静脉血管熟练掌握进针技巧和封管技术,学习静脉炎和输液外渗的发生机理原因,加强液体巡视等安全管理措施,是减少患者痛苦,杜绝差错事故发生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