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性能导航的发展

合集下载

基于性能的导航(PBN)程序运行优势的思考

基于性能的导航(PBN)程序运行优势的思考

基于性能的导航(PBN)程序运行优势的思考随着区域导航(简称RNAV)技术的逐渐推广使用和航空器机载设备能力的提高以及卫星导航等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国际民航组织(ICAO)提出了,“基于性能的导航(PBN) ”概念。

此项技术的实施必将使航空业在保证飞行安全、扩大系统容量、提高运行效率、实现机场和空域使用效率最大化等方面将明显提升。

作为我国建设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PBN的实施也是实现我国民航强国战略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通过收集和学习国内外PBN相关资料,分析了PBN的概念以及组成特点,同时以厦门机场为例,通过实际成效证明了PBN程序相较于传统程序的诸多优势。

第六节一、实施背景由于传统导航方式的局限性,使得其已经无法满足当今民航事业的发展要求。

在此背景下国际民航组织(ICAO)在整合世界各国区域导航(RNAV)和所需导航性能(RNP)运行实践和技术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技术—基于性能的导航(PBN)。

PBN概念源于ICAO定义的“新航行系统”(CNS/ATM)概念,PBN既是一个导航概念,也是一个运行概念。

PBN已被ICAO选定为下一代飞行导航方式,并敦促各签约国进行推广。

PBN的推广具有巨大好处,特别是RNP(AR)、CDO、APV等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安全效益、社会效益等多方面的效益。

积极推广PBN技术,对我国实现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将可能成为民航发展新的重要增长点之一。

厦门高崎机场PBN的设计实施走在我国PBN计划的前列。

厦门机场PBN程序从规划设计到正式投入使用历时近2年。

从2012年开始进入PBN程序试运行阶段,现已实现日常运行以PBN程序为主,传统程序为辅的模式。

第七节二、 PBN的三要素及优势PBN基本概念包含了三个组成部分:导航设施(Navigation infrastructure),导航规范(Navigation specification),导航应用(Navigation application)。

基于性能的导航(PBN)是国际民航组织(ICAO)在整合各国区...

基于性能的导航(PBN)是国际民航组织(ICAO)在整合各国区...

序基于性能的导航(PBN)是国际民航组织(ICAO)在整合各国区域导航(RNA V)和所需导航性能(RNP)运行实践和技术标准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运行概念。

它将飞机先进的机载设备与卫星导航及其他先进技术结合起来,涵盖了从航路、终端区到进近着陆的所有飞行阶段,提供了更加精确、安全的飞行方法和更加高效的空中交通管理模式。

PBN是飞行运行方式的重大变革,能有效促进民航持续安全,增加空域容量,减少地面导航设施投入,提高节能减排效果,是我国从航空大国向航空强国迈进,建设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

中国民航局决定按照ICAO的有关要求和亚太地区实施规划,加快这项技术的应用,组织全面实施。

本路线图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明确了中国民航从当前到2025年期间实施PBN的政策和总体工作计划,为各利益相关方提供指南,促进全球标准统一和国际合作。

希望有关各方在该路线图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提出修正意见,使之不断更新完善,适应中国民航快速发展的需求,并成为中国民航航行新技术发展的标志性规划和国际航空界的蓝图范本。

民航局PBN实施领导小组组长目录1. 背景..................................................................................................................................- 1 -1.1 PBN概念..................................................................................................................- 1 -1.2 作用及优势.............................................................................................................- 2 -1.3 ICAO要求................................................................................................................- 2 -2. PBN实施路线图目的.......................................................................................................- 3 -2.1 明确决策和计划.....................................................................................................- 3 -2.2 帮助沟通和理解.....................................................................................................- 3 -2.3 确立职责和分工.....................................................................................................- 3 -3. 中国民航运输系统..........................................................................................................- 4 -3.1 现状.........................................................................................................................- 4 -3.2 挑战.........................................................................................................................- 4 -3.3 未来发展.................................................................................................................- 6 -4. 实施具体工作..................................................................................................................- 7 -4.1 总体目标.................................................................................................................- 7 -4.2 关键任务.................................................................................................................- 7 -4.2.1 规章标准的制定...........................................................................................- 7 -4.2.2 航路规划和飞行程序设计...........................................................................- 7 -4.2.3 航空运营人运行能力的建立.......................................................................- 8 -4.2.4 宣传与培训...................................................................................................- 8 -4.2.5 国际协调.......................................................................................................- 8 -5. 实施时间表......................................................................................................................- 9 -5.1 近期(2009-2012).............................................................................................- 9 -5.2 中期(2013-2016)...........................................................................................- 10 -5.3 远期(2017-2025)............................................................................................- 11 -6. 通用航空........................................................................................................................- 12 -6.1 现状.......................................................................................................................- 12 -6.2 发展策略...............................................................................................................- 13 -7. 航空器能力....................................................................................................................- 14 -7.1 现有机队总体情况...............................................................................................- 14 -7.2 机载设备标准.......................................................................................................- 16 -7.3 机队PBN能力现状...............................................................................................- 16 -7.4 机队改装计划.......................................................................................................- 17 -8. 导航基础设施................................................................................................................- 19 -8.1 现状.......................................................................................................................- 19 -8.1.1 传统导航设施.............................................................................................- 19 -8.1.2 GNSS导航设施............................................................................................- 20 -8.2 GNSS未来发展......................................................................................................- 22 -8.2.1“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 22 -8.2.2 GPS现代化...................................................................................................- 22 -8.2.3 GLONASS现代化.......................................................................................- 22 -8.2.4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23 -8.3 导航设施规划策略...............................................................................................- 24 -8.3.1 过渡计划.....................................................................................................- 24 -8.3.2 地基导航设施.............................................................................................- 24 -8.3.3 GNSS导航设施............................................................................................- 24 -9. 安全实施原则................................................................................................................- 25 -10. PBN与其他技术的融合及展望...................................................................................- 26 -10.1 通信技术.............................................................................................................- 26 -10.2 监视技术.............................................................................................................- 26 -10.3 其他进近着陆能力.............................................................................................- 27 -10.3.1 “北斗”终端导航........................................................................................- 27 -10.3.2 有垂直引导的进近(APV)........................................................................- 27 -10.3.3 GBAS着陆系统(GLS)..........................................................................- 27 -11. 路线图的修订..............................................................................................................- 29 - 附件A-PBN导航规范简介..............................................................................................- 30 - 附件B-PBN整体规章标准框架......................................................................................- 32 - 附件C-国际PBN实施整体概况......................................................................................- 33 - 附件D-术语......................................................................................................................- 35 - 致谢.....................................................................................................................................- 38 -1. 背景1.1 PBN概念在航空飞行中,传统导航是利用接收地面导航台信号,通过向台和背台飞行实现对航空器的引导,航路划设和终端区飞行程序受地面导航台布局与设备种类的制约。

《现代导航技术与方法》6 基于性能的导航(PBN)

《现代导航技术与方法》6 基于性能的导航(PBN)
台站建设维护成本高 无法满足全球运行星导航为主的方式,导 航性能好
直线航线缩短飞行距离 定义随机航线,增加飞行的灵
活性 缩小间隔,提高空域利用率 增加平行航路,提高流量 减少陆基导航台站建设 采用卫星导航,运行覆盖全球
6.3.6.3 PBN作用及运行优势
01)(2011年4月19日)
第6章 基于性能的导航
6.3 基于性能的导航概念
6.3.1 PBN概念
RNAV概念
区域导航(RNAV)是一种导航方式,允许航空器在陆基导 航设施信号覆盖范围之内,或者在机载自主导航设备的工 作能力范围之内,或利用GNSS或二者组合,沿任意期望 的路径飞行。
RNAV运行特点
PBN运行中,卫星导航系统作为主用导航设施 陆基导航设施在PBN运行中,可能有离台距离使用限
制等要求,并且一般无法满足RNP APCH等运行要求 NDB台不能用于PBN运行
第6章 基于性能的导航
6.4 机载性能监视与告警
6.4 机载性能监视与告警
PBN运行的主要目的是严格控制和充分发挥航空器 的导航性能,以符合不同导航规范下航路、终端区、进 近等各飞行阶段飞行运行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飞行运行 安全性和效率。
导航规范是一组对航空器和机组人员的要求,以满足在 规定空域概念下,沿指定航路、仪表飞行程序飞行运行 时导航应用的需要。
导航规范内容
区域导航系统在精度、完好性、连续性和可用性方面必备的性能; 为达到所需性能,区域导航系统需要具备的功能; 整合到区域导航系统中,能满足所需性能的可用导航传感器; 为达到区域导航系统运行性能,必备的飞行机组程序和其他程序。
——
不低于75m (250ft)
不小于800m 不小于800m
设施 仅有航向台(ILS下滑台GP不工作)

飞行管理系统与基于性能的导航的历史与发展

飞行管理系统与基于性能的导航的历史与发展

飞行管理系统与基于性能的导航的历史与发展陈志勇【摘要】飞行管理系统FMS及其相关系统的技术进步成就了基于性能的导航PBN的实现.本文对机载FMS导航相关的历史发展进行了阐述,围绕FMS中PBN/RNP的相关功能与发展历程,从功能和运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对目前正在进行的功能增强研究进行了初步介绍.【期刊名称】《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21)003【总页数】5页(P14-18)【关键词】FMS;PBN;RNP【作者】陈志勇【作者单位】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四川成都,610202【正文语种】中文飞行管理系统FMS(Flight Management Systems)及相关飞机系统是目前民用运输机的主要机载导航工具。

这些导航系统的演化进步导致了基于性能的导航PBN(Performance Based Navigation)的出现。

PBN 是美国 NextGen(Next Generation Air Transportation System)和欧洲SESAR(Single European Sky ATM Research)的重要技术基石,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国民航已于2009年发布PBN线路图,明确了从当前到2025年实施PBN的政策和总体工作计划。

由于 FMS在 PBN的实现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因此对其历史发展进行全面了解,将有助于我们深入掌握PBN。

1 FMS之前的导航定位早期航空者使用非常基本的仪表以保持飞机姿态并飞往预定的目的地。

早期的转弯侧滑仪和地面目视参考如灯标使航空者进行远距离陆上飞行成为可能。

然而,这种飞行充满不确定性,因此目视飞行方法很快就让位给可靠的地平仪和地基导航设施。

地基NDB和机载ADF设备可引导飞机归航,并可靠地从一个 NDB台飞至另一个NDB台。

目前NDB在全球范围内仍然被大量使用。

20世纪40年代,开始引入地基的VOR/DME以及机载的无线电磁指示器或双针距离-航向指示器。

PBN介绍

PBN介绍

BIG WHITE BEAR JET
© 2012 Copyright Big White Bear Jet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PBN实施依据
ICAO第36界大会决议中指出:“各缔约国应在2009年完成PBN 实施计划,确保2016年之前,以全球一致和协调的方式过渡到 PBN运行。”具体要求如下: 各缔约国应制定实施规划,按照规定的进度在航路和终端区实 施RNAV和RNP运行; 各缔约国应把具有垂直引导的进近程序(APV)作为进近的主 要方式或者精密进近的备份程序,到2016年在所有跑道实施APV。
BIG WHITE BEAR JET
© 2012 Copyright Big White Bear Jet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RNP和RNAV的区别
RNP增加了机载监视和告警功能:RNP运行时,航空器的 飞行管理系统具有自主监视当前导航系统性 能的能力,并 能向飞行员显示是否达到了 预定运行要求(监视和告警)。
BIG WHITE BEAR JET
© 2012 Copyright Big White Bear Jet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RNP(所需导航性能)的概念
RNP是RNAV对在规定空域内运行所需要的导航性能的描述,但具 有机载监视和告警功能。如果航空器偏离了预计飞行航迹,则自 动发出告警。或者说,RNP 是一种航空器能自主确定导航包容度 的 RNAV 运行。 RNP的类型根据航空器至少有95% 的时间能够达 到预计导航性 能精度的数值来确定。 RNP的使用能使精度更高的导航能力得到应用,因此,在进近阶 段和复杂地形地区一般使用RNP进近或进离场。 RNP需要结合GNSS使用,以便其获得自主监视能力。

浅谈基于性能导航_PBN_

浅谈基于性能导航_PBN_

通信导航监视 /CNS
系统不仅对航空器机载导航设备有 要求,对支持相应 RNP 类型空域的 导航设施的精度也有一定要求。
RNP 类型是用相应的精度值来 表示的。航空器方面,精度值是受 到导航源误差、机载接收误差、显 示误差和侧向的飞行技术误差 (FTE)等影响,在其 95%的飞行时 间内侧向和纵向总的系统误差 (TSE)必须小于 规 定 的 RNP 精 度 值。空域方面,指定空域为达到导 航性能精度值就必须提供相应的导 航设施。航空器导航精度不符合某 空域 RNP 精度值要求时,通常不允 许在空域内飞行。航空器和空域方 面的要求具有相互独立性。导航性 能精度比某一空域 RNP 值高的航空 器不一定就能在该空域内运行。例 如,航空器的导航性能精度是基于 某些导航设施而言的,那么该航空 器可能并不符合精度值相对较差的 空域的要求,因为该空域可能不提 供同样的导航设施。
换为 RNP 运行。
RNP-2 航路,进一步降低 T 航路最
RNAV 标准和 RNP 标准都包含 低高度,完成从陆基导航到基于性
了对导航功能要求,这些功能要求 能导航系统的过渡,开始使用国家
包括:提供与航迹相关的飞机位置 基准系统 (NRS),以实现自由航路
的连续指示、显示各航路点的距离 的理念。该阶段,FAA 将逐步取消
和 RNP 航 路 的 区 别
见图 1 所示。
从发展的角度
来看,导航应用将
由 2D 向 3D/4D 过
渡,这就要求机载
监视与告警性能必
须在垂直导航方面
加以完善。这两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功能可以保证机组
图 1 传统航路、RNAV 航路和 RNP 航路比较
人员随时确定导航系统是否达到 准,并逐步将 Q 航路转变为 RNP-2

飞机导航系统发展

飞机导航系统发展

飞机导航系统发展2空航空大学初训基地河南信阳 4640003空军工程大学航空机务士官学校河南信阳 464000摘要:飞机导航系统是飞机上至关重要的一个系统,是飞机的眼睛。

本文从飞机导航系统历史发展的角度,介绍了目视导航、无线电导航、惯性导航、星基导航、基于性能的导航等典型导航的技术特点和发展历程。

关键词:飞机导航系统导航系统介绍导航设备介绍引言1903年,莱特兄弟(Wright Brothers)制造的第一架飞机“飞行者1号”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州试飞成功。

自此,飞机开始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远程交通工具。

然而作为一种运输工具,飞机在天空飞行时需要一定的设备给飞机和飞行员提供方向,来引导飞机从一个地方飞到另一个地方,我们把这种引导飞机的方式叫做导航。

航空百年,飞机的导航方式也随着时间发生了重大改变。

一、目视导航飞机诞生之初,科技水平落后,飞行高度、速度也都比较小,所以当时的飞机导航主要是目视导航,即依赖于飞行员的肉眼观察进而确定飞机的位置和飞行方向。

目视导航这种方法简单可靠,但易受天气和地标等条件的限制。

在这种飞行方式中飞行员基本靠纯目视,然后配合地图或者记忆力,寻找一下有特征的地标,来确认飞行的路线,这也是为何飞行行业需要严格要求飞行员的视力。

这就是最原始的领航方法,地标领航,也是每个飞行员的必修科目。

目视飞行作为核心导航一直使用了很多年,即使是现在,我们依然还在沿用目视导航规则,这是导航的根本。

二、无线电导航由于目视导航对飞行员及天气等因素有较高的要求,使得飞行有很大局限,随着科技进步,人们发现可以利用无线电来进行飞机导航。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约1914-1918年),无线电导航技术问世。

当人们发现无线电可以作为信息的传播载体时,飞机的导航系统迎来了新的篇章。

仅仅过了不到20年,西方各国就建设了许许多多的无线电台,为空中的飞机提供指引。

由于无线电导航是通过无线电波的直接传播或者经过大气电离层的反射传播,作用距离远,设备简单可靠,即便是夜间或复杂气象条件下也可以保证飞行安全,因而在无线电的加持下,飞机可以飞得更高、更远。

基于性能导航_PBN_技术介绍_蔡清毅

基于性能导航_PBN_技术介绍_蔡清毅
BASIC-RNP1 RNP APCH RNP AR APCH
表 4 R N P 导航性能精度分析
性能精度要求 GPS可提供的定位精度
4NM
0.1km
1NM
0.1km
0.3NM
0.1km
0.1NM
0.1km
结论 满足运行要求 满足运行要求 满足运行要求 满足运行要求
4. 环境 避开噪音敏感区域,比如 RNP (AR) APCH 能提供带有转弯 的复飞程序,避开噪音敏感地区。 5. 可进入性 改进机场或空域在恶劣天气下 的可进入性,或者高原复杂机场(如 林 芝) 的 可 进 入 性 。 比 如 RNP APCH 能实现更低的落地标准。如 延安。 6. 经济性 节约用于维护基于导航台的航 路和程序的费用。比如,移动或者 增加一个导航台,就要修改所有与 此导航台相关的航路和程序。 每当导航设施有新的技术进 展,就要发展新的运行方式,但 是,在 PBN 中,系统的性能要求 不再是是否安装了某种设备,而是 设备或设备的组合能否满足特定 PBN 运行的系统性能要求。所以, 每当导航设施有新的技术发展,只 需要看它是否满足现在 PBN 系统 性能要求即可,不需要为它设定特 定的运行方式。 四、PBN实施计划 目前,美国许多机场都提供基 于 GPS 的 RNAV 飞行程序,例如 华盛顿杜勒斯机场、亚特兰大哈兹 菲尔德-杰克逊机场,FAA 出台了
源容差、机载接收机容差、显示器 容差和飞行技术容差。以 RNAV1 为例,其标称值即为 1NM;
(2) 完整性要求,在适航条例 中,航空器导航设备故障被归类为 严重故障 (即,每小时 10-5);
(3) 持续性,如果航空器操作 者可以转换到不同的导航系统,并 且继续飞行至某一合适的机场,失 去功能就被归类为较小故障;

基于性能导航_PBN_技术研究_王党卫

基于性能导航_PBN_技术研究_王党卫

2013年2月第1期现代导航・5・基于性能导航(PBN)技术研究王党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研究所,西安 710068)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RNA V、RNP和PBN的概念,以及相互关系,并分析了PBN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

最后,探讨了我国民航在PBN方面的发展需求和技术趋势。

关键词:基于性能导航;区域导航;所需导航性能中图分类号:P2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976-(2013)01-005-06 Research of Performance-Based Navigation TechnologyWANG Dangwei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RNA V, RNP and PBN and thei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nalyzes its 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 and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needs and the technology trend of the PBN of Chinese civil aviation.Key words: Performance-Based Navigation (PBN); Regional Navigation; Required Navigation Performance (RNP)随着民用航空产业的发展和航班架次的剧增,空中交通流量日益饱和,航路和终端区空域资源趋于紧张。

空域资源的改善无法满足航班流量的增加,现已成为导致航班延误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进一步提高空域容量利用率和运行效率,满足民用航空运输飞行量不断增加的需求,一种新的航行技术应运而生——基于性能导航技术(Performance Based Navigation,PBN)。

随着航空器机载设备能力的提高以及卫星导航等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民航组织(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ICAO)提出了PBN的概念,发布了基于性能导航手册(Performance Based Navigation Manual,PBN手册),用以规范区域导航的命名、技术标准,指导各国实施该新技术,并已经与各缔约国和有关国际组织达成共识,将PBN作为未来全球导航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PBN(基于性能的导航)利与弊

PBN(基于性能的导航)利与弊

PBN(基于性能的导航)利与弊作者:潘立松来源:《硅谷》2012年第17期中国民航业发展速度快,空中交通流量与日俱增,传统的路基导航方式对地面导航台过度依赖,对于空域流量的增加产生瓶颈。

区域导航技术应运而生,并体现出了自身强大的优势。

但各个国家对新的导航方式的应用程度及水平参差不齐,各国的的导航规范和标准各不相同。

为了全面统一规范,阻止概念不断扩张,国际民航组织提出了PBN的概念。

PBN是ICAO(国际民航组织)对各国现有的所需导航性能(RNP)和区域导航(RNAV)运行标准和运行实践进行概括和总结,提出的一种新型导航概念。

它将飞机先进的机载导航设备与卫星导航及其它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涵盖了从航路飞行、终端区运行到进近着陆所有飞行阶段,这种新的导航方式更加有效、安全。

PBN是指在相应的导航基础设施条件下,航空器在指定的空域内运行时,对系统精确性、完好性、可用性、连续性以及功能等方面的具体性能要求。

PBN概念包涵两类基本导航规范,即:区域导航(RNAV)和所需导航性能(RNP)。

PBN概念的提出体现了目前导航方式从基于传感器导航向基于性能的导航的过渡的一个趋势。

与传统的导航方式相比,PBN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飞行路径,增加飞机业载,减少飞行时间,节省油量。

由于摆脱了传统的向背台飞行,使得航路走向和航段距离得到优化,从而降低了航程油量消耗,减少起飞机载总油量,进而为业载的增加制造了空间。

这一点对于货机远航程运行尤其明显。

以B747-400F为例由于航路优化每减少飞行时间十分钟,减少航程耗油2吨,同时使得业载能有相应的增加。

为环境带来的效益,将会比燃油效益更大的变化。

燃料储量和环境紧紧相连。

每减少使用一顿燃油就能减少3.16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

随着燃油成本所占总成本比例的增加,加之航空公司之间的市场竞争越来激烈,能降低油耗增加业载这一突出优势,势必会成为各家航空公司积极推行、使用PBN的原动力。

简析PBN(基于性能的导航)运行

简析PBN(基于性能的导航)运行

简析PBN(基于性能的导航)运行一、PBN的概念中国民航业发展速度快,空中交通流量与日俱增,传统的路基导航方式对地面导航台过度依赖,对于空域流量的增加产生瓶颈。

区域导航技术应运而生,并体现出了自身强大的优势。

但各个国家对新的导航方式的应用程度及水平参差不齐,各国的的导航规范和标准各不相同。

为了全面统一规范,阻止概念不断扩张,国际民航组织提出了PBN的概念。

PBN——基于性能的导航(performance based navigation)是RNA V和RNP 的总称。

基于性能的导航是国际民航组织(ICAO)在整合各国区域导航(RNA V)和所需导航性能(RNP)运行实践和技术标准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运行概念。

它将飞机先进的机载设备与卫星导航及其他先进技术结合起来,涵盖了从航路、终端区到进近着陆的所有飞行阶段,提供了更加精确,安全的飞行方法和更加高效的空中交通管理模式.PBN概念明确了特定空域概念下拟实施的运行,对航空器RNA V系统的精度、完好性、可用性、连续性和功能性等方面的性能要求。

PBN概念标志着由基于传感器导航向PBN的转变。

导航规范中明确了性能要求,以及可选用于满足性能要求的导航传感器和设备。

二、PBN的组成部分及其区别PBN概念包涵两类基本导航规范,即:区域导航(RNA V)和所需导航性能(RNP)。

PBN概念的提出体现了目前导航方式从基于传感器导航向基于性能的导航的过渡的一个趋势。

RNA V(regional area navigation)区域导航:能使航空器在导航设施的有效范围内,或在自备领航设备的领航能力限制内,或二者结合,在任何预定航径上运行的领航方法。

这样就脱离了传统向台与背台飞行飞行方法,可以实现导航区域的自由飞行。

RNA V程序可以采用的导航源包括:INS/IRS、VOR/DME、DME/DME、GNSS。

目前RNA V程序主要用于基础终端区的仪表进场程序与仪表离场程序。

导航系统-基于性能的导航PBN

导航系统-基于性能的导航PBN
局限性
PBN需要飞行员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 和经验,同时需要完善的导航数据库 支持。
03
导航系统技术
03
导航系统技术
定位技术
01
02
03
卫星定位
通过接收来自GPS、 GLONASS等卫星的信号, 确定地面接收点的位置信 息。
无线信号定位
利用无线网络信号,如 Wi-Fi、蓝牙等,进行定 位。
混合定位
实时通信与监控
pbn导航系统可以实现无人机与控制中心之间的实时通信和监控, 确保无人机配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无人机配送
飞行路径规划
pbn导航系统可以用于无人机配送的飞行路径规划,确保安全、 快速地完成配送任务。
禁飞区管理
通过pbn导航系统,无人机可以自动识别和规避禁飞区,确保合 规飞行。
实时通信与监控
详细描述
为了获取高精度地图数据,可以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如激光雷达、摄像头、GPS等。同时,应该建立完善的高精 度地图数据更新机制,以确保地图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此外,应该加强高精度地图数据的共享和交换,促进 数据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多传感器融合与协同定位
总结词
多传感器融合和协同定位是PBN的关键技术之一,可以提高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和可靠 性。
实时空域管理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空域进行 实时监控和管理,优化航路安排, 提高空域使用效率。
5G通信技术在导航系统中的应用
1 2 3
高带宽数据传输
利用5G通信技术的高带宽特性,实现导航数据 的快速传输,提高导航系统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低延迟通信
5G通信技术的低延迟特性,使得导航系统能够 实时获取飞行数据和气象信息,为飞行员提供更 准确的导航服务。

浅谈基于性能导航(PBN)

浅谈基于性能导航(PBN)

浅谈基于性能导航(PBN)引言近年来,基于性能的导航(PBN),一项新兴技术正在国际民航中广泛推广应用,该技术将先进的民用航空器性能与先进的导航技术,尤其是卫星导航技术结合,使得现行飞行导航更加精确、安全、高效。

分析与研究PBN导航系统的性能及特征,能够为PBN运行和民航的生产运输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和帮助。

1 PBN飞行程序国内研究现状目前,全世界各国都在依据本国民航现状和技术基础为出发点,开始了组织实施PBN进程的工作,也取得了不同的成果,部分地区的进展可以为中国的PBN实践提供参考和经验。

民航发展迅猛,在新技术方面的应用,普遍认可就是PBN这项新技术的应用。

在我国民航迅猛发展的这些年间,空域改革己被列入“十二五”规划。

空域紧张和流量控制是发展中暴露出的问题,需要通过发展来解决。

PBN这项技术在结合中国的空域状况非常重要,民用航空运输可用的空域资源比较少,这些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实现更高精度的导航,使在更狭小的空域范围内实现安全运行和运行有效。

2010年以来,航空公司接到空管部门的流量控制指令越来越频繁。

由流量控制导致的航班延误,己经超过天气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延误成因。

一位航空公司的高层表示,该公司今年以来的航班延误中,约有三分之一到一半是由流量控制引起的。

长期以来,全国空域划设成多个管制区,由军方管理,民航只负责管理31条航路及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终端区”和其它机场的“进近区”。

目前,民航可以使用的空域容量仅占全部空域的20%,且近年来几乎没有增加,面对迅猛增长的航线航班数量,民用空域己经严重短缺。

特别是在很多流量很大的机场,往往存在着大量的空军飞行活动和空军设定的空域限制,军民航飞行活动的冲突成为了空域资源紧张的直接原因。

尤其在现阶段全国开始计划推行空域改革的大背景之下,PBN技术的采用将会不同程度的解决部分地区各个机场所面临的空域紧张造成的拥堵和延误甚至是飞行不安全的现象。

2011年,中国民航共有23个机场完成PBN飞行程序的设计和验证试飞工作。

新导航技术RNP

新导航技术RNP

新导航技术RNP摘要:民航导航方式已从基于传感器导航向基于性能导航转变。

区域导航(RNAV)和所需导航性能(RNP)两类基本导航规范,可以涵盖从航路到进近着陆的所有飞行阶段。

本文介绍了RNAV和RNP的特点,并对RNP在最终进近阶段的应用进行了重点介绍。

关键词:RNP;PBN;RNAV0 引言RNP是英文“Required Navigation Performance”(所需导航性能)的缩写,它是一种新型的导航技术。

要了解RNP 首先要了解民航导航技术的变革。

1 导航技术的变革图1.导航技术的发展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导航技术已经从最初的目视导航逐步发展到无线电导航、星基导航乃至多种导航技术并用的复合导航。

导航技术比之前更为丰富,也更加精准,同时航空器机载设备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传统的针对每一种导航设备制定一个导航标准的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民航的发展要求。

于是,国际民航组织(ICAO)提出了“基于性能导航”(PBN)的概念和标准。

PBN是指在相应的导航基础设施条件下,航空器在指定的空域内或者沿航路、仪表飞行程序飞行时,对系统精确性、完好性、可用性、连续性以及功能等方面的性能要求。

PBN的引入体现了导航方式从基于传感器导航到基于性能导航的转变。

图2.PBN与传统导航方式的对比2 PBN两类基本导航规范PBN的运行包含三个基础要素:航行应用、导航规范和支持系统运行的导航设施。

其中导航规范是在已确定的空域范围内对航空器和飞行机组的要求,它不仅定义了实施PBN所需要的性能及具体功能要求,同时也确定了导航源和设备的选择方式。

PBN包含两类基本导航规范:区域导航(RNAV)和所需导航性能(RNP),它们涵盖了从航路到进近着陆的所有飞行阶段(见图3)。

图3.PBN导航规范的分类RNAV是一种区域导航方式,它可以使航空器在导航信号覆盖范围之内,或在机载导航设备的能力限制之内,或二者的组合,沿任意期望的航径飞行。

它脱离了传统向台与背台的飞行方法,可以实现导航区域内的自由飞行,能够有效提升空域容量,缓解空域紧张状况,提高飞机运行的安全性。

导航系统基于性能的导航PBN汇总课件

导航系统基于性能的导航PBN汇总课件
Packed Data
Avionics Manufacturer/ Data Packer
Paper
EAIP
AIP
EAD
Data House
ARINC 424
2024年3月7日
导航系统
15
区域导航—基于性能的导航(PBN) 数据质量
安全的RNAV 应用依赖于导航数据 输入问题=输出问题 需要最开始的数据是精确的并有足够的精度 需要确保数据在整个数据链中的完好性
2024年3月7日
导航系统
13
区域导航—基于性能的导航(PBN) PBN
2024年3月7日
导航系统
14
区域导航—基于性能的导航(PBN) 数据格式
Surveyor/ Designer
Heinz 57 Varieties
Civil Aviation Authority
Airborne RNAV System
2024年3月7日
导航系统
9
区域导航—基于性能的导航(PBN) 导航规范
2024年3月7日
导航系统
10
区域导航—基于性能的导航(PBN) 导航规范(RNP机载监视与告警)
2024年3月7日
导航系统
11
区域导航—基于性能的导航(PBN) 导航应用
2024年3月7日
导航系统
12
区域导航—基于性能的导航(PBN) 导航设施
2024年3月7日
导航系统
16
区域导航—基于性能的导航(PBN) 导航数据库的相关者
2024年3月7日
导航系统
17
区域导航—基于性能的导航(PBN) PBN的实施—确定需求
2024年3月7日

浅谈基于性能导航的实施

浅谈基于性能导航的实施

浅谈基于性能导航的实施1概述PBN是ICAO在整合各国RNAV和RNP运行实践和技术标准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运行概念。

2007年4月27日,ICAO通过正式信函的形式解释了PBN 概念以及PBN手册,并要求各国实施。

PBN明确了特定空域概念下拟实施的运行对航空器系统的精度、完好性、可用性、连续性和功能性等方面的性能要求,涵盖了从航路、终端区域、起飞、进近和着陆的所有飞行阶段。

PBN包含两类基本的导航规范:RNAV和RNP。

2008年ICAO发布了第三版基于性能的导航(PBN)手册。

国际民航组织要求各缔约国在2009年底前制定PBN实施规划,2016年完成全部实施工作,全球一致地过渡到PBN运行。

2009年我国以国际民航组织的PBN手册为基础,完成了中国民航《基于性能的导航实施路线图》。

该实施路线图将对我国的民航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PBN手册及相关文件进行研究。

本文将根据对PBN的初步研究,结合国内近期的民航发展情况,从PBN的优点和RNAV、RNP APCH/AR的选择等给出一些个人的观点和想法。

2PBN的优点提出PBN这个概念,顾名思义是由传统的基于传感器的导航向基于性能导航的转变。

基于这种概念,在PBN中,首先依据运行要求确定一般导航要求。

然后,运营人评估可选技术和导航方式。

所确定的解决方案,对运营人而言将是一个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案,但不是作为运行要求的一部分而强加的方案。

只要系统能够提供预期性能,技术的日新月异就不再需要对运行本身进行重新审查。

与传统导航相比,PBN具有以下优点:2.1减少对特定传感器航路、程序和空管雷达的依赖以及维护的需要,降低相关成本例如,移动一个甚高频全向信标(VOR)/测距器(DME)台会影响到数十个程序,因为该VOR/DME可能用于航路、进近和复飞等。

国内目前使用的进近程序通常使用某个VOR/DME台作为初始进近点,假使该地面台出现故障,则必须改用其他可用的进近程序,而如果是PBN运行,只要机载导航性能仍能达到运行要求,则仍可继续使用原进近程序。

基于性能空域导航的看法

基于性能空域导航的看法

着这 些 新 的设 备投 入使 用 ,使航 空器 的导 航 能力 的 审定 变得 越来 越繁 杂 。 传 统 的导 航 方 式 受 限于 地 面 程 序 ,不 容 许点对 点 的直线 飞行 。为
应对 这种 持续 增长 的变 化和 需要 ,I AO 规定 了所 C 需导 航性 能 R NP是新 航行 系统 ( 包括 通信 、导航 、 监 视/ 空管 )C / T 的基 本组 成部 分 ,并且鼓 励 NSA M 在 航 路飞行 阶段 的初 步 实施 。 目前 许 多国家 正准 备
造 成全 球范 围的 空管结 构持 续紧 张 ,各 国都 面临着 去寻求 一种有 效 的解 决方案 ,以增加 其空 域容量 ,
提 高效 率和增 强 飞行安 全水平 。
导 航手段 从最 初 的 目视 导航 、仪 表 导航 到无线
收稿 日期 :2 1 92 。 0 00 .8
・ 8・ 4
现 代 导 航
2 1 笠 00
P N 作 为 国际 民航 组织 (C B I AO)努力 的 目标 , 将 重新 界定 各 区域 导航 ( NA R V)的地 区差 异和 对 于 一个全 球一致 的 P N 申请 所 需导航 性 能 ( NP B R ) 的详 细规格 说 明 。R V和 R NA NP作 为 P N 的组 成 B
2 1 年 1 第 5期 00 0月
现 代 导 航
・ 7・ 4
基 于性 能空域导航 的看法
王 涛
( 中国电子科 技集 团公司第 二十研究所,西安 7 0 6 ) 10 8

要:本文介绍 了有关基于性能导航的一些概念和相 关内容,并与传统的导航方式进行 了
对比分析 ,总结了基于性能导航的特点和优势,以及未来空域导航 系统的发展方向,为中国实施

基于性能导航(PBN)技术研究

基于性能导航(PBN)技术研究

力 的提 高 以及 卫星 导航 等先 进技 术 的不 断发 展 ,国
际 民 航 组 织 (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i v i l A v i a t i o n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I C AO)提 出 了 P B N 的概念 ,发布 了
1 R NA V 概 念
R NA V 是 一种 导航 方式 ,是 I C AO 基于 性 能导 航规 范 的重要 组 成部 分 ,它 可 以使 航 空器在 导航信
基 于性 能 导航手 册 ( P e r f o ma r n c e Ba s e d Na v i g a t i o n Ma n u a l ,P B N 手册 ) ,用 以规 范区域 导航 的命名 、
随着 民用航 空 产业 的发 展和 航班 架 次 的剧增 ,
性能 ( R e q u i r e d Na v i g a t i o n P e f r o r ma n c e ,R NP)运
空中交通流量 日益饱和 ,航路和终端区空域资源趋
于 紧 张 。 空 域 资 源 的 改 善 无 法 满 足 航 班 流 量 的增
Re s e a r c h o f Pe r f o r ma n c e — Ba s e d Na v i g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WANG Th i s p a p e r i n t r o d u c e s t h e c o n c e p t o f RNA V, RNP a n d PB N a n d t h e i r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he t m,a na l y z e s i t s

基于性能的导航名词解释

基于性能的导航名词解释

基于性能的导航名词解释现代社会,人们离不开导航软件的帮助。

从驾车导航到步行导航,导航软件已经成为了大多数人生活的一部分。

为了提供更好的导航体验,人们开始关注基于性能的导航。

本文将对基于性能的导航进行名词解释,探讨其定义、原理和优势。

一、基于性能的导航是什么?基于性能的导航是一种通过优化道路选择策略,从而提供更高效、更快速导航结果的方法。

该方法基于道路的实时数据,如交通流量、路况等,以及导航算法的优化模型,为用户提供最佳的导航方案。

通过这种方法,用户可以避开拥堵区域,选择最短、最快的导航路线,从而提高出行效率。

二、基于性能的导航原理是什么?基于性能的导航依赖于实时数据和导航算法的结合。

首先,导航软件通过收集与道路相关的实时数据,如交通流量、行驶速度、车流密度等,建立一个实时的路况数据库。

其次,在用户发起导航请求后,导航算法将根据用户的起点、终点和实时路况数据进行计算,得出最佳的导航方案。

最后,导航软件将根据算法计算结果,展示给用户最佳的导航路径和预计到达时间。

三、基于性能的导航的优势有哪些?1. 提供最短、最快的导航路线:基于性能的导航能够根据实时路况数据进行动态更新,避开拥堵区域,选择最短、最快的导航路线,从而节省用户的时间和精力。

2. 提高出行效率:由于基于性能的导航能够提供更高效、更快速的导航结果,用户在出行时可以更加有效地规划时间,减少拥堵和等待时间,提高出行效率。

3. 个性化导航体验:基于性能的导航还可以根据用户的偏好和需求进行个性化设置。

用户可以选择是否避开高速公路、是否偏好避开拥堵区域等,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导航需求。

4. 更精准的预计到达时间:基于性能的导航算法能够准确预测用户到达目的地所需的时间,以便用户提前做好出行准备。

5. 实时路况更新:基于性能的导航可以随时更新道路信息和实时路况,使用户能够及时了解道路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四、总结基于性能的导航通过优化道路选择策略,利用实时数据和导航算法的结合,提供更高效、更快速的导航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航设备性能提出的硬性要求。I- 异。ICAO 根据是否需要机载导航
CAO RNP 手册中仅规定了 RNP95% 性能监控与告警,将 PBN 明确分为
的包容值及其与导航性能精度的关 RNAV-X 与 RNP-X 两 种 类 型 ,
系,而将系统整体性、可用性、覆 RNAV-X 需 要 以 上 两 项 功 能 , 而
图 4 亚特兰大机场 R N A V S ID 航路结构
374 英尺。如果 RNP 的精度提 高,着陆最低标准还可以降
图 6 棕榈泉国际机场 31L 跑道公用 R N A V 进近程序
Air Traffic Management/2006(11)
25
专业探索 通信导航监视 /C N S
使得经 FAA 批准可以实施特殊 RNP 高 706 英尺。使用直接进近的大速
益。使用向东离场时,使用扇形离 量的改航与取消。
场增加效率,预计每小时将增加
KPSP 特殊 RNP 程序开发是
10 架次的起飞容量。按现在架次 由 FAA 与阿拉斯加航空公司的
计算,离场容量的增加将给航空公 主要部门共同参与完成的。该
司每年带来 11,000,000 美元的 过程包括两个阶段:程序设计
有这些 RNP-SAAAR 程序,这 21 个 近程序。该程序为 19 号跑道 RNAV
航班将会被取消或不得不改航。
(RNP)进近程序( 图 7)。使用有引
FAA 近期公布了棕榈泉机场的 导的、固定的三维空间,航路避开
公共 RNP-SAAAR 程序,这些程序都 禁区,明显改善了 19 号跑道在低
是基于 FAA8260.52 号指令标准制 能见度时的可用性。
上连续起飞的航空器间无法实现航 KDFW 机场大约实施
路分离。从起始爬升一直到距离机 800 多 个 RNAV 离
场 5 海里距离内,离场航空器通常 场。
是跟进运行的。
图 3 是 KDFW
改进 RNAV 离场相关的导航性 机场使用向北起飞
能,使飞行管理系统可以支持终端 跑道时,常规离场
区 RNAV 程序。KDFW 机场新的 RNAV 与 RNAV SID 离 场
准、运行程序,为减少人员
培训的费用,提高现有机
载导航设备的利用率,促
进新的导航设备的发展,
所需导航性能( RNP)的概
念应运而生。
国 际 民 航 组 织( I-
CAO) 提 出 的 RNP 概 念 ,
是指飞机在一个确定的航 路 、 空 域 或 区 域 内 运 行 图 1 IC A O 与 R TC A /E U R O C A E 对 R N P 规定的差异
终端
US-RNAV B 类与 1
P-RNAV
RNAV1
加 9 架次,达到每小时增加 20 架次

的离场容量。改善离场容量减少了


RNP1

相关延误。按 2005 年的架次数据计
进近
0.3
RNP0.3
RNP0.3RNP/SAAAR
RNP0.3~0.1
KDFW 机场实施 RNAV 离场程序两个 ( RNP-SAAAR),该授权包括最后进 直航路。这些新的 RNP-SAAAR 程序
月内,运行优势明显增加。
近航路在内的整个进近航路宽
在佐治亚州,亚特兰大 / 威廉 度减小,有引导信号,在复飞
B·哈特斯菲尔德国际机场( KATL) 航 段 的 大 坡 度 转 弯 , 圆 弧 航
程序的航班在 KPSP 减少受天气影 度航空器最低着陆标准的能见度为
响的延误与取消。在程序实施的前 2 英里。从决断高到跑道头需要一
几个月,阿拉斯加航空公司得益于 个推测转弯。
特殊 RNP-SAAAR 程序,有 21 个航
2005 年 9 月,FAA 在 KDCA 机
班得以在恶劣天气下执行,如果没 场公布了第一张公用 RNP-SAAAR 进
23
专业探索 通信导航监视 /C N S
表 1 现行与新的导航类型
离场程序在每条跑道头提供了起始
适用
导航精度
导航类型
导航类型
性能监控与 航迹分离。在 KDFW 机场引进 RNAV
区域
( 海里) ( 目前)
( 新)
告警需求
程序,实施扇形离场,极大提高了
海洋 / 边陲
10
RNP10
RNP1(0 RNP 10 标志)
时,所需的导航性能精度,既包含 不同 RNP 标准区域间的运行,不利
对助航设施也包含对航空器机载性 于实现全球协调发展。
能的要求。RNP 是通过使用减小航
基于性能导航( PBN)是从所
空器之间的间隔标准的方法,提高 需导航性能( RNP)演变出来的概
特定 RNP 空域交通容量,是对机载 念,它明确区分了 RNP 定义上的差
2005 年 4 月至 5 月开始实施 RNAV 就是证明 RNP-SAAAR 是 RNP 标
SID 与 STAR 程序。目前,大约有 准主要特点的例子。棕榈泉机
85%的进离场航空器使用 RNAV 程 场 被 群 山 环 抱 , 四 周 地 势 较
序,未来程序设计的改进将使效益 高,无法使用直接仪表进近程
些常规的离场程序通常起始于位于 围内实施双跑道平
空域边界的导航定位点上。KDFW 行离场。为此进行
机场有两条相距约 1 海里的平行跑 了风险评估,以保
道,离场运行通常是在这两条跑道 证该种运行能够满
上完成的。
足需要达到的目标
经过多年的努力,FAA 允许在 安全水平。美国的
满足一定条件时使用离场独立运 航空公司为程序设
也实施了类似的 RNAV 程序,三角 段,对垂直剖面的垂直误差预
( Delta)航空公司是该机场的主要 算。RNP-SAAAR 提供了类似精
运行商。
密进近的水平与垂直引导。在
作为 2005 年世界上航空器运 加利福尼亚州棕榈泉国际机场
行 最 繁 忙 的 机 场 , KATL 机 场 从 ( KPSP)实施的 RNP 进近程序
该程序于 2005 年 9 月在 KDFW
2005 年在 KDFW 机场实施 RNAV
际机场( KDFW)实施 RNAV 离场之 机场的成功实施,离不开在该机场 离场程序时,需要连续的航路一致
前,通常是用雷达引导终端区的离 运营的航空公司的努力。程序设计 性监控。在实施的初始阶段,所需
场航空器加入常规的离场程序。这 要求 FAA 批准从跑道头到 10km 范 离场间隔增加了。实施后的一个月

为航空公司每年节省 1000 万美元
( RNP/AR)
的费用。按每年 13%的架次增加量
二、国外 P B N 的运行情况
该运行缩小了航空器间的间隔,增 计算,离场延误的减少预计每年将
( 一)R N A V 程序
加了离场容量,减少了离场延误。 节省 3000 万美元的费用。
在 2005 年达拉斯 / 沃思堡国
盖范围等方面的标准留给技术部门 RNP-X 并不需要。X 表明了以海里
制定。因此对于 RNP 的规定,ICAO 为单位的在 95%( 含)以上飞行时
与业界存在差异。如业界组织 RT- 间内需要达到的水平导航精度。如
CA 与 RUROCAE 在 ICAO 手册中精度 表 1 所示,根据当前运行的需要,
量,增加了一条起飞后立即使用雷 着陆程序如图 5 所示。从前,
达引导加入 RNAV 航路的仪表离场。 棕榈泉国际机场没有低着陆条 图 5 棕榈泉国际机场的常规仪表进近程序
图 4 所示的 RNAV 程序设计预计将 件 下 的 进 近 程 序 , 受 天 气 影
增加 KATL 机场 RNAV SID 运行的效 响,使用该机场的航班会有大
《 空中交通管理》2006 年 第 11 期
通信导航监视 /C N S
内,除了一小部分 RNAV 与非 RNAV
( 二)R N P 程序
低。
的混合连续离场外,所需的附加间
RNP 进近程序的一个特点是需
每个进近程序都包含从最后进
隔逐渐增加。后期评估证实,在 要 航 空 器 与 机 组 特 殊 授 权 近定位点到接地点的连续水平与垂
收益。
及对申请使用程序的运营者与
航空器的授权。使用最新的
RNP-SAAAR 标准,在 31L 跑道
与 13R 跑道上建立了两条特殊
RNAV(RNP)进近程序。( 见图
6)
两个进近程序均为 RNP0.3
标准。31L 跑道的着陆最低标
准是能见度 1 英里,决断高
296 英尺,13R 跑道着陆最低
标准为能见度 1 英里,决断高
规定的标准上,增加了包容要求、区 ICAO 目前共划分了九个等级。目
域导航功能与性能标准。包容区域 前 PBN 根据航空器所能达到的导航
对导航性能进行了量化,即未显示 精度与功能差异,提供不同的飞行
的偏航大于两倍 RNP 的概率小于 路线与飞行程序。通过航路与飞行
1*10-5。 包 容 区 域( 定 义 为 两 倍 程序的重新规划,制定新的间隔标
RNP) 有助于对间隔与超障余度的 准,能够提高运行的安全性,增大
安全评估( 见图 1)。正是这种差 空域容量,同时也能够减少航空运
异,使得各地所实施的 RNAV/RNP 标 营成本,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节约能
准不尽现同,这显然不利于实施跨 源( 见图 2)。
Air Traffic Management/2006(11)
更 加 明 显 。 图 4 是 KATL 机 场 于 序。KPSP 机场唯一的仪表进近
2006 年 4 月公布实施的 RNAV SID 程序是使用 VOR 或 GPS 进行盘
程序的航路结构。
旋进近,四条跑道的最低着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