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中的殿堂人物
北巨匠生体悟首届“全国教书育人榜样”姜伯驹的教导人生[指南]
![北巨匠生体悟首届“全国教书育人榜样”姜伯驹的教导人生[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853657b6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b1.png)
北大师生体悟首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姜伯驹的教育人生呈现数学之美展现师者之魅——北大师生体悟首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姜伯驹的教育人生为了深入学习首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姜伯驹院士的事迹与精神,近日,“姜伯驹院士报告会——一个几何公式的故事”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隆重举行。
报告展示了拓扑学公式“Lk=Tw+Wr”对推动人类科技发展的重要性。
姜伯驹院士还结合自己的经历,与听众分享了对数学之美、学科交叉之妙的深刻体会。
在他看来,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作为所有科学的通用语,有着不可思议的威力,常常能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他还勉励年轻人要勇于开拓交叉学科的新境界。
北京大学各院系的师生和兄弟院校的数学爱好者们得以在与姜老师面对面的交流中,了解到他的学术观点与人格魅力。
会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师生撰文回忆了姜伯驹在治学、教学与为人上的点点滴滴,以学习他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发扬他诲人不倦、甘为人梯的精神品质。
努力做事低调做人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研究员王家军近日,姜先生在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作了题为“一个几何公式的故事”的报告。
为了准备报告,他一个多月之前就开始整理资料,预备道具,甚至亲自到五金店寻找合适的演示工具。
在报告中,他从一个公式出发,谈到DNA,谈到黄瓜的蔓藤,谈到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
他指出数学是各个学科共同的语言,鼓励大家加强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这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想起了与姜先生交往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刚进北大的时候,听说北大有位老师是先做院士后做教授的,那就是姜伯驹先生。
当时没有想到日后会有机会成为姜先生的弟子。
第一次见到姜先生是在1995年北大数学学院的成立大会上。
姜老师给我的最初印象是亲切、谦和。
大四时,我开始参加姜先生和王诗宬老师共同举办的低维拓扑讨论班,慢慢对姜先生有了更多的了解。
姜先生致力于在连续形变下映射不动点的下界估计,称为尼尔森不动点理论。
他在1954年提出了通过某个子群的方式来研究不动点,引发了尼尔森不动点的再次蓬勃发展,该子群被大家称为“姜子群”,后来也有“姜空间”、“姜条件”等概念。
社会热点人物事迹高考作文素材积累

社会热点人物事迹高考作文素材积累社会热点人物事迹“大别山师魂”汪金权汪金权22年前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放弃留城工作机会,主动来到湖北蕲春山区从事基础教育工作,在大山深处播洒希望的种子。
22年来,汪金权扎根山区,坚守三尺讲台,倾心教书育人。
虽然家境贫寒,他仍然从微薄的工资收入中,拿出10多万元,无私资助200多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这位山村教师,以无私铸就了人间大爱,展示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伟大品格。
“寻人志愿者”沈浩从安徽滁州一名普通的下岗工人,到一名寻人志愿者,沈浩,这位42岁的中年男人,自_年创办“寻人启事网站”以来,靠着一个人、一双腿、一台电脑,在互联网与现实交织的寻人旅途上,先后走过24个省,行程30万公里,穿破50多双鞋,帮助800多个家庭重获团圆。
如今,沈浩的寻人网站月访问量最高达50万人次,招募到一万多位寻亲志愿者,网友称他为“中国寻人第一人”。
“当天下无骨肉分离者的那一天,我的网站就可以关闭了。
”这不仅是沈浩的期待,也是我们所有人的期待。
时事热点作文素材精选1、“我们是谁”漫画走红最近,一组六格咆哮式“我们是谁”的漫画走红,从媒体界迅速蔓延至各行各业。
简单的台词,直白的吐槽,被不少人称之为“解压神器”。
漫画形式是表,配图文字才是里。
借由卡通小人张开的大嘴,这组漫画喊出了许多人现实生活中无声的“腹语”,比如对无休止加班的吐槽,对工作低质量重复的调侃?一言以蔽之,让这组漫画拨动人们心弦的,是不吐不快的酣畅。
漫画里的主人公“跳跳鱼小姐”最早诞生于_年,在过去长达7年的时间里,在国内并不为人所知。
毕竟画风称不上精细,形式也相对单调。
然而稍稍修饰后,配上了直白而直抒胸臆的文字,就成了各个行业、不同人群的共同“呐喊”——“我们是谁”。
“我们是谁”,关于这个问题,不少人曾多少次追问过,但似乎都没有漫画爆红后这般强烈。
其中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当今社会时一个快节奏、高强度的社会,让不少人感受到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巨大压力,于是积累下一些情绪亟待释放。
热点人物素材多维解读

热点人物素材多维解读作者:张萍萍来源:《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2024年第04期在浩渺的人海中,那些熠熠生辉的热点人物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他们或许是科学领域的巨匠,以智慧之光照亮未知的迷雾;或许是艺术殿堂的翘楚,用才华之笔绘制出绚烂的篇章;又或许是社会正义的捍卫者,以勇气之剑守护弱者的尊严。
这些热点人物不仅是我们时代的标杆,更是写作宝贵的灵感之源。
他们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他们的言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他们的事迹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作文素材。
关注和挖掘这些热点人物的事迹,我们能够汲取前行的力量,拓宽视野,深化思考。
一、董宇辉——新东方名师,知识型带货主播董宇辉,原新东方英语名师,以深厚的英语功底和极富感染力的教学风格,在新东方教育集团内部及广大学生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然而,随着教育的变革和新东方的战略转型,董宇辉也迎来了职业生涯的新挑战。
他勇敢跨界,从三尺讲台走进了直播间,转型成为一名知识型带货主播。
在直播领域,董宇辉凭借自己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独特的讲解风格,迅速吸引了大量粉丝。
他不仅能够用流利的英语介绍商品,还能将商品背后的故事、文化内涵娓娓道来,让观众在购物的同时收获知识。
他的直播间不再是简单的买卖场所,更像是一个充满智慧和趣味的课堂。
董宇辉的成功转型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才华和魅力,也展现了新时代知识分子勇于尝试、敢于创新的精神。
他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人去拥抱变化、追求梦想,用自己的知识和才华创造更多的可能。
他也为知识型带货主播这一新兴职业树立了典范,证明了知识的力量和价值。
【多维解读】1.适应变化,抓住机遇董宇辉在新东方经历转型的关键时刻,勇敢尝试,与时代共舞。
正是这种适应变化、敢于尝试的精神,使他在新的舞臺上大放异彩,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才华和魅力。
他的经历告诉我们,面对变化时,不应畏惧或逃避,应积极寻找新的机遇,勇敢迎接挑战。
2.知识就是力量董宇辉的成功转型并非偶然,得益于丰富的知识储备。
申论人物排比金句

申论人物排比金句1. 焦裕禄,把心血洒在兰考大地,一心为民;孔繁森,将深情献给西藏高原,无私奉献;廖俊波,把精力投入基层建设,鞠躬尽瘁。
- 我有个朋友去兰考旅游回来,跟我说啊,在兰考处处都能感受到焦裕禄的痕迹。
他说那片土地就像是焦裕禄的孩子,他倾尽所有去照顾。
这让我想起了孔繁森在西藏,就像一盏明灯照亮那里的人们。
还有廖俊波呢,他在基层忙前忙后,好像不知疲倦。
他们不都是这样吗?心里装着群众,自己默默付出。
他们就是真正的英雄,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人民,无论在哪都能发光发热。
2. 钟南山,抗疫战场的定海神针,临危不惧;李兰娟,科研一线的巾帼英雄,坚毅果敢;张文宏,防疫前沿的硬核医生,幽默担当。
- 记得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大家都人心惶惶的。
我每天看着新闻里钟南山院士,那沉稳的样子就像给全国人民吃了颗定心丸。
我邻居大妈说:“钟南山就像古代的大将,镇得住场子!”再看李兰娟院士,那可是巾帼不让须眉,在实验室里没日没夜地研究。
我表妹说:“李兰娟奶奶就像超级女战士,一定能打败病毒。
”还有张文宏医生,说话可逗了,但句句在理。
我和朋友们聊天的时候就说:“张文宏就像身边那个靠谱又有趣的大哥,带着我们科学防疫。
”这些人啊,在疫情中就像三把火,照亮我们战胜疫情的路。
3. 袁隆平,稻田里的守望者,心怀天下温饱;屠呦呦,青蒿素的发现者,拯救万千生命;孙家栋,航天事业的奠基人,追逐星辰大海。
- 我爷爷是个老农民,他对袁隆平那可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爷爷常说:“袁隆平就像神仙一样,让咱这粮食越来越多,再也不怕饿肚子了。
”我有个学医的同学,说起屠呦呦眼睛都放光。
他说:“屠呦呦就像黑暗中的救世主,她发现的青蒿素救了多少疟疾患者啊。
”我的表弟特别迷航天,每次说到孙家栋就兴奋得不行。
他讲:“孙家栋爷爷就像造梦师,带着咱们国家一步步走向太空。
”这些伟大的人物啊,他们各自在自己的领域拼搏,就像璀璨的星星照亮人类前行的道路。
4. 王进喜,石油战场上的铁人,艰苦奋斗;雷锋,平凡岗位上的楷模,助人为乐;时传祥,清洁工作中的榜样,敬业奉献。
洪宗礼:做一个虔诚的教育者 - 成长博客博客教育博客

洪宗礼:做一个虔诚的教育者400)this.style.width=400;">在苏、沪、浙、鲁四省市理论研讨会上讲演洪宗礼,当代教育家,1937年生,江苏丹徒人,1955年毕业于丹徒县宝埝初级中学,1958年毕业于江苏省丹阳中学高中部,1960年从扬州师范学院文史科毕业,分配到江苏省泰州中学任教。
历任教导主任、副校长、全国中语会第三、四、五届理事,江苏省突出贡献专家和特贴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特级教师评审委员会副主任。
现任江苏母语课程教材研究所所长,兼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导师、兼职教授。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主持编务会做了一辈子语文老师,前20多年教书,后20多年编教材,在江苏中学语文界,洪宗礼这个名字,可说是无人不知。
洪宗礼从研究、继承语文教育界前辈的思想精髓开始,吸收吐纳,融会创新,终而蔚为大家,构建了新的“语文教学殿堂”。
初秋时节,我们慕名采访了洪宗礼先生。
问:洪老师,近半个世纪的教学生涯,参加了三十多年的教材编写,是一种什么力量驱使您这样做?答:教材是教学之本,尤其是母语教材,它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人类文化的载体,教育后代的依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现行的中国语文教材,虽有不少应当继承、发扬的传统,但其中存在的积弊甚多:诸如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淡化人文,片面追求语文知识系统的完整性,内容繁难偏旧等。
教改要向纵深发展,教材不改革是不行的,构建面向21世纪中国语文教材的创新体系,是我国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
问:您在编写教材的同时,又进行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它的意义何在?答:一部教材没有理论支撑是“立”不住的,我们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进行国家重点课题《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联合海内外1 6所院校的75位专家,对中外有代表性的21个国家和地区(含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母语教材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进行纵横比较研究,为中国人打开了能观摩到世界主要国家母语教材建设的千姿百态的窗户。
一群姐妹是老师的文案短句

一群姐妹是老师的文案短句1. 姐妹们,我们是教育界的明星!2. 一群姐妹,教育事业的守护者。
3. 姐妹们的教师团队,教育的力量无穷。
4. 姐妹们,用知识点亮未来的路。
5. 我们是一群教育热情满满的姐妹。
6. 姐妹们的教育团队,让每个孩子都能发光发热。
7. 姐妹们,用爱心和智慧铺就孩子们的成长之路。
8. 教育的舞台上,姐妹们是最闪耀的明星。
9. 姐妹们,用教育点亮孩子们的未来。
10. 一群姐妹,为教育事业奉献无私。
11. 姐妹们,用心灵的火花点燃孩子们的梦想。
12. 姐妹们,是孩子们心中的榜样和导航。
13. 教育的舞台上,姐妹们是最美的风景。
14. 姐妹们,用智慧和耐心塑造未来的希望。
15. 一群姐妹,为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16. 姐妹们,是孩子们心中的知识守护神。
17. 教育的道路上,姐妹们是最坚定的引路人。
18. 姐妹们,用教育点亮每个孩子的心灵。
19. 一群姐妹,为孩子们的未来奋斗不息。
20. 姐妹们,用爱心和智慧培育未来的栋梁。
21. 教育的殿堂里,姐妹们是最耀眼的明星。
22. 姐妹们,用教育书写孩子们的精彩人生。
23. 一群姐妹,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24. 姐妹们,用知识和智慧点亮孩子们的未来。
25. 教育的舞台上,姐妹们是最温暖的阳光。
26. 姐妹们,用爱心和耐心引领孩子们成长。
27. 一群姐妹,为孩子们的教育携手奋斗。
28. 姐妹们,用教育点亮孩子们的人生之路。
29. 教育的殿堂里,姐妹们是最伟大的守护者。
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材料(精选7篇)

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材料(精选7篇)袁隆平讨论杂交水稻胜利后,不仅帮国家提高粮食产量,还研发出不含镉重金属水稻,很大程度关心日本解决了“软骨病”的问题。
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材料(精选7篇)。
盼望可以关心大家。
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材料篇1袁隆平,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人。
高校学农的袁隆平因亲身经受上世纪六十年月大饥荒,让他不满意于在农业学校当了一名老师,于是转向讨论杂交水稻。
半个多世纪以来,袁隆平将“禾下乘凉、掩盖全球”的个人幻想与“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保障国家粮食平安”的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几十年来他披星戴月,寒来暑往,为我国粮食平安和世界粮食产量增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荣膺“国家科学技术奖”、“共和国勋章”、“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等多项国家顶尖荣誉。
按理说,袁隆平专注水稻讨论已几十年,早已功成名就,荣誉很多,完全可以光荣退休,安享余年,享受天伦之乐。
然而,他不但没有这样做,反而为自己的人生设置一个又一个更高的目标。
这让我又想起2022年,当时已近七十岁的袁隆平在回应有关他落选中科院院士话题时曾说过一句话:“我没当上院士,还是说明我水平不够,所以我今后还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
但是有一点,我努力并不是为了当院士,当时我的态度是如此,现在依旧如此。
”这些年来,袁隆平不仅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
即使耄耋之年,他依旧选择坚守在农业科研一线,每天戴着一顶草帽,卷着两只裤腿,在烈日下、在稻田里不分日夜地劳碌着,连续为实现“禾下乘凉、掩盖全球”的幻想不懈奋斗、辛勤耕耘。
这些年来袁隆平以解决世界的粮食问题为己任,在不断追求的路上,服务了百姓,也成就了自己。
可以说,袁隆平用自己不懈的努力,不仅向世人诠释了一个农夫科学家对粮食问题的理解,而且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更用其自身的实践,让我们懂得人生的意义就在不断的追求。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里,每个人都想要仰视星空,绚烂的星河也的确令人憧憬,但若不脚踏实地,锲而不舍,怎么能到达那些看似不行攀的高处呢?年轻的伴侣们,让我们以袁隆平院士为榜样,始终坚守“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精神,并融于岗位、融于日常,以食不甘味、寝担心席的敬业精神、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担当,答好人生每一道考卷,走好自己事业追梦路。
先进事迹优秀语文老师的教育典范

先进事迹优秀语文老师的教育典范先进事迹:优秀语文老师的教育典范教育是传递知识、塑造人才、影响未来的伟大事业。
而在教育界中,存在着一批先进事迹突出、教育成果卓越的优秀语文老师,他们以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和丰富的教育经验成为教育典范,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本文将以先进事迹的形式,详细描述一位优秀语文老师的教育典范。
事迹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一位优秀语文老师,广州市中学的王老师通过创设多种多样的学习场景和互动机制,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在她的课堂上,学生们并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文学创作等方式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王老师还运用音乐、绘画、戏剧等艺术形式与语文知识相结合,使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事迹二:个性化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王老师深知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因此她采用了个性化教学的方法,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
在她的课堂上,学生们不再被统一的教学内容束缚,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学习。
王老师在教学中注重挖掘和培养学生的潜力,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特长和创造力。
她用耐心和关爱,帮助学生们克服困难,实现个人的进步和发展。
事迹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王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她经常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
同时,王老师鼓励学生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阅读材料,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批判思维。
在她的引导下,学生们学会了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事迹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除了传授语文知识,王老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她将经典文学作品与价值观教育相结合,通过讲解和分析文学作品中的道德感悟,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品味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此外,王老师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公益活动,让他们深入了解社会问题,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做心怀“国之大者”的“大先生”——访“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高铭暄

“天才出于勤奋,知识就是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立法过程,漫长而曲折。
1963年,前后修改33稿的刑法典草案被束之高阁。
16年之后,新中国第一部刑法才真正出台。
在政治动荡的年代,参与刑法起草的过程倍加艰辛,高铭暄深感担负的历史性责任重大。
他详细记录刑法立法中每次会议的情况,厘清每个条文、每个字句改动的前因后果,按先后顺序装订成册,所有材料摞起来有一米多高。
这一切,铭刻着中国刑法发展的历史印记。
1979年7月1号,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全体与会代表举起手,一致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结束了新中国没有刑法典的历史。
坐在会堂中的高铭暄忍不住热泪盈眶。
高铭暄说:“它使我们国家刑法规范第一次得以体系化;对司法工作来讲做到有法可依了;所有的刑事司法文书一律要引用法律条文;给我们教学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法律依据,从此我们的教材就可以出来了,教育培养学生更好地领会这部法律的精神和它的内涵。
”1982年,由司法部牵头,邀请了全国12位刑法学界的专家和学者,在北戴河召开刑法学教材统编研讨会。
会议要求以最快的速度,编写面向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的刑法学教材,让莘莘学子早日有书可读。
高铭暄担任这本教材的主编,殊不知,新中国第一部刑法学教材,他是“躺着”编出来的。
改革开放初期,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刑法的理解与适用都存在一些疑难问题,作为最“了解”刑法的人,高铭暄倾注心力,写出了近20万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孕育和诞生》一书,成为新中国的第一部刑法学专著,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法律专业学子。
此后,他又紧绷着精神参与编写教材,体力再度透支,引发了腰疼病。
只要稍一动弹,就疼得筋骨欲断。
按照医生的建议,他只能卧床休息,没有什么速效治疗方法。
在家人的劝说下,高铭暄勉勉强强躺了一天。
由于统编教材的成书日期已列入计划,教材编写组成员中任何一个出现纰漏,都会影响到全书的进程,乃至影响到全国高校刑法教育进程。
看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交稿期限一分一秒地逼近,高铭暄心里做心怀“国之大者”的“大先生”——访“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高铭暄文 | 本刊记者 吴爽六十七年前,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刑法教研室教师的他,被派去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起草工作。
齐振军: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

齐振军: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作者:杨占月来源:《教育家》 2017年第38期齐振军,北京市朝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优秀校长,北京市杰出校长,北京市红领巾教育奖章获得者,北京教育年度人物,北京教育领军人物,朝阳教育劳动奖章获得者。
从教30年,他是一位怎样的校长?学校寄宿部搬迁,从小黄庄到太阳星城,周六周日整整两天两夜,他和老师从白天干到晚上,从晚上千到夜里,愣是没耽误学生们一堂课。
他是怎样一位老师?在寒风凛冽的清晨,他会早早起来,挥锹抡镐为孩子们清扫覆盖在校园小路上的积雪。
一路走来,他坚持学习,坚持研究,坚持探索,走出了文化引领、改革推动、特色引领的办学之路。
始终致力于学校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北京市朝师附小经历了近六十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拥有和平街、太阳星城、望京分部、西坝河四个校区的发展格局,一校四址的新格局对于新时期的学校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在齐振军校长看来,一所学校要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一座名校的成功离不开文化的引领,只有心灵的认同才能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只有文化的落地才能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基于如是考虑,齐振军校长提出了“以文化引领方向,以改革推动发展,以特色提升品质”的办学思路,带领师生提炼出了朝师附小的核心文化—一“悦”文化,构建了学校文化落地的“理念系统、载体系统、固化系统”,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悦”文化理念从内涵的“乐观豁达,积极有为”,到外延的“悦己、悦人、悦境、悦事”;从宏观的价值(悦是一种感受,体现的是一种欣赏与感谢;是一种境界,体现的是一种接纳与包容;是一种状态,体现的是一种追求自身价值实现而不急功近利)到微观的“课上三大”(大胆发言、大声说话、大段表述)、“课下三微”(小声交谈、轻声慢步、挥手致意)的具体标准,形成了立体的理念系统。
学校悦文化的载体从环境到课程再到活动,形成了立体的载体系统,包括:悦境其中——充分发挥校园环境对师生的引导作用,实现环境的育人功能,让环境成为师生接纳的环境、喜爱的环境、参与的环境;悦动课堂——培养学生勇于表现、乐于表达、敢于质疑、善于学习的精神,让学生能大声说话、大胆发言、大段表述,还孩子一个体现主体的空间;悦情活动——让孩子们走进高雅殿堂、直面名人名家、感受异国文化,不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树立信心。
张桂梅感人事迹

张桂梅感人事迹张桂梅感人事迹200字1她是党的十_大代表,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大女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兴滇人才奖等40 多个荣誉称号的获得者,百名孩子口中的妈妈,山区女孩子的一线曙光,她以忘我的精神在华坪教育战线上辛勤奉献22年,用心血和汗水为华坪教育谱写着新篇章。
她就是张桂梅。
一、全新办学模式创办免费的女子高中2008 年9 月1 日,在张桂梅老师的倡导下,在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和社会各界捐助下,丽江华坪女子高中开学了。
女子高中是全国第一家全免费的高中,是践行教育公平的改革先遣队。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一切费用,同时也在党和老百姓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开学那天,一些家长放声哭起来,激动地喊出了:“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感谢全社会好心人!”在女高建校10 年中,张桂梅老师先后失去了三位亲人,但每一次,都没能回去看一眼。
但即便如此,在募捐中,她还是会遭到一些不解。
甚至有次被人放狗出来追咬。
小脑萎缩的她本来就不能很好的保持平衡,自然跑不过恶狗。
一番撕咬后,看着被狗撕破的裤腿和流血的脚,想着自己的委屈,她坐在地上放声大哭。
还有一次,在人群中募捐,被以为是骗子,被人在大庭广众之下把口水吐到脸上。
张桂梅为了心中那份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默默承受着。
二、不忘教育初心用生命办学办校10 年来,3___个日夜身患重症、满身药味、满脸浮肿的张桂梅住在女子高中学生宿舍,与学生同吃、同住,陪伴学生学习。
每天早上 5 点钟起床,托着疲惫的身躯咬牙坚持到晚上12 点30 分才睡,周而复始,常年如此。
办校10 年来,张桂梅每年春节一直坚持家访,亲自走访了1___名学生的家庭,没有在账上报过一分钱。
学生来自丽江市四个县的各大山头,家访行程十万多公里。
不管山路多么艰险,她从未退缩。
车子到不了,便步行;步行走不稳,爬也要爬到。
每次家访回来,她都要重病一次。
张桂梅用柔弱的身躯扛过了病痛带来的巨大的痛苦,用共产党人的信念,支撑着走进每个孩子的家。
教育的艺术老师是我们的艺术家

教育的艺术老师是我们的艺术家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石和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更是无可取代的中坚力量。
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激发学生潜力、塑造学生成长的关键人物。
在艺术教育领域,教育的艺术老师就是我们的艺术家,他们用才华与爱心为学生们创造了独特的艺术之旅。
第一章:启迪视野,点燃激情教育的艺术老师像一盏明灯,引领学生走向艺术的殿堂。
他们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打开学生的眼界,启迪他们的观念和认知。
在课堂中,艺术老师的声音响彻耳畔,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探索欲望。
通过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艺术老师让学生们在欣赏、创作中享受艺术的魅力,培养他们对艺术的热爱,为未来的艺术道路奠定基础。
第二章:塑造灵魂,培养品味教育的艺术老师不仅仅是教学者,更是学生们的指导者和启迪者。
他们通过丰富的艺术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们培养独特的艺术品味。
艺术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通过讲解艺术作品的背景、技巧和意图,帮助学生们深入理解艺术的内涵与表现形式。
在艺术老师的引领下,学生们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培养出独具特色的艺术鉴赏力。
第三章:鼓励创新,开启未来教育的艺术老师是学生创造力的引导者和激励者。
他们鼓励学生们在艺术创作中勇于尝试,敢于冒险。
艺术老师以自身的艺术经验和灵感为学生们指引方向,帮助他们探索、实践自己的艺术才华。
他们关注学生的创作过程,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及时的帮助和鼓励,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引领未来,传承艺术教育的艺术老师承载着传统艺术的传承使命。
他们不仅仅教授学生艺术的理论知识,更传授他们技巧和经验。
通过严谨的教学和言传身教的方式,艺术老师将自己丰富的艺术智慧传递给学生,并激励他们将艺术精神与时代相结合,跨越时间的限制,走向未来。
教育的艺术老师通过培养学生们的艺术继承意识和责任感,为艺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
结语:教育的艺术老师不仅是艺术教育事业中的中坚力量,更是承载着社会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使者。
夏永立事迹材料简介

三一文库()/总结报告/先进事迹夏永立事迹材料简介夏永立事迹材料简介夏永立,男,1978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本科在读,参加教育管理研究生课程班学习,现任庐江县同大镇中心小学教导副主任,安徽省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
曾先后荣获“安徽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秀教师”、“巢湖市首届学科带头人”、“巢湖市首届骨干教师”、“巢湖市教坛新星”、“全国苏教版课标教材实验先进个人”等十余项县级以上荣誉称号。
近几年来,先后在县、市小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优中获一等奖,获安徽省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二等奖;在全国二十余家教学刊物上发表教学论文一百余篇,连续三次在省级教育科研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其中《重视数学实验促进学生发展》获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评比二等奖;参与省教研室组织编写的《基础训练》、《寒假作业》、《暑假作业》计十余册;曾主持了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成果丰硕,多次应邀赴省内外交流教改经验;由于教育教学成绩突出,XX 年他作为巢湖市小学数学教育界唯一的一名中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被破格晋升为小学高级教师,全国权威教学杂志《小学教学》以“封面人物”报道了他的教改成果和业绩,在当地教育界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为教痴狂--青年数学名师夏永立的教育情怀安徽省庐江县同大镇中心小学1997年秋,夏永立怀着做一名优秀教师的愿望,开始了教育工作的生涯,在十年的教育教学之路上,他始终没有放弃过追求,一直在全身心的投入和追求着,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一条教学改革的新路。
当夏永立真正走进美妙的数学世界,当他用整个心灵拥抱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已经疯狂地爱上了她。
正是这条爱的纽带牵动着他的情思,让他不断地挑战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从而逐步走向进步与成熟。
近几年来,他先后荣获“安徽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秀教师”、“巢湖市首届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巢湖市首届中小学骨干教师”、“巢湖市教坛新星”、“全国苏教版课标教材实验先进个人”等十余项县级以上荣誉称号,并当选安徽省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成为我省小学数学教育界颇具影响的青年数学名师。
点燃希望的明灯古今中外老师无私奉献的背后故事

点燃希望的明灯古今中外老师无私奉献的背后故事点燃希望的明灯——古今中外老师无私奉献的背后故事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教育始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无私奉献、悉心教导的老师们,则是点燃希望的明灯。
本文将为您揭示古今中外老师的背后故事,展现他们为学生燃起希望的伟大与激情。
一、古代先贤:孔子开创教化之道在中国古代,孔子被尊奉为教育大师,他的思想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信奉“教育无儿女之区别”,他的教育理念倡导平等、尊重、人文关怀。
孔子曾尝试用于教育的方法,他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品德、人格以及思维能力,强调以学生的兴趣和个性为中心进行教学。
这种种种以学生为本、关爱学生的教育理念,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教育文化。
二、现代楷模:亚当斯基铭记恩师之情现代的教师无论在哪个国家和地区,都用他们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为学生点燃希望的明灯。
其中,波兰教育家扬·亚当斯基被誉为“世界最好的老师”。
亚当斯基在二战期间,放弃逃亡的机会,选择留在华沙隔都,继续为犹太儿童和年轻人组织非正规的教育活动。
他用自己有限的资源和精力,为那些在战乱中失去了一切的孩子们点亮了希望之光,并将他们引导走向知识的殿堂。
亚当斯基是无私奉献的典范,他的奉献精神激励着世界各地的教育工作者。
三、中国传奇:陈老师感动万千人心在中国的教育史上,有许多名垂青史的教育家和教师。
其中,陈建新是一位感动着整个中国的教育界传奇人物。
他毕生致力于西部地区的教育事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点亮了一个个孩子的希望之灯。
回想起自己的教师生涯,陈建新曾经说:“教育是一根拐杖,用来扶着贫困孩子向前走。
”他深知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贫困地区的学生来说。
他毅然辞去城市里的稳定工作,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西部山区的教育事业中。
陈老师敢于挑战贫困、压力和艰辛,他走遍大山深处,用心去教、去爱,为孩子们点燃了希望。
四、外国佳话:安妮·沃尔什谱写奉献之歌在国外,也有像陈建新一样让人感动的教育故事。
当代教育家事迹

三一文库()〔当代教育家事迹〕童第周,浙江鄞县人,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
192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后到中央大学生物系任教。
1930年到比利时留学,1934年获博士学位,回国任xx大学生物系教授。
1938年,后任中央大学医学院教授,同济大学、复旦大学生物系教授。
1946年,重返xx大学任动物系主任。
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1年,任xx大学副校长。
1955年,当选中科院学部委员,历任中科院生物地学部副主任、海洋生物所所长、动物研究所所长、中科院副院长,曾任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
他一生致力于实验胚胎学、细胞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等研究,是中国实验胚胎学研究的创始人之一、生物学研究的杰出领导者。
童第周是我国实验胚胎学的奠基人,在近五十年的科学实验中,坚持不懈地从事生物胚胎发育实验,取得了重大成果,首次解决了文昌鱼的实验室饲养、产卵和人工授精等问题。
晚年又成功地培育出具有两种鱼性的童鱼,在遗传学研究上作出了卓越贡献,在国际生物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主要著作有《鱼类的细胞核移植》等。
一刻苦求学幼年,童第周只在私塾接受了简单的国文方面的教育,但这远不能满足童第周对知识的渴求。
他常在上学的朋友回家时,羡慕地向他们打听学堂的生活。
由于家里经济拮据,求学他来说只能是一个梦想。
直到17岁那年,在哥哥的帮助下,他才进入了宁波师范预科班。
第一次走进学校的童第周十分高兴,他抓住这个得之不易的机会,刻苦学习。
由于没有受过新式教育,数理基础差,所以童第周学习起来非常吃力,但他没有不气馁,而是更加努力地学习。
同时为自己确立了更高的目标他要考效实中学。
该校是当时宁波第一流的学校,毕业生一般都能考进大学。
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
效实中学对英语要求很高,还十分重视数理基础,这几门课恰恰是童第周的薄弱环节。
自从有了这个目标,童第周更加用功了,他开始自学英语,常常学到深夜。
哥哥被童第周的决心所感动,答应供他上学。
然而,效实中学这一年不招一年级新生,只招到三年级插班的优等生。
古今中外教育界的明灯老师的无私奉献

古今中外教育界的明灯老师的无私奉献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而教师则是引领学生走向知识殿堂的明灯。
在古今中外的教育界,总会有那些献身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老师。
他们用心灵的火炬照亮了学生成长的道路,为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古代教育界的明灯,从孔子开始,就有一批为教育事业奉献终生的老师。
孔子被尊称为中国教育家的代表,他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德才。
他对学生无私的付出,包括提供教育资源、与学生们亲近交流等,成为古代中国明灯教师的典范。
类似孔子的明灯教师还有中国古代的司马迁、苏洵等,他们对于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不仅在当时对学生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至今仍被后人敬仰。
而在现代中国教育界,亦出现了无数的明灯老师,他们用智慧与爱心注入了教育事业。
例如,曾经被教育界誉为“中国教育家”的陶行知先生,他在教育方面积极倡导个性化教学,提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他一生致力于推动教育的改革与进步,扮演着当代中国明灯老师的角色。
同样,中国“最美教师”智坡老师也是一位无私奉献的明灯。
他在艰苦的山区教书育人,一心一意为学生的未来付出努力。
正是这些明灯老师,推动着中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不只是中国,世界各国的教育界同样有无数明灯老师闪耀着他们的光芒。
美国教育界最知名的教育家之一海伦·凯勒被誉为视觉障碍教育的奠基人,她自己就是一位失去视力和听力的残障人士,但她在教育事业上的投入却无以伦比。
海伦·凯勒研究了许多方法,帮助自己以及其他视觉障碍学生学会了沟通和接触外界,奠定了全球视障教育的基础。
同样,印度教育家拉宾德拉纳特·塔戈尔也是一位无私奉献的明灯老师,他倡导的教育思想影响了整个印度以及周边国家,为培养全人类新一代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中国还是世界的教育界,明灯老师的无私奉献都汇聚成了教育事业发展的力量。
他们用亲近学生、传递知识和爱心的方式,点燃了学生心中的梦想之火。
关于教育的古文

关于教育的古文教育啊,那可是咱老祖宗都特别重视的事儿!你想想,古代那些文人墨客、贤达之士,哪个不是经过一番苦学才成的呀!就说孔子吧,那可是教育界的大腕儿呀!他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就!他提倡的“有教无类”,不就是告诉咱教育面前人人平等嘛!甭管你是富家子弟还是穷人家的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呀!这就好比是阳光,普照大地,谁都能享受到温暖,多公平啊!再看看那些古代的书院,那可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啊!在那里,学生们孜孜不倦地学习,先生们认真负责地教导。
那场景,真让人向往!就像现在的学校一样,是知识的殿堂,是成长的乐园。
教育可不单单是读书识字那么简单,那是要培养一个人的品德、智慧和能力呀!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修身可是第一步呢!你要是品德不好,就算再有才华又能咋样?就像一棵树,长得再高大,如果根基不牢,一阵风就能给刮倒了,那不是白瞎了嘛!还有啊,学习得有方法呀!不能死读书,读死书。
要像古人说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思考思考,这样知识才能变成自己的呀!你说是不是?不然就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那能学到啥呀!而且,教育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得慢慢来,就像酿酒一样,得经过时间的沉淀,才能变得香醇。
可不能心急呀,“欲速则不达”,这道理咱得懂!你看那些古代的大学问家,哪个不是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才成功的?他们可不是一夜之间就变得有学问的呀!咱现在的教育条件可比古代好多了,那可得好好珍惜呀!各种各样的学校,丰富多样的课程,还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多好啊!那咱们还有啥理由不好好学习呢?咱得像海绵吸水一样,拼命吸收知识,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教育是一辈子的事儿,活到老,学到老。
不管啥时候都不能放弃学习呀!你想想,要是一辈子都能不断学习新知识,那得多有意思呀!就像走在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上,永远都有新的风景在等着你去发现,多棒啊!所以呀,咱可得重视教育,把它当成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好好去对待,好好去努力,这样咱的人生才能过得精彩呀!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老师合照朋友圈文案

老师合照朋友圈文案1. 和这群可爱的老师们合照,感觉自己也变得更有智慧了!2. 老师们的合照,是我们教育之路上最美的风景线!3. 与这些教育界的明星们合照,我感到无比荣幸!4. 老师们的合照,是我人生中最珍贵的回忆之一!5. 和这群教育界的行家们合照,我仿佛置身于知识的海洋中!6. 老师们的合照,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和温暖!7. 和这些教育工作者们合照,我深深地被他们的奉献精神所感动!8. 老师们的合照,是我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里程碑!9. 和这群教育界的明星们合照,我仿佛置身于知识的殿堂!10. 老师们的合照,是我教育事业中最美好的见证!11. 和这些教育工作者们合照,我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和魅力!12. 老师们的合照,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们对学生的爱和关怀!13. 和这群教育界的行家们合照,我仿佛置身于知识的海洋中!14. 老师们的合照,是我人生中最珍贵的回忆之一!15. 和这些教育工作者们合照,我深深地被他们的奉献精神所感动!16. 老师们的合照,是我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里程碑!17. 和这群教育界的明星们合照,我仿佛置身于知识的殿堂!18. 老师们的合照,是我教育事业中最美好的见证!19. 和这些教育工作者们合照,我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和魅力!20. 老师们的合照,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们对学生的爱和关怀!21. 和这群教育界的行家们合照,我仿佛置身于知识的海洋中!22. 老师们的合照,是我人生中最珍贵的回忆之一!23. 和这些教育工作者们合照,我深深地被他们的奉献精神所感动!24. 老师们的合照,是我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里程碑!25. 和这群教育界的明星们合照,我仿佛置身于知识的殿堂!26. 老师们的合照,是我教育事业中最美好的见证!27. 和这些教育工作者们合照,我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和魅力!。
古代教师节仪式

古代教师节仪式在古代啊,那教师节的仪式可是别有一番风味呢。
咱先说说这尊师的传统啊,那可是深入到骨子里的。
就好比大树扎根于土地一样,尊师就像那粗壮的树根,知识、礼仪等美好的东西才是那繁茂的枝叶。
在古代,学生对老师的敬重那可不是嘴上说说的。
学生见了老师,就如同臣子见了君主般恭敬。
这可不是夸张哦。
古代教师节可没有一个特定的日子,像孔子诞辰日那可算是一个重要的尊师日子。
这一天啊,那学校或者学府里可热闹了。
学生们会早早地起来,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他们会穿上自己最得体的衣服,这衣服啊,就像是他们对老师敬重的一种外在表现,你想啊,谁会穿着邋遢去见自己最敬重的人呢?到了学校,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学堂。
这可不是随便扫扫,那是仔仔细细地打扫啊。
每一个角落都不放过,就像在擦拭一件稀世珍宝。
因为学堂在他们心中那可是神圣的地方,是老师传授知识的殿堂。
那打扫的样子啊,仿佛是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
接着啊,学生们就会在学堂里摆上贡品。
这贡品可讲究了,有新鲜的水果,那些水果啊,一个个都像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小仙子,水灵灵的。
还有香烛,那香烛一点燃,淡淡的香味弥漫在整个学堂。
这香烛的烟雾就像是学生们对老师的敬意,袅袅升腾,充满了整个空间。
当老师走进学堂的时候,那场面可庄重了。
学生们齐刷刷地向老师行礼,这行礼可不是敷衍了事,那是深深的鞠躬。
就像把自己所有的敬重和感激都倾注在这一鞠躬之中。
老师呢,就会面带微笑,接受学生们的敬意。
这个时候的老师啊,就像是一颗最明亮的星,被众星拱月般围绕着。
然后就是祭孔仪式了。
孔子在古代那可是教育界的大神啊,是所有老师和学生心中的圣人。
大家会对着孔子的画像或者牌位,再次行礼。
这个礼啊,就像是在和古代的教育智慧对话,告诉孔子,他们也在传承他的教育理念呢。
在这个过程中,还会有一些诵读经典的环节。
学生们声音洪亮,那朗朗的读书声就像美妙的乐章在学堂里回荡。
这声音仿佛在诉说着对知识的渴望,对老师教诲的感恩。
古代的教师节仪式啊,虽然没有现代这么多花样,但是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浓浓的敬意和深深的文化底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侨华人一向重视教育事业,1905年后,清政府在东南亚多地设立劝学所,屡次派官员赴南洋“查学”。
美国旧金山华人社团在清廷驻美公使的支持下,于1888年创办北美第一所华文学校──中西学堂。
1907年,清廷任命梁庆桂为学务专员赴北美兴学后,先后有十余所华校成立。
辛亥革命爆发时,海外有华侨学校一百多所。
辜鸿铭,1857年生于南洋马来亚槟榔屿,祖籍福建泉州。
1867年,布朗夫妇把10岁的辜鸿铭带到英国。
1870年,送往德国学习。
后到英国爱丁堡大学文学院就读,受卡莱尔校长赏识。
1877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后,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等学府研究文学、哲学等十三个博士学位,会操九种语言。
1885年,辜鸿铭到中国,被两广总督张之洞委任为督衙洋文案,为幕僚近20年。
1893年,辜鸿铭鼎力谋划并拟《设立自强学堂片》上奏光绪皇帝,筹建由国人自力建设、自主管理的高等学府──自强学堂(武汉大学前身)。
自强学堂成立后,辜鸿铭任讲习。
1908年,任外交部侍郎。
辜氏身处清末民初国内日益强烈的反传统浪潮中,仍服膺于儒家文化,反复强调东方文明的价值,鼓吹儒家文明的永恒价值,驳斥“黄祸论”,将中国经典古籍《论语》、《中庸》、《大学》译成英文。
1915至1923年在北京大学任教授,主讲英国文学。
1924年赴日讲学三年,其间曾赴台湾讲学。
陈寅恪,1890年生于湖南长沙,江西修水人。
1902年,陈寅恪随兄衡恪东渡日本,入巢鸭弘文学院。
1905年,因足疾辍学回国后就读上海复旦公学。
1910年自费留学,先后到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就读。
1925年,回国。
1926年,他应聘为清华大学研究院导师。
1930年,任清华大学历史、中文、哲学三系教授兼中央研究院理事、历史语言研究所第一组组长,故宫博物院理事等职。
1938年秋,他随西南联大迁至昆明。
1939年,英国牛津大学聘其为汉学教授,并授予英国皇家学会研究员职称。
1946年回国,任教于清华园。
民国政府曾多次邀请其赴台湾或香港,被他断然拒绝。
季羡林,1911年生于山东省清平县官庄农民家庭。
1934年,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毕业,回母校任国文教员。
1935年,清华大学与德国交换研究生,他报名应考被录取,9月赴德国入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学习梵文等。
1946年,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
系主任职任至1983年。
他创建东方语文系,着重研究佛教史和中印文化关系史。
1985年,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比较文学会名誉会长。
1988年,任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
出访德国、日本、泰国。
1990年,任中国亚非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