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内部因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一般可以将城市用地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
类型。
(2)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中的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列如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但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限。某一种功能区可能兼有其
他类型的用地。
(3),1,住宅区: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在城市中所占的面积最大。
并且分化出了高级住宅区和中低级住宅区。高级住宅区多建在城市外缘,房屋
面积较大,多处于城市河流上游,上风向及环境优美、文化设施齐全的地方。
低级住宅区房屋面积狭小,往往分布在内城和工业区附近,环境相对较差。
,2,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主要为点状或条状
分布,在某些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的市中心,会形成特殊商业区(中心商务区,
简称CBD),其中有大型商场、豪华酒店、知名大公司的总部,可以提供金融、
保险、旅游等服务。
,3,工业区:由城市内部工业相互聚集而形成。专业化程度较高,并且企业之
间往往有很强的协作性。工业企业多处于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
捷的地带用来布置其厂房和仓库等设施。
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不同的城市,其内部空间结构是不同的。
(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主要有三种:1同心圆模式:呈同心圆状,一般有五个同心圆构成,形成因素是地租因素。
2 扇形模式:城市各功能区沿着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的趋势,其形状由交通因素影响。
3 多核心模式:随着城市不断向外扩展,范围越来越大,原有市中心区由于地价高、交通和居住拥挤等原因,使远离中心的郊区出现了新的核心,城市围绕不同的点,发展成多核心模式。
(3)土地付租能力的不同,也决定着功能区的分布状况。其中,商业区付租能力最强,所以分布在距离市中心较近的地区。住宅区付租能力一般,所以分布在距离市中心较远的地区。工业区付租能力最低,搜所以一般分布在距离市中心最远的地区。
(4)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因素:1,经济因素,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交通通达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2社会因素,其中包括居民收入、本地知名度以及种族或宗教信仰的不同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3,历史因素,包括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和昔日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4行政因素,国家政策和行政规划会干预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城市的不同等级
(1)城市是有等级的,这种等级通常是以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的。从小到大一
般可划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特大城市约有一百万人口以
上。大城市一般有50-100人口左右。小城市有20万以下的人口。
(2)城市的服务范围:包括城市本身、附近的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但此范围通常不固定,也没有明确的界限,也可能会有一些顾客来自服务范围
之外。
(3)城市的等级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等级会逐渐升高。城市能够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或达到一定的等级,与城市所出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比如资源丰
富区和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可以通过其优势扩大服务范围,提升城市
等级。
2)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
(1)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是与城市的等级相对应的。在同一个区域中,城市的空间分布也与城市的等级密切相关。这些不同级别的城市空间组合,
就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体系。
(2)城市空间分布的不同会影响到各自服务范围的空间分布。
(3)不同等级的城市数目和相互距离是不同的: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等级较高的城市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相距
较近。
(4)等级较高的城市的服务范围包含了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的服务范围。就整个区域而言,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3)中心地理论
(1)内容:城镇是周围乡村的中心地。
(2)高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大,彼此相距远,数目少;低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小,彼此距离近,数目多。
(3)高级中心地包容低级中心地,高级服务范围覆盖低级服务范围,从而构成层次分明的空间网络系统,
(4)中心地的服务范围理想中表现为以中心地为核心的正六边形。
(5)意义:指导区域规划、城市建设和商业网点的布局。
第三节城市化
1)什么是城市化?
(1)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市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2)城市化的标志有: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主要标志);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3)推动城市化发展的拉力因素:城市就业机会多;城市社会福利和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城市交通便捷。推力因素有:农村人口增长快,对土
地压力大;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农村受自然灾害影响大。
(4)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2)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初期: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2中期:人口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但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
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3后期: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
趋缓甚至停滞。中兴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其中1、2多出现与发展中国家,,
3主要出现于发达国家。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有: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发展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