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后高血糖易导致大血管病变

合集下载

(第17讲)糖尿病大血管并发

(第17讲)糖尿病大血管并发

2 内皮素
内皮素是一种具有较强缩血管作用的多 肽。它由许多组织合成,分布较为广泛。 在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合并大小血管病 变者,内皮素浓度显著升高。
3 前列环素
前列环素(PGI-2)由花生四烯酸经环氧 酶与PGI-2合成酶作用而形成,具有扩张 血管与拮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可减少 血小板粘附与血管壁而形成血栓。不论1 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PGI-2的合成和其代 谢产物6-keto-PGF1a均降低。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一)
两病均为多基因遗传病。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脂 肪细胞中胰岛素受体数和胰岛素亲和力均下降, 胰岛素受体中酪氨酸酶活性下降。推测胰岛素 基因的变异和高血压的发生有关。 高胰岛素血症能刺激儿茶酚胺分泌和增加交感 神经活性,增加交感神经介导的生热作用重建 能量平衡,交感神经活性增加能加强心脏、血 管、肾脏致高血压的作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摄入过多,缺少体力活动所致肥胖,吸烟均可 增加交感神经活性。
4 性激素
用雌激素可提高血HDL水平 在男性,给雌激素使冠心病恶化 在年轻女性,给女性避孕药后往往发生 高胆固醇及高甘油三酯血症,提示雌激 素过多有利于发生动脉硬化
5 下丘脑 垂体-肾上腺轴 下丘脑-垂体 肾上腺轴 垂体
合并心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24小时 尿游离皮质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无 心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并且尿游 离皮质醇水平与糖尿病病程呈正相关。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病理
部位:主要分布于胸腹主动脉,尤其是 肋间动脉、冠状动脉、肠系膜动脉、下 肢动脉、脑动脉等。 与非糖尿病不同的是:有较多 PAS阳性 的糖蛋白沉积与伴有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病因
血管内皮功能紊乱 脂肪及脂蛋白代谢异常 高血压 激素调节失常 高血糖 白蛋白尿 遗传基因

餐后高血糖与血管性疾病的关系

餐后高血糖与血管性疾病的关系

餐后高血糖与血管性疾病的关系血糖增高是2型糖尿病患者小血管病变与大血管病变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可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

2型糖尿病时血糖增高可显著增加动脉硬化性冠脉事件及脑血管病的患病风险。

已有证据证明2型糖尿病的餐后血糖异常,特别是餐后高血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1]。

近期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与空腹血糖增高相比,餐后高血糖的危险性更大,其是冠心病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2]。

本文对餐后高血糖对血管性疾病的作用及其机制做一综述。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逐渐进展的疾病,其特点是血管壁对多种因素所致的慢性损伤过程的反应。

这种反应最终导致动脉壁出现纤维化及动脉粥样变。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初始阶段的病理性改变。

除此之外,血管平滑肌功能异常与血管壁代谢紊乱(包括炎症、氧化应激与神经激素失衡)也出现于动脉粥样硬化早期[3]。

近期研究显示,存在临床症状的心血管病患者中约2/3伴有糖代谢紊乱。

这些患者空腹血糖可正常,主要表现为餐后血糖或糖耐量试验异常[4]。

利用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评估后认为,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常出现餐后高血糖。

人群调查研究表明空腹血糖低于90 mg/ml时其餐后 2 h血糖可高于200 mg/ml,2型糖尿病早期阶段,甚至于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值在正常范围内,餐后高血糖可致大血管并发症(如心肌梗死、脑卒中)及小血管并发症,甚至糖耐量受损也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出现进展[5]。

餐后高血糖,而非空腹血糖是心血管病的独立预测因素。

餐后高血糖可能通过以下几种机制对血管性疾病产生病理学作用。

1 一氧化氮的作用机制现已明确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初期病理变化。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表现为血管内皮细胞衍生的舒张因子产生减小及生物活性降低,特别是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酶催化的L-精氨酸产生的一氧化氮减少。

一氧化氮生物活性降低致内源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降低,内皮细胞功能异常。

另一方面,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还包括“内皮活化”[6],具体表现为促炎症反应、增生性反应、促凝血作用,这些反应皆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阿卡波糖帮您消灭血管健康的大敌

阿卡波糖帮您消灭血管健康的大敌
会增高 。随着餐后血糖 的升高 .冠
胞功能 的持 续性下降 。在 出现 临床 糖尿病之前 ,这些代谢异常首先表 现 在餐后血糖 的升 高上 ,随着病程 的发展 .日阃餐后 血糖 的逐渐失控
发生在前 ,随后才出现夜 间空腹阶早 .
潜 伏的 危险
— —
出现 早而且影 响广
糖 )和更 为复杂 的碳 水化合物 ( 如
淀粉 )。卡博平 通过 抑制 0葡萄糖 【 苷 酶的作用来延缓碳水化合物在 胃
2 型糖尿 病 的发展特 点是胰 岛 素作 用的持 续性下降 以及胰 岛 p 细
后高血糖 ( 而非空腹 高血糖 )是心 肌梗死发生率和死亡率增 高的独立 高危因素之一 .餐后血糖 控制不 良 的患者心肌梗 死发生率和死亡率都

阿 卡波糖 ( 卡博平 ) 直击餐 后高血 糖 在糖尿 病发病早期严格控制餐
— —

后血糖对 降低大血管并发症和所 有
原 因 导 致 的 死 亡 率 有 非 常 重 要 的 意


能 的 障碍 。
义 。在众多降糖药物 中 ,特 别针对 餐后血糖 的药物主要有 葡萄糖 苷 酶抑制剂 ( 如阿卡波糖 )、格列奈 类 ( 如瑞格 列奈 )及速效胰 岛素 类
血管健 康的理想用药。
可 以在糖化血红 蛋 白控制不错的情
况 下 出现 。调 查 显 示 ,有 百 分 之
七 八十 的2 型糖 尿病患 者都 存在 餐
后血糖不达标 的问题。
. . . …

餐后 高血糖的七宗 罪
… …… …
※ 与糖尿病及非糖 尿病者 发生心血管病 变 i
和 所 有 原 因所 致 死 亡 的风 险 密切 相 关 。 ※ ※ ※ 与心 肌 血 容 量 和心 肌 血 流 的 减 少有 关 。 与 颈 动 脉 内 中膜 厚 度 的 增 加 有 关 。 会 导致 氧 化应 激 ,炎 症 反 应 以及 内皮 功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
实血 糖在 动 脉 粥样硬 化发 生 、发展 中起 重 要 作用 。  ̄ i hl 2 t a 0 a的随访研 究 和 “ 尔辛 基警 察 研究 e l 赫 发现 , 餐后 血糖上 升 2 %及空 腹血 糖 上升 25 0 %的非 糖尿 病男性 , 其心血 管疾 病 死亡危 险性较 高 , 者各 患 种原 因 的病 死率 明显增 加 。最近英 国前 瞻性糖尿 病 研 究 ( K D )比较 了 30 5例 中年男 性糖尿 病患 U PS 5
示: 血糖 ( 尤其是 餐后 血糖 ) 的控制 与 降低 C D的发 H
问题 , 一 点是共 同 的 , 有 即可能 的危 险 因素 都直接 或 间接 作用 于 血管 壁细 胞 和 ( ) 或 其基 质 成 分 . 引起 内
皮 细胞功 能紊 乱 , 导致斑块 形成 和 血栓 。
21 血糖 在 大血管 并 发症发 生 中的作 用 .
2型糖尿病 患 者易 患大 血管 并发 症 ,原 因不 甚
明确 。 目前各 种假说 虽 多 , 但没 有一 种能解 释所有 的
的结 论 A dr n等 对 新诊 断 的瑞典 糖 尿病 患者 nes o 观察发现 空腹血 糖是 冠 , (HD 发 生和死亡 的一 1病 C ) 2 个 固定 预测 因素 ;b—e dh等 对 49例 糖 尿病 A uLb e I 4 患者经 过 1 4a的临床 观察 得 出 ,空腹 血糖 是 C HD 的一个 独立危 险 因素 。但 糖尿病 干预 研究 ( I) DS显
者 ,发 现 高血 糖独 立增 加 心绞 痛 和心 梗 的发 生 率 , H Al 增加 1 危 险性增 加 1%[; b c每 %, 1 4 同样 , K D 1 u Ps
对 36 2例糖 尿 病 患者 随访 研 究 发现 : b c每下 4 H Al

餐后两小时血糖12点有多严重

餐后两小时血糖12点有多严重

餐后两小时血糖12点有多严重《餐后两小时血糖 12 点有多严重》在我们关注健康的过程中,血糖值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当餐后两小时血糖达到 12 点时,这可不是一个可以轻易忽视的情况。

首先,我们得明白正常的餐后两小时血糖值一般在 78 毫摩尔/升以下。

如果超过了这个数值,就意味着身体的血糖调节可能出现了问题。

当餐后两小时血糖达到 12 点,这往往是身体给我们发出的一个警示信号。

它可能预示着糖尿病前期,或者已经患上了糖尿病。

糖尿病可不是小毛病,它会对我们的身体各个器官和系统造成长期的损害。

对于心血管系统来说,高血糖会使血管壁变得不再光滑,容易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狭窄甚至堵塞。

这就增加了患上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想象一下,血管就像是一条条输送养分和氧气的通道,如果这些通道出现了问题,那身体的各个部分就无法得到充足的供给,后果不堪设想。

肾脏也会受到牵连。

长期的高血糖会损害肾脏的微血管,影响肾脏的过滤和排泄功能。

久而久之,可能会发展为糖尿病肾病,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导致肾衰竭,需要依靠透析或者肾移植来维持生命。

眼睛同样不能幸免。

高血糖会伤害视网膜的微小血管,引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这可能会导致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甚至失明。

原本清晰多彩的世界可能会变得模糊不清,给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神经系统也会受到影响。

高血糖会损伤神经纤维,导致神经病变。

患者可能会出现手脚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等症状,影响日常生活的行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此外,高血糖还会削弱免疫系统的功能,使身体更容易受到感染。

比如皮肤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而且这些感染往往更难治愈,容易反复发作。

如果餐后两小时血糖 12 点的情况持续存在,还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功能。

糖代谢紊乱的同时,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也可能出现异常,进而导致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等一系列问题,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而且,这种情况对心理健康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患者可能会因为担心病情的发展、治疗的效果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感到焦虑、抑郁,从而进一步影响身体的健康。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餐后血糖管理指南解读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餐后血糖管理指南解读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餐后血糖管理指南解读2007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了一项最新制定的以循证依据为基础的指南—餐后血糖管理指南(Guideline for Management of Postmeal Glucose),建议运用更有力度的措施及制定餐后血糖控制规范,达到优化糖尿病管理,降低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发生危险的目的。

这是全球首个将餐后血糖单独列出的糖尿病指南,体现了餐后血糖在糖尿病诊疗中的重要性和国际糖尿病组织对餐后血糖的重视,是认识餐后血糖的一个里程碑。

此后,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和欧洲糖尿病研究会(EASD)针对高血糖也出台了相关的治疗共识和指南,后者针对餐前、餐后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都给予了关注。

IDF指南首先指出了餐后高血糖的危害,然后对餐后血糖危害发生的机制、降低餐后高血糖能带来的益处、餐后高血糖的处理策略和治疗目标等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阐述。

一、重视餐后高血糖的危害目前餐后高血糖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较为肯定,随着DECODE、DECODA等大规模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结果的公布,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Meta分析显示,心血管事件与餐后血糖水平呈线性相关。

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与空腹血糖相比,能更好地预测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

不仅如此,糖尿病患者在进食标准混合餐后,心肌血容量和血流量显著低于正常人,而空腹状态下与非糖尿病人群相似。

关于餐后高血糖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也有类似结论。

2005年日本的一项前瞻性研究发现,餐后高血糖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的发病率独立正相关。

研究者发现,高血糖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的预测作用优于HbA1c。

氧化应激已被认为是2型糖尿病并发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的关键要素。

目前认为,与空腹血糖和慢性持续性高血糖比较,餐后血糖波动更能特异性地激发氧化应激产生。

而氧化应激增强则可促进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氧化,使促凝血因子及黏附分子增多,并导致内皮功能障碍。

高血糖并发症

高血糖并发症

高血糖并发症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高血糖的原因高血糖的原因当血糖值高过规定的水平时就会形成高血糖症。

高血糖也是通常大家所说“三高”中的一高。

另外“两高”分别是高血压和高甘油三酯。

高血糖的原因首先偶然的高血糖,血糖检查前如果食用大量的甜食,当然会出现高血糖的结果。

所以检查出是高血糖,不要过于担心。

间隔一段时间后,再次检查看看血糖结果。

其次饮食不合理导致的高血糖,现在的年轻人大部分都很喜欢快餐,不喜蔬菜和水果,长久的饮食习惯可能导致高血糖。

虽然平时没有什么症状,但是长期的高血糖,必然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除了以上原因外,还有其他疾病引起的原因。

冠心病等与高血糖有着紧密的联系。

所以一旦确诊是高血糖,应该尽量清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高血糖,这样才能对症治疗,才能做好预防和治疗高血糖的工作。

在排除了以上的引起高血糖的诱因之后,那么高血糖就极有可能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高血糖的危害(1)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很高,但是缺乏胰岛素,葡萄糖不能进入靶细胞被利用,组织细胞中缺乏葡萄糖,脂肪及蛋白质分解加速。

(2)全身广泛的毛细血管管壁增厚,管腔变细,红细胞不易通过,组织细胞缺氧。

(3)肾脏出现肾小球硬化、肾乳头坏死等。

(4)眼底视网膜毛细血管出现微血管瘤、眼底出血、渗出等。

(5)神经细胞变性,神经纤维发生节段性脱髓鞘病变。

(6)心、脑、下肢等多处动脉硬化。

高血糖常伴有高脂血症,冠状动脉、脑血管及下肢动脉硬化比一般正常人发生得早而且严重。

在现在灯红酒绿的社会,糖尿病患病人群已经越来越年轻,甚至出现儿童糖尿病。

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明白高血糖其实并不可怕,往往都是我们自身的心理原因让我们感到害怕,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及时治疗。

相信知晓了血糖高的症状和原因后,预防及治疗血糖高已不是什么大的问题。

如果检查确实血糖偏高建议喝古方福迈康茶来降血糖,喝过的都说效果还不错的。

高血糖应尽量避免吃甜食或含糖过高的饮料。

高血糖的危害有哪些

高血糖的危害有哪些

高血糖的危害有哪些?高血糖是糖尿病最直接的症状表现,是由于胰岛B细胞或胰岛素受体细胞受损,致使体内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不足造成的。

由于高血糖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人们所忽视。

然而,高血糖的危害却是巨大的,高血糖的危害有哪些呢?1、对血管的危害:血管升高一方面会使血液粘稠度增加、另一方面会是血管变细、变脆、弹性降低。

以致整个循环系统出现障碍,血流不畅、堵塞,甚至使人体的整个机体出现问题。

高血糖引起的缺血缺氧,是导致糖尿病各种并发症发生的最主要原因。

比如眼部毛细血管堵塞,就会造成视力下降,眼底病变,手脚上的微循环不畅就会出现四肢冰冷,麻木;心脏周围的大中动脉血流不畅就会出现冠心病,脑部血流不畅则易出现脑梗塞,中风等等。

2、对神经系统的危害:血糖升高使神经细胞内的糖醇出现堆集,循环系统障碍使神经细胞得不到充足的血氧供应直接造成神经细胞的营养不良和障碍性改变。

从而引发末梢神经炎、植物神经紊乱等等神经系统疾病。

3、对代谢系统的危害:糖、脂肪、蛋白质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三大基础物质,高血糖导致糖代谢紊乱,打破了系统代谢平衡,进而往往导致脂代谢紊乱,致使整个代谢系统出现问题。

4、对免疫系统的危害:高血糖和由高血糖引发的代谢紊乱,使白细胞吞噬和杀菌力下降,使免疫球蛋白、补体等生成能力降低,减弱血液杀菌力。

同时,细胞和器官的活力下降,机体自愈能力下降,造成了免疫功能失调和下降。

高血糖是糖尿病的最直接表现症状,当一个人的空腹血糖值大于7.8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值大于11.1mmol/L时,就可以诊断有糖尿病的发生。

糖尿病是一种典型的细胞损伤性疾病,因此,在积极对血糖控制的同时,对受损细胞的修复,可以让人体自身恢复对血糖的控制作用。

中医胰岛平衡疗法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多向潜能分化的特性和归巢性,中医胰岛平衡疗法的上述特性使其在进入人体后,能够自动找到病灶部位,替代原有受损胰岛器官发挥其分泌胰岛素的功能,从而使糖尿病得到根本性的逆转治疗,使糖尿病患者恢复健康,缔造治疗的奇迹。

血糖高能引起哪些疾病[001]

血糖高能引起哪些疾病[001]

血糖高能引起哪些疾病血糖高是指人体内的血糖水平高于正常值。

长期高血糖会导致多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血糖高引起的疾病、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血糖高引起的疾病1.糖尿病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不良导致血糖升高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

研究表明,长期高血糖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增加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和视网膜病变的风险。

2.心血管疾病长期高血糖会损害心血管系统,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血糖高会使血管内膜受到氧化损伤,斑块形成,导致动脉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死等。

3.神经病变长期高血糖会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引起神经损害。

最常见的是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

周围神经病变会导致手脚刺痛、感觉丧失、肌肉无力等,而自主神经病变则会导致胃肠动力减弱、排便困难、膀胱功能异常、性功能障碍等。

4.视网膜病变长期高血糖会使视网膜受到氧化损伤,引起眼部疾病,如白内障、视网膜病变等。

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视力下降或失明。

二、治疗方法1.调整饮食控制饮食是预防和治疗高血糖的基础。

应控制食物的总体热量,减少高糖、高脂、高盐等食物的摄入。

建议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限制肉类、鱼类和乳制品的摄入,避免油炸和高热量的食物。

2.适当运动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控制血糖,还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和代谢水平。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强度心肺运动,如步行、骑车、游泳、跳舞等。

3.药物治疗如果饮食和运动不能控制血糖,可以选择口服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来治疗。

口服药物主要包括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和降低血糖的药物,如二甲双胍、格列奈类等。

胰岛素注射主要是针对糖尿病患者,需要根据患者的体重、胰岛素敏感性和血糖水平来调整注射量和时间。

4.手术治疗糖尿病的治疗也可以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如胃肠外科手术、胆囊摘除手术等。

这些手术可以改善胰岛素分泌及胰岛素敏感性,提高血糖控制水平。

三、注意事项1.定期监测血糖对于患有高血糖的人来说,定期监测血糖非常必要。

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状态与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

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状态与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

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状态与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黄晖;李明政;刘明铭;夏正杰
【期刊名称】《现代医院》
【年(卷),期】2008(008)009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状态与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比较两组空腹血糖控制良好而餐后血糖不同的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在空腹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餐后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其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餐后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结论空腹血糖正常情况下,餐后高血糖状态与糖尿病的血管病变密切相关.
【总页数】2页(P65-66)
【作者】黄晖;李明政;刘明铭;夏正杰
【作者单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深圳,518029;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深圳,518029;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深圳,518029;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深圳,518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
【相关文献】
1.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状态与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J], 黄晖;刘鹏鹰;陈淑娟
2.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与血管并发症相关关系 [J], 何红
3.2型糖尿病患者踝肱指数与微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 [J], 李豫湘
4.2型糖尿病患者相关血管并发症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分析 [J], 郑丽燕; 袁衬香; 昌婧; 苏小敏
5.2型糖尿病患者体脂指标与大血管并发症相关性分析与护理干预措施 [J], 胡红娟; 顾红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期血糖高有什么危害

长期血糖高有什么危害

长期血糖高有什么危害
一般人正常的血糖值为空腹3.9-6.1毫摩尔/升,餐后两小时不超过7.8毫摩尔/升。

若血糖超出空腹6.1毫摩尔/升和餐后两小时7.8毫摩尔/升,那么就是高血糖。

当血糖高到一定程度时,即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 毫摩尔/升或餐后两小时两次血糖大于或等于11.1 毫摩尔/升,那么就可以确诊是糖尿病。

二、长期高血糖的危害都有哪些?
1、导致机体脱水及高渗状态:高血糖致使大量葡萄糖随尿排泄,引起渗透性利尿,导致机体脱水,脱水使得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水分由细胞内向细胞外转移引起细胞内失水,脑细胞失水可引起脑功能紊乱直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高渗性昏迷。

2、疲乏无力:由于胰岛素缺乏时,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正常地进入细胞中燃烧产生能量,细胞不能获得足够的能量;而且细胞又不能很好地将葡萄糖转化为其它物质储存起来,当血糖超过肾闭值时,糖由尿中排出,造成体内能源的浪费,故全身疲乏无力。

3、抵抗力降低:高血糖状态下,葡萄糖不能够够非常好地被机体吸收利用而是从尿中大量丢失,机体通过分解脂肪、蛋白质来提供能量,结果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

4、代谢紊乱:高血糖时,体内的蛋白质、脂肪均出现代谢紊乱,可引起各种并发症。

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昏迷。

高渗性昏迷主要因血糖过高所致,有时可达500600mg/d1,它可引起脑细胞和其它组织细胞脱水,导致昏迷。

高血糖 病情说明指导书

高血糖 病情说明指导书

高血糖病情说明指导书一、高血糖概述高血糖(hyperglycemia)是指血糖高于正常值。

临床上,空腹血糖高于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高于7.8mmol/L,均可以称为高血糖。

可有口渴、多饮、多尿、乏力、体重减轻等症状。

长期的高血糖会使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发生病变,应及早治疗。

高血糖不是一种疾病的诊断,只是一种血糖监测结果的判定,高血糖不完全等于糖尿病。

英文名称:hyperglycemia其它名称:无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父母患病,子女发病风险增大。

发病部位:全身常见症状:口渴、多饮、多尿、乏力、体重减轻主要病因:生理因素、遗传因素、某些慢性疾病、肿瘤、应激因素、药物因素检查项目:血常规、血糖检测、糖耐量试验、尿糖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血清胰岛素和 C 肽水平检测、内分泌激素检测、眼底检查、超声检查重要提醒: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预防高血糖。

临床分类:1、生理性高血糖餐后、高糖饮食、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均可使血糖升高。

但去除上述因素后,血糖可恢复正常。

2、病理性高血糖糖尿病、滥用药物、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病理因素均会导致血糖异常。

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二、高血糖的发病特点三、高血糖的病因病因总述:根据病因高血糖有生理性增高和病理性增高之分,除生理因素外,遗传因素、某些慢性疾病、肿瘤、应激因素、药物因素等导致的高血糖,均为病理性高血糖。

基本病因:1、生理因素常见于餐后1~2小时。

此外,高糖饮食、短期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均可造成血糖的暂时升高。

2、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引起血糖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直系亲属(父亲、母亲、兄弟姐妹)血糖升高者,则发生高血糖的风险较高。

此外,许多遗传性疾病也常伴有高血糖状态,如1型肝糖原沉着症、急性阵发性血卟啉病、脂肪萎缩综合征、早老综合征、唐氏综合征、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等。

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它的深远影响

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它的深远影响

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它的深远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患有高血压疾病,肥胖症,冠心病以及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人数也在不断地增加着,据相关数据表明,每年临床中由于心血管类型疾病而导致死亡的患者人数要明显高于传染性疾病以及其他类型疾病的患者。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正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对其危险的因素进行研究也显得更加具有着临床的实际应用意义。

标签: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深远影响;研究1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1.1高血压据相关研究认为,人体舒张压的增高并不能够表明高血压在临床中的严重程度,相反,其在高血压疾病的早期较为常见,而人体脉压的增大同心血管疾病的冠心病,脑卒中以及总死亡率却呈现出正相关的态势。

当血压具有着较大的波动性时,将会对靶器官造成较大的损害。

1.2血脂异常血脂的异常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危险性因素。

当前研究认为,虽然我国民众血清胆固醇的水平较低,然而胆固醇的水平仍然是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几率以及急性冠心病发病几率的十分重要的危险性因素,并且,随着生活条件的好转,人们的血脂水平也会随之而不断增加,因此,在日后相当的一段时间之内,我国人民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仍然会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并且女性的患病率即危险性因素的水平增加的幅度将会明显大于男性。

1.3糖尿病糖尿病是当前临床中冠心病患者独立并且最为重要的一种危险性的因素,人体内部胰岛素的抵抗将会导致一系列代谢的紊乱情况出现,将会导致心血管疾病危险性因素的聚集。

相关研究人员认为,高血糖与高血压疾病的患病率会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而持续增加,但高血脂疾病则并无十分明显的年龄差异。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高血糖与高血压是其产生心血管疾病的身份主要的危险性因素,因此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其疾病的预防应重点放在血糖与血压的控制方面上,降脂则更应在中年的前期以及青年时期进行。

1.4肥胖绝大多数人们都具有着一定的认知,认为肥胖与超重是导致出现心血管疾病的一种十分显著的文献性因素,一般情况下,随着体重指数水平的不断上升,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也会随之而不断增加,肥胖是导致人们出现血脂异常,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疾病的共同的十分重要的危险性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人群的平均水平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变化,但是个体的水平将会保持在原有的百分比。

高血压患者的血脂管理

高血压患者的血脂管理

失调 ,促进 动脉 粥样硬 化病 变的发 生和进展。
所以初诊 高血 压患者,应将 空腹血糖 ( B F G)检测作为常 规的检查项 目。若 条件 允许 ,亦 可在初诊 时行 口服葡萄糖耐量
试 验 ( G Y 和/ O T) 或糖 化血 红 蛋 白 ( b 监 测 。初 诊 时 血 H A。 )
险或 死亡 风 险进 一步 升 高 。
质指数 、尿蛋 白 肌酐比值等控 制在一个合 理 的范围。 同时建 /
议 患者在允许 的情况下 ,每周进行一定量的活动。 21 0 0年版新 指 南 中 H A。的控 制 目标 由过 去 的 H A。 b b <
6 5 改为 H A 7 。但是 并不是所 有人都必须按 照这个标 .% b ,< %
我 国有大量的高血压合 并血脂异 常患者 ,在年 龄 3 5岁 以
上 的人群 中,有 370万 同时有高血压 和血脂异 常患者。高血 0 压造成血管 内皮 的损伤 ,而血管 内皮损伤是 动脉 粥样硬化发 生 的重 要环 节,血 脂在 血 管的沉 积,直接 形成 动脉 粥样硬 化斑 块 。这 两个危 险因素 的合并存在 ,就使 得患者的心血 管事件风
常 ,则 是 原 来 的 4 5倍 ;再 加 上 吸 烟 ,是 原 来 的 8— . 9倍 。 临
床流行病学观察显示,高血压和高血脂 的存在伴随着心血管危 险3— 5倍 的增加 ,如果 再合并其他 的心血管危 险因素,心血 管事件的危险将进一步的增 高。 我 国3 6 5~ 4岁人 群 3种心 血 管病危 险 因素 的组合 构 成: 高血压 +血脂 异常 +吸烟 的 比例达 到 2 % ,高血压 +血 脂异 3
糖检测未见异常者 ,每 年需要检 测 1次血糖。考虑到临床实 际 工作 中的可操作性 ,可使用简化的 O q 仅检测 F G与 O - G ̄ F( B G

反复餐后高血糖对血管的损害作用

反复餐后高血糖对血管的损害作用

白激酶 C ,信 号传 导的 D G P C活性增强 , K ) A —K P C过度 活
化 可导致血管多种病理 生理变化 : 转化生长 因子 B 和血 管 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 E F 表达增 强并 引起血 管基 质合成 VG ) 增多 、 血管通透性增高 、 血管收缩性增强。 血管通透性增高 ,
反复餐 后高血糖 会造成 机体血 管一系列 病理 生理 改
子的功能减弱 , 响纤溶作用 , 影 使血液凝固性增加() 3。 高血糖 晚期 糖化 终产物 ( G s产生 多 于清 除 , A E) 造成
变。其 中最重要的是血管内皮 的损害。 高血糖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 ,传导动脉 和阻力
胞增值和基质增生 。细胞 内蛋 白激酶的激 活在初始刺激 因 子消除后 , 仍可持续一段时间。 高血糖所引起的基质蛋 白基
因表 达 增 强 在 血糖 恢 复 正常 后 还 可 维 持 数 周 ,故 认 为每 日
[] 3付敏新 , 钱荣立。多元醇及肌醇代谢改变在糖尿病血管病变 中
的作用。生理科学进展,9 0 2 ;0 19 ; 13 0
管脆性增加和通透性增强 。另外 , G s A E 可刺激巨噬细胞和 T淋 巴细胞合成细胞 因子 ,通过旁分泌作用使血管细胞 的 增值 和合 成功 能发生异常变化 , 损害血管 内皮细胞 。 高血糖
也使 体 内羰 基 化合 物 合 成增 多 而 清 除减 少 ,它是 形 成 A E 和脂 质过 氧化物 的共同前体。 Gs 过氧化物酶增值体激 活的受体 ( P R ) P A 主要在脂
反复餐后 高血糖对血 管的损害作 用
向 伦建 陈林 向琳
(湖北 民族学院 医学院 , 湖北
恩施 ,4 0 0 450 )

餐后高血糖与糖尿病

餐后高血糖与糖尿病

碳水化合物 47%
蛋白质
18%
α-糖苷酶抑制剂能够减少血糖的波动
治疗前 α-糖苷酶抑制剂
0:00
4:00
8:00
12:00
16:00
20:00 24:00
与多数降糖药不同, α-糖苷酶抑制剂不仅能降低高血糖, 还能减少低血糖机率
此外还需要注意定期医院随访进行血糖监测
糖尿病:每次随访都要进行血糖检查 糖尿病前期:1年一次血糖检查 血糖正常:3年一次血糖检查
足部损伤:肢端循环不良 可导致肿痛及溃疡形成, 甚至引起坏疽和截肢。
目录
糖代谢异常是一个自身糖代谢逐渐恶化的过程 糖尿病
糖代谢异常患者需要综合管理
遵从医生指引,按时用药,血糖监测,做好定期 复查 糖尿病教育、饮食、运动是基础 教育 饮食 药物 监测 运动
合理运动和饮食控制——糖代谢异常的治疗基石
餐后血糖波动易促发氧化应激
低血糖
增加
高血糖
氧化应激
诱发
JAMA.2006;295:1681-1687.
血糖剧烈的波动会造成氧化应激, 促进血管粥样硬化的发生
餐后高血糖



氧化应激



动脉粥样硬化
血糖的剧烈波动可以造成氧化应激,就像波浪不断侵蚀堤坝,血糖的波动损 伤血管的内皮细胞并进一步导致血管性病变的发生。
卒中:(中风)脑部动脉 的闭塞会减少大脑的血流 供应,可能导致卒中
餐后高血糖 的危害
肾脏损伤:会导致肾功 能不全或需要透析或肾 移植的永久性肾损害。
眼睛损伤:视网膜动脉的 压力增加会损伤视网膜从 而造成盲点和失明。
神经损伤:也称为神经病 变,发生于高血糖的神经 损伤。其常可见于内耳、 膀胱、性功能和足部。

餐后高血糖降之有道

餐后高血糖降之有道

般 地 说 ,早 期 糖 尿 病 患者 常 常 表现 为 空 腹 血 糖
水平 尚可 ,而餐后血糖 水平 增高 。这是因为发生糖尿 病的主要原 因 ,是胰 岛素的相对不足 。空腹状态下机 体对胰岛素 的需 要量较低 ,相对而 言 ,胰岛素还可 以 控制餐前血糖 水平 ;而进餐后血糖 的急剧增高要求胰 腺释放更大 量的胰岛素 ,这对有病变 的胰岛来说就有
引起血糖 升高的原 因 ,如激动 、生气等 。如果是规 律 相的 胰岛素分泌 ,也可减少餐 后高 血糖。该 类药物不 性 的 ,就 应 该 与 专 科 医 生探 讨 一 下 , 你 的 三 餐 是 否 合 仅疗 效好 ,即使单 独使 用也较 少导致 低血糖 发 生。
理 ,是 否需 要分餐 ,饭后是否有足够 的运 动 ,在 此基 础上考虑所 用降糖药物或胰 岛素的剂型和 剂量 是否合
餐后 血糖升 高 ,具 体情 况具 体 分析

0分钟以上 。减肥轻身 ,特别是减少腹 旦 患者 开始使用降糖 药物 或胰岛素后 ,情况 就 动 ,每天散步 3 部脂 肪 ,是 防治 餐后血糖 升高 的根本 措施 。 药 物干预 在饮 食控制和规 律运动 的基础 上 ,若
发生 了很 大的变化 。因为降糖药物 或胰岛素会改变正 常生理过程 ,比方说 ,你按时打胰 岛素 ,饮食运动 控 制都 比较 好 ,可 是最 近 测量 血糖 却 发现 餐 后血 糖 升 高 。这 时 ,首先要弄 清楚这种餐后高 血糖 情况是偶 尔
对心血管影 响更大呢? 随着对空腹血糖和 餐后血糖的 深入研 究,人们逐步认 识到 :餐 后血糖 较之空腹血糖
餐 后 高血 糖
文 / 殳雪 怡
与心血 管疾 病有着更 强的相 关性。 因此 ,除 了要重视

餐后高血糖对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影响

餐后高血糖对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影响

12 2 颈 动脉 内一 。. 中膜 厚度 ( _ CI MT) 测量 患者 取 仰 卧位 , 充分 暴露 颈 前 部 , 后 垫枕 , 颈 头后 仰并 偏 向 检查侧 的对 侧 。彩 色 多 普 勒 超 声 ( VI VI D 7型 , 美
12 方 法 。
尿病 患者 1 0例 , 讨 餐 后 高血 糖 对 2型 糖尿 病 血 2 探 管病 变 的影 响 , 旨在 明确 餐后 高血 糖 能 否 作 为预 示 2型糖尿病 血管病 变 的独立 指标 。
1 对 象与方 法
12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常 规检 查 。 .
所 有对 象 均 测 B 、 压 、 腹 MI血 空
4 1例 , 中 高 血 压 5例 , 心 病 1 其 冠 O例 , 梗 死 1 脑 O 例 , 尿病视 网膜 病变 9例 , 尿病 肾病 7例 ; 性 糖 糖 女 3 5例 , 中高 血压 4例 , 心病 1 其 冠 2例 , 脑梗 死 8例 , 糖尿病 视 网膜 病 变 6例 , 尿 病 肾病 5例 。年 龄 糖
(86 1. ) ( 7 7 4 . ± 5 7 岁 3 ~ O岁 ) 体 质 量 指 数 ( MI , B ) ( 6 7t . ) g m。 空腹 血 糖 ( . ± 1 3 mmo/ 2 。 -2 3 k / , - 56 . ) lL, 3餐 后 2h血 糖 ( 0 7 . ) 1 . ±6 2 mmo/ 6 7 1 . lL( . ~ 9 4 mm lL 。( ) 并 发症 组 。男 性 2 o/ ) 2 无 5例 , 性 1 女 9
及餐后 2h血 糖 、 脂 、 基 化 血 红 蛋 白 ( A 。 、 血 糖 Hb ) 眼底 、 微 白 蛋 白 、 部 血 管 彩 超 、 彩 超 、 脑 尿 颈 心 颅 C 心 电 图等项 目。 血糖 测 定 用 葡 萄 糖 氧化 酶法 , T、 糖基 化血红 蛋 白测定 采用 糖化 血红 蛋 白仪 ( ain Vr t a UH3 4 , 国伯乐 公 司 ) 6 6美 。尿 微 自蛋 白采 用 酶联 免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关键不在血糖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关键不在血糖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关键不在血糖*导读:根据英国一项糖尿病前瞻性研究证明,血糖的严格控制可以减少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但是不能减少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糖尿病病人,尤其是伴有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高黏血症、抽烟的病人,除了控制好血糖以外,还要同时控制好导致动脉硬化的其他因素,才能有效地控制冠心病等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70%—8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死于*心梗*严控血压比控制血糖对大血管病变更有针对性根据国际上的研究,单纯患糖尿病的人发生心梗的几率和单纯患冠心病发生心梗的几率是一样的。

事实证明,70%—8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死于心梗等终点事件。

事实上,糖尿病和冠心病不仅有着相同的遗传背景,两者之间往往还有着共同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

众所周知,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状态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促进斑块的形成,引起心梗、中风等严重后果。

然而,根据英国一项糖尿病前瞻性研究证明,强力血糖控制较传统治疗能够明显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是,与糖尿病相关的死亡风险,包括心肌梗死、猝死、脑卒中等并无显著降低,而严格控制血压、降低体重则可使糖尿病相关性死亡率明显降低32%,其中心肌梗死降低21%,脑卒中减少44%。

这一研究结果证明了血糖的严格控制可以减少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但是不能减少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糖尿病病人,尤其是伴有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高黏血症、抽烟的病人,除了控制好血糖以外,还要同时控制好导致动脉硬化的其他因素,才能有效地控制冠心病等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患者血压的正常值不再是140/90mmHg*而要控制在130/80mmHg以内由于糖尿病患者在高血糖、高血脂的同时常常还会伴有高血压,而高血压同样是引起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因此,除了实现血糖、血脂达标,还需积极控制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血压,从而有效地减少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们经常谈到餐后高血糖的危害性。

其实,国际糖尿病联盟在2007年制定的餐后高血糖指南的内容里面,就有关于2型糖尿病的餐后高血糖危害性的详细描述,糖尿病引起心血管并发症,占了糖尿病病人的80%,这个比例是非常高的,应该尽早预防。

餐后高血糖易导致大血管病变
“人们经常谈到餐后高血糖的危害性。

其实,国际糖尿病联盟在2007年制定的餐后高血糖指南的内容里面,就有关于2型糖尿病的餐后高血糖危害性的详细描述,比如,它列举了:大血管的病变,视网膜的病变,癌肿,还有老人认知功能缺陷等。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林少达主任在接受家庭医生访问时开门见山地说。

糖尿病对大血管的危害,是糖尿病患者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那么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究竟是怎么一种状况呢?
林少达表示,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而且是2型糖尿病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最近有报道说:与非糖尿病的患者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和卒中的相对危险性提高将近40%,应该说,这是非常非常高的一个数值。

林少达说,国际糖尿病联盟在餐后高血糖的《指南》里,对大血管并发症这个问题总共大概有38个前瞻性研究,但是最著名的,非常有典型性意义的研究有两个,一个是DECODE 研究,一个是DECODA研究。

DECODE研究在欧洲有25364例病人,而且研究的时间是随访了7.3年,可以说周期很长。

它主要是通过评估空腹的血糖,和做糖耐量试验OGTT两小时,结果呢,发现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比空腹血糖能够更好地反映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它可以作为心血管疾病跟全因死亡的预测因子。

当然它反映的是欧洲人的情况。

由于欧洲人和中国人还有点不同,于是亚洲开展了一个叫做DECODA研究。

这项研究有5个国家参加,包括了中国、日本、新加坡、印度和印度尼西亚,这样就反映出我们东方人的情况。

在亚洲,总共有6817例的受测者,而且随访是5~10年。

同样地,它也得出了相同的结果。

也就是说,从根本上讲,亚洲跟欧洲研究的结果基本上是相同的。

这是两项最重要的研究,接着在其他38个前瞻性研究里面,也确定了心血管事件与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水平呈现线性关系,换句话说,就是血糖越高,心血管事件越高。

林少达提到,还有一个研究,叫做巴尔的摩老年人纵向性研究,对1236例男性,平均随访13.4年,确定了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的血糖跟全因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可以看到,当空腹血糖高于6.1毫摩/升的时候,全因死亡率就明显增加,但低于这个水平的话就没有这样的结果。

不过,在餐后两小时的血糖高于7.8毫摩/升的时候,心血管的风险就显著增加了。

从这些研究里,还可以看到一些延伸的结果: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餐后血糖比空腹血糖有更强的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尤其在女性更加明显。

那么,餐后高血糖引起的心血管方面的危害究竟有哪些具体症状呢?林少达认为:餐后高血糖引起的心血管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像心肌梗死、心绞痛、卒中(卒中有缺血性的卒中和出血性的卒中)、还有周围的血管病变等方面的病变。

关于心肌梗死,大家都非常清楚,是由于心脏的冠状动脉供血中断而引起的,会出现非常严重的心绞痛,然后,还会出现心脏的排出量减少,引起心源性休克,或者引起窒息,这都是非常严重的事情;关于心绞痛,可能只是一个缺,但延续下去的话,就会引起心肌梗死;关于卒中,它会引起偏瘫等方面的表现;至于周围血管病变,也是常见的,比如说走路,走了十来米,下肢就出现了疼痛,间歇性跛行等。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一活动,下肢的血流量就会增加,但是由于血管处在半阻塞情况,下肢缺血就会引起疼痛和间歇性跛行。

林少达提醒,糖尿病引起心血管并发症,占了糖尿病病人的80%,这个比例是非常高的,应该尽早预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