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第三课 认识我的计算机教案 苏教版

合集下载

《第三课认识我的计算机》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自编模拟

《第三课认识我的计算机》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自编模拟

《认识我的计算机》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及基本功能,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开关机、鼠标和键盘的使用等,为后续的计算机学习打下基础。

二、作业内容(一)了解计算机硬件组成学生需自行拆分计算机主机,并使用教材和网络资源,记录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及其功能,包括但不限于CPU、内存、硬盘、显卡等。

同时,需绘制一张简单的计算机硬件结构图,并标明各部件的名称和功能。

(二)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学生需完成以下操作:正确开关机,熟练使用鼠标进行点击、拖拽等基本操作,熟悉键盘的布局和指法,尝试输入简单的文字和符号。

同时,学生需录制一段视频,展示自己的操作过程,并附上自我评价。

(三)探索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学生需通过教材和网上的教学资源,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和应用,如计算、存储、娱乐等。

并尝试使用计算机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如浏览网页、播放音乐等。

同时需撰写一篇短文,记录自己的探索过程和心得体会。

三、作业要求1. 作业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按时提交。

2. 硬件组成图需清晰明了,各部件名称和功能准确无误。

3. 操作视频需清晰展示操作过程,声音洪亮,自我评价真实客观。

4. 探索短文需真实记录自己的探索过程和心得体会,内容充实。

5. 作业中不得抄袭他人作品,如有雷同情况发生,双方作业均作无效处理。

四、作业评价1. 老师将根据学生提交的硬件组成图、操作视频和探索短文进行评价。

2. 评价标准包括:作业完成的准确性、操作的熟练度、短文的真实性和内容丰富度等。

3.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优秀作品将在班级内展示。

五、作业反馈1. 老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逐一评阅,并给出详细的反馈意见。

2. 反馈意见将包括:硬件图绘制是否准确、操作视频中存在的问题、短文中的见解等。

3. 学生需根据老师的反馈意见进行修正和完善,以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学习能力。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巩固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基本认识,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 -第3课 认识计算机(一) 【教案】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 -第3课 认识计算机(一)  【教案】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第3课认识计算机(一)【教案】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探究计算机的硬件组成;2.了解常见的智能终端;3.了解信息编码的含义、常用的计数制、二进制编码和ASCII码。

过程方法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2.掌握常用进制的转换方法,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敏感度,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通过对硬件、信息编码等原理的学习,培养学生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计算机的硬件设备和数值转换2.信息编码和数值转换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方法如探究法等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教学流程】教学环节过程与组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问题导入(1分钟)【出示问题】小明要为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购买一台价值在5000元左右的计算机,他该如何选购呢?【自主探究】如何按照需求选购计算机探究活动一认识计算机硬件【课件展示】展示人体和计算机硬件的图片,启发学生谈谈对计算机的认识。

引出第一个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认识计算机硬件系统及功能。

【小组合作】拆开主机箱,观察里面的部件组成。

通过因特网搜索了解它们的功能、性能指标、工作原理等。

完成学案中下表的填写:【教师讲授】人脑——中央处理器/存储器相类比。

【合作学习】探究计算机各个部件的功能、性能指标等人体四肢——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相类比。

最后总结探究结果:探究活动二存储容量及单位换算主频、字长、存储容量是购买计算机时参考的重要技术指标。

探究活动二:存储容量及其单位换算【想一想】比较1.0TB的硬盘和8GB的优盘存储容量的大小。

引出存储容量的概念。

课件展示B、KB、MB、GB、TB的单位换算关系。

【试一试】35GB容量的硬盘可以存储多少字节的数据?通过这道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自主学习】购买计算机时参考的重要技术指标。

【自主探究】B、KB、MB、GB、TB的单位换算关系【自主学习】思考题答案:35×1024×1024×1024B探究活动三信息编码和数值转换探究活动三、信息编码和数值转换1.信息编码的原理【讲授】什么是信息编码?常用的信息编码方式有哪些?2.进位计数制的方法【讲授】进位计数制的原理,让学生们探究各个进位制的规则、基数和数码。

初中信息技术《初识我的电脑》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信息技术《初识我的电脑》教案、教学设计

《初识我的电脑》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常见的电脑并能说出电脑的用途,以及知道电脑各部分的组成。

2.通过查阅资料或展示实物的方式,提高观察能力,从而对电脑有更加深的认识。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会到生活离不开电脑,以及它给生活带来的便利条件,从而对信息技术产生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电脑的组成。

【难点】电脑各部件的功能。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授课之前,教师通过在桌子上展示几种电脑实物进行实物导入。

教师提出问题,这些是什么?根据电脑的答案继续阐述:电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生活中离不开电脑,进而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了解电脑吗?顺势进行引导:今天我们认识一个新朋友,进入《初识我的电脑》主题。

(二)新课讲授1.了解电脑用途教师讲解在生活中,超市收银、银行自动取款等都是离不开电脑的,电脑无时无刻都在向我们展示它的神奇,想要学会使用电脑,首先要了解电脑。

电脑由硬件和软件组成,进一步设置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什么是硬件呢?学生思考后能够给出【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我们电脑有很多品牌,虽然品牌不同,外观不同,但是硬件的组成基本是相同的。

教师在多媒体中展示电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些电脑都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电脑,那你们认识吗?对于学生的肯定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并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电脑都带来了哪些好处,它的用途是什么?学生能够给出【在学习的时候,不会的问题,通过电脑可以查询到。

有的同学说,去银行取钱的时候用ATM取款机,有的同学补充,超市收银也是通过电脑进行的】2.了解电脑组成教师设置小组探究活动,提出任务,主机上各个部件都有什么作用?学生以信息技术为小组进行讨论,之后由小组代表回答【主机是电脑的核心部件,在前面板有电源开关、外设接口,后面板有电脑接口】教师再次设置问题:除了主机之外,还有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输入设备是电脑用来接收指令、数据的。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认识我的计算机(二)》教学设计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认识我的计算机(二)》教学设计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认识我的计算机(二)》教学设计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认识我的计算机(二)教学目的:(1)回顾计算机的硬件知识。

(2)了解计算机的软件知识。

(3)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的软件知识。

教学难点: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师生回顾:师生共同完成计算机的硬件结构知识图。

参见教法建议中的计算机系统结构图。

小组活动:各小组设计有关计算机硬件知识的思考题,并选择其他小组进行互测,由老师点评。

2.新课讲授老师引入:如果计算机只有硬件,那它就是一堆废铁,要让计算机完成我们想做的工作,必须给它安装一些无形的东西,这些就是软件,软件是计算机的灵魂。

模拟学习:观看介绍计算机软件知识的录像,给学生以感性认识。

自主学习:学生结合所看录像,学习教材中的计算机软件知识。

师生探讨:老师展示图文并茂的教学,师生共同探讨教学内容,并由老师进行总结。

计算机软件大体上可以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1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处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等。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大管家,它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各个部件协调一致地工作,是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系统软件。

一台计算机必须安装了操作系统才能正常工作。

常见操作系统有windows、Unix、Linux等。

2005年7月22日微软对外宣布正式下一代操作系统windowsVista。

○2应用软件是计算机用户为了解决某些具体问题而编制的软件。

例如办公自动化软件oFFIcE,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视频播放软件超级解霸,动画制作软件FlashmX等。

练习与提高:老师设计有关计算机软件的问题,采用”学生抢答”或”小组竞赛”形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老师引入:我们已经了解计算机是由硬件和软件组成,那同学们知道计算机到底是怎么工作的吗?合作交流:学生交流讨论,并尝试进行回答。

老师引导:将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与人脑处理信息的过程作比较。

苏科版教学设计认识“我的电脑”

苏科版教学设计认识“我的电脑”

画矩形教学内容:教科书49~53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矩形”、“圆角矩形”等工具的使用方法。

能用矩形和圆组合出一些基本图形。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画大卡车的过程中,感受一个整体图形的完成过程,从而了解图形组合的奥秘,培养了学生的操作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美、创造美,产生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4.行为与创新: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富有创造性地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具体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矩形”、“圆角矩形”工具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富有创造性地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具体问题的能力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师:同学们看,在公园里,一群小朋友们正在热火朝天的植树。

课件出示:小朋友植树情景。

二、画长方形、圆角长方形师:可是现在小朋友带来的小树苗用完了,还有许多地方没栽上小树。

老师这里正好有一批小树苗,可以送给他们用,解他们的燃眉之急。

但是需要同学们出个主意:怎样把这批小树苗送到公园去?学生汇报。

生:可以找几个人搬过去、可以找大卡车来运……板书:卡车课件出示:远处开来一辆大卡车师: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辆大卡车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和你旁边的学习伙伴说一说(运行课件)生汇报:这辆大卡车是由圆、椭圆、长方形、圆角长方形(象这样四个角并不都是直角的叫做圆角长方形)组成的。

板书:长方形、圆角长方形、椭圆师:象长方形这样的图形叫做矩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画矩形。

板书:画矩形师:现在我们来热身赛,分别画一个长方形,一个圆角长方形和一个圆,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学生动手操作。

师:画好的同学请举手。

组长检查。

总结板书:shift:圆师:你们想不想用这些图形组合成一个卡车?指名学生上台演示师:你准备先画卡车的什么部分?生:画一个长方形(车头)(竖着的)师:画好了车头,下面来画车身,应该怎么画?(师做不连接在一起的2个矩形的操作,说明撤消命令。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苏教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学会正确使用计算机设备和操作系统。

3.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开关机、输入输出等。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认识。

3. 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硬件软件的认识。

2. 难点: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相结合。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教学手段。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

2. 讲解: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硬件软件的认识。

3. 演示:展示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4. 实践:学生动手操作,熟悉计算机设备。

5. 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第二章:文字处理一、教学目标1. 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字编辑。

2. 掌握文字排版、字体设置、段落设置等基本操作。

二、教学内容1.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2. 文字排版、字体设置、段落设置等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2. 难点:文字排版、字体设置、段落设置等技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相结合。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教学手段。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字处理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3. 演示:展示文字排版、字体设置、段落设置等技巧。

4. 实践:学生动手操作,练习文字处理。

5. 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第三章:电子表格一、教学目标1. 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掌握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如单元格编辑、数据排序等。

二、教学内容1. 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

2. 单元格编辑、数据排序等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

《认识计算机》课件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苏科版

《认识计算机》课件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苏科版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其中硬件系 统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软 件系统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功能
计算机具有高速运算、数据存储、程序控制、自动执行和逻 辑判断等功能,可以完成各种复杂的任务。同时,计算机还 可以通过网络与其他计算机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
02 计算机硬件
教育软件
用于播放和处理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文件 ,如VLC、Windows Media Player等。
用于辅助教学和学习,如在线课程平台、学 习管理系统等。
编程语言及开发工具
编程语言
用于编写计算机程序的语言,如Java、Python、C等。
开发工具
提供编程环境、代码编辑器、调试器等功能的软件,如 Visual Studio、Eclipse、PyCharm等。这些工具可以帮 助开发者更高效地编写、测试和调试程序。
多媒体课件特点
具有交互性、集成性、多样性和实时 性等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制作流程与技巧
制作流程
需求分析、教学设计、素材准备、系统集成、测试与修改等阶段。
制作技巧
选择合适的制作工具,如PowerPoint、Flash等;注意界面设计要简洁明了,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交互设 计,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特点,会对计算机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
Hale Waihona Puke 02计算机病毒主要通过网络、移动存储设备、电子邮件等途径传
播。
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
03
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更新病毒库、不打开未知来源的邮件和链
接、使用强密码等。
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策略
个人信息的定义与重要性

初一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教案

初一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教案

2、存储器1. 计算机除了有运算器和控制器这两个部件之外,还有自己的存储功能,这部分功能是由存储器来实现的。

给出定义:存储器是计算机的记忆和存储部件。

同时提出存储器分为内存和外存。

2. 提出内存的定义:计算机在处理信息时需要将信息存储在内存储器中,简称内存。

展示一个典型的内存条的图片,并提出现阶段内存的容量为1G到4G,提醒同学注意,计算机教材上的数据时一般只有几十兆到几百兆,解释:因为教材是2001-2002年编制的,当时的水平只有几十兆,中间相差一百倍的关系,提出:电子计算机产品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

从而提醒同学买东西的时候注意出产的时间。

3.内存在处理信息的时候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当计算机正在处理信息的是很,一旦计算机断电,那内存里的信息就会全部丢失,这样就会给我们造成损失,所以要用外存来长期保存信息。

4.给出外存的定义:为长期保存信息,需要将信息存储在外存储器中,简称外存。

提问:同学们知道的外存设备有哪些?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并展示常用外存的图片:软盘、硬盘(内挂和外挂)、光盘以及U盘。

5.简要回顾刚刚介绍的三大部件,提出其中运算器、控制器、内存储器构成主机的主要部件。

提出简要的认识一下主机。

6.结合图片介绍主机的正面、背面、以及主板上的主要部件。

并提出学生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课下自己去查查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

学生通过教师讲解分析、观察图片、思考,明白什么是存储器及其作用。

知道存储器分为内存和外存,并指导他们的区别及各自的作用。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生活经验、教师讲解对主机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与上面的内容进行衔接,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

通过图片及概念分析,让学生对存储器有一个系统清晰的了解。

给学生提供当前的科技数据,克服了教材上信息落后的情况。

让学生更进一步明白当前的计算机水平。

通过内存不足之处引出外存,这样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兴趣。

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学习内容,让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从而更加热爱学习。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上册《认识计算机》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上册《认识计算机》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板书设计
计算机结构图:
作业布置
1、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网络逛逛“数码港”,了解电脑市场行情,及时了解更新讯息。
2、学生可以自己充当小老师,向父母或者长辈们介绍自己所认识的计算机。
教学反思
1、考虑到计算机系统这些理论性知识比较枯燥,让学生自己探索实践,激发兴趣。
2、直观计算机内部结构,,并安排学生给计算机贴标签,以此了解计算机硬件,消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使用互联网搜索硬盘容量。【百科】U盘特点光盘相关资料
学生将查看结果填表。
各了哪些软件,是属于操作系统,还是应用软件。
任务二:互联网搜索计算机软件名称,列举,比一比。
了解计算机发展史。
硬件:看得到、摸得到的物理设备。
软件:程序、文档的总称。
学生分组合作,根据网络上访问到的信息,归纳硬件结构图。
学生访问因特网,搜索主板、中央处理器等硬件图片象成人脑。
主板:血管、神经。
显卡想象成眼球。
内存条:临时仓库。
常用的容量单位有:KB、MB、GB。
课题
认识计算机
设计者
科目
信息技术
教学对象
初一年级
日期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2、了解计算机系统组成及软硬件知识;
3、了解容量之间的换算关系;
过程与方法
实际接触计算机硬件,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
通过模拟装机平台,熟练掌握各硬件知识。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上册《认识计算机》word教案1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上册《认识计算机》word教案1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预设
个性化设计
1.导入。
师:经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计算机是一种信息处理工具。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处处都可以看见它的身影。你们都在哪里见过按外观分类:
师:按照同学们的描述,我们可以把计算机从外形上分为台式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和掌上计算机三类。我们就以台式计算机为例,一起来了解计算机的组成。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
3.复习巩固。
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计算机,了解了计算机的组成。接下来老师和大家做一个游戏,请大家注意观察老师出示的图片,准确地说出它的名称,属于硬件中的哪一部分。
师生游戏,加深理解。
指名回答
师生游戏互动



课题
认识计算机
主备人
总课时
执教人




1、了解计算机的一般硬件组成,记住并能说出各组成部件的名称。
2、学会规范的开机、关机操作,并能初步理解“桌面”、“图标”、“开始按钮”等专业名词。
3、尝试让学生学会“总结”。
4、通过上机实践、反复练习来掌握鼠标器的基本操作和正确开、关机的操作,掌握信息活动的一般过程。
重点
难点
1.重点:学生能从外观上看出计算机各组成部分,并能说出相应名称;认识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计算机桌面及鼠标器的基本操作
2.难点: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规范地使用计算机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具
学具
课件、图片




硬件:
中央处理器(CPU)
存储器(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预习
要求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预设
(2)组成:师依次出示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器和音箱的图片并板书。

《第三课认识我的计算机》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自编模拟

《第三课认识我的计算机》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自编模拟

《认识我的计算机》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旨在使学生能够:1. 认识计算机的各部分组成及其基本功能;2.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界面及常用设备;3. 学会如何正确使用鼠标和键盘;4.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初步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节课的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预习作业:要求学生预先学习《认识我的计算机》相关内容,并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计算机。

2. 计算机组成了解:让学生以画图形式展示计算机的各个部分,并标明每个部分的功能,如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等。

要求图形清晰、内容准确。

3. 界面熟悉操作:学生需自主开机,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界面,掌握如何使用鼠标进行单击、双击、拖动等基本操作。

4. 键盘认知练习:学生需自行完成键盘布局的记忆与认识,尝试进行简单的文字输入练习。

5. 互动式探究:通过在线资源或软件平台,寻找关于计算机的小知识,并在班内进行分享。

三、作业要求具体要求如下:1. 所有作业均需按时完成,并在课堂时间内提交。

2. 画图作业要求图形规范、标注清晰,理解准确。

3. 界面熟悉操作部分需有具体的操作截图或文字描述。

4. 键盘认知练习部分需提交简单的文字输入记录或视频展示正确的打字姿势。

5. 互动式探究部分需附上找到的小知识链接或截图,并简要说明其内容。

6. 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相互讨论、合作,共同提高。

四、作业评价评价标准如下:1. 作业完成度:是否按时提交作业,作业内容是否完整。

2. 知识理解度:对计算机各部分功能的理解程度,是否能够准确标明各部分名称及功能。

3. 操作熟练度:是否能够熟练操作鼠标和键盘进行基本操作。

4. 创意与分享:在互动式探究部分是否有独特的发现和有价值的分享。

5. 团队协作:在小组内是否有良好的合作精神与协作能力。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与指导,对优秀的作业进行展示与表扬,对存在问题的作业进行指导与帮助。

《第三课认识我的计算机》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自编模拟

《第三课认识我的计算机》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自编模拟

《认识我的计算机》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及基本功能,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开关机、鼠标和键盘的使用等,为后续的信息技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作业内容1. 硬件认识:学生需在家中找出一台计算机,并观察其硬件组成,包括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并尝试了解各部分的作用。

同时,需通过查阅资料或询问家长/老师等方式,了解计算机的主要硬件配置,如CPU型号、内存大小等。

2. 开关机实践:学生需亲自操作计算机,掌握正确的开关机顺序。

开机时,应先开启显示器、主机等外部设备,再开启计算机;关机时,应先关闭正在运行的程序,再按正确的顺序关闭主机和显示器。

3. 鼠标和键盘操作:学生需进行鼠标的单击、双击、拖动等基本操作练习,并尝试使用键盘输入文字、数字和符号等。

4. 作业报告:学生需将以上实践过程和认识记录下来,形成一份简要的作业报告。

三、作业要求1. 硬件认识:学生需仔细观察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并使用文字或图画记录下各部分名称及其作用。

在记录时,应尽量详细、准确,以便于理解和记忆。

2. 开关机实践:学生应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开关机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计算机损坏。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计算机的启动和关闭过程,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3. 鼠标和键盘操作:学生应通过反复练习,熟练掌握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操作。

在练习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和击键方式,以避免因不良习惯导致身体疲劳或损伤。

4. 作业报告:学生需将以上实践过程和认识以文字形式记录在作业报告中,报告应条理清晰、内容完整。

在报告中,学生可附上自己绘制的计算机硬件图,以便更好地说明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作业报告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认识、开关机操作的正确性、鼠标和键盘操作的熟练程度以及作业报告的完整性和条理性。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根据评价结果,给予学生相应的反馈和建议。

《第三课认识我的计算机》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自编模拟

《第三课认识我的计算机》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自编模拟

《认识我的计算机》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及基本功能,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开关机、鼠标和键盘的使用等,并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硬件认识:学生需在家中自行拆解一台计算机主机,并使用所学知识识别和记录计算机内部的主要硬件设备,如CPU、内存条、硬盘、显卡等,并理解其基本功能。

此项作业要求学生能够绘制一张简要的计算机硬件结构图,标注出各部件的名称及位置。

2. 操作实践:学生需独立完成计算机的开关机操作,熟悉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操作,包括打开/关闭应用程序、进行简单的文字输入等。

同时,学生需通过搜索引擎查找并下载一个适合自己学习的计算机操作教程视频,并观看学习。

3. 作业报告:学生需撰写一份简短的作业报告,内容包括对计算机硬件的简单描述、操作实践的体会以及学习教程视频的心得。

报告需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三、作业要求1. 硬件认识部分:学生在拆解主机时需注意安全,避免触碰主板上的电容等危险部件;在记录硬件信息时需准确无误地标注出各部件的名称及位置。

2. 操作实践部分:学生需亲自完成开关机及操作过程,并保证操作过程中的准确性及规范性。

观看教程视频时需认真记录要点及疑问。

3. 作业报告部分:报告需使用规范的书写格式,文字简洁明了,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在提交时需注明姓名、班级和学号等信息。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学生的硬件认识准确度、操作实践的规范性以及作业报告的完整性和条理性进行综合评价。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存在问题的地方给予指导和建议。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对于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对于个别问题则进行单独辅导。

同时,教师还将对学生的报告和视频学习情况进行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此外,教师还将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以促进相互学习和进步。

《第三课认识我的计算机》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自编模拟

《第三课认识我的计算机》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自编模拟

《认识我的计算机》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能够:1. 认识计算机的各部分组成及基本功能。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开机、关机、鼠标和键盘的使用。

3.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的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计算机硬件认识:学生需在家中自行拆解计算机主机,了解主机内部各硬件部件的名称和功能,并绘制简要的示意图。

2. 操作系统界面熟悉:学生需熟悉计算机的操作系统界面,了解桌面、开始菜单、任务栏等基本组成,并尝试使用鼠标进行基本操作,如打开、关闭窗口等。

3. 键盘与鼠标操作:学生需在家中练习键盘的指法,包括字母键、数字键、常用功能键等,并使用鼠标进行简单的文档操作,如打开文档、复制粘贴等。

4. 计算机日常维护常识:学生需了解计算机的日常维护知识,如定期清理、防病毒等,并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和维护计算机硬件。

三、作业要求1. 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需注意安全,不得随意拆卸或损坏计算机硬件。

2. 作业中的示意图需清晰明了,各部件名称和功能描述准确。

3. 键盘和鼠标操作练习需认真对待,掌握正确的指法和操作方法。

4. 作业完成后,需家长或监护人签字确认,并附上简要的评价意见。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以下标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1. 硬件认识的准确性:学生是否能够准确识别计算机各硬件部件的名称和功能。

2. 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学生是否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开机、关机、鼠标和键盘的使用等。

3. 作业完成的认真程度:学生是否认真对待作业,是否按照要求完成各项任务。

4. 维护常识的掌握情况:学生是否了解计算机的日常维护知识,并能够正确使用和维护计算机硬件。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反馈,针对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提出建议和指导。

同时,教师还将通过课堂互动、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高信息素养。

《认识计算机》教学教案(通用)

《认识计算机》教学教案(通用)

《认识计算机》教学教案(通用)教案标题:《认识计算机》课时:2课时年级:七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应用领域。

2.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3.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计算机技术的热情。

教学重点: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教学难点:1.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2.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计算机设备。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计算机有什么了解?计算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课主题:《认识计算机》。

二、计算机的发展历程(10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从最早的算盘、机械计算机到现代的电子计算机。

2. 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感受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三、计算机的特点(10分钟)1. 教师讲解计算机的特点: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存储容量大、自动化程度高、通用性强。

2. 学生理解计算机的特点,并举例说明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计算机的基本组成(15分钟)1. 教师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2. 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卡等。

3. 学生了解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分类,如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等。

五、计算机的功能(10分钟)1. 教师讲解计算机的主要功能:信息处理、辅助设计、网络通信、多媒体应用等。

2. 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功能,并举例说明计算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第二课时六、计算机的工作原理(15分钟)1. 教师讲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包括输入、处理、存储、输出等基本过程。

2. 学生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并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七、计算机的应用领域(15分钟)1. 教师讲解计算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教育、医疗、金融、交通等。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上册《认识计算机》教案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上册《认识计算机》教案

教学新课计算机系统组成1、计算机四代变革一代:电子管二代:晶体管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四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教师展示第四代计算机图片师: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1、计算机硬件任务一:学生使用互联网搜索:硬件的分类。

【百度知道】/question/381820331.html(1)主机任务二:教师给出主机实物,让学生贴标签。

◆中央处理器:运算器、控制器。

◆存储器:内存储器(ROM、RAM)和外存储器。

了解目前使用的是第四代计算机。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索四代计算机的相关资料。

【百度百科】/view/782462.htm?func=retitle学生看书掌握相关概念。

P24硬件:看得到、摸得到的物理设备。

软件:程序、文档的总称。

学生分组合作,根据网络上访问到的信息,归纳硬件结构图。

学生访问因特网,搜索主板、中央处理器等硬件图片,然后上台给主机各部件贴标签。

【百度图片】电脑主机内部结构。

/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CPU想象成人脑。

●主板:血管、神经。

●显卡想象成眼球。

●内存条:临时仓库。

了解计算机发展史。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教师以具体实例作分析:学校的桌椅属于硬件设施,规章制度属于软件。

分工合作、培养协作能力。

结合书本图2.1,认识主机内部结构。

实物展示形象化。

掌握各主机部件。

讨论学习实践学习小组抢答任务驱动容量单位:1、存储器以字节为基本单位,每个字节可以存放8个二进制位。

教师可以当场出题,考一考。

你了解常用的外存储器吗?将常用的容量和特点填表。

右击“我的电脑”,执行“属性”命令,在“系统属性”对话框中查看CPU和内存参数。

(2)外部设备输入设备:键盘、鼠标等。

输出设备:显示器、音箱等。

教师展示相关图片。

输入设备:【百度图片】/i?fr=bk&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2、计算机软件软件分类: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七年级信息技术第三课 认识我的电脑教案

七年级信息技术第三课 认识我的电脑教案

第三课认识我的电脑教学目标(1) 学习“我的电脑〞的启动。

(2) 认识“我的电脑〞窗口。

(3) 学会在“我的电脑〞中启动应用程序、翻开文件夹或文件、排列窗口中的图标等。

(4) 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

教学重点〔1〕认识“我的电脑〞。

〔2〕学会在“我的电脑〞中启动应用程序、翻开文件夹或文件、排列窗口中的图标等教学难点〔1〕认识“我的电脑〞。

〔2〕学会在“我的电脑〞中启动应用程序、翻开文件夹或文件、排列窗口中的图标等教学过程设计设问:计算机的资源可以利用什么来管理:生答:“WINDOWS资源管理器〞和“我的电脑〞引入新课学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认识“我的电脑〞讲授新课〔板书〕认识我的电脑一、认识我的电脑〔板书〕1、启动方法:“我的电脑〞启动方法有两种:〔1〕、把鼠标指针移动到“我的电脑〞图标上,双击即可。

〔2〕、鼠标指针移到“我的电脑〞图标上 | 点击鼠标右键 | 出现快捷菜单| “打开〞〔3〕任务一:完成P9的活动一〔4〕认识“我的电脑〞窗口我的电脑窗口组成:〔板书〕l 边框和工作区l 标题目栏●菜单栏●工具栏●地址栏●工作区●状态栏以上内容边讲边请同学们操作体验(5)任务二:完成P11的“活动2“,同时注意P12的表格内容。

〔6〕任务三:请对一个文件夹单击右键盘 | 快捷菜单 | 属性 | 属性对话框通过上面的操作可以了解文件或文件夹角的详细信息。

二、窗口中图标的排列〔板书〕1、教师演示排列图标的操作过程:“查看〞 | “排列图标〞 | 排列方式。

2、任务四:请同学们完成P13的“活动3,任务完成后,请同学来说一说自己观察的结果。

3、任务五:请完成P13的“活动4“4、总结图标排列的方法和根本内容一、小结本课内容:1、观看课件2、请学生简略陈述操作过程。

二、布置课后作业:完成P13“探索活动〞的表格内容。

七年级信息技术第3课 认识“我的电脑”课件

七年级信息技术第3课 认识“我的电脑”课件

翻开C盘或D盘的方法和翻开“我的电脑〞的方法一样,只要把鼠标放在相应 的图标上双击左键就可以翻开它。
以下图为翻开的D盘上的资源:
表示当前处于 D盘根目录
操作系统所在 的文件夹
在文件或文件夹图标上双击左键 可以翻开文件或文件夹,右击可 以翻开快捷菜单,进行更多操作
操作“我的电脑〞窗口,注意
向上按
2 钮和
第3课 认识“我 的电脑〞
翻开计算机后进入的Windows桌面窗口
观察桌面上的这些图标有什么区别?
启动电脑进入Windows操作系统桌 面窗口后,桌面窗口中Windows操 作系统默认的程序快捷图标,也称为 “快捷方式〞。
安装操作系统后,计算机用户根据自 己的需要而安装的程序的快捷图标, 也称为“快捷方式〞。
菜单
3
按活动3、4的提示操作,观察文件和 文件夹在窗口中的排列变化。
4
把鼠标移动到这个图标〔而不是名称文字〕上, 双击左键即可翻开“我的电脑〞。它如同其它 图标一样,是计算机中的用来管理计算机资源 的程序。
图标
名称
认识“我的电脑〞窗口
窗口名称 菜 单 栏
地 址 栏
标题栏

图 标 工 作 区
状态栏
1
在桌面上把鼠标指针移动 到“我的电脑〞图标上,单击 鼠标右键,再在快捷菜单中单 击“翻开〞命令,观察屏幕变 化。
前进按钮以及
后退按钮的区别。
按钮
作用
向上 回到当前窗口的上一级文件夹或磁盘窗口
前进 转到当前窗口的下一个浏览过的窗口
后退 转到当前窗口的上一个浏览过的窗口
窗口中图标的排列
1、单击菜单栏中的“查看〞
2 、 出 现 一 级 下 拉 菜 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计算机
教学课题第一节认识计算机(一)课型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 2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备课日期
教学目标: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了解计算机的未来发展趋势;
了解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体会变化的世界;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
认识计算机的的多种功能。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解法,演示法等。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
从人类历史引入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激发学生兴趣!
二、新授
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ENIAC
按照计算机所采用物理器件,可以将计算机的发展分为几个阶段,如下所示:
代次经历年份逻辑元件运算速度处理方式1946年2月15日,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它采用电子管(见图1)作为计算机的基本部件,运算速度为5000次/秒。

ENIAC非常庞大,使用了1.8万个电子管,7万个电阻,1万个电容,总重量达30吨,耗电140-150KW,共耗资48万美
第一代1946-1957 电子管
第二代1958-1964 晶体管
第三代1965-1969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第四代1970年以后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
路几百万—几万亿可扩充语言,网络系统

2、计算机的现在
目前人们正在使用的计算机是70年代以后的,它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计算机,发展速度非常快,性能越来越强,价格越来越低。

当今各种类型的计算机不断涌现市场。

由此可见,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计算机的更新之快,应用领域愈来愈广,特别是当今的网络时代。

1982年286芯片问世,内装13.4万个晶体管;1985年386芯片诞生,内装27.5万个晶体管,速度达5MIPS(每秒5兆条指令;1989年486芯片出现,内装120万个晶体管;1993年奔腾(Pentium)芯片出现,内装310万个晶体管,速度可达90MIPS;1995年Pentium Pro 系列打入市场,内装550万个晶体管;1997年Pentium Ⅱ投放市场,内装晶体管达750万个;………
3、计算机的发展
计算机今后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重要方
今天你知道了哪些计算机知识?(学生回答)
向:(1)巨型化(2)网络化(3)
微型化(4)智能化(5)多媒体化
三、小结
授后小记:
本节内容多是一些概念性,记忆性的内容,比较枯燥,在讲解时在尽量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解释,以求达到较好的效果。

授课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