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那一只蟋蟀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是那一只蟋蟀》预习案
【预习目标】
1、诵读,体会音韵美,读出抒情性
2、学习从分析意象的角度鉴赏诗歌
【背景介绍】
作者,流沙河,当代诗人。原名余勋坦,四川人,《星星》诗刊编辑。抗战期间,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曾经在四川江北县悦来场读过五年中学,晚上在窗前做作业,窗外常有蟋蟀伴唱。后来,诗人到了台湾,曾经在1978年写过《蟋蟀吟》一诗。1982年6月,他给流沙河的信中谈到这件事情说:“当我怀念大陆的河山,我的心目中有江南,有闽南,也有无穷的四川。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于是诗人流沙河有感而发,写下了《就是那一只蟋蟀》这首诗作为唱和。在两诗人心目中,蟋蟀已不再受时间、空间、政治等的限制,心有灵犀一点通,一只小小的蟋蟀在两位诗友之间,在诗人与读者之间都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知识卡片】
诗歌意象:要正确地理解和评价一首诗(词),就要把握诗歌意象。“意”是诗人的主观感情,“象”是客观景(事)物。客观景物经过诗人的筛选,写入诗歌中,便成了意象。选怎样的景物,怎样组合,完全由诗人的审美趋向与情感趋向决定的。我们鉴赏诗歌的过程就是把这种“趋向”还原的过程,同时也有读者的创造。如艾青在1954年写的一首诗:
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他的脚下
被打成碎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作为一个民族,作为一个要求生存权利的人,遇到连续的迫害该怎么办呢?这首诗选取礁石作为形象,贯注他人生体验的真情,回答了这个问题。这里诗中的礁石(意象)已不仅是不向命运低头的诗人自身的象征,更是我们民族不为强暴、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象征。
诗歌意象,一般说来,高山、雄关、奔流、大江、沧海、长风等表达的是豪情壮志;杨柳、兰舟、长亭、关山、鹧鸪等表示离别之苦。梅、竹、兰体现出的是不屈、坚韧、高洁,而夕阳、残荷、衰草透出的是哀伤、孤独、无奈。【温故知新】
1 、金风:秋风。
《诗经•豳风》:“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诗经•唐风》:“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古诗十九首》:“明月皎皎光,促织鸣江壁。”
《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呼灯篱落:姜夔《齐天乐•蟋蟀》:“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
鹧鸪的叫声:鹧鸪,形似母鸡,头如鹑,胸前有白圆点,如真珠。背毛有紫赤浪纹,俗象其声曰:“行不得也哥哥”(不忍离别之意)。辛弃疾有词曰“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预习疏通】
1、读不准的字,查字典正音。
2、找出押韵的字,熟读诗歌,注意深沉而舒缓的节奏,注意重音落在韵脚和重
点意象上
3、在横线处写出适当的词语,概括每个小节的内容
蟋蟀——引起诗人之思(第一段,起兴)
引起历史之感(第二段)
引起地域之体验(第三段)
引起家园之忆(第四段)
引起乡愁之心理(第五段)
4、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意象(如驿道月饼残荷鹧鸪蟋蟀等)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思。相关语句写在下面:
《就是那一只蟋蟀》学习案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把握感情
2、品读意象,探讨主旨
导入:我们学过《木兰诗》,开头是——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可见自古以来,蟋蟀就是引发人感慨的意象,蟋蟀的啼叫似乎是提醒木兰:替父从军罢,时光匆匆啊!流沙河笔下的“就是那一只蟋蟀”,它那唧唧的啼叫声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很高兴今天我们能有缘在一块探讨。
(听朗诵,课件1)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讨论1:蟋蟀叫声很小,人只有静下来才能听到。独自静处的人常常会想起自己的生活经历。对于这一点,诗中也提到,在哪小节?你最喜欢那一句?为什么?
点拨:“想起故园飞黄叶,想起野塘剩残荷”两句,最有诗意。意象有叶,却是黄叶,有荷,却是残荷,而且在故园、野塘,意象一组合便调动了人的凄婉伤感的情绪。比如荷花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者也”,的形象,在这里却是“野塘剩残荷”,意蕴就截然不同了。(课件2)这里补充一首李煜的《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相留醉,
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这里的“太匆匆”固然是为林花凋谢而感慨,但怎能说没有人生苦短的喟叹呢?人生长恨!同样,有谁能说这里的残荷不是给人带来这种“太匆匆”的感觉呢?更何况蟋蟀是只秋虫,它的鸣叫似乎在强烈地暗示人们又到了一年的秋天,而秋天是岁暮的季节,作者也怕我们粗心大意,便直抒胸臆了,那就是——想起岁月偷偷流去许多许多!
讨论2:本诗第5小节说“就是那一只蟋蟀”“处处唱歌”“比最单调的东西更单调/比最谐和的音响更谐和”,“单调”和“谐和”,不是矛盾吗?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明确:不矛盾。一只小小的蟋蟀,不但能带回童年的记忆,还牵动着海峡两岸同是中国人的心。同是中国人,虽然不能同时生活在同一个时间空间,却同时听到
了那只鸣叫不已的蟋蟀。那只蟋蟀啼叫在不同的时间,那只蟋蟀啼叫在不同的地域,啼叫在乡愁者的心窝,唤回了每个中国人共有的记忆,唤起了中华民族心意相通的情感。蟋蟀已经成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共同的心理情感的载体。所以,篇末作者有一句诗意的话“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
讨论3:用一两句话说说本首诗的主旨。
点拨:(齐读最后小节)参考课件:
“我真心希望到台湾去走一走,看一看。我想到阿里山,想到日月潭。虽然我今年已经67岁了,但如果有这种可能,走不动就是爬,我也愿意去!”
———温家宝总理答台湾记者问
“二十二年的艰难日月给了我有益的锻炼。我一直朦胧地眺望着未来的光明,不怨天尤人,不自暴自弃,努力求学,正派做人,相信将来还有为人民服务之日。惜乎头发渐渐花白,岁月不我待了。保尔.柯察金说得好:‘我得到的仍然比我失去的多。’回顾自己的大半生,我是满意的,我值得。”
--人生就是奋斗,生命永远是美好的,让我们热爱生命!
———流沙河
【课堂训练】
蟋蟀能引起中国人的共鸣,还有什么意象能引起共鸣?明月?以“就是那一轮明月”为开头,仿照诗歌的二、三段中的一段,写一段小诗。
补充: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课后延伸】
仿照“亲情”的例句,注意意象的选用,以乡情为开头另写三句。亲情是游子身上密密麻麻的针脚,是连年烽火中不期而至的家信,是登高望远时悠然飘来的忧伤。
乡情是,,
。
示例:乡情是海外游子至老不改的乡音,是挂在窗口伸手却不可即的圆月,是折柳曲子招惹出来的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