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准则
试述莫尔库仑破坏准则,什么是极限平衡条件
试述莫尔库仑破坏准则,什么是极限平衡条件莫尔库仑破坏准则是一种用于确定材料破坏的准则,它描述了材料在极限状态时的破坏行为。
根据莫尔库仑破坏准则,材料的破坏将发生在受力部分最先到达临界强度的地方。
在材料的加载过程中,应力会逐渐增大,直到达到材料的临界强度。
当应力超过材料的临界强度时,材料就会破坏。
然而,在实际情况中,材料的临界强度并不是均匀分布的,不同部分的临界强度可能存在差异。
根据莫尔库仑破坏准则,材料的破坏将首先发生在临界强度最低的地方。
这是因为在受力部分中,强度较低的地方会先达到临界强度,进而引发破坏。
之后,破坏将沿着强度逐渐增大的路径扩展。
极限平衡条件是材料破坏的一个基本原理,它描述了材料在破坏过程中的力学平衡状态。
极限平衡条件要求破坏部分所受的应力必须能平衡受力部分的外部载荷。
换句话说,极限平衡条件意味着材料在破坏过程中的受力分布必须满足力学平衡的条件,以确保材料在外部载荷作用下保持平衡。
如果材料在受力部分的加载过程中无法满足力学平衡条件,那么可能会引发失稳和局部破坏。
为了防止材料的失稳和局部破坏,我们可以根据莫尔库仑破坏准则和极限平衡条件来指导材料的设计和使用。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材料的临界强度分布情况,特别是那些最脆弱的部分。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在这些部分施加过大的载荷,以避免破坏发生。
其次,在材料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应该确保受力分布满足力学平衡条件。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避免不均匀的载荷分布,以减少部分受到过大的应力。
此外,监测材料的应力分布情况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及时发现和调整载荷不均衡的情况,我们可以避免材料的不稳定和局部破坏。
综上所述,莫尔库仑破坏准则和极限平衡条件为材料的设计和使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应该不断深入研究这些准则,以提高材料的性能和可靠性。
通过遵守这些准则,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和防止材料的破坏,从而保证工程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材料力学破坏准则
材料力学破坏准则
一、最大拉应力准则
最大拉应力准则认为,当物体受到的拉应力达到或超过某一极限值时,就会发生断裂破坏。
这个准则适用于脆性材料,如玻璃、陶瓷等。
根据这个准则,物体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破坏条件可以表示为:σ1≥σb
其中,σ1为最大拉应力,σb为材料的强度极限。
二、最大伸长应变准则
最大伸长应变准则认为,当物体受到的伸长应变达到或超过某一极限值时,就会发生断裂破坏。
这个准则适用于塑料性材料,如低碳钢、塑料等。
根据这个准则,物体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破坏条件可以表示为:
ε1≥εb
其中,ε1为最大伸长应变,εb为材料的断裂伸长率。
三、最大剪切应力准则
最大剪切应力准则认为,当物体受到的剪切应力达到或超过某一极限值时,就会发生剪切破坏。
这个准则适用于脆性材料和塑性材料。
根据这个准则,物体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破坏条件可以表示为:τmax≥τb
其中,τmax为最大剪切应力,τb为材料的剪切强度极限。
四、最大主应力准则
最大主应力准则认为,当物体受到的主应力达到或超过某一极限
值时,就会发生破坏。
这个准则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材料。
根据这个准则,物体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破坏条件可以表示为:
σ1≥σ0+σb
其中,σ0为初始屈服应力,σb为材料的强度极限。
五、最大切线应力准则
最大切线应力准则认为,当物体受到的切线应力达到或超过某一极限值时,就会发生屈服破坏。
这个准则适用于塑性材料。
根据这个准则,物体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屈服条件可以表示为:
tmax≥ts
其中,tmax为最大切线应力,ts为材料的屈服应力。
屈服与破坏准则
A
C
D
E B
o
图中A点之后的曲线均称屈服曲线。 称 S 为初始屈服应力,A点之后曲线上任一点均称为相 继屈服点。
§3.1 概述
一、基本概念 1. 屈服、相继屈服与破坏 物体屈服后曲线如AB线的材料 称为理想塑性材料;如ACD线的材 料称为应变硬化(强化)材料;如 ACE线的材料称为应变软化材料。
内切圆
内接圆时: 外接圆时:
2sin 9 3sin 2 2sin 9 3sin 2
, k
6c cos 9 3sin 2 6c cos 9 3sin 2
' 2
1'
, k
见左图。 实际应用时选择要慎重,因为 极限荷载相差很大。
' 3
莫尔-库仑屈服准则的优点:它能反映岩土类材料的抗 压抗拉强度的不对称性;材料对静水压力的敏感性;而且模 型简单实用,材料参数少,c、 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常规 试验测定。因此,它在岩土力学和塑性理论中得到广泛应用, 并且积累了丰富的试验资料与应用经验。 但是,莫尔-库仑屈服准则不能反映中间主应力对屈服 和破坏的影响,不能反映单纯的静水压力可以引起岩土屈服 的特性,而且,屈服面有棱角,不便于数值计算。
§3.2 C-M准则
一、C-M准则
即 Coulomb-Mohe 准则,我们已经很熟悉了。当知道主 应力的大小,即 1 2 3 时,表示为:
f tan c 0
f (1 3 ) (1 3 )sin 2c cos 0
屈服与破坏准则
任务:如何来理解屈服与破坏准则?
何为屈服?何为破坏?何为准则?如何得 到屈服和破坏的准则? 屈服:由弹性进入塑性! 破坏:变形过大丧失对外力的抵抗! 准则:寻找一种数学上的联系! 那么,如何得到这种联系呢?
莫尔库仑破坏准则的公式
莫尔库仑破坏准则的公式1. 什么是莫尔库仑破坏准则?嘿,朋友们,今天咱们聊聊一个听起来挺复杂,但其实蛮有意思的东西——莫尔库仑破坏准则。
这可是土木工程和地质学领域里的一个小明星哦。
简单来说,它就是用来判断材料在受到压力时,什么时候会发生破坏的一个公式。
是不是听起来有点高大上?但别担心,我们慢慢来捋顺这个概念。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大块头的石头,咱们在上面砸了几下。
开始的时候,石头还挺坚固,但如果你继续使劲,哎呀,它就可能碎了!这个破坏的过程,就像是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挑战一样,有时候看起来很坚固的东西,终究会因为某种原因而崩溃。
那么,莫尔库仑破坏准则就帮助我们搞清楚,什么情况下石头会发出“咔嚓”声。
1.1 公式的来龙去脉好,现在咱们来聊聊这个公式的具体内容。
莫尔库仑破坏准则通常是用一个公式表示的:σ = c + τ * tan(φ)。
这里面涉及的几个字母,听起来可能像是外星语言,但别担心,它们其实代表了不同的含义。
σ(sigma)代表的是剪切强度,也就是材料抵抗破坏的能力。
c(c)则是内聚力,简单说就是材料本身的“团结力”。
τ(tau)是剪切应力,就是说施加在材料上的压力。
φ(phi)则是摩擦角,反映了材料之间的摩擦力。
看到这儿,可能有的小伙伴会觉得,“这不是像高中数学的公式吗?”没错,但咱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压力,恰恰就是这些数字的结果。
1.2 生活中的例子让我们换个角度来看这个公式。
想象一下你在沙滩上玩沙子,开始的时候,沙子堆得很高,完全没有问题。
但是当你用力去推它的时候,沙子就开始滑落。
这就是剪切强度的体现:当压力超过沙子的承受能力时,它就会崩溃。
这就好比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境,工作压力、学习压力、感情压力……每一种压力都有可能让我们崩溃。
如果我们不懂得调节自己的“内聚力”,很可能就会被生活的重压压垮。
所以说,这个准则不仅适用于材料,咱们的生活也是如此,得学会找到自己的平衡点。
2. 如何应用这个准则?好,聊完了理论,咱们来看看如何把这个准则应用到实际中去。
破坏准则名词解释
破坏准则名词解释1. 破坏准则啊,那就是打破那些大家都默认要遵守的规矩呀!就好比大家都排队,你非得插队,这就是在破坏准则嘛!比如在超市结账,大家都好好排着队,突然有人就挤到前面去了,这多让人讨厌啊!2. 破坏准则呀,简单说就是不按常理出牌,把那些条条框框都给弄碎喽!就像玩游戏本来定好的规则,有人就是不遵守,自顾自地乱来。
比如打篮球说好不能走步,可有人老是走步,这不是破坏准则嘛!3. 破坏准则呢,就是和大家公认的做法对着干呀!就好像一群人都往一个方向走,你非得反着来。
好比大家都在图书馆保持安静,你却大声喧哗,这不是明摆着破坏准则嘛!4. 破坏准则啊,就是把那些既定的规则不当回事儿呀!就跟大家都遵守交通规则,你非要闯红灯一样。
比如过马路的时候,红灯亮着呢,有人就直接过去了,这多危险啊,不就是破坏准则嘛!5. 破坏准则呀,就是非要去挑战那些大家都认可的标准呀!就像大家都知道不能偷东西,可有人就是要去偷。
比如在商店里,商品都标好了价格,有人却偷偷拿走不付钱,这绝对是破坏准则啊!6. 破坏准则呢,就是故意把那些规矩给打破呀!好比大家都在爱护公共设施,你却去搞破坏。
像公园里的长椅,好好的,有人就去乱涂乱画,这就是在破坏准则嘛,多不道德!7. 破坏准则呀,就是不按套路出牌,把那些准则都给扔一边去!就像考试不许作弊,有人偏要作弊。
比如在考场上,大家都认真答题,有人却偷看别人的答案,这就是在破坏准则啊,真让人唾弃!8. 破坏准则呢,就是和大家都遵守的规则唱反调呀!就跟大家都说要讲文明,你却随地吐痰。
好比在大街上,明明有垃圾桶,有人却随地乱扔垃圾,这就是破坏准则嘛,太可恶了!9. 破坏准则呀,就是打破那些大家习以为常的规则呀!就像大家都知道不能在公共场合吸烟,有人就不管不顾。
比如在商场里,有人就旁若无人地抽烟,这不是破坏准则是什么呀,真让人反感!10. 破坏准则呢,就是非要去颠覆那些大家都遵循的准则呀!就好比大家都排队上车,你却硬要挤上去。
库仑破坏准则
库仑破坏准则库仑破坏准则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原理,它描述了两个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距离的关系。
该准则是基于库仑定律的推论,库仑定律表明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库仑破坏准则指出,当两个电荷之间的距离减小,或者其中一个电荷的电荷量增大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将增大。
相反,当两个电荷之间的距离增大,或者其中一个电荷的电荷量减小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将减小。
这一准则的重要性在于它提供了理解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
当我们研究电磁现象时,库仑破坏准则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解释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变化。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一准则来设计和控制各种电子设备和电路。
库仑破坏准则的应用广泛,特别是在电子工程和物理学领域。
例如,在设计电路时,我们需要考虑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以确保电路的正常运行。
如果两个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过大或过小,电路可能会发生故障或无法正常工作。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库仑破坏准则来选择合适的电荷量和距离,以保证电路的稳定性和性能。
除了电子工程和物理学,库仑破坏准则还在生物学和化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生物学中,细胞内的许多生物过程都涉及到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理解库仑破坏准则,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研究细胞内的电荷相互作用,从而推动生物学的发展和应用。
在化学领域,库仑破坏准则对于理解和研究化学反应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许多化学反应中,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起着关键的作用。
通过库仑破坏准则,我们可以预测和解释化学反应中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变化,从而指导合成新的化合物或开发新的化学反应。
库仑破坏准则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原理,它描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距离的关系。
这一准则在电子工程、物理学、生物学和化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理解和应用库仑破坏准则,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控制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混凝土的动力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
混凝土的动力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砂、骨料和水混合而成的建筑材料,具有很好的耐久性和强度。
在设计混凝土结构时,了解混凝土的动力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直接影响着结构的性能和安全性。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可以分为线性和非线性两种情况。
在弹性阶段,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是线性的,即应力和应变之间呈现直线关系。
这是因为在这个阶段,混凝土的变形是可逆的,应力与应变成正比。
然而,当混凝土受到较大的载荷时,它会进入非弹性阶段,这时应力-应变关系就变得非线性。
这是由于混凝土内部发生了裂缝、塑性变形和损伤,导致了非线性的应力-应变关系。
在非弹性阶段,混凝土的刚度也会发生变化,即切应力与切变应变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线性的。
为了描述混凝土的非线性行为,工程界提出了许多数学模型,如弹塑性模型、退化本构模型、损伤本构模型等。
这些模型基于试验数据和理论,通过适当的参数来描述混凝土在不同应力条件下的本构行为,从而可以用来分析和设计混凝土结构的性能。
除了动力本构关系,混凝土的破坏准则也是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破坏准则描述了混凝土在受载过程中破坏的方式和破坏标志,可以用来评估结构的安全性。
常见的混凝土破坏准则包括:1.极限强度破坏准则:这是最常用的破坏准则之一,它基于混凝土的强度特性来评估结构的破坏。
根据该准则,当混凝土受到的应力超过其极限强度时,破坏就会发生。
2.临界应变破坏准则:这个准则基于混凝土的应变特性来评估结构的破坏。
根据该准则,当混凝土的应变达到一定的临界值时,破坏就会发生。
3.裂缝宽度破坏准则:这个准则关注混凝土内部的裂缝情况,当裂缝宽度超过一定的限值时,破坏就会发生。
不同的破坏准则适用于不同的结构和加载条件,工程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破坏准则来评估结构的安全性。
总之,混凝土的动力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是设计和评估混凝土结构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通过了解混凝土的材料性质和行为规律,工程师可以更好地设计和预测混凝土结构在受载过程中的性能和安全性。
第六章岩石强度破坏准则
11、伦特堡(Lund Borg)岩石破坏经验准则
1 1 1
0 m0 Ar
σ、τ-所考查部分(点)正应力及剪应力; τ0——正应力σ=0时岩石的抗剪切强度; τm——岩石晶体极限抗剪切强度;
Ar——岩石类型有关的经验系数。
当岩石所受的正应力σ及剪应力τ满足此关系时,岩石便被破坏。
二次项 剥蚀
制成表
谢谢!
5、莫尔-库伦强度破坏准则(Mohr-coulomb criterion)
5、莫尔-库伦强度破坏准则(Mohr-coulomb criterion)
5、莫尔-库伦强度破坏准则(Mohr-coulomb criterion)
6、八面体应力强度理论
八面体应力强度理论属于剪应力强度理论,认 为材料屈服或破坏是由于八面体上剪应力达到 某一临界值引起的。
这个准则认为岩石沿某一面发生剪切破裂时, 不仅与该面上剪应力大小有关,而且与该面上 的正应力大小也有关系。岩石的破坏并不是沿 着最大剪应力的作用面产生的,而是沿着其剪 应力与正应力组合达到最不利的一面产生破裂。
f 0 fn
4、库伦一纳维尔破坏准则(coulomb-Navier criterion)
f
沿该面会发生破裂,这就是莫尔破裂准则。其
中函数f的形式与岩石种类有关。不难看出,莫
尔准则是库仑准则的一般化。因为库仑准则在 平面上代表一条直线,而莫尔准则代表了平面
中的一条曲线AB。
5、莫尔-库伦强度破坏准则(Mohr-coulomb criterion)
5、莫尔-库伦强度破坏准则(Mohr-coulomb criterion)
10、Hoek-Brown岩石破坏经验准则
1e3emc
3es
2 c
混凝土的动力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
混凝土的动力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
混凝土是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土木工程中的一种材料,其具有较高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方便等优点。
在研究混凝土力学性能时,混凝土的动力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混凝土的动力本构关系是指混凝土在外力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关系。
在力学原理下,混凝土的的力学性质可以用应力应变曲线来表示。
混凝土在受到拉伸力时呈现出弹性行为,随着拉伸应力的增大,在达到一定应力时会出现应变加大的非线性行为,而在应力进一步增加时,会发生断裂。
而在受到压力时,混凝土呈现出弹性行为,并在达到最大强度后发生压缩破坏。
混凝土的动力本构关系可以用材料力学模型来描述。
目前常用的混凝土本构模型有弹性模型、塑性模型和强度与裂缝模型。
弹性模型是一种最简单的模型,它假设混凝土在受力时呈现出线弹性行为,并可以根据杨氏模量和泊松比来计算混凝土的应力和应变关系。
附加的弹塑性本构模型可以模拟混凝土的非线性行为,例如模拟混凝土在受力后出现的裂缝发展和非均匀变形等。
混凝土的破坏准则是指混凝土在应力达到一定临界值时发生破坏的判据。
破坏准则可以分为强度准则和能量准则两种类型。
强度准则是指在达到一定应力时,混凝土产生破坏。
常见的破坏准则有最大正应力准则、最大剪应力准则等。
能量准则是基于变形能或位能的原理,用来描述混凝土破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常见的能量准则有极大能量释放准则、变形能准则等。
总结起来,混凝土的动态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对于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分析至关重要。
不同的本构模型和破坏准则可以更准确地描述混凝土的力学行为和破坏模式,帮助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质量。
混凝土的破坏准则与本构模型
混凝土的破坏准则与本构模型混凝土的破坏准则和本构模型是用来描述混凝土材料在外界荷载作用下的破坏行为和力学性能的模型。
破坏准则描述了混凝土在不同应力状态下发生破坏的临界条件,而本构模型描述了混凝土在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关系。
混凝土的破坏准则和本构模型对于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和力学分析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混凝土的破坏准则主要包括强度准则和变形准则。
强度准则描述了混凝土的抗拉、抗压、抗剪等强度性能的破坏条件。
常见的强度准则包括最大拉应变准则、最大压应力准则和最大剪应变准则。
最大拉应变准则认为混凝土的破坏发生在混凝土最大拉应变达到临界值时,而最大压应力准则认为混凝土的破坏发生在混凝土最大压应力达到临界值时,最大剪应变准则认为混凝土的破坏发生在混凝土最大剪应变达到临界值时。
变形准则描述了混凝土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应变能力,常见的变形准则包括极限延性准则和极限应变准则。
极限延性准则认为混凝土的破坏发生在混凝土的最大延性达到临界值时,而极限应变准则认为混凝土的破坏发生在混凝土的最大应变达到临界值时。
混凝土的本构模型可以分为线性本构模型和非线性本构模型。
线性本构模型是指混凝土在整个受力过程中满足胡克定律,即应力与应变之间呈线性关系。
线性本构模型常用于结构设计和力学分析中,其优点是计算简单、易于理解和应用。
非线性本构模型是指混凝土在受力过程中出现非线性行为,即应力与应变之间呈非线性关系。
非线性本构模型可以更准确地描述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常用于材料选择和细致的力学分析中。
常见的非线性本构模型包括卓尔金模型、拉勃森模型、屈曲温演模型等。
这些模型根据不同的假设和参数来描述混凝土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力学行为。
其中,卓尔金模型是最常用的非线性本构模型之一,它将混凝土的延性和强度性能分别考虑,可以比较准确地描述混凝土的变形和破坏行为。
总的来说,混凝土的破坏准则和本构模型对于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描述和结构设计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混凝土的破坏准则和本构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混凝土的破坏机理和力学行为,为混凝土的设计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3屈服与破坏准则
f = {(σ 1 − σ 2 ) 2 − [(σ 1 + σ 2 ) sin ϕ − 2c ⋅ cos ϕ ]2 } {(σ 2 − σ 3 ) 2 − [(σ 2 + σ 3 )sin ϕ − 2c ⋅ cos ϕ ]2 } {(σ 3 − σ 1 ) 2 − [(σ 3 + σ 1 ) sin ϕ − 2c ⋅ cos ϕ ]2 } = 0
§3.1 概述
一、基本概念 2. 屈服条件、加载条件与破坏条件 屈服条件、 对于简单应力条件,我们很容易判定材料何时屈服、 对于简单应力条件,我们很容易判定材料何时屈服、何 时破坏,以及是加载还是卸载,它们都与应力或应变相关。 时破坏,以及是加载还是卸载,它们都与应力或应变相关。 在复杂应力条件下,就必须有一个判定材料屈服 屈服、 在复杂应力条件下,就必须有一个判定材料屈服、破坏 的条件和 卸载条件。 的条件和加、卸载条件。 一般地,屈服条件是应力(应变)状态的函数; 一般地,屈服条件是应力(应变)状态的函数;破坏条 件是破坏应力(应变)与破坏参量的函数; 件是破坏应力(应变)与破坏参量的函数;加卸载条件是加 卸载应力和硬化参量的函数。 卸载应力和硬化参量的函数。 因此,屈服条件也称屈服函数 屈服准则; 屈服函数或 因此,屈服条件也称屈服函数或屈服准则;破坏条件也 破坏函数或 破坏准则; 卸载条件一般称加载函数或 称破坏函数或破坏准则;加、卸载条件一般称加载函数或加 加载函数 载准则。 载准则。
(c) σ 2 = 0 子午面 )
C-M准则图像 准则图像
§3.2 C-M准则 准则
二、C-M准则的其它形式 准则的其它形式
1. p-q- θσ 形式:( − π ≤ θσ ≤ π ) 形式: 6 6
岩石力学课件-第六章岩石强度破坏准则
蠕变方程
描述蠕变行为的数学方程,通常 包括应变、应力、时间和温度等
参数。
岩石蠕变特征
02
01
03
岩石蠕变类型
包括瞬时蠕变、减速蠕变、稳定蠕变和加速蠕变等阶 段。
岩石蠕变影响因素
围压、温度、应力水平、岩石类型和含水量等。
岩石蠕变破坏
长时间蠕变可能导致岩石破裂或失稳。
蠕变过程中能量变化
能量耗散
蠕变过程中,岩石内部微观结构的变化导致能量耗散,表现为热 量或声发射等形式。
强化准则
描述材料在塑性变形过程中,后继 屈服面在应力空间中的变化规律, 反映材料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的硬化 或软化特性。
岩石塑性变形特征
岩石的塑性变形主要表现为晶内滑移、位错运动、 颗粒边界滑动等微观机制。
岩石的塑性变形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即变形速率 与时间的密切关系。
温度对岩石的塑性变形有显著影响,高温下岩石的 塑性增强,易于发生蠕变。
脆性断裂力学基本原理
01
02
03
应力强度因子
描述裂纹尖端应力场强度 的参数,与裂纹长度、形 状及加载方式有关。
断裂韧性
表征材料抵抗裂纹扩展的 能力,是材料的固有属性。
脆性断裂判据
当应力强度因子达到或超 过材料的断裂韧性时,裂 纹将失稳扩展,导致脆性 断裂。
岩石脆性断裂特征
裂纹快速扩展
脆性断裂时,裂纹一旦失 稳扩展,将以极快的速度 进行,直至完全断裂。
岩石强度定义
岩石在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 力,通常用应力来表示。
岩石强度分类
根据外力作用方式不同,岩石强 度可分为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 抗剪强度等。
破坏准则概念及意义
破坏准则概念
莫尔库仑强度准则
莫尔库仑强度准则莫尔库仑强度准则是材料科学中常用的一种力学模型,它对材料的破坏行为提供了一种基本的理论解释。
该理论由莫尔库仑于1862年提出,以其名字命名,强度准则包括破坏准则和断裂准则两种,分别用于描述材料的破坏和断裂行为。
破坏准则是指材料在受到一定的载荷作用下,发生进一步变形和破坏的过程。
莫尔库仑认为,当材料的应力超过其破坏应力时,材料就会破坏。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破坏准则,它的基本思想是认为材料在破坏前,其强度只取决于材料中最弱的点。
在这个点上,当应力达到一定水平时,就会出现破坏。
断裂准则则是指在材料破坏后,破碎的部分之间的相对运动产生的应力变化。
摩尔库伦断裂准则是一种基于弹性力学的理论,它主要用于预测材料在致命裂纹下的疲劳断裂强度和塑性韧性。
这个断裂准则的基本思想是,当裂缝端口的应力达到一个致命值时,材料开始破裂。
莫尔库仑强度准则的优点是简单直观、易于计算,并且可以快速预测材料的破坏行为和断裂强度。
它在材料科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金属材料的拉伸试验、塑性冲击试验和疲劳试验中。
同时,该理论还可用于预测材料的破裂模式、裂纹扩展方向和裂纹生长速率等方面。
然而,莫尔库仑强度准则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和局限性,例如它忽略了材料的结构和组成等因素,只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考虑材料本身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质等因素,可以提高断裂准则的准确度和鲁棒性。
总之,莫尔库仑强度准则是一种基本的力学模型,可用于描述材料的破坏和断裂行为。
在材料科学中,它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其他因素进行考虑,以提高其准确度和可靠性。
mohr-coulomb 破坏准则
mohr-coulomb 破坏准则Mohr-Coulomb破坏准则是最常用的土体力学破坏准则之一,用于描述土体的破坏准则。
该破坏准则是基于一些实验事实和分析来制定的,能很好地描述砂土、粘土等不同类型的土体在不同加载条件下的破坏模式。
在该破坏准则中,破坏状态是定义为产生塑性破坏的最大应力状态。
Mohr-Coulomb破坏准则的表达式与三维应力状态下的破坏相关。
在该破坏准则中,最大剪切力(或剪切应力)与正应力状态之间是线性关系。
σ = 2c cos φ + σ’其中,σ是应力值,c是基本应力曲线在τ轴上的截距;φ是摩尔角,在τ轴当中与下行延伸平面(τ轴)交点与与水平面的夹角,即θ值;σ'是横向应力。
这个公式表示了一个三维空间的最大剪切力τ= k σ + τ0,其中k是正应力的相对强度,τ0 是一个关于原点的截距,这个式子是Mohr-Coulomb破坏准则的基础。
此外,Mohr-Coulomb破坏准则还有其他变化形式。
例如,当缺乏横向应力(σ’=0)时,方程可以表示为:这个公式是一种非常简单的形式,通常用于评估单轴土压缩试验的强度。
Mohr-Coulomb破坏准则描述了土体在破坏时的剪切强度,然而它只适用于无聚结力、不断变形性土体。
例如,在苏丹黏土中,当破坏时存在非常显著的剪切破坏模式,Mohr-Coulomb破坏准则是不适用的。
对于复杂的土体,存在更多的工程研究需要探索。
综上所述,Mohr-Coulomb破坏准则是定义土体破坏状态的一个经典理论,它通过一定的数学公式来表达剪切强度。
该破坏准则能适用于砂土、软岩、粉土等各种材料,并为工程师和地理科学家提供了一个量化土体力学的基础,为土体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基础。
混凝土的动力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
混凝土的动力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
在工程设计和结构分析中,了解混凝土的动力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混凝土的动力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进行详细介绍。
在非弹性阶段,混凝土的变形主要由四个因素引起: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损伤累积和无序变形。
为了描述混凝土的非弹性行为,许多非线性本构模型被提出。
其中,塑性本构模型、损伤本构模型和本构修正模型是常用的。
塑性本构模型是描述混凝土塑性变形行为的模型。
最早提出的是塑性系数法,根据比例限度和应力路径来确定塑性应变。
后来,又有了基于拉梅尔弹塑性条件、冯·米塞斯准则等的塑性本构模型。
损伤本构模型是描述混凝土损伤累积行为的模型。
混凝土受到应力作用时,会发生微裂纹形成和扩展,导致损伤的累积。
损伤本构模型基于损伤演化理论,将应力和应变与损伤变量关联起来,以描述混凝土的损伤行为。
本构修正模型是对混凝土弹性本构模型的修正,以考虑非均匀变形和随机变形的影响。
经典的本构修正模型包括随机弹性本构模型和简化的耗弹性本构模型。
混凝土的破坏准则混凝土的破坏准则是预测混凝土破坏的数学模型。
主要有强度准则、能量准则和断裂力学准则。
强度准则是最常用的混凝土破坏准则,基于混凝土受到的主应力达到一定的强度时发生破坏。
典型的强度准则有极限强度理论和最大主应力理论。
极限强度理论认为混凝土破坏时,体积元内的主应力必须达到混凝土的抗拉或抗压强度。
最大主应力理论则认为混凝土破坏时,最大的主应力达到混凝土的抗拉或抗压强度。
能量准则是基于能量耗散和能量积累的原理,通过比较破坏状态和未破坏状态下的能量差异来预测破坏。
典型的能量准则有低能耗准则和能量积累准则。
断裂力学准则是应用断裂力学原理,基于混凝土的断裂行为来预测破坏。
典型的断裂力学准则有线弹性断裂力学准则和非线性断裂力学准则。
总结混凝土的动力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在工程设计和结构分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混凝土的动力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
混凝土的动力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最常用的混凝土本构模型是弹性本构模型和塑性本构模型。
弹性本构模型假设混凝土材料遵循胡克定律,即应力与应变成线性关系。
这个模型适用于小应变范围内的研究,但不适合描述混凝土的变形和破坏行为。
塑性本构模型则假设混凝土材料在达到弹性极限后发生塑性变形,这个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混凝土的非线性行为。
除了弹性本构模型和塑性本构模型,还有一些更复杂的本构模型可以用来描述混凝土的力学行为。
比如,粘弹性本构模型可以描述混凝土的粘弹性行为,损伤本构模型可以描述混凝土受损后的力学行为。
这些本构模型可以更准确地描述混凝土的动力学行为,但也更加复杂。
混凝土的破坏准则是指混凝土材料在力学载荷下发生破坏的判据。
混凝土的破坏准则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强度准则和能量准则。
强度准则是指当混凝土材料达到一定应力或应变时发生破坏。
常用的强度准则有极限强度准则和屈服强度准则。
极限强度准则假设混凝土在达到一定应力或应变时发生破坏,这个准则较为简单,但是不能很好地描述混凝土的非线性破坏行为。
屈服强度准则则是假设混凝土在达到一定应力或应变时发生塑性变形,这个准则对于描述混凝土的破坏行为较为准确。
能量准则是指混凝土材料在吸收一定能量后发生破坏。
常用的能量准则有断裂能量准则和剩余应变能量准则。
断裂能量准则假设混凝土在吸收一定能量后发生破裂,这个准则能够较好地描述混凝土的破坏行为。
剩余应变能量准则是假设混凝土在吸收一定能量后发生破坏,这个准则也能够较好地描述混凝土的破坏行为。
总的来说,混凝土的动力学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是研究混凝土材料力学行为的重要内容。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可以通过试验获得,常用的本构模型有弹性本构模型和塑性本构模型。
混凝土的破坏准则可以分为强度准则和能量准则,常用的破坏准则有极限强度准则和断裂能量准则。
这些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对于混凝土力学行为的研究和工程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屈服与破坏准则
C-M准则的形状函数为:
g( ) 2(
3 sin 3 cos sin sin )
满足这些条的 g( )设置为:
g (
)
(1
K)
2K (K 1) sin
3
--(4-3-5)
1
式4-3-5
两者在偏平面上的图(图3)可见设置 g( )
就是将C-M准则在偏平面上的六角抹去。
2. 评价结果
表4-1 Mises屈服破坏准则评价结果
表4-2 D-P屈服破坏准则评价结果
五. Mises 准则与 Drucker-Prager准则
Coulomb-Mohr条件
smooth Z-P准则
Mises准则
Tresca准则
拟合C-M得系数
D-P准则
广义Tresca准则
图1-1 典型岩土应力-应变曲线
图1-2 屈服曲面、加载曲面和破坏曲面
提问:那为什么本章屈服准则没有破坏面?
2. 三个主应力或三个应力不变量都对屈服或破坏有影响。在弹性力学和传统塑性 理论中,只有应力偏量与塑性部分有关。但岩土试验表明,塑性变形既与应力偏 量有关,也与应力球张量有关,岩土的球应力与偏应力之间存在着交叉影响。
图1-7 单向拉压时的硬化模型
结论:S-D校应是岩土材料的固有属性,包辛格改变了材料的内部结构。在经过拉伸塑性变 形后改变了材料内部的微观结构,使拉伸屈服应力提高压缩屈服应力降 低;同样经过压缩塑 性变形后压缩应力提高,拉伸应力降低的现象叫包辛格(Bauschinger)效应。当然这是以 金属材料为试验标本。
本节重点:
各屈服破坏准则的评价标准,评价结果; 各屈服破坏准则之间的相互关系。
破坏准则
6r
30m
或
cos3
3 3J3 2J12.5
2J3
3 oct
最终可统一用相对八面体强度( σ0 = σoct / fc和τ0= τoct / fc )表达, 经归纳得子午线方程的3种基本形式:
最终可统一用相对八面体强度( σ0 = σoct / fc和τ0= τoct / fc )表达,经归纳得子午线方程的3种基本形式:
3、以混凝土多轴强度试验资料为基础的经验回归式
随试验数据的积累,许多研究人员提出了若干基于试验结果、 较为准确、但数学形式复杂的混凝土破坏准则。准则中一般需 要包含4~5个参数。
这些破坏准则的原始表达式中采用了不同的应力量作 为变量,分5种:
①主应力—fl , f2, f3 ; ②应力不变量—Il ,J2,J3 ; ③静水压力和偏应力—ξ , r,θ;
4.7破坏准则
4.7.1破坏包络面的形状及其表达
在主应力空间坐标系(σ1, σ2, σ3)中, 将试验中获得的混凝土 多轴强度(f1, f2, f3)的数据,逐个地标在主应力坐标空间,相 邻各点以光滑曲面相连,可得混凝土的破坏包络曲面。
破坏包络曲面与坐标平面的交线,即混凝土的二轴破坏包络线。
-σ3
坐标轴的顺序 按右手螺旋法 则规定
破坏包络曲面的三维立体图既不便绘制,又不适于理解和应用,常改用拉 压子午面和偏平面上的平面图形来表示。
拉压子午面为静水压力轴与任一主应力轴(如图中的σ3轴)组成的平面, 同时通过另两个主应力轴( σ1 , σ2 )的等分线。此平面与破坏包络面的交 线,分别称为拉、压子午线。
θ =60o θ =0o
子午线按照偏平面夹角划分,试验点的θ=30~60o 分别列在横 坐标轴的上、下。
损伤破坏准则
损伤破坏准则损伤破坏准则是指材料在受到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了损伤和破坏的现象,并且有规律可循的方程式或者模型,以描述材料损伤和破坏的程度和机理的学科,广泛应用于材料力学、工程力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等领域。
损伤破坏准则的建立是为了确定某种材料在受到一定负荷作用后,会如何损坏和破坏,以便设计出更稳定和耐久的材料和结构,并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提供一定的指导和依据。
损伤破坏准则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主要包括静态破坏准则、动态破坏准则、能量准则、损伤力学及细观模型等。
静态破坏准则是最早发展的一类,通常基于脆性材料的斯密斯-韦森特(S-W)准则或者延性材料的最大正应力或最大剪应力原理,其中,S-W准则是指当最大主应力达到破坏强度时,材料会发生破坏。
而最大正应力或最大剪应力原理是指,当最大正应力或最大剪应力达到材料的极限承载能力时,材料开始发生破坏。
动态破坏准则则是在动态加载情况下,为材料进行破坏分析的一类准则,主要包括等功率局部熔化(EOS)、扩展性破裂准则(EFR)、能量消耗准则(EDC)等。
其中EOS是指利用材料内部吸收的能量来判断材料是否破坏,而EFR是通过材料断裂面内应力沿断裂面的传播分析来进行破坏预测。
EDC则是根据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原理建立的一种假定,利用各种材料参数来判断材料是否会破坏。
能量准则是研究材料破坏问题的一类通用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建立一种判据,当材料内部吸收的能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材料发生破坏。
其中的能量判据通常包括应变能密度、动能密度、凝聚能等。
损伤力学则是建立在能量准则的基础上,用于描述材料损伤和破坏的新兴科学。
其主要研究对象是材料的细观结构,包括晶体、晶界、位错、裂纹等,研究损伤形成的机理和演化规律,以及其对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
细观模型则是对损伤力学研究的一种数值模拟方法,用于模拟材料在受载过程中的内部损伤演化和破坏过程,可以提供更加精确的材料力学性能参数和破坏预测结果。
总之,损伤破坏准则是描述材料在受载过程中损伤和破坏行为的重要学科,无论是在材料学、力学学还是工程学中都有着广泛应用和深远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用上述应力量致使准则的数学形式差别很大,不便作深人 对比分析。但这些应力量借助下列基本公式可以很方便地互相 变换:
0 f c oct
f1 f 2 f 3 I1 m 3 3 3
( f1 f 2 ) 2 ( f 2 f 3 ) 2 ( f 3 f1 ) 2 5 m 2J 2 r 0 f c oct 3 3 3 3 2 f1 f 2 f 3 2 f1 f 2 f 3 2 f1 f 2 f 3 2 f1 f 2 f 3 cos 3 2 oct 2 3J 2 6r 30 m 或 cos3 3 3J 3 2J 3 3 2J1.5 oct 2
③破坏曲线与等应力轴ξ有关。在ξ轴的正向,静水压力轴的拉端 封闭,顶点为三轴等拉应力状态;在ξ轴的负向,压端开口,不 与静水压力轴相交,破坏曲线的开口随ξ轴绝对值的增大而增大;
④子午线上各点的偏应力或 八面体剪应力值,随静水压
力或八面体正应力的代数值 的减小而单调增大,但斜率 渐减,有极限值;
⑤偏平面上的封闭曲线三折 对称,其形状随静水压力或
4.7破坏准则
4.7.1破坏包络面的形状及其表达
在主应力空间坐标系(σ1, σ2, σ3)中, 将试验中获得的混凝土 多轴强度(f1, f2, f3)的数据,逐个地标在主应力坐标空间,相
邻各点以光滑曲面相连,可得混凝土的破坏包络曲面。
-σ3 坐标轴的顺序 按右手螺旋法 则规定 σ2 α ξ -σ1 -(σ1, σ2) σ3 -σ2 σ1
θ =0o
拉压子午线的命名,并非指应力状态的拉或压,而是相应于 三轴试验过程。 若试件先施加静水应力σ1 = σ2 = σ3 ,后在一轴σ1上施加拉力, 得σ1 ≥ σ2 = σ3 ,称拉子午线; 若试件先施加静水应力σ1 = σ2 = σ3 ,后在另一轴σ3上施加压 力,得σ1 =σ2 ≥ σ3 ,称压子午线。
另外也可以理解为以单轴拉、 压条件定义拉、压子午线,即单 轴拉状态所在的子午线成为拉子 午线,而单轴压状态所在的子午 线成为压子午线。
θ =60o
θ =0o
试验研究指出,混凝土的三维 破坏面也可用三维主应力空间破 坏曲面的圆柱坐标ξ,r,θ来描述, 其本身也是应力不变量。
σ3 P(σ1 ,σ2 , σ3) r e o 偏斜应力 N σ2
拉子午线 θ=0o
-(σ1, σ2)
+σ3 等应力轴和一个主应力轴组成的平 面通过另两个主应力轴的等分线
将以上图形绕坐标原点逆时针方向旋转一角度(90o-α),得到以 静水压力轴(ξ)为横坐标、偏应力(r)为纵坐标的拉、压子午线。 于是,空间的破坏包络面改为由子午面和偏平面上的包络曲线 来表达。破坏面上任一点的直角坐标(fl , f2, f3 )改为由圆柱坐 标(ξ,r,θ)来表示,换算关系为: ( f1 f 2 f 3 ) / 3 3 oct
σ3
转换过 程归纳
ξ
o
3 oct
θ
ξ
静水应力
3 oct
r σ1 =σ2 = σ3 N σ2
σ1
圆柱坐标系及主应 力空间应力分解 σ 1 -σ3 偏斜应力 平面中矢 量的方向 σ2 偏平面 -σ1 P r θ N σ3
-σ3 σ1 -σ2
ξ,r,θ的几何表示 偏平面
压子午线 θ=60o rc rt
r ( f1 f 2 ) 2 ( f 2 f 3 ) 2 ( f 3 f1 ) 2 / 3 3 oct cos (2 f1 f 2 f 3 ) /( 6r )
由上式可知,将上图的坐标缩 小 3 可以用八面体正应力(σoct) 和剪应力(τoct)坐标代替静水 压力和偏应力坐标,得到相应的 拉、压子午线和破坏包络线。
最终可统一用相对八面体强度( σ0 = σoct / fc和τ0= τoct / fc )表达, 经归纳得子午线方程的3种基本形式:
最终可统一用相对八面体强度( σ0 = σoct / fc和τ0= τoct / fc )表达,经归纳得子午线方程的3种基本形式:
0 A B 0 C 2 0 D E 0 F 0 0 G[ ( 0 )] H
静水压力轴上一点与坐 标原点的距离称为静水压 力(ξ);
静水压力轴
-σ3
σ2
α ξ
+(σ1, σ2) σ1
其值为3个主应力在静水 压力轴上的投影之和,故:
-σ1 -(σ1, σ2)
1 ( 1 2 3 ) / 3 I1 3 m 3 cot 3
σ3 -σ2
垂直于静水压力轴的平面为偏平面。
破坏包络曲面与坐标平面的交线,即混凝土的二轴破坏包络线。
ft -fc
σ1
ftt ft
+(σ1, σ2)
σ1 σ2 σ1 σ2
-fc
σ2
fcc
在主应力空间中,与各坐标轴保持等距的各点连结成为静水 压力轴(即各点应力状态均满足:σ1=σ2=σ3)。 此轴必通过坐标原点,且与各坐标轴的夹角相等,均为
arc cos(1 / 3 )
根据试验结果绘制的拉、压子午线和偏平面包络线。
子午线按照偏平面夹角划分,试验点的θ=30~60o 分别列在横 坐标轴的上、下。
试验时测试θ=0o~60o的扇形 (其他的扇形是对称的)
偏平面包络线则以八面体应力值分段给出。图中曲线为混凝 土破坏准则的理论值。
根据国内外混凝土多轴强 度的大量试验资料分析,破 坏包络曲面的几何形状具有 如下特征: ①曲面连续、光滑、外凸; ②对静水压力轴三折对称, 当应力状态为静水应力与单 向拉应力叠加时,θ=0o,故 θ=0o的子午线称为受拉子午 线。如将单向拉应力换为压 应力,则相应于受压子午线, θ=60o。
2 0
一些常用的、有代表性的混凝土破坏准则列于下表, 同时给出了原始表达式和统一表达式,可看到两者中 参数的互换关系。
过镇海、王传志、张秀琴等搜集了国内外大量的混 凝士多轴强度试验数据,与按上述准则计算的理论值 进行全面比较,根据三项标准: ①计算值与试验强度的相符程度; ②适用的应力范围宽窄; ③理论破坏包络面几何特征的合理性等加以评定。 所得结论为: 较好的准则:过—王、Ottosen和Podgorski准则; 一般的准则:Hsieh-Ting-Chen,Kotsovos, WillamWarnke准则; 较差准则:Bresler-Pister准则。 在结构的有限元分析中,可根据结构的应力范围和 准确度要求选用合理的混凝土破坏准则。
J2 J2 I1 a 2 b 1 0 fc fc fc
1 1 1 当 30 ,即 cos3 0时 k1 cos[ cos (k 2 cos 3 )] r 3 1 1 o 当 30 ,即 cos3 0时 k1 cos[ cos (k 2 cos 3 )] 3 3
破坏包络曲面的三维立体图既不便绘制,又不适于理解和应用,常改用拉 压子午面和偏平面上的平面图形来表示。 拉压子午面为静水压力轴与任一主应力轴(如图中的σ3轴)组成的平面, 同时通过另两个主应力轴( σ1 , σ2 )的等分线。此平面与破坏包络面的交
线,分别称为拉、压子午线。
θ =60o
1、拉子午线的应力条件为σ1 ≥ σ2 = σ3 ,线上特征强度点有单轴受拉 (ft,0,0)和二轴等压(0,-fcc,-fcc)在偏平 面上的夹角为θ =0o ; 2、压子午线的应力条件则为σ1 = σ2 ≥ σ3 ,线上有单轴受压(0,0,-fc )和二 轴等拉(ftt, ftt, 0),在偏平面上的夹角 θ =60o。 3、拉、压子午线与静水压力轴同交 于一点,即三轴等拉(fttt, fttt, fttt)。拉、 压子午线至静水压力轴的垂直距离 即为偏应力 rt 和 rc。
八面体正应力值的减小,由 近似三角形(rt/rc≈0.5)逐渐 外凸饱满,过渡为一圆(rt/ rc=1)。
4.7.2破坏准则
将混凝土的破坏包络曲面用数学函数加以描述,作 为判定混凝土是否达到破坏状态或极限强度的条件, 称为破坏准则或强度准则。虽然它不属基于机理分析、
具有明确物理概念的强度理论,但它是大量试验结果 的总结,具有足够的计算准确性,对实际工程有重要 的指导意义。 1、分类: ①借用古典强度理论的观点和计算式; ②以混凝土多轴强度试验资料为基础的经验回归式; ③以包络曲面的几何形状特征为依据的纯数学推导式, 参数值由若干特征强度值标定。各个准则的表达方式 和简繁程度各异,适用范围和计算精度差别大,使用 时应认真选择。
同理,混凝土的二轴等压(σ1=0,f2=f3=fcc)和等拉( σ3=0, f1=f2=ftt )强度 位于坐标平面内的两个坐标轴的等分线上,3个坐标面内各有一点;
混凝土的三轴等拉强度(fl=f2=f3=fttt )只有一点且落在静水压力轴的正方向。 对于任意应力比(fl≠f2≠f3)的三轴受压、受拉或拉/压应力状态,从工程观点考 虑混凝土的各向同性,可由坐标或主应力(fl,f2,f3 )值的轮换(破坏横截面三重 对称),在应力空间中各画出6个点,位于同一偏平面上,且夹角θ值相等。
2、著名的古典强度理论包括:
①最大主拉应力理论(Rankine); ②最大主拉应变理论(Mariotto); ③最大剪应力理论(Tresca); ④统计平均剪应力理论(Von Mises); ⑤Mohr-Coulomb理论; ⑥Drucker-Prager理论。
共同特点:
针对某种特定材料而提出,对于解释材料破坏的内在原因和 规律有明确的理论(物理)观点,有相应的试验验证,破坏包 络面的几何形状简单,计算式简明,只含1个或2个参数,其值 易于标定。因而,它们应用于相适应的材料时,可在工程实践 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Von Mises准则适用于塑性材料(如 软钢),在金属的塑性力学中应用最广;Mohr-Coulomb准则 反映了材料抗拉和抗压强度不等( ft<fc)的特点,适用于脆性 的土壤、岩石类材料,在岩土力学中广为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