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感染诊断的金标准正确的血培养课件

合集下载

血培养规范化操作PPT课件

血培养规范化操作PPT课件

答:保存在室温即可,过夜不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 响,但仍需要尽快送检
问题与回答

两套血培养可以在一个穿刺点采集吗?
答:不可以第二套需从第二个穿刺点采集,这样就 能帮助判断污染。

可否在导管内采血?
答:不可以,因为检出污染或定值菌可能性较大
问题与回答

如果用注射器采血后注入瓶内前,需要更换针头 吗?
采血量不足时,应先保证需氧瓶

皮肤消毒三步法

先用75%酒精擦拭穿刺部位待30秒
然后一根碘酊或碘伏或安尔碘消毒 60秒,直径为 1.5-2cm

最后75%酒精消毒脱碘
对碘过敏的患者,只能用75%酒精消毒60秒,待酒精挥发 后进行穿刺

血培养瓶消毒程序

用 75%酒精(不能使用含碘消毒剂)消毒血培养 瓶橡皮塞子
酒精作用待60秒


在血液注入血培养瓶之前,用无菌纱布或棉签清 除橡皮塞子表面剩余的酒精,然后注入血液
颠倒混匀标本与肉汤,以避免血液凝聚

问题与回答

培养瓶未使用时,是否需要冷藏或冷冻?
答:不需要冷藏,更不能冷冻,保存在 15-25 摄氏 度的室温即可,温度过低会导致对温度敏感的细菌 死亡

加入标本后未能及时送检的是否需要冷藏或放在 35度的温箱内?
答:不需要,对检出率无提升,会增加针刺伤的几 率

标签可否随意张贴?
答:标签应贴在瓶身,不能遮盖原有标签,条形码 ,以免影响扫码及查询结果

污染细菌

血培养污染的定义:在几次血培养中单个血培养 下列细菌阳性: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棒状杆菌
微球杆菌 丙酸杆菌 芽孢杆菌

2023版血液培养技术用于血流感染诊断临床实践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2023版血液培养技术用于血流感染诊断临床实践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2023版血液培养技术用于血流感 染诊断临床实践专家共识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03
目 录
• 共识背景与目的 • 共识内容概述 • 共识详细解读 • 共识实施建议与挑战 •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01 共识背景与目的
血流感染现状及挑战
血流感染发病率
血流感染是一种常见的严重感染类型 ,发病率较高,且呈上升趋势。
提高患者及家属认知度与配合度
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患者及家属 普及血流感染相关知识,提高认知度。
心理疏导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其焦虑和恐惧情绪,提高 治疗依从性。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护理过程,提供情感支持和生 活照顾,减轻患者负担。
优化抗菌药物使用与管理政策
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使用指南
根据共识和指南,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种类 、剂量和疗程,降低耐药风险。
加强抗菌药物监管
定期对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 估,确保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完善抗菌药物管理政策
建立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加强处方审核 和点评,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05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新型血液培养技术应用前景
病原体多样性
导致血流感染的病原体种类繁多,包 括细菌、真菌、病毒等,给诊断和治 疗带来挑战。
耐药性问题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耐药菌株 不断增多,给血流感染的治疗带来困 难。
临床诊断需求
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和病原体鉴定对 于制定治疗方案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 意义。
血液培养技术应用与发展
血液培养技术原理
通过制定共识,规范血液培养技术的临床应用,提高血流感染的诊 断准确性和及时性。
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血流感染与血培养 PPT课件

血流感染与血培养 PPT课件

外科ICU常见感染的部位
下呼吸道6%
手术切口15%
肺炎33%
胃肠道4%
心血管4%
眼耳鼻喉3% 皮肤软组织3%
血流13%
尿路18%
Richards M, et al. Epidemiology, prevalence, and sites of infections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Seminars in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03;24(1):3-22
送检方法:不保留情况
从独立的外周静脉无菌采集2套血培养 无菌状态下取出导管并剪下5cm导管尖端或近心
端交付实验室进行Maki半定量平板滚动培养或 者定量培养(Following Vortex或超声降解)
的45% ICU的医院感染率比一般病房高5~10倍 ICU的耐药菌分离率高,感染难治
Richards M, et al. Epidemiology, prevalence, and sites of infections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Seminars in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03;24(1):3-22
完整的血培养过程
医师开出医嘱 护理人员收集送检样本 实验室检测、分离并鉴定导致血流感染的
微生物 三级报告:为临床医生提供抗菌药物敏感
性试验结果
国内血培养现状 —阳性检出率低10%(国外约为15%)
原因何在?
血流中含菌量低 血培养的临床实践
血液中抗菌物质
欠规范!!
抗生素的应用
第一套取血量 ml

血流感染诊断和金标准正确和血培养共54页

血流感染诊断和金标准正确和血培养共54页
血流感染诊断和金标准正确和血培养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血流感染的实验室诊断ppt课件

血流感染的实验室诊断ppt课件

阳性检出率(%)
采血量对阳性检出率的影响
120 100
80 60 40 20
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采血量(ml)
完整版课件
14
(二)标本运送
• 采血后的血培养瓶应立即送检,不得超过2h。
• 不能放入冰箱或冷冻,有些苛养菌如肺炎链球菌 、脑膜炎奈瑟菌等遇冷很容易死亡。
• 如在培养之前不得不放置一段时间,应置于室温 。
完整版课件
12
(一)标本采集
• 寒战后体温高峰前 细菌含量最高。
• 血液细菌含量随着 体温从最高峰逐渐 下降而越来越少。
• 血液采样的最佳时 间是在寒战后和发 热高峰前,此时阳 性检出率最高。Fra bibliotek完整版课件
13
(一)标本采集
采血量 成人采血量为5~10ml / 瓶,分别采取需氧瓶和厌氧瓶,双部位抽血。 儿童采血量为3~5ml / 瓶,采取儿童瓶。
血流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完整版课件
1
1 血流感染概述 2 自动化血培养系统 3 标本采集和运送 4 阳性报警后处理方法 5 如何判断是否污染
完整版课件
2
一、血流感染概述
完整版课件
3
(一)血流感染的定义
• 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s,BSI )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侵入血循环,释放 毒素和代谢产物,并诱导细胞因子释放, 对机体所有脏器造成损害,严重者可导致 休克、多脏器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甚至死亡,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感染性疾病 。
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也应考虑为致病 菌
完整版课件
25
(二)细菌种类

血流感染实验室诊断.pptx

血流感染实验室诊断.pptx

血培养污染菌
• 在多次血培养中单次培养下列细菌阳性 •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 棒状杆菌 • 微球菌 • 丙酸杆菌 • 芽孢杆菌
• 如多次培养阳性,可能为条件致病菌,需 结合临床分析
26
第27页/共70页
为什么需氧+厌氧?
两种组合均能检测
非条件致病菌 Mayo Clinic
Pathogen No.
or <4 G/L or >10% 未成熟中性粒细胞 • 32%患者有1瓶以上CNS阳性,BSI68 %,污染12% (p <0.001) • 没有SIRS症状:BSI 5%,污染29% (p <0.001)
Clin Microbiol Infect. 2012 online
第32页/共70页
单瓶血培养CNS的BSI和污染患者区 别
OR=1.23
OR=0.93
Schuyler Halverson, et al. JCM. 2013 online
第39页/共70页
抗菌药物治疗与血流感染死亡率
死亡率
Chest 115 (2): 1999 第40页/共70页
血培养三级报告制度
血培养 阳性
终报告
40
第41页/共70页
血培养结果回报对治疗的影响
第44页/共70页
阳性血培养-基于PCR的检测
• PCR特异性检测
• 病原特异性PCR
• 特定耐药基因检测:葡萄球菌mecA, 肠球菌van • 细菌载量:肺炎链球菌自溶毒A基因lytA拷贝数
• 广谱检测:PCR扩增特定靶位
• 多态性分析 • 测序 • 后续基因检测 • 种特异性real-time PCR
• 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 BSI):败血症和菌血症 目前统称为血流感染。

血流感染诊断的金标准正确的血培养53页PPT

血流感染诊断的金标准正确的血培养53页PPT
血流感染诊断的金标准正确的血培养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血流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血流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精品课件
(三)阳性检出时间
• 阳性检出时间与血标本中含菌量呈反比关系。 • 阳性报警出现时间小于24h,一般为血流感染
大于48h,多为污染
精品课件
(四)重复培养结果
• 与病人静脉导管培养或其他部位标本的培养结果 相比较,2次以上分离细菌的菌种与药敏谱相同时 ,考虑血流感染。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四、阳性报警后处理方法
精品课件
• 血培养阳性报警后,如何处理?
观察培养曲线 涂片、转种血平板 镜检 报告危急值
革兰染色
• 若革兰染色镜检未发现细菌,怎么办?
重新涂片,作瑞氏染色
以培养曲线作初步判断是否假阳性,次日观察血平 板上是否生长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 阳性曲线
精品课件
• 阴性曲线
精品课件
(二)血流感染的类型
• 菌血症(bacteremia):细菌侵入血流,尚未大 量繁殖且未引发临床症状,往往是一过性的。
• 败血症(septicemia):细菌进入血液大量繁殖 ,分泌毒素或代谢产物,产生严重的临床症状。
• 脓毒败血症(pyemia):细菌进入血液大量繁殖 ,分泌毒素或代谢产物,产生严重的临床症状,常 伴有多发性脓肿或败血性休克。
(三)血培养的现状
• 不正确采样 • 污染问题
皮肤定植菌群是血培养污染的最常见细菌 。
• 阳性检出率低 • 检验周期长
精品课件
二、全自动血培养系统
精品课件
二、自动化血培养系统
我院使用的是BacT / ALERT 3D 全自动细 菌、分枝杆菌培养系 统
工作原理: 细菌在培养基中代谢 基质时产生CO2,并 水解成H+, H+透过 瓶底滤过膜,瓶底乳 胶感应器颜色由墨绿 色变成黄色。

血培养医学课件

血培养医学课件

血培养医学课件汇报人:2023-12-15•血培养简介•血培养的过程与操作•血培养阳性结果的分析与解读目录•血培养的临床应用与价值•血培养的局限性及改进方案•血培养医学课件总结与展望01血培养简介血培养是通过采集患者血液标本,在培养基中培养血液中的微生物,以检测并鉴定病原菌的一种方法。

血培养的定义血培养主要用于诊断血流感染、败血症等感染性疾病,以及指导临床抗生素治疗。

血培养的目的通常在患者发热、寒战等感染症状出现时采集血液标本。

采集时机采集部位采集方法一般选择肘静脉或股静脉等大血管进行穿刺采血。

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使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取适量血液注入血培养瓶中。

030201血培养的常见应用诊断血流感染当患者疑似患有血流感染时,血培养可用于检测血液中的病原菌,为诊断提供依据。

诊断败血症败血症是指病原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

血培养可用于确诊败血症。

指导抗生素治疗通过血培养可以确定病原菌的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医生选择敏感抗生素提供依据,提高治疗效果。

02血培养的过程与操作血培养的实验室操作标本采集在患者发热初期或使用抗生素前,采集静脉血液作为血培养的标本。

采血量通常为5-10毫升,根据不同检测项目和目的进行选择。

培养条件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在35℃的环境中,保持95%的湿度,并持续不断地进行通气。

培养基将采集的血液样本分别接种在两个或三个不同的培养基中,以增加培养的阳性率。

常用的培养基包括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巧克力琼脂等。

观察记录每隔1-2天对培养基进行观察,记录细菌的生长情况、菌落形态和颜色等。

根据细菌的形态、大小、染色性等特点,结合显微镜观察结果,对细菌进行初步鉴定。

形态学鉴定通过细菌对各种底物的生化反应,如氧化酶试验、糖发酵试验等,对细菌进行进一步鉴定。

生化鉴定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基因测序等手段,对细菌进行高精度鉴定。

分子生物学鉴定血培养的细菌鉴定将含有不同抗生素的纸片贴在培养基上,观察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程度。

血流感染的实验室诊断课件

血流感染的实验室诊断课件

PPT学习交流
12
(一)标本采集
• 寒战后体温高峰前 细菌含量最高。
• 血液细菌含量随着 体温从最高峰逐渐 下降而越来越少。
• 血液采样的最佳时 间是在寒战后和发 热高峰前,此时阳 性检出率最高。
PPT学习交流
13
(一)标本采集
采血量 成人采血量为5~10ml / 瓶,分别采取需氧瓶和厌氧瓶,双部位抽血。 儿童采血量为3~5ml / 瓶,采取儿童瓶。
• 两瓶血培养,检出一瓶,考虑污染 • 两瓶血培养,检出两瓶,即使是凝固酶阴性
的葡萄球菌,也应考虑为致病菌
PPT学习交流
25
(二)细菌种类
• 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 菌及其他肠杆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 菌时,90%以上是致病菌。
• 检出化脓性链球菌、无乳链球菌、产单核细胞李 斯特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流感嗜血 杆菌、新生隐球菌及其他假丝酵母菌,污染的可 能性更低。
PPT学习交流
9
二、自动化血培养系统
• 仪器培养孔底的 光电探测器测量 反射光变化并按 相应公式计算。
• 判读公式: 加速度法 速率法 起始阈值法
PPT学习交流
10
三、标本采集和运送
PPT学习交流
11
(一)标本采集
• 采集时间 1.尽可能在抗菌药物使用前; 2.对已经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人,最好在下次用药 前采集; 3.寒战和发热初起时采血可提高培养阳性率,心 内膜炎(持续性菌血症)例外; 4.怀疑血流感染时应尽早采血,不要强调体温超 过39℃才抽血,而错过时机。
PPT学习交流
4
(二)血流感染的类型
• 菌血症(bacteremia):细菌侵入血流,尚未大量 繁殖且未引发临床症状,往往是一过性的。

全版血流感染诊断金标准.ppt

全版血流感染诊断金标准.ppt
血流感染诊断的金标准: ——正确的血培养
最新.课件
1
埃默里大学附属二院
2011全年血培养送检数41546瓶 137瓶/2011年7月13日,平均113瓶/天 床位数900张
国内统计17家医院1次血培养阳性率10.8%, 18家医院2次以上血培养阳性率14.8%, 台湾地区采取双套瓶策略,阳性检出率20-35%
PCT >2 <0.5 <0.5 >2
建议
按血培养结果调整抗生素
观察,排除其他发热原因
与微生物组沟通,进入污 染排查 重复送检,留意血培养影 响因素,盲转
最新.课件
10
谢谢大家!
最新.课件
11
孵育5-7天,有利于苛养菌,丝状真菌的 检出
最新.课件
6
是否采用了厌氧瓶培养(专用)
大多数兼性厌氧菌其实更适合在厌氧环 境下生长
采取“需氧+厌氧”模式送检 筛查了“需氧”,“厌氧”,“兼性厌
氧” 为马上开展的“厌氧菌”培养做准备
最新.课件
7
降钙素原检测(! 正常水平低,半衰期短
细菌性感染治疗过程的监控 指导抗生素的应用
见表
最新.课件
8
德国脓毒症学会指导方针:
PCT浓度(ng/ml) <0.25 0.25-0.5
0.5-2 2-10 >10
临床意义
基本没有细菌感染
可能存在局部感染 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不可能是全身感染
建议
不使用抗生素
建议使用抗生素 视病人情况重新评估
SIRS;多发创伤,烧伤 可能有全身感染
氧各一
最新.课件
4
采血时间及方式(标本采集手册)
使用抗菌药之前,发热高峰前1h内或病 人寒战和发热开始时采集

血液培养技术用于血流感染诊断临床实践专家共识ppt课件

血液培养技术用于血流感染诊断临床实践专家共识ppt课件

性率。
推荐使用抗菌药物
03
• 在采血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提高培养的阳性率。
提高血液培养技术的特异性
推荐使用特异性更高的培养基
• 使用特异性更高的培养基可以减少培养的假阳性。
对可疑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
• 分子生物学鉴定可以提高鉴定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对培养阳性菌株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 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可以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避免滥用抗菌药物。
监测复发
• 血液培养技术可监测血流感染的复发情况,及时发 现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05
血液培养技术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 优化建议
提高血液培养技术的检测效率
推荐使用自动化血液培养系统
01
• 自动化血液培养系统可以提高培养效率,缩短培养时间
,减少误报和漏报。
常规采用需氧和厌氧两种培养方式
02
• 需氧和厌氧培养可以覆盖更多的病原体,提高培养的阳
• 血液培养是诊断BSI的常规方法,但存在检
2
测时间较长、费用较高等局限。
•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的
3
不断发展,血液培养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和 改进。
共识方法和范围
• 本共识采用基于文献的系统评价方法,对血液培养技术在BSI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评估和 分析。
• 本共识涵盖了不同类型血液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范围、优缺点及发展方向等内容,旨在 为临床医生在诊断和治疗BSI时提供参考和指导。
• 对于不同类型血流感染,需要研究更 加快速、敏感和特异的检测方法,以便更 早地确诊并指导治疗
• 血液培养技术的普及程度和可及性仍 需进一步改善,以便更多患者能够及时接 受诊断和治疗
• 需要加强血流感染防控意识,降低抗 生素耐药性的产生,提高血流感染整体诊 疗水平

血液培养技术用于血流感染诊断临床实践专家共识PPT课件

血液培养技术用于血流感染诊断临床实践专家共识PPT课件
采样时机
在患者寒战、发热初期或开始使用抗 菌药物前进行血液采样,以提高阳性 检出率。
与其他检测方法联合应用策略
分子生物学技术
如PCR、宏基因组测序等,可提高病原微生物检测速度和准确性,有助于早期 诊断和治疗。
免疫学方法
如抗原检测、抗体检测等,可用于辅助诊断和病原体鉴定,提高诊断特异性。
关注特殊人群及复杂情况处理
血液培养技术定义
• 血液培养技术是一种通过采集患者血液样本,在 体外进行培养、分离和鉴定病原菌的技术,用于 血流感染的诊断。
血液培养技术分类
需氧瓶和厌氧瓶培养
根据病原菌的需氧和厌氧特性,将血液分别接种至需氧瓶和厌氧 瓶中进行培养。
自动化血培养系统
采用自动化仪器连续监测血液样本中的微生物生长,提高检测速 度和准确性。
采集部位选择
优先选择外周静脉血,必要时 可采集动脉血或骨髓血。
采集时机
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 以提高阳性率。
采集量
成人每次采集10~20ml,儿 童根据年龄和体重适量采集。
转运要求
采集后应立即送检,避免长时 间放置和转运过程中的污染。
实验室检测流程优化
接收与登记
实验室接收标本后应立即登记 ,核对标本信息。
考虑采样时机、采样量、 转运过程等因素对结果的 影响,必要时进行复检。
报告规范
采用统一格式书写报告, 包括患者信息、标本信息 、检测结果及解读等内容 。
06 临床实践中应用建议及注 意事项
患者筛选标准与时机把握
筛选标准
对于疑似血流感染患者,应根据其临 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指标进 行综合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血 液培养。
儿童与老年人
应根据患者年龄、免疫状态等因 素调整采样量和抗菌药物使用策

血液培养技术用于血流感染诊断临床实践专家共识PPT课件

血液培养技术用于血流感染诊断临床实践专家共识PPT课件
负责血液培养技术的具体操作和结果分析,需要 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
医院感染控制人员
负责医院感染的监测、预防和控制,需要关注血 流感染的发病情况、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等信息 ,以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
02 血流感染概述
定义与流行病学
定义
血流感染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通过血 液循环途径侵入人体,在血液中生长 、繁殖并释放毒素和代谢产物,从而 引起全身性感染的一种疾病。
原理介绍
血液培养技术定义
01
通过采集患者血液样本,在体外适宜条件下进行培养,以检测
血液中的病原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检测
02
利用不同的培养基和条件,分离和鉴定血液中的细菌、真菌等
病原微生物。
自动化血液培养系统
03
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如荧光法、电阻法等,提高检测速度和准
确性。
操作流程
01
02
03
04
采集血液样本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血流感染患者可出现发热、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以及感 染部位相关的局部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 功能衰竭。
诊断依据
血流感染的诊断主要依据血培养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血培养阳性是确 诊血流感染的重要依据。
03 血液培养技术原理及方法培养基选择
根据预计检测的病原微生物种 类选择合适的培养基。
接种与培养
将血液样本接种于培养基上, 置于适宜条件下进行培养。
观察与记录
定期观察培养结果,记录病原 微生物生长情况。
结果解读与报告规范
01
02
03
结果解读
根据病原微生物种类、数 量及生长情况,判断血流 感染类型及严重程度。

血流感染诊断和金标准正确和血培养共54页

血流感染诊断和金标准正确和血培养共54页
Thank you
血流感染诊断和金标准正确 和血培养
41、实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次血培养可提高G-菌的检出率
• 导致血流感染的常见G-菌,首次血培养即可获得阳性结果的比率较低, 仅60-78%,尤其是铜绿假单胞菌。但大多数可在前3次血培养中获得 阳性结果
行4次血培养
行3次血培养
阳性率 阳性率
PPT学习交流
19
3.Lee A et al.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2007;45(11):3546–3548
单一病原体感染:多次血培养可提高阳性率
• 24小时血培养次数≥3次或4次的患者,前两次血培养的阳性率<90%; 而前4次血培养的阳性率>99%
阳性率
PPT学习交流
16
3.Lee A et al.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2007;45(11):3546–3548
腹部术后感染,…) • 心率异常加快 • 低血压或高血压 • 呼吸频率加快
PPT学习交流
5
血培养现状—假阳性率高
皮肤消毒不彻底 采血操作不规范 临床实践欠规范
PPT学习交流
7
优化血培养流程、提高检出 率
采血时机 采血份数 采血量 规范操作
PPT学习交流
8
• 由于血流感染病原菌种类多,难以根 据临床表现鉴别,正确的病原学诊断 有赖于早期的血培养及脓液或其他体 液标本进行的涂片和培养1
肠球菌 链球菌
20
结论
• 24h内进行4次血培养,导致血流感染的病原体阳性检出率 高达99%
• 各种不同病原体血培养的阳性检出率略有差异,金黄色葡 萄球菌在首次血培养即可获得阳性结果的比例较高;而铜 绿假单胞菌首次血培养即可获得阳性结果的比例较低
PPT学习交流
21
3.Lee A et al.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2007;45(11):3546–3548
多次血培养可提高G+菌的检出率
• 导致血流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首次血培养即可获得阳性结果的比率在90% 左右,其他常见G+菌,大多数可在前3次血培养中获得阳性结果
行4次血培养
行3次血培养
阳性率 阳性率
肠球菌 链球菌
PPT学习交流 3.Lee A et al.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2007;45(11):3546–3548
• 血培养是检测患者是否存在血流 感染的重要手段,当血培养获阳 性结果时,可明确诊断,是诊断 的“金标准”,同时也可以为临 床靶向治疗提供依据2
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各医院在血培养的次数以及每次的采血量 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否影响血培养的阳性率? 血培养是否可以成为判断某些定植率是感染还是定植的方法?
PPT学习交流
可疑的亚急性心内膜炎患者每间隔30分钟至1h采集1套, 连续采集3套标本。如果24小时内报告阴性,则继续采集2 套血培养
PPT学习交流
11
采集血培养样本的最佳时间?
尽可能在患者寒战或开始发热时采血 如患者已经应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应在下一次
用药之前采血培养
PPT学习交流
12
PPT学习交流
13
血培养次数对阳性率的影响
采血体积及培养皿孵化时间对血培养阳 性率的影响
正确的血培养对判断常见定植菌感染的 意义
PPT学习交流
血流感染诊断的金标准: ——正确的血培养
ICU
PPT学习交流
1
基本概念:血流感染?
血流遭受的微生物(细菌或真菌)侵入所引 起的感染
患者有发热、寒战或低血压等临床症状且血 培养有致病菌
PPT学习交流
2
基本概念:血培养?
血培养是一项实验室检查,从患者体内采血,并 将其装入含有培养基的瓶中,以此来确定导致患 者感染的微生物(细菌或真菌)是否已经侵入患 者的血液。
14
研究简介
• 对2004年1月-2005年12月入 住Robert Wood Johnson大 学附属医院及Duke大学医疗 中心且血培养阳性的成人患 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在 24h内均接受 ≥3次血培养
• 研究旨在评估血培养次数与 阳性率的相关性
PPT学习交流
15
3.Lee A et al.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2007;45(11):3546–3548
9
1.汪复等.实用抗感染治疗学.2005 2. Hall KK et al. 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2006;19(4):788–802
问题:
怀疑血流感染,何时采血最佳?
PPT学习交流

寒战 体温
血培养
细菌浓度
0
30
60
时间 (分钟)
研究表明:细菌通常在病人寒战和发热前1h进入血流
混合感染:多次血培养可提高所有病原体的检出率
• 58例混合感染检出的病原体共121株,所有病原体在前4次血培养可获 得阳性结果 N=121株
阳性率
PPT学习交流
18
3.Lee A et al.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2007;45(11):3546–3548
混合感染:多次血培养可提高阳性率
• 研究期间,共发生58例由多种病原体导致的血流感染,该类患者前三 次血培养的阳性率为100% N=58例
阳性率
PPT学习交流
17
3.Lee A et al.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2007;45(11):3546–3548
PPT学习交流
3
血培养非常重要
菌血症和真菌血症 → 早期诊断 阳性血培养:证实有感染性的病原体 → 鉴定病原体 → 优化抗菌药物治疗 → 改善预后
PPT学习交流
4
什么时候进行血培养?
脓毒症患者应常规行血培养
怀疑血流感染患者常规行血培养,如:
• 不明原因的发热(>37℃)或体温过低(<36℃) • 休克,寒颤,僵直 • 严重的局部感染(脑膜炎,心内膜炎,肺炎,肾盂肾炎,
PPT学习交流
22
问题: 标本须间隔多久采集?
PPT学习交流
23
标本须间隔多久采集?
对于非持续性菌血症,同时或短时间内采集2~3套血培养, 因为体内巨细胞吞噬系统会在15~30min内清除掉进入人 体内的细菌
可疑急性心内膜炎患者要立即取血作血培养,30分钟内完 成3套血培养的采集,采集后立即进行抗菌药的经验治疗。 如果24小时内报告阴性,则继续采集2套血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