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点:新、旧三民主义(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错易混点35、新、旧三民主义
错因归纳:对新、旧三民主义在内容和实践上的区别认识不清。
释疑解惑
真题突破
1.(2011·重庆文综·18)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
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孙中山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民权主义指的是:创立民国,即为政体问题。
而A项说的正是君主专制政体才是革命的根本正确;B项和D项是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项说的是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2.(2013·安徽文综·14)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
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
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
”由此可见( ) 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
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
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给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现代文明国家最难的问题是社会问题,我国的社会问题不严重,但要未雨绸缪,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平均地权是孙中山解决社会问题的第一步。
故选C;中国工商业不发到,社会纠纷不多,但需要未雨绸缪,实行民生主义,解决这个问题,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民主革命和民生主义的重要性比较,排除B;材料最后一句虽然讲平均地权,但平均地权不等于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而且孙中山的平均地权只是为实现谋人民全体之福利的第一步。
排除D。
3.(2014·海南单科·17)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
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 )
A.借鉴代议制度,摒弃党国体制
B.发展私人资本,预防国家资本垄断
C.学习苏俄革命精神,不采用苏维埃制度
D.推动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
【答案】C
【解析】材料显示是向俄国学习,不是“摒弃党国体制”,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私人资本”的信息,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中“以俄为师”“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说明孙中山主张有选择的学习苏俄,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耕者有其田”信息,故D项错误。
4.(2016·浙江文综·39节选)近代平等思想发端于古希腊和罗马,而追求民权平等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矢志一生的奋斗目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6分)
材料三孙中山一生奉行“天下为公”。
“既知民为邦本,一国之内人人平等,君主何复有存在之余地!”从组织兴中会起,就把“创立合众政府”悬为鹄的。
同盟会成立后,他提出“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其后又发明“五权分立”的宪法,在西方三权分立基础上,参照传统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而成,以保障民权的落实。
民国肇造,约法颁布,民权平等曙光初现,旋为复辟势力所断。
直至晚年,他依然致力于三民主义的新生,认为法国革命的“平等”和“民权主义”相同。
——据李华兴《评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等整理总结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它是顺应革命实践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的产物;②它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产物。
(3)阅读材料三,对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您侧重于哪一种认识?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阐述。
(6分。
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答案】(3)侧重①:辛亥革命前,致力于推翻君主专制,提出“创立合众政府”、“创立民国”、“五
权宪法”等主张;
民国成立后,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倡导主权在民、平等自由、民主共和等;
对三民主义做出新解释,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侧重②:潜心研究各种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吸取西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民主共和等思想;整理发掘中国古代有益于民权平等的制度与民本思想,包括考试制度、监察制度和“天下为公”、“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等。
【解析】(3)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只要选取其中一种观点,然后结合相关史实进行扼要阐述即可,侧重①,可以从“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民国成立后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角度进行扼要阐述;侧重②:可以从其潜心研究各种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和吸取西方思想、整理发掘中国古代有益于民权平等的制度与民本思想等角度作扼要阐述。
模拟突破
1.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对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
A.希望完全学习欧美的政治经济制度
B.社会革命指的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C.希望避免欧美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
D.我国民本思想自古就有且最为发达
【答案】C
【解析】从“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可知,孙中山主张避免欧美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故C项正确。
2.1905年5月孙中山自称是“中国社会主义者”,表示“要采用欧洲的生产方式,使用机器,但要避免其种种弊端”,使中国由“中世纪的生产方式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生产阶段,而工人不必经受被资本家剥削的痛苦。
”这主要表明当时孙中山( )
A.已成为了社会主义者B.彻底认清了中国国情
C.萌生了节制资本思想D.完全了解西方的弊端
【答案】C
【解析】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材料中“孙中山自称是‘中国社会主义者’”应从民生主义的角度理解,而非社会主义者,故A项错误;当时的三民主义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与“彻底认清”不符,故B项错误;孙中山指出,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后者与材料中“使用机器,但要避免其种种弊端”“工人不必经受被资本家剥削的痛苦”相符,故C项正确;材料中“要避免其种种弊端”,不等于完全了解,故D项错误。
3.蔡元培认为:“三民主义虽多有新义,为往昔儒者所未见到,但也是以中庸之道为标准。
”据此推断,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中最符合蔡元培观点的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创立民国,实现共和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答案】D
【解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主张反帝和民族平等,与中庸无关,故A项错误;“创立民国,实现共和”主张政治上推翻帝制,实行民主,这是严肃的阶级斗争,不能体现中庸思想,故B项错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意味着国民党主动寻求与俄国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支持农民和工人的利益诉求,不能体现中庸思想,故C项错误;“平均地权”有反封建的动机可是却没有彻底反封建,在改善农民待遇和限制地主之间寻求平衡,“节制资本”在自由市场和国家干预之间寻求平衡,故D项正确。
4.王鸿生在《历史的瀑布与峡谷》中认为近代的某一思想是“以民道代天道”,是“有民无天”的新道统,是“翻天”,让民“顶天立地”。
这一思想应是( )
A.变法维新
B.三民主义
C.民主科学
D.社会主义
【答案】B
【解析】“民道”指人民主权的民主共和制度,“天道”指君主专制制度。
变法维新主张保留清政府及皇帝制度,未能让民“顶天立地”,A项错误;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明确指出主权在民,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B项正确;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更侧重于思想文化领域,C项错误;社会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时,清政府已经灭亡,D项错误。
5.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
”“这个办法”是( )。
A.武装夺取政权 B.走十月革命道路
C.建立责任内阁 D.实行新三民主义
【答案】D
【解析】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人,一贯采用革命方式武装夺权,领导的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十月革命性质不同,故排除A、B两项;责任内阁1912年建立,与题干不符;1924年,孙中山在吸取旧三民主义缺陷基础上,提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故“这个办法”指新三民主义,故选D项。
6.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在民权方面有了质的飞跃和进步,因为它( )。
A.提出反帝和国内民族平等
B.倡导自由、平等、博爱
C.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D.提出了“节制资本”的主张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新三民主义在民权方面的进步,根据所学,进步主要体现在新三民主义主张普遍平等
的民权。
A项是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发展的表现;D项是新三民主义民生主义发展的表现;B项与本题无关。
本题选C项。
7.(2019·湖南四大名校联考)“文明有善果,也有恶果,须要取那善果,避那恶果。
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总由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此成不平等的世界。
”这是孙中山发表于《民报》上的讲话,为此,他要突破欧美之恶果的主张表现在( )
A.推翻清王朝统治,实现民族革命
B.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节制资本,实现社会革命
D.平均分配土地,实现真正的均富
【答案】C
【解析】据材料“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反映了欧美国家工业革命后贫富两极分化现象,针对该问题,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故C项正确。
8.(2018·甘肃兰州模拟)1899年孙中山说:“今之耕者,率贡其所获之半于租主而未有己,农之所以困也。
土地国有,必能耕者而后授以田,直纳若干租税于国,而无复一层地主从中朘(剥削)削之,则民可以大苏。
”孙中山的主要目的是( )
A.抑制土地兼并
B.废除土地私有制
C.巩固民国政权
D.减轻农民负担
【答案】D
【解析】材料中孙中山认为地主土地私有制下,地主剥削严重导致农民贫困,实行土地国有与“耕者有其田”,使农民免受地主的剥削,农民负担则会大大减轻,故D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无体现,故A项错误;B项不是孙中山主张的主要目的,故B项错误;此时民国尚未建立,故C项错误。
9.(2019·北京昌平区模拟)毛泽东指出:孙中山为我们定下了革命的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叫我们反抗帝国主义,使中国民族得到解放。
民权主义叫我们反抗军阀,使中国人民自立于统治地位。
民生主义叫我们反抗大买办阶级和地主阶级,使中国大多数穷苦人民得享有经济幸福。
革命的三民主义( )
A.成为了辛亥革命的理论指导
B.奠定了《临时约法》的思想基础
C.明确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D.推动国民革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答案】 C
【解析】毛泽东所指出的三民主义有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要求,所以是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要求,即革命的任务,故C项正确。
10.(2016·湖南四市联考)孙中山在《中国实业如何能发展》一文中说:“惟所防者,则私人之垄断,渐变成资本之专制,致生出社会之阶级,贫富之不均耳……以国家实业所获之利,归之国民所享。
”其主要观点是( )
A.反对私人资本发展,追求社会公平
B.强调发展国家资本,力求造福国民
C.主张平均地权,防止贫富不均
D.关注工人利益,反对阶级分化
【答案】 B
【解析】由材料中的“惟所防者,则私人之垄断”“国家实业”“国民所享”等可知,孙中山主张发展国家资本,所获之利归国民共享,对私人之垄断资本加以限制,以免其操纵国计民生,B正确;孙中山反对的是“私人之垄断”“资本之专制”,A错误;C、D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11.(2016·河北保定模拟)孙中山在1924年8月出版的《三民主义》一书中认为,民权应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四个方面。
这一解释的本质意义在于( )
A.建立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B.实践美国林肯民有、民治和民享思想
C.在中国境内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
D.真正实现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答案】 D
【解析】材料只是提供了民权的内涵,只是共和国建立的一方面,以偏概全,故A项错误;材料只能体现民享思想,以偏概全,故B项错误;民权问题与民族问题联系不大,故C项错误;孙中山对民权作出具体阐释,明确了人民的权利,从而保证人民权利达到实现,故D项正确。
12.(2016·湖北联考)孙中山说:“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由此可以表明( )
A.实现民主政治为革命派政治目标
B.孙中山三民主义顺应了时代潮流
C.革命派对三民主义做了全新解释
D.民族革命是辛亥革命的首要任务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孙中山强调“国家是国民的国家,政治是国民的政治,权利是国民的权利”,说明孙中山是在强调在国家中国民的主体地位,要建立民主政治,故A项正确。
13.(2016·河南郑州三模)“这种主义的高涨以对劳动群众生活状况的最真挚的同情和对他们的压迫者及
剥削者的最强烈憎恨为前提,同时又反过来产生这种,同情和憎恨。
”列宁评价的应是孙中山的(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改良主义
【答案】 C
【解析】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以推翻满清王朝为内容,与材料中“对劳动群众生活状况的最真挚的同情”不符,故A项错误;民权主义是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内容,与材料“对劳动群众生活状况的最真挚的同情和对他们的压迫者及剥削者的最强烈憎恨为前提”不符,故B项错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体现了对劳动人民生活的关注,与材料相符,故C项正确;改良主义是以温和的手段在细枝末节上对原有体系制度进行修订补充的政治主张,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14.(2016·江苏扬州期末)1924年孙中山指出:“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
主张民生主义的人,应该要细心去研究的。
”与孙中山这一思想联系最紧密的事件是( )
A.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
B.中国共产党成立,孙中山准备与之合作
C.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国共开始第一次合作
D.中国共产党接受民生主义主张,开展土地革命
【答案】 C
【解析】孙中山指导辛亥革命的是三民主义,不是重新解释后的三民主义,故A项错误;中共成立于1921年,而材料涉及思想是在1924年提出,故B项错误;按照思想主张,孙中山在材料中指出民生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好朋友”关系,按照时间来看,1924年国民党一大改组国民党,接受中共主张,符合题干意思,故C项正确;中共开展土地革命是在1927~1936年的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的做法与民生主义主张截然不同,故D项错误。
15.孙中山曾说:“民生主义,即贫富均等,不能以富者压倒贫者是也。
但民生主义,在前数十年,已有行之者,其人为何?即洪秀全是也。
”结合材料分析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的核心是( )
A.土地所有权问题B.平均分配财富问题
C.土地使用权问题D.武装建立政权问题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洪秀全推行的“民生主义”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天朝田亩制度》,这解决的是土地所有权问题,故A项正确;平均分配财富问题是空想的平均主义,这不是孙中山提倡的,故B项错误;民生主义解决的是土地所有权,不是土地使用权,故C项错误;武装建立政权问题是民权主义,故D项错误。
16.孙中山主张普遍建立消费合作社和生产合作社,认为建立合作经济是“地方自治团体”之“要事”,是避免“商家垄断”的有效办法。
还主张“累进税率,多征资本家的所得税和遗产税”。
这体现了孙中山( )
A.节制资本的思想B.深受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C.关注工农的利益D.提倡建立公私合营经济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孙中山主张建立合作经济以避免“商家垄断”,对资本家多征税,体现了“节制资本”的思想,故A项正确;体现孙中山思想受中国共产党影响的内容应是“扶助农工”,故B项错误;材料中孙中山“节制资本”思想与关注工农利益无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中孙中山的合作社经济并不一定是公私合营经济,故D项错误。
17.“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
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无发展之可能。
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
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上述材料反映了( )
A.中国共产党救国主张
B.国民党民族思想发生巨大变化
C.抗战时期民族之矛盾
D.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对外主张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并结合所学新旧三民主义可知,国民党的民族思想发生巨大变化,认识到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思想,而不是中国共产党的救国主张,故A项错误。
新三民主义思想提出于1924年,抗战开始于1931年,解放战争开始于1945年,故C、D两项错误。
18.1924年11月,孙中山以大元帅身份公布了《工会条例》。
下列是条例中的某些条款,这些规定( )
A.体现了三民主义的新发展
B.表明其政治立场发生根本改变
C.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D.背离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方向
【答案】A
【解析】 1924年,孙中山公布《工会条例》,保护劳工权利,表明孙中山的思想实现了升华,体现了三民主
义的新发展,故A项正确;孙中山并没有改变其政治立场,故B项错误;在《工会条例》公布前国民革命运动就已兴起,故C项错误;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反帝反封建,没有背离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方向,故D项错误。
19.(2017甘肃兰州一模)1899年孙中山说:“今之耕者,率贡其所获之半于租主而未有己,农之所以困也。
土地国有后,必能耕者而后授以田,直纳若干之租于国,而无复有一层地主从中朘(剥削)削之,则农民可以大苏。
”孙中山的主要目的是( )
A.抑制土地兼并
B.废除土地私有制
C.巩固民国政权
D.减轻农民负担
【答案】D
【解析】材料中孙中山认为在地主土地私有制下,地主剥削严重导致农民贫困,而实行土地国有与“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农民免受地主的剥削,负担就会大大减轻,故D项正确。
A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错误;B项不是孙中山主张的主要目的,故错误;此时民国尚未建立,故C项错误。
20.(2018四川资阳高三一诊)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先生说:“至共产主义之实行,并非创自俄国,我国数十年前,洪秀全在太平天国已经实行(‘圣库制度’),且其功效较俄国尤大。
”孙中山对“圣库制度”的认识表明( )
A.俄国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
B.“联俄”未必要全盘学习俄国
C.共产主义和“圣库制度”一脉相承
D.民生主义是对“圣库制度”的补充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洪秀全在太平天国已经实行(‘圣库制度’),且其功效较俄国尤大”可知孙中山表示并不一定要完全学习俄国,故B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