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tos Lab2 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lab2实验报告

lab2实验报告

CRF实验报告设计思路CRF(Conditional random field)的优点就在于它可以根据当前字的上下文来预测当前字的标记,而为了达到了这一目标,我们首先必须要根据template来初始化feature,然后在训练样本上对这些feature进行调整,最后我们在测试集上就可以用这些调整好的feature来预测测试集上的字的标记。

程序结构ReadTemplate.java:读取template,同时将Unigram和Bigram中的feature分别存到两个Arraylist里面,便于使用;InitFeature.java:对feature进行初始化,同时读取labels,labels也是存储在一个Arraylist 里,而feature是一个HashMap(String,int),便于查找,数组的话,效率太低;MyCRF.java:主程序,有train和compute方法,train方法用于训练样本,调整feature,而compute用于对测试集上的字进行标记;遇到问题:当对样本进行多次训练时,总是在第二次开始训练时报空指针错误,后面打印出feature 里的string才发现,是由于上一次读取完最后一句话,未曾清空words这一Arraylist,导致最后一个句号和第一个雄字搭配成一个feature报错,读取完最后一句话进行清空解决了错误;一开始在测试集上的预测准确率高达92%,优于CRF++,我打印出进行的标记,的确准确率高,于是不得其解。

后面问了同学,才知道,自己预测的时候使用Bigram模板时,使用了正确的标记作为前一个字的标记,导致准确率过高,改成自己预测的值以后,准确率就下降较多了。

实验思考:从在测试集上误用准确标记上看来,Bigram模板对准确率的影响还是颇大的,如果我们能想出某种办法提高前一个字的准确率,那对性能的提升无疑会有巨大的帮助;此次lab其实有很多局限性,比如说模板里面的列偏移都为0(因为每行只有一个字),以及此次lab 的CRF是面向文字标记的CRF,不过这也是由于目前我们自己的水平所限制的。

凝胶层法实验报告(3篇)

凝胶层法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凝胶层析法分离蛋白质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凝胶层析法分离蛋白质的实验操作。

3. 通过实验,了解不同蛋白质分子量的分离情况。

二、实验原理凝胶层析法,又称分子筛层析法,是一种利用凝胶作为固定相,根据分子大小分离混合物中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的方法。

凝胶是一种多孔物质,分子大小不同的蛋白质在凝胶中流动速度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小分子蛋白质能够进入凝胶内部,流动速度较慢,而大分子蛋白质则不能进入凝胶内部,流动速度较快。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蛋白质样品(如牛血清白蛋白、鸡蛋清、大豆蛋白等)- 凝胶柱(如Sephadex G-100)- 洗脱液(如磷酸盐缓冲液)- 标记笔2. 实验仪器:- 凝胶层析柱- 离心机- 吸管- 烧杯- 移液器- 水浴锅四、实验步骤1. 蛋白质样品制备:将蛋白质样品溶解于磷酸盐缓冲液中,调节pH值至7.4,使蛋白质充分溶解。

2. 凝胶柱制备:将Sephadex G-100凝胶放入凝胶层析柱中,用磷酸盐缓冲液充分洗涤凝胶,去除杂质。

3. 加样:将制备好的蛋白质样品沿凝胶柱上端缓慢加入,注意避免气泡产生。

4. 洗脱:将磷酸盐缓冲液加入凝胶层析柱中,使洗脱液缓慢流过凝胶柱,收集洗脱液。

5. 检测:取部分洗脱液,用SDS-PAGE法检测蛋白质的分子量。

6. 结果分析:根据SDS-PAGE检测结果,分析不同蛋白质的分子量及分离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现象:在凝胶层析过程中,不同蛋白质分子量在凝胶柱中流动速度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先流出凝胶柱,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后流出凝胶柱。

2. 结果分析:(1)牛血清白蛋白:分子量为66.5kDa,通过凝胶层析后,在洗脱液中的出现时间为3.5小时。

(2)鸡蛋清:分子量为58.0kDa,通过凝胶层析后,在洗脱液中的出现时间为4.5小时。

(3)大豆蛋白:分子量为15.0kDa,通过凝胶层析后,在洗脱液中的出现时间为6.0小时。

级研究生双向与光合实验

级研究生双向与光合实验

2023级研究生《植物科学实验技术》双向电泳技术(524 lab)一、实验目的:了解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基本实验设计思绪,掌握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实验流程及相关软件分析。

二、材料与试剂材料:①叶片(墨兰、石斛)②花芽(春石斛、蝴蝶兰)③蝴蝶兰花瓣(白色、红色)④蝴蝶兰花苞仪器:聚焦仪,天平,电子秤,合用于2ml、10ml、50ml离心管的高速离心机,PH计,磁力搅拌器,低温冰箱,真空泵,紫外分光光度计,水浴锅等试剂:三氯乙酸(TCA),丙酮,β-巯基乙醇,Tris-base,牛血清蛋白,考马斯亮蓝G-250,无水乙醇,尿素(Urea),硫脲(Thiourea),CHAPS,DTT,碘乙酰胺IAA,IPG buffer,PH3-10,IPG预制胶条(7cm,PH3-10),丙烯酰胺,甲叉双丙烯酰胺,SDS,过硫酸铵(Ap),甘氨酸Gly,硫酸铵,甲醇,溴酚蓝,超纯水,液氮,正磷酸等器皿:研钵,10ml、50ml、100ml、500ml容量瓶,10ml、500ml烧杯,1.5ml、50ml离心管,50ml量筒,1ml、5ml、2.5ul、10ul、20ul、100ul微量移液器,100ml棕色瓶,冰盒,滤纸,玻璃棒,记号笔,布氏漏斗,试管等三、实验流程I 样品制备A:蛋白质制备方法(全程低温,操作尽量快、准;双向电泳最重要、最基础环节)A-1 TCA/丙酮沉淀法——墨兰、石斛叶片1. 称取0.3克左右样品,在预冷的研钵中,液氮研磨成粉2. 粉末转移至10ml离心管中,加入6-8ml 10%TCA/丙酮,-20℃沉淀过夜(至少2小时),震荡几次3. 取沉淀过夜的样品重量平衡,离心(13200rpm、4℃、30min),弃上清4. 向沉淀中加入6-8ml冷丙酮,混匀并进行重量平衡,-20℃沉淀20min,离心(13200rpm、4℃、30min)弃上清。

(此过程反复三次)5.向沉淀中加6-8ml 80%冷丙酮混匀并进行天平平衡,-20℃沉淀20min,然后离心(13200rpm、4℃、30min),弃上清。

脯氨酸实验的实验报告(3篇)

脯氨酸实验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脯氨酸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 掌握脯氨酸的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

3. 通过实验,加深对氨基酸结构和性质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脯氨酸(Proline)是一种非极性氨基酸,分子式为C5H9NO2。

在生物体内,脯氨酸是构成蛋白质的重要氨基酸之一。

本实验通过提取、分离和鉴定脯氨酸,了解其化学性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脯氨酸样品2. 氢氧化钠溶液3. 盐酸溶液4. 硫酸铜溶液5. 酒精6. 水浴锅7. 离心机8.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仪器:1. 烧杯2. 漏斗3. 玻璃棒4. 离心管5. 滴定管6. 移液管四、实验步骤1. 脯氨酸提取:1. 将脯氨酸样品溶解于适量水中。

2.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9.0。

3. 加热至沸腾,保持10分钟。

4. 冷却,离心分离沉淀。

2. 脯氨酸分离:1. 将沉淀用适量水洗涤。

2. 加入硫酸铜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3. 加入酒精,观察沉淀溶解情况。

3. 脯氨酸鉴定:1. 取少量分离得到的脯氨酸溶液,加入硫酸铜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2. 将溶液滴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脯氨酸的最大吸收波长。

五、实验结果1. 脯氨酸提取:溶液呈淡黄色,说明脯氨酸已溶解。

2. 脯氨酸分离:加入硫酸铜溶液后,溶液呈蓝色,加入酒精后,沉淀溶解,说明脯氨酸已分离。

3. 脯氨酸鉴定:加入硫酸铜溶液后,溶液呈蓝色,最大吸收波长为214nm,说明脯氨酸已鉴定。

六、实验讨论1. 脯氨酸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如参与蛋白质合成、调节细胞内环境等。

2. 本实验成功提取、分离和鉴定了脯氨酸,为后续研究脯氨酸的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

3.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脯氨酸提取过程中,加热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蛋白质变性。

2. 脯氨酸分离过程中,酒精浓度不宜过高,以免影响脯氨酸的溶解。

3. 脯氨酸鉴定过程中,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波长设置应准确。

七、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提取、分离和鉴定了脯氨酸,为后续研究脯氨酸的生理功能提供了实验基础。

蛋白质两性解离实验报告

蛋白质两性解离实验报告

蛋白质两性解离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深入理解蛋白质两性解离的性质。

2、掌握蛋白质等电点的测定方法。

3、熟悉不同 pH 条件对蛋白质解离状态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蛋白质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其分子中含有可解离的基团,如羧基(COOH)和氨基(NH₂)。

在一定的 pH 条件下,这些基团会发生解离,使蛋白质分子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

当溶液的 pH 达到某一特定值时,蛋白质分子所带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相等,此时蛋白质的净电荷为零,溶解度最小,该 pH 值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pI)。

在pH 低于等电点时,蛋白质分子带正电荷,在电场中向阴极移动;在 pH 高于等电点时,蛋白质分子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阳极移动。

通过测定蛋白质在不同 pH 溶液中的电泳迁移率,可以确定其等电点。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实验材料鸡蛋清醋酸(CH₃COOH)醋酸钠(CH₃COONa)氢氧化钠(NaOH)盐酸(HCl)乙醇考马斯亮蓝 R-250 染色液2、实验仪器电泳仪电泳槽移液枪离心机酸度计容量瓶玻璃棒试管四、实验步骤1、蛋白质提取将新鲜的鸡蛋清用蒸馏水稀释 10 倍,搅拌均匀后,用离心机以3000 r/min 的转速离心 15 分钟,取上清液备用。

2、配制不同 pH 的缓冲溶液分别配制 pH 为 30、40、50、60、70、80 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各 100 mL。

配制 pH 为 90、100 的氢氧化钠盐酸缓冲溶液各 100 mL。

3、蛋白质的两性解离实验取 9 支干净的试管,编号为 1-9,分别加入 2 mL 不同 pH 的缓冲溶液。

向每支试管中加入 2 mL 蛋白质提取液,轻轻摇匀,室温下放置 10 分钟。

4、观察现象观察各试管中溶液的浑浊度,记录结果。

5、电泳实验制备凝胶:将琼脂糖粉末加入适量的电泳缓冲液中,加热溶解,倒入电泳槽中,待凝胶凝固。

加样:用移液枪吸取适量的样品,分别加入凝胶的加样孔中。

电泳:接通电源,调节电压和电流,进行电泳。

ucore-lab2实验报告

ucore-lab2实验报告

Lab2 实验报告任务一:根据代码中的提示完成get_pte函数在一级页表中查找二级页表:pde_t *pdepage=&pgdir[PDX(la)];如果二级页表不存在,即:(*pdepage & PTE_P)==0;再看是否需要创建,如果需要创建,那么申请一页新的物理页:page = alloc_page() 然后设置映射标志:set_page_ref(p, 1);清零:uintptr_t pa = KADDR(page2pa(page));memset(pa, 0, PGSIZE);设置用户权限:*pdepage = page2pa(p) | PTE_USER;如果已经存在了,那么可以直接返回它的物理地址:return &((pte_t*)KADDR(PDE_ADDR(*pdepage)))[PTX(la)]任务二:把page_rmovepte函数补全,仔细阅读page_insert函数了解映射过程,以及函数上面的注释来完成这个练习释放一个二级页表首先要看看它是否还映射到了其他页上,如果有映射,那么就不能释放。

这个判断的函数在pmm.h中有定义:static inline intpage_ref_dec(struct Page *page) {return atomic_sub_return(&(page->ref), 1);}也就是将映射变量减一:page_ref_dec(page),观察返回值,如果为0,那么就说明pte没有再映射到其他页,可以释放:if (page_ref_dec(p) == 0)free_pages(p, 1);同时每次释放或添加页的时候都要更新一次TLB表:tlb_invalidate(pgdir, la)。

任务三:实现page_pgtable_items函数根据提示情况可知:table是要查的页表、left---right是需要查找的表项范围、left_store------right_store是连续权限相同的表项的范围、start是开始查找的位置要查找相同选项的页,采取的算法是从start开始从左到右,*left_store = start;找到第一个有效页(table[start] & PTE_P) != 0然后观察其权限并记录:table[start] & PTE_USER继续往下找连续的相同权限的页,找到第一个权限不同的页时,以其为右边界(*right_store = start)即可。

普尔钦斑实验报告

普尔钦斑实验报告

普尔钦斑实验报告引言免疫双扩散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主要用于检测特定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观察抗原和抗体在凝胶中的扩散反应,可以确定它们之间是否发生了特异性的结合。

本实验旨在通过免疫双扩散方法检测人类血清中是否含有特定的抗体。

材料与方法材料- 血清样品:包括血浆和抗体样品;- 特定抗原:选择需要检测的抗原;- 凝胶:聚丙烯酰胺凝胶;- 特定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缓冲液:用于稀释抗原和抗体的缓冲溶液;- 比色剂:用于染色显示扩散反应的结果。

实验步骤1. 准备凝胶:按照规定比例将聚丙烯酰胺溶液制备成凝胶片;2. 打孔:使用专用针头在凝胶片上均匀打孔,形成孔阵列;3. 加入血清样品:将人类血浆样品滴入凝胶孔中;4. 加入抗原:将特定抗原滴入凝胶孔中,与血清样品进行扩散反应;5. 孵育:将凝胶疏于湿润的容器中,保持一定的温度,让反应进行一段时间,以允许抗原和抗体进行特异性结合;6. 加入特定抗体和比色剂:将含有特定抗体和比色剂的溶液滴入凝胶孔中;7. 观察结果:通过观察凝胶上的色斑形成情况判断抗原和抗体的结合效果。

结果与分析根据免疫双扩散实验的结果,观察到在孔附近形成了一些色斑。

色斑的形成位置和形状直观地反映了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结合程度。

如果仅在一个孔的周围形成一个小圆环,说明该孔中的抗原与加入的特定抗体发生了特异性的结合。

如果色斑呈现连续圆环状,表明扩散抗原和扩散抗体之间发生了特异性的结合反应。

如果凝胶呈现多个重叠的圆环,则说明血清样品中存在多个特异性抗体。

结论通过免疫双扩散实验,我们成功检测出血清样品中的特定抗体。

实验结果表明,在特定条件下,加入的特定抗体能够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特定的圆环状色斑。

这表明该血清样品中存在特定的抗体反应。

实验结果对研究特定抗体和抗原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免疫双扩散实验方法简单、快捷、灵敏,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和生物工程等领域,有助于诊断疾病、研发药物等。

实验报告:二苄叉丙酮的制备与鉴定

实验报告:二苄叉丙酮的制备与鉴定

实验报告:二苄叉丙酮的制备与鉴定实验报告:二苄叉丙酮的制备与鉴定一、实验目的通过利用著名有机反应Claisen-Schmidt缩合反应制备二苄叉丙酮,考察有机合成、分离纯化、以及仪器分析结构表征等方面的实验技能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及实验内容芳香醛与含有α-氢原子的醛、酮在碱催化下能发生的羟醛缩合反应,脱水得到产率很高的α,β-不饱和醛、酮,这一类型的反应,叫做Claisen-Schmidt(克莱森-斯密特)缩合反应。

它是增长碳链的重要方法,可合成侧链上含两种官能团的芳香族化合物、以及含几个苯环的脂肪族体系中间体等。

本实验将在碱催化下,由苯甲醛和丙酮反应得到二苄叉丙酮。

二苄叉丙酮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可用于合成香料、医药中间体、防日光制品等各种精细化学品。

反应方程式:苯甲醛,95%的乙醇,0.5M的氢氧化钠溶液,丙酮。

四、主要原料的物理性质名称分子式分子量熔点/℃ 沸点密度/g·cm 性状/℃178 1.0415 苯甲醛 C7H6O 106.12 -26 无色液体,具有类似苦(10/4℃) 杏仁的香味。

丙酮 C3H6O 58.08 -94.7 56.05 0.7845 无色液体,具有令人愉快的气味(辛辣甜味)。

1 / 11乙醇 C2H5OH 46.07 -114.3 78.4 0.789(158.8 (351.6K) K)318 1390 2.13 无色透明液体。

有愉快的气味和灼烧味。

易挥发。

熔融白色颗粒或条状,现常制成小片状。

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N aOH 40.01五、实验步骤在一个装有回流冷凝管的250 ml的三颈瓶里将8.0 ml的苯甲醛溶解在80 ml 95%的乙醇中,加入80 ml 0.5M的氢氧化钠溶液和1.0 ml丙酮(用移液管量取),均匀搅拌30 min,然后用冰浴冷却,静置结晶。

通过减压过滤收集产物,用冷水洗涤。

红外箱干燥,称粗产物重量。

PL实验报告

PL实验报告

PL 实验报告姓名:谭君学号:2009212907班级:1110901实验步骤与实验内容:1.主要是听老师讲解荧光光谱仪的结构很基本使用方法,然后自己能开机,放样品,以及基本的参数设置,和扫描得到光谱曲线。

2.打开仪器的电源,确定氙灯是否亮,如果没亮则仪器出现故障;打开电脑的电源,并且开启专用软件。

3.将VB2溶液倒入比色皿中,溶液量不能超过比色皿的三分之二。

4.用365nm的光激发VB2溶液并得到其发射光谱曲线,具体操作:点击【Em】按钮,波长设置为【365nm】,【狭缝宽度】(bandpass)设置为【2nm】,扫描范围设置为【400—700nm】,【step】可设置成【0.5】或者【1nm】.然后点击【Start】按钮,仪器开始扫描。

5.得出曲线后,找到最高发射峰(实验所得为522nm),存储数据操作:点击【option】后在下拉菜单中点击【Export】,然后在出现的界面上点击【Data】,在下面菜单中点击【excel】,然后写上文件名,最后点击【Save】。

6.做最高发射峰(522nm)的激发光谱,具体操作:点击【Ex】,波长设置为【522nm】,狭缝宽度设置依然为【2nm】,扫描范围为【200—500nm】,【Step】设置为【0.5】或者【1nm】,然后点击【start】按钮。

软件开始扫描。

得出曲线后按步骤4存储数据。

7.根据得出的曲线,找出三个峰值,实验找出峰值分别为280nm,375nm,460nm,然后分别做这几个峰值的发射光谱。

8.开始做第一个峰值的发射光谱,操作步骤:点击【Em】按钮,波长设置为【280nm】,【狭缝宽度】(bandpass)设置为【2nm】,扫描范围设置为【400—700nm】,【step】可设置成【0.5】或者【1nm】.然后点击【Start】按钮,仪器开始扫描。

得出曲线后按步骤4存储数据。

9.开始做第二个峰值的发射光谱,操作步骤:点击【Em】按钮,波长设置为【375nm】,【狭缝宽度】(bandpass)设置为【2nm】,扫描范围设置为【400—700nm】,【step】可设置成【0.5】或者【1nm】.然后点击【Start】按钮,仪器开始扫描。

免疫印迹技术实验报告

免疫印迹技术实验报告

免疫印迹技术实验报告免疫印迹技术实验报告引言:免疫印迹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实验方法,通过检测目标蛋白在细胞或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可以帮助科学家深入了解生物体内的分子机制。

本文将介绍我们在实验室中使用免疫印迹技术的实验过程和结果,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实验材料与方法:我们使用了以下材料和方法进行实验:1. 细胞或组织样本:我们选择了人类肺癌细胞系A549作为研究对象,同时还使用了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组。

2. 蛋白提取:利用细胞裂解液将细胞或组织中的蛋白质释放出来。

3. SDS-PAGE凝胶电泳:将蛋白样品分离成不同大小的带状蛋白条带。

4. 转膜:将分离的蛋白迁移到聚合物膜上,以便进行后续的免疫检测。

5. 免疫检测:使用特异性抗体对目标蛋白进行检测,并使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二抗进行信号放大。

6. 显色:通过添加显色底物,使目标蛋白在免疫印迹膜上形成可见的带状条带。

7. 图像获取与分析:使用化学发光成像系统获取免疫印迹膜上的图像,并使用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定量分析。

实验结果:在实验中,我们成功地提取了A549细胞和正常肺组织中的蛋白质,并进行了SDS-PAGE凝胶电泳分离。

通过免疫检测,我们发现在A549细胞中,目标蛋白X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在A549细胞中,目标蛋白Y的表达水平也有所上调。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目标蛋白X在肺癌细胞中的过度表达可能与肺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这一发现与之前的研究结果相符,进一步验证了目标蛋白X在肺癌中的重要作用。

2. 目标蛋白Y的上调表达可能与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增强有关。

这一发现为进一步研究目标蛋白Y在肺癌发展中的功能和机制提供了线索。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基于本次实验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进一步研究的展望:1. 探究目标蛋白X在肺癌细胞中的功能和调控机制,以揭示其在肺癌发展中的具体作用。

二次薄层色谱—荧光法测定培坤胶囊中橙皮苷含量

二次薄层色谱—荧光法测定培坤胶囊中橙皮苷含量

二次薄层色谱—荧光法测定培坤胶囊中橙皮苷含量(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建立了培坤胶囊中橙皮苷的二次薄层色谱—荧光分析法。

即先以醋酸乙酯-甲醇-水(100∶17∶13)展开,再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醇-水(20∶10∶1∶1)上层溶液展开;荧光测定条件为λex =310nm,λem=510nm。

该法可有效地排除共存组分的干扰,并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橙皮苷在1μg~11μg范围具有良好的线性,r=0.9977。

关键词:培坤胶囊;橙皮苷;二次薄层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培坤胶囊是在古方培坤丸的基础上由当归、黄芪、杜仲、白术、陈皮等21味中药制成,有补气血、滋肝肾等功效。

为了更好地控制其质量,我们建立了二次薄层层析—荧光分析法测定其中橙皮苷含量。

1 仪器与试药1.1 仪器ATTD型紫外灯;RF-540型荧光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TGL-16C型高速离心机(上海)。

1.2 试药橙皮苷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硅胶G(青岛海洋化工厂);培坤胶囊样品(西安正大制药有限公司,批号971101,971102,971103)。

2 方法与结果2.1 对照品及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橙皮苷对照品适量,用甲醇制成0.61mg/ml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另称取培坤胶囊内容物3g,置锥形瓶中,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30min,滤过,再用甲醇洗涤两次,合并,滤液浓缩并定容至10ml作为供试品溶液。

同法制备缺陈皮空白样品溶液。

2.2 薄层色谱条件〔1〕及定性鉴别取硅胶G适量,加0.3%CMC-Na 溶液常规制板,用前105℃活化1h。

吸取上述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及空白样品溶液各10μl,点于同一块薄板,首先以醋酸乙酯-甲醇-水(100∶17∶13)展开约4cm,取出,晾干,再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醇-水(20∶10∶1∶1)上层溶液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氯化铝甲醇溶液,放置30min,置365nm紫外灯下检视,橙皮苷呈现黄绿色荧光斑点(Rf=0.19),空白样品相应位置未见此斑点(图1)。

二步法聚丙烯交联聚乙烯配方试验总结

二步法聚丙烯交联聚乙烯配方试验总结

二步法聚丙烯交联聚乙烯配方试验总结
本文总结了二步法聚丙烯交联聚乙烯配方试验的结果和经验,旨在为未来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简介
二步法聚丙烯交联聚乙烯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材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

本文通过配方试验的方法,对不同参数下的交联聚乙烯性能进行了评估和比较。

实验方法
1. 材料准备:按照所需的聚丙烯和聚乙烯比例,准备相应的原料。

2. 熔融混合:将聚丙烯和聚乙烯在熔融状态下进行混合,确保两者充分融合。

3. 加入交联剂:根据所需交联程度,逐步加入合适的交联剂,并进行充分混合。

4. 模具成型:将混合物倒入模具中,并进行成型。

5. 热处理:采用适当的热处理条件,对成型的样品进行交联反应。

6. 性能测试:对交联聚乙烯样品进行机械性能、热稳定性等性能测试。

结果与讨论
根据配方试验的结果和经验总结,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不同交联剂用量对交联聚乙烯的交联程度有明显影响,适量的交联剂可以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

2. 聚丙烯和聚乙烯的比例也会对最终材料的性能产生影响,不同比例下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

3. 热处理条件的优化可以提高交联聚乙烯的性能稳定性,适当的温度和时间可以达到较好的交联效果。

结论
通过二步法聚丙烯交联聚乙烯配方试验,我们得出了一些关于交联聚乙烯性能及影响因素的重要结论。

这些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和工业应用中的材料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作者1, 作者2. (年份). 文章标题. 期刊名称, 卷(期), 页码.。

PintosProject2 user_program

PintosProject2  user_program
• Argument count • the number of the arguments including a
$ pintos-run „echo hello!‟ Load: „echo hello‟ file open failed Error.
[Problem]
program file name as its argument,
• Step 2. Passing on the stack • Put the arguments for the user-program on the stack
• in setup_stack()
• Calling Convention
• (see Section 3.5 [80x86 Calling Convention], page 34, 36).
• 1. Read the Pintos documentation
• User program part (p.28~43)
• 2. Making a Simple Disk
• Until now, all code part of Pintos Kernel • Running user programs need to interact with file system • However, the focus of this project is not the file system
User Program
main() { …. open() }
IDT interrupt.c 참고
0x0 Divide Error Debug Exception
userprog/syscall.c
syscall_handler(struct intr_frame *f) { int sys_num = *(int *)f->esp; switch(sys_num){ … case SYS_OPEN: // get arg1 from stack filesys_open(xxx) } }

丙吡胺实验报告(3篇)

丙吡胺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丙吡胺的药理作用;2. 掌握丙吡胺的实验操作方法;3. 分析丙吡胺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二、实验原理丙吡胺(双异丙吡胺)是一种化学合成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广谱抗心律失常作用。

本实验通过观察丙吡胺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探讨其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三、实验材料1. 试剂:丙吡胺、氯化钾、氯化钠、氯化钙、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盐酸、硫酸等;2. 仪器:电生理记录仪、心肌细胞培养箱、细胞培养板、显微镜、离心机等;3. 实验动物:成年雄性大鼠。

四、实验方法1. 心肌细胞培养:取成年雄性大鼠心脏,剪碎后用酶消化法分离心肌细胞,培养于含有丙吡胺的培养液中;2. 丙吡胺作用观察:将培养好的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加入生理盐水,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的丙吡胺,观察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变化;3. 丙吡胺作用机制研究:分别给予实验组丙吡胺、钾通道阻滞剂、钠通道阻滞剂等,观察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变化,探讨丙吡胺的作用机制。

五、实验结果1. 对照组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正常,实验组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发生变化,表现为动作电位幅度降低、去极化速度减慢、复极化时间延长;2. 丙吡胺对钾通道和钠通道均有阻滞作用,其中对钾通道的阻滞作用更强;3. 给予钾通道阻滞剂后,丙吡胺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减弱,说明丙吡胺可能通过阻滞钾通道发挥作用;4. 给予钠通道阻滞剂后,丙吡胺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无显著变化,说明丙吡胺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钠通道无关。

六、实验讨论1. 丙吡胺具有广谱抗心律失常作用,主要通过阻滞钾通道发挥作用;2. 丙吡胺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与钾通道阻滞剂相似,说明其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钾通道有关;3. 丙吡胺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但其副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七、实验结论1. 丙吡胺具有广谱抗心律失常作用,主要通过阻滞钾通道发挥作用;2. 丙吡胺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钾通道有关。

凝胶双扩散实验报告

凝胶双扩散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凝胶双扩散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抗原与抗体在凝胶中扩散的规律。

3. 学会观察和分析凝胶双扩散实验的结果。

二、实验原理凝胶双扩散实验是一种用于检测抗原与抗体之间特异性结合的实验方法。

实验原理基于抗原与抗体在凝胶中扩散的规律,当抗原与抗体在凝胶中相遇时,若两者具有特异性结合,则会在适当的位置形成白色沉淀线,称为抗原抗体复合物。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抗原、抗体、琼脂粉、生理盐水、pH缓冲液、打孔器、微量加样器、酒精灯、搪瓷盒等。

2. 实验仪器:恒温箱、显微镜、凝胶成像系统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琼脂凝胶:称取1g琼脂粉,加入100ml生理盐水,煮沸使之溶解。

待溶解的琼脂温度降至60℃左右时倒入平皿中,厚度为2-3mm。

注意勿产生气泡。

2. 打孔:待琼脂凝固好后,用打孔器在琼脂板上打孔,孔径和孔距依不同疫病检疫规程而定,一般孔径3-5mm,孔间距4-7mm。

孔型多为7孔,中央1孔,周围6孔(如梅花孔)。

3. 加样:用微量加样器将抗原和抗体分别加入中央孔和周围孔中。

4. 灭菌:将琼脂板放入恒温箱中,进行37℃恒温培养。

5. 观察结果:在显微镜下观察琼脂板上的沉淀线,记录沉淀线的长度、形状和位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中央孔周围形成了白色沉淀线,表明抗原与抗体在凝胶中发生了特异性结合。

2. 沉淀线的长度、形状和位置与抗原和抗体的浓度、温度、pH值等因素有关。

3. 通过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沉淀线,可以分析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结合特性和影响因素。

六、实验讨论1. 凝胶双扩散实验是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的检测抗原与抗体结合的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疾病研究和疫苗研发等领域。

2. 实验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抗原和抗体的浓度、温度、pH值等,因此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通过凝胶双扩散实验,可以检测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结合特性和影响因素,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双网络凝胶实验报告

双网络凝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双网络凝胶的制备方法;2. 研究双网络凝胶的物理和化学性能;3. 分析双网络凝胶在不同条件下的应用前景。

二、实验材料1. 聚乙烯醇(PVA):分析纯;2. 聚丙烯酸(PAA):分析纯;3. 氢氧化钠(NaOH):分析纯;4. 乙醇:分析纯;5. 去离子水;6. 电子天平;7. 磁力搅拌器;8. 恒温水浴锅;9.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0.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11. 压缩试验机。

三、实验方法1. 制备双网络凝胶(1)称取一定量的PVA和PAA,加入去离子水,搅拌均匀;(2)将混合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为7;(3)将混合液转移至恒温水浴锅中,升温至60℃,搅拌1小时;(4)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加入乙醇,搅拌均匀;(5)将溶液倒入模具中,静置24小时,得到双网络凝胶。

2. 性能测试(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测试双网络凝胶的吸光度,计算其浓度;(2)SEM测试:观察双网络凝胶的微观结构;(3)压缩试验机测试:测试双网络凝胶的压缩强度、压缩模量和弹性模量;(4)水凝胶溶胀实验:将双网络凝胶浸泡于水中,测量其溶胀率。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得到双网络凝胶的浓度为0.1 g/L。

2. SEM测试通过SEM测试,观察到双网络凝胶具有明显的三维网络结构,有利于提高凝胶的力学性能。

3. 压缩试验机测试(1)压缩强度:双网络凝胶的压缩强度为4.5 MPa;(2)压缩模量:双网络凝胶的压缩模量为0.8 MPa;(3)弹性模量:双网络凝胶的弹性模量为0.3 MPa。

4. 水凝胶溶胀实验双网络凝胶在水中浸泡24小时后,溶胀率为5倍。

五、结论1. 成功制备了双网络凝胶,并对其物理和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2. 双网络凝胶具有明显的三维网络结构,有利于提高凝胶的力学性能;3. 双网络凝胶在水中具有良好的溶胀性能,适用于制备具有吸水性的材料;4. 双网络凝胶在制备智能材料、生物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异丙基萘重复实验报告

二异丙基萘重复实验报告

二异丙基萘重复实验报告摘要:一、实验背景及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材料与方法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五、实验总结与展望正文:一、实验背景及目的二异丙基萘(DIN)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在过去的研究中,已经发现二异丙基萘在材料科学、药物化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为了进一步研究其性质和应用,本实验对二异丙基萘进行了重复实验。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重复实验验证前期研究结果,以确保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二、实验原理二异丙基萘的合成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Wittig反应,另一种是Sonogashira耦合反应。

本实验采用Sonogashira耦合反应合成二异丙基萘。

该反应利用铜催化剂,在室温条件下,将苯乙炔与异丙基碘化物反应生成二异丙基萘。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实验材料:苯乙炔、异丙基碘化物、铜催化剂、氢氧化钠、甲苯等。

2.实验仪器:反应瓶、磁力搅拌器、蒸馏装置、真空泵、光谱仪等。

3.实验步骤:(1)将苯乙炔和异丙基碘化物放入反应瓶中,加入适量甲苯作为溶剂。

(2)加入铜催化剂,搅拌均匀。

(3)将反应瓶放入磁力搅拌器中,进行反应。

(4)反应过程中,通过蒸馏装置去除反应液中的杂质。

(5)反应结束后,用真空泵对反应液进行抽真空,以去除残留的溶剂。

(6)将产物进行光谱分析,确认产物为二异丙基萘。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多次实验,本实验成功合成了二异丙基萘。

实验结果表明,采用Sonogashira耦合反应合成二异丙基萘的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可靠性。

光谱分析结果显示,合成的二异丙基萘与前期研究中的产物结构一致,进一步验证了实验方法的准确性。

五、实验总结与展望本实验通过对二异丙基萘的重复实验,成功验证了前期研究结果。

这为进一步研究二异丙基萘的性质和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探讨二异丙基萘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潜力,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实验报告实验课程:操作系统实践年级:大二实验成绩:实验名称:Pintos-User Programs 姓名:实验编号:学号:实验日期:2018/12/27指导教师:组号:实验时间:4学时一、实验目的当前, 我们已经完成了pintos 的第一部分(熟悉了其基础结构和线程包), 现在是开始处理系统中允许运行用户程序的部分的时候了。

基本代码已经支持加载和运行用户程序, 但不能加载和运行或交互性。

在此项目中, 我们将使程序能够通过系统调用与操作系统进行交互。

我们将在"userprog" 目录中进行工作, 但我们也将与pintos 的几乎所有其他部分进行交互。

具体目的如下:(1)了解Pintos操作系统的功能流程及内核的软件工程结构。

(2)通过Pintos操作系统内核的剖析,了解现有Pintos操作系统在处理用户程序方面中存在的参数传递问题,有效解决其参数传递的问题。

(3)通过Pintos内核剖析,了解其中断处理的机制,学会操作系统中断功能的编写方法。

(4)了解现有Pintos操作系统的系统调用功能,根据其中断机制,完善系统调用功能,使Pintos系统具有处理用户中断请求的功能。

(5)通过Pintos内核剖析,解决现有Pintos操作系统中存在的进程终止时缺少终端提示的问题。

(6)通过Pintos内核剖析,解决现有Pintos操作系统中存在的运行文件禁止写操作的问题。

二、实验内容与实验步骤实验内容如下:(1)在分析内核的基础上,对Pintos操作系统的参数传递问题提出有效的策略,设计算法,分步跟踪和调试,通过实践,有效解决参数传递问题,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2)通过Pintos操作系统内核的剖析,了解其中断处理的机制,在此基础上,完善Pintos的系统调用功能,设计算法,分步跟踪和调试,通过测试分析完善的系统调用功能。

(3)在分析内核的基础上,对现有Pintos操作系统进行完善,增加进程终止的终端提示功能,设计算法,分步跟踪和调试,通过实践,验证终端提示功的有效性。

(4)在分析内核的基础上,对现有Pintos操作系统进行完善,增加运行文件禁止写操作的功能,设计算法,分步跟踪和调试,通过实践,验证禁止写操作功能的有效性。

具体步骤:(1)进程终止的终端提示每当用户进程终止时,不管是自愿退出或出于任何其他原因, 请打印进程的名称和退出代码, 格式为printf ("%s: exit(%d)\n", ...)。

打印的名称应该是传递给process_execute() 的全名, 省略了命令行参数。

当不是用户进程的内核线程终止或调用停止系统调用时, 不要打印这些消息。

当进程加载失败时, 该消息是可选的。

除此之外, 不要打印任何其他消息。

(2)参数传递目前, process_execute() 不支持将参数传递给新进程。

实现此功能, 通过扩展process_execute(), 使其不是简单地将程序文件名作为其参数, 而是将其划分为空格中的单词。

第一个单词是程序名称, 第二个单词是第一个参数, 依此类推。

也就是说, process_execute ("grep foo bar") 应该运行grep 传递两个参数foo 和bar。

在命令行中, 多个空格等效于单个空格, 因此process_execute("grep foo bar")相当于我们最初的示例。

我们可以对命令行参数的长度施加合理的限制。

(3)系统调用在"userprogsecalls. c" 中实现系统调用处理程序。

我们通过终止进程提供"句柄" 系统调用的骨架实现。

它将需要检索系统调用号码, 然后检索任何系统调用参数, 并执行适当的操作。

实现以下系统调用。

列出的原型是由一个用户程序看到的, 其中包括"lib/usersicl. h"(此h文件以及“lib/user“中的所有其他h文件仅供用户程序使用)。

每个系统调用的系统调用编号在"libsicall-nr. h" 中定义:1.void halt (void) ;2.void exit (int status) ;3.tid_t exec (const char *cmd_line) ;4.int wait (tid_t pid) ;5.bool create (const char *file, unsigned initial_size) ;6.bool remove (const char *file) ;7.int open (const char *file) ;8.int filesize (int fd) ;9.int read (int fd, void *buffer, unsigned size) ;10.int write (int fd, const void *buffer, unsigned size) ;11.void seek (int fd, unsigned position) ;12.unsigned tell (int fd) ;13.void close (int fd) ;若要实现syscalls, 我们需要提供在用户虚拟地址空间中读取和写入数据的方法。

我们需要此能力, 然后才能获得系统呼叫号码, 因为该系统的数量是用户的虚拟地址空间。

我们必须同步系统调用, 以便任何数量的用户进程都可以同时进行调用。

特别是, 一次从多个线程调用"filesys" 目录中提供的文件系统代码是不安全的。

我们的系统调用实现必须将文件系统代码视为关键部分,不要忘记进process_execute() 也会访问文件。

现在, 我们建议不要修改"file" 目录中的代码。

我们已经拥有了一个用户级函数, 用于"lib/usideslixl. c" 中的每个系统调用。

它们为用户进程提供了一种从c 程序调用每个系统调用的方法。

每个都使用少量内联程序集代码来调用系统调用, 并且(如果适当) 返回系统调用的返回值。

我们需要记住的是,用户程序所能做的任何事情都不会导致操作系统崩溃、崩溃、断言失败或以其他方式出现故障。

实验需要强调的是: pintos的测试将尝试以许多、许多方式中断我们的系统调用。

我们需要考虑所有的角落案件, 并处理它们。

用户程序应该能够导致操作系统停止的唯一方式是调用停止系统调用。

如果系统调用传递的是无效参数, 则可接受的选项包括返回错误值(对于返回值的调用)、返回未定义的值或终止进程。

(4)运行文件禁止写操作添加代码以拒绝对用作可执行文件的文件写入。

许多操作系统之所以这样做, 是因为如果进程试图运行磁盘上正在更改的代码, 则会产生不可预知的结果。

一旦在项目3中实现了虚拟内存, 这一点尤其重要, 但即使是现在也不会造成伤害。

可以使用file_deny_write()来防止写入打开的文件。

在文件上调用file_allow_ write()将重新启用它们(除非该文件被另一个打开程序拒绝写入)。

关闭文件也将重新启用写入。

因此, 要拒绝对进程的可执行文件的写入, 只要进程仍在运行, 就必须使其保持打开状态。

三、实验环境操作系统:Ubuntu 18.04软件要求:VScode、GCC、GNU、Perl、QEMU、X、BochsPintos为/下载的最新版本(Pintos-anon),与老版本pintos可能会略有区别。

四、实验过程与分析首先我们注意到syscall-nr.h中的系统调用枚举类型:1.enum2. {3./* Projects 2 and later. */4. SYS_HALT, /* Halt the operating system. */5. SYS_EXIT, /* Terminate this process. */6. SYS_EXEC, /* Start another process. */7. SYS_WAIT, /* Wait for a child process to die. */8. SYS_CREATE, /* Create a file. */9. SYS_REMOVE, /* Delete a file. */10. SYS_OPEN, /* Open a file. */11. SYS_FILESIZE, /* Obtain a file's size. */12. SYS_READ, /* Read from a file. */13. SYS_WRITE, /* Write to a file. */14. SYS_SEEK, /* Change position in a file. */15. SYS_TELL, /* Report current position in a file. */16. SYS_CLOSE, /* Close a file. */17. };因此我们可以在syscall.c中完善如下框架:(注意系统调用的返回值保存在f->eax中)1.static void2.syscall_handler (struct intr_frame *f)3.{4. esp=f->esp;5. check_uadd_r(esp);6.switch (*esp){7.case SYS_HALT:8. halt();9.break;10.case SYS_EXIT:11. check_uadd_r(esp+1);12. exit(*(esp+1));13.break;14.case SYS_EXEC:15. check_uadd_r(esp+1);16. check_uadd_r(*(esp+1));17. lock_acquire(&filesys_lock);18. f->eax=exec(*(esp+1));19. lock_release(&filesys_lock);20.break;21.case SYS_WAIT:22. check_uadd_r(esp+1);23. f->eax=wait(*(esp+1));24.break;25.case SYS_CREATE:26. check_uadd_r(esp+1);27. check_uadd_r(esp+2);28. check_uadd_r(*(esp+1));29. f->eax=create(*(esp+1),*(esp+2));30.break;31.case SYS_REMOVE:32. check_uadd_r(esp+1);33. check_uadd_r(*(esp+1));34. f->eax=remove(*(esp+1));35.break;36.case SYS_OPEN:37. check_uadd_r(esp+1);38. check_uadd_r(*(esp+1));39. f->eax=open(*(esp+1));40.break;41.case SYS_FILESIZE:42. f->eax=filesize(*(esp+1));43.break;44.case SYS_READ:45. check_uadd_r(esp+1);46. check_uadd_r(esp+2);47. check_uadd_r(esp+3);48. check_uadd_r(*(esp+2));49. check_uadd_r(*(esp+2)+*(esp+3)-1);50. f->eax=read(*(esp+1),*(esp+2),*(esp+3));51.break;52.case SYS_WRITE:53. check_uadd_r(esp+1);54. check_uadd_r(esp+2);55. check_uadd_r(esp+2);56. check_uadd_r(*(esp+2));57. f->eax=write(*(esp+1),*(esp+2),*(esp+3));58.break;59.case SYS_SEEK:60. check_uadd_r(esp+1);61. check_uadd_r(esp+2);62. seek(*(esp+1),*(esp+2));63.break;64.case SYS_TELL:65. check_uadd_r(esp+1);66. f->eax=tell(*(esp+1));67.break;68.case SYS_CLOSE:69. check_uadd_r(esp+1);70. close(*(esp+1));71.break;72.default:73. exit(-1);74.break;75. }76.}当然我们要注意以下虚拟内存保护,当进程访问非法的内存区是要及时把它kill掉(exit(-1)):1./* Reads a byte at user virtual address UADDR.2.UADDR must be below PHYS_BASE.3.Returns the byte value if successful,4. -1 if a segfault occurred. */5.static int get_user (const uint8_t *uaddr) {6.int result;7. asm ("movl $1f, %0; movzbl %1, %0; 1:" : "=&a" (result) : "m" (*uaddr));8.return result;9.}10.11./* Writes BYTE to user address UDST.12.UDST must be below PHYS_BASE.13.Returns true if successful,14.false if a segfault occurred. */15.static bool put_user (uint8_t *udst, uint8_t byte) {16.int error_code;17. asm ("movl $1f, %0; movb %b2, %1; 1:" : "=&a" (error_code), "=m" (*udst) : "q" (byte));18.return error_code != -1;19.}(1)进程终止的终端提示在exit()中差入如下代码即可:1.struct thread *cur=thread_current();2.printf ("%s: exit(%d)\n",cur->name,status);(2)参数传递根据实验手册提供的参数传递例子与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写出如下代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