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中三国管理文化的比较(doc 15页)
中美日三国文化对比
和谐(日本)
避免不友好言行 谦卑式的合作态度
平等(美国) 奖励绩效佳者 注重资历 奖励年长者 注重忠诚
等级(日本)
注重专才 机会主义
按“公平原则”出力工作 原罪感 自主性 玩世不恭 行业之间互相竞争 模糊的等级观念 种族平等性 男女平等
注重通才 强调责任感
竭尽全力工作 羞耻感 依赖性 安守本份 成立行业协会,互相合作 严谨的等级观念 种族歧视 男女有别
中国文化的伦理型特色表现在:把人伦的观念, 贯彻到天地万物之中。
因此我们也可以说,中国古代文化是一 种天地合德的伦理型文化。
为什么会形成中国文化的伦理型特征呢? 或为什么说中国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 呢?
1. 在社会根源上,主要源于中国古代社会宗法体系的完 善及其影响的长期存在。 2. 在社会心理方面,中国人向来对血缘关系格外注重, 其语言表现是亲属称谓系统的庞杂精细。 3.作为社会心理状况的理论升华,伦理道德学说当仁不让 地成为中华学术的首要重心,影响之大,导致道德论与本 体论、认识论、知识论互摄互涵,畛zhen3域不清。
三、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文化
以家族为本位的社会关系的基本单元是“宗族”。 从”亲亲”的观念出发, 可以引申出对君臣、夫妻、 长幼、朋友等等关系的一整 套处理原则,这些处理原则 是以”义务”观念为核心的。
1
高 祖
2
曾 祖
3
4
5
自 己
6
儿 子
7
孙 子
8
曾 孙
9
玄 孙
祖 父 父 亲
这就是《礼记· 丧服小记》中所说的“亲亲, 以三为五,以五为九”,至九而“亲毕”。
五、物质主义。
美国文化是物质性的,他们认为生活舒适是理所当然的 人生追求,并且怀着优越感看待那些生活水准不如他们的人。 当美国人谈论一个人的价值时,主要指物质价值,而且除开 这个通常标准外,他不管什么别的标准。由于基督新教价值 观的影响,美利坚民族至今仍以嫌钱多少作为评价一个人社 会地位高低的重要依据,仍然以嫌钱聚财为荣。在美国社会 里, 人们向上进取的精神是炽热的。许多人都在拼命的工 作,不惜付出自己的一切辛苦与智慧来谋求事业上的发展。 通过个人奋斗取得成功,从低贱者变成大富翁几乎成了美国 式的信条。在这价值观念支配下的美国社会,企业家普遍受 到尊敬,人人都想办企业发家致富,人人都想个人创业。
中美日三国企业文化的不同
中美日三国企业文化的不同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企业文化的重视度越来越高。
中美日三国之间的企业文化,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美日企业文化的不同,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美日企业文化的不同1.价值目标。
日本企业较早地把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结合起来。
而我国这方面作的并不理想,表现在要么“重义轻利”,要么“见利忘义”。
改革前不讲利,只要完成任务,内部和谐统一,拿钱谁都一样。
改革开放后,盲目追求利,不顾信誉,不顾污染,谋求暂时的暴利,短期行为严重。
因此,怎样把两种目标结合起来,理顺国家、集体、个人的关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控制手段。
在控制方面,无论美国和日本都采取严格规章制度,虽然方法不同。
在这方面我们的控制则比较落后。
首先是我们的规章制度本身制定得不科学,而且执行起来不严格,这主要是我们习惯于用“人治”代替“法治”的结果。
3.报酬与晋升。
与美国的能力工资和日本的年功序列工资相比,我国实行的是结构工资制,与日本类似,但不完全相同。
即我国企业的分配制度还未能真正体现“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实际上,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平均主义、“大锅饭”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分配与效益脱钩,乱发福利现象很严重。
在人员晋升上,基本上采取上级任命,论资排辈的方式,部分与日本相同。
4.人际关系。
中国企业同日本企业一样重视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但方式不同。
日本企业的老板对工人关心体现在与工人谈心、问寒问暖上;中国企业的领导则把职工的生、老、病、死等作为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日本企业强调“内合”; 中国企业内部人际关系虽然亲密,但关系复杂,机关重重。
5.领导决策方式。
我国企业的领导方式是民主集中制,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处理得并不好。
表现在会议太多,一项决策要经过大会小会反复讨论,最后,少数服从多数,还得上级主部门批准。
这与日本企业中一个问题要经过反复讨论直到基本达到统一认识后才决定执行有所不同。
虽然,中国企业文化与美日有所不同,但在加强人员管理,满足职工需要、注重培养企业职工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方面却有许多相似之处。
中日美企业文化比较
中日美企业文化比较企业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微观组织文化,它是这个国家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关系。
世界各国在长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文化背景、地域差别等因素,造成了企业文化差异。
但由于经济的全球化与世界的扁平化,各国的企业文化正逐渐趋同。
一、中日美文化发展背景(一)中国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群雄争夺中原,又有百家争鸣的奇景,在此期间,中国经历了重要的民族大融合。
到了西汉时期,统治者确立了儒家的正统地位。
伴随着朝代的更迭,我国文化逐渐形成了以汉族文化为主,各民族文化并存的格局。
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根深蒂固,势必会对社会各个阶层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甚至影响至今。
即使处于现代,我们仍然不能漠视其存在,尤其对于企业文化,这些影响是确实存在的。
1、儒家学派是中国文化的主流“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它主张我们用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时时为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同时要学会自省。
儒家学说重视“礼”和“仁”,“克己复礼为仁”就是《论语》中号召“礼”的典型代表。
儒家学说的所有观点都在围绕一个“仁”,对于孔孟来说,“仁”是最高的道德境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孔子先生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以人为本的思想应运而生。
2、中国文化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中国文化经历了五千年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以儒家为重的汉族文化一直占据主流地位�到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至此,汉族封建社会的统治者确立了儒家的主导地位,同时,在这五千年的历程中,朝代的更迭,民族融合又使不同学派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交相辉映,各个文化形成相对稳定的状态,具有统一性。
多样性是指汉族以外的各民族文化以及舶来品文化,它们与汉族文化融合互补,长期共存。
3、中国文化提倡社会和谐“和”是儒家另一个重要思想,“和”包括自然之和、自然与人类之和、人与人之和,也就是各个元件之间的和谐状态。
和谐是不同的事物和睦相处。
中日美三国企业管理的特点
中日美三国企业管理的特点、利弊及形成原因会计0903 周曾曾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组织、计划、指挥、监督和调节等职能的总称。
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需对整个劳动过程的监督和调节,使单个劳动服从生产总体的要求,以保证整个过程按预定目的进行。
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产品日新月异、市场瞬息万变,企业管理就显得愈益重要。
中美日三国作为世界上的主要经济体,企业管理特点大相径庭。
通过比较三国企业管理的特点、利弊和形成原因,能对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和理念有较为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企业管理现状的特点中国企业的发展也经历了近百年的时间,尤其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年,中国企业管理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优秀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行之有效的管理风格,当然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的出现也给中国企业带来了许多观念上的冲击。
如果仔细研究中国企业目前的管理现状,可以发现以下六个方面的特点。
1、管理不规范,随意性强许多中国企业的管理体制不健全,也没有一套规范系统的管理制度,大多数企业是被动反应型的,随着新问题的出现,由经营者制定新的措施却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或者随着其他企业新管理制度的采用而加以仿效,却很少顾及新制度与原有制度之间的逻辑关系及新制度是否适应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等等。
其结果或者是管理制度之间的系统性不强,或者由于淮桔北枳,只是东施效颦而已。
2、企业缺乏长远的战略目标许多中国企业忽略了企业家永续经营的最终目标,一味追求短期效益或者仅仅是利润序最大化、规模的增长;也有的企业虽然制定了战略目标,但由于战略目标的不切实际,很容易变成一纸空文,或者造成企业为实现这个战略目标而陷入多元化经营的陷阶。
3、顾客导向还是企业导向一些中国企业已经开始以市场的变化、顾客的需求作为企业经营策略的指南针,但大多数企业仍安于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和市场的开拓。
这种企业导向的直接结果是以我为主的思维方式,而这种思维方式不一定能够保证生产出的产品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不能满足顾客需要的产品也无法转化为企业创造的价值。
中日美三国差异演示文稿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 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 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 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 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 偶戏等。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 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艺术。
中国戏曲的起源
在可以追溯到先秦到汉代的巫祇仪式,但是宋代南戏的 发展才有了完备的戏剧文本创作,现存最早的中国古代戏 剧剧本是南宋时的《张协状元》。元代时以大都、平阳和 杭州为中心,元杂剧大放异彩。後世形成了诸多戏曲形式, 也就是各剧种。明代的昆曲经过发展,首先得到士族大夫 的追捧和喜爱,他们大量创造剧本,不断修改曲谱,同时 修正昆曲的戏剧理论,并使得传奇剧本成为一种新的主流 文学形式。随後昆曲又得到晚明和清代宫廷皇室的喜爱, 成为贵族生活的一部分,成为获得官方肯定的戏剧艺术, 故称“雅”;而以各地方言为基础的地方戏,广受民间喜爱, 则称“花”。于是在清代形成了“花雅之争”,实际上是戏曲 共同繁荣的局面。这丰富了戏曲艺术的门类,也形成了各
★中国戏剧种类★ 昆曲 京剧 黄梅戏 花鼓戏 湘剧、 皮影戏 粤剧 巴陵戏
日本 歌妓舞
歌舞伎起源
歌舞伎起源于一个叫阿国的女性。她和当时的风流人物 名古屋 山三结成夫妻后,组织了一个剧团。他们在表演舞蹈时加上音乐伴唱, 同时还演一些幽默的活报剧。到了1700年左右,歌舞伎已形成了市川 团十郎系、松本幸四郎系、中村歌右门系、尾上菊五郎系、片冈仁右 卫门系、市川左团系六大派系。歌舞伎到了今天,已把音乐、舞蹈和 故事融汇成一体,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 歌舞伎所表现的人物、情节之豪爽正直、古朴纯厚、情感深藏、优美 动人而感到赏心悦目,它具有独特的日本民族的风格。 歌舞伎的经典之作有《忠臣藏》、《镜狮子》等。 日本古典戏剧包括歌舞伎在内,据传,是在公元693年,由中国的 《踏歌之技》传入日本,中国南北朝末期出现的《代面》、《踏摇 娘》、《拨头》,唐代讽刺世俗朝政的《参军戏》也相继传入日本, 日本人民吸收了这些外来传统的文化,很快地形成了自己民族的文化 和它的特殊风格。歌舞伎便是其中一种。
2023年日、美、中三国管理文化的比较分析
日本:注重时间准确性和效率,强调追求“即时制”和“五分钟原则”。例如,日本企业中的精确计划和迅速决策。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比较
权威与平等观念比较
时间观念比较
社会和宗教价值观
企业传统和规范
1. 企业价值观的影响力日本企业以“忠诚、团队合作、工匠精神”为核心价值观,美国企业则着重强调“创新、个人自由、竞争”。根据2019年《财富500强》排名,八个日本公司中有一家公司进入排名前十,而美国公司占据前50名的大部分。与此相比,在中国的《财富500强》中,首次有129家中国企业上榜。这些数据传达了不同国家企业价值观对公司业绩和国家实力的不同影响。
中国管理文化倾向于权威决策,强调领导者的权威和策略性思考。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中国员工认为最好由领导者做出决策,相信他们有更全面的信息与洞察力。
1.日本员工:更愿意为工作牺牲时间日本:在工作环境中,日本人强调忠诚、奉献和专注。根据日本商工研究所的调查数据,约有84%的日本员工表示他们会为了工作而牺牲私人时间,比美国和中国更高。
2.日本企业强调团队合作和共识决策 日本企业普遍倡导团队合作和共识决策。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约有65%的日本企业重视团队工作,注重集体智慧的发挥。此外,日本企业通过多种形式的内部讨论和意见收集来实现决策的达成,例如组织内部的会议、意见征询等。这种共识决策的方式使得决策更加民主化和全员参与,有利于凝聚员工的积极性和团队凝聚力。
沟通方式的三国协调性比较
会议决策的三国协调性比较
04
员工价值观与文化适应能力
Employee values and cultural adaptability
第一章_日、美、中三国管理文化的比较
第一章:日、美、中三国管理文化的比较企业文化既与一国经济发展的水平有关,更与该国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民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摇篮,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民族文化一旦形成,就将对该地区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了这一地区的管理方式和方法。
世界各国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因而造成了各具特色的各国企业文化。
第一节:日本管理文化的特征一、日本文化的特征日本属于典型的文化传统的国家,历史上长期盛行单一的种植经济,这种劳作方式需要整个家庭及邻人的相互协作,因而倾向于发挥集体的智慧。
加之日本是民族单一的国家,因而这种重视集体力量、发挥集体智慧的思想就更浓厚。
公元一世纪,中国儒家文化传入日本,日本人接受了儒教中的等级观念、忠孝思想、宗法观念等思想,逐渐形成了“稳定性强”的具有大和民族色彩的文化,它对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包括管理方式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甚至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日本的传统文化,就不会产生独具特色的日本企业文化。
日本文化的特征,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民族昌盛愿望。
从历史上看,日本的周边一直存在着一些强大的国家,这种地缘特点要求日本人必须发奋图强,才能赢得民族独立,并受到周边国家的尊重,这形成了日本人特有的那种强烈的民族自尊意识。
在这种民族自尊意识的基础上,日本人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和感情--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
弱小的国家如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赶上发达国家呢?除了有符合科学规律的正确的战略、战术外,另一种办法就是全体国民团结一致,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在这方面,日本人表现得比世界上很多民族要优秀得多,他们对有集体一致的感情,比如天皇制,从古至今一千年连续不断;对外则同心协力,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观念,这突出表现在近代经济发展战略上,就是政府和企业密切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和力量。
(二)永不满足的学习精神。
狭小的岛国,历史上长期孤立和现代工业对国外市场的依赖性,使日本人有着强烈的危机感,为了摆脱危机,日本人形成了惊人的广采博取的学习精神。
中美日三国企业管理特色比较
中美 日三 国作 为世 界 上 的主 要 经 济体 ,企 业 管 理特 点大 相 径
庭 。通过 比较 三 国企 业 管 理 的特 点 、利 弊 和 形成 原 因 ,能对 现 代 企 业 管理 模 式 和 理念 有 较 为 全面 而 深 刻 的 理解 ,对 增 强 企业 核 心 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I 唐 凯 i i
[ 摘
中南 财经政法大 学工商管理 学院
职能。通过监 管,对企业的经营行为提供合法的有利于消费者 的
要 ]本 文从 中美 E三 国企 业 管理 特 色比 较 出发 ,找 出 目 l
准则 ,并确保企业遵照这些准则 。这次三鹿奶粉事件中,虽然履 前 中 国企 业 在 管理 中 与美 E先 进 企业 的 差 距 ,为其 管理 特 色转 变 l 行职责的河北石家庄副市长张发旺、石家庄市食品药 品监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理 提 出 了参考 建 议 。 局局长、党组书记张毅 .石家庄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 、党组 书 记李志国等相关人员已经受到 了应有的处分 ,国家质检总局局长
一
[ 词 ] 中美 日 企 业 关键
、
管理 特 色
李长江也 引咎辞职 .但 因为政 府职 能缺失造成的后果 却难 以挽 回。政府职能的不 完善 和缺 失降低 了有些企业进行投机 的成本 、 增加了投机的动机 、损害了合法经营企 业的利益 .而最终给消费 者带来 了极大的危害 , 给社会带来 了巨大的损失 .也对政府的信
二 、 中国 企 业 管 理 特 色
中国 企 业 的发 展 已经 历 了百 余 年 。面 对全 球 化 所 带 来 的机 遇
中日美企业文化比较
中日美企业文化比较企业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微观组织文化,它是这个国家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关系。
世界各国在长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文化背景、地域差别等因素,造成了企业文化差异。
但由于经济的全球化与世界的扁平化,各国的企业文化正逐渐趋同。
一、中日美文化发展背景(一)中国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群雄争夺中原,又有百家争鸣的奇景,在此期间,中国经历了重要的民族大融合。
到了西汉时期,统治者确立了儒家的正统地位。
伴随着朝代的更迭,我国文化逐渐形成了以汉族文化为主,各民族文化并存的格局。
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根深蒂固,势必会对社会各个阶层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甚至影响至今。
即使处于现代,我们仍然不能漠视其存在,尤其对于企业文化,这些影响是确实存在的。
1、儒家学派是中国文化的主流“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它主张我们用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时时为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同时要学会自省。
儒家学说重视“礼”和“仁”,“克己复礼为仁”就是《论语》中号召“礼”的典型代表。
儒家学说的所有观点都在围绕一个“仁”,对于孔孟来说,“仁”是最高的道德境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孔子先生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以人为本的思想应运而生。
2、中国文化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中国文化经历了五千年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以儒家为重的汉族文化一直占据主流地位�到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至此,汉族封建社会的统治者确立了儒家的主导地位,同时,在这五千年的历程中,朝代的更迭,民族融合又使不同学派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交相辉映,各个文化形成相对稳定的状态,具有统一性。
多样性是指汉族以外的各民族文化以及舶来品文化,它们与汉族文化融合互补,长期共存。
3、中国文化提倡社会和谐“和”是儒家另一个重要思想,“和”包括自然之和、自然与人类之和、人与人之和,也就是各个元件之间的和谐状态。
和谐是不同的事物和睦相处。
【推荐下载】论中美日三国企业管理特色比较
论中美日三国企业管理特色比较本文讲述了关于中美日三国企业管理特色比较的内容,供大家参考,接下来我们一起仔细阅读下吧。
[摘要] 本文从中美日三国企业管理特色比较出发,找出目前中国企业在管理中与美日先进企业的差距,为其管理特色转变提出了参考建议。
[关键词] 中美日企业管理特色 一、引言 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组织、计划、指挥、监督和调节等职能的总称。
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需对整个劳动过程的监督和调节,使单个劳动服从生产总体的要求,以保证整个过程按预定目的进行。
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产品日新月异、市场瞬息万变,企业管理就显得愈益重要。
中美日三国作为世界上的主要经济体,企业管理特点大相径庭。
通过比较三国企业管理的特点、利弊和形成原因,能对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和理念有较为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企业管理特色 中国企业的发展已经历了百余年。
面对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企业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管理风格,主要有以下3个特点: 1.经营者权威影响大,管理体制具有不确定性 一般而言经营者领导权威影响极大,对其决策难以左右;管理体制受经营者意志影响较大,不确定性较强。
究其缘由还是****传统思维的影响,民主意识淡薄加之现代企业制度不完善,人治大于法制就在所难免。
市场经济瞬息万变,高度集中的领导管理体制能对市场迅速做出反应,制度灵活性强;管理中的人治思想利于增强内部凝聚力和以人为中心管理特色形成。
但在某种程度上集权式人治加大了经营的风险,在缺乏系统科学的制度的约束下难免失误。
长期战略目标功能细化 许多中国企业惯于将长期战略分割为若干单元,逐层完成,体现了计划经济的痕迹。
战略制定者希望通过将战略分解细化使得其被各级管理层所熟知和认同,使各职能部门、各业务单元明晰努力方向和目标。
在现实中,这种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然而,企业的战略一方面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须根据变化适时调整。
企业文化比较(中、日、美)
基督教
基督教,是一个相信耶稣基督为救主的一 神论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是世 界三大宗教,估计现在全球共有15亿至21 亿的人信仰基督教,占世界总人口25%-30%。 最早期的基督教只有一个教会,但在基督 教的历史进程中却分化为许多派别,主要 有天主教(中文也可译为公教、罗马公 教)、东正教、新教(中文又常称为基督 教)三大派别,以及其他一些影响较小的 派别。
日本:
日本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不但有大量的海底 火山,平坦和适宜发展农业的土地也几乎没有。 在山坡上开垦出的梯田利用每一寸适于耕种的土 地。同时日本还饱受地震和飓风等自然灾害之苦。 为此,民众富于忧患意识和危机感。 自然资源的匮乏,迫使他们重视他们唯一的富裕 资源---人,也迫使他们依靠团结协作,降低损耗。 明治维新后,日本大力普及教育,科技的发展成 为主流。
武士道精神对日本企业文化的影响
忠诚 团结 集体荣誉感
武士道精神在日本企业中的具体体现
武士道“忠”的观念激发出强大的企业内聚力。战后,日本国 民将武士道传统的效忠天皇,效忠国家这一民族价值观具体转 化成对关系个人生存的企业的效忠.在日本人塑造企业文化时, 企业与员工的关系犹如武士与主君即“主家与分家”的关系, 员工自觉地把企业看作是“主家”,而自己的家看作为“分 家”.按照武士“忠”的行动准则,主家的利益高于分家,分家的 利益高于个人,为主君效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因此,员工普 遍奉行“公司第一”的信念.这种忠诚要素构成日本企业极强 的凝聚力,并通过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的形式得以强化.一 旦进入公司,公司就与员工结成终身的“主仆关系”,公司不会 轻易辞退员工,员工也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公司,员工与企业建 立了共同利益和共同命运.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盛衰荣辱密切 相联,从而衍生成一种利益相通,荣辱与共的“集团意识”,“集 团功利主义”.这种“企业使命共同体”使日本员工形成良好 的“爱社精神”和“敬业精神”,充分地发挥了员工的积极性 和主观能动性.而内聚力正是在共同 。
中美日三国企业管理特色比较
中美日三国企业管理特色比较本文从中美日三国企业管理特色比较出发,找出目前中国企业在管理中与美日先进企业的差距,为其管理特色转变提出了参考建议。
标签:中美日企业管理特色一、引言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组织、计划、指挥、监督和调节等职能的总称。
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需对整个劳动过程的监督和调节,使单个劳动服从生产总体的要求,以保证整个过程按预定目的进行。
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产品日新月异、市场瞬息万变,企业管理就显得愈益重要。
中美日三国作为世界上的主要经济体,企业管理特点大相径庭。
通过比较三国企业管理的特点、利弊和形成原因,能对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和理念有较为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企业管理特色中国企业的发展已经历了百余年。
面对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企业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管理风格,主要有以下3个特点:1.经营者权威影响大,管理体制具有不确定性一般而言经营者领导权威影响极大,对其决策难以左右;管理体制受經营者意志影响较大,不确定性较强。
究其缘由还是专制传统思维的影响,民主意识淡薄加之现代企业制度不完善,“人治”大于“法制”就在所难免。
市场经济瞬息万变,高度集中的领导管理体制能对市场迅速做出反应,制度灵活性强;管理中的“人治”思想利于增强内部凝聚力和以人为中心管理特色形成。
但在某种程度上集权式人治加大了经营的风险,在缺乏系统科学的制度的约束下难免失误。
2.长期战略目标功能细化许多中国企业惯于将长期战略分割为若干单元,逐层完成,体现了计划经济的痕迹。
战略制定者希望通过将战略分解细化使得其被各级管理层所熟知和认同,使各职能部门、各业务单元明晰努力方向和目标。
在现实中,这种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然而,企业的战略一方面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须根据变化适时调整。
但中国企业对此还较为欠缺,易在朝令夕改和墨守陈规中徘徊,使得长期战略要么缺乏连续,要么与实际脱离,甚至盲目多元化经营,最终功能弱化,没有发挥应有的宏观方向作用。
比较中美日三国企
在开发的早期,机会虽多,可是蛮荒未辟, 心须奖励个人创新,提高大家的竞争意识, 让员工不断开拓创新是美国企业文化的一 大特点。
中国的企业文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国企业管理的哲学基础,直接渊源于传统文化。从 管理观念来看,中国注重对人的管理,强调人事共有 一理、情理相融、同舟共济、礼仪为先,从而达 到合理、合情、合法。所以中国企业强调以人为本, 以德为先;重视群体的合作精神,倡导个人对家庭、 社会、国家的责任感。 重视人和,注重协调人与人、人与物乃至人与自然 之间的关系,主张一种和谐、协调的总体观念;
比较中美日三国企业文化的差异
三个国家的企业文化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同时
企业文化既与该国的文化传统有着紧密的关系, 更与一国经济发展的水平有密切关系。 不管是从地理角度分析还是从文化的相关联系 方面我觉得都应该把美国文化单独的介绍。于 是我先介绍美国的企业文化然后再为大家介绍 中国和日本的企业文化。
强调理性主义
理性主义的企业文化根植于美国理性主义的
民族传统,发端于泰罗的科学管理。这种文 化追求明确、直接和效率,生产经营活动以 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合理,是否符合逻辑为 标准 。于是企业的员工注重行动的实干精神 行动迅速,快速的实现自己的目标。
此外,美国企业的员工具有勇于开拓 的创新精神和激烈的竞争意识,勇于 进取、不断开拓的冒险创新精神
中国企业注重生产,加班加点极为普通,十分注
意企业内各部门之间、各项经营活动之间的内在 联系,更强调从整体上进行控制。由于重视协调 各种关系和意见,因而倾向于集体决策和对工作 的集体负责,并由此而产生相对平等的分配方式。 中国的企业文化是东方传统文化的最佳体现强调 以人为核心的各种群体关系。它所倡导的不是个 人主义而是对更大实体的责任感。东方文化中的 这种思想与西方个人主义传统完全不同。
中、美、日企业文化比较分析
中、美、日企业文化比较分析第一篇:中、美、日企业文化比较分析中、美、日企业文化比较分析地域差异带来的不仅仅会带来不同的语言、不同的饮食习惯,更深层次的,由于社会文化的不同,企业文化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本人在对相关专家对中、美、日三国间企业文化的研究成果消化吸收后,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在此与大家共分享。
首先,让我们先从美国的企业文化讲起,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突出个人能力,尊重个人价值美国的企业文化着眼于个人,鼓励个人努力奋斗,突出个人能力;企业内部充满自由平等精神,个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革新和实验受到鼓励;人们乐于求新求变,乐于开拓冒险;强调个人负责,个人决策。
根据个人完成任务,尽责尽职情况,给予个人奖励。
这些突出个人能力智慧的企业文化,有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励了人们的竞争、创新和冒险精神,减少了人际摩擦和能量内耗。
但不利的一面就是,其易于削弱集体力量,影响相互合作,使人们更多地将企业看作是个人赚钱和实现抱负的场所,缺乏献身企业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重视理性的行为方式具体表现为:1.求实精神较强,形式主义较少。
企业内部人际关系讲求实在,较少虚假,沟通意见直接明确。
企业质量小组(QC)就信奉"爱怎么干就怎么干,只要干得有意义,有效果就好"。
企业有较强的行动意识,既重言,更重实,乐于实干。
2.提倡科学与合理。
重视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的作用。
比较重视硬性管理。
企业对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和各种定量方法,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人们在经营管理过程,尊重科学,依章办事,追求合理,较少受人情关系的影响。
3.强调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契约关系。
从实际需要出发,招聘或解雇工人完全靠合同契约维系员工之间的关系,较少考虑情面关系。
这样做,虽有利提高效率,但影响劳资关系。
由于只重理性,不重感情,企业内部等级较严,刚性过份,柔性不足,往往压抑人的情感和创造力。
近年一些企业已开始改变对员工行为的控制。
强调"独立自主","感情投资"、"协商沟通"、"大众参与"、"职务扩大化"、"弹性工作日"、"动式管理"等,来实现硬管理与软管理的结合,发挥员工各自优势。
日美中三国管理文化的比较
第一章:日、美、中三国管理文化的比较企业文化既与一国经济发展的水平有关,更与该国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民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摇篮,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民族文化一旦形成,就将对该地区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了这一地区的管理方式和方法。
世界各国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因而造成了各具特色的各国企业文化。
第一节:日本管理文化的特征一、日本文化的特征日本属于典型的东方文化传统的国家,历史上长期盛行单一的种植经济,这种劳作方式需要整个家庭及邻人的相互协作,因而倾向于发挥集体的智慧。
加之日本是民族单一的国家,因而这种重视集体力量、发挥集体智慧的思想就更浓厚。
公元一世纪,中国儒家文化传入日本,日本人接受了儒教中的等级观念、忠孝思想、宗法观念等思想,逐渐形成了“稳定性强”的具有大和民族色彩的文化,它对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包括管理方式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甚至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日本的传统文化,就不会产生独具特色的日本企业文化。
日本文化的特征,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民族昌盛愿望。
从历史上看,日本的周边一直存在着一些强大的国家,这种地缘特点要求日本人必须发奋图强,才能赢得民族独立,并受到周边国家的尊重,这形成了日本人特有的那种强烈的民族自尊意识。
在这种民族自尊意识的基础上,日本人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和感情--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
弱小的国家如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赶上发达国家呢?除了有符合科学规律的正确的战略、战术外,另一种办法就是全体国民团结一致,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在这方面,日本人表现得比世界上很多民族要优秀得多,他们对内有集体一致的感情,比如天皇制,从古至今一千年连续不断;对外则同心协力,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观念,这突出表现在近代经济发展战略上,就是政府和企业密切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和力量。
(二)永不满足的学习精神。
狭小的岛国,历史上长期孤立和现代工业对国外市场的依赖性,使日本人有着强烈的危机感,为了摆脱危机,日本人形成了惊人的广采博取的学习精神。
中 美 日 文化差异
中、日、美三国企业文化差异性企业文化既与一国经济发展的水平有关,更与该国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民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摇篮,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民族文化一旦形成,就将对该地区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了这一地区的管理方式和方法。
世界各国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因而造成了各具特色的各国企业文化。
一、日本文化的特征日本属于典型的东方文化传统的国家, 中国儒家文化传入日本,日本人接受了儒教中的等级观念、忠孝思想、宗法观念等思想,逐渐形成了“稳定性强”的具有大和民族色彩的文化,它对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包括管理方式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甚至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日本的传统文化,就不会产生独具特色的日本企业文化。
日本文化的特征,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民族昌盛愿望(二)永不满足的学习精神。
(三)忠诚精神(四))“家族”意识和强烈的团队精神。
(五)亲和一致的精神。
具体说来,日本文化对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重视经营理念和发挥团队精神两个方面:(一) 强调经营理念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与西方企业仅仅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的奋斗目标不同,日本企业强调追求经济效益和报效国家双重价值目标。
这使得日本企业的价值目标有双重趋向:一是追求经济效益,二是追求社会效益,这种价值趋向在日本的企业文化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二)强调团队精神的发挥。
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较深,具有长期的家族主义传统,具有较强的合作精神和集团意识。
使企业全体职工结成“命运共同体。
员工与企业之间保持着较深厚的“血缘关系,人们对企业坚守忠诚,信奉规矩,对企业有着很强的归属感。
正因为日本企业把培养团队精神视为企业的灵魂。
相比之下,美国企业则是一个较机械的组织。
团队精神(也可称为和的哲学)在具体的经营管理活动中,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提倡集体主义管理。
在决策中,上下级之间除进行正式沟通外,还象“兄弟”一样进行各种非正式沟通,自上而下集中多数人的智慧,经过反复酝酿,直到取得了较为一致的意见后才拍板定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美、中三国管理文化的比较(doc 15页)第一章:日、美、中三国管理文化的比较企业文化既与一国经济发展的水平有关,更与该国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民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摇篮,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民族文化一旦形成,就将对该地区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了这一地区的管理方式和方法。
世界各国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因而造成了各具特色的各国企业文化。
第一节:日本管理文化的特征一、日本文化的特征日本属于典型的东方文化传统的国家,历史上长期盛行单一的种植经济,这种劳作方式需要整个家庭及邻人的相互协作,因而倾向于发挥集体的智慧。
加之日本是民族单一的国家,因而这种重视集体力量、发挥集体智慧的思想就更浓厚。
公元一世纪,中国儒家文化传入日本,日本人接受了儒教中的等级观念、忠孝思想、宗法观念等思想,逐渐形成了“稳定性强”的具有大和民族色彩的文化,它对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包括管理方式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甚至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日本的传统文化,就不会产生独具特色的日本企业文化。
日本文化的特征,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民族昌盛愿望。
从历史上看,日本的周边一直存在着一些强大的国家,这种地缘特点要求日本人必须发奋图强,才能赢得民族独立,并受到周边国家的尊重,这形成了日本人特有的那种强烈的民族自尊意识。
在这种民族自尊意识的基础上,日本人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和感情--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
弱小的国家如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赶上发达国家呢?除了有符合科学规律的正确的战略、战术外,另一种办法就是全体国民团结一致,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在这方面,日本人表现得比世界上很多民族要优秀得多,他们对内有集体一致的感情,比如天皇制,从古至今一千年连续不断;对外则同心协力,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观念,这突出表现在近代经济发展战略上,就是政府和企业密切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和力量。
(二)永不满足的学习精神。
狭小的岛国,历史上长期孤立和现代工业对国外市场的依赖性,使日本人有着强烈的危机感,为了摆脱危机,日本人形成了惊人的广采博取的学习精神。
日本文化在某种意义上也可说是外来文化,他们在唐朝时学习中国,明清时学习荷兰、近代以后学习英、法,到了二战以后又学习美国等。
最让世人惊羡的是日本人接受外来的文化时不失民族特性,甚至在接受西方生活方式时,也保持了西服与和服、西餐餐具和日式餐具等双重生活方式。
这显示出日本人巧妙移植的改造技巧。
(三)忠诚精神。
日本文化的价值取向是"忠",日本人的基本假设前提是每个男女都负有恩情债,即原债,有债就需报恩,报恩的主要形式是忠。
因而,忠在日本被放到伦理道德准则的金字塔尖,是涵盖一切伦理标准的最高美德,从封建时代对领主的效忠,演变为近代、现代对集团,对国家的忠诚。
员工忠诚于集团、公司,企业忠诚于社会、国家,在日本社会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进入日本公司的员工,有一种对公司感恩报恩,从一而终的感情。
忠诚的标志就是献身工作,致力于对公司的贡献,而利润正是这种贡献的结果。
(四)“家族”意识和强烈的团队精神。
日本民族渗透着一种特殊的家族精神,这是一种家庭式温情和能力主义原则相结合的共同发展精神。
家是东方文化的基质,社会只不过是家的放大体,也是一个纵式组织形式。
人们爱家乡,爱母校,爱企业,爱民族,在企业内部首先是维系家族式的等级和温情。
等级的核心并不是家长式的独断,而是各级人员安于本分,各司其职。
员工尊重经理,上司关怀下属。
其次是员工在家庭式温情的基础上,所承受的责任往往超过公司的规定,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愿意为他们心目中的“家庭”--公司的发展而竭尽全力,他们不仅上班时间拼命干,而且往往自动放弃节假日休息加班加点,他们勤奋工作的目的就是为家庭尽力,同时也为了避免不好好工作而受到社会道德的指责--忘恩负义。
由家族意识决定,日本民族有一种强烈的团队精神,即团体归属愿望、命运共同体感情和团体竞争意识。
员工倾向于把个人的命运同公司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个人与公司荣辱与共。
(五)亲和一致的精神。
日本人明白,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就必须以和为贵,这形成了日本人珍视和谐一致,提倡自我约束,宽厚待人的精神风貌。
而且在长期的合作中,日本人也形成了一套达到和亲一致的高超技巧。
交往中不深究对立的观点,往往不用语言而靠心照不宣的活动,通过几乎是直觉的相互理解来达到和谐。
二、日本管理文化的特征具体说来,日本文化对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重视经营理念和发挥团队精神两个方面:(一)强调经营理念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所谓经营理念主要是指企业的经营目的、经营方针与企业的社会责任,并且将这些目的,主针,社会责任以及企业战略用简单的文字、口号与标志表现出来。
因此,经营理念实质上也就是企业的管理哲学、经营思想及企业精神。
经营理念明确与否关系到企业文化的强弱,因为经营理念不仅包括企业的社会责任,而且体现着共同的价值观,它对外可以树立企业形象,对内可以激励员工士气。
与西方企业仅仅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的奋斗目标不同,日本企业强调追求经济效益和报效国家双重价值目标。
日本企业认为,作为独立自主的经济实体与社会组织,企业与国家、政府的关系不仅仅是一种征税和收税的关系,而且存在着政治,思想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直接联系,这使得日本企业的价值目标有双重趋向:一是追求经济效益,二是追求社会效益,这种价值趋向在日本的企业文化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如松下公司这样表述自己的价值目标:既“讲究经济效益,重视生存的意志”,又“遵守产业人的本分,鼓励进步和社会生活的改善,以致力于世界文明的进步。
(二)强调团队精神的发挥。
前面讲过,日本在历史上长期是一个农耕民族,种族单一,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较深,具有长期的家族主义传统,具有较强的合作精神和集团意识。
日本的家族主义传统和与此相联系的团队精神渗透在企业管理的各种制度、方法、习惯之中,使企业全体职工结成“命运共同体"。
员工与企业之间保持着较深厚的“血缘关系",人们对企业坚守忠诚,信奉规矩,对企业有着很强的归属感。
正因为日本企业把培养团队精神视为企业的灵魂,所以,即使是企业经营者也把自己放在“命运共同体"成员位置上,提出不能把公司视为私有财产,不能由经营者拍卖。
由于各方的合作是建立在共同属于同一公司这样的信念之上的,所以日本企业是一个有机组织,相比之下,美国企业则是一个较机械的组织。
日本企业的团队精神也不是空洞的,在大、中企业实践中有三项重要的制度作为保障。
一是终身雇佣制,一般不轻易解雇职工,使职工产生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心理。
这种制度并不是法律规定的,而是日本家族主义传统的一种体现。
二是年功序列工资制。
晋升工资主要凭年资,相应的职务晋升也主要凭年资,资历深,工龄长的员工晋升的机会较多,保证大部分员工在退休前都可升到中层位置。
这种制度是以论资排辈为基础的,员工服务时间长短和对企业的忠诚程度比工作能力更重要。
其好处是限制了工人的"跳槽"现象,鼓励工人"从一而终",在一家企业干到底。
三是按企业组织工会,把劳资关系改造为家族内部关系,劳资之间的冲突和交涉只限于企业内部,强调"家丑不可外扬"。
这三项制度像三条无形的绳索,把员工们捆在一起,使他们团结一心,为企业竭尽全力。
团队精神(也可称为"和"的哲学)在具体的经营管理活动中,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提倡集体主义管理。
在决策中,上下级之间除进行正式沟通外,还象“兄弟”一样进行各种非正式沟通,自上而下集中多数人的智慧,经过反复酝酿,直到取得了较为一致的意见后才拍板定案。
这种作法虽然令欧美企业疑惑不解,有时也影响办事效率,但在客观上却能起到群策群力、增强下属参与感、强化团队意识和协调感情的作用。
这种集体主义成了日本企业中个人与团体、个人与个人间行为的基本规范。
它要求员工把个人利益置于团体利益之下,做到团体利益第一,团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同时要求把个人利益置于他人利益之后,做到先人后己。
当然,日本企业的集体主义并不完全排斥个人主义,只不过要求个人从属于集体而已。
2、提倡着眼于人的管理方式,通过建立全能的生活设施,组织多种社团组织,开展体育比赛及送结婚纪念品和生日蛋糕等,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温暖。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企业开展的QC小组活动和合理化建议活动。
这两项活动更加充分体现了对人的重视和员工对企业的高度责任感。
据统计,近年来,日本的QC小组已超过100万个,每年发布成果100多万项,创造价值几十亿美元。
与此相联系的合理化建议活动更是盛行不衰。
1986年全日本企业共提出合理化建议4792万件,经济效益达3089亿日元,参加人员的普及率达到64.8%,实现率达94%。
有些企业为推动这类活动还专门设有创造发明委员会。
3、日本企业的激励制度主要是着眼于团体,而不是个人。
因为他们认为太突出个人,不利于集体的合作。
在管理中,"和"最为宝贵,只有把集团激励与终身雇佣制结合,才能使整体效率最高。
相应的,人事管理也以整体效率为出发点,多采取论资排辈的作法,避免因完全量化方法的使用,在一般雇员中产生不安全感,降低集团士气。
终身雇佣制度使得员工成为日本企业最稳定的资源,这就使得教育对日本企业既必要又可能;另外,由于企业与国家利益的一致性,也使得许多企业家把教育作为企业对社会的义务。
因此,日本企业家提出了“经营含教育”、“造物先树人”的发展观,主张“企业的发展在于人才--造物先树人”;“只有培养出优秀的职工,才能生产出优秀的产品”。
日本企业内的教育内容非常广泛,包括经营理念、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一直到业务技术。
日本企业热心于教育,并不完全从利益出发,也兼顾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使员工在接受教育中增长才干,满足成就感,把企业作为实现自己理想的场所。
日本团队主义文化具有发挥整体力量,强化雇员集体意识的作用,但是,也有压制个人,妨碍竞争和自由发表反对意见,不利发挥个人能力,不利创新的不良作用,甚至也存在文山会海、办事效率低下的不良现象。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日本青年人不满于现行制度和传统,尤其是对年功序列工资制和论资排辈的晋升制度表示不满。
第二节:美国企业文化的特征一、美国文化的特征(一)个人主义。
作为一个从原野里创造出来的国家,美国在资源丰富亟待开发的早期,机会虽多,可是蛮荒未辟,心须奖励个人独立创造的性格,凡是囿灭个性发展的各种因素都视作当时拓殖精神的阻碍,加以贬责,同时,在艰苦开拓的过程中,每个民族都必须发挥本民族的长处,尊重并吸取其他民族的优秀品质,坚信自我,尊重他人的文化取舍态度成为他们共同的准则,正是在这一点上,也只能是在这一点上,各国移民找到了共同之处,这就是个人主义的价值体系,它深入民心,以各种形式得到充分发展,由此形成了美利坚民族的特殊性格:对自己深信不疑,对自己的命运深信不疑,把依靠自己作为哲学信条,使个人主义最终变成了美国主义的同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