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德育策略

合集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品德教学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品德教学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品德教学策略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品德教学策略,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养为目标,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情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下面,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小学品德教学的策略。

一、创建和谐班级氛围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关系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来说非常重要。

建立和谐、友爱的班级氛围对于培养学生的品德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来创建和谐班级氛围:1. 设立班规班训: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的行为规范,并制定相应的班级纪律。

要通过班会、谈心等方式不断督促学生遵守班规班训,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2. 开展班级活动: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包括团队合作、集体游戏、文化艺术活动等,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增强班级凝聚力。

3. 建立学生互助小组: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鼓励他们相互合作、互相帮助。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分配小组任务,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相互促进,取得共同进步。

二、情境化教学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品德教育需要将学生的道德品质融入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

情境化教学可以将学生置身于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模拟情境、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道德行为的价值。

1.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图片、视频等方式,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感受到道德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

通过讲述一个小孩为他人着想、帮助他人的感人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就感。

2. 角色扮演: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和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在扮演不同角色的过程中,体验到道德行为的益处。

利用模拟法庭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到公正和仁爱的重要性,培养其公正的态度和仁爱的情感。

三、模范引领教师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引领者,在实施品德教育时,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来模范引领学生:1. 言传身教:教师要言传身教,通过自己的言行示范来引导学生。

在核心素养下开展小学德育教育

在核心素养下开展小学德育教育

在核心素养下开展小学德育教育核心素养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

德育教育作为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在核心素养下开展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

一、核心素养对小学德育教育的指导意义核心素养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信息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这些素养不仅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必备素质,也是塑造学生良好品格和道德素养的重要基础。

通过核心素养教育,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优秀的品德修养。

核心素养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这对于德育教育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教育实践中,往往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自主性来塑造其品格和价值观。

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必须借助核心素养的理念,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决策,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的能力。

核心素养教育强调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倡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与实践。

这种教育理念对德育教育也有很大的启示,即教育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关注学生的成长环境和社会背景,使其在亲身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开展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1. 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好美好的人生体验往往能够影响人的心灵,塑造其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操。

德育教育应当引导学生主动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如引导学生品味诗词、欣赏优秀文学作品、参观博物馆等,让他们在美的陶冶中感受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学校还可以举办一些有益于德育教育的活动,如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举办身边好人事迹分享等,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核心素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也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学校可以通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问题,如开展环保宣传、参加公益活动、参观社区福利机构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公益事业,培养其热爱社会、关心他人的精神品格。

浅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德育教育

浅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德育教育

浅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德育教育引言:在当今社会,人们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重视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品德修养。

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小学生,我们应该从小学德育教育入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一、核心素养的含义和特点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必须具备的一些基本能力和素质,是其全面发展的基石。

核心素养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各个方面,而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德育是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德育教育应该贯穿于学生的一切学习和活动,并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施策略1. 坚持全员育人,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我们应该将每个学生都视为培养对象,并注重培养其个性特点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设置德育课程和活动,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合作精神、自控力等核心素养。

2. 针对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展多样化的德育活动。

德育活动应该注重针对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年龄特点,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文艺汇演、社团活动等,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团队协作能力等核心素养。

3.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的长处和短处。

德育教育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自我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包容和理解他人的长处和短处,培养学生的友爱精神和互助精神。

4. 提供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德育教育环境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重要条件。

学校应该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设置正确的激励机制,提高学生积极参与德育教育的意愿和能力。

5. 加强师生互动,形成良好的德育育人氛围。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品德教学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品德教学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品德教学策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工作者对于学生的素养培养也越来越重视。

在小学阶段,品德教育更是十分关键,因为小学阶段是孩子性格形成和品德养成的关键时期。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品德教学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核心素养的概念入手,探讨在小学阶段如何通过科学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一、核心素养理念核心素养是指为了胜任未来的持续学习和生活做好准备而学校教育要培养的核心能力和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包括认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道德素养等方面的综合素养。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而品德教育则是核心素养中的重要方面之一。

二、小学品德教学策略1. 以身作则,树立良好榜样小学教师在品德教育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言传身教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亲身践行正确的品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引导者。

只有通过自身的示范,教师才能真正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2. 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身边的事物来认识品德,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感受到品德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可以通过小故事、漫画、影视和实例来引导学生认识和领悟什么是真、善、美的品德理念,从而让学生产生对品德的正确认识。

3. 通过课外活动培养品德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品德的重要渠道,学校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比如开展志愿者活动、参与助人交往、参加体育比赛等,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实践品德教育,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刻地领悟品德的重要性。

4. 开展主题班会和品德讲座主题班会和品德讲座是小学品德教学的另一种形式,通过主题班会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了解品德知识和品德观念,通过品德讲座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或校外人士来进行品德讲座,让学生在听讲座中认识和领悟品德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品德水平。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品德教学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品德教学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品德教学策略导语:品德教育是小学教育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行为习惯具有重要作用。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品德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一、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1. 创设情感体验环境:通过一些真实的情境活动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参与进来,体验到情感的真实性。

2. 培养学生积极正面的情感态度:利用班会、主题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感知和表达积极情感,鼓励学生建立乐观、自信的心态。

3. 提供合理的情感表达渠道:在班级里设置情感表达墙、情感日记等,让学生通过这些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得到引导和关注。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思考能力1. 引导学生进行情境分析:通过提供各种真实和虚拟的案例故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道德问题,引发他们的思考。

2. 提倡学生多样化的道德观念:在授课中,要充分尊重和包容学生不同的道德观念,引导他们理解多样性和包容性的道德观念。

3. 鼓励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通过讨论和辩论,培养学生对社会事件和价值观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礼仪和人际交往能力1. 建立良好的示范榜样:老师要成为学生模仿的榜样,在日常活动中做好言谈举止和仪表仪态的示范。

2. 进行角色扮演活动: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在不同的社交场景中学会恰当的言行举止,并及时给予他们反馈和指导。

3. 举办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一些与人际交往和礼仪相关的活动,如模拟聚会、讲座等,将所学的礼仪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公民素养1. 强调团队合作:在小组项目中,鼓励学生分工合作、互相协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意识。

2. 提倡参与社区服务:组织学生参加社区义务劳动、公益活动等,让他们深入了解社区的需求,并主动参与其中。

3. 建立学生自治组织:鼓励学生组建班级自治组织,让他们通过参与管理班级事务,培养对社区、学校的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品德教学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品德教学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品德教学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提出了核心素养理念,这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能力为目标的教育理念。

在小学阶段,品德教育作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也需要根据核心素养理念进行改革和创新。

笔者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一些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品德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为小学品德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在小学品德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品德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品德素养。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去了解社会、关心他人,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情感教育是小学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让他们懂得如何去关心他人、如何去处理人际关系。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课外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学会感恩、宽容、互助,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友爱心。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志愿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

三、开展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合作能力角色扮演是一种很好的品德教育方式,可以通过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多样性,培养他们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在角色扮演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理解,从而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班级文明礼仪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从具体的情境中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小学品德教育离不开实践教育,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义工活动、社区服务活动等方式,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品德教学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品德教学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品德教学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素养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

核心素养是指根据社会的需求和个人的成长,培养学生面对复杂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全球视野的品质。

在小学生品德教育中,应该基于核心素养理念,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个人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以下是一些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小学品德教学策略。

1.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通过故事、例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并思考关于友善、诚实、助人为乐、尊重他人等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道德准则,并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2. 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团队活动和项目,在学生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设计社区服务项目,让学生分组合作,并在项目中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通过社区服务和志愿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问题,并帮助他们找到自己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方式。

引导他们意识到个人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并培养他们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态度。

4.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上可以提供一些个案讨论的机会,让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寻找答案的途径。

5. 培养学生的情感管理能力。

通过情感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感,并学会合理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导学生如何正确处理冲突,培养他们的情商和自控能力。

6. 教育学生尊重多元文化。

在品德教育中,要引导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和个人的差异。

组织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互相了解不同文化的习俗和价值观。

7.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

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帮助他们树立目标并追求自己的梦想。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更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通过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小学品德教学策略,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个人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这些策略将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同时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学生成为有益于社会和世界的公民奠定坚实的基础。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品德教学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品德教学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品德教学策略在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品德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品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习惯,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品德、正直的人格和关爱他人的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面提出几个小学品德教学策略。

通过以身作则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德。

老师要成为学生的榜样,树立正面的行为榜样,引导学生向老师学习。

通过展示自己的优秀品质和行为方式,激励学生去模仿和学习。

在课堂上,老师要坚持自律和自制,严格遵守课堂规则,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关心学生的困惑和需求。

通过合理的奖惩机制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品德。

通过情感教育来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情感教育是品德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涉及到学生对自己、他人和环境的关怀和理解。

在课堂上,老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困扰。

通过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生活中,老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了解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

通过开展班级活动和社区服务活动,让学生学会关怀他人,建立正向的人际关系。

通过启发式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上,老师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开展小组合作讨论和课堂展示,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要布置一些实际问题和情境,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评价和反馈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学生对自己的目标和行为的认识和调节。

在课堂上,老师要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标准,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

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学习习惯。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品德教学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品德教学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品德教学策略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发展为全面发展的人的关键。

小学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格和道德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品德教学策略,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1. 尊重他人教师应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培养学生包容、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活动、小组合作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尊重他人的意识。

学生可以组成小组,相互合作完成任务,在合作过程中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贡献。

2. 培养责任感教师应引导学生培养责任感,让学生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

教师可以通过给予学生一定的责任,如班干部、小组长等,让学生在实际中承担责任,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

3. 培养合作精神教师应引导学生培养合作精神,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支持他人。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或课堂合作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沟通、倾听和支持他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4. 培养正直品质教师应引导学生培养正直品质,让学生学会诚实和正直。

教师可以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行为树立榜样,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堂和日常生活中保持诚实和正直的态度。

5. 培养团队意识教师应引导学生培养团队意识,让学生学会团结合作、相互帮助。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团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团结合作、相互协作,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6. 培养自我管理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培养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学会自律和自我反省。

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时间管理和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能力。

7. 培养公民意识教师应引导学生培养公民意识,让学生学会尊重国家法律和社会公约。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法律和公共道德规范,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品德教学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品德教学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品德教学策略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小学品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也逐渐提高。

学生的品德素养不仅关系到他们的个人发展,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核心素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它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品德素养。

本文基于核心素养理念,探讨小学品德教学策略,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素养。

一、理解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需的核心能力和习惯,包括认知能力、社交能力、情感能力和实践能力等。

对于小学生来说,主要着重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社交能力和情感能力,以及与品德素养密切相关的实践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1. 提供丰富的品德教材和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各种道德问题。

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道德规范和价值观。

2. 利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各种道德困境,并给予适当引导和解决方案。

通过实际情境的模拟,激发学生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辨析各种信息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

通过开展讨论和辩论活动,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提出观点、辩证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价值观。

三、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1. 创设和谐的班级氛围,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

在小组活动中,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协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情商。

2.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

可以组织一些公益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实践,体验到帮助他人、关心集体的快乐。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课堂演讲、辩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学会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1.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通过鼓励、表扬和给予肯定,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2. 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

通过课堂讨论和示范,教育学生如何正确处理各种情绪,并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情绪态度。

核心素养下如何进行小学德育教育

核心素养下如何进行小学德育教育

核心素养下如何进行小学德育教育近些年,国家教育部推动小学的素质教育,学校需要将德育教育纳入到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教学当中。

通过引入德育教学理念,以推动学校内部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并将社会主义价值观融入到学校的教学课堂上已逐步学生们的核心素养。

标签:核心素养;小学;德育教育措施引言在小学阶段,学校开展小学生思想教育活动,来将国家提倡的核心主流价值观讲述给小学生。

并且在开展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开展主题班会等活动来讲述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班级内,创造德育教学的氛围,来引导学生们去学习德育教育中的核心素养知识。

一、德育教育的必要性随着近几年,国内经济水平和社会不断发展,更多新型的互联网技术科技技术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信息传播速度也在越来越快。

人们通过使用手机、互联网可以获得大量信息,同时网上充斥着许多不良信息,给人们的思想造成了影响。

部分人在网上随便发表言论,如果小学生使用手机和计算机进入网络时,接触到了不良的信息,就可能对学生们的思想带来较大的危害。

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小学生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为他们对外界事物比较好奇,而自己没有形成一整套正确的判断标准。

同时,小学生自身的判别能力也较弱,这样就容易受到互联网不良信息的侵蚀。

因而,需要学校大力地开展德育教学活动,将那些优秀的核心素养,渗透到学生的脑海当中,以端正学生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开展德育教育策略研究(一)以教师作为榜样在小学的低年级阶段,学生们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同学们的思想不成熟,因此就需要教师在班级内给学生们树立一个优秀的榜样,来让学生模仿自己的行为,来逐步将优秀的核心素养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当中。

小学生在家中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和语言,在学校内部,教师在课堂上发表的任何言论和做出的任何举动,都会给小学生们带来一定的影响。

因此,教师需要规范自己的行为,以及将自己优秀的一面展现给小学生,来引导学生们积极学习。

例如,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校正学生们读书、写字、看书时的坐姿,教师通过在讲台上给学生们做个示范,来引导学生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以及形成正确的坐姿状态[1]。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的德育渗透策略探究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的德育渗透策略探究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的德育渗透策略探究核心素养是指一个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文化素养、信息素养、思维素养、情感素养、审美素养、人际交往与合作素养等多方面的素养。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语文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本文将探讨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的德育渗透策略,并提出一些实践建议。

一、了解学生,培养个性化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老师需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

对于不同性格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比如对于内向的学生,可以通过让他们参与一些小组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对于外向的学生,可以通过给予表扬和肯定,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还可以利用课堂故事、课外阅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审美素养。

二、注重语文实用,培养信息素养语文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阅读一些有关社会热点的文章、事件评论等,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动态,培养他们的信息意识和分析能力。

还可以设置一些实践活动,比如让学生撰写实地调研报告、新闻稿等,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三、注重阅读与思考,培养思维素养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定期开展朗读比赛、读书分享会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还可以通过开展思维导图、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还可以设置一些寓教于乐的课堂游戏、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四、注重情感教育,培养情感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诵读古诗词、讲述名人故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古诗词以其独特的语言韵律和丰富的情感内涵,能够让学生感受和领悟文字背后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和情感体验能力。

通过讲述一些有关正能量的名人故事、英雄人物的事迹等,让学生学会感恩、尊重他人,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核心素养下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路径分析

核心素养下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路径分析

核心素养下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路径分析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德育工作的核心任务之一。


过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开展路径,可以更
有效地实施德育工作。

首先,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德育工作应注重情
感教育。

通过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和情感认知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
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

通过生活化、情景化
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其道德修养和道德
品质。

此外,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参与社区
服务、志愿活动等实践性活动,引导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培养
其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意识。

最后,建立健全的德育管理机制。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德育评价体系,定期对学生的德育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
施加以解决。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地推动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促进学生全
面发展,培养具有良好核心素养的新时代公民。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品德教学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品德教学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品德教学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品德教育在小学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要想真正地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就需要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品德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品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本文将就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品德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一、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自律能力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需要通过以下策略来实施:1. 制定规则和约定,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对错、什么是好坏,以及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2.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培养学生能够自觉地遵守规则和约定。

3. 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让学生自主地认识到自律对于自己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进行自律行为。

二、引导学生的团队合作1. 组织各种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

2. 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待人接物的品格。

3. 鼓励学生分享和帮助他人,培养学生的乐于助人的品质,让学生懂得“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三、塑造学生的创新思维1. 鼓励学生敢于尝试和创新,通过各种课外活动和项目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开展各种创意活动和比赛,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创新的乐趣和价值,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播下种子。

3. 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新事物和新思想的接纳能力,从而为学生的品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四、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要想有效地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借助一些策略:1. 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自主和快乐。

2.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以及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3. 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主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品德教学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品德教学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品德教学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小学品德教育愈发受到重视。

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格和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如何在小学阶段进行有效的品德教育,成为了教师和家长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品德教学策略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品德教学策略,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1.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启发式教学和情境教学,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品质。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可以通过小组活动、团队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的品格。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通过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辩证思维、审辩不信、解决问题的品质。

4.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可以通过情境教学和实践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并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可以通过国际交流、国际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并尊重不同的文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

1. 创设积极的情境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积极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等方式,打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品德教育氛围。

2.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品质。

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品德教学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品德教学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品德教学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重视,品德教育在小学教育中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

核心素养理念是新时代教育的重要理念,小学品德教育应该以核心素养理念为基础,采用一系列的策略来进行教学。

策略一: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一种基于情境的教学方法,它可以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知识和品德。

在小学品德教学中,可以通过情境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并体验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念和品德行为,在真实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品德修养。

策略二:游戏教学游戏教学是一种基于游戏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更轻松地学习品德知识。

在小学品德教学中,可以采用一些有趣的游戏来教育学生,比如“谁是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种游戏能够让学生在游戏中领悟到社会责任和互助精神。

策略三: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情感和审美能力的教育方法,在小学品德教育中,可以运用艺术教育来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品位。

比如,让学生欣赏有关品德故事的绘画作品和创意手工制作,通过欣赏艺术品的方式,引导学生领悟价值观念和品德修养。

策略四: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情感能力和情感发展的教育方法,在小学品德教育中,可以采用情感教育来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学会情感理解、情感管理和情感交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理解他人,增强自信,提高社会责任感。

策略五:思辨教育思辨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思维方法的教育方法,在小学品德教育中,可以采用思辨教育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思辨教育可以通过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和案例来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通过思辨和探索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总之,小学品德教育需要基于核心素养理念,采用多种策略来进行教学。

通过情境教学、游戏教学、艺术教育、情感教育和思辨教育等方式,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全面发展,不断提升自我素养和品德修养,培养健康的人格。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品德教学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品德教学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品德教学策略在小学阶段的品德教育中,我们可以利用核心素养理念,结合教学策略,来促进学生的品德素养和全面发展。

以下是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品德教学策略:一、强化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感体验1.让学生了解自己是谁,梳理自己的人品特点和优缺点。

2.引导学生通过个人经历和故事,体会正义、善良、真诚等道德情感的内在价值,从而切身体验到品德的力量和意义。

二、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1.通过组织参观社区、亲近自然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自己与社会、自然的联系和依存关系。

2.开展“爱心助人”等志愿活动,让学生从小就体会到奉献的快乐和自豪,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三、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1.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演练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2.注重学生的感受和思维训练,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他人,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情感需求,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促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沟通。

四、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1.引导学生对于社会问题和人文现象进行思考和分析,让他们从中汲取启示,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和创造性活动,让他们在不断尝试和探索中感受到挑战和成长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创新和进取心。

五、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往能力1.通过传统文化的引导和传承,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和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跨文化理解能力。

2.开展国际交流和学习活动,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从而增强跨文化交往和理解的能力。

六、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反馈机制1.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和年龄阶段,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反馈机制,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力和能力。

2.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长发展,采用多样的评价手段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品德培养提供支持和保障。

以上就是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品德教学策略。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人格魅力和整体素质,为人才培养和文明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品德教学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品德教学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品德教学策略核心素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它包括了知识、技能、价值观等方面,而品德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小学品德教育是孩子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品德教育将有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现在,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如何进行小学品德教学。

1. 以主题活动的形式进行品德教学品德教学需要与孩子们的实际生活相结合,采用主题活动的教学形式,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品德教育。

举个例子,可以针对“感恩”的主题进行相关的活动。

比如,孩子们可以一起去感谢校内清洁工人,并为他们准备一份小礼物。

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能够深刻地体会到感恩的真正含义,同时也能体现出责任感和助人为乐的精神。

2. 建立积极的文化氛围品德教育是全员教育,学校应该建立积极的文化氛围,让品德教育深入到每个角落。

比如,可以开展一些文化活动,创设一些文化环境,让学生们在充满正能量的氛围中快乐成长。

同时,让品德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和生活中,例如教师每天开学前为学生解析一篇文化名篇,让学生对优良文化进行深度的认知和学习,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3. 强化行为引导,让品德教育生根发芽品德教育不是空话,需要通过实际的行动来体现。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他们的行为,并及时进行行为引导。

比如,发现有学生捡到了垃圾并顺手捡起来抛入垃圾桶,老师应该表扬这样的学生,鼓励他们树立正面榜样。

同时,也需要对一些不良行为进行及时纠正,让学生及时改正错误,明确正确的行为规范。

4. 发挥班级风气的作用班级风气是每个班级都应该重视的问题。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接受品德教育,我们需要发挥班级风气的作用,带动整个班级的品德素养提升。

比如,可以通过一些班级活动,让学生们更好地合作,加强团队意识。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们自行制定班级规范,进一步加强班级纪律,传递出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总之,小学品德教育需要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综合运用多种教育策略,让品德教育深入到每个角落,让学生们在健康、积极、阳光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品德教学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品德教学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品德教学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其中品德教育作为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结合核心素养理念,提出一些适合小学阶段的品德教学策略。

一、培养情感素养1.创设和谐的班级氛围在小学阶段,班级是学生情感交流和互动的最主要场所。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建立和谐友好的班级氛围,鼓励学生进行互助和支持,共同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

2.开展情感教育活动通过开展情感教育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培养情绪管理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感分享、情感表演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表达情感来认识自己和他人。

3.注重情感关怀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关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压力。

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和倾听,帮助学生解决情感问题,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

1.培养批判思维能力通过启发性问题、情景剧、辩论赛等方式,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批判性思维去分析和判断事物。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些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好奇心。

2.鼓励创新思维在小学阶段,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项目研究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想象力。

3.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品德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提供一定的指导和支持。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能够主动解决问题。

1.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制定学习计划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能力。

教师应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反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

2.培养信息素养在信息时代,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培养学生对信息的筛选和评价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品德教学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品德教学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品德教学策略小学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

在实施小学品德教育时,应该把握核心素养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等素养。

本文将就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品德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基于核心素养的重要目标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来实施:1. 家庭作业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可以设计一些社会实践项目,如参观社区,了解社区的发展,以解决社区问题为主题的调查研究等。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问题,产生社会责任感。

2. 课堂角色扮演: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模拟社会角色,如模拟法官、模拟市长等,让学生从社会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社区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如清理环境卫生,参观敬老院,为社区居民提供帮助等。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能够切身体验到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来实施:1.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活动,如小组讨论,小组研究等。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相互协助,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 体育课的合作活动:在体育课上,开展各种合作活动,如绳子拉力赛,篮球赛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社团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社团活动,如合唱团,舞蹈队等。

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学生能够锻炼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基于核心素养的重要目标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来实施:1. 游戏式学习:运用游戏式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使用创新性的问题导向式游戏,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2. 竞赛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创新性的竞赛活动,如小小科学家竞赛,机器人制作比赛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VANGJSIH GYAUYUZ 管理宝典·教育锦囊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德育策略□北海市海城区庙山小学黄燕玲【摘要】本文论述核心素养导向下德育改革的必然性以及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提出“挖掘本土资源,优化德育工作;强化历史熏陶,突出榜样作用;构建“三位一体”,形成协同机制;开展实践活动,获得道德体验”等德育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德育策略【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2A-0070-02在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学校教育提出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这一要求,积极探索和建构具有我国特色的立德树人的育人新模式。

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学校教育,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使人掌握相关的技能。

德育是学校教育中一项重要工作,其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提出,引起教育者和学生家长对德育的重视,有利于德育的落实,在一定程度上对当前教育领域“重智轻德”的现状产生冲击。

德育目标的最终落实,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息息相关,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本文在核心素养导向下,谈谈小学德育工作进行改革的必然性、存在的问题及实施策略。

一、基于核心素养谈德育改革的必然性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至今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18个年头,在促进学生素养提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提出,更加明确了课程改革的方向。

直到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核心素养”被明确提出,更加聚焦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将核心素养界定为“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促进人的发展,能力固然重要,但品格也不容忽视,因为一个人没有道德和价值判断能力,是危险的。

因此,应让能力与品格二者相互支撑,共同发展。

再从大的层面看,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的美德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

综上所述,国家在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下,对学生德育工作越来越重视,并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二、基于核心素养看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的素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第一,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教师对德育重视程度不够,表现在重视学生学业成绩,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忽略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等良好品德的培育。

第二,德育工作中,没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明确各个阶段的德育目标,因此德育工作各阶段未能形成有效的连接。

第三,没有将德育工作当成常态工作,实施德育工作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第四,德育工作的开展主要还是学校在发挥着主导作用,家庭、社会参与德育工作的比率较低,从而未能很好地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在育人方面的合作。

三、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小学德育的策略(一)挖掘本土资源,优化德育工作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学会“健康生活”和具有强大的“责任担当”意识,在这三大素养的指引下,我们需要时刻注重小学生的德育工作。

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也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自主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因此,学校要重视课程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营造品德培育情境的真实性,让一些原本在学生看来高深莫测的知识慢慢渗透到他们的心里。

在教育过程中,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挖掘本土资源,开发、优化德育资源。

例如北海最具当地乡土风情的民俗文化是疍家文化,那么就可以以疍家文化为依托,结合课程开发、设计与疍家文化相关的德育活动。

我校在每周一节的传统文化课程,安排了《疍家风情》的课程内容,包括了解疍家的历史演变、疍家文化的本质、疍家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发展及疍家的饮食、疍家的服饰、疍家的建筑、疍家的娱乐等。

在实施该课程时,我校学生以学习疍家文化为契机,不仅从另外一个角度重新认识家乡、感受家乡,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对家乡千百年来的海洋先民们创造的文化产生认同感。

再如,戏曲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及独特的魅力,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推动戏曲进校园。

2018年9月,北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苏老师将戏曲带进了我校。

苏老师给我校师生讲授了“皮影戏”课程,她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讲解了皮影戏的历史起源、皮影戏的制作过程、皮影戏的表演艺术等内容,让我校师生近距离感受了戏曲的魅力,进一步了解皮影戏及地方戏曲艺术,传承国粹精华的愿望也因此在师生心中萌芽。

通过开展类似的戏曲进校园活动,让学GVANGJSIH GYAUYUZ教育锦囊·管理宝典生的核心素养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逐渐培育起来。

既能让学生修身养性,同时又能将我国的戏曲文化弘扬并传承下去。

简言之,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存在的根与魂,通过挖掘各个地方的特色文化与本土资源,融入德育工作中,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均具有重要意义。

(二)强化历史熏陶,突出榜样作用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不仅孕育出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而且涌现出无数仁人志士,他们为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抛头颅、洒热血。

这些对国家有贡献的人物,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今天,国家杰出人物对民族的发展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了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因而,德育工作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榜样学习”活动将立德树人的任务落到实处,让学生在学习榜样的过程中,汲取到许多精神力量,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例如,学校可以利用清明节组织学生去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学习他们高尚的品德和感人的事迹,这对于促进青少年学生继承革命英烈的优良作风、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具有重要的作用。

再如,我校突出以“身边事教身边人”教育理念,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组织全体师生观看取材于我市电建边防派出所原所长骆春伟真实事迹的电影《骆春伟》,传播身边英雄在带队处置码头渔船火灾时不幸壮烈牺牲的故事,传递给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无论是组织学生祭扫烈士墓,还是组织学生观看英雄事迹的电影,善于抓住每一次品德教育的机会,把这些正能量的人物故事融入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对于强化学生的道德行为动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都有着特别的意义。

(三)构建“三位一体”,形成协同机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认为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家庭、学校、儿童本人等六位雕塑家共同努力。

由此可见,一个儿童的成长是需要多方协作的。

核心素养已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品格和能力,但如何才能让学生对这些品格、能力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呢?我们认为学校在育人方面起着主导作用的同时,应当最大程度地争取家庭、社会的密切配合,积极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大德育”格局,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合力育人的协同机制。

例如北海市合浦县有汉文化博物馆,学校可以先与汉文化博物馆联系,获得他们的支持,再组织学生与家长共同去参观学习,参观结束,回归家庭时,家长可以借此次参观,与孩子交流、分享感受,并趁机向孩子科普相关的汉文化知识。

通过家长的协助,孩子进一步了解家乡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历史意义,增强文化自信,形成国家认同。

类似这种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育人的活动应当积极开展,而且不单是家庭或与教育相关的文化单位要对活动予以积极的支持,全社会都有责任配合学校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四)开展实践活动,获得道德体验近年来,国家对德育工作越来越重视,在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成效显著,但依然存在一些突出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这与核心素养倡导的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学会健康生活、具有责任担当的公民是不一致的。

实践育人是教育的一种方式,有着它独特的魅力,学校的德育目标,可以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来落实。

社区是学生体验社会的主要阵地,也是学校开展德育实践工作一个重要的场所。

学校可以借助社区的资源,把学生带到社区这个大课堂中,让学生的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等各种能力得到锻炼,并逐渐形成社会责任感和其他良好的品格。

如学校组织学生到社区开展美化社区、为社区的居民演出等志愿服务活动,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再如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或者社区慰问孤寡老人,能教育学生有感恩之心,懂得孝亲敬长。

开展这些实践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部分,而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会习得知识,获得道德体验,最重要的是能够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从而体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总而言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任重而道远,这关乎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唯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新路径,勇于改革创新,深入实践,才能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1]杨九诠.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三十人谈[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3]辛涛,姜宇,林崇德,等.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框架定位[J ].中国教育学刊,2016(6)[4]赵景欣,彭耀光,张文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2016(6)[5]姜宇,辛涛,刘霞,等.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实践途径与策略[J ].中国教育学刊,2016(6)[6]吕玉刚.《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将成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遵循[J ].人民教育,2017(18)[7]张丽霞.浅谈核心素养下如何进行小学德育教育[J ].学周刊,2018(1)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核心素养视角下乡村小学教师培训的实践研究(以北海市海城区为例)”(立项编号:2017B035)研究成果。

(责编黄健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