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 第四单元 登月之旅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4.1登月之旅》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4.1 登月之旅》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登月之旅》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的一课。
本课主要通过介绍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特点,掌握人类登月的相关知识。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月球的起源、月球的结构、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登月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月球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宇宙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月球的起源、结构以及人类登月的历史和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逐步掌握月球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月球的基本特点,掌握人类登月的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挑战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月球的基本特点,人类登月的相关知识。
2.教学难点:月球的起源、结构以及人类登月的历史和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月球的特点和人类登月的历史。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月球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月球的起源和结构: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观察多媒体课件和阅读教材,了解月球的起源和结构。
3.了解人类登月的历史:教师通过讲解或播放视频,介绍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登月技术。
4.探究登月技术的发展: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观察多媒体课件和阅读教材,了解登月技术的发展过程。
5.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4.1登月之旅-附知识点梳理
4单元探索宇宙1.登月之旅各位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课《登月之旅》。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首先我来谈一谈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本课处于《探索宇宙》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知识编排由浅入深,逐步展开,本课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入,遵循人类认识月球的历程,一步步在学生面前展现月球的特点和人类探索月球奥秘的足迹。
作为一个单元的第一课,本课的知识与技能探究为这个单元的后续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学情分析对于本课所探究的月球的基本情况,六年级的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与生活实践的体悟中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但对于月球上的具体情况,例如环形山的形成等问题还比较模糊,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应把握好重、难点,让学生对于本课关于月球的内容理解更加明了,更加深入,更加透彻。
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年龄与心理特征以及新课程要求,我制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环形山的形成。
2、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
3、意识到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是不断进步的。
4、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认识宇宙的帮助。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能力,结合教材,学生的实际,我将教学重点与难点确定如下:教学重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体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盘子、细沙、大小不一的石子、手电筒等。
学生准备:收集月球知识的相关资料、记录纸等。
教学过程最后,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谈谈我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段录像,请看大屏幕。
(播放“月球月色录像资料)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月亮、月球)我问学生:去过月球吗?想去吗?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带领你们一起去月球旅游。
然后.讲述:每当夕阳西下,皎洁的月亮升上天空,月亮就是夜空中最亮的天体。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课件-4.1 登月之旅 -苏教版(25张PPT)
注意事项
1.石子要自然下落,手松时不 ;
要用力
2.用手取出石子时要小心,注意不要破坏 “陨石坑”的形状;
3.为了保证实验的有效性,石子离开沙盘 的高度不石坑” 时的明暗变化。
模拟环形山的形成
1.从不同的高度分三次往沙盘里 丢石子,你发现什么?
2.从同一高度丢大小不同的石子, 你又发现什么?
阿 姆 斯 特 朗 的 脚 印
月球其实并不美丽.月球上没 有空气,也没有液态的水;温差很 大,白天100摄氏度,晚上零下170摄 氏度,月球上的引力是地球上的六 分之一.
因此,我们去月球上
旅行,需要做哪些准备 ?
因此,我们去月球上旅 行,需要做哪些准备?
1、水 2、食物
3、氧气 4、防热防寒的 衣服 5、通信设备 6、科研设备等。
1 登月之旅
嫦娥奔月
玉兔捣药
吴刚伐桂
月球表面有众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
月球上的环形山
地球上的陨石坑
模拟实验:研究环形山的形成
用装了沙子的盘子模拟月球表面,用 石子或玻璃球模拟宇宙中的流星和陨石。
1.将盘子里的沙用尺子抹平。 2.用石子模拟流星或陨石撞击月球表面: ①从不同的高度分三次往沙盘里丢大小相同的石子; ②从同一高度丢大小不同的石子。 3.用手电筒光直射或斜射“陨石”坑,观察所产生的 阴影有什么不同。
3.用手电筒光直射或斜射“陨石” 坑,所产生的阴影有什么不同?
你知道月球 绕地球一周 的时间是多
少呢?
1969年7月16日 ,阿姆斯特朗 和其他两位宇 航员乘坐“阿 波罗号”飞船 以每小时40000 千米的速度奔 向月球。
世界第一位登上月球的 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
1969年
出 舱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4.1登月之旅苏教版共36张PPT
美国 的战 神系 列运 载火 箭
国际空间站
航天飞机号”行星探测器1972年升空,1983年成为第 一个飞出太阳系的太空探测器 。2003年1月22日人们接收 到它的最后一次信号。从此,它便杳无音讯地飞向宇宙深
小行星探测 器“隼鸟号
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宇宙空 间的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
第一个登上月球的美国航天员阿姆斯 特朗(左)
中国第 一位进 入太空 的航天 员,神 州五号 宇航员 杨利伟。
神州六号宇航员 神州七号宇航员 (费俊龙聂海胜)
神州九号宇航员(刘洋、刘旺、景海鹏)
美国“哥伦比亚 号”航天飞机上 牺牲的七位太空
美国东部时间 2003年2月1日上 午9点,美国哥伦 比亚号航天飞机 在重返地面的过 程中突然发生解 体,航天飞机上 的7名宇航员全部 遇难。
4、第一个飞出太阳系的太空探测器是----------(A)
A、先驱者10号探测器 B、阿波罗11号飞船 C、东方1号飞船
5、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1号是哪一年发射--(C ) A、2003年 B、2005年 C、2007年
6、人类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是--------------------(B) A、加加林 B、阿姆斯特朗 C、阿尔德林
各抒己见:
人类花费大量的人力、 物力、财力,甚至以牺牲宇 航员的生命为代价去探索宇 宙,你认为是否值得?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用肉眼观察 (在地球上)
航天人观察 (在太空中)
用望远镜观察 (在地球上)
用火箭运载 (在地球上)
用航天器观察 (在太空中)
学习流程
• 认识太空望远镜 • 认识运载火箭 • 认识航天器 • 神州飞船模拟动画 • 难忘的太空英雄 • 我来问你来答 • 课后思考
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单元第一节 登月之旅
你们觉得这些月球表面的阴影和什么 因素有关呢? 300多年来,科学家一直推测这些环 形山是由于火山喷发所形成的。 直到发现地球上被流星撞击形成的陨石坑……
大约50年前,科学家们通过比较得出了新的推论:认 为月球上的环形山可能是由来自宇宙的流星和陨石撞击而 成的。
模拟实验:研究环形山的形成
用装了细沙的盘子模拟月球表面,用 石子模拟宇宙中的流星和陨石。
4、2007年10月24日,我国首颗探月卫星( )成功 发射;( )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发射成功。 答案:1、伽利略 环形山 高地 月海 2、流星 陨石
3、阿波罗号 阿姆斯特朗 4、嫦娥一号 2010
1、月球上的引力是地球引力的()
A 6倍 B 1/6 C 1/10
2、宇航员在月球上要用无线电才能完成对话,是因为() A 月球上没有水 B 月球上没有空气 C 月球的引力小 3、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约为() A一个月 B 27.3天 C一天
模拟环形山的形成
1.从不同的高度分三次往沙盘里 丢大小相同的石子,你发现什么?
2.从同一高度丢大小不同的石子, 你又发现什么? 3.用手电筒光直射或斜射“陨石” 坑,所产生的阴影有什么不同?
登月之旅
1.环形山比较多 2.没有空气没有水 3.白天夜晚温差大 4.引力约为地球六分之一 5.直径约为地球的四分之一 6.重量约为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
1.在一个盘子里铺上约3厘米厚的细沙。 2.用石子模拟流星或陨石撞击月球表面: ①从不同的高度分三次往沙盘里丢一些大小 相同的石子; ②从同一高度丢下大小不同的石子。 3.用手电筒光直射或斜射“陨石”坑,观察 所产生的阴影有什么不同。
Hale Waihona Puke 注意事项1.石子要自然下落,手松时不要用力;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登月之旅
1.登月之旅【教学目标】1.知道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环形山的成因。
2.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经历。
3.知道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为人类探究月球提供了支撑。
4.能做环形山形成的实验。
【教学重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会设计完成环形山的相关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水槽、沙子、大小、形状不同的石子、记录单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师:你们知道这幅图画的是谁么?他在干什么?生:阿姆斯特朗登陆月球。
2.师:阿姆斯特朗真的仅仅是登陆月球么?有没有进行其他的探索呢?3.师:播放视频。
生:欣赏视频。
4.师:虽然电影中的设想是虚构的,但是科学研究表明,月球的背面很有可能存在一艘500米高7000长的巨型宇宙飞船。
网络上甚至出现了“月球上的外星人”之类的书籍。
5.师:那么月球上究竟还藏着多少秘密?让我们一起登上月球去看看吧!(板书:登月之旅)二、体会人类探索月球的过程1.学生阅读“人类探月史”的材料2.师:欢迎乘坐“和爱号”火箭,你们准备好去月球探索一番了么?生:准备好了!(师:出发)3.师:伴随着一声巨响,我们离开了可爱的蓝色星球,现在距离我们到达月球还有一段时间,让我们先来重温一下人类的探月史吧!4.师:请同学们阅读材料“人类探月史”。
思考材料中的问题。
5.学生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阅读感想。
6.师:阅读完的同学,和组内同学分享你的想法!7.师生共同总结人类的探月史。
8.师:通过阅读材料我们发现,人类的探月过程是十分曲折艰难的,它都经历了哪些阶段呢?生发言、师总结:神话幻想阶段、万户飞天阶段、望远镜阶段、登月成功阶段……(板书)三、登陆月球1.观察月球表面提出问题。
2.师:以上就是人类的探月史。
古人有句话说的好: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
我们想要了解月球,就必须自己亲自去看看!走!我们下火箭!3.师:天呐!为什么月球和我们书上说的一点也不一样?!它是什么样的?生:月球表面布满了坑!4.师:科学上把这些坑叫做环形山。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登月之旅》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登月之旅》教学设计第一篇: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登月之旅》教学设计《登月之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能利用多种途径或媒体搜集关于月球的图片、录像和文字资料。
能对所提供的信总资源按要求进行筛选。
能够模拟月球环形山形成的实验。
2、科学知识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
知道环形山的形成。
了解宇航员是怎样在月球上开展科学探究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人类登月工程和探索火星工程的伟大。
意识到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不断向未知领域探索的。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进步的。
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认识宇宙的帮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究月球环形山的形成原因。
难点:体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盘子、细沙、大小不一的石子、手电筒等。
学生:收集有关月球及人类探月资料。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谈话:太阳落山后,月亮就是天空中最亮的天体了。
“今月照古人”,从古时候起,美丽的月亮就引起了人们无限的遐想,并幻想着能到月球上去,但是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还很不发达,人类的理想不能实现,所以人们就编造了不少神话故事,你能说出一两个来吗?(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好,那么现在我们一起踏上这神秘的登月之旅吧!首先老师想让同学们欣赏一段录像。
2、播放一段月色溶溶的图片。
(二)初识月球,体会人类探索过程播放微课视频,引导学生了解:1、自古以来人类对月球的遐想和探索。
2、伽利略观察月球(1)介绍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观察到的月球。
(2)简要介绍环形山、月海。
3、现代人类的登月工程。
(课件播放登月之旅视频)(三)模拟实验,交流发现。
1、同学们需要的材料,老师已经给你们准备了,请大家根据各组的假设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做一做这个模拟实验,提醒一下,刚才我们所讨论的注意点一定不能忘记哟,我们比一比,哪一组做得既快又好。
2、学生动手实验,师巡视指导。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1 登月之旅》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1 登月之旅》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4.1 登月之旅》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章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模拟登月之旅,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特点,探索月球的秘密。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探究活动、观察思考、交流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宇宙、太空等话题充满好奇。
但是,对于月球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月球的特点。
学生已经掌握了观察、思考、讨论等学习方法,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月球的基本特点,如月球的形状、表面特征等。
2.学会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月球的秘密。
3.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
4.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月球的基本特点、探究月球的秘密。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五. 教学方法1.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月球的秘密。
2.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3.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多媒体设备2.月球模型、图片3.实验器材:如望远镜、地球仪等4.教学PPT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月球的形状、表面特征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月球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 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月球的基本特点,如月球的形状、表面特征等。
然后,通过展示月球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观察月球的特点。
3. 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如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与月球的关系。
同时,让学生通过观察月球模型,了解月球的表面特征。
4. 巩固(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月球的基本特点。
然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推荐】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4.1 登月之旅|苏教版 (共25张PPT)
17
用手电筒光直射或斜射石子坑, 观察石子坑的影子有什么变化。
手电筒光照射石子坑
石子坑影子
直射
斜射
结论:斜射的影子最明显,因此最适合 观察环形山是在农历初七、初八和二十二、 二十三左右。
18
肉眼观察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登月之旅
1
2
3
4
5
6
7
8
伽利略(意大利)
望远镜 9
圆形的坑——环形山
阴暗部分——月海 明亮区域——月陆
10
你们知道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吗?
11
300多年来,科学家一直推测这些环 形山是由于火山喷发所形成的。
直到发现地球上被流星撞击形成的陨石坑……
大约50年前,科学家们通过比较得出了新的推论:认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携“玉兔号”月球 车出发,落户月球正面的虹湾。
21
22
登月之旅
1.环行山比较多 2.没有空气没有液态水
3.白天夜晚温差大
4.引力约为地球六分之一
5.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约为27.3天
23
如果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乘飞船 去月球旅行。在出发前,我们需要做些 什么准备工作?
结论
小
高度相同 石子不同 中
大
20㎝
石子相同 高度不同 40㎝ 60㎝
15
注意事项
1.小石子要自由下落,手松时 用力;
不要
2.用手取出小石子时要小心,注意不要破 坏“陨石坑”的形状;
3.实验一做完后,测量大小和深度并作好 记录,把细沙平整好后做实验二。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1 登月之旅》苏教版(12)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1 登月之旅》苏教版(12)一. 教材分析《4.1 登月之旅》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的一课,主要介绍了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和月球的一些基本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探究能力,他们对宇宙和太空探索有着浓厚的兴趣。
但在知识上,学生对月球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对人类登月的历史和月球的基本情况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逐步建立对月球的认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掌握人类登月的历史和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和太空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月球的基本情况,人类登月的历史和过程。
2.教学难点:人类登月的历史背景和技术难题。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月球的情况和人类登月的过程。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制作关于月球和人类登月的多媒体课件。
2.图片资料:收集与月球和人类登月相关的图片资料。
3.登月模型:准备登月模型,用于展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月球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月球的好奇心。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人类是怎样登上月球的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月球的基本情况,如月球的直径、自转周期、表面特点等。
然后讲解人类登月的历史和过程,重点介绍阿波罗计划和美国的阿姆斯特朗、苏联的加加林等人物。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人类登月的历史背景和技术难题。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1.登月之旅》优质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1.登月之旅》优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1.登月之旅》是一节非常有趣的科学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人类登月的历史,以及宇航员在月球上生活的种种。
教材中详细介绍了阿波罗登月计划,以及宇航员在月球上的生活,同时,也让学生了解我国在登月领域的发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登月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太空、宇航员等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但是,对于登月的具体历史和宇航员在月球上的生活,可能了解不够详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了解登月的历史和宇航员的生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登月的历史,知道宇航员在月球上的生活,了解我国在登月领域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爱国情怀。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人类登月的历史,宇航员在月球上的生活,我国在登月领域的发展。
2.难点:宇航员在月球上的生活,我国在登月领域的发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等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登月的历史和宇航员的生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登月的历史和宇航员的生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阿波罗11号》登月的视频,激发学生对登月的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人类登月的历史。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宇航员在月球上的生活,以及我国在登月领域的发展。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模拟登月游戏,体验宇航员在月球上的生活。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我国在登月领域取得的成就。
《科学之旅》教案
《科学之旅》教案《科学之旅》教案「篇一」教材分析:《登月之旅》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人类对月球的认识――了解月球概况――解释环形山――激发学生探月兴趣,让学生对月球有个初步的了解。
内容是遵循了人类认识月球的历程,所以教学时要将人类对于月球的认知以及人类探索月球奥秘的足迹作为本课教学的重中之重。
同时鉴于六年级学生对于从互联网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已能充分掌握,因此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成分更要多一些。
而解释环形山的形成,因其是一个典型的科学探究问题,所以需要通过模拟实验来进行解释。
学情分析:学生对月亮和有关月亮的神话有简单的了解,六年级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强,已能熟练运用互联网搜索相关信息,同时他们的求知欲和独立意识增强,有自我表现的欲望,所以在自主探究环节,他们能较好地完成相关内容,并能有效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目标:1、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知道环形山的形成及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
2、体会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了解宇宙的帮助。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教学难点:做模拟环形山形成的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盘子、细沙、大小不一的玻璃球、手电筒等。
学生:收集有关月球及人类探月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引入。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一段有关中秋月的视频。
(出示不同风景区的月亮视频)师:看了这段视频你想说些什么?(美丽、诱人、月亮上有什么、想上去看看)师:是呀!这么美丽的月球上究竟有什么那?这个问题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想弄清楚,但是因为当时的科技不发达,从而编制许多有关月亮的神话故事。
你能说出一、两个有关月球的神话故事吗?(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师:月球上真的有嫦娥、吴刚、玉兔吗?(没有)那么月球上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月球,来一场登月之旅。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1 登月之旅》苏教版(4)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1 登月之旅》苏教版(4)一. 教材分析《4.1 登月之旅》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以及月球的一些基本知识。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引导学生了解月球的起源、结构、表面特征以及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教材还介绍了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最新成果,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自然界的现象和科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月球知识方面,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月球的基本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道月球的起源、结构和表面特征。
2.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尤其是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成果。
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月球的起源、结构和表面特征;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2.教学难点:月球探测技术的原理和发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3.案例分析法:以我国月球探测工程为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
2.学生分组,准备小组讨论的材料。
3.准备月球探测技术的相关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月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对月球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月球的起源、结构和表面特征,以及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重点介绍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最新成果,如嫦娥系列探测器。
让学生了解我国在月球探测领域的优势,培养民族自豪感。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月球探测技术提出问题,并进行案例分析。
六年级上册科学登月之旅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4.1 登月之旅 -苏教版(共14张PPT)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4.1 登月之旅 -苏教版(共14张PPT)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4.1 登月之旅 -苏教版(共14张PPT)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4.1 登月之旅 -苏教版(共14张PPT)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4.1 登月之旅 -苏教版(共14张PPT)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4.1 登月之旅 -苏教版(共14张PPT)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4.1 登月之旅 -苏教版(共14张PPT)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4.1 登月之旅 -苏教版(共14张PPT)
No Image
•
1.这 场 世 界 上 苦难 最深重 的经历 告诉世 人:在 困境中 ,我们 可以把 好处和 坏处对 照起来 看,并 且从中 找到一 些东西 来宽慰 自己。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4.1 登月之旅 -苏教版(共14张PPT)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4.登月之旅 -苏教版(共14张PPT)
•我要探究:
•环形山是怎么形成的? •环形山的大小与什么因素 有关?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4.1 登月之旅 -苏教版(共14张PPT)
•
7.在欣赏方面,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欣赏 古今中 外的名 家作品 ,并熟 悉我国 的民族 音乐, 培养学 生对音 乐的爱 好和欣 赏的习 惯,发 展听觉 ,记忆 力,想 象力, 并了解 祖国悠 久的音 乐历史 文化, 激发爱 国主义 热情和 民族自 豪美感 。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4.1 登月之旅 -苏教版(共14张PPT)
•实验要求:
•1、在一个盘子里铺上约3厘米厚的细 沙。 •2、从不同的高度往沙盘里丢下一些 相同大小的石子。 •3、再从同一高度丢下大小不同的石 子。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4.1登月之旅》苏教版(14)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4.1 登月之旅》苏教版(14)一. 教材分析《4.1 登月之旅》这一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登月科学知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丰富的文字,为学生展示了人类登月的壮丽历程,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无穷魅力。
教材还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登月的意义和未来探索宇宙的方向。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科学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宇宙相关的知识,对人类登月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他们对登月背后的科学原理和关键技术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登月的科学知识,激发他们对宇宙探索的热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登月的历史,知道登月的主要任务和成就;掌握登月背后的科学原理和关键技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阅读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人类登月的历史、登月科学原理和关键技术。
2.教学难点:登月背后的科学原理和关键技术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情景教学、探究式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资源,结合板书和实物模型,生动形象地展示登月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的新闻报道,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航天事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人类登月的历史,知道登月的主要任务和成就。
3.课堂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详细讲解登月背后的科学原理和关键技术,如火箭原理、月球登陆器、宇航员生活等。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人类登月的意义和未来探索宇宙的方向,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4.1登月之旅
•
4.生活中最大的幸福是坚信有人爱着我们。
•
5.给时间一点时间,一切都会过去。
•
6.痛苦对每个人而言,只是一个过客,一种磨练,一番考验。
才做第二个实验。保留第二个实验留下的环形山。 3、认真观察,及时记录。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用手电筒直射、斜射细沙上的石子坑, 观察石子坑影子的变化。看看从什么角度 看到的沙坑最明显。
检测题
当太阳光( 直)射陨石坑时,环形山的影子( 当太阳光( 斜)射陨石坑时,环形山的影子(
) 不清楚 )很。清楚
2010年 “嫦 娥 二 号”
2013年 “嫦 娥 三号”
2014年 “嫦 娥 五 号” 飞行试验器
谢谢
•
1.这个世界不符合所有人的梦想,只是有人学会了遗忘,有人却一直坚持。
•
2.别让过去的悲催,或者未来的忧虑,毁掉自己当下的快乐。
•
3.人生的目标不应是祈求风平浪静,而是要造一艘大船,破浪前行。
※ 环形山的大小与陨石的大小有关。
将大小不同的石子从同一高度落下 , 观察在沙盘上形成的坑的情况。
※ 环形山的大小与陨石的高度有关。
将大小相同的石子从不同的高度落下 , 观察在沙盘中形成的坑的大小。
如果用同一个石子,取石子时一定要小心, 不要把形成的沙坑破坏了用力要均匀。 2、做完第一次实验后,一定要将沙盘中的坑弄平后
1.登 月 之 旅
瓦
吴
玉
刚
兔
伐
捣
桂
药
早在1609年,意大利伟大的 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利 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时, 看到月球表面的许多地方都布 满了圆形的坑、高地和平原, 他把这些坑叫做环形山。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1《登月之旅》说课稿2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1《登月之旅》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登月之旅》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的第1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登月的科学知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详实的文字,引导学生了解月球的特点,了解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登月任务的科学知识。
教材还通过思考题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探究能力,他们对宇宙和太空探索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但是,他们对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登月科学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登月科学的知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月球的特点,了解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登月任务的科学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月球的特点,了解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登月任务的科学知识。
难点:理解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登月任务的科学知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交流法、实践活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月球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月球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探究活动1: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登月任务的科学知识。
3.探究活动2: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登月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4.实践活动:让学生设计一个模拟登月的实验,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登月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5.总结:通过板书设计,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深学生对月球特点和人类登月历史和科学知识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月球的特点、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登月任务的科学知识等内容,通过板书设计,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解月球概况
科学家们还发现,月球像地球的卫士一样绕地球环行,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约为27.3天。
了解月球概况
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施登月计划,终于在1969年7月16日, 3位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号”飞船以每小时40000千米的速度奔向月球。 3天后,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阿尔德林离开指挥舱,驾驶登月舱成功登 上了月球。阿姆斯特朗激动地说:“对一个人来说,这是一小步;对 人类来说,这是巨大的一步!”
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
环形山为什么都是近似圆形环的形?山
环形山为什么有大有小?
一开始,科学家推测这些环形山是由于火山喷发所形成 的。
环形山可能是由来自宇宙的流星和陨石撞击形成的。
点击输入标题
人类对月球的认识
这是地球上由流星撞击而成的陨石坑,月球上的陨石 坑也是这样形成的。
猜想:陨石冲击力越
了解月球概况
当月亮神秘的面纱被撩开后,人们发现,月亮其实并不美丽。月 球上没有空气,也没有液态水;月球表面温差很大,最高可达100℃, 最低可降至零下170℃。有趣的是,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上的1/6。
练习与拓展
填空题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运动,运动的方向是 (自西向东)方向运行。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 27. 3)天。 2. 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 伽利略 )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 月球,看到月球表面众多的高地、月海和( 环形山 )。 3. 300多年来,科学家一直认为环形山是由于( 火山喷发 ) 所形成的。直到50年前,科学家得出新的结论:这些环形山是 ( 由于来自宇宙的流星和陨石撞击 )而形成的。
点击输入标题
人类对月球的认识
嫦娥奔月: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 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
点击输入标题
人类对月球的认识
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撩开月亮神秘的面纱。意大利物 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利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看 到了月球表面众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
月球
伽利略正在演示如何用望远镜观察天空
第一次 力气小
,环形山越
。
第二次 力气大
点击输入标题
模拟环形山的形成
做模拟实验,研究环形山的形成。
1.在一个盘子里铺上约3厘米厚的细沙。 2.从不同的高度往沙盘里丢下一些相同大小的石子。 3.再从同一高度丢下大小不同的石子。
点击输入标题
模拟环形山的形成
用手电筒光直射和斜射细沙上的石子坑,观察石子坑 影子的变化。
苏苏教教版点版击小输小入学标学题科科学学六六年级级上下册册 第第四一单单元元探我索在宇长宙大
1.登月之旅
苏教版点击小输入学标题科学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我在长大
人类对月球的认识 模拟环形山的形成 了解月球概况 假想去月球旅行
点击输入标题
人类对月球的认识
太阳落山后,月亮就是天空中最明亮的天体了。“今 月照古人”,从古时候起,美丽的月亮就引起了人们无限 的遐想,你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
练习与拓展
填空题
4.月球上没有( 空气 ),也没有( 液态水 )。
5.月球表面温差很大,最高达( 100 )℃,最低是
( 零下170 )℃。 6.月球上的引力是地球上的(
六分之一
)。
你做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