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及举例

合集下载

LEC法简述

LEC法简述

LEC法简述经典LEC法的简单介绍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格雷厄姆-金尼法)是其中之一,该方法较为简便易行,也可采用其他方法。

以下为这种评价方法的操作步骤:(1)选取评价对象并对操作进行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评价。

(2)该方法认为影响危险性的三个主要因素: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L);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C)。

可以用下式来表达危险性,即危险分数(D)。

危险性D=L×E×C(3)可能性因素: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他们实际发生的数字概率有关。

下表列出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分数(L)按照预先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分数汇总表进行取L值。

(4)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指定的频率(E):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长,则受到伤害的可能性越大,相应的危险也越大。

下表列出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被指定的分值数(E)。

按表内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程度对应的分数值取E值。

表2 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指定的分数值(E)(5)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事故或危险事件造成的人员伤害或物质损失可在很大的范围内变化,其可能结果的分数值(C)列于下表,依据下表取相应的C值。

表3 可能结果的分数值(C)(6)危险分数:可以用下式来表达危险性,即危险分数(D):危险性D=L×E×C按照上式,计算危险分数,其计算结果对照下表,得出危险程度。

表4 危险分数(D)经典LEC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举例:按此法评价锅炉缺水这一危险因素,因为缺水导致锅炉爆炸的可能性较大,即“相当可能”,L值取6;锅炉操作人员是“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E值取6;后果为“非常严重,一人死亡”,C值取15。

最后经计算得出危险分数为540。

对照表4可知危险程度为“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属于极度危险。

然而这个结果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符,因为目前企业使用的锅炉按照相关法规都安装了联锁装置和低水位报警器。

LEC评价法(第3版)

LEC评价法(第3版)

附件3: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1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又称LEC格雷厄姆法,是一种对作业危险性的半定量评价方法,用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的大小,并将所得作业条件危险性数值与规定的作业条件危险性等级相比较,从而确定作业条件的危险程度。

1.1 D=L×E×C1.2符号D表示作业条件危险性,符号L、E、C代表危险性的三个因素。

2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用符号L表示,取值方法见表1。

2.1发生危险情况的可能性用可能发生事故的概率来表示,不可能发生的事件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件为1。

然而,我们在作安全系统考虑时,完全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

所以,人为地将实际上不可能发生事故的情况的分数定为0.1,而必然发生事故的分数定为10,这两种之间的情况取中间值。

2.2安全控制设施指在危险源与作业人员之间加一硬件防护设施,如机械防护罩、安全联锁装置、隔离装置、通风装置等。

异常报警、监测手段指有紧急状态报警装置或有效的定期检验。

管理控制措施指如作业规程、工作许可等。

表1 发生危险可能性分数(L值)3 人出现在这种危险环境的时间,用符号E表示,取值方法见表2。

3.1当人出现于危险情况中的时间E越长,危险性越大。

这里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情况为10,而每年仅出现几次或相当少的时间为1。

3.2E值取值时,如果实际情况界于两档之间,按照上限取值。

4 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用符号C表示,取值方法见表3。

4.1事故(包括职业病)发生后的危害程度变化范围很大。

把不构成失能的伤害或惊吓(伤害或惊吓不影响员工继续从事原岗位工作)规定为1,把大灾难10人及以上死亡的可能性分数定为100,其它情况的分数值均在1~100之间。

4.2C值取值时,当风险评价人凭经验知道,特定危害多数情况下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时,就取这个后果的严重程度,当风险评价人没有把握确定后果的严重程度,可按“就重不就轻”的原则,按照事故发生的最严重后果取值。

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清单中的LECD各指:危险性可用下式表示:D=L×E×C式中: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D—危险性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的半定量的评价方法,此法简单易行。

它是用和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一种方法,即D=LEC其中:L代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代表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 代表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D代表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

L、E、C三种因素取值及D危险性等级划分见表1~4。

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完全可以预料0.5可以设想,但很不可能6相当可能0.2极不可能3可能,但不经常0.1实际不可能1可能性极小,完全意外表2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分数值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分数值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10连续暴露与潜在危险环境2每月一次暴露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0.5非常罕见的暴露表3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分数值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分数值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100大灾难,许多人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7严重,重伤,或较小的财产损失40灾难,数人死亡,或造成很大财产损失3重大,致残,或很小的财产损失15非常严重,1人死亡,或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1引人注目,需要救护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对具有潜在危险的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进行定性评价的一种方法。

它是由美国的格雷厄姆(K.J.Graham)和金尼(G.F.Kinnly)提出的。

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E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C用公式表示:D = L E C式中: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L——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用L、E、C三种因素的乘积D = L E C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风险评价方法—LEC法讲解

风险评价方法—LEC法讲解

危险性(D)分级依据
根据经验,风险性分值在20以下被认为低危险的;如果危险性分值在 70-160之间;那就有显著危险性,需要及时整改,如果危险性分值在160320之间;那就是一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的高度危险环境;如果 危险性分值在320以上表示环境非常危险,应立即停止生产直到环境得到 改善为止。
—135—风每1险周00一—度次30:,0 D或=1L偶人×然E死暴×亡C露=3×10×3=90 维修泥二浆层泵台作作业业不系安全带
27 13
风每每险1月年10评——一几级11次次00:0暴暴二露露重轻级伤伤,显著危险,需要整检起改修放电井设用路架备手作作旋扶业业转吊部装位绳附套件搞卫生
0.15 非常﹤罕1见的暴轻露微伤害
参考举例
10 连续(每天2次以上)暴露
接单根作业
6 频繁(每天1次)暴露
设备正常保养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维修泥浆泵作业
2 每月一次暴露
检修电路作业
1 每年几次暴露
起放井架作业
0.5 非常罕见的暴露
野外作业中遇毒蛇或猛兽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
由于事故造成人身伤害变化范围很大,所以规定分数值为1-100,把 需要救护的轻微伤害规定分数为1,把造成多人死亡的可能性分数规定为 100,介于两者之间的按照下表参考取值:
1010 每≥年1几00次0 暴露许多人死亡
起放井高架含作硫业井施工井控设备故障
——400.风5 险3非00度常—:罕10D见00的= 暴数L×露人死E亡× C = 1×10×野4外0 作有=业限4中空00毒间蛇作或业猛兽袭击
15 100—300 1人死亡
二层台作业不系安全带
风险7 评级:10一—级10,0 极重度伤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设备旋转部位附件搞卫生

风险评价方法scl、jha、lec)说明与举例

风险评价方法scl、jha、lec)说明与举例
4
吊装
场地狭小,设备吊至地面过程中可能碰撞管路、设备和人员
VCM气体外泄污染环境,机械伤人,物体打击
作业区域设置警戒区域和警示标志,专人监护,防止行人随意走动,办理吊装作业证
1.2安全检查表分析(SCL)
1.2.1安全检查表分析方法是一种经验的分析方法,是分析人员针对拟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的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再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和评审。
(1)定义: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利用检查条款按照相关的标准规范等对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和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相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
(2)特点:安全检查表是进行安全检查、发现潜在隐患的一种实用而简单可行的定性分析法。
①事先编制,有充分的时间组织有经验的人来编写,做到系统化完整化,不至于漏掉导致危险的关键因素;
巨大风险
20~25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重大风险
15~16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中等风险
9~12
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交流
可接受风险
4~8
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等,定期检查
可忽略风险
<4
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保存记录
2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及作业风险等级判定
3
拆除管子工作
盲目拆除,安全带不挂
Cl2中毒,高空坠落
(1)项目负责人确认管路中无Cl2,可在取样管中观察或取样分析(2)安全带挂好
4
拆除
管路中剩余气体挥发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及举例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及举例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及举例LEC法是常用于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一种方法,全称为“Loss of Life Expectancy(寿命损失预期)法”。

它是根据作业条件对人类寿命的影响进行评估,并用数值化的方式表示出来。

下面将介绍LEC法的基本原理,并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来说明其应用。

LEC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潜在事故对人的影响进行估算,确定作业条件的危险性等级。

该方法主要包含三个步骤:确定伤害害、估算伤害后果、计算损失寿命。

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确定伤害害确定伤害害主要包括确定危险源、伤害机理和伤害效应。

危险源是造成伤害的条件,伤害机理是危险源对人体造成伤害的过程,伤害效应是人体受到伤害后的生理或心理影响。

第二步:估算伤害后果估算伤害后果主要包括伤害概率和伤害严重程度。

伤害概率是指发生事故的概率;伤害严重程度是指发生事故后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程度。

第三步:计算损失寿命计算损失寿命是将伤害后果转化为对人的寿命影响,一般是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

根据损失寿命的计算结果,可以评估作业条件的危险性等级。

下面通过两个实际案例来具体说明LEC法的应用:案例一:厂房火灾1.确定伤害害:危险源是火灾,伤害机理是火灾对人体造成烧伤和中毒,伤害效应是烧伤后导致伤残或死亡。

2.估算伤害后果:伤害概率根据过去的统计数据和安全措施的有效性来确定,伤害严重程度可以通过火灾的热能和烟雾浓度等指标来估算。

3.计算损失寿命:根据伤害后果的数据计算出每个可能的结果对人的寿命影响,然后加权求和得到总的损失寿命。

最后,根据损失寿命的数值,评估作业条件的危险性等级。

案例二:工业装置泄漏1.确定伤害害:危险源是装置泄漏,伤害机理是泄漏物对人体造成中毒和烧伤,伤害效应是中毒和烧伤后导致伤残或死亡。

2.估算伤害后果:伤害概率可以通过泄漏的频率和装置的可靠性来确定,伤害严重程度可以通过泄漏物的毒性和燃烧性来估算。

3.计算损失寿命:根据伤害后果的数据计算出每个可能的结果对人的寿命影响,然后加权求和得到总的损失寿命。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7
严重,重伤,或2万元及以上不满1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
3
重大,致残,或很小的财产损失,可能造成障碍
1
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可能造成未遂及异常
4、危险性等级划分以作业条件危险性大小D值作为标准,按表7的规定确定。
表7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
风险值(D)
危险程度
风险级别
备注
D>320
3
每周1次,或偶然暴露
2
每月1次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0.5
非常罕见暴露
3、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值与危险源在触发因素作用下发生事故时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有关,按表6的规定确定。
表6危险严重度因素C值对照表
C值
危险严重度因素
100
大灾难,重大、特别重大事故
40
灾难,较大事故
15
非常严重,死亡1~2人,或10万元及以上不满3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特别重大风险
320≥D>160
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
重大风险
160≥D>7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较大风险
70≥D>2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一般风险
20≥D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较小风险
L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以预料
6
相当可能
3
可能,但不经常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2
极不可能
0.1
实际不可能
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值仅与作业时间长短有关,按表5的规定确定。
表5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因素E值对照表

17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17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清洗人员每天在此环 境中工作,取E=6。
第7页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如果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后果将是 非常严重的,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取C=15。
D=LEC =3×6×15 =270
270处于160-320之间,危险等级属“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 的范畴。 整改措施: 1)车间加强通风,对通风设备定时维修; 2)操作人员穿戴防护用品; 3)及时编写事故应急预案并落实预案内容;
各因素的取值标准
1)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
分数值 10 6 3 1 0.5 0.2 0.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完全可能预料 相当可能
可能,但不经常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极不可能 实际不可能
各因素的取值标准
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分值
分数值
10 6 3 2 1 0.5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连续暴露 每天工作时间暴露
每周一次暴露 每月一次暴露 每年几次暴露 非常罕见地暴露
各因素的取值标准
3)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分值
分数值
100 40 15 7 3 1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灾难,数人死亡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严重,重伤 重大,致残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
<20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危险性分值在20以下的环境属低危险性,一般可以被人们接受,当危 险性分值在20~70时,则需要加以注意;危险性分值70~160的情况 时,则有明显的危险,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当危险性分值在160~ 320的作业条件属高度危险的作业条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危险性分值在320分以上时,则表示该作业条件极其危险,应该立即停 止作业直到作业条件得到改善为止 。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_LEC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_LEC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LEC法)
危险源的危险度通过此法来计算,即把危险源诱发事故的可能性、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三种因素的量化值之乘积,作为该危险源的危险度,即:危险度D= L×E×C(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L、E、C赋值标准
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
例子:
某工厂冲床无红外光电等保护装置,而未设计使用安全模,也无钩、夹等辅助工具,因此操作时可能发生冲手事故,发生事故的危险度计算方法:
1、确定分值:
L值:属于相当可能,6
E值:属于每天作业,6
C值:致残、严重伤害,3,7
D值:108,252。

LEC评价法应用介绍

LEC评价法应用介绍

二、如何使用LEC评价方法
20—70
如果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后果将会非常严重,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取C =15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20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三、LEC评价方法应用举例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LEC评价法举例
背景:某涤纶化纤厂在生产短丝过程中有一道组 件清洗工序,为了评价这一操作条件的危险度,确 定每种因素的分数值为:
THE END
经常”,其分数值L = 3。
二作、业如 条何件使危用险性LEC评评价价法法(LEC法)160—320
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
清洗人员每天在此环境中工作,取E =6
清洗人员每天在此环境中工作,取7E 0=6—160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背景:某涤纶化纤厂在生产短丝过程中有一道组件清洗工序,为了评价这一操作条件的危险度,确定每种因素的分数值为:
以10和1为参考点,在这两者之间再根据在潜在 危险作业条件中暴露情况进行划分,相应地确定几 个中间值。如表2所示。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表2 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分值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连续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暴露
3
每周一次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0.5
非常罕见地暴露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3)事故一旦发生时可能产生的后果(D)
造成事故或危险事件的人身伤害或者物质损失可 在很大范围内变化。以工伤事故为例,可以从轻微 伤害到死亡,范围非常宽广。因此将需要救护的轻 微伤害的分值定为1,把可能造成多人死亡的可能结 果定为100.

(完整版)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及举例

(完整版)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及举例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论 (LEC 法)LEC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论职工在拥有潜伏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危险性的半定量评论方法。

它是由美国格雷厄姆 (K.J.Graham) 和金尼 (G.F.Kinney) 提出的。

他们以为影响作业条件危险性的要素主要包含:L——发惹祸故的可能性大小( liable )E——人体裸露在这类危险环境中的屡次程度( equency)C——一旦发惹祸故会造成的损失结果( consequence)D=L*E*C——危险性以现场作业条件(或类比作业条件)为基础,由熟习作业条件的人员构成专家组,按规定标准给L、E、C分别打分,取三组分值的均匀值作为L、E、C的计算分值,用计算的危险性分值(D)来评论作业条件的危险等级。

1、取值标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数值裸露于危险环境的分数值事故造成的分数( L)屡次程度( E)结果( C)值完整会被预想到10 连续裸露10 十人以上死亡100 相当可能 6 每日工作时间内裸露 6 数人死亡40 可能,但不常常 3 每周一次或有时裸露 3 一人死亡15完整不测 , 极少可能 1 每个月裸露一次 2 严重伤残7能够假想 , 很不行能每年几次裸露 1 有伤残 3 极不行能特别稀有地裸露小伤,需救护 1 实质上不行能2、危险等级区分标准危险性分值危险程度危险元分级≥ 320 极度危险,不可以持续作业一级≥ 160~320 高度危险,需要立刻整顿二级≥70~160 明显危险,需要整顿三级≥20~ 70 比较危险,需要注意四级< 20 稍有危险,能够接受五级举例说明作业场序所或类号别1234某施工场所578高处焊接作业辨别结果作业可能致使风险评论( LEC 法现有等级安全危险要素L E C D活动的事故举措未穿工作其余损害6 3 3 54 四级服(灼烫)未戴绝缘触电 6 3 3 54 四级手套未系安全高处坠落 6 3 7 126 三级带未戴安碰伤 6 3 7 126 三级高处全帽电焊无工作平高处坠落 6 3 7 126 三级作业台焊接时产生有毒气尘肺病、3 3 3 27 四级体、粉尘锰中毒未戴口罩电焊火花火灾、烫6 37 126 四级伤。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0001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0001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危险源的危险度通过此法来计算,即把危险源诱发事故的可能性、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三种因素的量化值之乘积,作为该危险源的危险度,即:危险度D=L X E X C (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L、E、C赋值标准
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
例子:
某工厂冲床无红外光电等保护装置,而未设计使用安全模,也无钩、夹等辅助工具,因此操作时可能发生冲手事故,发生事故的危险度计算方法:
1、确定分值:
L值:属于相当可能,6
E值:属于每天作业,6
C值:致残、严重伤害,3, 7
D值:108,252。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2.确定E值,通常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长危险越大。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为10,非常罕见为 0.5,介于两者之间的指定为中间值 E值 10 6 3 2 1 0.5 C值 100 40 15 7 3 1 暴露在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连续暴露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每月一次暴露 每年几次暴露 非常罕见地暴露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灾难,数人死亡 非常严重,一个人死亡 严重,重伤 重大,致残 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健康安全要求 危险程度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制定控制措施的原则 无需采取措施且不必保持文件和记录 执行现有的控制措施,一般无需增加另外的措施。如果有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 增加额外成本,也可考虑改进的措施。需要监测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保持 宜努力降低风险,但应慎重考虑和限定预防成本,在规章制度内进行预防和控制。当中 度风险的事果属于“严重伤害”时,则需要进一步的评价,以便准确地确定伤害的可能 性,从而确定是否需要改进控制措施 对于尚未进行的工作,不宜启动,直到风险降低为止。为了降低风险,可能必须配置大 量的资源。对于必须进行的工作,则应考虑采取应急准备和响应 未进行的工作不能启动,已开始进行的工作立即停工,直至风险降低为止。如果即使投 入无限的资源也不可能降低风险,就必须禁止该项工作 风险水平等级 4级-不可接受风险 3级-高度风险 2级-中度风险 1级-一般风险 0级-可接受风险
3.确定C值,指事故造成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严重程度。因变化范围大,所以规定的分数值为1-100
二、根据D值确定风险等级
D值 D≥320 320>D≥200 200>D≥100 100>D≥50 D<50

风险评价方法(SCL、JHA、LEC)说明与举例

风险评价方法(SCL、JHA、LEC)说明与举例
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危害发生
可能性/L
危害后果
严重性/S
风险度
R=L×S
建议改进/控制
风险措施
分析人员:日期:审核人:日期:审定人:日期: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评价表
部门:工段:工作任务:编号:№:
序号
工作步骤
危害(人、物、作业环境、管理)
主要后果
以往事故发生频率
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危害发生
可能性/L
2
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
1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1.2.2危害后果严重性S判定准则
表2
S值
人员
财产损失/万元
停车
其它
5
造成人员死亡
二、方法介绍
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1)定义: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
(2)特点:
①.是一种半定量评价方法。
②简单易行,操作性强。
③分解作业步骤,比较清晰。
④有别于掌握每一步骤的危险情况,不仅能分析作业人员不规范的危害,而且能分析作业现场存在的潜在危害(客观条件)。
风险管理——评价方法说明
一、选定的方法
序号
适用范围
选用评价方法
对 象
1
人员作业活动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检维修作业
2
有危险源、人员暴露的危险环境(火灾、爆炸、中毒)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对于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采用格雷厄姆——金尼法(也称LEC法)进行评价。

根据此方法,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包括:1)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2)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频率;3)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

用公式表示为:D=L*E*C 式中 D为作业条件的危险性;L为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为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根据现场检查的情况,分别给L、E、C赋予不同的分值,然后再根据三者的乘积确定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以下为L、E、C取值表及危险性分值表: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分值(L)
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频率分值(E)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可能结果的分值(C)
危险性分值(D)。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D)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D)

料: 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工件 环: 工作区域的环境 法: JIS/SOS及PM/TPM等
21
车间: XX 上 人 活动/设备 - 1.机运链; 2.日光灯; 3.工装夹具; 4.车辆吊架 横梁总成
工段:底盘 危害事件 -
班组: 前 人
工种/工位:XXXL 活动 - 1.气动扭矩枪; 2.榔头; 3.手持式充电扭矩枪 后备箱垫板 手在发动机仓内作业,空 间狭小 检查JIS中安全提示 活动 背后有员工在工作 1.移动料架; 2.夹具上的横梁总成; 3.打开的车门 - - 检查JIS中安全提示 后退撞人 1.随机运链移动时绊到料架气管摔 倒; 2.随机运链移动时撞到夹具上的横梁总 成; 3.撞上打开的车门 - - 危害事件 - 1.扭矩枪旋转伤手; 2.榔头砸手; 取料弯腰,腰肌劳损 手被发动机仓内部件划伤 危害事件
31
风险控制策划
危害因素 序号 岗位 活动 危害事件 物 人 环 境 现状 L 技能 控制 应急 E C 风 D= 风险控 险等 L·E·C 制策划 级 备注
风险控制策划:
可容许风险: 填写现状控制(除非有目标方案); 不可容许风险: 要有目标方案或其他工程控制措施,并应对其残余 风险进行评价。
15
危害因素辨识清单
表格内容:
岗位、作业活动、危害事件、危害因素、控制现 状、应急措施、事故发生概率(L)、人员暴露频度 (E)、后果严重程度(C)、风险等级和风险控制策 划等。
16
岗位和活动
危害因素 序号 岗位 活动 危害事件 物 人 环 境 现状 L 技能 控制 应急 E 风 D= 风险控 C 险等 L·E·C 制策划 级 备注
28
LECD评价法
危害因素 序号 岗位 活动 危害事件 物 人 环 境 现状 L 技能 控制 应急 E 风 D= 风险控 C 险等 L·E·C 制策划 级 备注

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连续暴露与潜在危险环境
2
每月一次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0.5
非常罕见的暴露
表3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
分数值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分数值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7
严重,重伤,或较小的财产损失
40
灾难,数人死亡,或造成很大财产损失
触电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
15
90
变压器及配电装置
火灾
1
6
15
90
硝酸铵
火灾爆炸
1
3
40
120
过氧化氢
火灾爆炸
1
3
40
120
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清单中的LECD各指:
危险性可用下式表示:
D=L×E×C
式中: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D—危险性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的半定量的评价方法,此法简单易行。它是用和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一种方法,即D=LEC其中:L代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代表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代表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D代表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L、E、C三种因素取值及D危险性等级划分见表1~4。
1
每年几次暴露
0.5
非常罕见的暴露
表1-3 事故造成的后果分值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
LEC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员工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危险性的半定量评价方法。

它是由美国格雷厄姆(K.J.Graham)和金尼(G.F.Kinney)提出的。

他们认为影响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因素主要包括:
L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liable)
E ——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quency)
C ——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consequence)
D=L*E*C ——危险性
以现场作业条件(或类比作业条件)为基础,由熟悉作业条件的人员组成专家组,按规定标准给L、E、C分别打分,取三组分值的平均值作为L、E、C的计算分值,用计算的危险性分值(D)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等级。

1、取值标准
2、危险等级划分标准
举例说明
高处焊接作业辨识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