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试题教学教材
上海沪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沪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整册教案1《女孩独立》教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圈划词句,使学生掌握边叙边议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文中母亲不同阶段的想法和做法的探讨,感受女孩走向独立的每一个阶段。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人都是要长大要独立这一道理,明白应正确走好独立的每一步。
二、教学重点、难点:1、如何理解母亲的想法和做法?2、文章中三次写到照片,用意是什么?3、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四、教学步骤:(一)导入1、导语设计:你眼中的独立是怎样的呢?过程又是怎样的呢?(学生讨论)2、走近秦文君:1954年生于上海。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儿童文学》主编。
1982年起开始发表处女作,迄今已出版作品四百万字左右。
主要作品:《男生贾里全传》、《女生贾梅全传》、《一个女孩的心灵史》、《天棠街3号》、《属于少年刘格诗的自白》等。
(二)初读课文1、朗读课文,圈划出不熟悉的词语,准备交流。
2、疏通字词及读音:怯怯的探头探脑阅历记载荣耀情深意切葱郁泪如泉涌积淀崛起六神无主慰藉怂恿安详甜腻瞥见心乱如麻秉性冷言冷语翌日豁然开朗兴致勃勃心心相印喜极而泣(三)分析概述作者独立的事件和过程以及收获:(“我”为何要保留一张14岁时拍的照片?)人物:14岁的我事件:初次离家外出学农过程:怯怯的充满好奇……有了底气仿佛有了阅历感悟:人都是要长大要独立的。
从独立中感悟到了愉悦,人生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四)分析概述作者对于女儿面对独立这一过程的转变提问:作者自己独立的过程一笔带过,(略写)那么,当作者的女儿也恰好要进入这一过程时,作者的想法和做法是怎样的呢?圈划词句,整理概述。
讨论:你同意妈妈的做法吗?为什么?(五)想象,角色转换理解人物心理变化过程提示:先找出小鸟独立前经过的一段过程中的行为,再考虑当她这么做的时候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沪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沪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结构与内容沪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主要包括课文、生字词、练习和知识拓展等部分。
教材整体结构清晰,内容安排合理,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文选编注重思想性、艺术性和知识性的统一,生字词的学习与语言应用有机结合,练习题设计丰富多样,知识拓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识字写字:掌握常用汉字的读写,提高写字的规范性和速度,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2.阅读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3.写作表达: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思想和情感。
4.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自信心,引导学生礼貌、得体地进行交流。
5.文化素养:通过课文学习和知识拓展,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课文选编原则本册教材课文选编注重以下原则:1.思想性:选取具有积极向上、健康品德的课文,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趣味性:课文内容生动有趣,适合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知识性:课文内容应包含适合七年级学生的语文知识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4.艺术性:注重文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选取文笔优美的文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时代性:选取反映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的课文,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时代发展。
四、知识点分布本册教材的知识点主要包括汉字的认读、拼音、笔画、笔顺、偏旁部首、词语、句子等方面。
这些知识点在课文学习和练习中都有所体现,并逐步加深难度,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知识点的分布合理,注重系统性和连贯性,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五、实践能力培养本册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练习题设计多样化,包括生字描红、组词、造句、填空、连线、画画等,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 第6周 13 题破山寺后禅院复习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
13 题破山寺后禅院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沪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教案五篇
沪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教案五篇教案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
教案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1《伤仲永》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之”“于”“隶”“宾客”“称”等文言虚、实词的用法;能翻译全文,体会语言简洁、洗炼的特点,明确仲永“泯然众人矣”的深层原因。
过程和方法目标: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初晓课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后天教育是成才的关键,成长中的青少年应把握美好时光,刻苦学习,早日成才。
教学重点、难点: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教学方法:学生分组讨论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初步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一.(整体感知)分析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主旨。
思考: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叙述的?三个阶段:①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如五岁时就“啼哭求之”。
“书诗为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等。
②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青年时期。
才思平庸,与众无异,“泯然众人矣”。
思考: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看的?(原因是“其父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做赚钱的工具。
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
作者认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
即没有进行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之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触。
) 讨论:你同意作者的这种看法吗?(分组讨论)二、熟读全文,参照课后练习中的示例,注意句中的停顿。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2《狼》教学目标:1.通过使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能理解文章基本内容。
2.理解并掌握“苫蔽,顾,假寐,眈眈,洞,遂,黠,犬坐”等文言实词的含义,并了解古今异义以及词类活用的文言现象。
七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沪教版
七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沪教版【篇一】《论语》十二章1、孔子及其*言行;20;儒家;丘;仲尼;鲁;教育;思想;贤*七十二人2、lún;yuè;xǐng;chuán;yùn;yú;wǎng;dān;dài;hào;gōng;dǔ3、(1)生气,发怒(2)当,做(3)真诚,诚实(4)疑惑(5)独立做事情(6)忠实,坚守(7)能忍受(8)这,指河水(9)以......为乐趣(10)对,对于4、(1)不亦说乎;不亦乐乎(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学面不思则罔(4)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5)匹夫不可夺志也(6)博学笃志;切问而近思(7)曲肱而枕之;不义而富且贵(8)不舍昼夜5、(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6、⑤⑦⑧;②④⑥⑨⑩;7、学习方法;为人处世的方法;道德修养8、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有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温故”和“知新”不是互相补充的平行并列关系,而是一种递进关系9、安贫乐道10、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12、略13、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来也与14、花甲;古稀;耄耋15、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16、颜回能闻一知十,而子贡则只能闻一知二。
表明孔子是一个谦虚严谨的人17、略【篇二】我的早年生活1、lù;yíng;qiǎng;zhuó;xī;mò;mǒu;tuò;shè;qīng2、丝;滞;煌;涯;宏;具;憾3、(1)尴尬(2)滚瓜烂熟(3)出人意料(4)荣耀(5)毫无例外4、B5、示例:(自信是)血;没有了自信;人生就千瘪了;(自强是)筋;没有了自强人生九萎缩了6、因为考的总是丘吉尔最不喜欢的科目、不知道的内容,使得他场场失败7、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对自己的理想(未来)充满自信,表现了“我”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024年藕与莼菜沪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024年藕与莼菜沪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沪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荷塘月色》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教材第二十一章节《藕与莼菜》部分,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藕与莼菜的相关知识,感受作者对家乡美食的热爱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藕与莼菜的生长环境、特点及食用方法,掌握课文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对家乡美食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对藕与莼菜生长环境的理解,以及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
2.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传统文化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荷塘美景图片,引发学生对藕与莼菜的兴趣,进而引入课文学习。
2. 新课导入: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藕与莼菜的生长环境、特点及食用方法,同时掌握课文生字词。
3.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作者对藕与莼菜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美食的热爱。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藕与莼菜的特点,并进行交流分享。
六、板书设计1. 《藕与莼菜》2. 主要内容:生长环境:荷塘特点:藕脆嫩可口,莼菜滑嫩爽口食用方法:炖汤、炒食等作者情感:热爱家乡美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以“我心中的藕与莼菜”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我心中的藕与莼菜,是家乡的味道,是童年的记忆。
每当夏日炎炎,我都会想起荷塘里那脆嫩可口的藕和滑嫩爽口的莼菜。
它们让我感受到家乡的温暖,也让我更加热爱这片土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达到了教学目标。
沪教版 七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
沪教版七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字是形声字?A. 明B. 听C. 早D. 林2.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A. 罗贯中B. 吴承恩C. 施耐庵D. 曹雪芹3. 下列哪个选项中的诗句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A.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B.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C.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D.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4. 下列哪个成语出自《水浒传》?A. 调虎离山B. 画龙点睛C. 对牛弹琴D. 亡羊补牢5. 下列哪个词属于叠词?A. 红彤彤B. 绿油油C. 白花花D. 黑乎乎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2. “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论语》。
()3.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指桂林的山水风景在我国是首屈一指的。
()4.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
()5.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宋代诗人苏轼的名句。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
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
3.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
4.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5.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自《荀子》。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述《水浒传》的主题思想。
2. 请解释“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修辞手法。
3. 请简述《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诸葛亮的特点。
4. 请解释“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修辞手法。
5. 请简述《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关系。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举例说明比喻的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应用。
2. 请举例说明拟人的修辞手法在散文中的应用。
3. 请举例说明对偶的修辞手法在古文中的应用。
4. 请举例说明排比的修辞手法在议论文中的应用。
上海市黄浦区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沪教版-沪教版初中七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七年级语文学科(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文言文(25分)(一)默写(10分)1.山随平野尽,。
(《渡某某送别》)2. ,将以填沧海。
(《读<山海经>选一》)3.,未肯十分红。
(《红梅》)4.怪石奔秋涧,。
(《草书屏风》)5.下见小潭,。
(《小石潭记》)(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6—7题(4分)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6.“万籁”在诗中指的是。
(2分)正确..的一个选项是()(2分)A.诗人在颔联中运用了对仗的手法,抒发对竹径、花丛、树木等美景的赞叹。
B.颈联写出诗人身处自然环抱的佛门,心中尘世杂念受到洗涤的空灵心境。
C.尾联笔锋一转,点明悠扬的乐器声给如此寂静的禅院带来了灵动的生机。
D.这首诗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了诗人一心参禅朝圣的愿望。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6分)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8. 本篇《口技》的作者是清朝的(人名),文章选自。
(2分)9.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2分)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沪教版]七年级语文(上)《梅岭三章》课件
(2)借助想象和空想如: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轨阎罗。借助迷信说法,抒写 情怀、反应生活、表达理想,可不排挤 天国地获等虚幻地步和牛鬼蛇神之类的 怪异现象。下泉台,招旧部,斩阎罗, 比直接说一定要革命到底的好处在于:
(一) 直观性。它将抽象的观念化作具体形 象,使人感到鲜明生动,印象深刻。 (二)含蓄性。阎罗是人人知晓、人人 憎恶的阴间暴君,拿来影射世上反动势 力的首领,耐人寻味。(三)深刻性。 通过革命将士英魂共斩阎罗的奇思妙想, 表现鞠躬尽瘁,死而不已——比死而后 已更深一层的诗意,这是直说其事和空 讲道理所达不到的境域
时代背景: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同志 身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1935 年春,陈毅同志率部队在敌人重点围攻下 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 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游 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 艰苦最困难的阶段。1936年冬天,陈毅同 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陈毅同志带着伤病 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难以脱 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不久,敌 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解围而去。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 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本文比喻、 借代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分析三首诗各自的侧重点和相互关系。 体会作者的豪壮革命情怀。
秦时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有中华儿女在, 不教倭寇度茅山。
元帅诗 人
《陈毅诗词选集》
课堂小结
这三首诗环绕“断头”构思,扣住“意如何” 铺开,思想感情逐步升华,把过去、现 在、将来融为一体。三首诗有共同的诗 题,既能各自独立成章,又相互关联, 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集中表达了诗人的 革命乐观主义态度、献身精神和对共产 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
七年级语文上册(沪教版)
每周一诗(13) (14)
第八单元 神话传 说
33 中国古代神话 四则
34 中国民间传说 两则
35 希腊神话故事 两则
每周一诗
综合学习 我的 “中国龙”
感谢聆听
七年级语文上册(沪教
版)
演讲人
202X-06-08
注意:该课本不在《2020年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教学用书目 录》,不是现行版本。
扉页
一.
目录
一.
封面
一.
第一单元 成长纪 事
1 女孩独立
2 顶碗少年
3 走一步,再走一 步
4 伤仲永
5 周处
一.
每周一诗(1) (2)
综合练习 讲述同龄人的故 事
23 卖油翁
24 核舟记
25 口技
一.
26 口技
一.
27 明湖居听书
每周一诗(11) (12)
综合学习 生活中的“能工 巧匠”
第七单元 地球,我们的家 园
28 可爱的地球
29 罗布泊,消逝 的仙湖
30 大芦荡,你还在守望吗?
31 警惕生物入侵
32 大树和我们的 生活
综合学习 善待地 球
第四单元 报纸,信息的窗 口
15 消息两则
16 通讯一篇
17 多角度报道
每周一诗(7) (8)
综合学习 编一份 小报
第五单元 面对逆 境
18 密案日记
19 你是我的辞典
20 生命之线
21 石缝间的生命
22 生于忧患,死 于安乐
每周一诗(9) (10)
综合学习 直面挫 折
第六单元 技艺超 群
第二单元 故乡情 思
6 社戏
一.
7 滹沱河和我
秋天的怀念沪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秋天的怀念沪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秋天的怀念》中国当代作家沈从文于1981年创作的散文。
此文叙述了叙述史铁生对前任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对母爱的赞美。
以下是整理的秋天的怀念沪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秋天的怀念》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在读文中感受母性的伟大,受到爱的教育.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学术论文感悟文章的内涵.教学过程: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出示作者近照)他叫史铁生,今年已经55岁了,21岁的时候,突然的重病使他高位截瘫.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这么多年来,儿子女儿一直用文字表达对母亲的感受.请同学们一起默读下面这段话,看你读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合欢树》片段)1,学生谈读后感2,他的都好多文章都表达了这份感情,比如今天我们要学的《秋天的怀念》就是其中一篇,作为高年级的同学,我相信大家的皮利皮.这里有个自测题,请同学们看看,自己的读书到了哪一个台阶.(课件出示:\'正确——流利——有感情\')二,整体感知1,指名读,你想读哪儿就读哪儿!2,听范读3,听完后,你感受到了什么三,品味课文1, 现在我们就走进课文,品品课文中文字的味道.文章是怎样写\'我\'的请找出表现\'我\'内心情感的词组或词语.说说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读一读.2,集体交流(脾气暴怒)3,引读:师:望着望着北归的雁阵,他会——生:把眼前的玻璃砸碎;师:听着听着李谷一清新的歌声,他会——生:猛地把东西摔向前面的墙壁.师:还有呢,妈妈要他去北海可看菊花,他喊着——生:不,我不去,我活着有什么劲!4,过渡:是啊,原来活蹦乱跳的,现在突然坐在拐杖上,发这么大的脾气,你能理解吗如果你是他的朋友,或者他的亲人,面对他这副样子,你会怎么劝劝他(学生劝)你们讲得很有道理,建议也不错,不过,请你设身处地的再说,他能听进去吗5,是啊,面对这样的儿子,面对这样的现实,怎么做更合适一些让我们看看母亲是怎么做的吧.请大家再以认真读读书,文章是怎样写到母亲的哪些短语或词语特别让你感动,请说出理解和感受.6,集体交流(悄悄地,扑,叫我去看菊花,好好活)7,母亲在安慰我时自己身体又是怎样的亲爱的同学们,一个患肝癌病的只有自己知道有多痛,无法用语言描述,而且还知晓自己就要死去……8,母亲的心里苦不苦 (苦)这个苦来自哪些方面 (自身与儿子)其实儿子的苦在母亲那里是要加倍的,多年后,作者在他的散文之中这样写道:(出示课件)那么这样痴的母亲,有没有\'看着看着北归的雁阵,突然把玻璃砸碎\'生:没有.师:她有没有\'听王昆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把东西摔向墙壁\'生:没有.师:有没有大声喊着\'我活着还有什么劲\'生:没有!师:妹妹为什么没有这样做(她要做个坚强的母亲,让儿子也成为坚强的儿子)8,又是秋天,妹妹招手我去北海看了菊花.我们来读读记述盛开的菊花的句子.(课件出示: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新添得烂漫.)下面学生就结合这句话,可以小组合作,好好讨论讨论,可以自己思考,为什么要上写盛开的菊花他们究竟懂得了该怎样好好儿活 ,那么同学们你们懂了么说说看(勇敢,坚强)(希望我们快乐,幸福的生活)四,有感情朗读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读出五,总结1,伴随着生命的脚步,作者如菊花一样,泼泼洒洒,开出了他人生的彩叶之花.所以,33年之间,他聪明了这句话的含义,懂得了自己该用怎样的行为走出这\'好好儿活\'.回过头来,看吧——又是秋天,当作者望着望着北归的雁阵,他还会把眼前的玻璃砸碎吗当歌声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嗓音,他还会猛地把东西摔向前面的墙壁吗他还不会说我活着有什么劲吗2,又是秋天,当文章内容看者母亲的照片,他会说些什么呢3,回过头来看课题,这《秋天的怀念》,怀念的真是假是什么?《秋天的怀念》说课稿一、说设计理念:崇敬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怀念丈夫的散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瘫痪时,怀着母亲无私之爱的博大是怎样地痛心与忍辱负重地照顾自己,来表达对妻子的深深愧疚和怀念之情。
沪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套教案
沪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套教案目录:1. 第一课:《小白兔和胆小鬼》教案2. 第二课:《小狗找骨头》教案3. 第三课:《小鱼与花寿星》教案4. 第四课:《三个小偷》教案5. 第五课:《东郭先生》教案6. 第六课:《南瓜的滋味》教案7. 第七课:《寒号鸟》教案8. 第八课:《小石潭记》教案9. 第九课:《草船借箭》教案10. 第十课:《人生的旅程》教案简介:本教案是根据沪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教材编写而成,全套教案共包括十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安排。
每一课的教案都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等内容。
教案内容示例:第一课:《小白兔和胆小鬼》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中的情节,抓住故事的主题。
2. 研究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词语。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的情节。
2. 认读和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词语。
教学难点:1. 对一些复杂句子的理解。
2. 运用生词和词语进行句子组织和表达。
教学方法:1. 情景导入法:通过图片展示小白兔和胆小鬼的形象,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 听说教学法:通过听教师朗读故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和回答问题。
3. 合作研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讨论和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活动:1. 分组阅读故事,并找出故事中的关键词和情节。
2. 听教师朗读故事,学生跟读并进行情感表达。
3. 小组讨论和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4. 设计戏剧表演环节,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
总结:本文档为沪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套教案的简要目录和教案内容示例。
这些教案将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可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调整,以更好地适应教学实际情况。
第25课《无题》教学设计(沪教版五四制初一上)1
第25课《无题》教学设计(沪教版五四制初一上)1一、教材分析:«无题»是七年级上半学期的一篇古诗,依照«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存、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观赏品位和审美乐趣〞的要求,以及〝观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会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一辈子的有益启发。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判;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讲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我确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 明白得诗中〝相见时难不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过程和方法: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使学生初步明白得诗歌的内容及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白得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楚的爱情之中仍旧富有灼热的期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模糊婉曲之美。
三、教学重点:1、明白得诗中〝相见时难不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熟练背诵全诗。
四、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正确明白得诗中〝相见时难不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1、导入:由李白、杜甫的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讲出唐朝有〝小李杜〞之称的是李商隐和杜牧,从而导入本课。
2、作家、作品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
其中李商隐的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杜牧的诗风那么更近似李白。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踢毽子》同步练习 沪教版
12、踢毽子(节选)(汪曾祺)我们小时候踢毽子,毽子都是自己做的。
选两个小钱(制钱),大小厚薄相等,轻重合适,叠在一起,用布缝实,这便是毽子托。
在毽托一面,缝一截鹅毛管,在鹅毛管中插入鸡毛,便是一只毽子。
鸡毛只能用大尾巴之前那一部分,以够三寸为合格。
鸡毛要“活”的,即从活公鸡的身上拔下来的,这样的鸡毛,用手抹煞几下,往墙上一贴,可以粘住不掉。
死鸡毛粘不住。
后来我明白,大概活鸡毛经抹煞会产生静电。
活鸡毛做的毽子毛茎柔软而有弹性,踢起来飘逸潇洒。
死鸡毛做的毽子踢起来就发死发僵。
鸡毛里讲究要“金绒帚子白绒哨子”,即从五彩大公鸡身上拔下来的,毛的末端乌黑闪金光,下面的绒毛雪白。
次一等的是芦北鸡毛。
赭石的、土黄的,就更差了。
踢毽子是乐事,做毽子也是乐事。
一只“金绒帚子白绒哨子”,放在桌上看看,也是挺美的。
我们那里毽子的踢法很复杂,花样很多。
有小五套,中五套,大五套。
小五套是“扬、拐、尖、托、笃”,是用右脚的不同部位踢的。
中五套是“偷、跳、舞、环、踩”,也是用右脚踢,但以左脚做不同的姿势配合。
大五套则是同时运用两脚踢,分“对、岔、绕、掼、挝”。
小五套技术比较简单,运动量较小,一般是女生踢的。
中五套较难,大五套则难度很大,运动量也很大。
要准确地描述这些踢法是不可能的。
这些踢法的名称也是外地人所无法理解的,连用通用的汉字写出来都困难,如“舞”读如“吴”,“掼”读(kuàn),“骂”和“挝”都读入声。
这些名称当初不知是怎么确立的。
我走过—些地方,都没有见到毽子有这样多的踢法。
也许在我没有到过的地方,毽子还有更多的踢法。
我希望能举办一次全国蹋毽子表演,看看中国的毽子到底有多少种踢法。
踢毽子总是要比赛的,可以单个地赛。
可以比赛单项,如“扬”踢多少下,到踢不住为止;对手照踢,以踢多少下定胜负。
也可以成套比赛,从“扬、拐、尖、托、笃”、“偷、跳、舞、环、踩”踢到“对、岔、绕、掼、挝”,也可以分组赛。
组员由主将临进挑选,踢时一对一,由弱至强,最后主将出马,累计总数定胜负。
沪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语文
全册优质课件
• 你认为什么是独立?
秦文君
秦文君:
当代出色的儿童文学作家。 其作品往往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展现 儿童的所思所行,非常富有感染力。 代表作有《男生贾里》,《女 生贾梅》,《小鬼鲁智胜》,《小丫 林晓梅》。
秦文君:
六年级,我们学习了 她的作品《表哥驾到》; 今天,我们要学习她的另 一篇作品《女孩独立》。 该文章选自《秦文君花香 文集· 风信子卷》。
质疑
小鸟为什么不像妈妈当年
那样去拍照立志?说说你的看 法。 女儿没有用作者当年见证 独立的方式,因为她已经“慢 慢地拥有了为自己设计未来道 路的勇气和能力”;
质疑
品读:那时我怯怯的,有 点像躲在松林里探头探脑 的小松鼠,对未知的世界 充满好奇。
不安பைடு நூலகம் 好奇
质疑
为什么文中还写“我”的独立? “我”的经历既是对小鸟成长的 补充,更代表着每个人在走向 成长成熟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那就是实践、锻炼、尝试、经 历,然后开始拥有把握人生的 能力,真正开始“成”人。
积累字词
优雅 yōu yǎ 萦绕 yíng rào 惊羡 jīng xiàn 英俊 yīng jùn 肩胛 jiān jiǎ
摇撼 yáo hàn 鞠躬 jū gōng 屏风pí ng
歉疚 qiàn jiù 屏住气 bǐng
读一读
理解词语
幽雅 惊羡 颓丧 附和
座无虚席 不知所措 歉疚
1、词语积累(注音并释义)
使出全部 力量搏斗 或争取。
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形容使人感受 很深,震动很 大。
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在少年的三次表演中,找出能体现“惊心动
魄的拼搏”的词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语文试题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一、默写1、山光悦鸟性,。
《题破山寺后禅院》2、此夜曲中闻折柳,。
(《春夜洛城闻笛》)3、,怕得鱼惊不应人。
(《小儿垂钓》)4、时人不识凌云木,。
(《小松》)5、已诉征求贫到骨,。
(《又呈吴郎》)6、周公恐惧流言日,。
(《放言五首》)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长精神”的意思是。
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二十三年”是指诗人遭贬谪的时间。
B、作者借“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表达对故人的怀念。
C、“沉舟”、“病树”均为作者自比,惆怅却不消沉。
D、诗歌表现了诗人豁达的胸襟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下见.小潭 (2)隔篁竹..(3)佁然..不动 (4)俶尔..远逝 10、分析理解不恰当的是( )A 、作者隔着篁竹能找到小石潭,是小潭的流水声吸引了他。
B 、“全石以为底”就是说潭底全部都是石头。
C 、“寂寥”、“凄”、“寒”等词其实都是写心境的,暗示自己的遭遇,流露出一种孤独感。
D 、文章表现了高洁、幽邃、凄凉之美。
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 .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 .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
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12、文章第四节主要写了什么?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鲁人身善织屦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屦:麻鞋。
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
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赤脚。
14、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或.谓之曰()(2)以.子之长()15、翻译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16、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是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一)《社戏》节选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⑴着一支白蓬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⑵前篙,阿发⑶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⑷开船,在桥石上一⑸,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于是⑹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里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瘠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还以为船慢。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
那是正对船偷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
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7、下面所给词语中选出恰当的词填在文中⑴至⑹的横线上停泊跳蹦拿拔围聚撑点摇碰撞磕支架18、文中⑴至⑹的动词,其表达作用是()A、表现出少年朋友们熟练和敏捷的驾船技术。
B、表现出农家少年勤劳、能干的性格特点。
C、表现出孩子们看戏途中急切而又愉快的心情。
D、以上答案都正确。
19、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描写,表现了我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21、对“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中的“自失”理解正确的是()A、听得出神,忘了自己。
B、看得出神,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C、吹得出神,沉迷在其中。
D、想起了白天未能看戏,感到失落。
22、“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这句话中“似乎”“料想”“也许”的作用是()A、表推测,表达“我”急于到达赵庄的心情。
B、表推测,表达“我”愉快欢乐的心情。
C、表想象,表达“我”急于到达赵庄的心情。
D、表想象,表达“我”愉快欢乐的心情。
23、选文第3段“那声音大概是横笛”的“那声音”指的是第2段中的24、上文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描写了江南水乡的夜景,请分别举一例①视觉②听觉③嗅觉④触觉(二)餐桌上的谜底①小时候,每晚入黑的时候,我总要瞅准时机,站在自家门口,闻对门邻居餐桌上飘出的肉香。
那时我家半个月才吃一次肉,我实在是太馋了。
②每次,闻着邻居家飘出的肉香,我会身不由己地移动脚步,一步一步地(挪、走、跑)到邻居家门边。
③有一天,我终于问妈妈:“邻居的餐桌上为什么总有鱼和肉?”④妈妈没有回答我。
一个星期天,妈妈喊上我,问:“你今晚想不想吃肉?”我说:“想!做梦都想。
”妈妈说:“好吧,你跟我去。
”⑤妈妈带我到一家建筑工地,向工头要了一截土方,工头在土方上画了白灰线,挖完线内的土方,给工钱20元。
妈妈说:“挖吧,挖完了,今晚就有肉吃了。
”⑥我只挖了一会儿,手就软了,且磨起了泡。
妈妈比划着说:“得两元钱了,挖吧,再挖挖就又两元了。
”我(支撑、支持)了一会儿,终于挖不动了。
妈妈说;“你歇一会儿再干。
”我就这样干一会儿歇一会儿,而妈妈总是不停地干。
我记得那是初秋,天气依然很热,妈妈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这么苦,我甚至不想吃。
⑦一天下来,我们终于把土方挖完了。
妈妈从工头那里领了20元钱。
我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
妈妈背上我,到集市上,问我喜欢吃鱼还是肉,我说都喜欢。
⑧晚上,餐桌上摆了香喷喷的鱼和肉,弟妹们都吃得香极了。
妈妈对我说:“孩子,我想你知道邻居餐桌上的谜底了。
”⑨是的,我知道了。
⑩妈妈又对我说:“这叫吃苦,孩子,你知道吗?”面对妈妈,面对餐桌上的鱼和肉,还有吃得正香的弟妹,我哭了。
⑾那年,我11岁。
25、第②段和第⑥段的横线上应分别填入的词语是、26、①-②段写小时候“我”很馋,主要用描写手法,其作用是27、“邻居的餐桌上为什么总有鱼和肉?”,面对“我”的提问,妈妈为什么没有直接回答?28、第⑨段写道:“是的,我知道了。
”联系上下文,说说“我”到底知道了什么29、请结合文意简要地写下你对这位母亲的认识、评价。
第三部分作文30、礼物,可以传达情感;可以奖赏成功;可以纪念事物;也可以表达特殊的意味……我们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收到或送出礼物,并在其中体会到各种人生滋味。
请以“礼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要求:①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1、潭影空人心2、何人不起故园情3、路人借问遥招手4、直待凌云始道高5、正思戎马泪盈巾6、王莽谦恭未篡时7、振作精神8、B9、⑴看见⑵竹林(3)呆呆的样子(4)忽然10、C11、C12、探究小石潭源流的方位和样貌。
13、静悄悄的没有其他人,使人心神凄楚,寒透骨节,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14、(1)有人(2)凭15、你们编了麻鞋是给人穿的,可是越国人是光脚走路的。
你们织了白绢是给人做帽子戴的,可是越国人是被散头发不戴帽子的。
16、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17、泊、拔、拔、点、磕、架18、D19、心理、表现我愿望实现时的愉快心情。
20、比喻、我们的船行速度之快,小伙伴们驾船技术之娴熟、高超22、A23、远处的笛声24、触觉: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25、挪支撑26、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时候“我”对吃肉的极度渴望。
暗示了当时家境的贫寒。
为下文写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27、因为妈妈知道对我空讲道理是没有用的,还是要亲身体验。
28、知道了餐桌上的秘密,也就是“美好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
29、这是一位善良的、肯吃苦的、勤劳的好母亲。
同时也是一位很会教育孩子的好母亲。
她通过与孩子一起亲身体验来教育孩子,方法独到而有效。
30、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