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
初中美术人美版下册教案
初中美术人美版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包括色彩的三要素和冷暖知识。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色彩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色彩描绘生活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1. 色彩的基本知识和冷暖概念。
2. 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色彩,运用色彩描绘生活场景。
教学难点:1. 色彩冷暖的理解和运用。
2. 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色彩,将其运用到绘画作品中。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色彩理论知识PPT和生活中的色彩图片。
2. 学生准备绘画用品,如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教学过程:三、教授新课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色彩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生活中的色彩,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2. 色彩的基本知识教师运用PPT讲解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和冷暖知识。
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掌握色彩搭配的方法。
3. 生活中的色彩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色彩,如自然景观、城市建筑、人物服饰等,培养学生对生活中色彩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4. 色彩描绘生活教师示范如何运用色彩描绘生活场景,如绘制一幅简单的风景画。
在示范过程中,教师讲解色彩搭配、冷暖运用等技巧。
5. 学生创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教师的示范,运用色彩描绘生活中的场景。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富有生活气息的绘画作品。
四、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色彩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色彩,运用所学知识描绘美好生活。
五、课后作业学生完成一幅以生活为主题的绘画作品,运用色彩描绘出自己喜欢的场景。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和冷暖概念,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生活中的色彩,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示范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色彩搭配和运用技巧。
同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人美版 最新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集
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自学;格尔尼卡一、教学目标(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二)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二、教学重点:了解作品中艺术语言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四、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准备铅笔、课本。
五、教学方法:欣赏法.理解法.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联系学生在生活中绘画时对情绪的体现和认识,体味情绪与作品风格的关系。
2、提出问题“这节课我们也来欣赏一幅绘画作品,你来设想一下,他们是在什么情绪下创作绘画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学习新内容:1、直观感受作品,并描述其带来的心理感受。
2、探究:理解作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品内涵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3、学生介绍搜集到的作者、作品、背景资料。
4、欣赏作者其他作品和同一时期画家作品,认识立体主义的作画方法,及其形成的原因。
(三)赏析作品:1、结合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牛、马、母亲、灯、举灯的人、跳楼的人、逃生人的表情、姿态,用形容词或短句描述其带来的心理感受,并讨论、分析画面形象的象征意义。
2、理解象征性艺术手法的应用。
3、分析作品色彩、构图对作品主题表达所起的作用,对作品进行归纳性评价。
(四)、总结赏析办法:1、在深入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说出现在对作品的感受及学习收获。
2、总结赏析这类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基本方法:看一看,找一找,想一想。
(五)练习活动:联系1937我国人民生活的悲惨状况,激起学生的情绪,尝试用象征性的艺术手法、半抽象的绘画方法表现自己对战争的感受(六)、展示作品:1、学生展示作品,并进行自我评价与解释。
2、拓展知识,表达战争感受的形式是多样的,如戏剧文学、音乐等。
七、板书设计格尔尼卡牛头:德国法西斯马;西班牙无辜百姓课后反思:第一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课型:欣赏课一、教学目标:1、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一、盛唐女性的生活捣练图
二、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三、立体图象的表达
四、立体图象的表达
五、物象空间的表达
六、物象空间的表达
七、单色版画
八、单色版画
九、纸的立体表现--纸雕塑
十、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十一、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
十二、用电脑创造满意的色彩
十三、策划出游活动
十四、策划出游活动(二)
十五、旗帜与标志
十六、帽子和文化衫
十七、袋和包
十八、出游活动综合展示
第1课时第1周星期一
课题一、盛唐女性的生活——《捣练图》
教学目的认知目标:学生了解中国传统人物画的艺术特点,感受中国画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能力;通过对比等手段,使学生。
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格尔尼卡声讨暴行的檄文一、教学目标(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二)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二、教学重点:了解作品中艺术语言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四、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准备铅笔、课本。
五、教学方法:欣赏法.理解法.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联系学生在生活中绘画时对情绪的体现和认识,体味情绪与作品风格的关系。
2、提出问题“这节课我们也来欣赏一幅绘画作品,你来设想一下,他们是在什么情绪下创作绘画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学习新内容:1、直观感受作品,并描述其带来的心理感受。
2、探究:理解作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3、学生介绍搜集到的作者、作品、背景资料。
4、欣赏作者其他作品和同一时期画家作品,认识立体主义的作画方法,及其形成的原因。
(三)赏析作品:1、结合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牛、马、母亲、灯、举灯的人、跳楼的人、逃生人的表情、姿态,用形容词或短句描述其带来的心理感受,并讨论、分析画面形象的象征意义。
2、理解象征性艺术手法的应用。
3、分析作品色彩、构图对作品主题表达所起的作用,对作品进行归纳性评价。
(四)、总结赏析办法:1、在深入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说出现在对作品的感受及学习收获。
2、总结赏析这类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基本方法:看一看,找一找,想一想。
(五)练习活动:联系1937我国人民生活的悲惨状况,激起学生的情绪,尝试用象征性的艺术手法、半抽象的绘画方法表现自己对战争的感受(六)、展示作品:1、学生展示作品,并进行自我评价与解释。
2、拓展知识,表达战争感受的形式是多样的,如戏剧文学、音乐等。
七、板书设计格尔尼卡牛头:德国法西斯马;西班牙无辜百姓课后反思:第二课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立体的表达一、教学目标(1)、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使学生对立体物象的表达方法有一个准确的认识,特别是透视的表达方法。
人美版七年级下学期美术教案全集
第一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过程与方法第二课手绘线条图像——物像立体的表达教学过程与方法第三课同类色和邻近色第四课《色彩的对比》显性目标:认知目标: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能初步运用色彩的对比知识完成一幅作业。
能力目标:通过欣赏、分析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对比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隐性目标:通过欣赏我国古建筑及民间工艺品中对色彩的运用,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热爱生活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色彩的对比关系,感受对比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艺术实践中对比色的选择与搭配。
学习材料:导入新课:生活中有很多对比现象,在色彩世界也是一样。
出示课题:色彩的对比一、讲授新课:结合图片分析:1.哪些色彩是对比色?(出示色相环)2.引导学生分析色相环中的色彩,找出对比色。
3.总结:色相环中互为150。
一180。
的色彩为强烈对比。
4.山示色卡,请学生挑出几组对比色。
5.生活中的对比色。
提问:我们周围哪儿有对比色?6.观察教材上的图片,找出有哪些对比色?给你什么感觉?7.分析课本上画家作品。
提问:画面上用了哪些对比色?有什么作用? 8.继续分析课件——艺术作品中对比色的作用。
二、运用色彩的对比进行民间工艺品色彩设计。
1.为学生提供民间工艺品设计图。
2.分析如何用对比色设计颜色。
出示部分运用对比色的剪贴画作品,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练习。
l 作业展评:辅导学生完成作业,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并评价。
课后小结:第五课色彩的调和第六课学习服装的色彩搭配第七课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一、教学内容分析:《用笔墨来说话》是人教版初中美术第三册“造型·表现”单元的第一部分。
教材内容主要是介绍水墨画的绘画语言——“笔墨”,以及运用“笔墨”来表达思想感情、“传达心灵的絮语”。
新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要求是:“有意图地运用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
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
目录目录格尔尼卡 (1)艺术源于生而高于生活 (3)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 (6)同类色与邻近色 (8)色彩的对比 (9)色彩的调和 (11)学习服装的色彩搭配 (13)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14)写意花卉 (15)几何形体的联想 (17)策划一次出游活动 (19)旅行团的旗帜和标志 (20)文化衫的设计制作 (21)用相机记录我的旅行 (22)如何欣赏雕塑作品 (24)一、引课:课件呈现图像(方形和方块)提问:每组图像中的两个图形有什么区别?生:一个是平面的图像,一个是立体的图像提问:如何区分?生:平面的图像有长、宽、立体的图像有长、宽、高。
师:对,也就是说一个是二维的平面空间表达,一个是三维的立体空间表达,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就是三维立体空间的表达即立体图像的表达,首先我们来了解什么是立体图像。
呈现立体图像的概念---立体图像指在平面中运用绘画等形式表达具有长、宽、高三种空间度量效果的三维立体形象。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这样的三维立体形象,请同学们一起来观赏。
课件呈现图片---生活中的立体形象:建筑物、小车、礼品盒、蛋糕等等师:同学们也常常会看到生活中关于立体形象的描绘课件呈现用立体图像表达的形象:楼房、车辆、物品等等提问:同学们看了这些立体图像的表达有什么感觉生:形象生动、逼真师:说的好,运用立体图像的表达方法能最直观、最形象地体现出物体的形状、结构与特征,因此立体图像的表达也同样具有记录、说明、叙事、交流、抒情的功能。
比如课本上的图例:“吸尘器产品说明书”“多用柜的设计”等,那么,怎样来表达所看到的立体形象呢?有什么方法可学吗?展示手绘线描平面和立体的作品,请学生分析二者的差别,从而引出课题—立体图像的表达(提问、讨论)二、新课:(一)平面——立体正方体为例,物体从平面到立体的过程。
1、立体:具有长、宽、高三个维度的物体。
2、什么是立体图像?立体图像指在平面中运用绘画等形式表达具有长、宽、高三种空间度量效果的三维立体形象。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美术教学设计任课教师:潘成贵任课班级:七(2)班使用时间:2016年春期目录一、盛唐女性的生活捣练图第1 课时第1周二、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第2课时第2周三、立体图象的表达第3课时第3周四、立体图象的表达第4 课时第4 周五、物象空间的表达第5课时第5 周六、物象空间的表达第6 课时第6 周七、单色版画第7 课时第7 周八、单色版画第8 课时第8 周九、纸的立体表现--纸雕塑第9 课时第9 周十、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第10课时第10周十一、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第11课时第11周十二、用电脑创造满意的色彩第12课时第12周十三、策划出游活动第13课时第13周十四、策划出游活动(二)第14课时第14周十五、旗帜与标志第15课时第15周十六、帽子和文化衫第16课时第16周十七、袋和包第17课时第17周十八、出游活动综合展示第18课时第18周课时教案第 1 课时第 1 周星期年月日课题一、盛唐女性的生活——《捣练图》教学目的认知目标:学生了解中国传统人物画的艺术特点,感受中国画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能力;通过对比等手段,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中西方绘画的体现出的不同的审美特征。
情感目标:让学生明白人们的审美观具有时代性。
环保目标:通过对唐代仕女作品的欣赏,让学生了解盛唐时期的历史、文化特征,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步教学内容五处讲讲思问问思教法:比较、学生自主学习【组织教学】组织纪律,稳定情绪。
新学期的开场白。
【引入新课】从哪一段历史开始用到了照片?(明清时期,注:照相技术产生于18世纪)。
那么在此之前,你们的教材都是通过什么样的形式来表现当时的历史场景的呢?(绘画形式)在照相技术还没有发明之前,绘画成为记载历史的主要方式。
而这当中,又以人物画发展得最早,可追溯到史前的岩画和陶绘。
那么,人物画发展到什么时候才真正成熟了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的第一面,看看这件作品反映的是哪个时代的人物?猜猜她们都在做什么?(学生发言)【讲授新课】一、作品的时代和背景作品创作于唐代。
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主题:美丽的艺术世界——七年级下册美术教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美术艺术相关知识,提高审美和艺术欣赏水平;2.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3. 掌握基本绘画技巧和材料,提高绘画水平;4. 培养学生的美术爱好和艺术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本教学内容共涉及8个部分,具体如下:模块 1:绘画的基本素描时间:2课时(1课时上机绘制)模块 2:色彩基础时间:3课时模块 3:拓印的概念和技法时间:2课时(1课时拓印)模块 4:色彩对比的表现时间:3课时模块 5:剪纸艺术时间:3课时(1课时制作剪贴画)模块 6:速写基础与实践时间:4课时(1课时现场速写)模块 7:线条表现与构图时间:3课时模块 8:水墨画基础与应用时间:4课时(1课时上机绘制)三、教学方法1. 视听教学法,展示相关美术图片或视频,加深学生的感受和理解;2. 演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实践,提高绘画和手工艺术能力;3. 群体性活动和小组互助学习,通过合作实践,提高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师角色1. 指导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学习和实践;2. 观察者和评价者,对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创作进行评价;3. 学习顾问和艺术导师,为学生提供艺术知识和经验,帮助学生发展艺术素质和创造力。
五、学生角色1. 主体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掌握艺术知识和技能;2. 创造者和表达者,通过艺术创作和表达,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个性;3. 相互学习和交流,加强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考核方式1. 以课堂表现和作品为主要评价依据,考核主要包括技巧的掌握和创作的表现;2. 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3. 重视个别差异和个性发展,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爱好。
人美版七年级下学期美术教案全集
课题:创作独特的形象,拼贴画
教学目标:
1.了解拼贴画的定义和发展历史;
2.了解和掌握拼贴画的基本制作方法;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艺术表现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约10分钟)
1.向学生简要介绍拼贴画的定义和发展历史;
2.展示一些著名的拼贴画作品,引发学生对拼贴画的兴趣。
二、概念讲解(约10分钟)
1.解释什么是拼贴画,以及它的特点;
2.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拼贴画的构成要素。
三、制作方法演示(约15分钟)
1.向学生介绍基本的拼贴画制作方法,如选择素材、剪切、粘贴等;
2.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如何制作一幅简单的拼贴画作品。
四、课堂实践(约50分钟)
1.让学生自由选择素材,根据自己的主题创作一幅拼贴画作品;
2.教师在一旁指导学生的制作过程,提供有关技巧和建议;
3.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尝试不同的材料和组合方式。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约15分钟)
1.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简要介绍作品的主题和创作
过程;
2.全班同学进行互动交流,通过评论和提问,共同欣赏和评价作品。
六、课堂小结(约5分钟)
1.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拼贴画的制作方法和特点;
2.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创作并尝试更多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
扩展活动:
1.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制作拼贴画作品,并组织展览;。
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人美版七年级下册教案《盛唐女性的生活—<捣练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会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2)了解唐代人物画概况;(3)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4)学会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后分析、解决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3、情感目标:(1)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欣赏、审美水平;(2)体会中国古代人物画,特别是唐代仕女画独特的艺术魅力;(3)了解唐代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教学难点: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一、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一、布置课前学习任务。
教师要求学生查阅书籍,或上网查询网页、网站,收集、整理和《捣练图》相关的信息资料。
(可制成读书卡片)二、播放影视剧《大明宫词》片段,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共鸣,对唐代妇女的社会生活状况有个直观印象。
导入《捣练图》。
三、尝试以制作简单网页的形式学习《捣练图》及唐代仕女画:以网页设计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一)版块设计:学生在掌握一定制作网页方法和要求的基础上,分组讨论网页版块组成。
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讨论后师生共同总结确定。
版块一:仕女画(相关文字、图片)版块二:宋徽宗赵佶(相关文字、图片)版块三:唐女性形象(相关文字、图片)版块四:画家小传(相关文字、图片)版块五:思考与讨论(二)围绕《捣练图》进行研究性学习,充实网页版块。
1、分组讨论以上前四个版块。
通过汇总已备学习资料,查阅书籍,上网等形式,将和本专题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归并,经讨论一致同意后整理成文,由各组派代表陈述本组观点。
2、重点分析第五版块,确定研究内容。
教师点拨学生从不同角度确定“思考与讨论”版块的内容。
学生思考、讨论、分析、解决,总结。
人美版美术七年级下册教案
人美版美术七年级下册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人美版美术七年级下册教学教学目标:1. 了解人美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和审美意识。
教学内容:本教案将围绕人美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展开,包括以下主题:1. 线条的表现与控制2. 线条的表达与运用3. 线条的创意与设计4. 形体的造型与表现5. 形体的透视与构图6. 形体的创意与设计7. 色彩的表现与运用8. 色彩的创意与设计9. 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价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 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
2. 知识讲解(15分钟)- 通过课件、图片等多媒体工具,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和相关知识点。
- 结合实例,解释线条、形体和色彩在美术中的重要性和运用方法。
3. 示范与实践(30分钟)- 展示一些相关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观察、分析和欣赏。
- 针对本节课的主题,进行实际的绘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 教师可以进行示范,指导学生如何运用线条、形体和色彩进行创作。
4. 提问与讨论(10分钟)- 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分享彼此的创作成果和心得体会。
5. 总结与展示(10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要点。
-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
6.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练习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创作,提高美术表现能力。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2. 学生之间互相欣赏和评价作品,鼓励积极的互动和交流。
3. 收集学生的作品和反馈意见,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和改进。
教学资源:1. 人美版美术七年级下册教材和课件。
2. 相关美术作品的图片或视频。
新人美版七年级下册初中美术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美版七年级下册初中美术全册教案《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教学内容与目标: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的道理。
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使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2)难点:以美术作品作为切入点,使学生理解。
教学方法:启示法、演示法、观察法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你们看过京剧吗?京剧里的动作与我们生活中的动作一样吗?美吗?有艺术性吗?这些动作是不是从我们生活中来的了?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这说明艺术创造和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就是说生活中的所有点滴小事或者发生过的事是艺术素材的提供者和原形.今天来学习第一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一、欣赏国画作品《虾》(齐白石)1、齐白石简介: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他在诗、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成就。
他作画反对拘泥于形似,主张形神兼备。
他认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都不可取。
2、齐白石画的虾与真虾有什么不同?真虾的眼睛看上去是一个小点,他却以浓墨横笔将虾眼画的非常突出,显得极为精神;真虾的腿有很多,他删繁就简,仅画五条,就显得多而生动。
所以他画的虾,既让人感到虾是充满生命力的,又让人体会到苍劲有力的笔法和浓淡干湿变化的墨色的艺术美感。
齐白石的作品之所以打动人,更在于寓于形象之中的情--充溢的诗意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也诱导、激发着人们对生活的爱。
3、他画的虾表现力什么样的美感?写神的美,墨色的美。
二、油画作品《开国大典》它是以1949年的开国大典为原型创造的。
画面主体为毛泽东主席和其它中央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
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
庄严的声音,回响在祖国大地,震撼着全世界。
再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划时代的一刻。
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2020年整理).pptx
式。认识毕加索的艺术风格、创作背景时代、生平以及主要的美术作品。
教学目标
2、能力目标:感受艺术大师的创造性思维,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学生对象征性绘画的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爱国、爱和平的主题思想,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
②《虾》的艺术处理: 齐白石依据真虾总结出极为简练的画法,使其所画之虾又不同于真 虾。真虾的眼睛看上去是一个小点,他却以浓墨横笔将虾眼画的非常突 出,显得极为精神;真虾的腿有很多,他删繁就简,仅画五条,就显得 多而生动。所以他画的虾,既让人感到是充满生命力的在觅食游动的活 虾,又让人体会到苍劲有力的笔法和浓淡干湿变化的墨色的艺术美感。
能联想到什么样的场面?
提问学生回答:(飞机轰炸声、人惨叫声、建筑倒塌声、战争场面等)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幅画和战争有关的美术作品,这幅画出自
一位二十世纪“最伟大、最杰出、最富创造性、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
之手,谁能猜猜看,这位艺术家是谁?
播放课件,大屏幕显示毕加索的照片和名字。教师提问:仔细观察《格
2、 油画作品《开国大典》(董希文) ①播放《开国大典》影片片段。 ②映示关于《开国大典》的油画作品和摄影作品各一张。 (教材 P4) 这是一幅深为群众欢迎的革命历史画。画宽 4.05 米,高 2.3 米,油画。 1952 年至 1953 年作,现藏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画面主体为毛泽东主席和其它中央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代表着亿万 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 起来。这庄严的声音,响彻天安门广场,回响在祖国大地,震撼着全世 界。它表现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宏伟壮阔的场面,再现了"中国人民从此 站起来了"这一划时代的一刻。 ③学生看教材 P6,分小组讨论两者的差别。 ④学生发表讨论结果。 ⑤教师分析总结油画《开国大典》的艺术特色。 油画《开国大典》艺术处理方法:
人美版七年级下学期美术教案全集
教学过程与方法第二课手绘线条图像——物像立体的表达教学过程与方法第三课同类色和邻近色第四课《色彩的对比》显性目标:认知目标: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能初步运用色彩的对比知识完成一幅作业。
能力目标:通过欣赏、分析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对比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隐性目标:通过欣赏我国古建筑及民间工艺品中对色彩的运用,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热爱生活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色彩的对比关系,感受对比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艺术实践中对比色的选择与搭配。
学习材料:导入新课:生活中有很多对比现象,在色彩世界也是一样。
出示课题:色彩的对比一、讲授新课:结合图片分析:1.哪些色彩是对比色?(出示色相环)2.引导学生分析色相环中的色彩,找出对比色。
3.总结:色相环中互为150。
一180。
的色彩为强烈对比。
4.山示色卡,请学生挑出几组对比色。
5.生活中的对比色。
提问:我们周围哪儿有对比色?6.观察教材上的图片,找出有哪些对比色?给你什么感觉?7.分析课本上画家作品。
提问:画面上用了哪些对比色?有什么作用? 8.继续分析课件——艺术作品中对比色的作用。
二、运用色彩的对比进行民间工艺品色彩设计。
1.为学生提供民间工艺品设计图。
2.分析如何用对比色设计颜色。
出示部分运用对比色的剪贴画作品,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练习。
l 作业展评:辅导学生完成作业,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并评价。
课后小结:第五课色彩的调和第六课学习服装的色彩搭配第七课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一、教学内容分析:《用笔墨来说话》是人教版初中美术第三册“造型·表现”单元的第一部分。
教材内容主要是介绍水墨画的绘画语言——“笔墨”,以及运用“笔墨”来表达思想感情、“传达心灵的絮语”。
新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要求是:“有意图地运用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
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第一课课题: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课型:欣赏课一、教材分析:《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初中阶段对"欣赏评述"课的要求是学生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
"欣赏评述"是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解释、判断的教学活动。
评述更着眼于对美术作品理解、评价的表达。
目前,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往往以"像不像"来衡量,这体现了学生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认为艺术应该反映生活的朴素的理解。
然而,许多美术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又与生活中的真实原型不一样,对此学生就说不出道理了,尤其是对现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他们不能理解且疑惑甚多,既不可能"欣赏"也不会评述了。
学习此课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即"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奠定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
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美术作品作为人的意识的物化形态,是美术家能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结果,它作用于社会。
美术作品的创作分再现性和表现性的两类。
再现性的艺术是以真实再现客观世界为目的,作品的艺术形象逼真写实。
艺术家通过真实再现客观对象的形象,表现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情感和思想,其创造的艺术形象以栩栩如生而称道。
表现性绘画是以客观对象为媒介,主要在于表达作者个人的主观精神,即思想、情感或审美理想等。
画面的艺术形象予以夸张、变形的处理,或予以荒诞的组合等,从而创造一个新的艺术世界。
表现性艺术中的抽象派、超现实主义的绘画作品中,画面中所表现的艺术形象虽然与生活中的原型有很大差距,但仍是源于生活的,如果没有对生活的体验,也就不会有绘画情感表达的形式感悟。
因而它不仅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二、教学思路: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是现实主义油画的经典之作。
学生都称赞这幅画画的好,但好在哪里,画面的艺术处理如何高于生活的,只要将"生活中的原型"与作品加以对照,再运用提供的相关艺术处理技巧的资料加以分析,学生就可以领会。
人美版七年级下学期美术教案全集
第二课手绘线条图像——物像立体的表达教学过程与方法第三课同类色和邻近色第四课《色彩的对比》显性目标:认知目标: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能初步运用色彩的对比知识完成一幅作业。
能力目标:通过欣赏、分析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对比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隐性目标:通过欣赏我国古建筑及民间工艺品中对色彩的运用,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热爱生活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色彩的对比关系,感受对比的形式美感。
12345678.继续分析课件——艺术作品中对比色的作用。
二、运用色彩的对比进行民间工艺品色彩设计。
1.为学生提供民间工艺品设计图。
2.分析如何用对比色设计颜色。
出示部分运用对比色的剪贴画作品,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练习。
l作业展评:辅导学生完成作业,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并评价。
课后小结:第五课色彩的调和第六课学习服装的色彩搭配《用笔墨来说话》是人教版初中美术第三册“造型·表现”单元的第一部分。
教材内容主要是介绍水墨画的绘画语言——“笔墨”,以及运用“笔墨”来表达思想感情、“传达心灵的絮语”。
新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要求是:“有意图地运用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
因此教材中水墨画的笔墨技法知识篇幅较少,而用大量的作品来让学生欣赏、分析,以让学生懂得笔墨是用来营造画境、表达情感的。
其中沈周的《东庄图》和凡·高的《麦田上的群鸦》是让学生对比欣赏、分析东西方绘画的异同;两幅人物画《钟馗》和《山居快乐》是让学生理解不同的用笔特点表现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山水册页》、《夏日山居图》等作品是让学生理解通过笔墨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水墨画的绘画语言“用笔”和“用墨”的方法和特点,理解用“笔墨”来表达情感。
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汇总
教学过程一、引课:课件呈现图像(方形和方块)生:一个是平面的图像,一个是立体的图像呈现立体图像的概念---立体图像指在平面中运用绘画等形式表达具有长、宽、高三种空间度量效果的三维立体形象。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这样的三维立体形象,请同学们一起来观赏。
课件呈现图片---生活中的立体形象:建筑物、小车、礼品盒、蛋糕等等师:同学们也常常会看到生活中关于立体形象的描绘课件呈现用立体图像表达的形象:楼房、车辆、物品等等提问:同学们看了这些立体图像的表达有什么感觉生:形象生动、逼真师:说的好,运用立体图像的表达方法能最直观、最形象地体现出物体的形状、结构与特征,因此立体图像的表达也同样具有记录、说明、叙事、交流、抒情的功能。
比如课本上的图例:“吸尘器产品说明书”“多用柜的设计”等,那么,怎样来表达所看到的立体形象呢?有什么方法可学吗?展示手绘线描平面和立体的作品,请学生分析二者的差别,从而引出课题—立体图像的表达(提问、讨论)二、新课:(一)平面——立体正方体为例,物体从平面到立体的过程。
1、立体:具有长、宽、高三个维度的物体。
2、什么是立体图像?立体图像指在平面中运用绘画等形式表达具有长、宽、高三种空间度量效果的三维立体形象。
立体图像能最直观、最形象地反映出它们的形状、结构与特征。
3、PPT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形象:长城、悉尼歌剧院、埃菲尔铁塔、篮球运动员的扣篮动作、雕塑作品、摄像机(二)立体图像与平面图像1、正是因为我们的周围充满着立体形象,所以我们常常能在生活中的许多地方看到关于立体形象的描绘。
这些立体图像比平面的图像更能够体现物体的空间感和体积感,而当我们要把一个物体的形象向别人描述时,立体图像会省掉许多形容的语言——立体图像比平面图像更能体现出物体的体积与量感。
2、平面:二维空间无透视装饰易立体:三维空间有透视真实难3、展示图例:(三)为什么我们需要用受绘线条来表达立体图像?——手绘线条图像具有记录、说明、叙事、交流、抒情的功能,并且是一种最简洁、最形象的日常交流的语言。
2020-2021学年人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一课《盛唐女性的生活—<捣练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会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2)了解唐代人物画概况;(3)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4)学会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后分析、解决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3、情感目标:(1)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欣赏、审美水平;(2)体会中国古代人物画,特别是唐代仕女画独特的艺术魅力;(3)了解唐代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教学难点: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一、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一、布置课前学习任务。
教师要求学生查阅书籍,或上网查询网页、网站,收集、整理和《捣练图》相关的信息资料。
(可制成读书卡片)二、播放影视剧《大明宫词》片段,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共鸣,对唐代妇女的社会生活状况有个直观印象。
导入《捣练图》。
三、尝试以制作简单网页的形式学习《捣练图》及唐代仕女画:以网页设计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一)版块设计:学生在掌握一定制作网页方法和要求的基础上,分组讨论网页版块组成。
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讨论后师生共同总结确定。
版块一:仕女画(相关文字、图片)版块二:宋徽宗赵佶(相关文字、图片)版块三:唐女性形象(相关文字、图片)版块四:画家小传(相关文字、图片)版块五:思考与讨论(二)围绕《捣练图》进行研究性学习,充实网页版块。
1、分组讨论以上前四个版块。
通过汇总已备学习资料,查阅书籍,上网等形式,将和本专题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归并,经讨论一致同意后整理成文,由各组派代表陈述本组观点。
2、重点分析第五版块,确定研究内容。
教师点拨学生从不同角度确定“思考与讨论”版块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