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最新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集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2. 通过美术作品欣赏,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素描基础教学重点:学习素描的基本技巧,如线条、阴影、透视等。
教学难点:如何把握物体的比例和结构。
2. 第二课:色彩认知教学重点: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如色彩三原色、色彩搭配等。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色彩表达情感和氛围。
3. 第三课:绘画材料与技法教学重点:熟悉常用的绘画材料和技法,如铅笔、水彩、油画等。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法进行创作。
4. 第四课:图案设计教学重点:学习图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重复、对比、对称等。
教学难点:如何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图案。
5. 第五课:美术作品欣赏教学重点:欣赏和分析经典美术作品,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和风格。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欣赏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利用多媒体展示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
3.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4.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质量,评价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
2. 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评价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材。
2. 教具:画笔、画纸、色彩、模型等。
3.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六、第六课:版画制作教学重点:了解版画的基本制作流程,如雕刻、印刷等。
教学难点:如何把握版画的构图和刻画细节。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版画制作技巧。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第一单元美术是创造性劳动第二单元春天的畅想第2课春天的畅想春天的畅想(造型表现)活动一感受春光了解春天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本单元属于造型与表现的单元,在本单元中有三个活动,活动一是欣赏与评述《感受春光了解春天》。
首先,展示体现春天的各种图片,让学生感受自然界的春天。
第二,美术大师是如何表现春天的,分析古今中外名家的作品如何表现春天。
第三,提示学生如果表现春天,自己会用什么表现方法表现,并总结春天给人的寓意及象征。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艺术家笔下的春天,感受艺术家们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对春天的赞美。
2.结合自己的观察、发现,大胆的想象和联想,引发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3.提出适合自己表现春天的艺术形式或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感受艺术家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的作品赞美春天。
教学难点用恰当的形式表现出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教学设计(二)设计思路本单元属于造型与表现的单元,在本单元中有三个活动,活动一是欣赏与评述《感受春光了解春天》。
首先,展示体现春天的各种图片,让学生感受自然界的春天。
第二,美术大师是如何表现春天的,分析古今中外名家的作品如何表现春天。
第三,提示学生如果表现春天,自己会用什么表现方法表现,并总结春天给人的寓意及象征。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艺术家笔下的春天,感受艺术家们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对春天的赞美。
2.结合自己的观察、发现,大胆的想象和联想,引发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3.提出适合自己表现春天的艺术形式或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感受艺术家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的作品赞美春天。
教学难点用恰当的形式表现出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教学过程一、教师提问:如果你用绘画的方法表现春天,你会如何画?二、欣赏古今中外绘画大师的作品。
分析他们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春天的。
三、学生动手练习,用色彩表现对春天的感受。
四、学生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五、教师总结:春天的象征与寓意。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 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和文化的关注和理解。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色彩的运用1. 学习色彩的基本知识,包括色彩的三要素和色彩的冷暖知识。
2. 学习色彩的搭配方法,包括对比色、邻近色和类似色等。
3. 进行色彩练习,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和搭配方法。
2. 采用示范法,展示色彩的运用技巧。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色彩的运用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和搭配方法。
2. 学生能在绘画作品中合理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学生能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提高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新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材。
2. 教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彩色铅笔等绘画工具。
3. 参考资料:相关的色彩书籍、杂志和网络资源。
六、教学计划第一节:欣赏与分析1. 欣赏经典美术作品,分析其色彩运用和表现手法。
2. 学生进行作品欣赏和分析的练习,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第二节:绘画技巧的拓展1. 学习新的绘画技巧,如水彩画、素描等。
2. 进行绘画技巧的实践,让学生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新的技巧。
七、教学活动第一节:创意绘画1. 学生根据主题进行创意绘画,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
第二节:手工制作1. 学生进行手工制作,如剪纸、陶艺等,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
八、教学计划第一节:美术与生活1. 学习美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广告设计、服装设计等。
2. 学生进行生活场景的绘画或设计练习,提高美术应用能力。
第二节:美术与文化1. 学习美术与文化的关系,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特点。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章:色彩的基础知识1.1 颜色与色彩让学生了解颜色的基本概念,区分色彩的三原色、六色彩和色彩的互补关系。
进行色彩实验,让学生通过混色来理解色彩的变化。
1.2 色彩的感知与表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周围物体的色彩,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学习色彩的表达方法,通过绘画实践让学生运用色彩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第二章:绘画技巧与材料2.1 绘画工具与材料介绍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的特点和用途,让学生了解并选择适合自己的绘画工具。
进行绘画实践,让学生熟悉绘画工具的使用方法。
2.2 线条与形状学习线条和形状的基本画法,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线条的粗细、曲直和形状的变化。
利用线条和形状进行绘画创作,培养学生的绘画表达能力。
第三章:欣赏与分析3.1 美术作品欣赏让学生欣赏不同风格和流派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分析和讨论作品的构图、色彩、线条等特点,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3.2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绘画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
引导学生从构图、色彩、线条等方面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审美观念。
第四章:美术与生活4.1 美术与生活让学生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广告设计、服装设计等。
进行生活场景的绘画创作,让学生运用美术知识来表达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4.2 创意与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学习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进行创意设计的实践,让学生运用美术知识进行创新设计。
第五章:美术与传统文化5.1 美术与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美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书法、国画等。
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美术技法和风格,进行传统文化的绘画创作。
5.2 民间艺术与民俗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如剪纸、泥塑等。
学习民间艺术的基本技法,进行民间艺术的创作实践。
第六章:人物绘画6.1 人物头像绘画学习人物头像的绘画技巧,包括脸部轮廓、五官刻画等。
进行人物头像的绘画实践,让学生掌握人物头像的基本画法。
七年级下学期美术教案全册
七年级下学期美术教案全册第一章:美术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
2. 让学生掌握简单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美术的定义和分类2. 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3. 简单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3. 简单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的实践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2. 示范法:示范简单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
3. 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讲解:讲解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示范简单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
3. 实践: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章:素描基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素描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物体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3. 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素描的定义和分类2. 素描工具和材料的使用3. 基本的素描技巧和表现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素描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素描工具和材料的使用3. 基本的素描技巧和表现方法的实践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素描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素描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2. 示范法:示范基本的素描技巧和表现方法。
3. 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素描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讲解:讲解素描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示范基本的素描技巧和表现方法。
3. 实践: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章:色彩基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运用方法,提高学生的色彩搭配能力。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3. 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色彩的定义和分类2. 色彩工具和材料的使用3. 基本的色彩搭配和运用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色彩工具和材料的使用3. 基本的色彩搭配和运用方法的实践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色彩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七年级美术教案(人教版)全册
七年级美术教案(人教版)全册第一章:美术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二、教学内容:1. 美术的定义和分类2. 美术的基本元素(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3. 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美术基本元素的运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引导学生理解美术的本质。
2. 实践法:引导学生动手创作,感受美术的基本元素。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美术的定义和分类。
2. 讲解:讲解美术的基本元素,展示相关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
3. 实践:让学生动手创作,运用所学的美术基本元素。
4. 总结: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
第二章:素描基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素描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素描的定义和分类2. 素描的基本技巧(线条、明暗、质感等)3. 素描作品的欣赏和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素描的基本技巧2. 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素描的基本技巧,引导学生理解素描的特点。
2. 实践法:引导学生动手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素描的定义和分类。
2. 讲解:讲解素描的基本技巧,展示相关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
3. 实践:让学生动手练习,运用所学的素描基本技巧。
4. 总结: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欣赏素描作品。
第三章:色彩基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色彩的定义和分类2. 色彩的基本原理(色相、明度、纯度等)3. 色彩作品的欣赏和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色彩的基本知识2. 色彩的运用和创作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色彩的定义和分类,引导学生理解色彩的本质。
七年级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美术的基本概念和术语,提高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美术的基本概念1. 美术的定义与分类2. 美术的基本元素(线条、形状、色彩、质感等)3. 美术的表现手法(写实、抽象、夸张等)第二章:绘画基础1. 绘画工具与材料2. 绘画的基本技巧(线条、涂抹、渲染等)3. 绘画的基本构图原则(对称、平衡、对比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美术的基本概念、术语和理论知识。
2. 示范法:展示优秀的美术作品,分析其特点和创作方法。
3. 实践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包括创意、技巧等。
3. 期中期末考试: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技能的测试。
五、教学安排1. 课时:本册教案共32课时,每周2课时。
2. 教学进度:按照教案顺序依次进行,每章约4课时。
六、教学内容第三章:雕塑与工艺1. 雕塑的分类与特点(泥塑、木雕、石雕等)2. 雕塑的基本技巧(塑造、雕刻等)3. 工艺品的制作与欣赏(陶瓷、剪纸、刺绣等)第四章:设计基础1. 设计的概念与分类(视觉设计、工业设计等)2. 设计的基本原则(美观、实用、创新等)3. 设计的方法与步骤(调研、草图、制作等)七、教学方法4.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美术作品或话题进行讨论,提高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 参观法: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或博物馆,拓宽视野,提高审美能力。
6.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完成项目,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八、教学评价4.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互相评价作品,促进相互学习和交流。
5.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综合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6. 成长记录:鼓励学生建立美术成长记录,记录学习过程和成果。
七年级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第一章:美术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掌握美术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手法。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教学内容:1. 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美术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手法(如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通过图片和实例展示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
2. 讲解美术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手法,如线条的运用、形状的创造、色彩的搭配和构图的原则。
3.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培养观察力和表现力。
第二章:素描基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素描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3.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素描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素描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如线条、阴影、质感等)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了解素描的基本概念和分类,通过图片和实例展示不同类型的素描作品。
2. 讲解素描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如线条的运用、阴影的处理和质感的表现。
3.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培养观察力和表现力。
第三章:色彩基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色轮、色彩的三要素等)2. 色彩的运用方法(如色彩的搭配、色彩的运用技巧等)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色轮和实例讲解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饱和度)。
2. 讲解色彩的运用方法,如色彩的搭配原则和色彩的运用技巧。
3.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培养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第四章:绘画创作与欣赏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绘画创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教学内容:1. 绘画创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构图、色彩搭配、表现手法等)2. 绘画欣赏的方法和技巧(如何欣赏一幅绘画作品)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了解绘画创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构图的原则、色彩的搭配和表现手法。
七年级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第一章:美术基础知识1.1 美术的定义与分类了解美术的定义:美术是对现实生活的艺术再现和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掌握美术的分类:绘画、雕塑、设计、建筑、摄影等。
1.2 美术的基本元素学习线条、形状、色彩、质感等基本元素。
练习运用基本元素进行简单的美术创作。
1.3 美术的基本技法熟悉画笔、画刀、铅笔等绘画工具的使用。
学习调色、构图、比例等基本技法。
第二章:素描基础2.1 素描的定义与意义理解素描的定义:用线条和阴影表达形状、比例、质感等的绘画形式。
认识到素描对于美术学习的重要性。
2.2 素描的基本要素掌握素描中的线条、阴影、透视等基本要素。
练习运用基本要素进行素描创作。
2.3 素描的观察与表现学习用素描的方式观察物体,培养观察力和细致表达能力。
练习通过素描表现物体的形态、质感、空间感等。
第三章:色彩基础3.1 色彩的定义与分类了解色彩的定义:色彩是光作用于人眼产生的视觉现象。
掌握色彩的分类:原色、间色、复色等。
3.2 色彩的基本原理学习色彩的三个基本原理:色相、明度、饱和度。
练习运用色彩原理进行色彩搭配和创作。
3.3 色彩的表现与应用学习色彩的表现技巧,如色彩的浓淡、冷暖、纯度等。
探索色彩在绘画、设计等领域的应用。
第四章:绘画创作与欣赏4.1 绘画创作的基本步骤学习绘画创作的构思、草图、正式绘画等步骤。
练习根据自己的构思进行绘画创作。
4.2 绘画创作的主题与风格了解绘画创作的主题与风格,如写生、想象、抽象等。
尝试创作不同主题与风格的绘画作品。
4.3 绘画欣赏的方法与技巧学习欣赏绘画的方法与技巧,如观察、分析、感悟等。
练习对不同绘画作品进行欣赏与评价。
第五章:美术与文化5.1 美术与社会背景了解美术与社会背景的关系,认识到美术作品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文化。
学习不同历史时期的美术特点与代表作品。
5.2 美术家的生平与创作了解几位著名的美术家及其生平事迹。
学习美术家的创作方法和风格特点。
七年级下学期美术教案全册
七年级下学期美术教案全册第一章: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1.1 美术的定义与分类引导学生了解美术的定义,理解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形式。
介绍美术的分类,包括绘画、雕塑、设计、建筑等。
1.2 美术的作用与价值引导学生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作用,如装饰、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等。
探讨美术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等。
第二章:学习绘画的基本技巧2.1 绘画工具与材料的选择介绍绘画工具与材料的种类,如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笔等。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绘画工具与材料。
2.2 绘画的基本技巧教授绘画的基本技巧,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练习,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
第三章:欣赏与分析美术作品3.1 美术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美术作品,关注作品的形式、色彩、构图等方面。
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2 美术作品的分析教授学生如何分析美术作品的主题、创作背景、表现手法等。
引导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深入理解作品的意义与价值。
第四章:培养创新与创造力4.1 创新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学习运用创新思维方式。
通过创新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2 创新与创造力在美术中的应用教授学生如何将创新与创造力运用到美术创作中。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创作出具有创新元素的美术作品。
第五章:美术作品展示与评价5.1 美术作品的展示教授学生如何展示自己的美术作品,包括作品的摆放、展示环境的布置等。
引导学生学会展示自己的美术作品,提升自信心。
5.2 美术作品的评价教授学生如何评价美术作品,包括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等。
引导学生学会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人的美术作品。
七年级下学期美术教案全册第六章:学习雕塑的基本技巧6.1 雕塑材料的了解与应用介绍雕塑的定义,让学生了解雕塑是一种三维艺术形式。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雕塑材料的特点与使用方法,如泥、石、木等。
6.2 雕塑的基本技巧教授雕塑的基本技巧,包括塑造、刻画、打磨等。
人教版新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
学年度第二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七年级美术备课教师:授课教师: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美术授课计划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认真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认真贯彻《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学习美术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运用新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提高我校美术教学质量。
特制定以下计划。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形成美术基本素养。
2、过程与方法: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教学资源分析:1、教材的基本结构:以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
这四个学习领域的划分是相对的,每一学习领域既各有侧重,又互相交融,紧密相关,形成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美术课程结构。
2、教材的内容:在造型表现方面:有意图地运用形、色、肌理、空间和明暗等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设计应用方面:了解主要的设计类别、功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利用媒材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在欣赏评述方面: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尊重人类文化遗产,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
在综合探索方面:调查、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
七年级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第一章:美术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如绘画、雕塑、设计等。
2. 使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3. 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2. 难点: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2. 示范法:展示优秀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创作,培养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讲解:讲解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3. 示范:展示优秀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4. 实践:让学生动手创作,培养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第二章:线条与形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线条和形状的基本概念及表现力。
2. 使学生掌握运用线条和形状创作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线条和形状的敏感度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线条和形状的基本概念及表现力2. 运用线条和形状创作的方法和技巧3. 线条和形状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线条和形状的基本概念及表现力,运用线条和形状创作的方法和技巧。
2. 难点:线条和形状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线条和形状的基本概念及表现力,运用线条和形状创作的方法和技巧。
2. 示范法:展示优秀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线条和形状的应用。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创作,培养对线条和形状的敏感度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线条和形状的基本概念及表现力。
2. 讲解:讲解运用线条和形状创作的方法和技巧。
七年级美术教案(人教版)全册
七年级美术教案(人教版)全册研究必备欢迎下载第一单元什么是美术第一课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研究领域:欣赏·评述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会美术作品的立意与表现.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理解美术作品与自然、文化的多重关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美术作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其立意与表现方式及手法。
难点:怎么理解美术一种“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教学方法】欣赏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具准备】不同肌理的石头、课本、课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课前阅读教材,初步理解本课的研究内容。
(一)引导阶段:1、教师活动:以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为配景音乐,寓目祖国壮丽山河的实景图片,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一同欣赏XXX的著名诗词《沁园春·雪》。
2、教师活动:快速画出中国版画的轮廓线。
提出会商:这样的图形作为歌颂祖国山川美景的图画能够吗?说说你的观点。
3、教师总结: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也是一种造型艺术。
符号化的形象很难传递出深厚的情感,想通过研究必备欢迎下载图形激发观者的情感,想通过图形激发观者情感上的共识就需要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点明课题。
(二)发展阶段:1、教师和学生欣赏教材中的绘画作品《江山如此多娇》,教师介绍尺寸、绘画技巧,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观察分析:(1)从构图角度分析:近景、中景、远景分别是什么?(2)从色彩角度分析:画中怎样体现出季节、时间段的?(3)图画中的形象分别具有哪些象征意义?(4)画家们是通过怎样的视角表现如此宏大的场景的,换种表现视角行不行?学生积极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2、用什物投影仪展现几块不同质地的石头,找几位同学触摸以后对其质感进行评价,以便更好的理解画家对山石肌理感的表现。
(1)自然山石的幻化——“抱石皴”法。
(2)红日的霞光对画面整体气氛的烘托作用。
七年级下学期美术教案全册
七年级下学期美术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美术基本概念和术语。
2. 素描、水彩画、油画、版画等基本技法。
3. 绘画对象的选择和表现。
4. 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美术基本概念和术语的掌握。
2. 各种绘画技法的运用。
3. 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美术基本概念、术语和技法。
2. 示范法:展示优秀的美术作品,分析其特点和技巧。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绘画技法。
4. 讨论法: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美术作品,培养审美能力。
五、教学计划1. 第一周:美术基本概念和术语的学习。
2. 第二周:素描技法的讲解和练习。
3. 第三周:水彩画技法的讲解和练习。
4. 第四周:油画技法的讲解和练习。
5. 第五周:版画技法的讲解和练习。
6. 后续周次:欣赏和评价美术作品,进行创新性绘画练习。
六、教学评价1. 定期进行作品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美术作品,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2. 进行课堂练习和作业的点评,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改进和提高。
3. 组织美术作品比赛或展览,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
4. 定期进行学生美术水平的测试,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适合七年级学生的美术教材,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案例。
2. 范画作品:收集各种类型的美术作品,用于讲解和示范。
3. 绘画工具和材料:准备足够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如画纸、画笔、颜料等。
4. 教学多媒体: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美术作品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介绍美术基本概念和术语,讲解美术作品的特点和欣赏方法。
2. 第二周:学习素描技法,进行简单的素描练习。
3. 第三周:学习水彩画技法,进行水彩画作品的创作。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第一章:素描基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素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线条、形状、阴影和质感的基本认识。
引导学生运用素描技巧表现物体。
1.2 教学内容素描的概念和分类。
素描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线条、形状、阴影和质感的表现方法。
1.3 教学步骤引入:展示优秀素描作品,引发学生对素描的兴趣。
讲解:讲解素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示范:演示如何使用素描工具和表现方法。
练习:学生进行素描练习,教师指导。
1.4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个简单的物体进行素描练习。
1.5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素描练习中的表现,评价其对线条、形状、阴影和质感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色彩基础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颜色的认识和搭配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色彩技巧创作作品。
2.2 教学内容色彩的概念和分类。
颜色的认识和搭配原则。
色彩技巧的应用方法。
2.3 教学步骤引入:展示优秀色彩作品,引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
讲解: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示范:演示如何进行颜色搭配和运用色彩技巧。
练习:学生进行色彩创作,教师指导。
2.4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个主题,运用色彩技巧进行创作。
2.5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色彩创作中的表现,评价其对颜色搭配和色彩技巧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绘画基础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绘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画面构图、线条、形状和色彩的运用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技巧表现自己的想法。
3.2 教学内容绘画的概念和分类。
画面构图的原则和方法。
线条、形状和色彩的运用技巧。
3.3 教学步骤引入:展示优秀绘画作品,引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
讲解:讲解绘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示范:演示如何进行画面构图和运用线条、形状和色彩。
练习:学生进行绘画创作,教师指导。
3.4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个主题,运用绘画技巧进行创作。
3.5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绘画创作中的表现,评价其对画面构图、线条、形状和色彩的掌握程度。
新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美术是创造性的劳动第1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美术创作一般过程的分析,理解美术作品中的绘画题材、形式、艺术处理的技法皆源于客观世界,了解美术作品创作于现实生活、画家个人情感、物质材料及艺术技巧的关系,初步掌握美术欣赏评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讨论、欣赏和评述等方法,初步研究并掌握对美术作品中绘画题材、艺术处理的技法于生活之间关系的欣赏评述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不同美术作品的产生过程,增强学生价值观,尊重理解艺术家及其创造的劳动价值和意义;在欣赏、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更加用心观察生活及对生活积极健康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美术是创造性的劳动这一特征。
难点:了解绘画的题材、艺术处理的技法皆源于客观世界,掌握美术的基本理论。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具准备】课本、课件【教学过程】1、课前阅读课本,初步理解本课的研究内容。
2、引导阶段:展示作品XXX的《血衣》素描稿及其创作的过程和相关的素描草图,播放相关的视频,介绍画家及创作背景。
提出问题:从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看,你认为再现性美术作品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考虑哪些因素)?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思考,初步发表自己的看法。
3、发展阶段:(1)模仿作品《血衣》中的几组人物形象,上台表演人物的造型姿态,体验人物内心情感,加深对作品人物性格及作品内涵的理解。
通过学生参与、观看,不仅激发了研究热情,更能从学生成功与不成功的表演中感受到人物造型艺术的魅力。
表演完后,教师在根据学生的表演,结合作品对再现性美术作品的产生条件进行分析。
(3)展示课本中不同材质的工艺和雕刻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本省的特征与作品表现手法之间的关系。
体会因材施艺,宛若XXX的艺术效果。
学生围绕问题探讨,并尝试对其他的几件作品进行欣赏评述。
教师小结:材料本身对作品的成败非常关键,因而艺术技巧也相称重要。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章:色彩的基础知识1.1 色彩的三要素颜色:红、黄、蓝被称为原色。
色调:颜色的明暗、深浅。
饱和度:颜色的鲜艳程度。
1.2 色彩的混合加法混合:红、黄、蓝三原色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得到其他颜色。
减法混合:白色和彩色颜料混合,颜色变浅。
1.3 色彩的应用了解色彩的冷暖、鲜浊等属性,并学会运用到绘画中。
第二章:素描的基本技巧2.1 线条的运用学会使用不同粗细、曲直、浓淡的线条,表现物体的质感和空间感。
2.2 形状的描绘学会用线条和阴影塑造立体形状,注意透视原理。
2.3 素描练习练习描绘静物、风景等,提高观察力和表现力。
第三章:绘画材料与技法3.1 认识绘画材料学会使用铅笔、橡皮、炭笔、水彩等绘画工具。
3.2 绘画基本技法学会构图、打草稿、上色等基本技巧。
3.3 创作自己的绘画作品运用所学材料和技法,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第四章:剪纸艺术4.1 剪纸的基本技巧学习剪纸的基本纹样和图案,掌握剪纸的折叠和剪切技巧。
4.2 剪纸创作利用剪纸技巧创作一幅属于自己的剪纸作品。
4.3 剪纸艺术与文化了解剪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第五章:摄影基础5.1 摄影原理学习摄影的基本概念、构图原则和拍摄技巧。
5.2 摄影练习练习拍摄不同主题的照片,提高摄影技能。
5.3 摄影作品的欣赏与评价学习欣赏摄影作品,培养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第六章:绘画中的光影处理6.1 光影的基本概念学习光影在绘画中的作用,了解光线的来源和影子的形成。
6.2 光影的运用学会运用光影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增强绘画作品的层次感。
6.3 光影练习通过绘画练习,掌握光影处理技巧,提高绘画作品的视觉效果。
第七章:版画制作7.1 版画基本知识了解版画的种类和制作过程,学习版画的基本技巧。
7.2 版画制作实践亲手制作一幅版画作品,体验版画的独特魅力。
7.3 版画艺术欣赏学习欣赏版画作品,了解版画在艺术领域的地位和作用。
第八章:雕塑基础8.1 雕塑材料与工具学习使用雕塑材料如泥、石、木等,掌握雕塑的基本工具使用方法。
七年级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全册教案一、第一章:认识美术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定义、分类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2. 教学内容:美术的定义、分类(绘画、雕塑、设计、建筑、摄影等)、特点。
3. 教学方法:讲解法、展示法、讨论法。
4.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名画作品,引导学生思考美术的定义。
(2)讲解:详细介绍美术的分类和特点。
(3)实践:让学生尝试绘制一幅简单的画作,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
(4)总结:强调美术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二、第二章:绘画基础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2. 教学内容:绘画工具、材料的选择,线条、形状、色彩的运用。
3.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实践法。
4. 教学步骤:(1)导入:介绍绘画工具、材料的选择。
(2)讲解:讲解线条、形状、色彩的运用方法。
(3)演示:教师现场演示绘画技巧。
(4)实践:学生动手绘制,教师巡回指导。
(5)总结:点评学生作品,强调绘画技巧的重要性。
三、第三章:素描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素描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2. 教学内容:素描工具、材料的选择,线条、阴影、质感的表现。
3.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实践法。
4. 教学步骤:(1)导入:介绍素描工具、材料的选择。
(2)讲解:讲解线条、阴影、质感的表现方法。
(3)演示:教师现场演示素描技巧。
(4)实践:学生动手绘制,教师巡回指导。
(5)总结:点评学生作品,强调素描技巧的重要性。
四、第四章:色彩基础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色彩搭配能力。
2. 教学内容:色彩的定义、三原色、色彩搭配原则。
3. 教学方法:讲解法、展示法、实践法。
4. 教学步骤:(1)导入:介绍色彩的定义。
(2)讲解:讲解三原色、色彩搭配原则。
(3)展示:展示优秀色彩搭配作品。
(4)实践:学生尝试进行色彩搭配,教师巡回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2013—2014学年度下期七年级美术
教
学
教
案
冕宁县富强学校教师:姚兰
格尔尼卡
一、教学目标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二)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二、教学重点:了解作品中艺术语言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四、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准备铅笔、课本。
五、教学方法:欣赏法.理解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1、联系学生在生活中绘画时对情绪的体现和认识,体味情绪与作品风格的关系。
2、提出问题“这节课我们也来欣赏一幅绘画作品,你来设想一下,他们是在什么情绪下创作绘画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学习新内容:
1、直观感受作品,并描述其带来的心理感受。
2、探究:理解作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品内涵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3、学生介绍搜集到的作者、作品、背景资料。
4、欣赏作者其他作品和同一时期画家作品,认识立体主义的作画方法,及其形成的
原因。
(三)赏析作品:
1、结合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牛、马、母亲、灯、举灯的人、跳楼的人、逃生人的表情、姿态,用形容词或短句描述其带来的心理感受,并讨论、分析画面形象的象征意义。
2、理解象征性艺术手法的应用。
3、分析作品色彩、构图对作品主题表达所起的作用,对作品进行归纳性评价。
(四)、总结赏析办法:
1、在深入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说出现在对作品的感受及学习收获。
2、总结赏析这类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基本方法:看一看,找一找,想一想。
(五)练习活动:
联系1937我国人民生活的悲惨状况,激起学生的情绪,尝试用象征性的艺术手法、半抽象的绘画方法表现自己对战争的感受
(六)、展示作品:
1、学生展示作品,并进行自我评价与解
释。
2、拓展知识,表达战争感受的形式是多样的,如戏剧文学、音乐等。
七、板书设计
格尔尼卡
牛头:德国法西斯
马;西班牙无辜百姓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
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第一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课型:欣赏课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的道理。
2、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
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三、教学难点:以美术作品作为切入点,使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
四、教学准备:
教师:教材,教学课件,实物投影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