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教我如何不想他》(刘半农诗,李明利赏析)

合集下载

《教我如何不想她》原文及赏析

《教我如何不想她》原文及赏析

《教我如何不想她》原文及赏析《教我如何不想她》是刘半农先生于 1920 年在伦敦时写的一首白话诗。

这首诗以其真挚的情感、优美的旋律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原文如下: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她?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西天还有些儿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意境优美。

下面我们来对其进行赏析。

首先,从诗歌的意象选取上来看,诗人选取了微云、微风、月光、海洋、落花、鱼儿、燕子、枯树、野火、残霞等自然景象,这些意象平凡而常见,但在诗人的笔下却被赋予了独特的情感色彩和生命活力。

微云飘动,微风轻拂,营造出一种轻柔、宁静的氛围;月光与海洋相互爱恋,展现出一种浪漫而又神秘的意境;落花随水漂流,鱼儿自在游动,充满了生机与灵动;枯树在冷风中摇曳,野火在暮色中燃烧,残霞在西天映照,又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美丽的画面。

这些意象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富有诗意的自然画卷,也勾起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其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也十分优美。

全诗分为四段,每段的行数和句式大致相同,且押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如“云”“风”“发”“她”,“光”“洋”“夜”“她”,“流”“游”“话”“她”,“摇”“烧”“霞”“她”,押韵使得诗歌具有了音乐般的美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同时,诗中还运用了反复的手法,“教我如何不想她”在每一段的结尾反复出现,不仅强化了诗人的情感,也使诗歌的结构更加整齐,给人一种回环往复、余音袅袅的感觉。

再者,从情感表达上来看,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和亲人的深深眷恋之情。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诗人身处异国他乡,对祖国的思念之情愈发浓烈。

诗中的“她”既可以指代祖国,也可以指代诗人心中思念的亲人。

《教我如何不想她》作品分析

《教我如何不想她》作品分析

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作品分析一、主题思想这是一首声乐作品,刘半农先生是这首歌的词作者,赵元任先生是曲作者,在30年被代广为流行,这是一首白话诗,是1920年刘半农先生在伦敦创作的,赵元任先生1926年将其谱曲。

当时由于词作者刘半农先生正旅居英国伦敦,伴着那里的景色,诗人唱出了自己心底潜藏的最纯真的爱情和热切的思恋之情,诗名刚开始叫《情歌》,后来才改为的《教我如何不想她》,那是作者远离祖国,心中时时生出对祖国的依恋,故带有强烈的思念祖国和怀旧的感情。

由此看来,主题思想是表达海外华人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当时正是“五四”运动时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时期,当时社会倡导民主科学,白话文兴起,作为先进的积极分子的赵元任先生,自然对这场运动做了积极的响应。

赵元任先生通过自己的音乐来支持“白话诗”。

二、作品分析这首歌曲现在被广为传唱,男高中低都适合演唱,所以很多演唱会上都有它的出现,其中有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老师都有演唱过,还有廖昌永老师也都演唱过。

比兴手法在这首诗中贯穿始终,全诗四节,通过对某种景致的渲染,描写,烘托主题思想。

第一、二段,从夜和日的角度,用天上的微云、地上的微风开头,描写月亮和海洋之间的爱恋感情。

从而渲染了自己对祖国的苦苦恋爱,地上、天上、月亮、海洋,这些意像展示了词作者恋爱的广度。

第三、四段,从春景秋物的角度描写,用落花流、鱼儿游和枯树摇、野火烧开头,进而抒写自己叫燕子传信,残霞示愁的悲苦之情,表达了诗人难解乡愁、漂泊不定的情感,体现的其恋爱的深度。

从乐曲运用的材料来看,有些像回旋曲,但实际上应该属于通谱歌。

全曲主要为E调,歌曲主调建立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上,点题的乐句“教我如何不想她”采用京剧西皮原板过门的音调加以变化,从而使作品的民族风味更加的格外鲜明突出。

四段歌词在音乐的处理上采取了分节变奏的形式,谱以乐段结构的纯朴凝练的曲调,前三段的末乐句相同,第二段移了一个调,只有第四段的末乐句由于情绪的需要,在音调上稍作了变化,但节奏型是相同的。

《教我如何不想她》赏析

《教我如何不想她》赏析
经典阅读 蒜
~。 \
西 天还有 些儿 残 霞 ,
_
教 我如 何 不 想她 ?

刘半农( 9 1l 8
1 4, 9 )原名刘寿彭, 3 江苏江阴人, 中国新文化运动 ⑧
的 健将? 一度参加《 的编辑工作 97 新青 l1年开始用白话 写诗, 是中国
新 文学 初 期 的拓 荒者 之 ~ 。 12 90年赴 伦敦 火 学 学 习 , 次年 转入 法 国 巴黎 大 学 , 法 国 国家 文 学博 士学 位 。 12 获 9 5年秋 回 国 , 北 京 大 学 国 文系 教 任 授 。 12 将 自己多 年来 在诗 歌 创作 上 的成 果 出版 , 《 9 6年 有 瓦釜 集》 《 鞭 、扬
的影 响 。
、、
这 首歌 深 受 当时 中 国青 年 男女 的 喜 爱 ,
来, 著名学者赵元 任为它谱 了曲 , 曲调婉 动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该诗在海 内外, 泛流传, 一 吟唱不衰。

段都 营造 了优 美 的诗 歌 意境 , 实感 的景 色 引起 人们 无 穷 的想象 。同时 ,
诗 人采 用 了 西方 抒情 诗 的 一些特 点, 反复 吟唱 , 用生 活 中的 白话来 抒 发心 中强烈 的感 情 。 首诗无 论是 在意 境 的营造 上 , 这 还 是在 抒情 方 式 的表 现技 巧 上 ,都 是后 来 中 国 白话新 诗 的楷 模 ,对 中国 的新 诗产 , r启 发 上
集》 。 等
这首诗作于 12 年诗人留学欧洲期间。也 许是情人不在身边, 90 也许
是 对祖闰 的 思念 , 着那 景 色 , 伴 诗人 唱 出了心 底潜 藏 的最 纯 真的 爱情 和热 切 的思 念之 情 。诗 名开 始 叫做 隋歌》 不 久 诗人将 名 字 改成 《 我如 何不 , 教 想 她》 那 时 的诗人 远离 故 土 , 中 时时 生 出对 故 国 的依恋 , 。 心 而那 时 的中 国 更 足 千疮 百孔 , 时 i人 对 故 国的关 心程 度 是 可想 而 知 的。 其 寺 这 首 诗 中 , 一段 的歼 头渲 染 了不 同 的景色 , 引起 感情 的抒 发 ; 每 以 每

-对刘半农诗作《教我如何不想她》之艺术美探析

-对刘半农诗作《教我如何不想她》之艺术美探析

-对刘半农诗作《教我如何不想她》之艺术美探析,对刘半农诗作《教我如何不想她》之艺术美探析年9月4日写于英国伦敦的一首诗歌佳作.最初发表于1923年9月l6日北京《晨报副刊》.标题为《情歌》.1926年由着名作曲家赵元任谱成歌曲传唱海内外.曾名盛一时.如今品昧这首诗也仍感韵睐浓厚. 这样一首诗歌佳作,无疑会吸住众多读者包括诗评家们的兴趣.然而他们大多仅止于阅读而已.着文详细评论的却不多.器阅整部《刘半农研究资辩专集》.看不到一篇专门分析这首诗的文章.而顺带提到这首作品的也只作这样的简单评价:"《教我如何不想她》因为是歌词.押韵,整饰.很有韵睐.它吟唱游子思念故目的柔情.如同恋人的情意绵绵,至今还有感染力量,.这种评竹无疑是印象式的,粗浅,缺乏系统的理性分析.正是基于过去博评界对这首诗作的忽视,本文拟从艺术角度对这首作品的形式意睐作一深^探究.爱情是人类一大基本情感形式.而相思则是人类这一情感形式的具体表现状态.爱而不得遂生相思.文学作为人学,不可避免的要反映到人类这一基本情感,而作为"主情艺术的诗歌更会以之为表现主题.这在中国诗敢中就可得到充分实证.从《诗经)的《关睢》至唐代李白的《夜思》再到现代卞之琳的《断章》等等,古往夸来.不知有多少诗人都拿相思写过诗,相思已成为中国诗歌的一个基本母题.然而,要指出的是,尽管有鄢么多主题雷同的相思诗. 而每首佳作却仍能给人以新鲜的审黄感受.原因何在呢?除了人之情感因人,因时,因地而各有不同外, 根本的还在于它们艺术构思与表达形式的新异刘半农这首诗表达的是思乡,思亲,恩国之情.它仍为人稚道原因也就在于其艺术构思与表达形式上的剖新.那么其新异之处在哪里呢?下面我们将沿着该诗的语言表层细细琢磨首先.让我们直观感受到的是该博采用了先景前两行实写眼前景物执第三行开始由一字啊:"深沉咏叹顺转入虚写感情.直抒胸臆,情感抒发十分自然.第一节写诗人由天上飘着的散云,地上吹着的微风牵动情思,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她微云, 微风由何而弓『起诗人的诗情呢?这不禁让我们想起唐诗两句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以微风吹动的浮云象征游子漂泊他乡,无所侍依而生思多之情,这是传统诗歌创作的一十习惯.正因此,我们可以想见诗人刘半农当时正站在伦敦的某个地方.偶然抬头,看到眼前浮云一片一片从上空飘过,身边微风又拂拂吹动.撩拨头发,顿时一股洋云游子意油然而生.乡音,多物,乡情,相思一齐涌上心头,潸然泪下.不能自己.第二节写月光投入海洋.海洋拥抱着月光,两者如热恋般水乳交融.这幅景象本身就能让人产生某种联想.而更何况在这般蜜也似的银夜,他乡游子孤寂无依,触景生情就十分自抟了.再则.静寂的月明之夜从人之自然心理,从诗歌传统,从中国人的生活习俗都是让人产生相思的导固所以李白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句(《夜思》)张九龄也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想遥夜,竟夕起相思的诗句(《望月怀远》). 是明月触发了他们相思之情.至于每到八月十五中秋晚上.所有中国人都会聚在一起,口吃月饼.眼望月亮.心里想着远方的亲人.明月已与相思形成固定的对应关系.明月千里寄相思.这已是中毕民族普遍的文化心理因此.遘一节诗人的情感抒发与所使用的意象显得十分和谐,自然.第三节."落花,流水鱼和燕子这些意象在古代诗词中都是用来表达离愁和相思的寄情物. 唐代诗人杜牧就有这样的诗句繁华事散逐香尘藏 49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盘备园》)而宋代词人晏殊啦有这样的诃旬: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皖溪纱》)}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帐此情难寄 (《清平乐》).诸如此粪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由此我们可以推断说.刘半农这一节诗的意象实是古代诗诃的化用.但刘半农的高明之处在予化用不着痕迹,落花流水相偎相依.鱼与水融合无间,这样一种谐和亲呢的景象不能不使身处孤单的诗人产生相思之情一想起昔日亲密的朋友,亲人.而燕语呢喃不解伤情,更反对出诗人惆帐烦忧的心境.于是诗人自彝!; 而然就吟出r啊I燕子体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她样的诗句.第四节写法略有变化.如果前三节诗人之情感是顺景而生,所用意象都是暖色调的话,那幺这节诗人的情感则是逆景而生.并且用的都是玲色调的意象.特树,玲风,野火,暮色.残霞完全是些冷鱼调的衰败意象,它们的组合分明向我们暗示出诗人所处环境的阴暗恶劣和诗人对这种处境的厌恶而这些意象叉正契台诗人孤寂凄凉的心境, 触景伤情,产生怀旧之情就十分自然了. 通过以上四节诗歌的分析,我们由此可以看出, 这首诗艺术构思上是十分成功的.诗人浓烈情感的抒发决不空泛抽象,而是借着适当意象予以包融,情随景生,景随情变,情景交融.自然妥贴然而,到此为止一我们似觉还未穷究这首诗的 .形式意殊众所周知,一首诗歌不外时,空,情,理四种基本元索t时空即可怍为独立的审美存在,也常作为情与理的载体,情理是诗歌的表现目的对于时空情理这四种元索的基本关系,台湾学者黄永武所论裁为透衡,他说:……中国诗里的理,是一种'别趣',中国诗里的情r往往高度复杂而纵横钩贯于时空之中.借着自然时空的推移而忽臆忽现人与自然时空是那洋奇妙地融合无间,情感与哲理,不喜欢脱离时空景象,去作纯粹的草情说理,每每透过时空实象的交互映射予以形象他.因此,可以说'时空设计是中国诗里最重要的环节硝.黄永武的话可谓道出了中国诗歌一大秘密.在中国诗歌创作实跌中.诗人们常通过时空景象的精心设置来扩张诗敢意象的情感包容量.从而使强烈深沉的诗情得有效传选.这实已成为中国诗歌的一十传统技法而刘半农正是承继了中国诗歌这一优秀传统. 在他的这首诗中通过时间的空间化手段0巧妙设置时间.有效强化了他诗情的表达.且看他这四节 5O 诗,第一节明显择取的是白天的景象,天上飘着的傲云只有白天才能看得清楚,但诗里并投有"白天这洋的字眼?诗人则是将时间予以空间化,以白天的空间景物暗示出白天的时间蕴吉第二节不用说写的是晚上的景致r诗照样择取晚上的景物月光,银夜"暗示出晚上的时间古义.第三节通过落花, 燕子这些空间化物象,分明让我们感到这是一幅春末夏初的图画r它内古着春与夏的时间概念.而第四节的"枯纣,冷风等物象则又分明为秋冬季节所有,暗示出秋冬时令这样,将几个时问连接起来, 就陡然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度,而表现出诗人极其强烈的相思情感强烈到何种程度呢?白天想姥, 晚上也想她,春夏想她.秋冬也想姥,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白天晚上每时每刘都在想她】确如诗中所写教我如何不想姥?何等强烈的情感:而这样强烈的情感得以成功传选.没有诗人对时间的巧妙设置是根本不可能的一日本学者曾指出:.诗歌抒情最主要的源泉来自回顾人生历程时升华起的时间意识.英国美学家佩特也说,理想的诗应该是致的时间的捕捏自时问巧置使这首诗获得了理想的抒情效果而不藏于平庸当我们对刘半农这首诗作这样的进一步理解时,就不能不为诗人匠心独具,艺术构思的精巧而叹服了诗人的意象配置既是古诗的化用,更是荆l|的自由选择感物起兴,十分自然.情景交融,意境浑圆.而时间的巧置更使诗情的表选不流于简单的回复,并因此使诗歌的形孟意睐更为厚实再加上鄂流畅的音韵,整饰的诗形,斑斓的画面和浅吟低唱的柔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将麓时问而永恒. 洼并: 瘴愚王蝙《刘半农代表砟》第9,黄河文艺出版社】98'7年版@(台湾)黄永武中国诗学设计篇'第43蓖.台湾 P-流圈书公司1976丰版@所谓时闻竹空间也,指借用童问菁糟来廿示对阐的漉逝与变化,它莲诗乖中一种常规表现群.?转引自 {诗乖基本原理'吴思嵌着,工人出版社出版】987丰版原诗附晕:教我如何不想她半农j巳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怒她?月光恋爱着海洋/海羊恋爱着1月光./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几慢慢游.,啊,燕子你说些什幺话?,教我如何不想她?枯树在译凰里摇./野火在暮色中_蜕,啊,西乏还有些几成霞.教我如何不想她?1920年9月4I:1伦敷。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原文、导读与赏析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原文、导读与赏析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原文、导读与赏析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她?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西天还有些儿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导读】《教我如何不想她》1920年9月4日创作于伦敦,原题为《情歌》;1926年9月收入北京北新书局出版的新诗集《扬鞭集》,改题为《教我如何不想她》。

诗作表达了一个海外游子对祖国“母亲”的眷恋之情,每节诗以“教我如何不想她”煞尾,更标志着汉语第三人称女性代词“她”字的诞生。

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赵元任1926年为这首新诗谱曲,并将题名改为《教我如何不想他》。

这首歌1928年被载入《新诗歌集》,成为音乐院校声乐专业学生的必修曲目,也是许多著名歌唱家参加大型演唱会的保留节目。

作者刘半农,诗人,语言学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之一。

清光绪十七年四月二十日(1891年5月27日)生于江苏省江阴县澄江镇西横街。

原名刘寿彭,改名刘复;字伴侬、瓣秾、半农,号曲庵。

1920年赴英国伦敦大学学习实验语音学,1921年转入法国巴黎大学;1925年获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其语言学研究成果《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康士坦丁·伏尔内语言学专奖”。

回国以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导师,兼中法大学国文系主任,辅仁大学教务长,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院长。

1934年7月14日因病在北平(今北京)逝世,葬于香山碧云寺东侧的玉皇顶。

【赏析】1920年1月下旬,郭沫若在日本福冈创作一首歌颂“年青的女郎”的新诗《炉中煤》,其副题“眷念祖国的情绪”告诉我们:它不仅仅是一首“情歌”;1920年9月上旬,刘半农在英国伦敦创作了一首貌似“情歌”的《情歌》,其写作背景告诉我们:它也不仅仅是一首“情歌”。

两首诗相为表里,其艺术风格却迥然不同:郭诗激越奔放,过于直白,读起来让人脸红、心热;而刘诗婉转低回,不惮繁复,在结构、节奏和意象的经营上都更胜一筹。

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的特征解析

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的特征解析

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的特征解析艺术歌曲产生于19 世纪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欧洲,其名称来自于德国的“Lied”——歌曲,一种以著名诗人的诗歌为词,以词谱曲的声乐体裁,并且伴有如歌的钢琴伴奏,演绎时人声与钢琴伴奏水乳交融,意境悠远。

该体裁于上世纪初传入我国,学堂乐歌是我国早期艺术歌曲的雏形。

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是由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刘半农先生(作词)和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作曲)合力完成,该歌曲写于五四运动之后,时值民族文化勃发之际,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

一、歌曲的创作背景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写于1926 年。

这首歌曲的旋律优美流畅,歌词对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不同描写,将歌词赋予了诗意,营造出一种青年在独自吟唱的感人场景,表达了主人公对“他”的种种思念。

歌词原名《叫我如何不想她》,是刘半农先生所作的一首著名的诗歌。

当时刘半农在伦敦留学,把对祖国、妻子的思念之情倾注于字里行间,温柔缱绻中不乏大爱的情怀。

特别要提的是,刘半农首次在诗歌中用到了“她”,与男性的“他”区分开来,在中国语言学界是一大进步。

六年后,在哈佛任教的赵元任看到这首诗歌,对饱受磨难的祖国有着同样强烈的感受,满含深情,用心将这首诗歌谱写了旋律。

当时国内音乐界处于学堂乐歌盛期,但赵元任先生突破了学堂乐歌“借曲填词”或者在创作方式上的“拿来主义”的创作形式,“他的作品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借鉴了欧洲艺术歌曲的创作方法的独创性很高的歌曲”。

《教我如何不想他》于1928 年版的《新诗歌集》第一次刊登,立刻在当时文艺界引起巨大反响,尤其是受到青年的喜爱,成为上世纪三十年代最受欢迎的艺术歌曲之一。

二、《教我如何不想他》的歌词特征(一)多种艺术手法的综合运用《教我如何不想他》的歌词一开始很明显地采用了我国诗词传统的比兴手法。

每一段歌词的开始部分都是引入了不同的景象,通过借景抒情以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而被作者赋予情意的物象也成了意象,以此来形象化“教我如何不想他”的主题。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原文与赏析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原文与赏析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原文与赏析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原文与赏析《教我如何不想她》是由刘半农在1920于英国伦敦大学留学期间所作,是中国早期广为流传的重要诗篇。

下面是店铺为你带来的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原文与赏析,欢迎阅读。

作者简介:刘半农(1891年5月29日-1934年7月14日),江苏江阴人,原名寿彭,后名复,初字半侬,后改半农,晚号曲庵,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

原文:《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她?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西天还有些儿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创作背景:刘半农早年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并一度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1920年赴英国伦敦大学留学并致力于语言学研究,此时诗人远离祖国,思念亲人,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感情深沉的诗。

诗名开始时叫做《情歌》,后来改为《教我如何不想她》。

五四以前,汉字中的“他”本无男女之分,刘半农在《教我如何不想她》中首创了“她”取代女性,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1926年赵元任将此诗谱曲,并广为流传。

赏析:《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诗在形式上的整饬,一望而知。

全诗四节,每节五句:前两句都是七字,大体都是三个音步,并用韵(除第一节),如第四节的“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里/烧”;中间的第三句都用单独一个“啊”字,这在某种意义上有时代的烙印,新诗初期,抒情手段还比较单一,诗人往往用感叹词直抒胸臆;第四句都是八个字,大体上音步仍然是三个,第三和第四句的短长之变,则在整节诗中造成了节奏的大幅度改变;第五句每节相同,都是“叫我如何不想她”七字,造成一唱三叹之感,同时第五句还和第四句押韵(除第二节外)。

因此,这首诗可以看作是广义的格律诗,即在一首之内形成固定格律,但不追求每首诗都相同,因此又保持了新诗的自由。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赏析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赏析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赏析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 *⽉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光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 *⽔⾯落花慢慢流⽔底鱼⼉慢慢游燕⼦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摇野⽕在暮⾊中烧西天还有些⼉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这⾸诗是诗⼈旅居英国所作,最早发表时题为《情歌》,后来才改为《教我如何不想她》。

据作曲家赵元任透露,这⾸诗表达的是诗⼈的爱国之情,⽽不是⼀般⼈所理解的思念情⼈的情歌。

因此,这⾥姑且以诗⼈思念祖国的感情为线索来做这篇赏析的⽂章。

全诗共分四节,每节都是先写景、后抒情,以景物的描述来引出想要表达的情感。

⾸节,诗⼈写的是⽩天的景致,长空万⾥,浮云舒卷。

所谓“浮云游⼦意,落⽇故⼈情”(李⽩《送友⼈》),“浮云”在古诗词中常⽤来象征漂泊异乡的游⼦。

诗⼈旅居英国伦敦,远离祖国何⽌万⾥,不正像那漂泊不定的浮云吗?与此同时,微风轻拂,吹乱了他的头发,更吹动了他思念祖国和亲⼈的⼼绪。

“教我如何不想她”,——这是诗⼈情到深处不得不发的⼼灵的呐喊!第⼆节,诗⼈描绘的是夜晚的美景,只见如银的⽉光笼罩着浩渺的海洋,天⽔⼀⾊,辉煌⽽壮观。

诗⼈在这⼀节所传达的意境和张九龄在《望⽉怀远》中“海上⽣明⽉,天涯共此时”所表现的意境⾮常相像。

其中,明⽉更是古⼈在诗词中寄托乡思⾸选的物象。

⾯对这样的良⾠美景,诗⼈如何能抑制对祖国深切的思念?第三节,流⽔落花,燕舞鱼翔,⽆疑是春天的景⾊。

“⽆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是晏殊《浣溪沙》中的名句。

“落花”和“飞燕”是春天的标志,⽽惜春则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主题,更是词⼈骚客永远挥之不去的⼀个情结。

诗⼈此时远在异乡,想向燕⼦询问家乡的消息,⽆奈⼜听不懂燕⼦的话⼉。

⾯对“流⽔落花春去也” 这令⼈伤感的⼀幕场景,能不更加地怀念故乡以及故乡的亲⼈吗?末节⾥,暮⾊残霞,枯树摇曳,野⽕连天,显然是冬天的景致。

《教我如何不想他》诗歌欣赏

《教我如何不想他》诗歌欣赏

《教我如何不想他》诗歌欣赏
《教我如何不想他》是一首深情而平实的情歌,表达了一段失恋后的痛苦和无奈,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希望。

首先,诗中的“他”指的是曾经的爱人,作者用极其简洁的语言,描述了分别后的心情:“他走了/我还在原地/苦苦等待/等待他的到来/可他再也不会/出现在我的世界”。

这种无限的期待与绝望,使得作者无法忘记他,无法从失恋的狗洞中走出来。

接着,作者开始向“你”(指读者)发出求救:“教我如何不想他/教我如何彻底忘记/那个曾经让我宝贵/又让我心碎的他”。

作者希望借助外力,摆脱思念和痛苦,但也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无助。

然而,虽然作者失恋,但她并没有彻底崩溃,而是勇敢地向前迈进:“我将我的心/给未来的自己/希望她可以/勇敢爱别人/比我更好地/表达出我的心意”。

这种乐观而积极的态度,显示了作者内心的坚强和对未来的信心。

最后,诗歌以“你”(指读者)的回应作为结尾:“你会记得/曾经的我/在受伤的同时/也在寻找/勇敢重新爱的力量”。

这种将读者和作者的情感进行呼应,让整首诗歌更加亲切和温暖。

总之,这首诗歌表达了失恋的痛苦和无奈,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和勇气,具有深刻的人性关怀和启示意义,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欣赏。

《教我如何不想她》作品分析

《教我如何不想她》作品分析

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作品分析一、主题思想这是一首声乐作品,刘半农先生是这首歌的词作者,赵元任先生是曲作者,在30年被代广为流行,这是一首白话诗,是1920年刘半农先生在伦敦创作的,赵元任先生1926年将其谱曲.当时由于词作者刘半农先生正旅居英国伦敦,伴着那里的景色,诗人唱出了自己心底潜藏的最纯真的爱情和热切的思恋之情,诗名刚开始叫《情歌》,后来才改为的《教我如何不想她》,那是作者远离祖国,心中时时生出对祖国的依恋,故带有强烈的思念祖国和怀旧的感情。

由此看来,主题思想是表达海外华人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当时正是“五四”运动时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时期,当时社会倡导民主科学,白话文兴起,作为先进的积极分子的赵元任先生,自然对这场运动做了积极的响应。

赵元任先生通过自己的音乐来支持“白话诗"。

二、作品分析这首歌曲现在被广为传唱,男高中低都适合演唱,所以很多演唱会上都有它的出现,其中有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老师都有演唱过,还有廖昌永老师也都演唱过。

比兴手法在这首诗中贯穿始终,全诗四节,通过对某种景致的渲染,描写,烘托主题思想。

第一、二段,从夜和日的角度,用天上的微云、地上的微风开头,描写月亮和海洋之间的爱恋感情。

从而渲染了自己对祖国的苦苦恋爱,地上、天上、月亮、海洋,这些意像展示了词作者恋爱的广度.第三、四段,从春景秋物的角度描写,用落花流、鱼儿游和枯树摇、野火烧开头,进而抒写自己叫燕子传信,残霞示愁的悲苦之情,表达了诗人难解乡愁、漂泊不定的情感,体现的其恋爱的深度.从乐曲运用的材料来看,有些像回旋曲,但实际上应该属于通谱歌。

全曲主要为E调,歌曲主调建立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上,点题的乐句“教我如何不想她”采用京剧西皮原板过门的音调加以变化,从而使作品的民族风味更加的格外鲜明突出。

四段歌词在音乐的处理上采取了分节变奏的形式,谱以乐段结构的纯朴凝练的曲调,前三段的末乐句相同,第二段移了一个调,只有第四段的末乐句由于情绪的需要,在音调上稍作了变化,但节奏型是相同的。

2020年肇庆市第十二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肇庆市第十二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肇庆市第十二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大多数环境学论著认为,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温上升,而全球变暖将使地球两极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进而给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

但是,荷兰学者克罗宁博格所著的《人类尺度:一万年后的地球》一书中的观点,似乎可以让人稍稍缓解一下在气候变暖问题上的紧张感。

作者的基本观点是:当下发生的所有气候变化,从地球的立场出发,都是“正常运作”。

大自然的变化类似与四季交替,只不过是它的时间尺度要长得多。

根据作者的描述,大自然“春天”是在一万年以前开始的,那时,天气已开始转暖,曾经覆盖了当今人类广泛活动区域的冰层逐渐在阳光下融化,海平面上升,而人类祖先的生活方式则开始从渔猎转向定居农业。

到现在,人类已经处于“夏季”,因此我们没有必要担心气温上升可能会带来的危害。

“夏季”终将过去,这也是自然规律,只不过是要再等待一段漫长的时间,“秋季”才会来临。

那时海平面将会下降,而今天人们因为气温上升所引发的讨论也将随之结束。

克罗宁博格面对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以及由此造成的极端天气频繁、荒漠化加重、物种灭绝加速等情况,之所以显得十分淡定,在于他看待这一问题时使用了与众不同的时间尺度。

通常人们只考虑几十年或几百年的事情,并且一直在用这种人类的尺度去衡量大自然,结果每个人都为现在的气候最大值紧张不已。

其实,这在克罗宁博格看来只不过是大自然循环中出现的“一丝波纹而已”。

如果我们超越现阶段人类思考问题的尺度,观察一个漫长的周期,情形也许就不会那么令人沮丧了——那就是一万年的时间尺度,为什么要一万年的时间尺度?因为人类现在所处的地质时代开始于一万年以前;地质学的知识也告诉我们,类似于我们现在所处的温暖期一般不会超过一万年;大约一万年前爆发的火山目前都处在活动期等等。

与地质学应用的时间尺度相比,人类的尺度就不那么适用了。

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的特征解析

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的特征解析

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的特征解析艺术歌曲产生于19 世纪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欧洲,其名称来自于德国的“Lied”——歌曲,一种以著名诗人的诗歌为词,以词谱曲的声乐体裁,并且伴有如歌的钢琴伴奏,演绎时人声与钢琴伴奏水乳交融,意境悠远。

该体裁于上世纪初传入我国,学堂乐歌是我国早期艺术歌曲的雏形。

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是由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刘半农先生(作词)和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作曲)合力完成,该歌曲写于五四运动之后,时值民族文化勃发之际,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

一、歌曲的创作背景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写于1926 年。

这首歌曲的旋律优美流畅,歌词对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不同描写,将歌词赋予了诗意,营造出一种青年在独自吟唱的感人场景,表达了主人公对“他”的种种思念。

歌词原名《叫我如何不想她》,是刘半农先生所作的一首著名的诗歌。

当时刘半农在伦敦留学,把对祖国、妻子的思念之情倾注于字里行间,温柔缱绻中不乏大爱的情怀。

特别要提的是,刘半农首次在诗歌中用到了“她”,与男性的“他”区分开来,在中国语言学界是一大进步。

六年后,在哈佛任教的赵元任看到这首诗歌,对饱受磨难的祖国有着同样强烈的感受,满含深情,用心将这首诗歌谱写了旋律。

当时国内音乐界处于学堂乐歌盛期,但赵元任先生突破了学堂乐歌“借曲填词”或者在创作方式上的“拿来主义”的创作形式,“他的作品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借鉴了欧洲艺术歌曲的创作方法的独创性很高的歌曲”。

《教我如何不想他》于1928 年版的《新诗歌集》第一次刊登,立刻在当时文艺界引起巨大反响,尤其是受到青年的喜爱,成为上世纪三十年代最受欢迎的艺术歌曲之一。

二、《教我如何不想他》的歌词特征(一)多种艺术手法的综合运用《教我如何不想他》的歌词一开始很明显地采用了我国诗词传统的比兴手法。

每一段歌词的开始部分都是引入了不同的景象,通过借景抒情以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而被作者赋予情意的物象也成了意象,以此来形象化“教我如何不想他”的主题。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他》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他》阅读练习及答案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他》阅读练习及答案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他林天宏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鲁迅曾这样比较过刘半农与陈独秀、胡适的区别:“如果将韬略比做武器仓库的话,陈独秀的风格是仓库门大开,里面放着几只枪几把刀,让别人看得清清楚楚,外面则竖一面大旗,旗上写着:‘内皆武器,来者小心!’胡适的做法,是库门紧关,门上贴一张小纸条,说“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两位都是高人,一般人见了,望而生畏,不上前。

可刘半农没有什么韬略,他没有武库,就赤条条的一个人,冲锋陷阵,愣头愣脑。

所以,陈胡二位让人佩服,刘半农却让人感到亲近……”的确,读时人回忆刘半农的各类文章,其性格之诙谐幽默、不拘小节跃然纸上。

刘半农在巴黎留学时,正值一战后,欧洲经济萧条,货币贬值。

留学生的日子难熬,刘半农便将书房命名为“化子窝”。

好友赵元任夫妇曾前往看望,临别时拍全家福留念,刘半农竟指挥众人,坐在地板上,伸出手来做乞讨状。

归国后,刘半农从事民间文学研究。

他在报上刊出启事,广泛征求方言中各种骂人的话,赵元任和钱玄同见报后联袂登门拜访他,分别操中国各地方言,把刘大骂一顿。

骂过后,彼此抚掌大笑。

刘半农爱好音乐,他曾与赵元任合作,由刘做词,赵谱曲,创作出上世纪30年代最为流行的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

一日,刘半农前往赵元任家饮茶,适逢不少青年学生也在赵家小聚。

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这个憨态可掬的土老头就是刘半农,遂有失态之举。

刘半农便当场作了首打油诗,自我解嘲道:“教我如何不想他,可否相共吃杯茶?原来这样一老朽,教我如何再想他?”于是,时人评品这个“矮个子,方头颅,生气勃勃”的江苏人,送其一字“浅”。

“浅”有二意,一为“胸无城府,浅如清溪”。

出国留学前,昔日上海滩文友在酒家宴送,席间对诗,满是卿卿我我的词藻。

他无法忍受,讽刺道“真是一群鸳鸯蝴蝶”。

酒宴遂不欢而散。

还有一次,时任《世界日报》总编辑的成舍我向刘半农约稿。

《教我如何不想她》赏析

《教我如何不想她》赏析

《教我如何不想她》赏析《教我如何不想她》赏析《教我如何不想她》赏析词:刘半农曲:赵元任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她?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一九二0年八月六日,伦敦)赏析:《教我如何不想她》是刘半农1920年在伦敦时写的一首白话诗,1926年赵元任将此诗谱曲。

是30年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中,广泛流行的一首中国艺术歌曲。

刘半农是语言学家、诗人、小说家、翻译家,而且还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锋人物。

他在语音学方面的成就,主要是对汉语四声的实验。

在文字学方面,他的突出贡献,就是创造了汉字中作为女性的第三人称代词的“她”字。

他是中国白话诗的带头人,他的诗集《扬鞭集》(《教我如何不想她》收集在这本诗集里),其中一些诗篇,内容非常通俗、平民化,很多句子用普通老百姓的日常口语,甚至还有用家乡江阴的方言撰写的诗篇、记录的民谣。

关于刘半农的《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诗还有一则有趣的传说。

赵元任夫人杨步伟在她的回忆录《杂记赵家》中有一段叙述。

1930年前后,杨步伟在北京女子文理学院任教,她的那些女学生们非常爱唱《教我如何不想她》,后来歌词作者刘半农奉命接掌该学院,刘半农穿了一件中式的蓝布棉袍子来到学校,女学生们偷偷议论:“原先听说刘半农是一个很风雅的文人,怎么会是一个土老头。

”杨步伟听到了,就告诉这些女学生:“你们一天到晚都在唱他写的《教我如何不想她》,这就是那个他呀。

”女学生哄了起来说:“这个人不像么。

”还有的说:“这首歌不是你家赵先生写的吗?”杨步伟说:“曲是赵先生所谱,但歌词是他写的呀。

”后来刘半农知道了这件事,为此而打油四句:教我如何不想他,请来共饮一杯茶。

原来如此一老叟,教我如何再想他。

《教我如何不想他》作品分析

《教我如何不想他》作品分析

《教我如何不想他》作品分析关键词:赵元任;艺术歌曲;民族特征;演唱表达;创作分析一、《教我如何不想他》创作分析(一)歌词创作分析《教我如何不想他》是刘半农在欧洲留学时所作。

旅欧期间,刘半农虽身处异乡,但多灾多难的祖国,美丽富饶的故乡,昔日相伴的亲友,时刻牵动着这位海外赤子的心弦。

正是在这种心情下,诗人写出了《教我如何不想他》的肺腑之言。

整个歌词简单优雅,全曲歌词共四大段,第一段共四句,体现了“起”“承”“转”“合”的特点。

刘半农先生用“微风”“微云”“飘”“吹”这样极普通的词语写出优美的诗句,经过精心排列和节奏的变化,与歌词密切配合,写出了既朗朗上口又温柔娴雅的旋律。

歌曲每段的结束句“教我如何不想他”的音调取材于我国传统京剧西皮原板过门发展而来,用这一富于浓厚民族特色的乐句贯穿全曲,着实有锦上添花的意味。

特别是在19世纪20年代初,我国流行的歌曲大多是旧曲填词,而赵元任却能想到采用民族音调来创作,这在当时是一种创举。

(二)旋律创作分析在艺术歌曲创作方面将中国民族风格艺术歌曲与中国传统音调和民族和声调式相结合,把这一时期的艺术歌曲作品又赋予了了时代的精神、加速了我国艺术歌曲发展的辉煌时代的来临。

综观全曲,作曲家以简练的旋律手法和亲切的曲调,表达了歌词的情绪和意境,唱起来自然流畅。

旋律把四季的变化体现的的十分得当。

春夏秋冬四季变换都有详细的表述。

这首作品有它的时代性,《教我如何不想他》用白话文的形式,在体裁上它是一种创新赵元任在写歌曲时、节奏和音调上,注重歌词与谱子的结合,遇到不统一的地方,予以纠正。

同时,他也做出了很大的重视,在旋律中发挥了情感表达的作用:这种艺术歌曲的结构整齐、线条分明、条理清晰,情感明确,这首作品表现出了海外赤子对亲人,对祖国的思念。

本曲有它的民族性。

传统的艺术歌曲大多是在浪漫主义时期的产物,因此艺术歌曲的曲风主要以唯美浪漫并富有幻想和美好憧憬的特征为主,旋律更加平缓抒情;主题也多以爱情诗歌改编,其中更富有深厚感情,其作品中更多地表达了作者在内心深处和对爱情的感受。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赏析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赏析

凄苦里涌动着遏抑不住的激情
冷风里的枯树是诗人现实中的处 境,暮色中的野火是诗人心中的情怀, 现实愈是凄冷,内心愈是热烈。
前三小节意境:和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美; 末一小节意境:冲突、对比。
整首诗的意境氛围由 淡而浓,感情色彩由弱而 强,主旨表达也由浅入深。
三、意象塑造和情感表达
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
年》上发表《窗纸》、《无聊》,这是中
国现代最早出现的散文诗。
刘半农在新诗的形式、语言方面大 胆实践、勇于创新,在新诗形式创造方 面有开拓之功。
他在《扬鞭集•自序》里说,“我在诗的 题材方面是最会翻新鲜花样的。当初的 无韵诗、散文诗,后来的用方言拟民歌、 拟‘拟曲’都是我首先尝试”。
《教我如何不想她》赏析
① “慢慢”、“慢慢”: 落花流淌,鱼儿游动的缓慢——思国怀家
的急切感、紧迫感构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和
反衬。 ② “落花有意水无情”: 热烈的倾诉——漠然的回应 倾诉——理解上的隔阂
四、音乐美 音律和谐 节奏轻快
自然流畅
形式的齐整中寓以变化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1920年春,刘半农赴欧洲留 学,此诗就写于他赴欧后的同年 九月。当时,国内正是“五四” 新文化运动爆发不久,到处燃烧
着反封建斗争的烈火,刘半农作
为一名海外游子,感慨颇多,写

浅析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

浅析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

浅析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作者:朱振涛来源:《艺术评鉴》2016年第17期摘要:"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我国的一些进步音乐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艺术歌曲,反映了当时追求进步思想的要求,而我国的艺术歌曲自身又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与审美特点,《教我如何不想他》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中国艺术歌曲史上占有一定的历史地位,具有鲜活的艺术生命力,是很多独唱、合唱音乐会的基本保留曲目,深受广大声乐学习者的喜爱。

本文通过介绍“五四”时期我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及特点,对《教我如何不想他》的创作背景、歌词和曲式、歌曲的情感分析及表达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旨在通过对这首歌曲的细致分析来加深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把握和演绎这首歌曲。

关键词:艺术歌曲刘半农赵元任情感表达《教我如何不想他》一、歌曲的创作背景在“五四”精神的影响下,我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开始了新诗写歌的早期尝试;在和声手法上则是以西方功能性和声为基础的“中国化和声”的早期尝试;在声乐体裁上是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早期尝试。

具有独特的风格内涵,内容丰富、风格典雅、结构严谨、旋律大气而又优美,歌曲的选词注重诗歌的文学因素,以及音乐和文学两种姊妹艺术的结合。

该时期的艺术歌曲有着较高的抒情性和艺术性,歌曲的旋律性较强,优美而又流畅,严谨而又浪漫,曲调更加贴近现实生活,紧跟时代精神,对于传统文化及风格特点,既传承又发扬,这种突破也是前所未有的。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创作的艺术歌曲中最为典型的莫过于由刘半农作词,赵元任作曲的《教我如何不想他》。

《教我如何不想他》这首歌曲就是在此历史背景的影响下创作的最为典型的艺术歌曲。

通过优美而又流畅的旋律,对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自然景色进行描述,充分表现出青年独自徘徊吟唱的动人场面,以及主人公对“他”的思念之情。

同时,也反映了广大青年在力图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潮流中,为纯真的爱情而歌唱的决心,充满了激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我如何不想他
刘半农/诗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作者简介】刘半农(1891年-1934年),江苏江阴南沙镇(今属张家港市)人,现代著名诗人、杂文家和语言学者,1917年5月在《新青年》发表《我之文学改观》,参与倡导新文学运动,提出具体的文学改革措施。

1920年9月在英国伦敦写下《教我如何不想她》著名情诗,首创“她”字,第一次将“她”字入诗。

1925年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著有诗集《扬鞭集》、《瓦釜集》、《半农杂文》、《半农杂文二集》等,1934年7月14日在北京病逝。

【赏析】
刘半农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一员骁将,是最早从事新诗创作的诗人之一。

这首诗代表了中国新诗早期的风格,刊于1928年版的《新诗歌集》,诗名初叫《情歌》.不久改成《教我如何不想她》。

诗按四节排列,每节都是先写景、后抒情,音韵节奏整齐,赵元任为此诗作了曲。

这首诗初写于1920年9月留学欧洲期间,诗人远离祖国,心中时常生出对故土的依恋,一个人伴着那景色,也许是情人不在身边或是对祖国的想念,吟唱出潜藏心底最纯真的爱情和热切的思念。

那时的中国千疮百孔,诗人对故国的关心更是可想而知。

诗歌第一节用“天上飘着些微云”,微风吹乱了诗人的头发.唤起诗人心中对故土和亲人的思念,加强了情感的渲染。

第二节写银色月光照在夜宽阔的海面,在这“蜜也似的银夜”,诗人却不能和心中恋人相伴,这月光和海洋依傍难分的情景更令诗人感怀。

第三节抒发“水面落花”,水底游鱼,燕子飞舞,这花因燕子可有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担心,这游鱼因燕子出现可有被水抛弃的忧虑,也许燕子送来了家乡的信息,让诗人有着更深的内心触动和念想。

第四节运用“枯树在冷风里摇”动.残霞映红半
边天、如野火在烧等这些意象,在冷风里看到一片暮色和天边的残霞,形成强烈对比,更衬出诗人远离故国的失落和热切的思念。

诗在每一节结尾连续地反问“教我如何不想她?”更加深了诗人对祖国和恋人的思恋和爱意。

这首诗形象生动鲜明,语言流畅通俗简洁,格式匀称兼用复沓和叠句,更显余音萦绕意味无穷,是初期白话诗中的成功作品。

(李明利赏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