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有力的结论

合集下载

议论文的论证结构一般体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

议论文的论证结构一般体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

议论文的论证结构一般体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议论文的论证结构一般体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过程。

现在高考一般以话题作文或材料作文的形式出现,所以作文(议论文)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出观点,然后就是选材论证的过程。

一般来说,议论文的结构模式体现在:一、材料作文:“引——析——提——联——结”的论证结构。

“引”——定向剪裁,概述材料。

所谓“概述”,就是不能将题目所给材料原文照搬,而是对准自己立论的指向剪裁材料,使材料为我所用的“定向剪裁”。

应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述,“析“——分析材料,突出感点。

“析”,就是围绕议论的中心对引录材料内容的寓意进行扼要分析。

要求分析得准确,切合事理,语言精要。

“析”的目的是为中心论点的提出创造理论的条件。

“提”——提出论点,纲举目张。

“提”,就是通过材料的分析之后,顺势提出中心论点。

根据内容的需要,有时也可以将“析”与“提”两部分的观点“合二为一”。

中心论点是全文内容的“神”,材料组合的“纲”,起统帅作用。

因此,论点的提炼,必须做到:扣材、准确、稳妥、鲜明、简洁。

“联”——联想联系,论证论点。

“引”“析“后,作文就完成了对材料的处理。

“联”是运用材料提供的道理来类比社会生活,议论社会生活的过程。

可以联想类似的道理(从道理上论证),也可以联想相关的社会生活现象(从事实上论证)。

这部分是作文的重点,既要放开思路,又要概括力强;既要重点突出,又要正反结合。

“结”——重申材料,深化论点。

结尾呼应开头,或进一步强调论点,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提出希望要求。

二、其它形式的议论文(包含话题作文)一般体现在:“立论——入据——结承——迭据——归纳”的论证结构。

第一步:立论。

即在文章开篇首先明确提出论点,给人以论点鲜明的印象。

当然,也可以说明论证的背景、缘由等有关前提,通过简单引述,提出论点。

第二步:入据。

即在上面提出论点后,第一次进入用论据阐述。

这一步定位的论据最好选用史实,一般应是较古老的历史论据。

教学问题解决的策略之——图示法

教学问题解决的策略之——图示法

教学问题解决的策略之——图示法新课标提倡要培养学生的“四能”,也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也是在教学问题解决时主要培养的核心目标,问题解决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是数学课堂上要重点培养的一个能力。

解决问题的策略很多,有综合法、分析法,也有图示法、线段图等等,我觉得图示法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

如果学生能利用图示法去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很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更能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可见,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

解决问题的步骤一般分为三环节六步骤,即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那么,我们在教学解决问题时,一定要让学生按照这三个环节,认真审题,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示意图,利用直观的示意图帮助理解题意。

首先,要读懂题意,明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其次,再根据理解仔细分析并解答,在分析的基础上画出相应的示意图,让已知条件和问题呈现在图示中,读懂图示后自然就可以顺藤摸瓜解决问题。

最后,再进行回顾与反思,检验解答是否正确,是否符合题意。

不管是低段的问题解决,还是中段和高段,都要在课堂上有意尝试让学生画出示意图,这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要从最简单的加减法的问题解决中,就要引导学生尝试画示意图来表示题目中的相关信息,培养学生运用画图的方法将自己的思考过程体现出来,更是将自己的思维再现出来,这样慢慢地就可以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好铺垫。

在高年级的教学中,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尝试画示意图,运用直观的图示法呈现思考过程和结果,既能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还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画示意图时,要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我要画什么?准备如何画?为什么要这样画?当学生思考清楚这些问题,读透、读懂题意后再动手去画,就能让学生明晰题目的要求,更能搞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这样画,以及这样画的好处是什么?如果我们教师在课堂上长期这样实践,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自然就会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标准》的要求,在教材中编排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效果不佳,教学过程费时低效,对教材把握不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和发展,学生学习困难以及“两极分化严重“等问题也更加突出。

对于这些存在的问题使数学教师感觉困惑,如何进行有效地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教师面对并希望解决的问题。

面对这样的改变与困惑,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研讨会,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以及教育理论、结合教学案例,构建出操作性强的“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策略。

一、解决问题的基本理念。

(,)数学的工具性、应用性。

(,)信息化、数字化、市场经济等时代的要求。

数学的工具性和应用性伴随着数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从,,世纪中叶以来信息技术、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数学及其应用得到了极大发展,渗透到了各个科学领域。

学生必须学会数学及其应用,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标准》中对解决2解决明确提出下面四个目标:,(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和应用题的比较,(解决问题与应用题概念的区别。

应用题的概念:根据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用文字、语言、图形叙述出一些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运用四则运算求出未知数量的数学题,叫做应用题。

传统的应用题教学题材封闭,给学生提供整理好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剥夺了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形成数学问题的机会,使学生感到只是在做题而不是解决实际问题;呈现形式单调,几乎都是用语言文字表达的,分析数量关系时,用成人的思考代替学生的思考,以至思路狭窄、单一。

提问题:问题比答案更重要――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问题

提问题:问题比答案更重要――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问题

提问题:问题比答案更重要――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问题本文话题:提问题人物通讯成长的故事心理学新闻记者——新闻专业研究生如何建构自己的学习《纽约时报·科学时代》为庆祝特刊25周年,在2003年11月11日的纪念特刊中提出25个最富挑战性的科学问题,并在前言中指出:科学并非答案之道,而是由好奇心所驱使的提问题之道。

这不由得引起了我们研究生的思考,研究生到底学什么?经过我们师生的讨论,贯串研究生学习始终的大致思路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不断循环不断进步的过程。

结合我们的新闻专业的研究生的实际,我们又如何去做到这一点呢?一,提出正确的问题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1,提出问题的重要性著名的科技哲学家波普尔认为,科学的逻辑起点是问题(1)。

人类的进步就是不断的提出问题并且分析解决的过程。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试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

李政道也说过,做学问,要会问,只会答,非学问。

再比如,《九章算术》留给后人的最宝贵财富是里面的246个问题。

提出问题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有特殊的意义。

2,如何发现问题既然提出问题有如此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尽量的发现正确的问题呢?作为一种通俗的说法,经济学家张五常认为,提问题的第一要则是脸皮厚(2)。

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首先,对事务要有强烈的好奇心。

新闻专业更是如此,“要用孩童般的眼光去看世界”,美国著名的新闻学者曼彻尔说过。

其次,要有怀疑的精神。

胡适曾经说过,做人要有疑处不疑,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

西方基本新闻教科书都有这样的例子:《纽约时报》名记者迪姆士·泰勒初当记者时,有一天晚上被派去剧院采访一场歌剧的首场演出,到了以后,他被告知,该剧演出以被取消,结果他就回家睡觉了。

半夜,编辑怒气冲冲的打来电话:其他各大报都在显著位置刊登了该演员自杀的消息。

对“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一点认识

对“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一点认识

对“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一点认识作者:***来源:《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0年第03期摘要:当前,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已经得到一线教师的普遍认可,但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片面理解和流于形式的弊端。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看见”和“发问”的过程。

发现问题是指,在错综复杂的数学情境或生活情境中,用数学的眼光进行分析,并且能够从中发现自己的困惑,形成自己的质疑。

提出问题是指,对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整理、提炼,将内部语言外部化,将现实问题数学化,形成清晰、有条理的数学表述。

关键词:数学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课程总目标由传统的“双基”变为“四基”,由原有的两个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变为四个能力(增加了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改变,是因为长期以来“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得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进而导致很难培养出当今社会急需的创新型人才。

当前,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已经得到一线教师的普遍认可,但在實际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片面理解和流于形式的弊端。

一、何为数学问题不管是发现问题还是提出问题,首先都要弄明白什么是数学问题。

有些教师认为,有提问的就是数学问题,有未知量的就是数学问题,需要学生解答的就是数学问题。

例如,学生学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之后,教师结合具体情境给出了这样的问题:运动会已经到了最后的准备时间,今天在操场上参加训练的男生有58人,女生有39人,请问:操场上参加训练的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训练的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一些教师认为这就是一个数学问题。

事实上,答案是否定的!请看一下前提条件: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

这里,学生只需要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就能够解决问题。

这只是对原有知识和技能的巩固,不需要寻求新的路径和方法。

因此,这里的问题只是教师给学生提供的一个“练习”,不是我们所指的“数学问题”。

学会如何提高思维逻辑和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学会如何提高思维逻辑和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学会如何提高思维逻辑和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引言在现代社会中,逻辑思维和创造力是两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它们在解决问题和实现创新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很多人可能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提高自己的思维逻辑和思维能力,怎样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人们提高他们的思维逻辑和思维能力,并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1. 学会思考问题的本质1.1 提出问题一个好的思维逻辑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学会提出问题,即确定解决问题的关键点。

通过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我们能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核心,从而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例如,当面临一个难题时,我们可以通过不断自问来确定关键问题。

1.2 分析问题分析问题是思维逻辑和思维能力的重要一步。

它要求我们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并找到问题的主要因素和关联性。

通过给问题建立逻辑结构,我们能够更清楚地了解问题的复杂性,并有针对性地采取行动。

1.3 解决问题解决问题需要综合运用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逻辑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建立问题的逻辑框架,找出解决方案的逻辑关系。

而创造力则能够在这个框架中产生新颖而有效的解决方法。

通过将逻辑思维和创造力相结合,我们能够更全面地解决问题和实现创新。

2.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是一种基本的认知能力,它对于解决问题和推理推断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人们培养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1 练习推理和推断能力推理和推断是逻辑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练习推理和推断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推理题、逻辑题等来锻炼这些能力,同时还可以尝试推理他人的观点和行为。

2.2 学习逻辑学和数学逻辑学和数学是培养逻辑思维的重要学科。

通过学习逻辑学和数学,我们可以了解逻辑思维的基本原则和规则。

这对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提高逻辑推理能力非常有帮助。

2.3 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将信息以图形化方式展示的工具。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整理问题的关键点,并将其组织起来。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一、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才能真正表现自己,创造性的发挥潜能。

如果教师冷漠生硬,过多指责,课堂气氛必然会趋向紧张、严肃,学生产生的是压抑感,小学生的自尊心理必然使他们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创造性的思维也就无从产生。

所以,教师要时时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爱护学生的问题意识。

对于学生萌发的各种问题,或是学生提出的不着边际或不切主题、奇思异想的问题,教师应给予赞许的目光、鼓励性的语言。

同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点点智慧火花,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失时机地肯定和表扬,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的成功和乐趣,而当他们的才能得到老师的认可时,就会产生一种发挥更大才能的心理,学生在学习中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就得到了提升。

二、.引导学生从自学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于新内容,学生都有好奇心,希望从中获得快乐,获得知识,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这个心理,发挥自主作用,给学生充裕的学习活动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自主探究、独立思考水平。

比如教学“年、月、日”时,能够先让学生自学课本,然后说说自己知道的“年、月、日”知识,还有哪些不懂、不明白的问题。

学生提出了很多的问题,如一年为什么有12个月?为什么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为什么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等等。

教师要引领学生交流、讨论、向书本学习,共同解疑。

这样,就直接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水平。

再比如,教学“理解人民币”时,能够创设一个购物游戏,激发学生自主的去发现数学问题,1元=?角,1角=?分。

通过游戏活动,学生准确的记住了1元=10角,1角=10分的数学知识,这是学与用得到的完美结合,效果很好。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解决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在阶段的划分上,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观点。

目前我国心理学界比较倾向于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四个基本阶段。

(一)提出问题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

问题就是矛盾。

提出问题就是发现矛盾的存在,并产生解决矛盾的需要和动机,这是把社会的需要转化为个人思维活动的过程。

发现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端,也是解决问题的动力。

只有发现和提出问题,才能激励和推动人们投入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之中。

能否发现具有重大社会价值的问题,取决于多种因素。

第一,依赖于人的思维活动的积极性。

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人,才能从细微平凡的事件中发现关键性问题。

思想懒惰、因循守旧者难于发现问题。

例如,牛顿发现地心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巴甫洛夫发现狗的“心理性唾液分泌”等都是勤于观察、思考的结果。

第二,依赖于人的认真负责的态度。

人的活动积极性越高,社会责任感越强,态度越认真负责,越容易发现问题。

例如,一个T作认真负责的教师,很容易发现学生中发现的学习、心理等问题。

而一个没有认真负责态度的人,对周罔的一切问题将会熟视无睹。

第三,依赖于人的兴趣爱好和求知欲望。

兴趣广泛、求知欲望强烈的人.一般不满足于对事物的公认的、表面的解释,而是力求探究事物的内部原因,能够见人所未见、想人所未想,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四,依赖于人的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

一般来说,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人,能够提小深刻而有价值的问题;而知识贫乏的人,不容易提出问题,也不容易抓住要害提出深刻性的有价值的问题。

(二)明确问题所谓明确问题就是分析问题,抓住问题的核心与关键,找处主要矛盾的过程。

明确问题实际就是分析解决问题的要求与条件,找出要求与条件之间的联系和关系,问题的解决有明确的方向。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找出问题的本质,抓住问题的核心。

能否明确问题依赖于两个条件。

第一,依赖于是否全面系统地掌握感性材料。

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能力和领导力:评价学生在团队中的表现,是否能够有效地与他人合作,发挥领 导力。
评价标准:问题解决过程、问题解决结果、问题解决策略 评价工具:观察表、问卷调查、测试题、案例分析
定期进行评估和反馈:教师需要定期评估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并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 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
多元化评估方式: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如观察、口头表达、作品展示等,全面了解学生的问 题解决能力。
鼓励学生主动寻找 解决方案,培养自 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操作,让 学生体验解决问题 的过程和成就感
如何评价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否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和建议。
思维灵活性:评价学生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不同的问题。
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观察学生是否能够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并对已有解决 方案进行批判性思考。
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授分析问题的技巧:帮助学生识别问题的关键要素,理解问题的本质。
教授制定解决方案的技巧:引导学生制定明确、可行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教授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授学生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如问题分解、寻找资源、尝试与错误等。
教授评估解决方案的技巧:帮助学生评估解决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提高学生的判断力和决策能 力。
实践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授学生如何识别问题的关键要素和细节 教授学生如何运用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进行问题分析 教授学生如何运用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授学生如何通过实践和案例分析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案例分析:提供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原因和解决方案 实际操作: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反思总结:引导学生对案例和实际操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炼分析问题的经验和技巧 培养思维习惯:鼓励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判断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本案例在培养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做得非常到位

本案例在培养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做得非常到位

本案例在培养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可以说是发现问题及时提出问题恰当分析问题到位解决问题合理。

通过对本案例的学习及本人在教学中的心得体会,简单的谈谈在培养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点滴认识。

我认为,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第一: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尽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联,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

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与应用题的讲解中,可以更多的设置问题情境,每一个问题都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第二:老师做到有效的引导,提示,其中可以包括知识的转化,实际问题的解决。

这样可以做到学生发现提出的问题是围绕这本节课的重点展开的。

老师的正确引导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学生能在很多的时间里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并培养学生具备解决一般问题的方法的一般思路。

第三:在课堂上可以采取形式多样的活动,比如小组竞赛,学生板演,师生问答。

在这些过程中,可以由学生发现出现的问题,并得出解决方案。

这样的方式可以极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从中找到乐趣,体现学生的价值,增加学生的自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面临很多临时的问题,需要自己去解决,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的意识。

第四:老师在教课的过程中可以设计有意图的错误,让学生发现老师的错误,这会让学生有很强的成就感。

老师的错误学生能看的非常清楚,而学习的过程也是发现错误并及时订正的过程。

第五: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并且能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交流会引起思想的碰撞,问题的产生,这需要老师有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

数学知识的学习在相互交流讨论中可以变得简单而有趣,学习效果会变得事半功倍。

同时,能极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扩大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逻辑

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逻辑

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逻辑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逻辑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需要运用的思维方式。

在面对问题时,我们需要首先清楚地认识到问题的本质,分析问题的原因,然后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本文将重点探讨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逻辑,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

一、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留心观察:细心观察周围的环境和情况,发现异常的现象和状况,这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

2.主动沟通:多与同事、朋友或家人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问题,听取他人的建议和意见,或许会启发你发现问题的新途径。

3.反思思考:经常性地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进行反思,寻找不足和改进的空间,这有助于发现问题和改进问题。

4.重视细节:关注事物的细节,从细节入手,可能会发现隐藏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二、解决问题1.确定问题的本质:对问题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和本质,并确保问题的描述准确清晰。

2.制定解决方案:根据问题的本质和要求,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明确解决问题的目标和措施。

3.实施解决方案:按照制定的解决方案,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和行动,积极解决问题。

4.评估效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决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控,及时调整和改进措施,确保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以上是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一般逻辑步骤,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具体问题的性质和特点加以变通和调整。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思维和技巧,如:1.系统思维:综合考虑问题的不同方面和影响因素,构建整体性的思维模型,有利于找到问题的根本解决方案。

2.创新思维:勇于挑战传统思维模式,开阔思维的视角,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法,有助于化解复杂问题和困境。

3.协作思维:重视团队合作和协同工作,借助团队智慧,共同解决问题,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进取思维:乐观积极地面对问题,勇于迎接挑战,不断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专题11 论证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高考语文考场议论文操作性提分技巧

专题11 论证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高考语文考场议论文操作性提分技巧

(11)论证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递进式结构是指文章的各个层次之间,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或从现象到本质,或从原因到结果,或从一般到特殊等等,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

这种结构比并列式结构和对照式结构更能体现思维的缜密,使文章更灵活、更具个性化色彩。

但同学们往往不会安排递进式结构,或反复“炒作”,思维原地踏步,裹足不前;或进退无序,任意东西,层次间缺少内在的逻辑关系;或行文随便,思路隐晦,缺少一目了然的论证结构。

递进式结构,反映出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一般的顺序,即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逻辑顺序。

2、常见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是一种递进式的论证结构。

1)提出问题:即引论,是文章的开头,用来提出文章的论点或用来点明文章的论题。

主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2)分析问题:即本论,是文章的主体,主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3)解决问题:即结论,是文章的结尾,或是得出结论,或是进一步强调论点,有时也用来提出希望、要求或解决问题的办法。

用来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在实际写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部分,可任写一个部分,或者一个详写,一个略写。

一般说来,如果道理简单,显而易见,无须详加论证,则可在“怎么样”上多做文章;如果“怎么样”的问题众所周知,则可在“为什么”上多做文章,“怎么样”可一笔带过或干脆不谈。

3、课文回顾: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提出问题(是什么):梁惠王向孟子提出“民不加多”的问题分析问题(为什么):孟子给梁惠王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比喻说理: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说明梁惠王的“移民移粟”的小恩小惠与邻国统治者的不尽心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解决问题(怎么办):提出“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是施仁政,行王道分论点一:王道之始(三组排比)不违农时、不入洿池、以时入林(养生丧死无憾)分论点二:王道之成(四组排偶)树之以桑、畜养猪狗、勿夺田时(黎民不饥不寒)庠序之教、孝悌之义(懂教化知礼义)分论点三:王道之心(比喻对比)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对比“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的残忍用“非我也,兵也”比喻“非我也,岁也”的荒唐4.实例赏析警惕自我糟蹋文化冯骥才我们必须正视,一种文化上自我糟蹋的现象不能不使人忧虑。

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优选文档

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优选文档

3.生产量(Output)
问题点: 量的确保,遵守交货期限
活动的重点:
1>.增加生产量 2>.遵守交货期 3>.减少库存 4>.加强存货管理 5>.改善配置 6>.提高效率
活动的结果:
1>.提高生产力 2>.缩短作业时间 3>.加强管理 4>.改善工具 5>.提高设备的运转率
4.士气(Morale)
发生? • 如果发生会有何损坏?
问题发掘的方向- 4M法
人员(Man)
活动的重点(细部的主要原因): 1>.作业人员中哪一因素影响到特性(经验、技术、教育). 2>.作业是否与作业人员的特性一致(重新配置工作与教育训练). 3>.作业人员的健康状态(休养、饮食、睡眠). 4>.作业人员的品质意识(士气、教育). 5>.作业人员是否按照指示图作业 6>.作业人员是否在熟读指导书以后才开始作业. 7>.作业人员按规定作业时,仍然会产生不良产品
• 你想让他改善到何种程度
• 有什么客观环境的限制
如果你不能量測它,你就無法管理它
问题点的现象与真因
問題 現象
现象表示一 种结果,一种 问题发生后 的呈现
問題分析手法
問題 真因
问不把 题要结
(必须修改作业指导书,变更作业方法). 8>.作业人员的工作态度(协调性、积极性、士气).
设备(Machine)
活动的重点(细部的主要原因): 1>.机械的哪一部份会影响到所谓的特性呢?
(如:品质、运转率等). 2>.开始作业时和日常处理(检查、上油). 3>.发现毛闰病以及处理(保全). 4>.机械应改善的事项(故障率). 5>.开始作业时的整理、整顿(环境).

怎样通过分析问题

怎样通过分析问题

怎样通过分析问题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小到日常的琐事,比如如何安排周末的活动;大到关乎事业发展的决策,比如是否要跳槽到新的公司。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通过有效的分析来找到解决之道。

那么,怎样才能做好问题分析呢?首先,要明确问题的本质。

这就像是在迷雾中寻找灯塔,只有先找准方向,才能避免在错误的道路上浪费时间和精力。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被问题的表象所迷惑,而没有深入思考其背后的真正原因。

比如,当我们发现自己的工作效率低下时,不能仅仅归因于工作量大或者时间不够,而应该进一步思考是不是工作方法不正确、任务分配不合理,或者是自身的精力管理存在问题。

在明确问题本质的过程中,收集相关的信息至关重要。

这包括了解问题产生的背景、相关的人员和环境因素等。

以一家公司产品销量下滑为例,我们不能仅仅看到销售数字的下降,还需要了解市场竞争情况、产品质量、客户反馈、营销推广策略等多方面的信息。

通过全面、准确地收集信息,我们能够更清晰地描绘出问题的全貌,为后续的分析打下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就是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

可以采用列表、图表等方式,将复杂的信息变得有条理。

比如,对于一个项目进度延误的问题,可以将影响进度的因素分为人力、技术、资源等类别,然后在每个类别下详细列出具体的因素。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更容易地发现关键的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

分析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因果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和分解分析法等。

因果分析法就是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

比如,当我们发现某个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严重时,可以从车辆增长、道路规划不合理、交通管理不善等方面寻找原因,并分析这些原因所导致的结果。

对比分析法则是通过与类似的情况进行比较,来发现问题的特殊性。

比如,将本公司的销售业绩与同行业其他公司进行对比,找出差距和优势所在。

分解分析法是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逐个进行分析解决。

例如,对于一个大型项目的风险管理问题,可以将其分解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等多个小问题,分别进行深入研究。

有效问题分析

有效问题分析

有效问题分析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面临各种问题。

如何有效地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出解决办法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技能。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有效问题分析,帮助读者在面对问题时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和行动。

一、明确问题在进行问题分析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问题的本质以及要解决的具体方向。

这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1. 问题定义:明确问题的描述和范围,确保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不会偏离主题。

2. 目标设定:确定解决问题的期望结果,明确我们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3. 影响分析:分析问题对当前情况和未来发展的影响,找出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二、问题调查与收集信息在明确了问题之后,我们需要进行问题调查和信息收集的工作。

这一步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 数据收集:收集与问题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包括统计数据、案例研究、专家意见等,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2. 资料查阅:查阅相关文献、报告和资料,获取对问题有帮助的信息和经验,扩大我们的知识储备。

3. 调查研究:进行实地调查或问卷调查,了解问题的现状和背景,获取直接的观察和反馈。

三、问题分析与评估在收集了足够的信息之后,我们需要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

这一步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 根本原因分析:通过追溯问题的根本原因,找出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避免仅从表面现象出发解决问题。

2. 影响评估:评估问题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将问题与已知的标准进行对比,判断问题的重要性和解决的紧迫性。

3. 多方观点: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和利益相关者的观点出发,进行全面的问题分析,避免片面和局限性的结论。

四、解决方案制定在经过问题分析和评估之后,我们需要制定解决方案和行动计划。

这一步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 选择最佳方案:综合考虑问题的性质和影响,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案,并对该方案进行定制化的调整和改进。

2. 确定实施步骤:根据解决方案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和实施步骤,明确责任和时间节点,确保解决方案的顺利实施。

在思考中完善分析结论

在思考中完善分析结论

在思考中完善分析结论
当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完善分析来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下面是一些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思考和分析:
1. 收集信息:收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确保我们拥有充分的了解和背景知识。

2. 细致观察:仔细观察问题的各个方面,发现细微的细节和重要的因素。

3. 提出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以引导我们的思考。

这些问题可以是关于问题的原因、影响、解决方案等方面的。

4. 分析数据:如果有相关的数据或统计资料,我们可以进行分析和解读,以支持我们的分析和判断。

5. 使用逻辑:运用逻辑推理和思维模型,将不同的观点和证据进行比较和评估,从而得出合理的结论。

6. 考虑多个角度: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和观点来审视问题,避免过于片面或主观的看法。

7. 评估风险与收益:在得出结论之前,考虑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潜在的收益,权衡利弊。

8. 提出合理建议:基于我们的分析和结论,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行动方案。

通过以上的方法和技巧,我们可以在思考中完善分析,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当然,每个问题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复杂性,这些方法和技巧并非一成不变,我们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款笔记本床上电脑桌功能之我见2008-01-24 11:49 作者:来源:来自论坛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笔者年届6旬,刚在航天部二院退休,之前一直从事人机工程产品研究开发,参与过一些国家级航天项目的研发。

因个人需要,买了一个笔记本电脑桌,当时觉得很新鲜,后来发现了一些问题,又买了几款类似的产品。

之所以买这么多款,主要是个人爱好,想对比分析它。

同时发现各个厂家都在大肆宣传自己的产品如何如何好,有些实际上是在诱导甚至误导使用者。

因此撰文,抒发己见,希望能明正是非,让消费者对各款产品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能对生产厂家研发产品有帮助,生产更好的笔记本电脑桌。

本文只讨论功能,更确切地说是给大家一个人体工程学上的对比。

并不讨论便携性、性价比高低、环保与否等。

大家买哪款产品可根据自己情况决定。

本文中有些图片来自网上,有些图片是我自己拍摄。

本文耗时一周左右,颇费些心血,我虽不追求点击数,但还是感谢您的点击。

第一部真正可以称得上计算机的机器,诞生于1946年的美国。

我们国家在60年代开始引进,我们航天部门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使用计算机用于航天研究。

而笔记本电脑的发明时间我不清楚,但近几年笔记本降价用户数迅速增加是事实。

在我的眼里,台式机也应该是可以躺着操作的。

可是厂家为什么不约而同地都去开发笔记本电脑桌了呢?我分析,原因如下:•笔记本电脑大部分在家使用,躺着操作电脑不存在不雅观的问题;•笔记本电脑用户迅速增加,专用的笔记本电脑桌的市场变大;•笔记本电脑的躺着操作更容易实现,特别是在床上实现,有床即可。

而台式电脑的躺着操作需要更换椅子;给大家看一款“笔记本电脑桌”:图1 得分0分虽然这是一款不怎么好用的床上电脑桌,但在中国至少有100万个用户在使用它。

特别在高校,几乎人手一个。

但这款桌子不好用,准确地说,这是一款可以在床上用的桌子,而不是床上笔记本电脑桌。

因为作为床上笔记本电脑桌,需要具有最基本的三个特征:床上笔记本电脑桌第1特征:桌面倾斜度可以调节;床上笔记本电脑桌第2特征:桌面高低可以调节;床上笔记本电脑桌第3特征:支持坐着使用、半躺着使用、平躺着使用。

而这款产品,三个特征都不具备。

下面这款桌子也是我购买的第一款床上笔记本电脑桌:图2得分:4分这款产品具有笔记本电脑桌的三个最基本特征。

但缺点是桌面不能水平,或者说桌面调节角度范围太有限。

我想在床上看书的时候,坐着或半躺着还行,躺下就看不到书页了。

但是,如果只是在床上用笔记本电脑桌,而不要求其它用途,这是一个不错的产品:两个斜桌腿正好支撑我的左右小臂,不容易疲劳。

对这款产品,我打分:4分。

因为它满足了那三个特征,我给3分。

同时它的结构是单转轴的,躺着使用的时候,人的双腿可以蜷曲。

所以我再加1分。

顺便,我将床上笔记本电脑桌的第4个特征说明一下:笔记本电脑桌的第4个特征:使用的时候双腿可以蜷曲。

再看下一款桌子:图3 得分:2分这个产品做工很好,人造板桌面,金属和注塑件桌腿,很精致。

见图3。

但桌子高度不可调,而且调整桌面倾斜度的时候,脑袋和手都要放到桌面背后,我谓之人机工程设计不合理。

见图4图4这款产品也不满足我定义的笔记本电脑桌的第四个特征,双腿蜷曲,桌子就悬空了:图5因此,我对这款产品打分:2分。

因为它只满足了笔记本电脑桌特征中的两个。

下面这款产品,我打分:3分。

因为它桌面角度可以调节支持坐、躺等姿势操作,但桌子高低不可调,使用时候双腿不能蜷曲,所以我先打了2分。

但它增加了一个功能,即带了付桌面,可以使用鼠标、放茶杯。

因此,我将之列为第五个特征:笔记本电脑桌的第5个特征。

带有付桌面,可以在上面使用鼠标、放置茶杯。

图6 得分:3分图7 得分:4分图7这款产品在上面的基础上,桌面可以高低调节了,因此,得分:4分,但这个产品调节高度太麻烦,没有标尺的情况下把四个桌腿都调高3厘米,很困难,得把笔记本取下来才能调节。

需要一个帮手。

特别是,调节的时候不顺手,操作时候很别扭,见图8。

图8采用专用五金,固定高度的时候还需要改锥,这是厂家需要改进也比较容易改进的地方,见图9。

图9图10再仔细分析一下图10,在我看来,图10中,使用者膝盖上部的那根水平撑,是妨碍使用者蜷腿的唯一障碍。

这根水平撑去掉就好了。

再分析一款产品,见下图:图11 得分:5分前面我们定义出了床上笔记本电脑桌的5个特征,上面这款产品只具有了4个,为什么给了5分呢?因为,我现在要定义第6个特征了。

床上笔记本电脑桌的第6个特征:不影响盖被子。

何谓不影响盖被子?看图12就明白了:图12从图12中可以看出,这款产品不但不影响蜷腿,而且盖被子的时候也不受影响。

而图13中就是影响盖被子的产品:图13再评价一款产品。

见图14图14 得分:4这款产品做工精细,不过承受力计算过于“准确”,不到1毫米的ABS注塑套和连接件的壁厚,正常情况下使用没问题,但我用了3天不到,折叠的时候就掰断了,正联系厂家更换。

建议厂家把产品做得结实点。

此外,重心设计也有问题,15寸笔记本无法水平放置:图15我们做一个插曲,对桌面下部的空间做一个讨论。

另外,内侧宽度也太窄。

床上笔记本电脑桌,桌面下部和两腿之间的空间,要容纳人的身体。

这个空间的高度,太高了胳膊搭不上,太低了压迫使用者腹部或者腿部,很不舒服,见图16,使用者腿部被压迫。

图16因此,才把桌面高低可以调节作为了床上笔记本电脑桌的标准。

那么,宽度方面呢?先看一个桌面下部左右空间太窄的笔记本电脑桌:图17 再看一个桌面下部左右空间太宽的笔记本电脑桌:在三人沙发上,这款产品不错:图18图19 但单人沙发上,就没法用了,见图20图20因此,我们可以定义第七特征了:床上笔记本电脑桌的第7特征:两腿之间的距离,可调。

再做一个小插曲,关于付桌面的:付桌面主要用来使用鼠标,可是半躺的、平躺的使用者,可能会有问题,见图21。

图21图21告诉我们:如果付桌面的高度、前后位置、倾斜度(方位角)不能调节,就很可能是一个摆设。

因此,我再定义第8特征:床上笔记本电脑桌的第8特征:付桌面的高度、前后位置、倾斜度(方位角)可调。

结束语床上笔记本电脑桌,是我国人体工程电脑桌应用的一个开端,相信以后还会有更多更好的产品出现。

我最后把今天总结出来的8条床上笔记本电脑桌的功能特征总结一下:第1特征:桌面倾斜度可以调节;第2特征:桌面高低可以调节;第3特征:支持坐着使用、半躺着使用、平躺着使用。

第4个特征:使用的时候双腿可以蜷曲。

第5个特征。

带有付桌面,可以在上面使用鼠标、放置茶杯。

第6个特征:不影响盖被子。

第7特征:两腿之间的距离,可调。

第8特征:付桌面的高度、前后位置、倾斜度(方位角)可调。

各位同学大家好:在确定你的选题并与老师面谈之前请仔细阅读本邮件内容并做相应准备。

一、为什么要写毕业论文(设计)?在本科阶段即将结束的时候,学习学术论文的撰写,一方面是对本科阶段所有专业知识的一次梳理和综合运用,另一方面是接受一次科学研究方法的初步训练。

对于培养和锻炼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有必要,是思维品质的一次综合训练。

二、选题最晚下周四(11.24)之前,需要与老师面谈一次,确定明确的较合适的论文题目,定题前请主要思考下列问题:1-你为什么要选(做)这个题目?即你认为课题或研究有什么目的或者说价值,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我选择的题目是IPHONE4S和三星GALAXY II市场竞争力分析,作为一位手机爱好者,我有一定研究过,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是因为这个是我熟悉的方面。

我认为选择这个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可以给消费者在2款手机的性能,外观,实用,价格,售后,系统等方面做一个分析,让消费者全面了解2款手机的全部信息,才而不盲目跟风,研究的背景是出于三星和苹果公司出于交锋期,何况乔布斯去世,对苹果打击不小,2家公司对于技术产权问题的纠缠,即是2家企业的竞争,所以我决定把问题缩小范围至2款手机,具体分析,从而也可以体现出2家公司不同的企业文化,因为新出的4S和GALAXY II都是双核的CPU,所以比较起来更具有针对性。

2-你准备研究的主要内容或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我准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IPHONE4S和 GAXALY II在宣传力度,外观设计,售后服务,系统优缺点,屏幕的大小以及清晰度,用户使用的方便性,支持下载软件的范围,用户了解程度,论坛的权威性,电池耐用性,品牌的影响力,企业的文化以及口碑,企业其他产品的竞争(比如平板电脑),2家公司未来产品的计划,这些方面来做个案研究。

3-你准备怎么做?即研究的具体思路和研究方法,要注意具体可行性。

研究具体思路:1.查询专业的4S以及GALAXY II的书籍2.做一个市场调查,抽取50个人完成问卷,就单单2款手机,从不同角度做调查,从而得出数据统计3.苹果公司以及三星对2款手机播放广告在某一频道的频率以及时段4.在中国和美国,IPHONE4S的广泛使用度以及购买方式,价格,使用方便性做比较,会查相关网站得取信息5.三星和苹果公司的技术纠纷,对于手机天线技术盗取问题做一个具体分析6.三星和苹果的过去到现在,然后衍生到未来的发展做一个比较以及猜测定性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纵向研究方法在选题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宜小不宜大,宜易不宜难”。

不要首先就想着字数能否达到的问题。

选题提倡“小题大做”。

特忌过于抽象的、宽泛的题目或选题。

在定题前请一定要查阅一些与你的选题相关的专业资料,通过了解前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可以更清晰的提炼自己的思路,明确自己的选题,也可以启发思路。

本校专业数据库网址:http://202.121.170.254/database/sjklb.htm在论文的开题、查阅资料、拟定大纲、撰写(含必要的调研)与修改、答辩等整个流程中,希望大家始终保持“问题意识”,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规律,附件中是一个直观的具体的例子,虽然不是学术论文,期望给大家一些启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